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海南

找到约1,12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海南大叶种有可能跻身中国名茶之列吗?

春去夏来,品尝春茶仿佛还是昨天的事。今年5月21日是第二个“国际茶日”,在这一时节,海南茶树冒出了第二轮新芽,茶农们为夏茶的采摘做好了准备。

五指山水满乡的一片茶山。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陈耿 摄

说到海南的名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白沙绿茶、五指山红茶,它们的原茶料中都有海南大叶种的身影。海南大叶种是海南的野生茶树种类,属于稀有濒危茶树种,对研究海南茶树的起源与进化有重要意义。

野生海南大叶种的嫩芽。

但是海南大叶种的身世背景跌宕起伏:由它和云南大叶种制成的海南红碎茶,曾出口远销欧美,在英国举办的世界红茶评比中荣获金奖。在历史高峰期,海南大叶种的种植面积一度超过1.3万亩。

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近30年来,随着种茶面积的缩减,以及高产、高香的外来品种的引进,曾经蜚声国际的海南大叶种沉寂下来。但看到了它的研究价值与发展潜质,学界、茶界的专家与企业已经开始行动,该如何保护与发展海南原生茶树种质资源,如何在做大海南茶产业过程中向质量与品牌要效益?海南大叶种有可能跻身中国名茶之列吗?

五指山海拔1110米处一株高约10米、胸围接近1米的海南大叶种古茶树。清风 摄

出身不凡

500年历史记载的珍贵种质资源

为了一睹野生海南大叶种的真容,近日,海南日报记者来到五指山市水满乡,在雨林腹地里看到了多处、小面积分布的野生海南大叶种茶树群落。其中在海拔1110米处,有一株高约10米、胸围将近1米的古茶树,印证了《海南岛志》中“树大盈抱”的记录,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最大的叶片接近成人巴掌的大小。

野生海南大叶种茶树的叶片大如手掌。

说起来,如今看似低调无名的海南大叶种,在海南茶史上却曾是绝对的主角。因茶香独特,野生的海南大叶种茶叶不仅是当地百姓喜爱的饮料,还是上供京城的土特产。在明代,百姓将茶叶与茱萸、芎、八角和茉莉花等一起烹煮饮用。明代正德六年(1511年)成书的《琼台志》中,记载了“芽茶”和“叶茶”作为“土贡”被征调京城,摊派的州县几乎涵盖全岛的历史。

海南大叶种茶味有多香呢?清末宣统年间的《定安县志》记录了当时以产地命名的4种海南野生大叶种茶——南闾岭茶、思河岭茶、水满峒茶和龟岭茶,其中南闾岭茶味清甘,有“甜茶”之名,“味匹武夷,甚堪辟瘴”,思河岭茶味甜胜过南闾岭茶,水满峒茶“气味香美,冠诸黎山,久已有名”。1933年问世的《海南岛志》也提到:“本岛所产茶叶……其中最有名之茶,为五指山水满峒所产,树大盈抱,所制茶叶气味尚清。”从这些寥寥数语里可以看出,海南野生大叶种茶叶以水满峒(今五指山市水满乡)茶的品质最佳。

即使从营养价值上来说,海南大叶种的表现也毫不逊色。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各地的茶叶都被送到杭州茶叶研究所进行检测。当时的杭州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韩宝瑜对海南日报记者回忆道,由水满地区所产的大叶种茶叶,茶多酚含量达到38%-42%,“茶多酚的含量高,滋味更醇厚,会给人明显的苦后回甘的口感,自然发酵制作成红茶后,鲜爽度和甜香气也会发展得更好。”

经多道工序制成的海南大叶种红茶。

有学者考证,20世纪50年代末期,海南逐渐有了人工栽种海南大叶种茶树的历史记录。“栽种的海南大叶种茶树生长快,发芽早,持嫩性强,每年最多可采七八轮,与中小叶种相比,属于芽重型品种;其抗病虫力强,与云南大叶种相比,更适应于海南高温、高湿、干旱地区种植。”西南大学特聘副研究员、云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海南省茶叶学会(海南省茶叶协会)秘书长、《海南茶事》的作者陈德新说,“从成茶品质来看,海南大叶种所制的五指山红茶,汤色红艳明亮,滋味清甜鲜爽,香气为甜蜜香、五谷香及红薯烤香。”

这番香气与滋味逐渐为更多人赏识。20世纪80年代,海南大叶种迎来高光时刻——1985年,由云南大叶种茶和海南大叶种茶合璧而成的海南红碎茶,在英国举办的世界红茶评比中荣获金奖,而后更是远销欧美,风靡一时。但此后经年,海南大叶种茶却没有抓住出口创汇的机遇实现品牌与口碑的升级,海南红碎茶与它的传奇逐渐销声匿迹。

