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共绘“白沙茶”新蓝图

福建,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茶产量与产值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多彩闽茶书写了无数的传奇;海南,南海之滨,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孕育了海南茶的辉煌,尤其产自白沙黎族自治县境内距今约70万年陨石坑的白沙绿茶更被誉为“海南一绝”;一场跨越山海的茶业交流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3月27日,茶道杂志社社委、总经理陈文一行来到白沙黎族自治县实地考察、深度调研,与县委副书记、县长黄聪,县委常委、副县长董建武,就两地茶业的交流与合作展开座谈。  

白沙黎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黄聪(左二),县委常委、副县长董建武(左一)与茶道杂志社社委、总经理陈文一行展开座谈

《茶道》杂志2006年于福州创刊,经过18年的培育和发展,已经成为全国最权威、影响力最大的茶文化月刊。陈文向黄聪县长介绍了近10年来《茶道》杂志通过策划承办“闽茶中国行”“闽茶世界行”“闽茶海丝行”“全球茗读会”等活动,对闽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黄聪表示,海南白沙茶以生态、自然、健康闻名于世,独特的生长环境塑造了白沙茶与众不同的品质。他同时表示,福建作为中国茶业的领头羊,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都值得学习。

考察团一行还与白沙农业产业中心、白沙当地四大龙头茶企展开座谈,挖掘省际合作潜力,共绘白沙茶产业的发展蓝图,为我国茶产业的跨区域协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考察团一行与白沙农业产业中心、白沙当地四大龙头茶企展开座谈

白沙产茶历史悠久。公元1097年,苏轼被贬海南儋州,三年后的春天他收到了黎族友人从白沙带来的春茶,品尝后视若珍奇,写下了他一生之中最好的一首茶诗《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诗中描写了从取水、煎茶到饮茶的全过程,表现出诗人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白沙茶也因此早在宋代就名声大噪。

近年来,白沙黎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将茶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乡村振兴的产业重点打造,茶叶种植面积从2014年的4000多亩发展到如今的1.1万亩,有机茶认证的茶园面积有3584亩,是海南最大的有机茶种植县。

县委常委、副县长董建武深入茶企调研

在有机茶园里,“生态为根、农艺为本、生防为主”的绿色发展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以茶园生态系统为中心,防治病虫害、草害;茶园又实施了有机土壤改良工程,大大提高了茶树吸收和利用养分的能力。

白沙茶的一大特色是做足“陨石坑上的茶叶”这篇大文章。70万年前,一颗来自外太空的小行星撞击海南岛白沙县,70万年过去,如今围绕陨石坑峰峦叠嶂,林木苍郁,常年云雾缭绕,年平均气温在20℃—24°C,雨量充沛,土壤多为微酸性沙壤土。采自陨石坑一带茶园的鲜叶,制绿茶或制红茶,在内质上兼具中小叶种茶树的优雅香气与大叶种茶树的浓醇滋味。

当下,白沙茶的市场前景已经吸引了包括福建茶企在内的众多企业来到白沙,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白沙茶将熠熠生辉、再创辉煌。

来源:吴少宇 茶道CN,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