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海南白沙红茶

找到约140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茶产业“碳经济”红利,海南白沙抓牢了!

4月9日,2023海南白沙茶产业团体标准发布会暨薄沙牌“白沙绿茶”碳标签启用仪式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举行。本次活动以“茶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产区政府领导、国内知名茶业专家、茶品牌专家、茶企业代表、当地茶商茶农茶人齐聚一堂,对白沙茶产业的未来路径开展前沿探讨。

01

发力品牌标准化建设

2023海南白沙茶产业团体标准发布

海南产茶历史悠久且独特,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在2016年受邀参加首届“云上白沙”(海南)茶叶博览会时,便对白沙绿茶的独特风味和蕴含的特色民族文化留下了深刻印象。活动现场,陈宗懋通过视频再次对白沙茶叶品质表示了赞赏,并对白沙茶产业今后的发展表达了期许。

白沙黎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桂厅致辞。

白沙黎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桂厅在致辞中表示,白沙县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不断促进白沙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并向全国发出来白沙旅游投资的邀请。

白沙黎族自治县副县长陈奕健介绍白沙县茶产业发展情况。

白沙黎族自治县副县长陈奕健现场介绍了白沙县茶产业发展情况。陈奕健表示,自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海南体验炒茶,勉励村民“把茶叶经营好,把日子过得更红火”以来,一年期间,白沙在茶产业规划、茶产业科技交流、产业链体系建设、茶产业底数调查与资源保护、企业培育、茶园开发种植、品牌建设及宣传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

白沙黎族自治县茶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邢福顺介绍《白沙黎族自治县茶产业链标准体系和十项团体标准》。

现场,白沙黎族自治县茶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邢福顺详细介绍了《白沙黎族自治县茶产业链标准体系和十项团体标准》。《白沙黎族自治县茶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从基础与通用标准、产地环境、设施设备、农业投入品、品种资源与种苗、栽培与管理、植物保护、加工要求与管理、产品质量与检验、流通管理、休闲、茶文化等12个方面构建;《团体标准》涵盖了《良种茶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技术规程》《良种茶苗繁育技术规程》《生态茶园种植技术规程》《白沙绿茶》《白沙红茶》《白沙白茶》《农药、化肥管理与使用规范》《白沙茶加工设施装备管理与使用规范》《白沙茶产品追溯要求》《白沙茶产品公用品牌准入管理要求》。

《白沙黎族自治县茶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和团体标准》发布仪式现场。

随后,《白沙黎族自治县茶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和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全产业链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升级,而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的发展则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引导。近年来,白沙县增进民生福祉,建立健全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协同提高的综合农业体系,切实践行“两山”理论和“三茶”统筹理念,构建了茶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对于白沙茶产业和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构建话语权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白沙县以茶旅融合为支点的“茶+”现代产业体系也应运而生,切实有效推进了生态保护和民生保障相协调,拓展茶产业的发展空间,让广大山区群众吃上茶叶饭,走上致富路。

02

小标签承载大战略,解锁“碳经济”红利

海南省首个茶叶碳标签发布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提出和全面推广,国内的碳标签市场也同步按下了加速键。

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晓晨介绍“薄沙牌白沙绿茶碳标签”。

据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晓晨介绍,农产品碳标签承载着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大战略。茶叶是我国践行“双碳”战略的重要农产品。

一直以来,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积极探索热带岛屿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白沙县是海南最主要的产茶区之一,深知“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2021年,白沙县入选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成为海南首个县域“两山”基地;2022年,白沙县开展“薄沙牌—白沙绿茶”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积极推动海南省首个茶叶碳标签创建工作。

“薄沙牌白沙绿茶碳标签”启用仪式现场。

如今,“海南·薄沙牌白沙绿茶碳标签”正式启用,标志着白沙县茶产业发展进入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迎接“碳经济”红利时代。

