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中氨基酸和多酚类

找到约1,654条结果 (用时 0.023 秒)

该怎么样区分新茶和旧茶:学会看这4点,区分新茶陈茶无烦恼!

很多茶友在购买茶叶时,由于经验尚浅,无法区分新茶和陈茶,本想买新茶,却买到了陈茶。那么如何区分新茶和陈茶呢?陈茶的质量就一定差吗?今天为大家一一解答。


01

你了解新茶和陈茶吗?

新茶,是指当年春季从茶树上采摘的头几批鲜叶加工而成的茶叶。为求其鲜嫩,一些茶农在清明节前就开始采茶,这样的茶被称为明前茶;谷雨节气前采的茶,被称为雨前茶。

陈茶,上市后,上了年份甚至更长时间采制加工而成的茶叶,即使是保管严妥,茶性良好,也统称为陈茶。


02

多久才是新茶和陈茶?

⒈ 新茶期 (1年左右)

一年之内的茶通常都属于新茶。像绿茶等不发酵茶,往往以新茶为上,但是刚刚制成的绿茶,因为凉性较大,并不适合多饮,要陈放搁置一段时间。

⒉ 陈茶期 (3年以上)

一般来说,3年以上属长期陈放,目的在于改变茶叶的风格,使之产生老茶的另一番风味,多用于黑茶类的后发酵茶。


长期陈放的茶叶,不要冷藏和真空包装。因为在陈放的过程中,发酵茶还在继续自然发酵,孕育陈香的味道。但是一定要做好防潮和避光的工作,潮湿会让茶叶变质,强光则会让茶叶失去味道。 


03

4招区别新陈茶

大多数茶类新茶口感和色泽都好于陈茶,像绿茶、乌龙茶都是当年的新茶品质好,营养成分佳,但是像普洱茶、黑茶等几种茶叶例外,只要存放得当,反而是越陈品质越好。那么在你想买新茶的时候,如何来区分新陈茶呢?


⒈色泽

茶叶色泽变化最大的是叶绿素的变化,新茶鲜活亮丽,富有光泽;而陈茶由于在贮存过程中,受空气中水分、氧气和光线的作用,使构成茶叶色泽的一些色素物质发生缓慢的自动分解。


⒉滋味

新茶滋味醇厚鲜爽,陈茶则淡而不爽。

决定茶叶滋味的主要物质是多酚类化合物、氨基酸、咖啡碱、糖类和维生素类等。在贮藏过程中,由于茶叶中的这些物质发生了氧化、聚合反应,产生了一些不溶于水的缩合物,从而使茶汤中的可溶性有效成分减少,茶叶的滋味由醇厚变得淡薄;同时又由于茶叶中氨基酸与多酚类化合物的自动氧化生成暗色的聚合物,使茶叶失去收敛性并减弱了鲜爽味,变得“滞钝”。


⒊香气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是指挥发性的香气成分,它们是茶叶香气的组成成分。茶叶存放时间越长,茶叶香气降低越多,陈味就越突出,特别是新茶的清香丧失就越明显。香型就会由新茶时的清香馥郁而变得低闷混浊。


⒋含水量

只要用手指捏一捏,就能很简单地鉴别新、陈茶。

☞ 新茶一般含水量较低,在正常情况下含水约7%,茶叶条索疏松,质硬而脆,用手指轻轻一捏,即成粉末状。

☞ 陈茶因存放时间过长,经久吸湿,一般含水量都比较高,茶叶湿软而重,用手指捏不成粉末状,茶梗也不易折断。

同时,当茶叶的含水量超过10%时,不但会失掉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而且很容易发霉变质,以致无法饮用。


04

是不是陈茶的质量就一定差?

