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海南红茶

找到约510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海南大叶种有可能跻身中国名茶之列吗?

春去夏来,品尝春茶仿佛还是昨天的事。今年5月21日是第二个“国际茶日”,在这一时节,海南茶树冒出了第二轮新芽,茶农们为夏茶的采摘做好了准备。

五指山水满乡的一片茶山。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陈耿 摄

说到海南的名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白沙绿茶、五指山红茶,它们的原茶料中都有海南大叶种的身影。海南大叶种是海南的野生茶树种类,属于稀有濒危茶树种,对研究海南茶树的起源与进化有重要意义。

野生海南大叶种的嫩芽。

但是海南大叶种的身世背景跌宕起伏:由它和云南大叶种制成的海南红碎茶,曾出口远销欧美,在英国举办的世界红茶评比中荣获金奖。在历史高峰期,海南大叶种的种植面积一度超过1.3万亩。

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近30年来,随着种茶面积的缩减,以及高产、高香的外来品种的引进,曾经蜚声国际的海南大叶种沉寂下来。但看到了它的研究价值与发展潜质,学界、茶界的专家与企业已经开始行动,该如何保护与发展海南原生茶树种质资源,如何在做大海南茶产业过程中向质量与品牌要效益?海南大叶种有可能跻身中国名茶之列吗?

五指山海拔1110米处一株高约10米、胸围接近1米的海南大叶种古茶树。清风 摄

出身不凡

500年历史记载的珍贵种质资源

为了一睹野生海南大叶种的真容,近日,海南日报记者来到五指山市水满乡,在雨林腹地里看到了多处、小面积分布的野生海南大叶种茶树群落。其中在海拔1110米处,有一株高约10米、胸围将近1米的古茶树,印证了《海南岛志》中“树大盈抱”的记录,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最大的叶片接近成人巴掌的大小。

野生海南大叶种茶树的叶片大如手掌。

说起来,如今看似低调无名的海南大叶种,在海南茶史上却曾是绝对的主角。因茶香独特,野生的海南大叶种茶叶不仅是当地百姓喜爱的饮料,还是上供京城的土特产。在明代,百姓将茶叶与茱萸、芎、八角和茉莉花等一起烹煮饮用。明代正德六年(1511年)成书的《琼台志》中,记载了“芽茶”和“叶茶”作为“土贡”被征调京城,摊派的州县几乎涵盖全岛的历史。

海南大叶种茶味有多香呢?清末宣统年间的《定安县志》记录了当时以产地命名的4种海南野生大叶种茶——南闾岭茶、思河岭茶、水满峒茶和龟岭茶,其中南闾岭茶味清甘,有“甜茶”之名,“味匹武夷,甚堪辟瘴”,思河岭茶味甜胜过南闾岭茶,水满峒茶“气味香美,冠诸黎山,久已有名”。1933年问世的《海南岛志》也提到:“本岛所产茶叶……其中最有名之茶,为五指山水满峒所产,树大盈抱,所制茶叶气味尚清。”从这些寥寥数语里可以看出,海南野生大叶种茶叶以水满峒(今五指山市水满乡)茶的品质最佳。

即使从营养价值上来说,海南大叶种的表现也毫不逊色。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各地的茶叶都被送到杭州茶叶研究所进行检测。当时的杭州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韩宝瑜对海南日报记者回忆道,由水满地区所产的大叶种茶叶,茶多酚含量达到38%-42%,“茶多酚的含量高,滋味更醇厚,会给人明显的苦后回甘的口感,自然发酵制作成红茶后,鲜爽度和甜香气也会发展得更好。”

经多道工序制成的海南大叶种红茶。

有学者考证,20世纪50年代末期,海南逐渐有了人工栽种海南大叶种茶树的历史记录。“栽种的海南大叶种茶树生长快,发芽早,持嫩性强,每年最多可采七八轮,与中小叶种相比,属于芽重型品种;其抗病虫力强,与云南大叶种相比,更适应于海南高温、高湿、干旱地区种植。”西南大学特聘副研究员、云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海南省茶叶学会(海南省茶叶协会)秘书长、《海南茶事》的作者陈德新说,“从成茶品质来看,海南大叶种所制的五指山红茶,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清甜鲜爽,香气为甜蜜香、五谷香及红薯烤香。”

