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晒干的茶叶

找到约4,145条结果 (用时 0.053 秒)

普洱茶晒干是什么意思

  晒干是普洱茶加工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之一,这一低温过程保证了毛茶中有足够多的活性物质和微生物的保留,这也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基础。

  普洱茶晒干是什么意思

  晒干是普洱茶与其他茶叶生产工艺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也是普洱茶独特风味形成的关键。太阳的温度为30-40度。该温度是活性酶的最有利温度。天然干燥的茶体可保留约10%的细胞水分。此水分比例可以确保活性酶的活性,但不足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因此茶不会发霉。其他茶叶在100度以上的高温下烘烤干燥,基本上杀死了茶叶中的活性酶,高温干燥后的茶体水分低于7%,失去了变化的条件。

  这些高温产生茶叶的香气主要是通过高温烘烤和煎炸形成的,很容易流失。必须密封,甚至要保持真空和冷藏状态。普洱茶的日晒能确保茶在未来继续变化。同时,阳光会在茶内引起复杂的生化反应,形成普洱茶的独特风味,并允许将来保存普洱茶。在该过程中,内部反应进行了很长时间,并且普洱茶的独特香气不断释放,可以释放很多年。

  普洱茶如果太阳太亮,则可以在一天内干燥,但是这种速干茶在干燥茶中留下绿色,并且叶子底部也呈绿色,因此太阳也太良好最好使用散射光,即使用遮阳网和其他设备遮盖大约30%的阳光。

  在春茶一季,如果茶友上茶山就能看到院子里路边上房顶都会摊晾着茶叶,在自然光下晒干是目前最好的干燥方式。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而其晒干的茶叶表面细胞孔隙最大,有利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

  普洱茶晒青和烘青的区别

  1.汤色不同:烘青普洱茶汤色偏绿,晒青普洱茶汤色偏黄。

  2.内含物质发生的转变不同:烘青会破坏茶叶的酶类物质活性,后期不会发生转化,各种性状已经稳定。晒青则相反,不会破坏茶叶内含物质的活性,后期在特定条件下,状态会发生变化。

  3.香气不同:烘青普洱茶香气浓郁,略有甜味和烘烤味;晒青普洱茶香气比较自然。

  4.叶底不同:烘青普洱茶叶底呈绿色,或淡绿色或绿黄色。晒青普洱茶的叶底通常为深绿色。

  5.口感不同:烘青普洱茶因为烘干过程破坏了其内含物质的活性,所以饮品起来,口感清爽少涩,味道停留短暂,不耐泡;晒青普洱茶饮品起来厚重浓郁,茶性烈而刺激,生津回甘弹度大且持久,唇齿留香。

  6.收藏价值不同:烘青普洱茶不适合收藏,它没有可以转化的活性内含物质,陈茶香气十分稀薄,而且口感单一,干燥沉闷,比较适合及时饮用。晒青普洱茶则会得到时间的美化,经过陈放后,晒青普洱茶会变得更加迷人,口感醇厚柔滑,茶性更加温厚滋润,清新茶香溢于口齿、喉头、鼻腔、室内,韵味十足;回甘生津更加持久。


白茶,世界上最早、最原始的茶叶制作方式

白茶,世界上最早、最原始的茶叶制作方式

说到白茶,必然要提到人类在利用茶的过程中,茶的制作方式的演变以及茶类的形成。

周朝(公元前11世纪-前256),由于茶叶很珍贵,把茶作为祭祀的珍贵祭品,并设置了管茶的官吏,这样就促使制茶技术得到了发展。为了随时供祭祀之用,必须采取晒干收藏的技术方式。从而使茶从生煮羹饮开始向晒制发展。

据史料记载,从周朝到东汉,茶叶的制作以直接晒干为主,亦即现在六大茶类之白茶。

唐代之初,蒸青团茶已成为主要茶类,也有晒干的茶叶(即现在的白茶)。

宋代开始,除保留传统的蒸青团茶、饼茶以外,已存在相当数量的蒸青散茶,同时也保留有晒干散茶(即现在白茶)。

元代,团茶逐渐被淘汰,散茶得到快速发展。

到了明代,除蒸青散茶以外,出现了炒青绿茶以及黄茶、红茶黑茶和直接晒干或烘干的白茶。因此可以说,绿茶、黄茶、白茶、黑茶5大类均已出现。

到了明末清初,又出现了乌龙茶,即青茶。至此,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6大茶类已经形成。

由此可知,采摘鲜叶,直接干燥的制作方式,是人们最早利用茶、长期贮藏茶最原始、最简单的一种制茶方式。而这种方式在长达数千年茶的制程演变历史过程中被自然而然的保留了下来,即现在的白茶。

 来源:普见 作者:高殊文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从藏茶客角度:只靠喝,能选出一款有存放潜力的茶吗?(下)


春茶季快要结束了,你选到自己心仪的普洱毛料了吗?