困境当前

家底未摸清、品种难培育、种植面积萎缩

作为已被国际市场验证了品质的海南大叶种,为何发展轨迹一度缺乏后劲?我们有必要回到1958年寻找答案。

据1995年版《琼中县志》记载,1958年,水满乡开办了五指山茶场,开始了工厂化加工海南大叶种茶叶的历史。水满乡方好村88岁的王启彬是当年的第一批茶工之一。他回忆道,茶场人工培育海南大叶种茶树,用种子培育的树苗成活率极低,即使顺利存活,也需要3年才能采摘茶青。

即便人工培育难度大,继五指山茶场之后,海南中部山区还是陆续建立了通什、岭头、白马岭3个茶场,进一步扩大海南大叶种的种植面积。到1988年,海南大叶种茶年产干茶接近8000吨。再后来,海南农垦系统开始种植茶叶,1992年垦区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0.92万亩,其中海南大叶种面积超过1.3万亩,还引进了云南大叶种等外来品种。

然而,接下来的近30年,海南种茶面积却逐步萎缩。目前全岛茶叶种植面积仅余2.8万亩,其中,海南大叶种的种植面积也缩减至不足9000亩,种植地区集中在五指山水满乡。

“海南种茶面积的缩减,既有市场需求变化的因素,也有产业转型的原因,如红茶转绿茶和改种橡胶等。”陈德新说,“归根结底,还是对海南大叶种这一本土原生珍贵茶树资源的认识不够,技术提升不足,缺乏自信和远见所致,而引进高产、高香的外来品种,也势必对海南大叶种的发展造成冲击。”

另一方面,学界和业界对海南野生茶树资源的调查,特别是对海南大叶种的区域性调查和成分检测,一直在持续进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研究员陈亮说,迄今为止,这些调查仍未摸清海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分布和存量,也未选育出高产、稳定的优良品种。陈德新在《海南大叶茶呼唤科学保护与应用》中亦写道:抗高温,抗干旱,抗病虫害,且制茶品质优良的海南大叶种单株良种,迄今尚未选育出,目前仅限于室内鉴定分析工作。

研究认识不足、生产技术有限、心态摇摆不定……种种原因,让海南大叶种在辉煌绚烂过后几近踩了刹车。

破局之路

加强种质资源研究、扩大种植面积、提升茶叶品质和制茶工艺

近年来,认识到本土茶树品种的潜在优势和竞争力,海南各地正在积极谋划扩大海南大叶种茶的规模。

五指山市政府2021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市的海南大叶种茶树种植面积为7494.2亩。全市茶叶种植、经营、加工企业共29家。茶料满足不了产能是常态,目前五指山市已将扩种海南大叶种的计划提上议事日程。

此外,海南农垦热作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海江介绍,当前海南农垦地区分别在白沙黎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等地种植海南大叶种,与云南大叶种混种的总面积约1250亩。

除了扩大种植面积,在提升茶品方面,已有企业先行一步。比如海南天然茶叶有限公司,选择在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白沙农场境内的陨石坑里,开辟海南大叶种种植区,通过枝条繁育和人工驯化,已种植150亩。陨石坑内含有丰富矿物质的生长环境,为这里的海南大叶种增添了一份“陨石坑”特色。

综合上述来自海南农垦、五指山市以及茶企的数据,海南大叶种目前的种植面积尚不足9000亩,包含新栽种和未能采摘的茶树苗。这样的种植规模,对做大海南大叶种茶产业仍然不足,但要做强品牌,却未必靠拼量。

鉴于海南大叶种的独特性和稀缺性,有业界人士认为,其产品应走中高端和精品路线,向质量、品牌要效益。就像云南普洱的“山头茶”、广东潮州的凤凰单枞和安徽黄山的太平猴魁一样,海南大叶种的茶叶也可以按不同区域、不同特色进行制作和包装,如古已有之的南闾岭茶、思河岭茶,特别是历来口碑最好的水满峒茶。

作为海南热带茶区的祖辈级、特有品种,海南大叶种一直是学界的热门研究对象。

“海南大叶种是我国最南端茶区的当家品种,有着与我国其他茶类所不同的品质,属稀有濒危茶树种,应该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合理应用。”陈德新说。

