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除了喝还能做什么

找到约1,144条结果 (用时 0.034 秒)

对大多数人而言,茶叶最好的推广方式是什么?

01

临近中秋这个时节,各式各样的推广自然就比平时更显密集。茶行业的各式推广,简单列举一二。

电视广告。这方面,最容易吸引要求的是央视黄金或热门时段的央视广告。当然,也有不少是在央视冷门时段或者半夜时分的广告,这些广告,主要是做给招商对象看或说给招商对象听的。

公关造势。比如,赞助大型活动,APEC啥的;到国外拿个奖回来发几篇软文;请外国元首喝喝茶,退休的也行,或者有老外面孔就行,肤色不限;把茶送到天上;制造个话题,各种软文跟上。

大型活动。比如,挑担茶叶上北京,组个马帮去西藏。

论坛。高峰论坛,低峰论坛,无峰论坛。

各式新品发布。可简可繁。复杂一点,可以是五星酒店,专家教授讲数据,旗袍美女秀产品,协会会长送祝福。

订货会。组合套餐,奖励促销。

各式茶展。今年受疫情影响,有不少茶展延期或取消。

斗茶赛。不同地域,不同茶类,不同规模。

茶会/雅集。不同规模,从线下到线上。

讲故事。品牌需要讲述故事,但仅仅讲故事则又是显然不够的。

请大师。包括但不限于大师、中师或小师,持证或不持证,或长衫布鞋,或长发飘飘。

微信朋友圈。

视频推广。长视频短视频,微信、抖音各种平台。

直播带货。自家员工,或明星带货。

进入各种榜单。比如茶叶千强榜,宇宙杰出茶人榜单。

申请作为传承人。市级、省级、国家级,不同级别;会不会做茶不要紧,“传承人”前面不是还有“代表性”三个字么?

后面这两种,算是比较隐性的推广。有人实至名归,有人纯为沽名钓誉。

那些打着投资收藏各种爆炒恶炒的、或者变着各种花样拉人头搞传销的,就不在这儿说了。

其它一些司空见惯的推广方式,就不在此一一列举了。

02

总而言之,推广方式多种多样,不同企业/个人有不同选择和组合,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钱多大搞,钱少小闹;人多常搞,人少偶尔搞。只要走正道,推广总比不推广好。

当然,有些方式,比较费钱,效果还不一定就好。浪费了多少?谁知道!

就笔者个人感觉而言,不少推广方式,只是停留在招商造势,或者反复说我家的茶好。一定程度上,茶叶的推广,有点儿内卷。

因为,茶的核心根本,还是落实到消费层面,还是要被喝掉。

让公众关注茶,吸引更多人关注茶,自然是很重要。能在这方面做推广,是好事。

但这还不够。

03

过去多年,直到最近,与朋友们一起喝茶,不少朋友,尤其是新朋友,落座准备泡茶时,最为常见是听到下面这几句或类似意思的话:

“不好意思,我不懂茶。”

“茶太复杂了,实在是弄不明白,平时不知道怎么买。”

“我不会泡茶。”

“泡茶太麻烦了。”

“平时就凑合着喝喝。”

“茶文化太深奥了。”

说实话,听到这样的话,笔者作为一个混迹于茶行业多年的人,感觉不好意思。

我们还需要努力,让消费放心买茶,简单泡茶,轻松喝茶。

除了空战,还需要地推——这里的“地推”,主要是指将受众转变为消费者。

除了造势,还需要让大家轻松上手,开心喝茶。

从简单开始。

可以由简入繁,但不要因为一开始就因为繁或复而把许多人拒之门外。

04

中国茶在过去20年间发展迅速,产量与销量都大幅增加。这是好的一面。这也可以看出,茶的健康与文化属性,作为产业的根本与底色,成为并将持续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茶业同行,采取各种推广方式,为推动市场做了许多努力。

很多年前开始,茶饮料的企业,实际上也为茶做了许多宣传——毕竟,茶饮料企业是在面向公众讲述“茶饮料”的“健康”属性。

最近几年,新茶饮企业,以出乎传统品饮的方式,为茶的推广与消费,尤其是面向年轻群体的茶消费,助到了一臂之力。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目前中国,还有很多人不喝茶,或者还没有养成长期、稳定、足量的喝茶习惯——即便我们更多地将目光放在30或35以上人群的话。更何况,茶叶除了喝,还可以更多方式融入大众生活的日常。

