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海南白沙红茶叶

找到约68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茶产业“碳经济”红利,海南白沙抓牢了!

4月9日,2023海南白沙茶产业团体标准发布会暨薄沙牌“白沙绿茶”碳标签启用仪式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举行。本次活动以“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产区政府领导、国内知名茶业专家、茶品牌专家、茶企业代表、当地茶商茶农茶人齐聚一堂,对白沙茶产业的未来路径开展前沿探讨。

01

发力品牌标准化建设

2023海南白沙茶产业团体标准发布

海南产茶历史悠久且独特,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在2016年受邀参加首届“云上白沙”(海南)茶叶博览会时,便对白沙绿茶的独特风味和蕴含的特色民族文化留下了深刻印象。活动现场,陈宗懋通过视频再次对白沙茶叶品质表示了赞赏,并对白沙茶产业今后的发展表达了期许。

白沙黎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桂厅致辞。

白沙黎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桂厅在致辞中表示,白沙县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不断促进白沙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并向全国发出来白沙旅游投资的邀请。

白沙黎族自治县副县长陈奕健介绍白沙县茶产业发展情况。

白沙黎族自治县副县长陈奕健现场介绍了白沙县茶产业发展情况。陈奕健表示,自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海南体验炒茶,勉励村民“把茶叶经营好,把日子过得更红火”以来,一年期间,白沙在茶产业规划、茶产业科技交流、产业链体系建设、茶产业底数调查与资源保护、企业培育、茶园开发种植、品牌建设及宣传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

白沙黎族自治县茶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邢福顺介绍《白沙黎族自治县茶产业链标准体系和十项团体标准》。

现场,白沙黎族自治县茶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邢福顺详细介绍了《白沙黎族自治县茶产业链标准体系和十项团体标准》。《白沙黎族自治县茶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从基础与通用标准、产地环境、设施设备、农业投入品、品种资源与种苗、栽培与管理、植物保护、加工要求与管理、产品质量与检验、流通管理、休闲、茶文化等12个方面构建;《团体标准》涵盖了《良种茶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技术规程》《良种茶苗繁育技术规程》《生态茶园种植技术规程》《白沙绿茶》《白沙红茶》《白沙白茶》《农药、化肥管理与使用规范》《白沙茶加工设施装备管理与使用规范》《白沙茶产品追溯要求》《白沙茶产品公用品牌准入管理要求》。

《白沙黎族自治县茶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和团体标准》发布仪式现场。

随后,《白沙黎族自治县茶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和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全产业链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升级,而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的发展则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引导。近年来,白沙县增进民生福祉,建立健全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协同提高的综合农业体系,切实践行“两山”理论和“三茶”统筹理念,构建了茶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对于白沙茶产业和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构建话语权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白沙县以茶旅融合为支点的“茶+”现代产业体系也应运而生,切实有效推进了生态保护和民生保障相协调,拓展茶产业的发展空间,让广大山区群众吃上茶叶饭,走上致富路。

02

小标签承载大战略,解锁“碳经济”红利

海南省首个茶叶碳标签发布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提出和全面推广,国内的碳标签市场也同步按下了加速键。

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晓晨介绍“薄沙牌白沙绿茶碳标签”。

据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晓晨介绍,农产品碳标签承载着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大战略。茶叶是我国践行“双碳”战略的重要农产品。

一直以来,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积极探索热带岛屿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白沙县是海南最主要的产茶区之一,深知“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2021年,白沙县入选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成为海南首个县域“两山”基地;2022年,白沙县开展“薄沙牌—白沙绿茶”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积极推动海南省首个茶叶碳标签创建工作。

“薄沙牌白沙绿茶碳标签”启用仪式现场。

如今,“海南·薄沙牌白沙绿茶碳标签”正式启用,标志着白沙县茶产业发展进入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迎接“碳经济”红利时代。

白沙县生态环境局为“海南白沙陨石坑茶业有限公司”颁发《产品碳足迹说明证书》。

认证赋能,茶叶产品碳标签的启用,有效地促进白沙县茶叶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推动白沙县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现场,白沙县生态环境局为“海南白沙陨石坑茶业有限公司”颁发产品碳足迹说明证书。

海南白沙农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文推介新产品。

会上还举行了“薄沙牌·白沙绿茶”“薄沙牌·白沙古树红茶”“薄沙牌·白沙老树白茶”等新产品发布仪式。海南白沙农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李国文对该系列新品进行了详细讲解和推介。作为海南白沙农场集团搭建“两山”转化桥梁的产品,薄沙牌系列新品将绿色、低碳、生态茶产品的“含绿量”转化为品牌“含金量”,充分发挥了绿色认证赋能的作用,不仅满足绿色消费需求,还对培育生态消费市场具有重要作用。

