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人均消费量

找到约419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中国茶健康产业前瞻分析报告》:中国茶叶人均消费量排世界第六

11月1日,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在首届“中国好茶康养之道”2021第一届茶健康与文化论坛上,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发布《中国茶健康产业前瞻分析报告》。对于茶产业的未来,王岳飞认为,茶行业需要多方面创新,把中国茶打造成高效产业。

据了解,该论坛计划连续举办3年,推动中国茶产业前瞻分析报告发布和中国茶健康产业发展标准建议的提出。论坛作为平台,还将推动东方茶文化产业中心、茶健康产业研究院的落地建设。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品质化学与营养健康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品质调控岗位科学家林智表示,我国茶产业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的发展,一直稳步增长。目前,茶园面积每年达100多万亩,茶叶产量达290万吨,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产量大国。未来,茶产业将单纯地从农业产业转化为生态、健康、休闲、文化产业,实现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发展。

《中国茶健康产业前瞻分析报告》显示,目前茶行业普遍存在八大问题:六大茶,互掐多,情怀少;茶品牌,名牌少,价格乱;成本升,均价落,劳力少;茶安全,有隐患,多误读;茶产品,传统多,创新少;产量增,消费长,不同步;茶生产,单产低,面积增;出口平,利润薄,壁垒多。

“2000年中国茶叶人均消费量是全球平均的60%,2006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今天中国茶叶人均消费量是全球平均的200%,排名全球第六名,我们对中国茶的未来要有信心。”王岳飞表示,茶产业的未来应从科技创新,包括良种创新、智慧栽培、机器化加工、综合利用等,以及茶叶生化研究创新、茶与健康研究创新等方面,把中国茶打造成高效产业。

来源:新京报(记者王子扬),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身边喝茶叶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茶文化是不是要在8090后断档?

说说我做茶遇到的那些尴尬事。

1:新客进店。

水滚茶靓,欢快畅谈,最后客户说:你们老板在不在,我问问他。你们小姑娘家家的,哪里懂茶叶。

我:……  我的搭档出去了,您问他也是一样的答复呢。

 

2:发朋友圈。

XX普洱新上市,数量有限,老饕赶紧下手。

不一会儿接到很久不联系的朋友电话:你是不是微信被盗了,居然发起朋友圈卖茶叶?

我:...... 是我,我改行做茶叶了。

 

3:去产地收茶。

茶农:你真让你爸妈省心,我们这边好多年轻人嫌做茶没意思,宁愿去打工,也不回来帮忙。

我:......你们家孩子真好,等玩够就回来就继承家业了。



芳村茶叶市场这边好多比我小的茶老板也开店好几年了,为什么还给r人一种年轻人要摒弃中国茶文化的错觉呢?

我想这个问题用可得性偏见(Availability heuristic)来解释这种现象最合适不过。

可得性偏见指人们进行预测和决策时大多利用自己熟悉的或能够凭想象构造而得到的信息,导致赋予那些易见的、容易记起的信息以过大的比重, 也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决策陷阱。

举个简单例子:

全球茶叶人均消费量最高的是哪个国家?A中国 B土耳其

毫无疑问,我猜很大一部分人选中国。那还用说?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有4000多年的饮用史,全世界茶叶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大,当然是我们中国人在茶叶上消费最多了。

然而真相是:土耳其。

 


几年前欧睿国际(Euromonitor)统计的数据,中国每年消费的茶叶量是16亿磅,位居世界第一;不过,中国人并不是喝茶喝得最多的人。如果按人均每年的茶叶消费量来看,中国的名次远远退后于其他国家。世界上每年人均茶叶消费量最高的国家是土耳其,每年人均消费量是6.961磅;排名第二的是爱尔兰,每年人均消费量是4.831磅;第三是英国,每年人均消费量是4.281磅。中国每年的人均茶叶消费量是1.248磅,排名第十九位。

 


虽然是几年前的数据,但是人的消费习惯一旦形成便很难扭转,几年之内,可以缩小差距,如果想要有非常大的改变,不太现实。

大多数人之所以会选中国,除了我们拥有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之外,茶叶还是通过丝绸之路流传到国外的。

特别是欧洲国家,给我们的印象日常饮品是咖啡。去过土耳其旅游的人就会发现,大街小巷的店铺摊位,都会出售茶叶,现场煮现场喝,茶具颇有特(如下图),茶叶真的是渗透到他们生活每一个角落。


 


这就是可得性偏见给我们带来的误判。

同样茶文化不但在8090这两代人没有断档,除了接手父母辈的产业外还有很多新人进圈,包括我自己。

这几年借着互联网的东风,很多8090后做起了线上销售,像某马茶叶,就是年轻人在网上做起的品牌。

还有这两年兴起的直播带货,自媒体带货,芳村茶叶市场搞带货的全是年轻人,甚至还有95后。

 


