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制作技术

找到约7,866条结果 (用时 0.031 秒)

永春佛手茶制作技术

    茶叶质量要提高档次,除了前期的栽培与管理技术规范操作,接下来的关键技术在于适时采摘,茶青的发酵炒制,操作,一定要环环扣紧,前后有机地结合起来,还要有利的气候环境(目前个别采用空调技术调节),才能制作出好的茶叶质量。


    1、首先要选择好采摘时间,不能在雨天采摘,或在露水未干时采摘,一般在午后(晴天)2—4时采摘为最佳时间,合理采摘的主要内容是按芽叶先后萌发的顺序性,按采摘标准进行适时、分批、留叶采摘,并严格掌握适时、分批,即要求有一定成熟度的新梢,过分细嫩采摘,不但产量不高,又难于提高品质,反之过分粗老,所含生物成份显著降低,使成品茶品质受到影响,特别是茶多酚,儿茶素含量,色、香、味下降,所以一定要注意采摘标准,进行分批采摘,一般每季采摘时间分三批,每二天时间隔采摘一次,达到标准适中准时采摘。


    2、采取人工手采法,不能定额每人限价采摘,一定要有足够劳动力,每天每人每小时采摘数量限制在1—2斤茶青内,认真选择二叶一半开叶,或部分三叶一半开叶采摘,有虫为害的叶片要去除掉,做到不捋采,不掐采、不紧捏、保持茶叶成朵不碎不红变,技术要点一是保持鲜叶符合采摘标准和新鲜度,在采摘过程中,注意用茶篮装茶青,不挤压,用肩挑手提的办法,挑提到制作茶厂,不能采取摩托车、拖拉机挤压装运。


    3、茶青萎凋:萎凋的目的在于蒸发一部分水份,散发青草气,促进酶的活化和叶内成份的化学变化,为做青创造良好的条件,首先进行晒青,分别均匀薄摊在竹筛或篾垫上,竹筛摊叶0.5公斤,对叶片不重叠为宜,然后按顺序进行日光萎凋,其间要翻青一次,后二筛并一筛,以轻巧的动作防止损伤叶青,晒青时间的长短,以日光强弱和鲜叶含水多少掌握,晒青后,将适度晒青的竹筛移到室内晾青架上,进行晾青,时间约30分左右,使枝梗中的水分输送往叶片中,使其达到叶青微软、发酵,主要视气候、温度变化而定,其标准掌握在叶质较软,叶缘稍卷缩,叶子萎凋状态。青气减退,清香显露,目前,在夏、暑季节相当部分茶农利用空调技术,做青环境要求青间温度控制在20—23℃,相对湿度在75—85%之间,风力2级—3级之间,掌握顺序渐进,茶青的酶促氧化作用控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缓慢进行,促进物质的转化和积累,形成较理想的香气和滋味。


    4、做青:要求青间环境清洁凉爽,室温以20℃左右,相对湿度75—80%为宜,并有较稳定的温湿度,做青一般在夜间进行操作,适度的叶青应是叶缘锯齿呈现微红为标准,采取摊凉与摇动交替进行。摇青机投入的叶青相当于容量1/2,约每笼40公斤,摇青次数应依据天气季节,摊凉厚薄而定,春茶含水份多,叶质肥厚,则必须多摇,秋茶叶质较薄,则可少摇,摇青次数一般4—5次,每次时间间隔由短到长,以4片青为例,第一次凉架30分钟,摇青2—3分钟,凉架2点钟,再摇青3—4分钟,凉架2点钟左右,再摇青15分钟,凉架3点钟,再摇青5—7分钟(主要看天气,看青程度),后凉架到第二天8—9点左右进行杀青,做青适度,叶面凸出,形似汤匙,叶色黄绿,失去光泽,叶质柔软,叶缘银朱色,叶表呈现出红色斑点,青气消失,茶香显露,细胞损伤率为18%—20%。


    5、杀青:掌握茶青较老化、水份少,炒青时间可稍短,程度应稍轻,宜多闷少扬,以免水份过多,揉不成条,茶青较嫩,水份多,宜高温多扬,程度要充足,杀青适度时叶色由青绿转黄绿,叶质柔软,手握叶子有粘性,叶张皱卷,水份失重率约30%左右。


    6、揉捻与烘焙。一般要经过三揉捻、三烘焙。揉捻与烘焙要交差进行,由轻揉捻,趁热揉捻,逐步加压的办法,揉至叶子卷条时间5分钟左右,即可下叶上烘,初烘焙、摊叶厚度2—3cm,时间8—12分钟,温度以液化气烘干机标准控制在80—100℃之间,至手握茶叶有刺手感,松手时叶子自然拉散,即可下烘,趁热整形,烘至不粘手,含水率在40%为适度。

