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阳光下的茶事

找到约595条结果 (用时 0.019 秒)

乡村茶事

(《吃茶去》杂志)去江湖山,只有一个理由:茶叶。

江湖山在村子的西面,为整座村庄的最高点。在浙东丘陵地区,276米的海拔,不算高也不算低,却最适宜植物的生长。如果遇上雨雾天气,站在村中仰望,山间被层层云霭包裹,恍如仙境一般。但是,茶园还是看不到的,只有一团团的绿意隐隐显现,湿漉漉的。这山,看似平常无比,被雾一笼,被绿一隔,立马增添了几分神秘,一颗前往探究的心,被撩拨得蠢蠢欲动。

江湖山这个名字,气魄极大,似乎不属于乡村,也不属于当下。如果轻轻一念,一股剑气侠情,顿从心底涌起。在很久以前,不知道有没有侠义之士在此隐居,也不知道有没有文人骚客前来吟咏,但是江湖山的珍贵奇特之处,确实与远离世俗的嘈杂有着很大的关联,因为这里有着难得的隐秘和安静。

好山好水产好茶,茶叶一般生长在深山幽谷。江湖山并不险峻,但它山清水秀、气候温润、雨水充沛,尤其是山顶的一大块平地,彷佛上天放置的一个硕大泥盆,一垄一垄的茶树,从盆底一直种到盆沿。茶叶是村子的一大经济作物,因此在村民的心目中,江湖山有那么一点圣地的味道。村庄的其他山坡什么的,都有砍伐过度或者被火焚烧的经历,只有江湖山一带,村民非常自觉地保持着水土平衡,防止“跑水、跑土、跑肥”。

村庄开始产茶的历史,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应该不会太早也不会太迟,据光绪年间的《宁海县志》记载:石马庄,有金刀溪可灌溉,有山无海产茶。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也充分表明了茶叶在村庄的地位。直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的父亲母亲还自带干粮水壶,或者干脆在山上垒灶做饭,与许多年轻人一起,纷纷到江湖山上开辟茶园。茶园的形成和扩大,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代又一代的村人,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开垦耕种,才有了漫山遍野的茶香。

在我的记忆里,只去过江湖山茶园几次而已。但是,就这一两次,带给了我太多的惊喜。一垄一垄修剪齐整的茶树,被围成了200多亩的绿,好像一片浩瀚无边的海洋,满眼都是绿色的波涛。满山的茶树,使山少了一分硬朗,多了一分柔软,充分展现了江南的风度。每一丛茶树的顶端,只有一小撮嫩芽,处子一般,把身体抱紧,隐忍地开,像雀舌,如纤指,似龙须,让人不忍堪摘。那绿,也不是一般的嫩,青翠中染一丝鹅黄,清亮的色彩仿佛涂上了一层油脂。

如果不是采茶时节,几乎没有人愿意前来,此时的茶园是属于我一个人的,在茶树与茶树之间穿梭,耳根清净了,呼吸顺畅了,心情也愉悦了。其实,我更喜欢依在并不高大的茶树上,尽情享受着阳光的暖,或衔一枚嫩嫩的茶叶在唇齿之间,所有的醇香馥郁,全都留存在了心底。

江湖山的岁月大部分都是这般清静的,是不被外人打扰的,但每年的农历三四月除外。初春时节,尤其是清明节前后,村庄里的男女老少,仿佛嗅到了江湖山上飘来的清香,大家会非常自然地把自己放进它的怀抱里。此时的江湖山,雨雾天气多,晴朗天气少,但阻挡不了村民上山的念头。

采茶人不分男女老幼,头戴斗笠,腰别竹篓,双手上下起落翻飞,讲究的是眼明手快,真如江南民歌《采茶舞曲》所唱的“采茶好比凤点头,采茶好比鱼跃网”,来时还是一片亮绿,走时只剩一片褐色。尤其是农村妇女,不但“下田插得秧”,还要“上山采得茶”,于是江湖山上的茶园就成了一个操练场,而每一垄茶树,都成了一支支列队的士兵,每一枚向上舒展的茶芽儿,都是士兵手中的旗枪。

在忙不过来的时候,村里小学常常组织学生上山采茶,我也去过一次。辛苦是少不了的,但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新鲜。大家一路嘻嘻哈哈,往往新叶老梗一把抓,斤两是重了不少,质量就得不到保证了。不过双手沾染过的茶香,永远留存了下来,那份艰辛与好玩,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采茶要趁早,清明至谷雨之间,为最好的收获时节。

从枝头上下来,被装进竹篓,再从竹篓倒进竹筐,然后被一条扁担运送下山,一片茶叶就开始了漫长的修炼之旅。

茶叶的下山,必会一路留香。或许是十多年前的情景了。由于我家住在山脚,每每茶农经过家门口,我往往会伸长脖子,凑上去嗅那随风走动的茶香。采茶人的脚步,往往赶在太阳落山之前,他们挑着200多斤的茶叶健步如飞,两个大大的箩筐稳稳的,丝毫没有左右晃荡的感觉。无论男的还是女的,脸蛋一律红扑扑的,他们会随身带着一条擦汗的毛巾,男的往往搭在扁担上,或者绕在脖子上,女的往往直接包在了头上。