很多人喜欢喝新茶,是因为大多数茶类新茶口感和色泽都好于陈茶,但并不意味着陈茶就一定差。从营养和保健角度看,新茶陈茶也不分优劣,只要存放得当,都是有营养价值的。

有的茶叶品种适当贮存一段时间,反而显得更好。比如:如普洱茶、白茶,在长期存放过程中,茶性趋于温和,口感与香气越发醇厚、香浓,保健功效更为显著。

普洱茶以其“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赢得了茶中“能喝的古董”的美誉,这也成为普洱茶市场上衡量陈化普洱茶价格的重要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好的陈茶前提必须是好茶、好原料才会有好的转化。


● ● ●


总的来说,茶叶不必过分以新陈论优劣。只要自己喜欢,符合个人体质,再加以合理保存,新茶、陈茶都可带给你美妙的品饮体验!

为什么冬天要多喝茶?喝哪些茶?

俗话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

合理“养生”就是要通过调养恢复人在苦夏耗散的元气,以准备进入身体的存储期。

抵御寒冷的冬季,喝茶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不仅具有很好的养生效果,同时也能令身体更加的暖和。

喝茶是最好的日常清理肠胃的方法,茶可以消脂解腻,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帮助肠胃解毒和蠕动,排出肠内堆积毒素。

【喝茶可以预防和缓解“燥”】

燥,第一个信号就是早上起来嗓子开始疼了,严重者还伴有鼻敏感、皮肤干燥、头发干枯、感冒咳嗽、流鼻血等等。

单纯的白开水,补水润燥的功效明显弱于茶水,且茶水中的有益成分,对秋燥的各种不适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姑娘们在皮肤补水的时候,不能只依靠“拍水”,也要注意体内补水,皮肤的“固水”工作(隔离或润肤油)也可以及早开始,以免补进的水分又被“干燥”不经意的带走。

【喝茶可以润肺】

干燥寒冷的冬季容易引发身体的呼吸系统不适,茶水中加入适量的蜂蜜,可以润肺。

当然喝茶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其讲究是有许多的,不同的季节,所喝的茶也是不同的,包括不同的人群也是有区别。

旧时有句老话,叫“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将一年四季适合饮用的茶做了个概括。

但世事无绝对,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个体的差异,其实适合秋季的茶类种类不少,为您介绍几款适合秋季饮用的茶叶。

【适合冬季喝的茶】

冬季是饮红茶的最好时节。

因为冬天气温低,寒气重,人体生理机能减退,阳气渐弱,对能量与营养要求较高。

养生之道,贵于御寒保暖,提高抗病能力,此时宜喝祁红、滇红等红茶和普洱、六堡等黑茶。

另外,冬天女性也可选择的红枣茶,有健脾胃,养肝补血,益气生津的功效,增强女性的体能、加强肌力。

-红茶篇-

红茶以安徽祁门县的祁红最为著名。

饮用红茶可以使骨骼强壮,建议每天服用一杯红茶,如在红茶中加上柠檬,强壮骨骼效果更强。

冲泡红茶时,宜用刚煮沸的水冲泡,并加以杯盖,以免释放香味。

红茶除了单独冲泡外,还可在红茶中加入其他材料,以下介绍几种方法和功效:

一、牛奶红茶

材料:红茶3克,牛奶100克,食盐2克

调制:

1、将红茶放入锅中,加水煎煮5分钟

2、红茶叶过滤掉,另以一只锅煮牛奶

3、将牛奶煮沸后加入茶汁,加入食盐揽拌

功效:每天早上喝一次,可有效地补充气血,强身健体。

二、黄芪红茶

材料:黄芪15克,红茶3克

调制:

1、把黄芪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约15分钟

2、放入红茶后,再一起煮约5分钟,即可饮用

特色及功效:黄芪味甘性平,有补气生阳、调和脾胃、润肺生津、祛痰之功效,主治脾胃虚弱,自汗盗汗,充气不足,痈疽不溃,退肿排毒等。有效补气健胃,可改善身体虚弱症状。

对中枢神经、心血管有利,有降压作用,还可利尿,抗病毒,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

三、甘蔗红茶

材料:甘蔗500克,红茶5克

调制:将甘蔗削皮,切碎,和红茶共煎

功效:清热生津,治疗咽干口渴,喉痒咳嗽,过食肥腻食品等,是理想的保健茶饮。

四、糯米红茶

材料:糯米50克,红茶5克

调制:

