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浮梁茶的种类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28 秒)

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喝茶、制茶的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神农·食经》之中有“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陆羽据此得出“茶之饮,发乎神农”的结论。据说在上古时期,神农为治病救人而日行于深山,遍尝百草,其中不乏毒性强烈的植物。有一天他吃到毒草,浑身乏力,不能行动,偶然闻到身边茶树上散发的清香,取了几片茶叶放入口中,竟然就奇迹般地解了毒。

 

鉴于古人对茶叶的热爱,很难说这个故事不是后人的附会。尽管如此,陆羽的《茶经》还是煞有介事地记载了它:“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如此看来,茶叶的功效近乎灵丹妙药,也难怪从古至今人们对它的热爱了。

《诗经》之“荼”

唐朝以前,中国是没有“茶”字的。那时候的茶被人写作“荼”,或者“槚”、“设”、“茗”、“荈”。《诗经》之中常见的“荼”字,据说最早是用来指代苦菜的,后来又衍生为苦菜上的白色绒毛。

成书于西汉的《尔雅》在解释槚字的时候说:“槚,苦荼。”这便是以菜代茶了。大概因为茶和苦菜同样味苦,“荼”字就有了这样一个引申义。

“烹茶尽具,武阳买茶”

 

出自西汉辞赋大家王褒的《僮约》,这是关于饮茶习俗最早的文字记录。烹茶,是说当时的人已经学会烹煮茶叶作为饮料,而“买茶”则说明茶叶已经作为商品流通。

此外,长沙西汉马王堆墓葬中也曾出土关于饮茶的竹简记载。所以今天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中国人的饮茶之风是从西汉开始的。

贫富之分,南北之隔魏晋南北朝时期,茶叶的流行是有阶层和地域之分的。当时茶叶产量少,只有王公贵族、官僚和世家子弟能够喝到,普通百姓是无缘得见的。

 

茶树多生长于山区丘陵地带,且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因此南方产茶而北方罕见。南朝时,老庄的隐逸、淡泊和静观之思在整个社会蔚然成风,茶叶清淡苦涩的口感恰好符合时人以清雅恬淡为美的审美趣味,于是便在文人墨客、官僚士大夫之间流行起来。

而北朝以少数民族居多,仍未完全摆脱游牧民族的习俗,虽不至于茹毛饮血,却也是北方人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豪爽性子,茶叶苦涩清淡的口感不合他们的胃口。于是,那时便出现了南方人嗜茶,北方人目之为怪的奇妙现象。

茶民的圣书——《茶经》

 

有唐一代,饮茶之风蔚为壮观。

继陆羽的《茶经》之后,《茶述》、《茶酒论》、《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书相继问世,《封氏闻见记》中辟有专章《饮茶篇》,《四时纂要》中有关于茶树种植和栽培技术的记载。

除此之外,唐人大量写作茶诗,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句,元稹著有《一字至七字茶诗》,说明茶叶已融入唐人的日常生活,成为唐代文化的一部分。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不仅官家贵族,寻常百姓也开始把饮茶当做一种日常习惯,茶叶成了和柴米油盐一样的生活必需品: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经》还对当时各大产地出产的茶叶品级做了划分和评价:“山南以峡州上,襄州、荆州次,衡州下,金州、梁州又下。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蕲州、黄州又下。”足见唐人对饮茶的热爱和讲究。

“一朝团焙成,价与黄金逞”

 

说的是宋代官家茶园献给皇帝的贡茶。贡茶来自于芽茶中最珍贵的“白叶茶”,每年惊蛰前后,于日出之前、露水未消之际,取茶株最上面的一两片嫩芽,经过复杂的工序制成茶饼,再在上面涂抹珍贵的膏油,最后精心装潢一番,进贡给皇帝品尝。

贡茶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每一种都拥有十分动听的名字,比如“龙团”、“胜雪”,无不使人联想起茶汤青白的色泽和醉人的香气。但是,由于从种植、采摘到烘制的过程过于复杂精细,耗时长久,所需人力物力极大,贡茶的价格也一路飙升至让人乍舌的高度。除了帝王本人和极少的一部分士大夫,他人再难品尝此种人间美味。

宋代文人中还出现了专业的品茶社团,宋太祖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

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有宋一代,饮茶吃茶之风已然及至鼎盛,喝茶的习俗就此成为中国人的传统。

为什么要喝茶?

 

茶叶能止渴生津,利尿健脾,消除疲劳,振奋精神,而且具有药效。饮茶可安定心神、陶冶情操,是修身养性的好方法。除此之外,茶叶物美廉,普通百姓和农民也喝得起,消费基础十分广泛。

至于少数民族为什么也热爱饮茶,自古以来的传统看法是,边民喜食牛羊肉和奶制品,而饮茶有助于消食解热,是他们饮食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没有了茶叶,茹毛饮血的蛮夷之族就会生病折寿。

于是,为了统御少数民族、维持边疆的太平,最好的办法就是控制茶叶供给,控制了茶叶,也就控制了少数族政权的命脉。对于历代帝王和士大夫来说,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事实是否真是如此呢?大概只有饮茶人自知了。

这,就是江西茶!