因此,无论是从产业或企业立场来讲,还是从消费者立场而言,让消费者了解茶,端起茶杯,并进而养成长期稳定的喝茶习惯,都非常重要。

05

多推广。

但是,可以少一些内卷式的推广。

不妨多一些新客户的培养。

新增客户,天宽地广。

而中国作为茶叶原产国,是茶叶大观园,早已从产品而文化,精彩纷呈。

不过,中国茶的千姿百态与缤纷多彩,更意味着冲泡的重要。

演绎中国茶的精彩,离不开冲泡。

尤其是,做好临门一泡。

因此,从这个角度,笔者认为,对大多数人而言,茶叶最好的推广方式是:从简单入手,泡好一杯茶,以一杯好喝的茶汤,让消费者喜欢茶,或者至少先让消费者更愿意接近茶。

如果能同时响应消费者的关切,提供合适方案,将复杂先留给自己,将简单先给到消费者,让消费者放心买茶、简单泡茶和开心喝茶,那就更好。

来源:茶业管理评论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Get新技能:茶叶不仅能喝,还能做成各种美食?

说到茶叶,想必大家肯定是再熟悉不过了。清香的茶叶泡出醇厚的茶水,绝对是最佳的饮品。但茶叶除了用水冲泡饮用之外,还有着很多美食的方法,如白族的“三道茶”、傣族的“竹筒茶”、哈尼族的“土锅茶”、布朗族的“青竹茶”和“酸茶”、基诺族的“凉拌茶”等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和学习下,茶叶究竟还能做成什么美食?

用红茶煮茶叶蛋

|香气四溢,颜色鲜亮|

茶叶蛋,在中国北方常简称茶蛋,是一种小吃,它是煮制过程中加入茶叶的一种加味水煮蛋,家常煮茶叶蛋,红茶是好吃又实惠的选择。

因为红茶味道香浓,而且没有苦涩感,煮出来的鸡蛋就会香气四溢,颜色鲜亮均匀。

做法:

1)鸡蛋洗净放入锅中,加入清水没过鸡蛋的表面,大火加热,煮开后,调成中火继续煮8分钟。

2)煮好后,将开水倒掉,迅速冲入冷水给鸡蛋降温。

3)待表皮冷却后,用双手各拿起一个鸡蛋,相互敲击,使鸡蛋的外壳形成裂纹(也可以彻底去皮)。

4)锅中倒入清水,大火煮开后,放入茶叶,然后把花椒,大料,香叶,葱段和姜片放入。等水再次煮开时,放入盐,糖,生抽和老抽搅匀,用小火煮约5分钟关火。

5)最后,将鸡蛋放入调料水中,浸泡超过4小时后,即可食用。

茶叶煮鸡汤

|鸡汤纯正,鲜味十足|

鸡汤讲究微火慢炖,味道纯正鲜美,土鸡以及古树茶叶经过小火慢炖,鸡汤的鲜美加上茶叶的鲜香,再加上少许茶树下种植的中草药。浓浓的鸡汤鲜香味十足。

主要原料:土鸡一只,古树茶适量,生姜片,大蒜片,大葱,老抽,食盐等。

步骤:

和往常一样将土鸡进行煎炒,加入佐料、水煮一定时间,待到暴涨之后,将准备好的古树茶用水冲洗,倒入涨水洗茶,再倒入鸡汤中煮,待鸡肉成熟后即可享用。

茶叶米饭

|简单方便,健康十足|

早在我国唐代的医书《本草拾遗》中就对茶水煮饭有过这样的记载,久食令人瘦。说的是经常吃加有茶的饭菜,可以帮助消化,有效地分解脂肪。

茶水煮饭,操作简单。实际区别在于用水,还是用茶水。

煮饭的茶水可不能太浓,一般三口之家,用3克左右茶叶就足够,浸泡几分钟就可以了。和一般煮饭的程序一样,把茶水倒进米锅,小火煮20分钟就可以等着开饭了。

茶叶面食(面条、馒头)

|颜色好看,味道清香|

先冲泡约500克的茶水,再将茶水和面粉擀成面条,这样做出的面条下锅不仅不糊,味道还极其清新爽口,这种做法也可以制成凉面哟~也可以制成馒头,不仅颜色好看,还味道清香。

