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福鼎白茶的介绍

找到约1,018条结果 (用时 0.024 秒)

福鼎白茶的“古法”与“新技”

白茶是中国绿、红、黑、黄、白、青(乌龙)茶六大传统茶类之一,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因成制品芽头肥壮,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又名“绿雪芽”。

明末清初时,太姥绿雪芽白茶声名更盛。明《广舆记》载:“福宁州太姥山出名茶,名绿雪芽。”清代《闽小记》《闽产录异》《闽游偶记》《太姥山指掌》等文献中都有相关记载。清代诗人汪懋麟诗叹:“贻我绿雪芽,重比南山贾。”

“绿雪芽”古茶树生长于福鼎太姥山鸿雪洞口,是福鼎白茶的原始“母株”。民国时,卓剑舟著《太姥山全志》载:“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绝,而成尤以鸿雪洞为最。产者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运销国外,价同金埒。”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深谙白茶的功效和价值。

“色泽翠,茸毛多,节间长,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条索肥,白毫显……”福鼎人爱用朗朗上口的节奏介绍白茶,像诗歌一样好听,又像山歌一样亲切。对当地人而言,福鼎白茶是自然的无私馈赠,是时间的神妙运化,更是祖祖辈辈传承的智慧。

清代福鼎先民从绿雪芽原始母株引种,成功培育了福鼎大白和福鼎大毫两个品种。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为国家品种,分别编号GS13001-1985(华茶1号)、GS13001-1985(华茶2号)。

1956年,著名茶学大师张天福先生发表《福建省白茶调查报告》,论证:“白茶首先由福鼎创制,当时的银针是采自菜茶茶树,在1857年福鼎发现大白茶后,188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银针,称大白,对采自菜茶者则称土针或小白。”这在权威学术领域,为福鼎大白茶品种的起源之地乃至白茶的起源之地,给出了定论。

福鼎白茶尤重选材,有经验的茶人往往选择三十多年的老茶树,摘取颜色草青、肥壮粗厚叶芽。“白毫银针”取肥壮单芽,“白牡丹”则取一芽一叶或二叶,“贡眉”(寿眉)则取一芽二三叶为主要原料。

福鼎白茶加工延用古法,经自然萎凋,不炒不揉,文火足干,充分利用温度和阳光,以适度的自然氧化,保留了丰富的活性酶和多酚类物质,使得福鼎白茶具有抗炎清火、保护肝脏等效果和素雅清幽的口味。

明代田艺蘅《煮泉水品》载:“茶者以火作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生晒茶沦于瓯中,则旗枪舒畅,青翠鲜明,尤为可爱”,被认为是白茶采摘、制作的雏形。其中“生晒”指的就是白毫银针的自然萎凋技艺。

福建农林大学中国白茶研究所所长袁弟顺博士在《中国白茶》中提到: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白茶的萎凋并不是单纯的鲜叶失水,而是随着叶细胞液浓度、细胞膜透性的改变以及各种酶的激活,引起一系列内含成分的变化,从而形成白茶特有的品质。

2008年,“福鼎白茶”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公布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福鼎白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梅山派”的传承坚守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传承者众多,目前脉络清晰的一派是点头镇柏柳村的“梅山派”。“梅山派”发衍始于梅氏,第一代传承人是梅氏第33世代梅伯珍(1875—1947年),以种植、制作、经营白茶起家,终身研制茶叶。

20世纪30年代,梅伯珍在福州设立两处会馆,商号“恒春祥”。他为福鼎白茶、白琳工夫、茉莉花茶加工工艺研制立下大功,还将闻名遐迩的福鼎白茶“白毫银针”和“白琳工夫”红茶运销东南亚各国和香港,几次亲身前往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办理茶务,对福建茶业的贡献巨大、影响深远。为此,福州茶界商人尊称其为“梅伯”。

梅伯珍晚年回到柏柳,整理了自己经营茶业的手稿,结集成《筱溪陈情书》并保存至今。梅相靖是梅伯珍的嫡孙,“梅山派”第三代传人,十几岁就开始学习白茶技艺,坚持用古法制茶。说起手工制白茶的每道工序,梅相靖如数家珍:“采摘白毫银针原料茶对气候有严格要求。一般要选择晴天,尤其是东北风天气为最佳。”“晾青要掌握时间,晚上晾到竹匾上,让室内通风,茶青软了以后早上拿到户外晒,要背着阳光晒,不能直晒。”“银针以晒为主,以焙为辅,用竹笼木炭焙最好……”

传统烘焙法也是核心技术之一,凭制茶师手感经验掌握。六七成干茶叶整个烘焙要达到二十多个小时。“早晨要早起,晚上要晚睡。最忙碌的就是春茶季了,要忙一个多月。”梅相靖每年按传统的白茶制作方法,大概做500多公斤的白茶。