茶农三五成群,在茶垄间穿梭,用灵巧的指尖与疯长的茶芽赛跑。 程万海 摄

2022年11月29日晚,“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开始种茶、采茶、制茶和饮茶,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种茶品供人饮用与分享。

地处赣皖两省交界处的浮梁县,自古以来就是著名“茶乡”。 程万海 摄

而江西茶,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茶的杰出代表。

2021年底,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西浮梁茶文化系统”光荣入围。

从我国首个沉浸式唐风主题体验街道——大唐茶市,我们可以感受到江西省景德镇浮梁县茶文化的繁华与厚重。

来大唐茶市,华灯初上,极目之处流光溢彩。着锦衣霓裳,执一盏兔儿灯,挽珍视之人,登高阁走勾栏,伴着街市的热闹叫卖声,寻画栋彩壁。

看表演吧,通过“行进+沉浸”的观演方式,让大唐盛世浮梁的绝美画卷在面前徐徐展开,沉浸在浮梁茶的故事中,感受别样的精彩。

下面,让我们乘着大唐茶市的烟火气,一起回味茶叶是如何在江右大地上生长、繁茂的吧!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在江西铅山县举行的“万里茶道与一带一路”高端论坛上作总结发言。 姜涛 摄

茶香悠远留韵千年

江西茶文化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东汉时期,素有“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之美誉。

“前月浮梁买茶去”,一千多年前,浮梁茶在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琵琶行》中留下倩影,于墨香氤氲中声名远播。

明前茶自古就有“贵如金”的美称。 程万海 摄

到了明、清时期,江西茶业长盛不衰,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出口到欧洲等地。

庐山云雾、婺源茗眉、井冈翠绿、抚州云林茶通天岩茶、上饶白眉、浮梁红茶、修水双井绿宁红功夫茶、遂川狗牯脑茶、得雨活茶……好山好水滋养出品种繁多的好茶。

庐山云雾。卫岌 摄

“四绿一红”是其中的代表,“四绿一红”是指江西五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即狗牯脑绿茶、婺源绿茶、庐山云雾茶绿茶、浮梁绿茶四种绿茶和宁红茶。

一盏素雅浸染古香

浮梁位于江西景德镇,茶文化与陶瓷文化相互交织滋养。于瓷器中见茶事,不仅丰富了景德镇陶瓷种类,也加深了茶与人们生活的联结。

吴仁敬、幸安潮在《中国陶瓷史》中写到白茶盏:“白茶盏一种,光莹似玉,内有绝细之龙凤暗花……虽宋代之定、汝亦不能比方,真一代绝品也。”

瓷器宜盛茶,能够完整地保留茶香。热一壶清水,执盏相迎,水声哗哗轻触盏壁,清脆悦耳。茶水温热,透过瓷器渐渐传达到指尖,更添一份暖意。

白瓷素雅,彰显茶汤的清亮,色泽悦目。看茶叶在水中慢慢舒展跃动,静待茶香满室。

品茶寻道禅意无穷

禅宗,始于印度菩提达摩,因六祖慧能以前,每代只单传一人,类似尧舜禹之禅让,故名禅宗。

江西省宜春市是禅宗圣地,虽然禅宗并非起源于宜春,但禅宗的成型及繁荣却主要在宜春。一花开五叶,三叶在宜春。禅宗五家中,就有沩仰、临济、曹洞三家发源于宜春。

《庐山志》记载:在晋代,庐山上“寺观庙宇僧人相继种茶”。唐宋时期,佛教盛行,形成了寺必有茶,教必有茶,禅必有茶的倡茶风尚。

禅茶从采摘到制作过程中,讲究节气、天时、星窥、候时、环境、土壤、水纹、地象、人事、工序、风起等工时,故舍五行意即无茶意。

茶香怡人,茶水润心。“禅茶一味”,在满室茶香中品味禅茶,体悟生活,修行精神,是江西茶给予的独特体验。

载歌载舞共庆喜乐

种茶、采茶、制茶的技艺代代相传,不断创新。在这个过程中,茶农将茶与舞蹈、歌曲等结合,创造了劳动号子、采茶歌、采茶戏等娱乐形式,彰显了淳朴自然的审美趣味。

江西采茶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最早在赣南安远县九龙山茶区兴起,随后见于赣东铅山县,之后在全省各地流传。