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基础,是对海南大叶种有深入而系统的认识。对此陈亮认为,应对五指山等地的海南大叶种开展专业的调查,收集各种类型单株,建立规范的种质资源圃,从中选育出数个茶叶品质优且相互补充、茶树发芽期不同的海南红茶优良新品种,“与此同时,应由地方政府划定一些区域,保留典型的海南大叶种群体茶园,在野生茶树比较集中的原始森林区域建立原生境保护点,迁地保存与原生境保护相结合,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五指山的海南大叶种质资源。”

这方面,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黄亚辉已经开始了相关研究。他正在对从五指山、鹦哥岭等地收集到的海南大叶种茶树进行繁殖培育,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种植管理,优选出一批良种,“优选品种、加强驯化,是提高其生产能力的根本途径。”黄亚辉认为,“鉴于这一茶树品种制作红茶的明显优势,海南大叶种将来完全可以生产出高档红茶,跻身中国名茶之列。”

来源:海南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再造海南“茗星”!海南大叶茶迎来新机遇

海南完成全省大叶茶种质资源普查,正在编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海南大叶茶迎来新机遇——

再造海南“茗星”


这些天,海南五指山市水满乡的制茶师黄成龙,忙碌起来干劲十足。

尽管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结束近半个月,但他提起来仍然心情激动:“看新闻上说,我们五指山的大叶茶在进博会上很受欢迎。”

来自国际盛会的反馈,让这位海南大叶茶从业者充满信心。

长在深山里的海南大叶茶,因其优越的生长环境、稀缺的种质资源、独特的滋味口感,在海南被冠以“茗星”称号,由其制成的红茶,曾作为我国创汇产品蜚声国际。但如今,海南大叶茶产业正面临茶树老化、制茶工艺亟须改进、茶企“小弱散”、缺乏品牌运营等难题。

好在,业界对海南大叶茶品质充满信心。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三方合力下,海南已完成海南大叶茶种质资源全省普查、建立起省级茶树林木种质资源库、开展大叶茶生产与加工技术研究、编制全产业链发展方案……如何帮助海南大叶茶从中国茶叶市场版图中突围?海南业界正在破题。


科研人员在采集野生海南大叶茶样本,进行全省种质资源普查。海南日报记者封烁摄

“茶师傅”有底气

“国字号”茶树良种为从业者带来发展信心

黄成龙工作的茶园,是五指山大叶种茶科学研究所示范基地。因分布在山地,茶树显得高低不平,按照标准间距种植,每株都有自己的“领地”。

11月末,一些茶树枝丫上又有芽叶悄悄冒尖儿了。“上周刚采完一波茶,眼下得好好修剪枝叶,让它们休养生息,春茶采摘时才有更好的状态。”黄成龙说。

眼前的茶园藏着他儿时的美好回忆。这曾是黄成龙大伯的茶园,园子里的茶树都是大伯当年从高山上移栽过来的。五六岁时,黄成龙常和小伙伴在茶园里玩泥巴、捉迷藏。到如今,这些茶树也有30年树龄了。

现下,大伯将这片茶园承包给五指山五创茶业有限公司打理,每年收取3万元的租金。而黄成龙则成了该公司的一名制茶师。乡亲们嘴里的“阿龙”,也有了新外号——“茶师傅”。

黄成龙喜欢“茶师傅”这个称呼。他觉得,这个称呼有职业的尊严感,也有对这片叶子的敬畏。

为了更好地理解茶,做一杯好茶,黄成龙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学习制茶,又考取了中级评茶员、中级制茶师证书,平时也留意积累关于茶叶的知识。

比如,怎么判断茶树的品质。黄成龙在一株茶树旁蹲下来,轻捧起一抔土壤并用指尖揉碎,介绍道:“茶树怕水,又离不开水。你看这土壤,富含矿物质,透气,不容易积水,照我看来,这片茶园位于上、中等级之间。”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有云: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黄成龙对土壤与茶树品质关系的判断,依据就来源于此。而且,在他眼中,每片茶园都有自己的微生态系统,能赋予茶叶独特的滋味。“30年了,这片茶园保存得很好,周边种着杉树、芒果树、香蕉树,所以产出的茶叶气味十分独特。”说起大叶茶,不太健谈的黄成龙仿佛打开了话匣子。

这些年,黄成龙发现五指山大叶茶茶企数量在增多。他对比海南和外地的茶企,细心地找到一些差距,“比如,我们茶文化不浓,制茶功夫还缺火候。”

由于当地茶企规模、产值普遍较小,许多茶企对加工设备投入不足,部分茶企还停留在小作坊层面,自动化程度较低,在茶叶加工、包装生产等环节,还没有形成标准化体系。

但这些差距并没有影响黄成龙对产业未来的期许,“我现在月工资6000元,虽然不算高,但我喜欢在这片熟悉的茶园工作,而且我会继续考职称,做出一杯滋味更好的大叶茶。”

