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事春秋铁观音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张者:关于茶的想象和传奇

人们都说烟、酒、茶不分家,说的是朋友间的亲密。朋友聚会席间必有这三味。喝酒,抽烟,吃茶。我不抽烟,无法反对朋友抽烟,得到烟反而给朋友留着;我喝酒,却不喜独饮,喝闷酒,要共饮,得到酒先藏了等友来;茶那是必须品,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得到茶往往喜欢独品,品茶静思,是一天的开始。


茶在我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是泡茶,然后静静地端坐在那里吃茶。不是喝也不是饮,是吃。一杯茶进口,望着窗外正开放的花,吸允,舌根搅拌,咀嚼,就像吃饭一样,就像茶中有茶。如果不了解的还以为我在嚼茶叶沫。其实,我没有咀嚼茶叶的爱好,我咀嚼的是茶本身。任何美好的东西不咀嚼是无法品味其内含的。在咀嚼中舌苔生津,深喉回甘,牙会幸福。因为牙往往要干硬活,可吃茶不同,吃茶时牙齿只享受而不出力。这时,牙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激发出来了,那就是品味。牙齿当然是重要的味觉器官了,否则你吃酸试试,肯定倒牙。

吃茶是静的,慢的,有一种静水流淌的孤独。茶汤下肚,充盈解燥,人就像鱼儿一样慢慢活泛了。清晨寂静,孤独会像晨雾一般开始包裹着你。这时你会目光迷离,意情绵绵,文思如泉……

既便是一群人品茗,茶汤下肚,也孤独顿生,那种孤独是集体无意识。有人会闭眼晃头,心往下沉,张口吐出来了很多内容,那当然是呵气如兰。如果用一个字表达,那个字不好找,应该是:啊,吁,嗯,呵……之类的。性格爽快的最多会发出两个字:好茶。可见,茶性是安然静止的,这比不了酒,喝酒是动的,快的,酒性是有激情的。但是,喝酒最后也会走向一种热情奔放的孤独。喝茶是从静中走向孤独,喝酒是从动中走向孤独。

酒进愁肠愁更愁,茶入愁肠愁更多。

茶,一年四季是要换的,换茶就像四季换衣服一样重要。一年四季喝一种茶就像一年四季穿一件衣服,就如酷暑盛夏穿棉袄和数九寒冬穿衬衫。茶是不可反季节喝的。春天要喝安溪铁观音,夏天是绿茶,秋天应喝普洱,冬天喝武夷山的岩茶。这种喝当然有科学道理的,绿茶性寒,应该夏天喝,解暑;普洱去燥适合秋季;岩茶暖胃当然冬天喝;铁观音香气迷人,在春天尝鲜,能喝出春天的味道,能喝出鸟语花香。

在不同的地方也要喝不同的茶。在北方喝乌龙茶,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普洱都好;在南方应喝绿茶,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等。

如果在西南最好喝永川秀芽。那里有茶山竹海,(就是拍《卧虎藏龙》的地方呀)。特别是在夏季的川、渝之地,绿茶永川秀芽能清热解毒,防暑降温,一杯秀芽解千愁。秀芽而秀雅,是我绿茶中的最爱。当然要玻璃杯泡,泡乌龙茶的那套茶具都抹到一边了,只需要一个晶莹透亮的玻璃杯。一撮秀芽被烫水一冲,秀芽在杯中翻滚,一下就还原了一个春天,就有了春风杨柳万千条的激荡,有了水墨山水的意境。喝一小口,春意尽在胸中。泡秀芽不能闷,那样绿色会变黄,茶水也失去了那种清香。把春天泡成了暮秋,只剩下苦水。正相反乌龙茶却不能在玻璃杯中泡,无论是铁关观还是武夷山的岩茶,在敞口的玻璃杯中泡,温度不够,香味激发不出来。乌龙茶要在紫砂壶中闷,逼出醇厚,激发香气,泡出色彩。但是,喝时却要用玻璃杯。从紫砂壶中通过茶漏斟酌入公杯,再从公杯写入私盏。无论是公杯还是私杯最好都用玻璃杯。通过玻璃杯你才能看到茶的形状和色彩,那是流动的琥珀色。端起杯一闻,醇厚怡甘,香气宜人,入口光滑如丝,有重量。这时,喉咙中突然回升出甘甜来,就像出来迎接老友的到来。这时的茶不是你喝进去的,而是茶主动滚进了你的内心世界。