云南茶叶炒鸡蛋

|制作简单,好吃生态|

很多人可能没有吃过这道菜,这是云南地区的一道特色菜,外地人可能不怎么吃过,在云南,家家户户喜欢用不同的茶叶作食材,去搭配其他食材,制作出美味的佳肴,其实做法也非常的简单。

主要原料:新鲜的茶青、鸡蛋,植物油、食盐

步骤:1、准备好鲜嫩的茶青清洗两遍,然后锅里倒入适量的清水烧开,加入少量食盐,将清洗干净的的茶叶倒入锅中进行焯水,捞出之后倒入凉水中过凉,沥干水后放入碗中备用。

2、将准备好的鸡蛋打入碗中,加入少许食盐,连同茶叶一起搅拌均匀。

3、锅中多加入一些食物油,倒入搅拌均匀的茶叶鸡蛋液,快速进行翻炒,炒至鸡蛋变黄时,起锅装盘即可(这道美食不宜再加入其它调味料,以防改变茶叶的原始清香)。

茶叶粥

|口味多变,健康方便|

这道美食有些特殊,你可能没听过,也没见过,其实,早在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就对茶粥有过记载,但现代人几乎很少有人这样做,其实做法也不难。

主要原料:绿茶,粳米

步骤:1、先将茶叶用温开水冲烫几十秒钟,去除茶叶表面的灰尘。

2、将绿茶煮成浓茶汁大约100毫升,去除茶渣,粳米洗净,加入茶汁,文火熬成稠粥即可食用。

3、根据口味加入白砂糖或者枸杞即可。

俗话说”好原料,才能做出好味道”,既然我们想用茶叶做美食,就需要选用好茶叶。

关于古树普洱,我还能说些啥呢?

N年以前跑茶山做数据库,每当遇到惊艳的非名山古树,都会暗自担心:这么好的茶,不说秒杀名山,至少也是同一水平线,应该很快就有人发现了吧?应该很快就炒上去了吧?我怎么才能尽快掌握资源啊……

N年过去了,我担心的事完全没有发生,几乎所有的不知名优质资源还是不声不响,名山还是蹭蹭上涨,那些垃圾茶贴上名山的标签依旧好卖,市场依旧在用冷酷的皮鞭教育认同茶叶品鉴价值的茶人和茶商。

真实的情况是,品鉴价值跟茶卖的好坏关系很不明朗,不能说没有关系,但关系说不清道不明,就好比是否了解古希腊哲学和洗头房从业人员业绩之间的关系。

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的确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普洱茶的确是一个发展中的行业,离成熟都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

所谓的名山也好,正岩也好,大部分要靠想象来支撑,想象要靠共识来支撑,共识和智力没有关系,最有价值的共识都是韭菜达成的。当然,这个价值是韭菜提供的价值,不是韭菜得到的价值。

N年以前,我畅想着普洱茶会向品牌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中期茶越来越多,科学藏养必然会逐渐普及,古树普洱转化而生的魅力必然脱颖而出,这个国家会诞生一个文化底蕴远远超过葡萄酒和咖啡的收藏市场……

N年过去了,这件事没发生也就算了,时代使然,我也没有多失望。但是有些事足以震动我的世界观。

第一件事就是茶山工艺的转型,这件事我说过多次。如果说普洱茶这个行业本身是一棵大树的话,那这件事正在把这棵大树的根刨掉。大家兴高采烈,乐此不疲。N年前人们兴高采烈的毁掉铁观音,毁掉岩茶,又来兴高采烈的对普洱茶下手了。

新茶只能体现普洱茶底蕴的20%,多喝新茶对身体不好,但是你挡不住所有的名山都在向现做现喝转向。我每年都在试各个名山的工艺,存下来没有价值的比例逐年增加。开始是勐海,后来逐渐扩散,尤其在知名产区,如果不是常年合作或者从头到尾监督,基本没有幸免。

这些茶藏起来就好比花几万元买个耳光,开始时你在想到底是不是个耳光呢?后来你渐渐明白,耳光是躲不过去了,但是可能不是很响吧。三年过去了,当耳光声清脆的响起,嗯,你终于踏实了。

