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书籍

找到约1,605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茶叶书籍《帝国茶园——茶的印度史》

帝国茶园——茶的印度史

罗龙新 著

  “帝国茶园——茶的印度史论述的是一个18世纪末由英国主导的茶叶产业和商业在印度大陆兴起和繁荣的故事,在这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背后是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血腥历史。”——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研究员

  1、在深刻细腻的叙事中回望

  英国茶园的发展轨迹和历史变革,以及其中个体的命运沉浮。继《寻茶斯里兰卡》之后,又一本丰富而全面的茶之书。

  2、学术研究与文学叙事相结合

  本书查阅研究了纵横180年的文献、期刊、史料,考证1800个地名、机构、专业术语,记述540位有名有姓的历史角色,将英国种植茶叶的起源和历史事件按照时间的进程和空间的拓展加以叙述和诠释,力求为读者提供准确和通俗易懂的大英帝国茶园发展历史。

  3、全面解析帝国茶园的历史

  帝国茶园的起源:19世纪30年代,英国在印度大陆开启了一场对抗中国的茶叶商业战争。在喜马拉雅山脉、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和南印度高止山脉的罂粟花、蓝靛、黄麻和棉花种植地之中,英国人开始了一场重构世界茶叶商业格局和秩序的“芳香事业”。

  占领阿萨姆地区:19世纪30年代,英国东印度公司正式宣布将上阿萨姆地区全部纳入英国殖民地版图,归属于孟加拉管辖区,上阿萨姆地区被划分为锡布萨格尔区和勒金普尔区。曾经统治阿萨姆地区600年的阿洪王朝正式灭亡。

  阿萨姆茶叶商业大开发:20世纪40年代,英国在印度殖民地的茶叶总产量已经达到了21多万吨,其中阿萨姆地区占总产量的一半。广袤肥沃的阿萨姆平原成为了绿意葱葱的帝国茶园。

  4、精装典藏

  从全书品质到装帧设计,作者均亲自把关,严谨校订。裸脊锁线精装,潘通色印刷,进口雅质纸,以松木纸浆为原料,拥有植物纤维,纸色护眼,精致双封呈现。

19世纪50年代,阿萨姆疯狂的茶叶大开发

  内容简介

  180多年前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什么决定在印度种植茶叶?英国人是如何在印度开发和缔造一个红茶大国?英国人罗伯特·福琼真的如同媒体中所说凭一己之力令茶叶种植业在印度大陆安家落户,终导致了中国茶产业的衰落吗?这段现已湮灭无闻的历史在中文资料中难以找到完整系统的答案。

  本书以18世纪末英国东印度公司占领印度次大陆为背景和起点,本书作者深入追溯和研究追溯至1947年印度独立前后,讲述了帝国茶园的起源、发展和兴起的历程。本书试图将英国种植茶叶的起源和历史事件按照时间的进程和空间的拓展加以叙述和诠释,力求为读者提供准确和通俗易懂的大英帝国茶园发展历史。作者查阅和研究了180多年以来关于英国东印度公司、英国殖民政府官员、英国茶叶种植者等亲身经历者的早期英文文献、报刊杂志等历史资料,考证了1800多个地理、地名、人物、机构、专门术语,记述了540多位有名有姓的人物及其在不同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为读者还原一段完整的19世纪英国人曾经在印度创立的辉煌茶产业历史,也为茶叶文化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文字和图片。

  作为一本纪实性的历史参考书,书中也引用了英文文献中诸多枯燥无味的面积、产量、人口、价格、货币等数字,这也是反映帝国茶园曲折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能透过作者的文字叙述,为读者展开一幅100多年前大英帝国统治下印度大陆殖民地的真实风云图景。

  阅读本书,不仅可以了解英国、印度茶产业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如何审视大英帝国在中国的邻国创立帝国茶园的兴衰故事,这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千年茶叶历史,经历过坎坷沧桑的伟大民族来说,意义尤为深远。满载东方茶叶的大英帝国快剪帆船和蒸汽轮船曾经繁忙地航行在浩瀚的大海,向世界传播古老的中国茶叶饮料,虽然如今大英帝国已经悄然退隐在夕阳的残影里,在一曲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挽歌声中,芳香的茶叶依然在世界各地散发出迷人的香味,慰藉着人们的心灵。让我们回到了18—20世纪的印度次大陆。