海南白沙农场集团与经销商签订意向订货协议。

薄沙牌系列新品获得了现场专家、茶商、茶爱好者的一致好评,多家经销商纷纷与白沙农场集团签订意向订货协议。

从一定意义上讲,碳标签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而对于海南白沙农场集团而言,低碳理念不止停留在终端产品,更在于在其全产业链多维度的全面融入。近年来,在白沙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白沙农场集团坚守茶产业发展初心,发挥省级农业产业龙头作用,以党建为引领,创建“红绿融合,茶乡先锋”品牌,致力于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让广大山区群众切实受益。

03

专家学者智力聚焦

共论白沙县“三茶”统筹发展

此外,活动当天还举办了白沙县“三茶”统筹研讨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二级研究员鲁成银分享《茶非遗赋魂,助力白沙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主题报告。

研讨会上,国家茶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二级研究员鲁成银分享了《茶非遗赋魂,助力白沙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主题报告。

白沙县“三茶”统筹研讨会现场。

国家茶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二级研究员鲁成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书记、所长陈常颂,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林荣溪,白沙黎族自治县茶业协会会长、海南白沙农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怀胜出席研讨会,共话白沙茶产业发展,就发掘白沙县本地茶叶资源优势、明确茶业区域品牌的定位、构建白沙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为白沙茶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原始的热带雨林秘境中藏着古老而传奇的白沙,滋养了风味独特的白沙茶,而今白沙茶产业这把越烧越旺的“火”正在“点绿成金”,打开新时代的大门,迎接全世界的爱茶人。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香弥漫山水黎乡 薄沙牌白沙茶斩获“特级产品”奖

八月伊始,白沙黎族自治县的茶产业就传来好消息。海南白沙农场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海南白沙陨石坑茶业有限公司研制的薄沙牌·白沙红茶(品香红)产品,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举办的“宜红杯”2023红茶产品质量对标活动中,斩获“特级产品”奖。

创立于2017年的薄沙牌白沙茶,为什么能够在众多茶叶中脱颖而出呢?这里的茶叶,生长在我国发现的迄今约70万年前的第一个陨石坑,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赓续闻名遐迩的热带雨林印记,他们打出了“生态牌”“品质牌”“幸福牌”三张牌,把“点绿成金”的“两山”实践创新路走得更加开阔。


获奖证书。图片由海南白沙农场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打好“生态牌”坚持有机茶园标准化管理

八月伊始,一场雨水过后,茶园的打理工作有序进行。“我们天还没亮就到啦,趁着清晨开工是最舒服的。我们的茶叶都是施有机肥,品质高。”正在施肥、培土的细水乡合口村委会番伦村茶农符秀连听闻这一喜讯,眼角眉梢乐出了花。她挑着两桶有机肥,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情不自禁地说:“要有好地,才能种出好茶。我们的地管理得很好,地越耕越肥,茶越种越香,这就是我们的法宝咧。”


茶农在茶园采摘茶叶。

白沙农场集团坚持有机茶园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并反哺品种、品质和品牌,获得了更多的市场认可。今年以来,海南首个茶叶碳标签——薄沙牌“白沙绿茶”碳标签正式发布,海南白沙陨石坑茶业有限公司被授予“全国首批生态低碳茶认证企业”荣誉称号,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阔。


工人在车间加工茶叶。

“我们的茶叶可以说是雨林秘境和天外来物联合出品的‘宝物’。如何释放这一生态价值,就是要贯彻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理念,让‘天然原料’变成‘天外佳茗’。”白沙农场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该企业从茶园管理开始着手,将有机茶园标准化管理贯穿于除草、灭虫、施肥各个环节、整个链条,如采取铺设地膜减少杂草生长和水分消耗、采购羊粪、牛粪等有机肥料确保天然无公害等,让茶园标准化管理产出绿色生态的茶叶。“实践表明,我们产出的茶叶甘醇芳香,在业界广受欢迎。”

打好“品质牌”对标一流品牌创优争先

这一道喜讯,在白沙引发极大反响。海南白沙陨石坑茶叶有限公司茶叶加工组,已经荣获2023年全国“工人先锋号”。如今再传喜报,这让薄沙茶加工班组组长成远创自豪无比。这是薄沙茶茶叶加工班组的小伙子们,置身热浪习习的加工厂,兢兢业业的高温作业换来的成果。


茶农在给茶叶喷灌。

“薄沙茶对质量的把控是十分苛刻的,我们进入车间作业必须着严密的工作服,且作业车间平均温度不低于40摄氏度。”薄沙茶加工班组组长成远创,边擦汗边说。高温的烘焙可以改变茶叶的色、香、味、形,对茶叶的质量极其重要,温度不够,茶叶香气散发不出来,温度太高,则容易出现焦味,不耐放,也不耐泡,凡事都需要严格要求。只要能够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一切都是值得!