白沙县生态环境局为“海南白沙陨石坑茶业有限公司”颁发《产品碳足迹说明证书》。

认证赋能,茶叶产品碳标签的启用,有效地促进白沙县茶叶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推动白沙县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现场,白沙县生态环境局为“海南白沙陨石坑茶业有限公司”颁发产品碳足迹说明证书。

海南白沙农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文推介新产品。

会上还举行了“薄沙牌·白沙绿茶”“薄沙牌·白沙古树红茶”“薄沙牌·白沙老树白茶”等新产品发布仪式。海南白沙农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李国文对该系列新品进行了详细讲解和推介。作为海南白沙农场集团搭建“两山”转化桥梁的产品,薄沙牌系列新品将绿色、低碳、生态茶产品的“含绿量”转化为品牌“含金量”,充分发挥了绿色认证赋能的作用,不仅满足绿色消费需求,还对培育生态消费市场具有重要作用。

海南白沙农场集团与经销商签订意向订货协议。

薄沙牌系列新品获得了现场专家、茶商、茶爱好者的一致好评,多家经销商纷纷与白沙农场集团签订意向订货协议。

从一定意义上讲,碳标签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而对于海南白沙农场集团而言,低碳理念不止停留在终端产品,更在于在其全产业链多维度的全面融入。近年来,在白沙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白沙农场集团坚守茶产业发展初心,发挥省级农业产业龙头作用,以党建为引领,创建“红绿融合,茶乡先锋”品牌,致力于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让广大山区群众切实受益。

03

专家学者智力聚焦

共论白沙县“三茶”统筹发展

此外,活动当天还举办了白沙县“三茶”统筹研讨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二级研究员鲁成银分享《茶非遗赋魂,助力白沙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主题报告。

研讨会上,国家茶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二级研究员鲁成银分享了《茶非遗赋魂,助力白沙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主题报告。

白沙县“三茶”统筹研讨会现场。

国家茶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二级研究员鲁成银,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书记、所长陈常颂,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林荣溪,白沙黎族自治县茶业协会会长、海南白沙农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怀胜出席研讨会,共话白沙茶产业发展,就发掘白沙县本地茶叶资源优势、明确茶业区域品牌的定位、构建白沙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为白沙茶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原始的热带雨林秘境中藏着古老而传奇的白沙,滋养了风味独特的白沙茶,而今白沙茶产业这把越烧越旺的“火”正在“点绿成金”,打开新时代的大门,迎接全世界的爱茶人。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海南白沙薄沙绿茶入选“中国好茶”

近日,中国茶叶博物馆公开发起“中国好茶”的征集活动。经中国茶叶博物馆邀请的行业权威专家评审,位于白沙黎族自治县海南白沙农场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海南白沙陨石坑茶业有限公司选送的“薄沙牌白沙红茶(品香红)”“薄沙牌白沙绿茶(春芽绿)”“薄沙牌白沙老树白茶”3款茶产品,均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推荐为2023年度展示茶样。

工人在车间生产茶叶

据悉,中国茶叶博物馆作为我国唯一以茶和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是中国与世界茶文化的研究传播中心,也是中国茶产业的展示交流平台。本次获奖的茶样将进入中国茶叶博物馆名茶库,同时参与中国茶叶博物馆标准茶样展示及相关茶主题活动。

“我们秉持种好茶、做好茶的产业发展理念,从茶叶种植、茶园管理、茶叶研制加工,直至包装销售,薄沙茶业人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海南白沙陨石坑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工人在茶园摘茶

近年来,薄沙茶在各类评比中屡获殊荣。尤其是最近两年,薄沙牌天韵红荣获“第二届世界红茶产品质量推选”大金奖,天润红、天香红荣获金奖;2023年,“薄沙牌—白沙绿茶”成为海南省首个碳标签产品,薄沙牌云雾绿茶、云雾红茶获评“华茗杯”2023绿茶、红茶产品对标活动二级产品;白沙红茶(品香红)在“宜红杯”红茶产品质量对标活动中斩获“特级产品”奖;薄沙茶品牌被海南省茶业协会授予海南雨林大叶茶区域公用品牌和注册商标使用单位。