面对源源不断发过来的十几种茶样,你是不是也陷入纠结:该怎么选择普洱茶毛料呢?选什么样的毛料可以越陈越香呢?


上一期我们从制茶人的角度说了怎么样做,才能做出一款可以越陈越香的普洱茶。但对于消费者而言,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


一款款茶样摆在眼前,看不到品种、树形、环境、工艺,靠什么来判断?


答案是:喝。


喝活性、看包裹度。



1
概念审视:越陈越香到底是什么?


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个定义:

 

什么是越陈越香、以及越陈越香这个过程是如何在茶饼上发生的?

 

我们指的越陈越香是指普洱茶在存放过程中,滋味越来越醇和、茶汤越来越厚、喉韵越来越深。

怎么理解这个事呢?

 

普洱茶在存放过程中,会发生两种变化:氧化和微生物转化。

 

氧化前期可能会有剧烈变化,但会让茶叶越摆越散、越来越淡;而微生物转化可以释放出更多游离氨基酸形成风味、让不可溶于水的纤维断裂开,使溶于水茶汤越来越醇厚。

 

我们要的越陈越香,就是尽可能减少氧化,把茶叶的转化送上微生物转化的道路。






微生物转化路径  简示图




2
初阶:从活性、后调判断糖苷类物质的留存量




什么样的茶能够有这样的变化?

 

原料好,工艺对、仓储好。在专业术语上表述,就是糖苷类物质能够提供给微生物养料。


什么样的茶糖苷类物质保留多?换个简单理解的词,就是活性好的茶。


活性怎么喝出来?喝余韵、喝后调。


曲线表示口腔中的活性表现 



活性好的茶入口你以为是6分,但慢慢来,余味一浪又一浪堆叠,原来这个茶有10分!



活性弱的茶入口表现可能惊艳,也许有个8分,但喝下去之后,余韵会逐渐减弱、戛然而止……原来这就是5分的茶



做个类比:假如我们把喝茶像闻香水一样分成前中后调,那么喝之前闻茶汤是前调,喝到口腔里面是中调,那喝完以后嘴巴里面回味的余韵就是后调。

 

一个茶后调中留存的回甘、生津、清凉感时间越长,这个茶它的活性就越强。


活性越强的茶就越值得存放,而且我们也能判断这个茶原料很好,同时工艺做得也不错。


一个茶汤进入你口腔的这个过程,香气、滋味、质地,这些前调和中调就是他的风格;而一个茶的后调就是活性。


风格由品种、工艺决定,高下因人而异;活性由原料的上限和工艺的下限共同形成,指向这个茶能走多远,这是品质线。


这就好比我们吃鸡,清汤还是黄焖,这是风格;跑地鸡还是速成鸡,这是品质。


喝出一款茶活性有多强,也就是回甘生津清凉感有多持久,就好比吃出这是跑地鸡还是速成鸡。


具体怎么感受后调的持久度呢?


后调的持久度,也就是回甘生津清凉感的持久度。


如果你是第一次训练,没有导师指导,容易把“清凉感”混淆。我们先找一个容易感受的抓手:生津的持久度。


划重点:持久度。


毕竟,是茶叶都会有那么点生津的,抓住持久度的生津才能准确判断活性。


可以把感受集中在舌面。


喝完茶以后,过一会。


想象你的舌面就像一片沙滩,轻轻一抿,分泌沙滩上涌上一层一层的海浪(就是这样的生津啦)。


一定是停留一段时间依旧不会消失的连绵生津,仿佛有源头活水一般源源不断、生生不息。


活性不好的茶,喝完茶以后,停留一会,你抿啊抿,舌面还是干干的,就像被烈日晒干的沙滩一样。有种“戛然而止”的感觉。


湿润的沙滩 vs 干涸的沙滩(图片选自网络)


同时伴随着生津的,还有回甘。回甘的持久度。


什么是回甘?