好茶离不开“茶师傅”“茶工匠”。该公司不间断地向行业知名的、专业的品牌团队寻求学习、合作的机会,先后与福建正山堂茶叶责任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携手合作,一批专业的博士团队定期派送到生产车间开展“一条龙”技术服务,“茶朋友圈”“茶科技圈”不断做大。与此同时,该企业还选派青年职工到湖南农业大学茶协系开展为期一年的专业研学,既拓宽了视野,又带回了制茶科技。目前,该企业有15名员工获得高级评茶员证、食品检验员证等证书。除了提升公司职工的制茶水平,公司还高薪聘请福建的制茶行家,以“师带徒”的形式进行现场教学指导。

打好“幸福牌”发挥扶农助农主力军作用

清晨,天刚蒙蒙亮,细水乡福门村委会龙村茶农王建兴、符玉仙夫妇早早动身,来到自家茶园采摘茶青。看着辛勤耕耘,获得了可观的收入,王建兴兴致勃勃地说:“之前种了20亩,当时种茶都是自己摸索,一年收入也就几万元。以前种茶不仅辛苦收入还低,自从白沙农场集团进行专门收购,采摘一个上午,收入多时可以达到五六百元,十分可观。我今年要再扩种7亩茶叶。”


茶农在茶园采摘茶叶。

2015至2016年之间,白沙农场集团与牙叉、元门和细水3个乡镇共计306户农户合作建立1500亩生态茶园,并签订了种植合同,执行“订单式”采购方案,以每公斤茶青保底7元的价格进行统一收购,让茶农种得出、卖得价、能致富。自2018年迎来首轮采摘收成以来,该企业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合作农户的茶青,拎稳茶农“钱袋子”。

白沙农场集团创建了“红绿融合茶乡先锋”党建品牌,聚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白沙农场集团与南开乡人民政府成功签订海南野生大叶茶产业战略合作协议,投入“真金白银”扶持南开乡发展海南野生大叶茶产业,免费为南开乡茶农提供茶树种苗、技术支持、资金扶持,让更多茶农吃上“茶叶饭”,走向产业致富路。


海南白沙陨石坑茶业有限公司茶园。

“到2025年,我们预计自主茶园将达到5000亩,带动周边乡镇农民种植茶园3000亩,全面开采后产值突破1亿元。”白沙农场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抓住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难得发展机遇,围绕“稳胶扩茶扩药创特色”主线,加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充分利用白沙团体标准与“碳标签”价值,强化品牌塑造、品质提升、产品研发,深入挖掘海南大叶茶的价值,深度研发高品质古树茶、野生茶、老树茶,在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带动更多农户走上茶产业发展致富路,为白沙“两山”转化和“双碳”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企业力量。 (梁振文)

来源: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 记者 梁振文,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海南白沙:茶园里“飞来”一批甘当“新农人”的大学生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大幕的拉开,“新农人”一词被频频提及,他们活跃在新农业发展的浪潮中。8月7日,记者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五里路有机茶园采访时,偶遇几位这样的“新农人”。他们有的是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大城市已有的工作,毅然投身农业的年轻人;有的是即将大学毕业,来到这里进行工作实践的大学生。在与他们对话的过程中,记者感受到了新时代大学生不一般的思想境界和敢于打破传统思维的新就业观念。

王见君(前排中)和他的大学生“新农人”团队

白沙茶园有一批“新农人”大学生

五里路有机茶园位于白沙县牙叉镇,是白沙乃至海南按照“旅游+农业”发展思路打造的农旅融合发展的示范区,也是“茶园变景区”网红打卡地。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采茶、传统手工炒茶、品茶及农事活动。这里还充分利用农家乐、民宿等新兴休闲乡村度假旅游发展势头,大力探索研学、民宿、民俗、文化等旅游产业资源融合的农旅新业态;是“两山”理论白沙实践的示范,是白沙茶旅融合的一张靓丽名片。五里路有机茶园创始人符小芳是黎族人,是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海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海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茶园总经理王见君是符小芳的丈夫。