除了制茶,梅相靖还乐于提携后辈。每年,梅老先生都会定期在村里举办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传承班,将古老的制作技艺传授给慕名而来的学员们。在创新中探索前行山岚与海雾相拥、人与自然共生的优美生态,是福鼎白茶卓越品质的前提条件。福鼎积极探索“茶—林—绿肥”和“茶—防护林 ”的复合种植方式,形成了梯壁牢固、梯层整齐、水土保持良好的生态茶园模式。有的茶园还采用“点状种植”“大树留养”种植方式,茶叶抗霜冻能力强,品质好,冲泡之后更具香气,更具甜感。

为了摆脱传统福鼎白茶萎凋靠天吃饭的制约,茶人们还研发了LED光源萎凋复合式白茶自动化生产线,使福鼎白茶制作不再受气候因素影响,提高了福鼎白茶的产量。当地还建立了大数据溯源平台,从产地源头抓起,全面推行原产地福鼎白茶赋码销售,实行福鼎年份白茶等级评定溯源赋码规范贴标销售管理,让每一片茶叶有据可循、有据可查。

对于白茶来说,储存的过程也是利用时间的力量进行加工的过程。当年白茶毫香显、滋味鲜醇,陈年白茶则会形成特有的“毫香蜜韵”。随着年份增加,陈茶绿色逐渐减少,黄色和褐色逐渐增加;香气方面呈现清花香、毫香和青气不断减弱,陈香、枣香、甜香与蜜香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滋味方面体现在鲜度和青度逐渐降低,醇度、甜度和陈度逐渐升高。

陈年白茶还有保健药用价值,福鼎民间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就是福鼎白茶这一特点的集中体现。晚清以来,北京同仁堂每年购50斤陈年白茶用以配药。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和他的科研团队,在2011年做过一项研究,从化学物质组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分析了白茶抗衰、抗炎、降脂、降糖、调控尿酸、保护肝脏、抵御病毒等保健养生功效及其科学机理。研究成果显示,陈年白茶在抗炎症、降血糖、修复酒精肝损伤和调理肠胃等功能比新产白茶具有更好的作用效果。

全球食品化学权威期刊《农业与食品化学》(美国)2018年第66期,刊发中国农业科学院林智团队研究成果,该团队在年份福鼎白茶中发现的7种新化合物EPFS成分,具有抗心血管疾病和预防、治疗糖尿病作用。学界称为“老白茶酮”的EPFS成分在白茶中的含量是其他茶类的百倍,并随着白茶年份而呈线性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因白茶散茶运输储存不便,20世纪60年代起,福鼎茶人尝试将白茶紧压制成茶饼。人们发现紧压白茶在烘焙过程和存储过程都会发生美拉德反应,以及非酶促氧化,使紧压老白茶呈现各种不同口感、香气、汤色。所以即使现在运输和储存技术更新换代,圆润可爱的茶饼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这种高度利用资源禀赋、天然能源和时间效应的生产方式,产生了白茶口感上许多变数,也是福鼎白茶最有魅力的特征之一。

-END-

来源:《闽东日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福鼎白茶的“古法”与“新技”

白茶是中国绿、红、黑、黄、白、青(乌龙)茶六大传统茶类之一,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因成制品芽头肥壮,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又名“绿雪芽”。

明末清初时,太姥绿雪芽白茶声名更盛。明《广舆记》载:“福宁州太姥山出名茶,名绿雪芽。”清代《闽小记》《闽产录异》《闽游偶记》《太姥山指掌》等文献中都有相关记载。清代诗人汪懋麟诗叹:“贻我绿雪芽,重比南山贾。”


“绿雪芽”古茶树生长于福鼎太姥山鸿雪洞口,是福鼎白茶的原始“母株”。民国时,卓剑舟著《太姥山全志》载:“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绝,而成尤以鸿雪洞为最。产者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运销国外,价同金埒。”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深谙白茶的功效和价值。


即讲古法,又靠天成

“色泽翠,茸毛多,节间长,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条索肥,白毫显……”福鼎人爱用朗朗上口的节奏介绍白茶,像诗歌一样好听,又像山歌一样亲切。对当地人而言,福鼎白茶是自然的无私馈赠,是时间的神妙运化,更是祖祖辈辈传承的智慧。

清代福鼎先民从绿雪芽原始母株引种,成功培育了福鼎大白和福鼎大毫两个品种。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为国家品种,分别编号GS13001-1985(华茶1号)、GS13001-1985(华茶2号)。