茶文化给到人们在8090后断档的错觉,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原因。

1:我们对茶商的固化印象。

我们认为,做茶的人大多成熟稳重,儒雅淡定,觉得8090后轻浮不靠谱。,其实90年出生的人,今年也30岁了,早就到了承担顶梁柱角色的时候,现实不允许绝大部分8090后任性了。

2:受社交软件影响。

看社交软件的各种分享各种晒,晒车晒旅游晒饭局晒奶茶,晒喝茶做茶的就是不多见。从而给到大众的印象:年轻人真不怎么喝茶,更谈不上做茶了。

 

作为一个做茶7年的85后,我深有感触。

茶叶没有被8090后不接受,茶文化博大精深,需要不断学习。

这个过程非常枯燥,能坚持下去的人要么是出于兴趣,要么出于生计。

一部分茶商为了自身利益故弄玄虚五花八门的知识充斥市面,良莠不齐。导致茶圈比较封闭,行外的人难以融入。

将茶文化传承下去,我们需要一个强硬的领导者,一种不到长城心不死的核心精神。

很多前辈觉得8090后胡搅蛮缠做茶叶,我觉得也不失为一种传承的方式啊,不是吗?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我)

 

 

 

世界茶叶产销形势报告(下)

消费情况

(一)茶叶生产国仍是主要消费国。

据统计,2020年世界茶叶消费总量为587.8万吨,同比微增0.3%。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为中国,达245.0万吨;印度居第二位,达106.2万吨;其后分别是土耳其(27.0万吨),巴基斯坦(25.2万吨),俄罗斯(14.2万吨),英国(11.1万吨),埃及(9.4万吨),日本(9.2万吨),英国(11.1万吨),印度尼西亚(9.6万吨)(表6)。2020年,消费量前十的国家中,巴基斯坦消费量增长强劲,同比增长22.3%,中国、英国、土耳其消费量稳定增长,其余六个国家消费量有不同幅度下滑。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印度茶叶消费量占到全球消费量的一半以上,达到59.7%。

(二)人均消费量仍有较大扩展空间。

2020年,茶叶人均消费量排名全球第一位的仍是土耳其,人均每年消费茶叶3.2千克,同比增长3.2%;第二位是利比亚,2.64千克/人/年,同比减少12.9%;第三位是爱尔兰,2.1千克/人/年,同比增长5%。近年来,中国香港、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人均茶叶消费量持续缓慢提升,均进入全球人均消费量的前15位。其中,中国香港排在第五位(1.65千克/人/年,同比增长3.8%),中国大陆排第六位(1.64千克/人/年,同比增长5.8%), 中国台湾排第十位(1.3千克/人/年)(图12)。而作为世界主要产茶国的印度、肯尼亚,人均消费量仅分别为0.83千克/人/年和0.84千克/人/年,均未排进人均消费量排名的前十五位。

结 语

当前,全球进入后疫情时期。我们注意到:近一段时期以来,全球茶叶主产国为保护小农户的利益,已开始有计划地实施价格保护,因此在短期内产茶国与贸易商之间的博弈在所难免。但是鉴于茶叶的健康属性,因此茶叶的消费增长仍有巨大潜力,全球茶叶价格的普遍提升已成定局。但也应看到,疫情隔离、保护主义、金融风险等因素仍将继续阻碍世界经济增长,中期内世界茶叶贸易仍将保持稳定。目前,世界各茶叶主产国都已将重点放在提振国内消费市场,培养新消费增长点,对新兴市场的开发步伐有所减缓。针对中国茶业的全球化发展,特向政府、行业组织及产销企业建议如下:

(一)加强磋商协调,弱化国际茶叶贸易的限制影响。及时监测和跟踪进口国措施和标准的变化,加强全球茶叶行业进口国措施制定部门的沟通和交流,提高进口措施的可执行性和透明度。积极推进区域贸易协定中的非关税措施的统一和相互承认,减弱由于国家间的措施或标准差异导致的非关税措施成本对茶叶出口的影响。利用措施评议、国际协调和谈判,协助出口企业有效应对不合理的限制措施,将企业可能受到的影响和损失降至最低。加大与企业出口相关单位的协调力度,在通关和检疫等领域实行优惠政策。

(二)倡导领域创新,不断挖掘培育全球新消费增长点。深入研究消费新趋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及新增长点的培育,着力激发国内市场增长潜力,助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绿色发展对全球贸易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谋划绿色发展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图景;结合后疫情时代的全民健康,研究茶叶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增长;结合数字经济时代的特点,推动茶叶贸易、服务和技术的自由流动,提升全球经济活力与产业创新能力;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国际协作,激发智能制造潜力,共同促进智能制造发展,助力经济实现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三)强化全球合作,深度挖掘全球茶产业内涵与外延。政府与行业组织应积极推进全球茶产业发展与合作,聚焦各国绿色发展的经验做法,研究绿色金融推动全球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机遇、路径与合作,关注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下的金融开放与合作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保障茶业产品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行业企业应通过跨业合作、跨国合作等多种方式,聚力产品创新、服务提升、产业分级,探索全球绿色发展与大健康时代背景下的茶产业优化路径。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1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