“薄沙茶此次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推荐为2023年度展示茶样,代表着薄沙茶在业内的认可度与知名度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也证明了薄沙茶的品质经得起考验、值得推荐。白沙农场集团将以荣誉为动力,在县委、县政府‘稳胶扩茶’产业发展战略的部署下,推动‘三茶统筹’落实见效,高质量推动茶产业发展。”白沙农场集团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道。

来源:南海网 新海南客户端,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海南白沙:茶“火”越烧越旺 育“绿”多姿多彩

白沙黎族自治县素有“山的世界、水的源头、林的海洋、云的故乡”之美誉,是海南岛中部“绿心”,孕育着享誉中外的名优特产——白沙茶。近年来,围绕“稳胶扩茶扩药创特色”发展思路和“两个万亩六个千亩”产业发展战略,白沙茶产业这把“火”越烧越旺。


白沙原生态茶园小镇。

茶,在黎乡大地滋养出民族特色浓郁的茶文化。随着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转型升级的不断延伸,茶园生态游逐渐成为市民游客闲暇观光的一种方式,茶旅融合赋能绿水青山、释放生态红利的旅游新业态正在壮大,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让以茶为媒的绿色经济愈发多姿多彩。

涵养情怀黎乡茶脉绵长

民间流传这样一个传说:从前,黎乡百姓垦荒耕种或进山狩猎,口干舌燥之时,则采摘山坡上小树的嫩叶含在嘴里咀嚼,能生津止渴且无疲劳感。后来,大家将这些嫩叶采摘回去烘焙、揉搓、烤干,用热水冲泡后饮用,不仅清醇爽口,还具有消除腹胀、治愈消化不良和祛火降燥之神奇功效,此后,当地黎族同胞便把这种树当成神树加以保护,并移种到所居住的山寨周围。相传,美丽的黎族“鹿回头”传说,男主人公曾为了寻药治疗心爱的姑娘常年腹胀消化不良的病症,从三亚翻山越岭到白沙,带回“神药”给姑娘冲泡饮用,最终治愈了姑娘的顽疾。

“黎家姑娘天天去采茶,小手采茶快又快,一早摘一篮,一天摘一担,天天晒太阳,天天去采茶;黎家姑娘,不怕太阳大,早晨去采茶,不怕天下雨;黎家姑娘,不怕天下霜,开心去采茶,不怕天变冷。”一首《采茶歌》民谣,唤醒了70万年前的一场陨石记忆。“采茶的时候,都会听到一些民歌山歌。感觉很有意思,学起来又朗朗上口,慢慢就都学会唱了。”符春江和姐妹们一边采茶、一边哼唱着茶园里流行的小调民谣。

70万年前,一颗陨石划破星空,落入白沙农场境内,成为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第一个陨石坑。经科学家采用x衍射方法测定,陨石坑中冲击角砾岩岩石的矿物质相当丰富,一块小小的陨石样品检测出48种矿物质。方圆10公里的陨石坑,孕育了“陨石坑上的茶叶”的独有品质和独特风味。“这是一棵有着380年树龄的古茶树。”五里路有机茶园负责人王见君指着一棵盘根错节的古茶树说道,白沙境内茶树种植历史可谓悠久。

白沙茶产业真正进入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加工生产,要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算起。据记载,20世纪50年代中期,白沙农场建立后就开始了垦荒种茶,起初种植的茶树品种主要为海南本地品种。截至目前,茶园规模已达10250.7亩,主要品种包括海南大叶、云南大叶、福鼎大叶、奇兰、水仙、福云6号等。