黄成龙的个人成长,也是近年来海南大叶茶产业化、当地茶人职业化的缩影。而他的从业信心,则源于这片叶子的“底气”。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中心副主任方宗壮表示,海南大叶种茶树原产五指山一带,适合制红茶,滋味浓郁,“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栽培的茶树品种有600多个,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茶树良种有76个,海南大叶种位列其中,是‘国字号’品种。”

随着海南大叶茶为更多爱茶人士所识,种植面积也在逐步扩大。目前,海南全省茶叶种植面积3.5万亩,其中海南大叶茶种植面积约1万亩,多分布在五指山、白沙、琼中、定安等市县。

探寻流量密码

有机种植、新品研发、包装设计、品牌营销……海南茶企多点突围

“色香味都挺好。”

“很丝滑,它本身自带香味,有大自然的气息,回去我会考虑再买一些。”

在今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期间,海南馆展出的五指山大叶茶,成了往来宾客称赞的“茗星”。

“这是五指山大叶茶在进博会的‘首秀’,仅互换微信联系方式的客户就有200人。”参会的海南茶企工作人员介绍,进博会结束后,他们接到一笔来自江苏的订单,以600元/斤的价格售出五指山大叶茶产品。

虽是进博会“新秀”,但海南大叶茶早已“自带光环”。明代正德六年(1511年)成书的《琼台志》,就有“芽茶”和“叶茶”作为土贡被征调京城的记载。及至现代,海南大叶茶品质也屡获专业认可。

今年9月,海南省农垦五指山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保亭金江五指山分公司负责人曾向阳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恭喜!金鼎红茶以总分93.55分的成绩,荣获中国茶叶学会2022年茶叶品质评价五星评价。


近日,五指山水满乡采茶姑娘在冬管期前采摘茶叶。海南日报记者袁琛摄

“金鼎红茶的原料就是海南大叶茶。”曾向阳冲了一泡大叶红茶,汩汩而出的茶汤红艳明亮,“很多老茶客就认这个滋味,耐冲、香醇、浓厚。前几天,北京一家老字号茶企又下了一笔150万元的订单。”

海南大叶茶名气鼎盛之时,要回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由海南大叶茶与云南大叶茶合璧而成的海南红碎茶,在英国举办的世界红茶评比中荣获金奖,而后远销欧美,风靡一时,成为当时国家重要的创汇产品。

尽管品质叫好,但近些年,海南大叶茶缺乏市场青睐。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的茶企普遍反映,海南大叶茶产业整体面临茶树老化、茶园管理技术与制茶工艺亟须改进、茶企“小弱散”、缺少成功的品牌运营等困难。

好在,一些新探索正在进行。海南真吾乡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金漳介绍,该公司深挖大叶茶文化内涵,比如将黎族传统制茶技艺融入大叶茶产品营销、推出配套的黎陶饮茶器具产品等,“我们将大叶茶的茶文化、喝茶的仪式感都融入这杯茶里,这些都是赢得市场的‘加分项’。”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海南大叶茶实体店的销售额受到冲击。“为了寻找新的市场出路,公司目前与厦门一家设计公司合作,希望通过新的包装设计,在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铺货。”曾向阳说。

还有茶企在新品研发上做文章。例如,针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喜好,部分海南茶叶品牌推出了百香果味、火龙果味、芒果味等海南大叶茶茶包。采用绿色有机种植模式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也是海南茶企寻求市场突围的一种做法。海南天然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汤适介绍,公司正在白沙陨石坑核心区建设有机茶园,其中海南大叶茶种植面积300亩,“公司产出的有机茶产品已通过多国有机食品认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为今后海南大叶茶产品走向更大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开启新的赛道

深挖品种潜力,精研加工技术,定位“小而精、精而美”

今年10月11日,省农科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多个科研机构及企业的茶叶研究专家,走进海南热带雨林寻找野生古茶树,通过采样、研究,以期揭示深藏海南大叶茶基因里的“秘密”。

“如果能从溯源上证明,海南大叶茶是海南独立分支的特色品种,那么海南大叶茶的市场将更为广阔。”省农科院院长黄正恩表示,目前已完成海南大叶茶种质资源全省普查和初步鉴定评价,累计采集种质资源样本833份,将于今年底召开发布会公布成果。

不仅如此,省农科院还与海南天然茶叶有限公司合作,在白沙建立省级茶树林木种质资源库,为海南大叶茶良种选育、种质创新、种质资源保护等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种植环节,海南大叶茶茶园还存在茶树老化、种苗扦插成活率较低、茶叶产量较低等困难。这与茶树品种有关,也与种植环境、种植技术等因素有关。