喝安溪铁观音能激发出灵感,产生文学的想象。喝永川秀芽却能喝出中国茶的历史。

永川秀芽产地在重庆永川,这里是茶的故乡。清初学者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考证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中国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这一结论统一了中国历代茶事起源上的种种说法,也为现在绝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因此,常称“巴蜀是中叶或茶叶文化的摇篮”。

茶,经历了药用、食用直至人们最喜爱的饮料,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秦汉时期,四川产茶已初具规模,制茶方面也有改进,茶叶具有色、香、味的特色,并被用于多种用途,茶叶集散市在蜀地已经形成。

华佗在《食论》中说,长期饮茶可以提高思维能力。于是饮茶就成了脑力劳动者的最爱。饮茶不但醒脑那么简单,而且还可以入药,清热解毒。西汉《神农本草经》上说:“神衣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特别是陆羽《茶经》的问世后,对中国茶业的发展影响非常深远。

华佗说饮茶可以提高人的思维能力,这就和文人墨客分不开了。到了唐初,文人学士饮茶成癖,大开饮茶风气。有些人就著文写诗,宣传饮茶的好处。随着茶叶生产的大发展,饮茶风气愈加盛行。茶叶生产和贸易在唐朝成为历史上的一个高峰。

茶不但和文学有关系,和宗教也有关系。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和尚坐禅破睡,饮茶发挥了很大功效。饮茶风气流传各大小寺庙,推广佛教的同时,也推广了饮茶。饮茶和佛教是分不开的,有“茶佛一味”的说法。这样一来,就找到了安溪铁观音的渊源。所有的人也许都想知道,为什么安溪的乌龙茶叫铁观音,这茶和观音菩萨有什么关系。带着疑问去了安溪后,才知道有一个关于铁观音的传说。这就是“魏说”。

据传,在清朝时,安溪西坪松岩村有个茶农叫魏荫,种茶为生,由于茶质粗劣,收入微薄,生活贫困。魏荫信佛,在家中供奉观音,早晚必拜,一拜数十年。魏荫祈祷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保佑全家妻儿老小过上好日子。一天出门,在山野中转悠,发现不远处金光闪闪,那分明是佛光。魏荫见那佛光中似有莲花宝座,观音菩萨端坐莲花之中。魏荫匍匐便拜,见那佛光慢慢而去,魏荫便随那佛光走。来到一个山洞边,魏荫似乎见观音菩萨莲花指一挥,指向溪边,然后忽悠消失。恍惚而又疑惑中的魏荫,便向观音指的方向而去。魏荫来到一块岩石上,见岩石上有条白线。顺那白线而下,魏荫在石缝中发现一株茶树,枝叶茂盛,光彩夺目。魏荫近前一闻,芬芳醉人。魏荫大喜过望,懵然醒来。

天亮后,魏荫便以梦而寻,来到打石沟,果然见那岩石上的白线,顺白线而下,在石缝中居然就发现了茶树。魏荫将茶树挖回,种在家中一口破铁鼎里,经悉心培育,春来采撷,以古法制茶,成茶后沉实似铁,茶形似炭,茶质特异。魏荫泡来品尝竟然茶香盈室,香韵非凡。魏荫邀乡亲们品尝,大家都赞不绝口。邻居纷纷打听这是什么茶?这时,魏荫想起了那个梦,望着铁鼎里的茶树,就说是:“铁观音”。后来,魏荫并没有独享那棵茶树,通过插仟繁衍,让乡亲们家家种植。于是,铁观音名满天下。

这是一个神奇的传说,在所有关于茶的故事中,唯有安溪铁观音最有想象力。最接近文学的虚构。把一个传说编织的密不透风,不容你质疑。这种编织已经达到了文学高度,并且还有了宗教和文化加持。传说就成了神一般的存在,并在茶的芬芳中传遍天下。

当然,当地还有一个“王说”,传说铁观音是乾隆赐名,并且两种说法还不断考证,为谁的说法为正宗争论不休。

铁观音的命名考,其实没有必要的,因为本来就是传说。无论是“梦说”还是“王说”都是“传说”。考证一个传说,就像考证小说中的人物一样吃力不讨好。因为,那人物本来就是虚构的。如果真要找一个铁观音茶的命名的历史真实,可能和佛教有关,大胆想象,也许在一个香火鼎盛的庙宇中,和尚为了打坐,做功课,不瞌睡,只能饮茶。方丈把这能醒神的茶称为铁观音,以表敬重。茶就是观音圣水,喝下不打瞌睡,如此种种,亦未可知。