1、将糯米洗净,放入锅中

2、加入适量清水煮

3、在煮好的糯米中加入红茶,即可饮用

功效:益气养血,改善身体虚弱症状。

-普洱茶篇-

普洱茶通常分为散茶和紧压茶二种,其中紧压茶包括了普洱沱茶、方茶、圆茶(七子饼茶)、千两柱茶、团茶、金瓜贡茶等式样。

它具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腻、利水、通便、止咳生津、养气、提神、化痰等功效,一直被誉为一种攻补兼备的良药。

除单独冲泡外,也可加入其他材料。

一、菊茶普洱茶

材料:干菊花2.5克,普洱茶叶3克

调制:

1、将菊花与普洱茶叶置入有杯盖的瓷杯中并注入开水

2、第一泡茶倒掉不喝,再注入开水

3、约2分钟即可掀盖,菊花香味溢出,趁热饮用

功效:具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咳生津、益力气、延年益寿等功效。(菊花以杭白菊和黄山贡菊为上品)

二、玫瑰普洱茶

材料:玫瑰花15克,普洱茶3克,蜂蜜适量

调制:

1、先将普洱茶放在杯碗中,注入开水

2、第一泡茶倒掉不喝,第二泡加入玫瑰花,再注入开水冲泡,待稍凉,加入蜂蜜即可

功效:玫瑰花加普洱茶一起冲泡饮用,芳香怡人,能疏解胸闷、气烦的心情,对缓解紧张、抑郁有不错的效果。

-红枣茶篇-

冬季特别适合饮用红枣茶。

红枣有增强体能、加强肌力的功效。

其含有环磷酸腺苷,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且含有山楂酸等成分,有抑制癌症的效果。

红枣含糖量高,产生热量大,因此特别适合在冬天食用。

红枣的冲泡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红枣茶

材料:红枣5克,用刀子划破,去核,放入茶杯中

调制:以沸水冲泡,每日作茶饮

功效:健脾和胃,养肝补血,益气生津。一般人均可服用,尤其适合妇女及消化功能不好的人。

二、红枣枸杞茶

材料:红枣25克,枸杞子20克,适量红糖

调制:

1、把红枣(去核)与枸杞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

2、红枣煮软后,放入红糖,调匀,即可饮用

功效:可有效地防止血压过高。

三、生姜红枣茶

食材:大红枣5粒、桂圆5粒、姜半块、枸杞数粒、红糖适量。

做法:(2~3人份量)

1、枣子洗净,去核后切成小粒。姜切细丝,桂圆去壳。

2、除红糖外,所有原料放小煮壶里,加水至壶4/5处,煮15分钟后关火。

3、红糖放在自己用的杯子里,倒入姜枣茶,不需搅拌即可饮用。

这样头几口就能喝出枣子、桂圆、枸杞本来的淡淡甜味。杯中的红糖慢慢化开,每一口都比上一口更甜,感觉多好。

功效:预防关节炎、腰肌劳损。补脾益气,养心安神。暖宫、活血,治痛经。预防风寒感冒。暖胃、去胃寒。

四、人参红枣茶

材料:人参25克,红枣25克,红茶5克

调制:

1、将人参、红枣(去核)洗干净备用

2、将上述材料一起放入锅中,煮成茶饮

功效:改善气血不足,增强体力,使元气恢复。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茶也适合冬天饮用:

-乌龙茶-

乌龙茶含丰富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常喝乌龙茶可以清热解毒、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对去燥、减肥有很大帮助。

乌龙茶中的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等都比较出名,静坐庭院,品一杯香茗,看云卷云舒也是一大乐趣。