对此,黄正恩透露,省农科院正在开展的大叶茶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已取得新进展,“我们已经开展茶树扦插繁殖相关因素研究,可以提高海南大叶茶种苗的扦插繁殖成活率;摸清茶园土壤与茶叶品质的关系,明确茶园主要病害情况及种植应用技术;建立海南大叶茶精准化提质加工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以及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及标准制定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茶叶加工一环,海南积极向外取经。今年10月,省农科院科研团队前往云南昆明、普洱考察茶产业。方宗壮介绍,2021年,云南茶全产业链产值达1071亿元,其背后是科技力量的支撑。云南一些有实力的茶企,不仅有自己的科研团队,还有先进的生产线。因此他建议,政府部门可引进一批龙头茶企,借力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在产学研结合、精深加工领域发力,进一步提高海南茶叶品质。

当下,海南大叶茶难以在短期内扩大种植面积。“所以海南大叶茶要坚持走‘小而精、精而美’的高质量发展路线。”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李鹏说,目前《海南大叶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正在制定,将把海南大叶茶产业作为有机产业进行打造。

为了在有限种植面积里提高茶叶产量,同时确保品质,海南还将着力提升茶农的种植技术。“这几天,我们邀请了来自贵州的茶叶专家,为海南大叶茶种植农户、茶企举办有机茶生产培训班,同时,计划在五指山、琼中、白沙3个市县,分别建立5个到10个田间培训学校,对茶农开展长期培训。”李鹏说。

听闻这个消息,黄成龙期待着,以后能在家门口进修种茶、制茶“功夫”,带动更多老乡种茶、制茶,共同增收致富。

)

按照国际有关评判标准,茶树芽叶的茶多酚含量高于30%,即属特异种质资源。五指山水满乡的海南大叶茶,芽叶茶多酚含量约35%,制成红茶滋味醇厚,带来明显苦后回甘的口感。

今年海南大叶茶种质资源全省普查累计采集样本833份,将揭示海南大叶茶基因里的“秘密”。

再闻大叶茶,茗香满琼州

独特而珍稀的海南大叶茶

正走上一条新赛道

来源:海南日报 记者 傅人意,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让海南雨林大叶茶成为助农富农的“金叶子”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11日在海南五指山毛纳村考察时“把茶叶经营好,把日子过得更红火”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我省茶产业全产业链的决策部署,在结合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海南茶产业品种选育技术有待提升;产业机械化和智能化程度不高;品牌影响力不足,产品营销渠道单一;人工成本高,从业人员紧缺等问题,建议围绕种植端、加工端、品牌端、市场端、科技端攻坚海南大叶茶产业火而不旺的难题,加快海南茶产业升级转型发展,促进“产业兴,百姓富”,让海南大叶茶成为助农富农的“金叶子”。

一、海南茶产业发展状况

(一)发展历程

海南茶叶有近千年的发展历史,明朝年间即有海南早期茶事的记载。海南茶叶大力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1959年,国家在海南建立红茶出口货源基地,最早建立了通什、白马岭、岭头三个国营茶场,利用本地野生大叶种和从云南引进的大叶良种来繁殖。1988年海南省掀起了种茶高潮,1993年全省拥有大小茶厂50多个,其中国营农垦种茶农场就有45个,茶园面积达12万亩,年产干茶8000多吨,是海南省茶叶生产的鼎盛时期。1994年后,海南茶产业受外贸体制改革及国际市场茶叶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红碎茶出口受阻,市场急剧萎缩,海南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急剧下降。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实行外贸体制改革后,受国际市场茶叶价格变化影响,海南红碎茶出口受阻,海南茶叶生产加工和种植面积大幅缩减。到2015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减至约1万亩。

此后,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和老一辈茶厂职工坚守初心的奋斗,逐渐将海南茶产业慢慢恢复。至2022年底,我省茶叶种植面积达3.5万亩,产量800吨,产值达2亿。省内种植面积较大,品牌较响的茶企是海南省农业龙头企业海南省农垦五指山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旗下海南农垦白沙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垦茶业集团已连续四年跻身“中国茶叶百强企业”行列,白沙茶业公司入选“中国茶业新锐十强企业”。