简单来说,就是茶喝完了停留一会,你还能感觉到嘴巴很甜。只是,有些同学没有经过训练不能准确辨别出来,其实好的茶样喝多了感官就能慢慢被打开。


但是刚开始喝不出来没关系,反正我也是这样,先抓住“生津持久度”的把手慢慢训练。


而伴随生津和回甘的,一定是清凉感。闭上嘴巴,唇齿间像刚吃完薄荷糖,丝丝凉意。(这也同样需要抓住生津的把手,慢慢训练)



3
中阶:从包裹度判断工艺



一个茶有“活性”,茶的后味、后调、余韵持久,那么,就有了越陈越香的物质基础。“活性”是这个系统里的“增强回路”:活性越强、转化越快。


一个系统里有“增强回路”,自然也有“调节回路”。所谓调节回路,就是这个物质越多、转化越慢。“糖苷酶”就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系统中的“调节回路”之一。糖苷越多,茶叶在保存过程中部分就会被“氧化”,越存越淡。


怎样避免糖苷酶呢?杀青杀透杀熟,灭糖苷酶。所以一个茶要越陈越香,既要有活性,还要杀熟杀透。但是呢,要再最短的时间杀熟杀透,时间过长活性会减损。



听起来很复杂吧?我也这么觉得。


来,这里有一个技巧:当一个茶杀青时间刚刚好,工艺每一步都基本到位时,茶汤就能呈现一种玄妙的状态:


包裹度。


你学过评茶吗?学了评茶喝不懂包裹度,那么还没学到位。它是一个专业的审评术语,与之相对的概念是茶水分离。


包裹度这么感受:


当你把茶汤含在口腔里面的时候,你发现它是包裹着的,有立体感,有框架感的,而不是散开的。有包裹度的茶汤,含在口腔里面滚来滚去,它是一个整体,茶水结合非常好。

 

你想象一个画面:露珠落在荷叶上,滚来滚去,有的还是完整的一颗,但有的已经散开了。有的茶尽管很浓郁,但在你口腔里是“摊开”的;有的茶是“立体”的,有框架的。后者就是包裹度。


注意,不要包裹度和粘稠度混淆起来。


有些茶汤尽管是粘稠的,但它在口腔中毫无框架,像瘫软的泥巴;而有些茶汤不那么粘稠厚重,质地轻盈,但工艺好它还是包裹的,轻盈却立体。

 图片选自网络)



| 如果一个茶活性特别好,包裹度不好怎么办?

 

这样的茶陈化潜力是折半的。


实际上它也有几年的仓储潜力,但时间久了的话,还是不会存的太好。


因为包裹一般是主要是由工艺中的杀青决定的,如果茶叶杀熟了还好,但如果说它没有杀熟,这个茶有可能会越存越淡,逐渐成为所谓的“无味之味”。

 

所以如果你想进行的是时间较长的仓储,且想要茶叶越存越好,还是要重视包裹度。





4
高阶:从喉韵判断大小树




如果活性和包裹度都掌握了,那高阶要喝的一定是喉韵。

 

喝喉韵主要是考察这个茶的原料是大树还是小树。其实一般来说活性好,包裹度强的茶,喉韵也是不会差的。


怎么去感受喉韵呢?


活性是茶汤在口腔内,时间维度的延展;包裹度是茶汤的立体度;喉韵就是茶汤在空间维度的延展。


有的茶所有的美只在口腔绽放,咽下去就没了;有喉韵的茶,从口腔一直延展到你的喉咙、食道、胃部,一直有氨基酸的存在感,“一线喉”。


茶汤咽下去之后没有分散,依旧成团的滑下你的食道直入丹田,氨基酸物质填平了你身体的沟壑,有一种喝了鸡汤一样的鲜爽,浑身通畅。


但喉韵的感受是个选修题,这需要大量的品鉴训练,也需要真正喝到喉韵明显的茶,才能作出对照。

 

这里要注意的是:


喉咙有刺激感、有收敛性,有点燥,不代表这个茶没有喉韵。茶汤到喉部有刺激感,有多方面的原因:新茶阶段的刺激感,可能是多酚类过多有刺激或者是糖苷分解的错觉,如果活性好包裹度好,放一段时间就好了。





找到约4,035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1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