  目录

  第一章 帝国茶园的起源

  一、英国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度 001

  二、打破中国茶叶供应垄断 006

  第二章 发现阿萨姆野生茶树

  一、神秘的阿萨姆野生茶树 021

  二、英国东印度公司占领阿萨姆 036

  三、英缅战争后的阿萨姆地区 051

  四、科学家考察上阿萨姆地区 067

  第三章 戈登中国茶区窃取之行

  一、潜入福建安溪茶区 083

  二、武夷山茶区冒险 098

  第四章 阿萨姆茶叶试验场

  一、帝国第一家茶叶试验场 108

  二、第一批阿萨姆茶叶送往伦敦 128

  三、布鲁斯兄弟和景颇部落比萨首领 138

  四、萨地亚镇和茶布瓦茶园 154

  第五章 阿萨姆茶叶商业大开发

  一、第一家茶叶种植公司——阿萨姆公司 161

  二、第一个种植茶树的阿萨姆人 201

  三、阿萨姆地区茶叶开发狂热 208

  四、察查和锡莱特地区茶叶种植 223

  五、阿萨姆地区茶叶的运输 232

  六、二战和印度独立时期的阿萨姆茶区 248

  第六章 喜马拉雅雪山下茶叶种植

  一、库马盎和加瓦尔茶叶试验场 255

  二、冈格拉山谷茶叶种植 282

  第七章 罗伯特·福琼中国窃取之行

  附录1 单位换算

  货币309

  重量310

  面积310

  长度310

  附录2 十九世纪英国生产的茶叶等级名称 311

  红茶(BlackTea)311

  绿茶(GreenTea)312

  主要参考文献 313

  作者简介

  罗龙新,茶学研究员,现任深宝华城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华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茶叶加工技术研究和茶叶历史研究。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制茶研究室主任。发表专业研究论文6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9次获得省部级科学进步奖。著有《茶叶加工》《制茶》《闻着茶香去旅行——斯里兰卡红茶故事》《寻茶斯里兰卡》等著作。

  注:内容来源中国茶叶,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大型六堡茶文化工具书籍《茶船古道》正式出版发行

  历时五年打开六堡茶研究新篇章

  大型六堡茶文化工具书籍《茶船古道》正式出版发行

  日前,由中共梧州市委宣传部、梧州日报社、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等单位组织撰写的大型六堡茶文化工具书籍《茶船古道》正式出版发行,为六堡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六堡茶历史文化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篇章。

  据了解,六堡茶是一种著名的外销茶,也是广西的“特色茶”,饮誉海内外数百年。茶船古道是历史上六堡茶对外行销线路,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组成部分,部分线路至今依然高速运行。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所致的贺信中,特别提到了茶船古道对世界茶文化交流所产生的影响,并对在新时代下更好地挖掘和利用茶船古道的文化价值给予了殷切期望。但一直以来,由于历史久远、资料缺失等原因,茶船古道的面貌模糊不清,业内对其众说纷纭,甚至多有谬误。随着近年来六堡茶产业的蓬勃发展,丞待更有力的文化支撑,社会各界对于六堡茶历史文化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认知需求,尤其对茶船古道的文化挖掘呼声越来越高。

  为了正本清源,从2016年起,中共梧州市委宣传部主导、梧州日报社负责组织专门的采编撰写小组,以前期大量的历史资料搜集整理为基础,并在相关单位的配合下,沿着茶船古道的走向展开了为期两年的田野调查工作。其间,撰写小组对古道沿线的各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深入挖掘,对茶船古道的发展脉络进行全方位确认,对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进行抢救性采访记录,全面系统地掌握和梳理第一手材料,甄别榷准以往业界流传的谬误,形成了《茶船古道》大型系列报道见诸报端,在海内外茶产业界和文化界引起巨大反响,对六堡茶文化的挖掘和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后,鉴于社会各界对六堡茶文化和茶船古道的高度关注,以及六堡茶产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文化支撑需求。撰写小组再次启动《茶船古道》大型图书项目的编写出版工作,历时三年,对茶船古道大型系列报道的前期采访所得,以及此后获得的更多文献材料进行系统化梳理和细分整合,认真校对疏漏,使更加严谨科学。通过前后五年的努力,《茶船古道》终于在日前正式出版发行。