1956年,著名茶学大师张天福先生发表《福建省白茶调查报告》,论证:“白茶首先由福鼎创制,当时的银针是采自菜茶茶树,在1857年福鼎发现大白茶后,188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银针,称大白,对采自菜茶者则称土针或小白。”这在权威学术领域,为福鼎大白茶品种的起源之地乃至白茶的起源之地,给出了定论。

福鼎白茶尤重选材,有经验的茶人往往选择三十多年的老茶树,摘取颜色草青、肥壮粗厚叶芽。“白毫银针”取肥壮单芽,“白牡丹”则取一芽一叶或二叶,“贡眉”(寿眉)则取一芽二三叶为主要原料。


福鼎白茶加工延用古法,经自然萎凋,不炒不揉,文火足干,充分利用温度和阳光,以适度的自然氧化,保留了丰富的活性酶和多酚类物质,使得福鼎白茶具有抗炎清火、保护肝脏等效果和素雅清幽的口味。


明代田艺蘅《煮泉水品》载:“茶者以火作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生晒茶沦于瓯中,则旗枪舒畅,青翠鲜明,尤为可爱”,被认为是白茶采摘、制作的雏形。其中“生晒”指的就是白毫银针的自然萎凋技艺。

福建农林大学中国白茶研究所所长袁弟顺博士在《中国白茶》中提到: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白茶的萎凋并不是单纯的鲜叶失水,而是随着叶细胞液浓度、细胞膜透性的改变以及各种酶的激活,引起一系列内含成分的变化,从而形成白茶特有的品质。

2008年,“福鼎白茶”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公布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福鼎白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梅山派”的传承坚守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传承者众多,目前脉络清晰的一派是点头镇柏柳村的“梅山派”。“梅山派”发衍始于梅氏,第一代传承人是梅氏第33世代梅伯珍(1875—1947年),以种植、制作、经营白茶起家,终身研制茶叶。

20世纪30年代,梅伯珍在福州设立两处会馆,商号“恒春祥”。他为福鼎白茶、白琳工夫、茉莉花茶加工工艺研制立下大功,还将闻名遐迩的福鼎白茶“白毫银针”和“白琳工夫”红茶运销东南亚各国和香港,几次亲身前往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办理茶务,对福建茶业的贡献巨大、影响深远。为此,福州茶界商人尊称其为“梅伯”。

梅伯珍晚年回到柏柳,整理了自己经营茶业的手稿,结集成《筱溪陈情书》并保存至今。

梅相靖是梅伯珍的嫡孙,“梅山派”第三代传人,十几岁就开始学习白茶技艺,坚持用古法制茶。说起手工制白茶的每道工序,梅相靖如数家珍:“采摘白毫银针原料茶对气候有严格要求。一般要选择晴天,尤其是东北风天气为最佳。”“晾青要掌握时间,晚上晾到竹匾上,让室内通风,茶青软了以后早上拿到户外晒,要背着阳光晒,不能直晒。”“银针以晒为主,以焙为辅,用竹笼木炭焙最好……”

传统烘焙法也是核心技术之一,凭制茶师手感经验掌握。六七成干茶叶整个烘焙要达到二十多个小时。“早晨要早起,晚上要晚睡。最忙碌的就是春茶季了,要忙一个多月。”梅相靖每年按传统的白茶制作方法,大概做500多公斤的白茶。


除了制茶,梅相靖还乐于提携后辈。每年,梅老先生都会定期在村里举办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传承班,将古老的制作技艺传授给慕名而来的学员们。

在创新中探索前行  

山岚与海雾相拥、人与自然共生的优美生态,是福鼎白茶卓越品质的前提条件。福鼎积极探索“茶—林—绿肥”和“茶—防护林”的复合种植方式,形成了梯壁牢固、梯层整齐、水土保持良好的生态茶园模式。有的茶园还采用“点状种植”“大树留养”种植方式,茶叶抗霜冻能力强,品质好,冲泡之后更具香气,更具甜感。

为了摆脱传统福鼎白茶萎凋靠天吃饭的制约,茶人们还研发了LED光源萎凋复合式白茶自动化生产线,使福鼎白茶制作不再受气候因素影响,提高了福鼎白茶的产量。当地还建立了大数据溯源平台,从产地源头抓起,全面推行原产地福鼎白茶赋码销售,实行福鼎年份白茶等级评定溯源赋码规范贴标销售管理,让每一片茶叶有据可循、有据可查。


对于白茶来说,储存的过程也是利用时间的力量进行加工的过程。当年白茶毫香显、滋味鲜醇,陈年白茶则会形成特有的“毫香蜜韵”。随着年份增加,陈茶绿色逐渐减少,黄色和褐色逐渐增加;香气方面呈现清花香、毫香和青气不断减弱,陈香、枣香、甜香与蜜香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滋味方面体现在鲜度和青度逐渐降低,醇度、甜度和陈度逐渐升高。