这番香气与滋味逐渐为更多人赏识。20世纪80年代,海南大叶种迎来高光时刻——1985年,由云南大叶种茶和海南大叶种茶合璧而成的海南红碎茶,在英国举办的世界红茶评比中荣获金奖,而后更是远销欧美,风靡一时。但此后经年,海南大叶种茶却没有抓住出口创汇的机遇实现品牌与口碑的升级,海南红碎茶与它的传奇逐渐销声匿迹。

困境当前

家底未摸清、品种难培育、种植面积萎缩

作为已被国际市场验证了品质的海南大叶种,为何发展轨迹一度缺乏后劲?我们有必要回到1958年寻找答案。

据1995年版《琼中县志》记载,1958年,水满乡开办了五指山茶场,开始了工厂化加工海南大叶种茶叶的历史。水满乡方好村88岁的王启彬是当年的第一批茶工之一。他回忆道,茶场人工培育海南大叶种茶树,用种子培育的树苗成活率极低,即使顺利存活,也需要3年才能采摘茶青。

即便人工培育难度大,继五指山茶场之后,海南中部山区还是陆续建立了通什、岭头、白马岭3个茶场,进一步扩大海南大叶种的种植面积。到1988年,海南大叶种茶年产干茶接近8000吨。再后来,海南农垦系统开始种植茶叶,1992年垦区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0.92万亩,其中海南大叶种面积超过1.3万亩,还引进了云南大叶种等外来品种。

然而,接下来的近30年,海南种茶面积却逐步萎缩。目前全岛茶叶种植面积仅余2.8万亩,其中,海南大叶种的种植面积也缩减至不足9000亩,种植地区集中在五指山水满乡。

“海南种茶面积的缩减,既有市场需求变化的因素,也有产业转型的原因,如红茶转绿茶和改种橡胶等。”陈德新说,“归根结底,还是对海南大叶种这一本土原生珍贵茶树资源的认识不够,技术提升不足,缺乏自信和远见所致,而引进高产、高香的外来品种,也势必对海南大叶种的发展造成冲击。”

另一方面,学界和业界对海南野生茶树资源的调查,特别是对海南大叶种的区域性调查和成分检测,一直在持续进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研究员陈亮说,迄今为止,这些调查仍未摸清海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分布和存量,也未选育出高产、稳定的优良品种。陈德新在《海南大叶茶呼唤科学保护与应用》中亦写道:抗高温,抗干旱,抗病虫害,且制茶品质优良的海南大叶种单株良种,迄今尚未选育出,目前仅限于室内鉴定分析工作。

研究认识不足、生产技术有限、心态摇摆不定……种种原因,让海南大叶种在辉煌绚烂过后几近踩了刹车。

破局之路

加强种质资源研究、扩大种植面积、提升茶叶品质和制茶工艺

近年来,认识到本土茶树品种的潜在优势和竞争力,海南各地正在积极谋划扩大海南大叶种茶的规模。

五指山市政府2021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市的海南大叶种茶树种植面积为7494.2亩。全市茶叶种植、经营、加工企业共29家。茶料满足不了产能是常态,目前五指山市已将扩种海南大叶种的计划提上议事日程。

此外,海南农垦热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海江介绍,当前海南农垦地区分别在白沙黎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等地种植海南大叶种,与云南大叶种混种的总面积约1250亩。

除了扩大种植面积,在提升茶品方面,已有企业先行一步。比如海南天然茶叶有限公司,选择在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白沙农场境内的陨石坑里,开辟海南大叶种种植区,通过枝条繁育和人工驯化,已种植150亩。陨石坑内含有丰富矿物质的生长环境,为这里的海南大叶种增添了一份“陨石坑”特色。

综合上述来自海南农垦、五指山市以及茶企的数据,海南大叶种目前的种植面积尚不足9000亩,包含新栽种和未能采摘的茶树苗。这样的种植规模,对做大海南大叶种茶产业仍然不足,但要做强品牌,却未必靠拼量。

鉴于海南大叶种的独特性和稀缺性,有业界人士认为,其产品应走中高端和精品路线,向质量、品牌要效益。就像云南普洱的“山头茶”、广东潮州的凤凰单枞和安徽黄山的太平猴魁一样,海南大叶种的茶叶也可以按不同区域、不同特色进行制作和包装,如古已有之的南闾岭茶、思河岭茶,特别是历来口碑最好的水满峒茶。