(二)产业优势

1.独有种质资源。1959年,由广东省外贸局开发海南岛茶叶勘察小组完成的《海南岛茶叶勘察报告》指出,海南大叶种品质优异,经试制成茶可与世界上著名的印度红茶、锡兰红茶媲美。2023年,由海南省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合作完成《五指山大叶种茶基因测序结果报告》正式发布,宣布海南大叶茶是独立于全球其他地区大叶种茶和小叶种茶的新茶种,海南大叶茶与其他茶的次生代谢产物存在显著差异,形成了海南大叶茶的特殊风味品质的物质基础。

海南大叶种茶树芽叶茶多酚含量约25%,茶多酚含量均高于国际茶叶科学界对茶树优异种质资源的评判标准,生产出来的茶叶香气高扬浓郁,回甘持久,汤色明亮。

2.生态优势。海南地域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无虫害,无污染的天然生态环境。山区地势起伏较大,海拔多在300-800米间,为低山丘陵区,坡度一般在10-20度,非常适宜茶叶种植生长,且土壤中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

3.早春茶及产量双优势。海南茶园地处北纬18度云雾氧吧,是我国最南端的茶区,是全国唯一可以四季采茶的地区,具备“采摘最早,收茶最晚”双优势。海南早春茶比内地产茶区提早上市3个月左右,被誉为“华夏第一早春茶”。每年有10个月的采摘期,亩产茶青千斤,高于内地茶区亩产量一倍有余。“冬茶”“早春茶”特色明显,季节比较优势突出。

(三)产业薄弱环节

1.茶园未有序更替,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据调查统计,省内部分基地的茶园种植年限已有30~50年,建园基础差,交通不便,建设标准低,茶树品种差异不大,良种化程度低,茶园现已进入低产衰老期,茶园未得到有序更替,高产、优质、生态茶园建设及有机茶、标准茶园推广滞后,无法满足加工高档茶的优质原料需求,高附加值的名优茶比重过小。

2.科技手段及资金受限,新品种选育技术有待提升。目前,我省茶园主要集中分布在白沙、五指山、琼中等市县,茶叶种植品种有云南大叶种、海南大叶种、福鼎大白茶、福云6号、毛蟹、奇兰、本山、祁门、水仙等30多个品种。2022年,中国茶叶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海南农科院及海南省农垦五指山茶业集团等单位对海南大叶茶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与收集,受限于科学研究技术手段和资金来源,对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水平不高。

3.产业机械化智能化程度不高,生产成本高企。海南茶园基地大部分处于一定海拔的坡地,因基础设施薄弱,园内交通道路窄破,机械入园难度高,采摘机械化程度不高,适应茶园管理的机械较少。人工智能、遥感测绘等新兴技术还未完全渗透到茶叶生产、加工、储运等领域。茶叶生产自动化加工技术和设备落后,茶叶种植、采摘、加工等未能形成一条龙加工,劳动效率低,且海南茶产业人工成本较高,茶青价格为15~160元/kg,是全国茶青价格的1.5~10倍,茶企成本压力大。

4.品牌影响力不足,产品营销渠道单一。目前,相较国内其他茶叶大省,我省只有“五指山红茶”“白沙绿茶”“白马骏红”等品牌有一定知名度,尚未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或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品牌。海南茶叶公共品牌“海南雨林大叶茶”品牌形象塑造正处于起步的阶段,要在全国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认知度仍需要投入大额资金和时间成本。省内茶叶销售仍以岛内传统渠道代理商为主,茶叶服务不完善,没有茶叶综合交易市场,“互联网+”茶叶发展起步晚,茶文化推广和旅游项目单一,海南茶叶产品包装、推介、销售还停留在自产自销的传统交易方式。海南春茶在京沪等地高端会所供不应求,但产量销量在全国占比小。

5.从业人员紧缺。茶叶采摘主要依靠人工,伴随着农村空心化,劳动力不断减少及老龄化,人工成本持续攀升且效率不高。另一方面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包装人员学历普遍偏低,新知识、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差。茶叶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培训不足,技术研发、营销等专业人员紧缺。

二、海南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立足于“海南茶产业”的振兴,按照“科学种植,提质加工,打响品牌,拓展市场,延伸产业”的发展理念,着重以产业链闭合模式的种植端、加工端、品牌端、市场端、科技端五大环节为抓手,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良性互动格局,打造良好的政策、法律、市场、服务环境,加快推进海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种植端