    永春佛手茶叶要求揉捻至茶条紧结,肥壮,卷曲呈蚵干状(虾干),色泽砂绿乌润发亮,香气浓锐,味甘厚,耐冲泡,汤色橙黄清澈,叶底黄绿明亮,这就要求在揉捻(整形)的最后工序操作中要认真整形。几年来,已采用机械(平板)代替往年的手工揉捻,机械(平板)也应采取先轻揉后加压,不能一步到位加压,要有耐心规范操作程度,机械(包揉机)不仅省工、省力、省能源,而且茶叶外形紧结,无细末,内质也超过手工包揉水平。
    佛手茶叶经过几次的揉捻、烘焙,中间翻拌2次,烘至茶条松散,手捏叶子有刺手感觉,即可下烘,含水量约30%左右。后再在烘干机温度以80℃为宜,烘至足干,手捏茶条能成粉末,即可下烘。


    永春佛手茶叶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转变茶农的观念,取用传统的制作技术的精华部分,与现代制作新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从茶园的定植、管理技术,制作技术环节上的每个步骤,都不能忽视,否则将事倍功半,总之要有气候的保障,优质的茶青,高超的制作技术。

武当山特区首届茶叶制作职业技能大赛圆满举行

6月10日上午,武当山特区“弘扬工匠精神 岗位大练兵”首届茶叶制作职业技能大赛在八仙观村圆满举行,来自辖区24名茶叶制作技术人员齐聚一堂、同台竞技。特区工委委员、宣传部长苏芳,国家一级评茶师潘亮等参加活动。苏芳在致辞中说,武当山盛产绿茶,也一直都有制茶工艺的传承和创新,举办茶叶制作职业技能大赛,目的是提升特区茶叶制作人员技能水平,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增强特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而擦亮武当山茶品牌,让武当山茶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本次大赛分为茶叶加工理论知识、手工实操制茶两个比拼环节。其中,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茶叶种类、茶叶生产工艺技术等内容。而手工实操要求选手们在规定时间内现场完成茶叶制作,评委从制茶现场操作规范、茶叶品质感官评审等方面进行评比,主要评价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内容。选手们各展其能,比拼匠心技艺,每一个环节都严谨认真。杀青、揉捻、理条、提香,茶叶鲜叶在选手们手中慢慢地发生变化,清新的茶香也弥漫着整个赛场。经过激烈比拼,武当道茶非遗传承人王富秀获得一等奖,姚明华、曾义有获得二等奖,王光海、李德生、陈俊获得三等奖,耿强、王农江、张大明、贾明兴、曾义龙获得优秀奖。

此次活动以“展技能风采、促乡村振兴”为主题,由特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景区办事处、农业农村局、群团工作部、文化和旅游局共同主办,湖北武当山八仙观茶叶总场承办,特区融媒体中心、中国联通武当山分公司协办,旨在进一步强化农村技能人才培育,全力做好稳岗稳就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武当山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容翼 通讯员 黄慧玉 徐玉仙摄影范学锋)

【来源: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竹溪县:茶叶制作职业技能大赛成功举行

9月18日,竹溪县“弘扬工匠精神助力乡村振兴”茶叶制作职业技能大赛在龙王垭举行,来自全县15个代表队33名茶叶制作技术人员齐聚一堂、同台竞技。


本次大赛主题为“传承茶技艺、培育茶工匠”,大赛分为茶叶加工理论知识、手工实操制茶两个比拼环节。其中,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茶叶种植、茶叶生产工艺技术等内容。手工实操要求选手们在规定时间内现场完成茶叶制作。评委从制茶现场操作规范、茶叶品质感官评审等方面进行评审打分。


比赛现场,选手们各展其能,比拼匠心技艺,每一个环节都严谨认真。杀青、揉捻、理条、提香,茶叶鲜叶在选手们的手中慢慢地发生变化,清新的茶香也渐渐弥漫在整个赛场。最后,评委们对选手们制作的茶叶从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内容进行了评价。经过激烈比拼,共产生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另有10名选手获优秀奖,分别给予6000元、4000元、3000元的奖励。对总成绩在前三名的选手授于“竹溪县五一劳动奖章”。

通过比赛搭建平台,有助于选手加强相互交流、提高制茶技艺,培养选拔一批优秀技能人才,提升城乡劳动力技能素质,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促进乡村振兴全民共同富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竹溪县人社局:郭成、唐坤)

来源:十堰市人社局,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7,761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0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