作为海南热带茶区的祖辈级、特有品种,海南大叶种一直是学界的热门研究对象。

“海南大叶种是我国最南端茶区的当家品种,有着与我国其他茶类所不同的品质,属稀有濒危茶树种,应该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合理应用。”陈德新说。

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基础,是对海南大叶种有深入而系统的认识。对此陈亮认为,应对五指山等地的海南大叶种开展专业的调查,收集各种类型单株,建立规范的种质资源圃,从中选育出数个茶叶品质优且相互补充、茶树发芽期不同的海南红茶优良新品种,“与此同时,应由地方政府划定一些区域,保留典型的海南大叶种群体茶园,在野生茶树比较集中的原始森林区域建立原生境保护点,迁地保存与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五指山的海南大叶种质资源。”

这方面,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黄亚辉已经开始了相关研究。他正在对从五指山、鹦哥岭等地收集到的海南大叶种茶树进行繁殖培育,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种植管理,优选出一批良种,“优选品种、加强驯化,是提高其生产能力的根本途径。”黄亚辉认为,“鉴于这一茶树品种制作红茶的明显优势,海南大叶种将来完全可以生产出高档红茶,跻身中国名茶之列。”

来源:海南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南红西绿” 海南茶业风味地理

众所周知,海南岛是我国最南端的茶叶产区,整个岛屿地势中间高耸、四周低平,以五指山、鹦哥岭等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加上典型的热带海洋气候,全年日照充足,长夏无冬,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土壤肥沃,茶树生长快,茶叶采摘周期长,单产量高,成为我国茶树生态最为优良的地方之一。

曾经卖遍全球的红茶

根据《海南省志·农垦志》记载,海南大力进行茶叶生产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以红茶为主,海南农垦属于开发主力,第一代农垦人深入海南五指山腹地,配合橡胶产业,开荒垦茶。

清汤绿叶的白沙绿茶。资料图

低丘台地、阶地的砖红壤地区,也有利于茶树快速生长,因此海南种植茶树,两年可以成园投产,具有我国其他茶区无法比拟的自然优势。

1959年,国家在海南建成全国主要红茶出口货源基地,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全岛茶园面积达12万亩,年产干茶8000多吨,其中海南南海茶场生产的CTC红茶,五指山茶场、岭头茶场生产的红碎茶和红条茶96%远销欧美、东南亚、中东等50个国家和地区,一度卖遍全球,在三十年间为国家创汇最高年份达到1000多万美元。

因此,在1990年前,海南全岛茶叶生产以红茶为主,主要是传统红茶和CTC红碎茶两大品类产品,海南红茶产区主要分布在中部五指山山地边缘和东部、东北部低丘台地,茶树品种最具代表性的是五指山高海拔地区的野生海南大叶种。

据相关记载,早期农垦人开垦茶场,从五指山深山老林捡拾海南大叶种茶树的种子,或采集其芽条,进行人工栽培,将其茶青与引种的云南大叶种茶树的茶青进行拼配,生产出独特的海南红茶,呈现出干茶色泽乌润,茶汤汤色红艳明亮、香气鲜亮、滋味浓强鲜爽的特点,成为海南重要创汇农产品。

1984年,经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海南大叶种茶树为我国国家级茶树品种,编号为“华茶16号”,茶青适宜制作红茶。

绿茶生产后来居上

如今,海南大叶种红茶还保留自己独特的海岛茶风味,主要产自五指山市水满乡、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马岭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岸一带,形成了以五指山市水满乡为主的种植加工产区,市场上常见的海南大叶种红茶品牌有“水满润红”“金鼎”等。

据海南茶叶消费市场官方统计,2021年海南岛生产茶叶700余吨,其中绿茶约500吨、红茶约200吨。可以看出,虽然海南大叶种茶叶更适合加工制作红茶,但是绿茶却占了茶产量的大头。

原来,海南绿茶生产源于上世纪90年代红碎茶出口受阻,在此之前,绿茶产量占海南茶产品的比重微乎其微,后来根据国内市场需求,针对绿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提升的现状,海南实施了生产红茶为主改为生产绿茶为主的战略调整,加大了茶树品种改良力度,从传统种植海南大叶种、云南大叶种茶树向种植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拓展,尤其是从福建、广东等地引进高香优良品种,积极发展海南绿茶,开发出高香型绿茶,1990年代初期一上市就深受消费者喜爱,成为诸多岛上老茶客一年四季不可或缺的“口粮茶”。