1.调优海南大叶茶结构。加强茶树资源保护与繁育。海南大叶茶种资源丰富,拥有几十个品种资源,为充分发挥海南大叶茶种资源优势,建议深入开展茶树资源普查,全面摸清全省茶树资源分布情况,特别是我省特有的海南大叶种茶树野生种质资源,从中选优3-5个海南大叶茶种打造群体种,储备2-3个优良茶种,在五指山、白沙或琼中建立茶树种质资源圃1-2个;茶树良种种苗繁育基地1个,年产量100万株以上,由政府统一采购良种茶苗,免费发放给茶农、茶叶合作社及茶企,全力推广海南大叶茶种良种。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建立良种种苗繁育补贴制度。将通过审定、认定的茶树良种纳入良种繁育补贴名录,对持有茶树良种证、且开展良种种苗规模化繁育的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经营性主体进行奖励性补贴。

2.加强茶园建设和绿色发展,打造标准化示范茶园。一是新建高质量大叶种示范茶园。在白沙、琼中、五指山等区域,结合政府的指导扶持,新建标准化集中连片大叶茶示范茶园250-500亩,全部种植大叶种,充分发挥其华夏第一早春茶、产量高、品质优以及茶多酚、茶黄素等内容物远高于内地茶种的优势,打造高质量大叶茶种植示范园。二是打造高产优质标准化示范茶园。着重提升现有茶园管理水平,规范除草、灌溉、施肥、采摘、修剪等管理过程,绿色防控,以打造产业生态化标志性工程为目标;提高有机认证力度,提高产品价值,并逐步扩大有机茶园建设规模,实现全域有机茶园建设;建设生态系统稳定、产量持续稳定、产品安全优势的生态茶园,以海南大叶群体茶种作为生态系统中主要物种,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遵循茶树生长规律,因地制宜地在园区内合理配置不同物种,合理施肥,科学管控;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服务等技术打造现代智慧农业茶园,建设“5G+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云平台,加装环境信息采集监测、生产环境智能控制、视频采集与远程监控等系统,对园区内气象环境、土壤墒情、病虫害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实现茶园的精准监测、智能管理和智能决策。三是更新改造原有低效茶园,推广海南大叶茶种良种。目前海南现有茶园大多为福建、广东、浙江等地外来茶种,不利于海南大叶茶种产品质量控制和区域品牌打造,建议对海南现有外地茶种茶园进行逐步改造,同时对缺株断行等茶园进行更新补种。结合茶园种植管理要求需进行3年茶园抚管,建议给予以茶企及其他经营性主体支持补贴,进一步提高茶园良种化程度和名优茶比重,打造不同于内地茶叶的“海南雨林大叶茶”概念资源基础。

(二)加工端

1.建设现代精深加工产品技术集成生态科技园,推进茶叶加工技术升级改造。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投资引进国家/省级标准化示范生产线,创新茶叶自动化加工与数字化品控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实现大规模、大批量、多品类生产加工,提高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和协作化水平。

2.建设海南茶叶公共仓,严控产品质量可追溯。由政府政策扶持,一是建设茶叶保鲜仓库,配套控温控湿系统等设备,提高茶产品的储藏、保鲜、运输能力。仓库作业逐步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实现高效率仓储管理。二是建设海南茶标准“公共仓”,严格按照进仓检验、出仓检验、全程智能化监控、每年抽样检测等程序,做到环境可控、年份可控、质量可控和产品追溯可控,实现科学规范信息化仓储。

(三)品牌端

1.做好“海南雨林大叶茶”品牌顶层规划。省政府统一打造“海南雨林大叶茶”这一具有标识性的国家森林公园健康生态区域品牌,以战略高度对“海南雨林大叶茶”省级公共品牌进行顶层规划与管理,实施“海南雨林大叶茶”“母子”品牌战略,按照“省公共品牌+企业商标”的模式,如海南雨林大叶茶+“白沙”、海南雨林大叶茶+“白马骏红”、海南雨林大叶茶+“五指山红茶”集中打造传播品牌,形成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的良好互动。

2.挖掘“海南雨林大叶茶”品牌优势。由省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委托专业品牌管理公司,依托科研单位相关数据支撑,全面梳理“海南雨林大叶茶”的区位优势、品质优势等,对“海南雨林大叶茶”进行品牌梳理定位、品牌传播等品牌建设塑造,为海南茶叶走向全国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的品牌背书。

3.加大“海南雨林大叶茶”品牌传播力度。在传播策略上采取专业形象、公益活动、市场推广三步走:一是由省、市/县各级政府协调岛内机场、动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户外媒体和报刊、电视、广播等平台资源,大力宣传“海南雨林大叶茶”区域品牌,提升品牌在岛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每年在海南举办1-2次大型的全国性茶事、公益、赛事等活动,提升“海南雨林大叶茶”在全国专业领域、大众视野的曝光率;三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长期不断输出品牌文化,将公共品牌形象与海南茶企文化交融宣传,配合阶段性推广主题,以达到逐步丰满、全面体现品牌形象和价值的目的。四是省政府相关部门在积极打造公共品牌的同时,开展相关活动保护好海南茶品牌,打击侵权、假冒行为。

