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干是指

找到约3,501条结果 (用时 0.028 秒)

干仓更好?你还在困惑于干湿仓的争议吗?

干仓和湿仓这组概念在普洱茶圈里算是老生常谈了,但在前端市场始终是一个有热度的话题。

这组的概念从何而来?又有何意义?干仓是不是比湿仓好?

今天就把干湿仓的本质说透。


1


干仓与湿仓概念的形成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概念的由来。


喝普洱茶是香港人的传统。2000年之前,大陆还没有形成普洱茶的市场氛围。在香港的茶叶市场里,大家都偏爱醇厚的红汤茶。



香港人喝茶更看重仓储,喝茶讲究哪个仓存出来的。云南的新茶刚买来,要进仓存几年,等醇化之后再开仓售卖。


入仓醇化的周期有长短快慢。有些仓存一年就能出仓,有些仓的醇化时间则长达数年。这与仓储中的茶叶含水量有很大关系。


含水量越多,熟化得就越快。


一般认为不急功近利,在自然条件下缓慢熟化出来的茶才好。


从这个层面来说,「干仓」、「湿仓」的概念表面上看起来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显然「干仓」更好,因为比「湿仓」转化慢。


不过,著名茶人邹家驹认为,「干仓」和「湿仓」的概念,其实是有些商家为了踩「湿仓」来捧「干仓」,帮助推销产生的概念。


问题的玄机在于,干湿的界限在哪里?还是说存茶越干越好?



2


干仓真的比湿仓好吗?


我们平常说的「干仓」,是指茶品熟化后放置的相对干燥的周转仓。
许多普洱茶书强调一点,不及其余,唯干是好,唯干为荣,干就根红苗正,从头干到尾,简直把「干仓」捧上天。
——选自 邹家驹《干仓「砸」湿仓》


邹家驹认为,「干仓」更好,是一个误区。后发酵的先决条件一定要有水的参与

一味追求所谓的「干仓」,将茶叶置于极其干燥的环境中,隔绝了微生物和水分,不会有什么转化效果。所以过度强调「干仓」就有误导作用。

因为存茶,一定需要后发酵,一定需要微生物,绝对不是越干燥越好。


而所谓「湿仓」的问题,则仅限于茶叶在湿度过高的情况下,杂菌大量爆发。有一定仓储知识后即可避免。



3


茶叶最适合的仓储环境


从干湿仓之间的界限这条路往前推进,我们能发现什么?


我们发现在仓储中,将茶叶含水量维持在10%左右,保持小环境的稳定,可以维持最有效的后发酵。


一般来说,当茶叶含水量低于7%的时候,微生物几乎没有生长,后发酵停滞;含水量高于14%的时候,微生物爆发,杂菌大量产生,俗称发霉。


此外,茶叶中的含糖量也对微生物的生长有一些影响。含糖量高的茶容易长菌。


但是,当存茶人有了茶叶含水量有效微生物的概念时,「干仓」、「湿仓」这样的表述就显得过于粗糙了。



4


遇到「湿仓茶」怎么办?


茶叶如果在含水量高于14%的环境中储存,时间长了难免产生各种杂菌,出现腐败味、泥土味,还会出现卡喉的情况。


这对大多数品饮者来说,都很难接受。那遇到这种茶怎么办?


以往的商家一般会把这样的茶放在干燥、通风处,将杂味去除或减淡,就是所谓「退仓」


「退仓」做得比较干净的茶,茶里没有了活体的杂菌,马马虎虎还能喝。


但「湿仓茶」毕竟在仓储的过程中长过不少杂菌,这些杂菌会空耗茶叶中的有效物质,造成了一定的浪费。使得这个茶叶再也达不到它原本可以企及的高度。


对于负担得起的喝茶人,这样的茶也可酌情放弃。


5


观念背景阅读:杨凯老师说


「干仓」、「湿仓」的问题最早出现于港台、广东一带。


由于气候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地方不太适合喝生茶,也不太认可喝生茶,更喜欢喝有老味、旧味的茶。