-黑茶-

黑茶可以降血脂、降血糖,而且还可以降血压,糖尿病人多喝黑茶很有好处。

平时常喝黑茶能够杀菌消炎,治疗肠胃疾病,同时黑茶还能延缓衰老。

喝过的黑茶可以再次利用其煮热水,用来泡脚可以除臭消炎,洗头可以去屑止痒。

-菊花茶-

气候干燥,难免会眼睛干涩,尤其是学生和总是面对电脑的上班族。

菊花茶具有清肝明目、杀菌消毒的作用,而菊花茶同样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延缓衰老的作用。

菊花泡茶时可以放入适量的枸杞,菊花枸杞茶可以滋阴补肾,起到益精明目的作用。

-杜仲茶-

杜仲茶可以补肝肾、降血压、血脂、美容养颜和帮助睡眠等功效,多喝杜仲茶对失眠多梦、三高的人很有好处,经常失眠的人可以在睡觉前喝一杯。

-荷叶茶-

荷叶茶排毒利尿,是帮助减肥的利器。

寒冷冬季需要的热量更高,吃的多害怕发胖的女性最适合喝荷叶茶,效果一点也不比那些昂贵的排毒养颜药物差。

-决明子茶-

决明子茶同样是秋冬适合喝的茶之一,因为决明子茶可以清肝明目、降低血脂和胆固醇,而且决明子茶有利于通便,对于秋冬干燥容易便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又名茉莉香片,是用特种工艺造型茶或经过精制后的绿茶茶坯与茉莉鲜花窨制而成的茶叶品种,既有茉莉花馥郁鲜灵的芳香,又具有绿茶的清爽滋味。

所以,在秋末冬初的季节里,喝上一杯茉莉花茶,可以提神醒脑,清凉爽口,消暑解热。

由于茉莉花茶在加工过程中内部发生一定的理化作用。

茶叶中的某些多酚类物质与茶单宁在湿热条件下,分解为不溶于水的蛋白质,降解成氨基酸,减弱了绿茶的涩感,滋味更加鲜浓醇厚,更易上口。

-白茶-

白茶味甘性平,一年四季都可饮用。白茶制作工艺比较简单,保留在茶叶中的营养成分更丰富,所以秋季喝白茶更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

白茶的制作过程与传统的炒制、发酵工艺不同,福鼎白茶采用不炒不揉的传统工艺,以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为主。

萎凋是白茶初制工艺技术的关键环节,通过萎凋,使茶芽自然缓慢变化,最大程度地保留茶叶中活性酶和多酚类物质。

不管你是否了解茶或是喜欢茶,喝茶养生是一种很好很健康的方式。

但是提前是建立在喝茶喝对了的基础之上的,当然对于茶的种类也是要有一定的了解的。

若是还没有喝茶的习惯,那么不妨从这个冬季开始,试着喝一些这个适合这个季节的茶,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注: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茶友参考。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茶之密码:一张图解析茶叶中的化学成分

  中国茶——东方神奇的树叶,历史悠久,包含万千。其中蕴含着无穷的密码,等待我们去解读。探知茶,解读茶之密码,首先,从茶的化学成分开始。

▲茶的内含物质与茶汤口感的对应关系

  这样看起来是不是有意思多了。

  茶叶的滋味,是由几十种呈味物变化的综合反映。不同茶叶因其呈味成分的种类、含量、比例的不同,其所表现出来的滋味也不同。

  茶叶的内含物质非常丰富,到目前为止,茶叶中经分离、鉴定的已知化合物有700多种。

  有木有被吓到,Don't worry,小编已将茶叶中常见物质分类梳理,用一张图来让您了解一片鲜叶中的化学成分。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

  1、水分(75%~78%)

  水分是茶树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是制茶过程一系列化学变化的重要介质。制茶过程中茶叶色香味的变化就是伴随着水分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在制茶时常将水分的变化作为控制品质的重要生化指标。

  茶鲜叶的含水量一般为75%~78%,鲜叶老嫩、茶树品种、季节不一,含水量也不同。一般幼嫩芽叶、雨水叶、露水叶、大叶种,雨季、春季的含水量较高,老叶、中小叶种和旱季、晴天叶含水量较低。