如今,白沙绿茶闻名遐迩,远销海内外。20世纪60年代起,风靡海南、广东等地。丰富的黎苗文化点缀,“陨石坑上的茶叶”这篇文章越做越大,产品创新不断涌现,产业升级行稳致远,产能提质持续放大,“茶”已然成为烙印在增进民生福祉、乡村全面振兴之上的一个鲜活符号。

绿色颜值创特色“金饭碗”

五里路有机茶、方香村茶、陨坑茶、薄纱茶、白沙绿茶等佳茗广受好评,为白沙现代茶产业体系的构建打下良好基础,也是加快建设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重要抓手。据统计,全县共有经营白沙茶的企业、合作社及小作坊等14家,茶叶销售商8家。

作为最早一批种植有机茶的企业,海南白沙绿碧峰茶业有限公司从一开始就定位小而精、小而特的茶产业发展格局。2014年开始茶树种植以来,已经有280亩茶园,主要种植品种为福鼎大白,年产达3万斤。“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父母上山砍柴时,都会采一些叶子回来制作保存,用开水冲泡以招待客人。”海南白沙绿碧峰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勇说,这是他对白沙茶的童真印象和情结。

经过多年积累,吴勇打造了方香村有机茶品牌。目前,该企业就近灵活务工97人,全年用工不少于1万人次,每天务工收入在100元至150元之间。“都是附近的村民在这里务工,可以为农户增加一份收入,也为乡村振兴贡献我们企业力量。”谈及白沙茶产业如何做大做强,吴勇表示,坚持生态本底把产品内质做好,走高端精品的发展道路,在这一点上,他信心满满。

茶农在白沙农场峨皇岭薄沙茶基地采茶。

白沙农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怀胜算了一笔账:目前,白沙农场集团茶青采购价为12元/公斤,按照亩产500斤测算,茶青亩产值收入达3000元。近年来,白沙农场集团采用“公司+农户”合作模式,与307户农户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利益导向机制,茶产业这把“火”越烧越旺。此外,白沙农场集团茶园提供稳定务工岗位300个,全年就近灵活务工超过1000人次。

当前,白沙茶产业提升行动正在部署实施,力争用3年时间,把白沙建设成为省内外知名的茶叶生产、加工、文化和旅游重要基地,实现茶企、茶农、消费者多方共赢;到2025年,茶园总面积达到2万亩,茶叶产值1.5亿元以上。同时,制定系列茶团体标准、培育特色优质品种、建设标准茶园、推广绿色技术、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推进“茶文化+”融合等任务目标历历可见、久久为功。

近年来,白沙积极深入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路径转化,守牢生态本底,推动绿色崛起,以茶为名片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越走越宽。茶产业茁壮健康成长的背后,科技生产力同样在“唱主角”。

名牌创造插上科技翅膀

在进入茶杯冲泡之前,茶叶需要经过晒青、晾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贮藏等7道复杂工序。传统制茶工艺难以解决诸如杀青不均、火候不匀、条形不整等标准化生产问题,科技创新迫在眉睫。

2017年,集旅游观光一体化的茶叶加工车间——茶博园,正式落地。该项目采用“企业投入+政府支持”模式,投资规模近1亿元,占地面积达97亩,其中茶叶加工厂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1万平米。目前,茶叶加工厂已投产,茶青年加工量可实现600吨,日加工量可达2万斤峰值。

白沙农场集团定制引进中国茶叶研究所与湖南湘峰公司联合研制的全自动茶叶加工设备,实现了杀青、揉捻、烘焙、贮藏等重要制茶工序的标准化生产,为白沙茶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在生产车间内,有白沙绿茶和白沙红茶2条自动化生产线。杀青后的茶叶,经过传送带自动到达揉捻机,完成揉捻之后便自动进入烘焙流程,最后进入恒温储存仓库。工作人员只需要预先对机器设备进行程序设定,包括时间、温度、力道等数值,就可以实现茶叶自动化可控化标准化生产。