这时候他们就会将茶叶快速做旧,也就是放仓库转化。仓储环境一般都比较潮湿。


一方面,一些茶商为了使普洱生茶在短时间内快速转化,会大幅度提高环境湿度;另一方面则与成本有关:茶叶往楼上存放,仓储成本也很高,所以一般都放置于更潮湿的楼下。


大概在2004年,普洱茶在云南成为热门之后,人们也开始琢磨这个问题。


云南属于高原地区,气候普遍干燥,没那么闷热,湿度也小很多。对比之下就会将港台的仓储方法称作「湿仓」。


2002年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周红杰与艾田发表论文《「湿仓」普洱茶及其鉴别方法》,较为系统地引入了干湿仓的概念。而后,干湿仓的话题也逐渐兴起,被人们广泛讨论。


从那之后,人们就开始尝试各种的仓储类型。


比如海仓,将茶叶放到一艘船上在海里飘;比如沙漠仓,有人尝试在极端干燥的沙漠上仓储;还有传统港仓和香港干仓、云南的纯干仓等。


纯干仓就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认为纯干仓是个伪概念,假如纯干仓意味着没有湿度,那么其实茶叶是无法转化的,普洱茶的转化是一定要有水份的参与。


也有茶客偏爱干仓的茶叶,在极其干燥,高温低湿的环境中存茶。


还存在一些技术仓:通过科学精准的控制温度和湿度,让茶叶在半干半湿的环境下快速转换。



目前仓储问题仍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不同地区的茶商们也在仓储上面下功夫。仓库要怎么做,大家也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


在云南,包括临沧的仓,元江的仓,版纳的仓,乃至昆明的仓,不同地方的仓储都有自己的特点。很多茶商也会拿仓储作为自己的卖点,吸引更多的顾客。


文|茶叶进化论李扬 编辑|高雯


普洱茶评审——茶叶的叶底藏着什么秘密?

我们常常会从看干茶,闻茶香,品滋味几个方面去判断一款普洱茶的品质如何,但也时常看到同事在喝完茶后,拔拉茶渣观察茶底,观察茶底到底有什么用呢?在茶叶审评中,叶底是审评六要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虽只占影响评审结果10%左右的因素,但从叶底中能窥见茶叶的相关信息。

那么我们究竟能从茶底中得到普洱茶的哪些信息呢?

茶叶在冲泡后吸水膨胀,待完全冲泡后茶叶舒展还原茶叶原有的形状,茶叶的色泽,原料级别,加工工艺是否正确,存储是否合理,都能在叶底中显露无遗

1、茶叶的嫩度

嫩度是指一款茶叶芽头及嫩叶的含量和总体叶质的老嫩。茶叶泡开后,将叶片平摊开来,我们就可以看出茶鲜叶的原料级别,单芽,一芽二叶或者是一芽二三叶等。

2、茶叶整体的匀整度

一款茶的老嫩,大小,薄厚,整碎是否比较统一,但这几个因素都是次要的,因为普洱茶拼配让茶饼叶片有无限可能,不同级别的茶叶拼配,不同产区的茶叶拼配都是影响叶底匀整度的因素。

茶叶的净度,叶底中是否参杂了其他东西,这与茶叶采摘制作管理有关,影响喝茶者对这款茶的感观体验。想想如果在叶底中发现一根头发,或者是一些杂物,茶叶的品质会大打折扣。

3、茶叶加工工艺的水平

叶底的色泽可以很直观的反应出一款茶叶加工工艺水平及原料优劣,叶底色泽要在正常范围内,焦叶,红茶,红梗子,叶片糜烂都是加工工艺不当反应出来的情况。

再来叶底的色泽要亮,有鲜活,泡满。

观察叶底色泽最好能用几款茶放在一起对比来看,否则容易受到光线,环境和主观因素的影响。

茶底的确能分辨出一部分茶的好坏,但对于大多数茶而言,光看茶底很难分辨茶叶的优劣,从茶底上显示出来的茶菁嫩度,制茶工艺的特征,茶叶单一品种特征并不能完全判断出茶叶的品质。茶最终是用来喝的,味觉体验的打分才最重要。