  2、茶多酚(占干物质总量的20%~35%)

  茶叶多酚类物质是存在于茶树中以儿茶素为主体的三十多种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亦称“茶鞣质”、“茶单宁”,包括儿茶素类、黄酮及黄酮苷类、花青素和花白素类、酚酸和缩酚酸类等四大类物质。

  茶多酚是茶叶区别于其他植物的很重要的一类化合物,且是茶叶保健功能的首要成分。茶多酚的含量一般占干物质总量的20%~35%,茶叶中多酚类的含量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环境,茶树品种,老嫩程度等。

  在茶多酚总量中,儿茶素约占70%,它是决定茶叶色、香、味的重要成分。

  3、蛋白质(占干物质总量的20%~30%)

  茶叶中的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量的20%~30%,能溶于水直接被利用的蛋白质含量仅占1%~2%。这部分水溶性蛋白质是形成茶汤滋味的成分之一。

  4、氨基酸(占干物质总量的1%~4%)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1%~4%。茶叶中的氨基酸已发现有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26种,且各种氨基酸季节变化规律明显,氨基酸总量表现为春高、秋低、夏居中的趋势,这也是春茶较为鲜爽的原因。

  对于茶叶来说,氨基酸可是个宝贝,是茶叶鲜爽味的主要贡献者,它不仅在口感上中和了多酚类、咖啡碱的苦涩味,同时也能演化出千遍万化的迷人香气,是高等级茶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生物碱(占干物质总量的2%~5%)

  茶叶中的生物碱包括咖啡碱、可可碱和条碱。其中以咖啡碱的含量最多,约占干物质总量的2%~5%;其他含量甚微。

  咖啡碱具有苦味,咖啡碱的含量在茶树中各部位有较大差异,以叶部最多,茎梗较少,在新梢中随着叶片的老化而下降,且随季节有明显变化,一般夏茶比春茶含量高。

  咖啡碱易溶于水,是形成茶叶滋味的重要物质,亦可作为鉴别真假茶的特征之一。

  咖啡碱对人体有多种药理功效,如提神、利尿、促进血液循环、助消化等。

  6、糖类(占干物质总量的20%~25%)

  茶叶中的糖类物质包括单糖、寡糖、多糖及其少量其他糖类。其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20%~25%。

  单糖和双糖又称可溶性糖,易溶于水,含量为0.8%~4%,是组成茶叶滋味的物质之一。茶叶中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物质,含量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20%以上,多糖不溶于水,是衡量茶叶老嫩度的重要成分。茶叶嫩度低,多糖含量高;嫩度高,多糖含量低。

  7、果胶(占干物质总量的4%)

  茶叶中的果胶等物质是糖的代谢产物,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4%左右。果胶的存在有利于茶叶加工过程中手工揉捻成形,且跟茶汤粘稠度等有关。水溶性果胶是形成茶汤厚度和外形光泽度的主要成分之一。

  8、有机酸(占干物质总量的3%)

  茶叶中有机酸种类较多,含量为干物质总量的3%左右。

  茶叶中的有机酸多为游离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草酸等。在制茶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有棕榈酸、亚油酸、乙烯酸等。

  茶叶中的有机酸是香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现已发现茶叶香气成分中有机酸的种类达25种,有些有机酸本身虽无香气,但经氧化后转化为香气成分,如亚油酸等;有些有机酸是香气成分的良好吸附剂,如棕榈酸等。

  9、类脂类(占干物质总量的8%)

  茶叶中的类脂类物质包括脂肪、磷脂、甘油脂、糖酯和硫酯等,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8%左右。对形成茶叶香气有着积极作用。类脂类物质在茶树体的原生质中,对进人细胞的物质渗透起着调节作用。

  10、色素(占干物质总量的1%)

  茶叶中的色素包括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两部分,含量仅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1%左右。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等。水溶性色素有黄酮类物质、花青素及茶多酚氧化产物茶黄素、条红素和茶褐素等。