在茶园,由于符小芳外出,记者并未见到她,王见君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谈起茶园的发展建设,让王见君颇为得意的,就是正在茶园工作的几位大学生“新农人”。“有了他们,茶园的发展如虎添翼,尤其是传统茶园在与现代农文旅和电商结合方面,他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茶园的产出不再是单纯的茶叶生产。年轻人有活力,文化水平高,学习能力强,接受新技术快,观念超前,新点子多,敢想敢干,让静态的农业动起来。茶园的民宿和体验式茶文化观光旅游已为我们带来更可观的经济效益。”王见君说:“忙的时候,来自各地的游客多,这些年轻人不挑不拣,啥活都干,大家就像一家人,甚至亲自下厨做饭。”

在茶园办公室,几位大学生“新农人”与记者展开了对话,聊起了他们的“务农”经历。

钟奕瑜:开始很不适应现在想干到退休

来自汕头的钟奕瑜是茶园里的会计。她在珠海读的大学,文秘专业毕业。2018年12月,钟奕瑜为了爱情随男友来到海南白沙,并建立了家庭,她也开始在茶园里工作。“一开始真的很不适应,在广州的生活节奏很快,这里比较慢。每天面对碧绿的茶园,生活单调了些,与大城市的繁华没法比。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我喜欢上了这里。”钟奕瑜笑着说,“最关键的是,我一贯的急性子,在这里被调整过来了,已经完全适应了这个环境。从事农业工作,真的要细心,不能急。”钟奕瑜说,为了做好工作,她还专修了会计专业。“其实来海南时,我首选的工作目的地是海口或者三亚,从未想过来白沙种茶,这真是个很有趣的人生经历。”

钟奕瑜告诉记者,当她在这里一切都安顿下来,发现路越走越宽,工作和收入稳定,工作氛围简单和谐,干工作也越来越有激情。尤其是在这里深入地学习和认知了茶文化和现代旅游服务业,这些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这也让她看到了一个产业的未来,有了“干到退休”的信心。

在采访过程中,钟奕瑜掩饰不住初当母亲的牵挂。她的孩子出生才21个月,在工作之余,她还要照顾孩子,乐在田园,忙而有序。

王见君谈起他的这位会计,赞扬有加,“她不仅把财务工作做得扎实,人性格也很好,踏实务实,让我们很放心。”

蔡林媚:很享受这里的慢节奏

在介绍自己的名字时,茶园出纳蔡林媚显得有些调皮幽默:“媚就是武媚娘的媚。”蔡林媚是海南定安人,在山西上的大学,专业是市场营销,毕业后曾在海口工作过一段时间,2021年5月来到茶园工作。“我现在负责办公室工作,同时兼着出纳,配合会计的工作。”蔡林媚介绍说,办公室的工作很杂,尤其是茶园做了民宿和茶文化体验旅游业态后,经常有接待工作。办公室管理和接待工作是待人接物的技术活儿,需要掌握和学习的东西可多了。要把这些工作做好,就得不断提升自己视野和素养。“我做了这个工作后,在大家的帮助下,学了不少东西。我还在这里了解了茶文化,学习炒茶,旅游管理等,这些都是终身受益的人生财富。”

蔡林媚说,“我一直是个慢性子,来到茶园工作也许是天意安排,这里的慢节奏让我很享受,来了不想走了。工作嘛,在哪里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干得舒心就好!”

夏日里的茶园

徐嘉晖:上可写材料下可进厨房

22岁的徐嘉晖是海南文昌人,正在海南大学就读,学的是食品质量与安全,明年毕业。帅气逼人的徐嘉晖不论谈吐还是做事风格都无不体现出一个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上大学以来,每逢寒暑假他都会来到这个茶园工作。据王见君介绍,徐嘉晖家庭条件很好,但是他却喜欢来这里工作。“他的勤快和做事风格一点都不像一个条件非常好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他能写材料,也经常下厨亲自做饭菜。”

徐嘉晖对记者说:“不论是文字工作还是体力活我都干,从写材料到修路到下厨,在这里我和大家一样,各种活兼着干,哪里需要就顶上去;尤其在旅游旺季人多的时候,就得有个新农人的样,在这里做的可不是写字楼里的工作。”对于未来的规划,徐嘉晖倒是很实在,“怎么开心怎么干,就像现在这样,把想干的干好,把能干的干好!”