到了“魏说”的现场,我脚踏岩石上的白线,还是被震撼了。顺着那白线看到了一丛瘦小的灌木,这就是魏荫梦中的母树。它太不起眼了,要不是梦见,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发现。当你反复打量她后,又觉得她就应该是一个传奇。世界上的所有传奇在现实生活中都是沉默的,显得渺小和孤独,透着低调、内敛和严肃。她在岩石上生长了三百多年,枝条坚硬,叶片收敛,情绪低落,就像生育了太多儿女的老母,瘦骨嶙峋。她又是长生的,几百年来不变,不生,不老,不死。她就站着山石上睡着了。每年的春秋两季,她需要人们把她摇醒,通过她和她子孙们摇醒,才能焕发出让人沉醉的香味。怪不得在铁观音的制作中要有摇醒这道工序呢,原来所有的茶树都是沉睡的,它们等待着人类的唤醒,最后焕发出终极的结果。

茶和文化是分不开的,文如其茶,茶若其人。种茶是一种传奇,制茶需要一种灵感,喝茶需要一种想象。无论是灵感还是想象都是文学,都是文化,都需要修养,最后才能走向永恒。

2021年6月8日

于京郊桃李园子


名家简介:

张者,本名张波,男,汉族,曾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法律系,硕士学位,国家一级作家,重庆市作协副主席兼小说创委会主任,出版长篇小说大学三部曲《桃李》《桃花》《桃夭》,长篇小说《零炮楼》《老风口》,中篇小说《远水》,中篇小说集《或者张者》《朝着鲜花去》,散文集《文化自白书》等。作品曾多次荣登各大文学年度排行榜,曾获重庆文艺奖,庄重文文艺奖,小说月报百花文艺奖等,提名入围茅盾文学奖。

来源:上游新闻,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资讯|首届国际绿茶大会嵊州举行、福建首次举办中华诗茶大赛、“茶旅地产”助推乡村振兴

一帖事便知,纵览茶界事。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近期茶产业发生了哪些事情,小编将在未来每天集中整理出部分近期内茶产业发生的新闻,以供大家阅览。

纳溪特早茶新茶上市媒体见面会在京举行

(文章来源:人民网

  


日前,纳溪贡茶·扶贫春芽 2019纳溪特早茶新茶上市媒体见面会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与企业家和媒体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纳溪特早茶第一批新茶上市,分享了泸州市纳溪区茶产业助推扶贫发展、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的喜悦。

“近年来,泸州市深入贯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茶产业,着力打造“精致川茶”。2018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42.5万亩,总产量2.2万吨,培育了纳溪特早茶、古蔺牛皮茶、叙永金花茶等多种名优茶品,实现综合产值58亿元。


其中,纳溪是泸州市茶产业发展的主战场,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占全市的80%以上;纳溪特早茶已成为泸茶的金字招牌,其品牌价值已超过45亿元。”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云在致辞中指出,目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纳溪特早茶还需要更多的推介宣传,从而进一步支撑起泸州茶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茶产业综合产值实现55亿元,促进茶农人均增收3500余元。








首届国际绿茶大会嵊州举行

(文章来源:浙江在线)




日前,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首届国际(嵊州)绿茶大会暨第20届越乡龙井茶文化节将于3月21日在浙江嵊州开幕,主题为“传承创新‘一圆一扁’,共享共建‘一带一路’”。这是新一年春茶飘香时,越乡大地向世界敬献的一个高层次、大格局、国际化、新概念的全球茶行业盛会。

  走过十九载春秋,今年的越乡龙井茶文化节迎来了全新升级的第二十届。从立足本土推介嵊州绿茶,到如今,面向世界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全球绿茶国际贸易发展的重大议题,即将到来的盛会势将全新蝶变。本次绿茶大会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学会、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工作组及国际茶叶委员会等共同主办。

  距离大会开幕不到一个月时间,世界在翘首以盼,嵊州将会呈上怎样的一杯惊艳的中国茶?让我们拭目以待。






福建首次举办中华诗茶大赛

(文章来源:福建日报)



2月25日,记者在省茶叶学会、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林则徐基金会联合举行的2019茶界新春联谊会上,福建省首次举办的中华诗茶大赛(福建)同期举行新闻发布会。