海南绿茶尤以白沙出产的最为出名。白沙绿茶产自海南岛西南部白沙黎族自治县的国营白沙茶厂,产区位于鹦哥岭下方圆10公里的小盆地,是70万年前形成的陨石坑,坑内自然形成的丘陵坡地,其地理和地质条件为白沙绿茶创造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形成了独特的绿茶风味。早在2004年,白沙绿茶就被国家质量监督总局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市场价格比同类产品高出50%。

除了农垦“白沙牌”绿茶之外,借助陨石坑独特地理环境的溢出效应,白沙绿茶的生产企业集群中,除了农垦这一主力外,还有海南本土首个茶叶碳标签“薄沙牌”白沙绿茶。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茶叶品质要求的提高,白沙黎族自治县还大力发展有机绿茶,其中海南天然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陨坑牌”绿茶脱颖而出,成为海南唯一通过雨林联盟认证的有机绿茶。

南红西绿 合理布局

尽管海南茶叶种植面积、总产量和总产值都偏小,在全国排名属于末位,但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茶区,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生产条件,因此,专家认为,未来海南茶产业的发展,需要回溯和梳理海南红茶和海南绿茶的发展脉络,在发挥种植自然优势的基础之上,加强科技研发,重塑品牌效应,面对贵州、四川、河南、福建、云南等大的茶产区,不应与其庞大体量和众多茶类竞争,而应进行差异化经营。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德新建议,应积极建设以海南岛中南部五指山市水满乡为中心的海南大叶种核心茶区,培育和壮大本土红茶企业,让五指山红茶成为一张海南自贸港名片,做成一款真正带有海南基因的名优高档茶。

陈德新认为,海南绿茶每年一月初上市,早于其他产区两三个月,面对国内绿茶市场,应继续效仿2001年海南几大茶场在北京召开的“华夏第一早春茶”宣传促销活动,主打品饮绿茶时间差,持续扩大海南绿茶知名度,同时鼓励和推动海南绿色有机茶的开发,积极打造海南岛西部白沙绿茶产业集群。

“如此一来,海南茶产业便可以形成南有五指山红茶,西有白沙绿茶的产业布局,形成互补,即‘南红西绿’的格局。”陈德新说。

在提升附加值方面,海南的茶企还可以与品牌企业进行合作,开发系列茶叶饮料,研发制造具有美容、医学保健价值的茶叶深加工产品,形成内地传统茶区不可比拟的市场潜力和优势,成为拉动海南茶叶经济增长的“引擎”。

原标题:“南红西绿” 海南茶业风味地理

来源:海南日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南红西绿合理布局 海南茶业风味地理

众所周知,海南岛是我国最南端的茶叶产区,整个岛屿地势中间高耸、四周低平,以五指山、鹦哥岭等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加上典型的热带海洋气候,全年日照充足,长夏无冬,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土壤肥沃,茶树生长快,茶叶采摘周期长,单产量高,成为我国茶树生态最为优良的地方之一。

曾经卖遍全球的红茶

根据《海南省志·农垦志》记载,海南大力进行茶叶生产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以红茶为主,海南农垦属于开发主力,第一代农垦人深入海南五指山腹地,配合橡胶产业,开荒垦茶。


清汤绿叶的白沙绿茶。资料图

低丘台地、阶地的砖红壤地区,也有利于茶树快速生长,因此海南种植茶树,两年可以成园投产,具有我国其他茶区无法比拟的自然优势。

1959年,国家在海南建成全国主要红茶出口货源基地,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全岛茶园面积达12万亩,年产干茶8000多吨,其中海南南海茶场生产的CTC红茶,五指山茶场、岭头茶场生产的红碎茶和红条茶96%远销欧美、东南亚、中东等50个国家和地区,一度卖遍全球,在三十年间为国家创汇最高年份达到1000多万美元。

因此,在1990年前,海南全岛茶叶生产以红茶为主,主要是传统红茶和CTC红碎茶两大品类产品,海南红茶产区主要分布在中部五指山山地边缘和东部、东北部低丘台地,茶树品种最具代表性的是五指山高海拔地区的野生海南大叶种。