这件事我干了不止一次,不是受虐上瘾,只是为了确认工艺和转化的关系,为了大家可以不走弯路,但你根本挡不住别人受虐。有些人到最后宁愿否定自己基本的味觉和嗅觉,否定小孩子都知道的常识,也不愿承认这是一条从一开始就错的道路。

N年前,当我第一次喝到藏养得当的五年存茶,我的确深受触动,放弃了所有其他茶类优质的合作机会,专攻古树普洱,跑茶山收集数据,最后从北京搬到了昆明。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一直在说普洱茶的品鉴,滋味的结构,香气的层次,这里面有太多丰富的内涵。作为一个葡萄酒的粉丝和精品咖啡的爱好者,我可以很负责的说,古树普洱所能呈现的香气和味型要远远多于这两个领域。

而要呈现这么丰富多彩的内涵,冲泡是要有方法的,这并不比精品咖啡复杂,只要稍加注意,慢慢调试,每个人都可以很快上手。

但是N年过去了,你挡不住市场上仍然是那些沸水闷泡,好茶不怕开水烫,多闷几分钟看缺点,一定要坚持多少泡多长时间,这类反智的言论依然是主流。

好比你要谈个男女朋友,你完全不管对方的外貌,内涵,背景,性格,谈吐。上来先找一群流氓来殴打他,然后看他能挺多长时间才被打残。你图什么?难道你以后每天都准备过这样的生活?

你问我行业发展?别人在谈情说爱,你在筛选流氓,有什么可比性?

N年以前很多人告诉我查看叶底的诀窍,随着我对品种和工艺的深入研究,我发现所有这一切所谓规律,基本上都是错的。

普洱茶树种这么复杂,工艺各地也有差别,很多你认为的规律,轻而易举就能举出反例。

对于完全不了解树种和产区特点,也没有工艺相关背景知识的一般茶友来说,通过叶底来判断茶叶好坏就好比你从理发店地上收集的头发来判断客人的健康状况,也不能说没有关系,但是基本没法操作。

茶本来就是喝的,你喝就可以了,觉得好喝就可以了,搞这么复杂干什么?高人通过体感,再下一等通过香气,再下一等通过滋味汤感,这就可以了。你非要靠视觉,只有非常严重工艺缺陷才能通过视觉看出来,那种茶你如果都喝不出来,看叶底有什么意义?

这就跟玩老茶研究内飞茶票一样,最多是个参考,你要真懂一入口就知道了,你要不懂研究那些没意义,就算是真的,存废了一样是垃圾。

现在小树新茶慢慢上市了,很多人拿着新茶做测评,香气如何,滋味如何,其实这都是胡扯。除非是基本绿茶化的即饮茶,能用来存的新茶香气滋味很快就变了,这个时候测评有什么意义?

我们也试新茶,但这个时候能做的只有三件事:

第一看工艺有没有偏差和缺陷,

第二看内含物质是否丰富,

第三看茶叶的活性是否保留。

我说了很多年,普洱茶的工艺是“存真筑基”,和人一样。我们新茶能看的只能是天资如何,是否真性没有被破坏掉,工艺有没有打好基础,仅此而已。

即便做茶这么多年,喝过无数的茶山村寨,我也只能预测我熟悉的茶的转化方向,对于不熟悉的茶,只是能大概预测某一类的指标,比如有的茶我大概知道未来甜度会好,至于具体的香型滋味,几乎不能确定。

我们每一款茶从采样到上市,一般都是三到五年的时间,因为很简单,不藏养不知最终变化的结果。

  

N年前我刚做茶的时候,看到普洱茶的转化理论,都是微生物发酵。先不说发酵这个词是误用。请问究竟是什么微生物?你能不能列举出来,连教科书都语焉不详,大概列出的几个,这些年经过严谨科学实验,这些微生物对转化只有负面作用,根本不是转化的机制。

生茶如果真是像熟茶那样微生物发酵,那后面的藏养不就简单了吗?现代微生物学这么发达,需要什么菌种,什么温湿度条件,我们直接接种之后就可以精确控制,大规模复制。可是你看哪个人用这种方法做生茶转化了?这不是胡扯吗?