  此次诗茶大赛拟用半年时间,在全省茶界、文学界广泛征集以“茶”为主题的诗词原创作品进行评奖。










安溪: “茶旅地产”助推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泉州日报)



“期盼中的茶庄园,终于开建推进啦!”日前,家住安溪县祥华乡东坑村的茶农张宝源,一大早就在村里参加安溪县“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茶旅先行强村富民”试点工作启动仪式,和乡亲们分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来的红利。随着该试点的启动,一项新奇的助推乡村振兴模式——“茶旅地产”,也新鲜上线。


何为“茶旅地产”?东坑村委会主任、安溪县农民讲师团团长张顺儒拆字释义——“茶”即安溪铁观音,是核心;“旅”是通道,可通过各种形式吸引爱茶人前来铁观音原产地旅游、体验;“地”是稀有的铁观音核心区域茶园,也就是绿水青山;“产”则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也就是金山银山。


早在去年秋天,安溪县委党校副校长柯诏晖就介入参与推动这项工作。彼时,乡贤刘敏珍相中了东坑村的好山好水好茶,带着土地流转协议前来。张顺儒意识到,飞来金凤凰,必须筑好“巢”。于是,他一边与刘敏珍对接,一边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春节前,总共发放了300多万元流转款,盘整好265亩优质茶园。”刘敏珍颇为满意,决计就地打造一座东方美茶庄园,承接“茶旅地产”的运营工作,共同探索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张宝源把部分茶园流转出去直接得利,剩下的茶园则参与入股到茶庄园,“失去茶园,却换来了股东身份。”无独有偶,在外茶商张良江不仅将自家茶园流转出去,还掏出50多万元现金入股茶庄园建设,“今后不仅能够直接拿到高品质好茶,还能让家乡变美,一举两得。”

 

“就像房地产一样,茶庄园将分三期开发推出,供社会各界认购。”张顺儒说,广大爱茶人只需认购茶园面积,由东方美茶庄园这个“物业”负责日常管理,安溪铁观音大师、名匠及农民讲师团参与监制,便能在每个茶季收获到“自家茶庄园”出产的优质铁观音茶叶,“不但如此,我们还将在茶园套种樱花等树木,形成‘远看是花园、近看是茶园’的视觉观感,让茶庄园的‘业主’们随时可以带着亲朋好友来观光旅游。”

 

“茶农受聘于茶庄园,无需再担忧茶叶销路,可将更多精力放在种好茶、制好茶上。”安溪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亟须务实管用的项目落地,这是安溪立足于自身独特生态优势作出的一次探索,相信这项新模式的内涵还将不断发展充实。




聚焦茶界大小事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章来源,图片源于网络,仅交流分享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图文编辑:杨刚)


茶书精选:等茶,草木静美人间很值得


编辑推荐


等茶,春风得意时,且吃杯茶去;等茶,落寞孤寂时,且吃杯茶去。


  1.文图并茂,充满雅趣


  作者亲笔手绘传统中国水墨山水画和茶画,文图并茂,适合当下阅读需求。


  2.内容丰富,语言雅致


  从茶的角度抒写关于茶、茶器和与茶相关的人事岁月,引经据典,字里行间透着哲思与雅趣。


  3.名家作序,联袂荐读


  《读者》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富康年倾情作序,陈子善、谢泳、冯杰、邓涛等名家联袂荐读。


  4.全彩印刷,装帧精美


  采用小32开的开本,裸背锁线胶装,整体装帧清新简约,素雅美观。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以茶为媒讲述作者沉寂于茶事、人事、世事的随笔散文。作者以多年嗜茶心迹,将关于茶、关于茶器、关于一壶香茗里的人事岁月都溶于字里行间。从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一盏茶里蕴藏着千古文化与文明,一口杯盏碎片里蕴藏着怎样的智慧与匠心。书中与茶相关的诗词歌赋、历史典故,均在作者笔下信手拈来。书中作者亲笔手绘插图三十余幅,在简洁流畅的文笔中,让人玩味无尽的茶里人生和时光中的悲欢离合。


作者简介


   夏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厦门市政协委员、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厦门市作协副主席、美协会员。著有长篇小说《赝品》《铁观音》《那些花儿》等。曾获中国最美图书奖、全国青年文学作品大赛优秀奖、福建省百花奖、省优秀文学作品奖等。现居厦门,鬻文鬻画为生。