  该书共分为3章33节,集中论述了茶船古道的成因、线路走向,以及发展历程;反映了古道沿线各地的茶人茶事和民俗文化;记录了在茶船古道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文掌故和历史事件;更挖掘了与六堡茶历史息息相关的世家动向与人物故事。书中大量使用的珍贵历史照片,不少是首次公开发行,对于很多六堡茶历史文化参与者和见证者的讲述记录,更是首次与读者见面。书中的图片丰富,资料翔实,是全面系统化展现六堡茶和茶船古道历史文化内涵的大型文献,对于六堡茶爱好者以及六堡茶文化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因此也获得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的高度评价:“通读全书,受益匪浅。我深感该书是迄今为止介绍梧州六堡茶与茶船古道的最为权威的工具书籍。”

  来源于:黑茶信息网,(作者:杨麦)

六堡茶文化书籍《茶船古道》正式出版发行,将为六堡茶产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由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梧州日报社负责编写、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等单位配合完成的图书《茶船古道》近日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发行,将更好地助力六堡茶历史文化研究,也为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了解,六堡茶是著名的外销茶,也是广西的“特色茶”,饮誉海内外数百年。茶船古道是历史上六堡茶对外行销线路,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组成部分,部分线路至今依然高速运行。但一直以来,由于历史久远、资料缺失等原因,茶船古道的面貌模糊不清,业内对其众说纷纭,甚至多有谬误。近年来,六堡茶产业蓬勃发展,亟待更有力的文化支撑,社会各界对于六堡茶历史文化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认知需求,尤其对茶船古道的文化挖掘呼声越来越高。

  为了正本清源,从2016年起,梧州日报社组织专门的采编小组,以前期大量的历史资料搜集整理为基础,并在相关单位的配合下,沿着茶船古道的走向展开了为期两年的田野调查工作。其间,采编小组对古道沿线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线索进行深入挖掘,对茶船古道的发展脉络进行全方位确认,对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进行抢救性采访,全面系统地掌握和梳理第一手材料,甄别榷准以往业界流传的谬误,形成了《茶船古道》大型系列报道并见诸报端,在海内外茶产业界和文化界引起巨大反响,对六堡茶文化的挖掘和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后,鉴于社会各界对六堡茶文化和茶船古道高度关注,以及六堡茶产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文化支撑需求,市委宣传部牵头启动《茶船古道》图书项目的编写出版工作,梧州日报社组织撰写小组对茶船古道大型系列报道的前期采访所得,以及此后获得的更多文献材料进行系统化梳理和细分整合,重新编辑并优化了部分章节,使其更加严谨科学。最终,《茶船古道》在漓江出版社出版发行。

  《茶船古道》一书共分为3章33节,集中论述了茶船古道的成因、线路走向和发展历程,反映了茶船古道沿线各地的茶人茶事和民俗文化,记录了在茶船古道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文掌故和历史事件,挖掘了与六堡茶历史息息相关的世家动向与人物故事。书中大量使用的历史照片,很多是首次与世人见面,而对六堡茶历史文化参与者和见证者的讲述记录,更为今后中国茶叶流通史的研究保留下珍贵的参考资料。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专门为《茶船古道》作序。他在书中评价称:“通读全书,受益匪浅。我深感该书是迄今为止介绍梧州六堡茶与茶船古道的最为权威的工具书籍。”“作为梧州六堡茶人的老朋友和新时代中国茶叶经济发展的亲历者与见证者,我认为:本书的出版对了解梧州六堡茶品牌、了解茶船古道、了解并弘扬中华茶文化,具有存史、咨询和启智的积极作用,必将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

找到约1,582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