陈年白茶还有保健药用价值,福鼎民间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就是福鼎白茶这一特点的集中体现。晚清以来,北京同仁堂每年购50斤陈年白茶用以配药。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和他的科研团队,在2011年做过一项研究,从化学物质组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分析了白茶抗衰、抗炎、降脂、降糖、调控尿酸、保护肝脏、抵御病毒等保健养生功效及其科学机理。研究成果显示,陈年白茶在抗炎症、降血糖、修复酒精肝损伤和调理肠胃等功能比新产白茶具有更好的作用效果。

全球食品化学权威期刊《农业与食品化学》(美国)2018年第66期,刊发中国农业科学院林智团队研究成果,该团队在年份福鼎白茶中发现的7种新化合物EPFS成分,具有抗心血管疾病和预防、治疗糖尿病作用。学界称为“老白茶酮”的EPFS成分在白茶中的含量是其他茶类的百倍,并随着白茶年份而呈线性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因白茶散茶运输储存不便,20世纪60年代起,福鼎茶人尝试将白茶紧压制成茶饼。人们发现紧压白茶在烘焙过程和存储过程都会发生美拉德反应,以及非酶促氧化,使紧压老白茶呈现各种不同口感、香气、汤色。所以即使现在运输和储存技术更新换代,圆润可爱的茶饼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这种高度利用资源禀赋、天然能源和时间效应的生产方式,产生了白茶口感上许多变数,也是福鼎白茶最有魅力的特征之一。

来源:黑白茶文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大咖攀讲:白茶和福鼎白茶的发展历程与前景

近日,由福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青团福鼎市委主办的“大咖攀讲”在金球影院桐山溪畔厅举行。

活动由福鼎市大学生创业促进会、福鼎市青年创业人才驿站、桐山溪畔(福建)品牌创意有限公司承办,福鼎市青年商会、福鼎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福鼎市电子商务协会协办。

大咖攀讲

本次“大咖攀讲”以“白茶和福鼎白茶的发展历程与前景”为主题,邀请到了中国白茶研究院院长、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孙威江作为“攀讲”大咖,同时还特别邀请福鼎市大学生创业促进会、福鼎市电子商务协会顾问朱小陆主任倾情主持。

活动的开场,孙威江介绍了福鼎白茶的发展历程以及福鼎白茶未来的前景。他指出,福鼎白茶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在六大茶类中,白茶的市场占有份额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品白茶、接受白茶。福鼎茶企要坚定信心,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福鼎白茶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创业者们要调整好心态,以优质的产品来迎接市场的挑战。

“前菜”过后

就到了“大咖攀讲”最精彩的部分

——互动问答环节

大胆的提问,专业的回答

让“攀讲”过程进一步升华

福鼎市卓室长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卓镇:

请问冷泡白茶在冷泡过后,如何延长保鲜时间?

孙威江:

白茶在冷泡过后,短时间内饮用可以体验到白茶的鲜甜,如果要延长冷泡茶的保鲜时间,则需要冷藏。我们未来也可以试着研究用某种植物与其结合,以起到保鲜的效果。

福建雍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曼汐:

您对传统工艺炭焙白茶有着怎样的看法?

孙威江:

我的一位研究生学员做了一个炭焙白茶与电焙的对比,从实验结果来看,炭焙白茶的品质特征、滋味会比电焙好。

福鼎市精灵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金灵:

请问福鼎肉片是否适合与福鼎白茶“跨界融合”,以速食的形式搭配食用?

孙威江:

福鼎白茶和福鼎肉片都是福鼎的特色,福鼎肉片与福鼎白茶跨界融合的可行性很大,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尤其是速食肉片产品的保质期方面可以利用白茶的特性进行更好的研发。

福鼎市茶媚子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吴春媚:

晴天(北风天)茶青和阴雨天(南风天)茶青做出来的成品,在品质、口感和内含物成分方面,将来是否会有一些标准用以区别?

孙威江

晴天茶青做出来的成品香气高、滋味足、醇爽;雨天茶青做出来的成品香气比较低一点,滋味相对青涩一点。至于福鼎白茶晴天标准和雨天标准,从标准的层次来说,你可以做成企业标准或是团体标准。

作为福鼎具有代表性的青年社会团体,福鼎市大学生创业促进会、福鼎市青年商会、福鼎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福鼎市电子商务协会参与了本次活动,大家在“攀讲”中交流探讨,碰撞思想火花。

据了解,“大咖攀讲”一个全新风格的谈话类活动,每一期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邀请来自各行各业的大咖与主持人围桌而谈,交流价值观点、分享行业经验。

来源:幸福福鼎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010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