4.建立健全茶叶标准体系。坚持“品质擦亮品牌,品牌引领营销”战略,围绕种植加工进行关键技术研究,建立茶叶种植管理、加工生产、监督检测和质量追溯等环节的健全茶叶标准体系,规范生产过程,提升茶叶精制能力。鼓励优质茶企、合作社向国家有关机关申报“两品一标”认证,对通过认证的经营主体予以认证费用全额补贴,打造茶产品质量优、品牌信誉好、市场认可度高的茶叶绿色品牌。

(四)市场端

1.坚持“走出去”营销战略。由政府牵头与支持,以全国性公开招商方式引进2-3家茶叶品牌打造和销售方面的优质企业与海南本土龙头企业共同搭建“海南雨林大叶茶”全国销售平台,实行市场化运作,力争实现“以销促产,以产富农”良性发展。鼓励企业尝试茶叶出口销售业务,借助海南建设自贸港的契机,以境外参展、跨境电商、境外考察推销等多种方式,努力拓展国际市场。

2.坚持“互联网+”营销模式创新战略。通过互联网多端平台,综合运用优质产品+宣传故事+实地直播等形式加大线上线下宣传与带货。

3.以茶促旅以旅推茶。以“跳出农业做农业”的跨界开发思路,政企合作,依托海南各大茶企生产基地的生态优势,开发精美的茶文化旅游线路,打造一批茶特色小镇、美丽茶工厂、秀美茶园、茶休闲观光主题公园等,如结合白沙绿茶全国T20最美生态茶园景观、河谷溪流及黎族文化等旅游资源,打造白沙原生态茶园小镇;依托琼中中平镇红岭水库、湾岭镇水央村生态风景旅游资源,结合白马岭茶叶生产基地、海垦茶业生态科技园,打造一条生态茶叶生产基地与现代化产业园区相结合的茶旅专线。支持文化机构和民间力量挖掘整理海南黎族特色茶文化,创作一批茶文化题材的音乐、歌曲等作品;结合黎族苗族民间传统节日“三月三”活动,举办“海南茶创意大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旅游吸引力的茶文化节,通过推进茶业和旅游业一体化融合发展,推动茶业与农业、大健康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融合,以茶资源“跨界开发”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五)科技端

1.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科技攻关、成果转化。设立中国热带茶叶工程研究中心、省级茶叶试验站、院士博士等专家工作室,承担茶产业的难题攻关、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生产试制、生产体验等综合功能。鼓励支持茶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茶叶类农业园区建设产品研发中心,使企业、园区成为产品创新主体和重要平台。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2.推动精深加工开发,促进产品多元化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对接优质企业,引入专业设备和技术,建设精深加工生产线,开展对“花果”茶、抹茶、速溶茶等产品研发,对茶多酚等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和利用,对茶食品、茶日化品等符合国内外市场发展趋势的精深加工茶品的创新开发,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幅,促进茶叶资源综合利用。

3.推动茶产业信息化建设。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物联网等手段,动态监测茶叶种植地土壤墒情、种植面积、生长情况、灾情虫情,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解决种植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建设数字茶叶生产车间,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在茶叶加工的集成应用,发展智能生产车间,推进茶叶生产经营智能管理。开发和建设相关信息平台,如物资信息平台、产品交易平台、物流平台等综合服务平台,培育和发展面向消费者、面向市场的信息服务业。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通过面对面现场操作、培训基地学习、流动培训站体验等对茶农开展抖音、快手、微信等直播平台以及相关信息化配件的运用,提升茶农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推动海南茶业信息化发展。

4.加强茶产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送出去”“请进来”“师带徒”等策略,培养传承促进产业人才专业化转变。茶叶生产加工主要在山区,对人才引进的压力大,要始终将茶企、合作社员工能力提升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将人员送到中国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茶学院系等地深入学习交流,对照学习福建、浙江和云南茶业发展的优秀产销理念,提升茶产业员工个人能力,进而转化为企业生产发展原动力。将专家“请进来”,为企业人员深度解读和现场教学,着重培养员工采摘、标准化种植管理、安全生产等能力提升,让企业人员有一个全覆盖的学习机会。在企业内部组织制茶等竞赛,选拔优秀“苗子”,采取“师带徒”的形式,将老一辈茶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炉火纯青的实践经验传帮带给新一代,进一步促进企业文化和制作技艺的传承,推动企业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南海网

记者:陈奕健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08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