选摘


   


  我自幼从西北向东南,一路南渡,及求学于厦门大学,也就是鲁迅先生整理出《朝花夕拾》的地方,就有了留居厦门的心情与愿望。

这里有山、岛、岩、海,有普陀晨钟、鼓浪夜琴,还有小城春秋里一壶浓酽的工夫茶。
 

“种菊心相似,尝茶味不同。”对于对时间观念模糊的我来说,于此读书观景、起居饮茶,逸畅。
 

第一次喝工夫茶,是在厦门大学享有“嘉庚建筑”美誉的芙蓉二号楼。同窗陈君,闽漳州人,嗜茶,以工夫茶泡茶法,泡一种名曰“一枝春”的“海堤”牌茶。茶汤之色浓如酱油,茶杯小巧,似半个核桃,壶则如拳。陈君一面娴熟地提壶巡点,一面热情邀呼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们“啉嘚”。
 

“啉嘚”是闽南语,据说穿越回大唐,可以和诗仙李白对话吟诗,而仅仅会讲普通话的中国人,听上去的感觉似比讲日语还复杂。“啉嘚”有音无字,白话就是喝茶。但与喝茶又略为不同:18岁前我喝茶,不论龙井、毛尖,抓若干投入玻璃杯,开水冲下去后就喝。套用《红楼梦》里妙玉的说法,即牛饮。
 

“啉”字的含义,则含了一个“品”字。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道:“品,众庶也。从三口。凡品之属皆从品。”

这个说法很值得玩味。如品箫、品玉、品酒、品茗,恐怕至少得要俩人才行,如果似汉代才子司马相如《上林赋》里说的“务在独乐,不顾众庶”,就很没劲。所以在厦门,谋得一泡好茶的茶客,从不会暗中独享。
 

古早,品工夫茶,一般只有三只娇小玲珑的白瓷杯,专注于茶的色、香、味、意、形。关键还得要“众庶”,有个二品大员在其中,听其语录教导,也不好玩。
 

今人内心寂寞,有好茶,呼朋引伴,七八只杯子也不够用,于是品茗,也成了品热闹。
 

工夫茶冲泡法,据说出自《茶经》,是唐宋以来对品茶艺术的承袭和发展。《茶经》一书我翻阅过多次,书中提及茶有煮、煎二法,提倡清饮,却找不到一丝泡工夫茶的痕迹。也有很多茶书上的注释说:工夫茶,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州地区)一带最为盛行。
 

多年前,在我有正式单位的时候,因业务关系去了五六次潮汕地区。茶以凤凰单枞和普洱居多,也有铁观音和黄金桂。那里虽也泡工夫茶,却没感觉到比闽南厦漳泉多。想起东坡的弟弟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这工夫茶盛行,只谈及潮汕而忽略闽南,恐怕有失一点偏颇。
 

厦门,有大大小小上万家茶店。茶店比米店多,在我来此地二十多年间,一直是常态。骑楼下、山岩间、凤凰树边、三角梅旁,随便支起一张茶桌子,一壶工夫茶,两泡铁观音,三五好友散坐着“话仙”,在闻香、观色、品韵和天南海北的闲谈中,时光就悄然带走了一天的美好记忆。

  这场景,长期以来,是鹭岛百姓人家的一种生活。将其形诸文字,也是可供外地人静心品读的真实岁月。
 

泡工夫茶,用朱泥小壶或盖碗,搭白瓷杯,杯小如橼。淋壶、浴罐,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绝对是需要耗费点“工夫”的。现代人为功名忙、为利禄忙,闲坐品茶,岂不是太奢侈!北方的朋友对此常说一句话:我可没有你们那闲工夫。殊不知,没有了人,又哪有“工夫”?
 

我倒是觉得厦门人的品茗方式,体现出一种不紧不慢、淡然自若的态度。他们不炫耀、不嫉妒、不自大、不眼红,一切都谨守着自己的生活频率。那一份恬淡从容与宁静闲适,直到二十年后越来越浮躁的今天,依然存在。
 

当然,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厦门人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许多老街上的茶桌子已经渐渐消失。小城越发像个现代化的喧闹大都市。北京和上海的朋友一听到厦门房价飙升,也开始笑我:码字的人啊,居之也不易了吧?
 

其实,易与不易,都可以在静坐品茗中体现:端起,放下。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