但是这仍然是主流的观点,每年国家大量的研究经费投入,没人在意。短视频平台到处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观点,没有人会去较真。

目前唯一搞清楚的,就是晒青比烘青好,这也不能算什么科研成果,历史上本来就不是烘青的,本来就是后来人瞎搞,发现搞坏了,恢复传统而已。

至于杀青的机制,你说不能高温,怕杀死氧化酶,具体是什么酶?为什么低温长时炒的茶反而不如高温快炒的茶转化好?反应机制是什么?究竟应该是什么温度?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

我多年以前就说过含水率对转化的重要性,可是哪个茶厂会做紧压茶的含水率控制?

说到研究,普洱茶最应该研究的是树种和山场,其实也不复杂,各产区的优质树种按口感进行筛选,土壤进行理化分析,这个工作你我做太难,但对于研究机构来说手到擒来。这也是任何一个高端农业必然要做的工作,这样才可能让优质茶普及,大量的产生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葡萄酒咖啡哪个不是这样做的?

过了N年了,现在还是在讨论古树茶还是台地茶好,互相攻击,幼不幼稚?主流品种还是N年前培育的抗性品种,和市场需求完全不接轨,茶农种了又刨掉改种老品种,愧不愧对前辈?

老拿拼配说事儿,好像多高深,前提是拼配的那些品种口感风味有特色才行啊,这些品种本来就不是为了口感培育的,你用现在普洱茶这些品种能拼配出什么来?怎么可能在市场产生规模效应?除了做和品鉴价值完全无关的金融产品,还能拿出什么产品?

古树茶保持原生态不除草不翻地不施肥当然好,可是那是自然生长状态,你不仅采摘,还过度采摘,你不补充营养能行吗?本来就失去平衡了,你还谈什么保持平衡?怎么补充,谁来研究?古茶园还能坚持多少年?

我有时刷短视频觉得特别逗乐,今天这个签这个茶山了,明天承包什么名寨了,我打电话一问,全是假的。

弄一个特别大的仓库,好像说明多有实力,那么大的仓库,不说藏养的根本就不规范,那么多茶堆在那里难道不是说明卖不出去吗?

现在电子商务这么发达,很多行业都是渠道有单才大量生产,有哪个厂商觉得积压库存很NB的?茶行业就有。

N多年的老班章,一搞多少箱,原价一万八,我卖你一百八,其实成本十八。行为艺术啊。N年前根本就没有古树茶的概念,我手里二十年左右老班章自己喝都不够,无一例外都是当年个人上山做的,哪有批量生产的?

说这些不是为了嘲讽,都是为了一口饭,可以理解。而是想说一个问题:一个行业只能靠虚假的规模“大”,虚假的价格“高”来说话,说明这个行业没有形成有效的价值体系和话语体系。

短视频平台没有对错,只不过当你只有垃圾的时候,你只能输出垃圾。

每年这个时间我大概会用一篇文章来分析市场,每年还能涨点粉什么的。今年本来觉得不想说了,才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因为这么多年下来,我对具体某一年的市场起伏已经没那么大兴趣了,只对长期的发展有所关注。

但是写起来就收不住了,还是啰嗦了半天。提到负面的东西比较多,没有别的意思,是真心希望这个行业能健康发展。批评了一些现象,当然也不是没有好的同行、好的方面,这些以后有机会再提。

要是啥也不知道就算了,你又知道古树普洱的魅力所在,又看着这全世界最好的资源被这么滥用,这个行业的名声被这么毁坏,你又研究多年那么较真儿,看着干着急,你说心里能平衡吗?

还真能。

为啥呢?因为茶这个东西说到底还是个人化的,大环境怎么样也没关系,自己做点东西自己感悟,和同道分享,本身就是很有乐趣的。很感激茶友们还能给我口饭吃,每年做几吨古树改变不了市场,但是能给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带来改变,这还不够幸福吗?

这两年对于普洱茶的转化有了更多的体验,这个乐趣,真不是钱能买到的,天炉地鼎,四时兴替,你和几百年的生命对话,观察它的变化,观察自己身体里的变化,真的是妙不可言啊。有时间大家一起慢慢分享,比啥不强啊。

至于大环境,东坡居士早说过了,“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有机缘了做点有意义的事,没机缘了看个乐,发发牢骚,也就罢了,没必要生闲气。各位茶友,咱还得:“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来源:茗寿堂,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101条结果 (用时 0.02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