所谓的干仓湿仓是指什么

所谓的干仓湿仓,是一种市场概念。干仓指比较干燥的环境,湿仓是指高温高湿的环境,但是,大部分人指的湿仓其实是指用高温高湿的仓储造假,或者高温高湿仓储环境导致茶叶发霉、放坏。


在仓储实践中,并没有所谓的“干仓”或者“湿仓”的仓储转化工艺。尤其市场都说老茶来源于港仓,港仓就变成了所谓的湿仓,其实是现在的新派港商的宣传,这些新派茶商并没有传统茶商的存茶经验。


所谓干仓湿仓不过是一种“忽悠人的仓”。所谓纯干仓,其实茶叶无法转化,存放昆明,十年也像新茶,仓储的意义就不大。


爷爷存茶孙子喝,那是想象,做商人的,不可能做到这样的境界。


纯干仓茶,其实往往是一种骗局。


纯干仓茶,1年茶、5年茶之间的口感、叶底变化都不是太大,市场的大师往往就利用这一点。如果把第一年的茶品被炒作为名茶,再一套上“纯干仓”的名义,则货品就可以源源不断。而在正常的仓储体系里面,温度、湿度适宜,存放楼层适宜,那么一年茶和五年的茶,口感、叶底的区别都很大,偷鸡就没有办法。


纯干仓茶,要实现的就是,大师存包装纸,你存茶。


所以,很多人会奇怪,为什么港台大师都有源源不断的干仓老茶,秘诀就在这里。


现在提“自然仓”的概念,其实,香港的自然仓、广州的自然仓、昆明的自然仓、易武的自然仓,存放经年后,出来的结果都是大相径庭,口感完全不同。


所以,仅仅是玩弄一个“仓储”的概念,对于市场并无指导意义,因为最基本的条件都不一样,温度,湿度,存放地点的海拔、周围的空气,都有影响,甚至,当阳与否对于长期的转化也都有影响。


具体的仓,还是得看具体的条件。


(发霉的茶)


05年之前,行业内外流传发霉就是转化,所以,都在挖溶洞,或者找防空洞,结果出来的茶,转化快,而仓味难除。


现在市场一反之前的认识,霉味、仓味的茶品一概不要。有些茶商拼命推销什么99系列的茶品,基本都是这种概念之下的产物,离茶品5米远都有刺鼻的霉味仓味,拿这样的茶推销,其实是害人。


(茶体已经发霉、炭化)


(霉茶的鉴别很简单,一个是汤色,一个是直观的干茶样,需要注意的是,与正常仓储的“白霜”有区别。)



发霉的食品有毒,发霉的茶品自然也有毒,这应该是一个常识得不能再常识的东西。


当然,这里面有个概念,有些茶有仓味,而不是霉味,这种茶是可以退仓的,退仓干净,这样的茶品比在完全干燥区域(如昆明)存放的,要润滑得多。


有所区别的是,云南人喝生茶,现在市场又流行古树纯料茶,存放“干仓”,茶叶就容易保留“山头气”,茶香更上扬。


这是一种个人喜好了,无所谓正确与否,转化与否。


个人存茶,建议不用搞得这么复杂的理论体系。茶叶最好原箱保存、密封,尽量创造一个单独存茶的空间,离墙、垫板、门窗紧闭,老茶人言“茶喜睡”,最好不要随时开关门,定期检查即可。


在潮湿区域,满仓即可保证不会发霉。原理与你冬天坐公交车原理一样,冬天,你早上去坐一个空车,肯定很冷,直到全部挤满人,你就会发热冒汗,因为每个人都是发热体,存茶的道理也在这里,每片茶饼都有水分,存茶一多,挤在一起,就都会成为发热体。


——本文来自公众号吴疆说普洱,感谢作者付出。

找到约3,423条结果 (用时 0.02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