中午饭点时分,徐嘉晖早早去厨房忙了。待记者来到茶园厨房操作间,他已做好一盘香喷喷的红烧鱼,并邀记者一起品尝。

王兴龙:建设好家乡传承好黎族文化

今年23岁的王兴龙是王见君和符小芳的儿子,黎族人,湖南农业大学毕业。专业对口,毕业后的他选择了回到家乡,和父母一起经营茶园。他在茶园现在主要负责电商部门的工作,让茶园茶叶在线上的销售直线上升。王兴龙年龄不大,但在父母带动点拨下,对茶产业和电商融合方面已经有自己成熟的一套营销模式。王兴龙说:“茶园的业态一旦上了规模,且与文旅电商相融合,就显示出整体管理和规范运作的重要性。我现在在父母经营茶园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在学习现代农业产业化管理的模式,边学边做,这里面的学问很多,领会做好很不容易。农旅结合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现在我们这里缺的依然是技术和人才。我希望在我们这些人的带动下,能有更多的志同道合的同龄人投身到三农建设中来。”

王兴龙说,未来除了更多融入文旅产业,他还打算把黎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融合进来。“我的外婆已经100岁高龄了,她的长寿与生活经历就是茶文化和黎族文化的写照,未来条件允许的话,我想在这里建一座融合白沙茶文化和黎族文化的博物馆。”

高峰:作为引进人才来到白沙工作

高峰是王兴龙在大学同专业的同学,吉林白山人。他大学毕业后,以海南自贸港引进人才的身份来到海南,开启人生新的征程。高峰说,来海南一方面是因为政策的吸引,另一方还有志同道合的同学情。“我来到海南没有去大城市工作,直接来到白沙当‘新农人’,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好,也干得舒心。我很看好在这里的前景,也希望自己能在这里有一番作为。作为一个在学校里读了不少书本的毕业生,这里的有许多生活知识和技巧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尤其在茶文化方面的知识,将让我受用终生。”

在与几位“新农人”大学生交谈的过程中,记者感受到了他们对投身“三农”在思想上的坚定和行动上的果断,同时倾听到了他们对未来的期望。记者在采访结束时,祝愿他们在这里能长久作为,实现梦想,不负青春。

五里路有机茶园

人才仍是三农发展最大的痛点

白沙县76%的户籍人口在农村,主要产业是农业,以及与农业相关的二、三产业,这就决定了白沙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在农村。在最需要人才的白沙县,能碰到这么一群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的青年人才,真是白沙之幸。

随着“互联网+”、农场、专业服务平台等新模式不断涌现,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农业人才短缺仍是制约三农发展的短板和痛点。

对于许多偏远的农业地区来说,人才短缺前面还得加上“相当”“极度”等词才合适。没有人才怎么振兴农业农村?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发展有多迫切,这个痛点就有多痛。五里路有机茶园总经理王见君告诉记者:“茶园未来发展的最大担忧,人才仍是第一位的,没有可持续的人才接力,谈可持续发展就是空谈。”他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人才到茶园发展,但这不是他个人一厢情愿就能解决的。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人才,特别是懂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生态环保、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高校毕业生有知识、有文化、懂科技、拥有新理念、掌握新、擅长新玩法,他们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白沙因地制宜实施人才振兴战略

近几年来,白沙加快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党员先锋、农民代表、致富能手、农业科技人才的“五支队伍”建设,尤其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优选一批养殖种植大户、龙头企业,组建农民导师队伍,提高传帮带效果,创建汇聚英才、充满活力的乡村振兴示范县。

白沙通过实施打造“白沙白领”育才品牌,采取“竞赛比武+教育培训”等方式,强化乡土人才技能培训,挖掘64个优秀创业项目,评选出54名高级工、140名中级工,符小芳、吉亚才等人已入选省“南海系列”育才计划。

除了“就地取才”,白沙还通过组建产业顾问组等方式,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助农发展,吸引了羊以辉等返乡大学生回到白沙,成立白沙祥蓝蓝雨林花卉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合水兰花基地的培育、管护、销售等,该基地也被授予“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与“打安镇返乡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正在吸引更多的返乡大学生留在家门口就业。

白沙坚持“试岗选才”,落实人员筛选、教育培训、联系帮带、试岗锻炼、考核管理“五位一体”长效机制,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干部594名。持续打好“基本补贴+人才专项激励+评先激励+保险”村干部激励保障“组合拳”,全面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来源:消费日报网(记者 郑红梅 □ 罗朴华 吴坤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7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