2006年5月20日,赣南采茶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谋取生计之外,生活的浪漫始终不渝。最美的艺术来源于自然,产生于劳动,人们以歌舞传递至情至性,在热烈中敬颂朝阳,馈赠自己。

以茶作食风味独特

茶叶中含有儿茶素、茶多酚、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具有醒脑提神、利水消肿、保护心血管、抗衰老等多种功效。

以茶为饮、以茶为食,茶在江西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擂茶又叫“三生汤”,夏可解暑,冬可暖身,是美味的养生佳品。制作擂茶需要用上特制的擂棍与擂钵,以老茶叶、盐、花生仁和芝麻为原料,工序虽然简单,却十分考验技巧。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九江茶饼起源于唐代,是“中国十大传统名饼”“江西四大糕点之一”。因入口茶油的清香,丹桂的芳香及纯碱、苏打的奇香,它又被誉为“四香合一”的茶食精点。

红茶汗蒸鸡、蜂蜜茶香鸭、锡纸茶香骨、茶汁桂鱼捞粉、香煎茶香饼……许多赣式美食以茶叶入菜,将浓郁的色、香、味勾勒出清丽之姿。

2022年8月,江西出台《江西省农业七大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其中提到:以“江西茶香天下”为主题,打好生态、文化、科技牌,主攻名优茶、推广大众茶、开发个性茶、做大出口茶;推动新式茶饮、茶旅融合、文创茶品、拼配出口茶等业态创新。

茶农三五成群,在茶垄间穿梭,用灵巧的指尖与疯长的茶芽赛跑。 程万海 摄

一片小小绿色叶子,千年明珠璀璨。

跨越千年,回首过往,明珠拂尘,让我们期待江西茶文化的新篇章!

(来源:中新网,赣新闻)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红茶的种类有哪些?我国红茶的种类

我国红茶的种类较多,产地较广,除了有我国特有的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也有与印度、斯里兰卡相类似的红碎茶。工夫红茶是我国红茶的种类中特有的一种,也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国内知名度比较高的红茶有祁门红茶、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锡兰高地,这是四大世界名茶。还有一些近年来新起的红茶的种类福建的正山小种、福建的闽红、安徽的祁红、云南的滇红、广东的英德。

1

福建的正山小种

山小种又称拉普山小种,属红茶类,与人工小种合称为小种红茶。首创于福建省崇安县(1989崇安撤县设市,更名为武夷山市)桐木地区。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亦称红茶鼻祖,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由福建武夷山深处当地茶农于明朝中后期机缘之下创制而成。后来在正山小种的基础上发展了工夫红茶。历史上该茶以星村为集散地,故又称星村小种。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入侵,国内外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出现正山茶与外山茶之争,正山含有正统之意,因此得名。茶叶是用松针或松柴熏制而成,有着非常浓烈的香味。因为熏制的原因,茶叶呈灰黑色,但茶汤为深琥珀色。正山小种产地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受原产地保护。


2

闽红红茶工夫茶

闽红红茶工夫茶系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的统称,均系福建特产。三种工夫茶产地不同、品种不同、品质风格不同,但各自拥有自己的消费爱好者,盛兴百年而不衰。


3

云南的滇红

云南的滇红红茶简称滇红,属红茶类。由汉族茶农创制于民国年间。产于云南省南部与西南部的临沧、保山、凤庆、西双版纳、德宏等地。以大叶种红碎茶拼配形成,定型产品有叶茶、碎茶、片茶、末茶4类11个花色。其外形各有特定规格,身骨重实,色泽调匀,冲泡后汤色红鲜明亮,金圈突出,香气鲜爽,滋味浓强,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鲜亮,加牛奶仍有较强茶味,呈棕色、粉红或姜黄鲜亮,以浓、强、鲜为其特色。制作采用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先经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烘烤等工序制成成品茶。

4

英德红茶

广东的英德产于广东省英德市。茶区峰峦起伏,江水萦绕,喀斯特地形地貌,构成了洞邃水丰的自然环境。英德红茶成品外形紧结重实,乌润细嫩,金毫显露,香气浓郁,滋味鲜爽浓强,汤色红艳明亮,叶底嫩匀红亮。因其茶多酚含量超过35%,较一般品种多10%,对人体有良好的药效作用,如有收敛、杀菌、消炎、抗癌等功效。此外,咖啡碱、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含量丰富。


5

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茶叶原料选用当地的中叶、中生种茶树"槠叶种"(又名祁门种)制作,是中国历史名茶,著名红茶精品。由安徽茶农创制于光绪年间,但史籍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陆羽的茶经。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今池州市)、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享有盛誉,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


除了上述几种茶,还有霍红—产于安徽六安、霍山等地;苏红—产于江苏宜兴;川红—产于四川宜宾、高县等地;吴红—产于广东英德等地。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