  脂溶性色素是形成干茶色泽和叶底色泽的主要成分。六大茶类的色泽均与茶叶中色素的含量、组成、转化密切相关。

  11、芳香物质(占鲜叶总量的0.02%)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是指茶叶中挥发性物质的总称。在茶叶化学成分的总含量中,芳香物质含量并不多,一般鲜叶中含0.02%,绿茶中含0.005%~0.02%,红茶中含0.01%~0.03%。

  茶叶中芳香物质的含量虽不多,但其种类却很复杂。据分析,通常茶叶含有的香气成分化合物达三百余种,组成茶叶芳香物质的主要成分有醇、酚、醛、酮、酸、酯、内酯类、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氧化物等十多类。

  鲜叶中的芳香物质以醇类化合物为主,低沸点的青叶醇具有强烈的青草气,高沸点的沉香醇、苯乙醇等,具有清香、花香等特性。

  12、维生素类(占干物质总量的0.6%~1%)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其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0.6%~1%。维生素类分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

  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等。维生素A含量较多。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饮茶时不能被直接吸收利用。

  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5、维生素B11、维生素P和肌醇等。维生素C含量最多,人们通过饮茶可以吸取一定的营养成分。

  13、酶类

  酶是一类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体,是生物体进行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具有功效高、专一性强的特点。离开这类化合物,一切生物包括茶树在内就不能生存,茶树物质的合成与转化,也依赖于这种物质的催化作用。

  酶是一种蛋白体,在茶树生命活动和茶叶加工过程中参与一系列由酶促活动而引起的化学变化,故又被称为生物催化剂。

  酶蛋白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有易变性失活的特点。各类酶均有其活性的最适温度范围,一般在30C~50℃范围内酶活性最强。酶若失活、变性,则就丧失了催化能力。

  茶叶加工就是利用酶具有的这种特性,用技术手段钝化或激发酶的活性,使其沿着茶类所需的要求发生酶促反应而获得各类茶特有的色香味。

  如绿茶加工过程中的杀青就是利用高温钝化酶的活性,在短时间内制止由酶引起的一系列化学变化,形成绿叶绿汤的品质特点。

  红茶加工过程中的发酵就是激化酶的活性,促使茶多酚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发生氧化聚合反应,生成茶黄素、茶红素等氧化产物,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

  普洱茶加工中没有高温烘焙,因此酶促作用才可以长期进行。其后的自然发酵,就是在茶叶内源酶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 分解转化茶叶的蛋白质、 生物碱、多酚、多糖等大分子物质,生成呈甜、呈香、呈醇类成份,并减少或消除青杂气及各种令人不习惯、不愉快杂味、杂气,才得以“越存越香”。

  14、无机化合物(占干物质总量的3.5%~7.0%)

  茶叶中无机化合物总称为灰分,是指茶叶经550灼烧灰化后的残留物,茶叶灰分占干物质总量的3.5%~7.0%,分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两部分。灰分主要是一些矿物质元素及氧化物。

  灰分中能溶于水的部分称之为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的50%~60%。嫩度好的茶叶水溶性灰分较高,粗老茶、含梗多的茶叶总灰分含量高。

  灰分是出口茶叶质量检验的指标之一,一般要求总灰分含量不超过6.5%。

  茶树鲜叶中水分占绝大比例,鲜叶经加工制成干茶以后,一般只要求保留4-9%的水分。因此,通常需要4kg多鲜叶才能建造1kg干茶。

  干茶中约有35-45%的物质是能溶于沸水的,这部份能溶于沸水的物质统称为“水浸出物”,由于鲜叶的老嫩不同,其所制成的茶叶的水浸出物含量也不一样。

  水浸出物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如上文所提到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可溶性糖、果胶、无机成份、维生素、水溶色素和芳香物质等。其相对含量和比例共同决定着茶叶的口感和质量。

  所以,学茶,先从了解这些物质开始吧!

  注:内容来源生活中的化学(cheminlife),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633条结果 (用时 0.01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