“有效弥补了传统工艺生产的短板,对我们薄纱茶品质整体提升、薄纱茶品牌带来良好的口碑。”海南白沙陨石坑茶业有限公司薄纱茶加工厂厂长周益俊表示,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就意味着经济效益也跟着水涨船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真可谓驱动白沙茶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茶园管理上的科技含量,几乎决定了茶叶的源头品质。“有机茶要执行有机农业的管理理念,我们严格土壤、施肥、防病虫害等管理,要符合有机茶认证的标准。”吴勇表示,陨石坑内能种植有机茶的土地十分珍稀,茶产业用地做到科学管理和利用,就能实现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

白沙茶因主产区位于陨石坑范围内,吸收了陨石带来的特殊微量元素,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味道,成为驰名全国的白沙绿茶品牌。如今,方香村、五里路、薄纱茶、陨坑茶等白沙茶品牌相映成辉,生态孕育特色,科技创造名牌,“生态+”正在升级加温。

生态密码造农业综合体

践行“两山”理念,增进民生福祉,建立健全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协同提高的综合农业体系,推进生态保护和民生保障相协调——以茶旅融合为支点的“茶+”现代产业体系,应运而生。

白沙五里路种植专业合作社茶叶种植基地。

位于白沙农场牙叉五队的五里路有机茶园,因茶园距离陨石撞击点2.5公里,故得名五里路,是茶旅融合的一张名片。十四年来,五里路有机茶园不断探索发展,不但有约300亩茶园,还种上了荔枝、龙眼、芒果等热带特色水果,为市民游客采摘体验添一份乐趣。此外,作为四椰级乡村旅游点,五里路茶叶主题共享农庄内,还有民族特色美食,以及风情别样的高脚屋民宿,茶旅融合欣欣向荣。

“我们走三产融合的道路,做大休闲旅游,让更多的游客来这里吃住玩游乐行购,同时通过农旅结合,带动周边乡村的农产品实现畅销。”五里路有机茶园负责人王见君表示,立足生态有机农业,产业融合将越来越出色。

位于新高峰村旁的白沙农场集团茶博园,也正在布局茶产品的产业链延伸。“茶博园内含知茶园、香茶廊、茶博览馆等设施,我们将种好上百种茶品种,收集黎族民间茶杯、制茶石磨等茶文化,做好旅游文章。”周怀胜介绍,未来,茶博园将打造成为集旅游观光、茶艺表演、科学普及、茶道文化等为一体的“网红点”“打卡点”。

随着“一带三圈四区”产业空间布局,即邦什公路白沙核心产业带“一带”,牙叉旅游服务圈、邦溪新型产业圈、七坊国际高端疗养养生圈“三圈”,西部轻工旅游综合产业区、中部生态旅游综合产业区、东部热带高效农业综合产业区、中南部生态保护和生态服务产业区“四区”的不断推进,以茶为媒的茶生态产业升级快速融入高质量发展。同时,生态绿心和生态廊道的生态空间布局,包括松涛水库一个重要水体,马域岭、白石岭、斧头岭、红卖岭等15个重要山体、5个自然保护区、3个森林公园和1个地质公园的“生态绿心”,以及包括南渡江、珠碧江、石碌河3条生态水系廊道,结合县域内自然山体的景观、高程、坡度及连续紧密性等划定的11条自然山脊廊道以及重要交通廊道的“生态廊道”,也给热带高效农业现代体系的搭建提供了生态密码。

值得一提的是,茶园在生态系统中同样扮演重要角色。研究表明,茶树丛通过根系分泌物释放出有机碳,其含量相当于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的5.9—8.6%,总体而言,茶树植物吸收了其生物量中同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50.8%。由此,茶树对碳循环和碳固定的作用可以说功不可没。可以断言,茶园已然成为创建“两山银行”的生态密码。

来源:白沙融媒体中心  

梁如金 符洹 刘夏桢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38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