据相关记载,早期农垦人开垦茶场,从五指山深山老林捡拾海南大叶种茶树的种子,或采集其芽条,进行人工栽培,将其茶青与引种的云南大叶种茶树的茶青进行拼配,生产出独特的海南红茶,呈现出干茶色泽乌润,茶汤汤色红艳明亮、香气鲜亮、滋味浓强鲜爽的特点,成为海南重要创汇农产品。

1984年,经全国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海南大叶种茶树为我国国家级茶树品种,编号为“华茶16号”,茶青适宜制作红茶。

绿茶生产后来居上

如今,海南大叶种红茶还保留自己独特的海岛茶风味,主要产自五指山市水满乡、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马岭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岸一带,形成了以五指山市水满乡为主的种植加工产区,市场上常见的海南大叶种红茶品牌有“水满润红”“金鼎”等。

据海南茶叶消费市场官方统计,2021年海南岛生产茶叶700余吨,其中绿茶约500吨、红茶约200吨。可以看出,虽然海南大叶种茶叶更适合加工制作红茶,但是绿茶却占了茶产量的大头。

原来,海南绿茶生产源于上世纪90年代红碎茶出口受阻,在此之前,绿茶产量占海南茶产品的比重微乎其微,后来根据国内市场需求,针对绿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提升的现状,海南实施了生产红茶为主改为生产绿茶为主的战略调整,加大了茶树品种改良力度,从传统种植海南大叶种、云南大叶种茶树向种植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拓展,尤其是从福建、广东等地引进高香优良品种,积极发展海南绿茶,开发出高香型绿茶,1990年代初期一上市就深受消费者喜爱,成为诸多岛上老茶客一年四季不可或缺的“口粮茶”。

海南绿茶尤以白沙出产的最为出名。白沙绿茶产自海南岛西南部白沙黎族自治县的国营白沙茶厂,产区位于鹦哥岭下方圆10公里的小盆地,是70万年前形成的陨石坑,坑内自然形成的丘陵坡地,其地理和地质条件为白沙绿茶创造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形成了独特的绿茶风味。早在2004年,白沙绿茶就被国家质量监督总局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市场价格比同类产品高出50%。

除了农垦“白沙牌”绿茶之外,借助陨石坑独特地理环境的溢出效应,白沙绿茶的生产企业集群中,除了农垦这一主力外,还有海南本土首个茶叶碳标签“薄沙牌”白沙绿茶。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茶叶品质要求的提高,白沙黎族自治县还大力发展有机绿茶,其中海南天然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陨坑牌”绿茶脱颖而出,成为海南唯一通过雨林联盟认证的有机绿茶。

南红西绿合理布局

尽管海南茶叶种植面积、总产量和总产值都偏小,在全国排名属于末位,但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茶区,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生产条件,因此,专家认为,未来海南茶产业的发展,需要回溯和梳理海南红茶和海南绿茶的发展脉络,在发挥种植自然优势的基础之上,加强科技研发,重塑品牌效应,面对贵州、四川、河南、福建、云南等大的茶产区,不应与其庞大体量和众多茶类竞争,而应进行差异化经营。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德新建议,应积极建设以海南岛中南部五指山市水满乡为中心的海南大叶种核心茶区,培育和壮大本土红茶企业,让五指山红茶成为一张海南自贸港名片,做成一款真正带有海南基因的名优高档茶。

陈德新认为,海南绿茶每年一月初上市,早于其他产区两三个月,面对国内绿茶市场,应继续效仿2001年海南几大茶场在北京召开的“华夏第一早春茶”宣传促销活动,主打品饮绿茶时间差,持续扩大海南绿茶知名度,同时鼓励和推动海南绿色有机茶的开发,积极打造海南岛西部白沙绿茶产业集群。

“如此一来,海南茶产业便可以形成南有五指山红茶,西有白沙绿茶的产业布局,形成互补,即‘南红西绿’的格局。”陈德新说。

在提升附加值方面,海南的茶企还可以与品牌企业进行合作,开发系列茶叶饮料,研发制造具有美容、医学保健价值的茶叶深加工产品,形成内地传统茶区不可比拟的市场潜力和优势,成为拉动海南茶叶经济增长的“引擎”。(龚梓)

来源:海南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89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