茶叶的下一处归宿,就是村里的水电站。在我的记忆里,水电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发电的场景我没有见到,但此处可以碾米、磨粉、打年糕。最让孩子感兴趣的是一排排炒制茶叶的机器,摆放在南面的小平房里,俨然一个小型茶叶加工厂,至今仍在使用。这些机器都是一些大个铁家伙,转动起来轰隆轰隆响,茶叶的气息从清淡变得浓烈,再从浓烈变得隐忍,每一次气味的转换,都让我们感到机器的神奇。

长大后,我觉得茶叶的制作,其实是一种美的历练,是一次涅槃的过程。一枚树叶经过这么多道工序,悄悄地把春的颜色、春的气息、春的味道、春的想象都隐藏了起来。一枚茶叶恰似一个人,因为经历了那么多的千锤百炼,所以才不怕生活的冷热酸甜,才会在浮浮沉沉的命运里,最终素面朝天、归于平静、守住淡然,让生命盛开如花。

种茶、采茶与制茶,使小小的村子营造了浓厚的饮茶氛围。农人在劳作之余,躺在自家的小院里,正处月朗风清、万物肃静、身心放松之际,品一杯茗茶更是悠悠然,恰如平淡中回味日子的醇厚与绵长。每当客人前来,或者左邻右舍互相走动,如若不是逢年过节,村人一般不会烧桂圆茶,而是掏出一撮好茶叶,泡一杯好茶相待。江湖山上的茶叶,犹如云雾在水里的舒展,又如春雨在杯中的融解,浓浓的茶香飞快地跑出来,一泡一品之间体现了彼此的深情厚意,那是一种平淡中值得回味的情感。

我认识的第一个饮茶人,是我当木匠的外公,他除了喜欢饮酒之外,也喜欢饮茶。每当干活疲倦之际,外公总要灌一肚子茶水,饮完后再点上一杆老烟杆,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恢复体力似的。古代的诗人喜欢饮酒,于是下笔如有神,而我技艺精湛的外公,似乎不吃点茶喝点酒,也真干不了木工活。于是,我想:当他花时间饮茶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在对正在完成的木器进行回味构思呢?

农人饮茶,一般喜欢浓上一些,三五片茶叶肯定是不够的,外公也是如此。他不喜欢弄个壶杯罐盏叮叮当当,更不懂得头道茶二道茶三道茶什么,随手在一个袋子里抓上一大把,放在那个磕掉了很多漆的牙罐里,用开水一冲就完事了。不过这么一大罐的,往往是喝了冲,冲了喝,好像直到那些苦味慢慢饮尽之后才肯罢休。

不知是不是外公喜欢饮茶的缘故,我的母亲对采茶制茶也深有感触。直到现在,她每年都要亲手炒上几斤茶,留作自己饮用。肚子疼什么的,也要泡上一杯茶,饮后立马好转,说来真是神了。农人的炒制,与水电站的机器自然不同,速度要慢上很多,数量也极为有限,质量却是上等,形状、色泽、香气都要高上一筹。母亲对自己炒制的茶叶十分珍惜,轻易不肯拿出来,从这个春天一直吃到下一个春天。

其实,我应该为自己感到庆幸:在一个茶香四溢的村庄里出生,见识了茶的生长、采摘与炒制,见识了一片茶叶的修炼之路,身上自然而然地带有了茶叶的清气、幽淡与苦涩,对生命况味的理解,似乎也更为纯粹简单一些吧。

春天到来的时候,当价格不菲的新茶开始上市,我就会想起那个生我养我的小村庄,想起那道被茶树裹上一层淡绿的山梁,还会想起一种悠远的民间舞蹈——茶舞。

茶舞与茶事活动有关。爱茶之情浓,才有了茶舞的出现。它以前是村子里逢年过节的节目,但近年很难觅其踪影,加上多年在外求学就业,记忆也就慢慢地淡了。后来,我发现茶舞竟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小城的重大节庆活动也时常出现村人的身影,我的记忆彷佛一枚抱紧身子的茶叶,慢慢地舒展开来。

茶舞,因为融合了戏曲、舞蹈、灯彩等艺术门类,又称“茶灯”、“采茶歌”或“采茶灯”,发轫于何时已不可考,史籍中记载亦不多,但一直流行于江南一带。说是茶舞,其实是一场有故事情节的小戏,整场演出以茶事为主要内容,包括采茶、炒茶、卖茶、盘茶等,演员中有生、旦、净、丑等各类角色,道具有茶篮、扇子、手帕等,整个表演欢快喜庆、诙谐风趣、载歌载舞,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茶舞虽然表现的是春天的茶事活动,但是表演一般不在三四月,而是农闲时节居多,最主要集中在过年前后。整个演出队伍均由村民组成,领队一般是村里年长有威望的老人,既在村里热闹热闹,也经常到附近乡村表演。采茶舞不像其它剧种,不是阳春白雪,不适合在高高的戏台上表演,随便挑选一块空旷的场地就行,场地越是开阔,演员越能施展身手。锣声一响,乡亲们就聚集在村里的操场上等候,孩子们怎么也闲不住,总是跟在表演队伍的屁股后头,瞧瞧这个,瞅瞅那个,充满了好奇。

茶舞表演开始了,锣鼓先闹上一阵子,最先出场的是一个叫做“茶心”的道具,仿佛以前皇帝出巡时仪仗队撑起的黄盖伞,上面插满了枝枝桠桠,象征着满山葱茏的茶树,不禁让人惊叹村民的想象力。接着,所有的扮演者交叉串连成各种队形,包括茶女、花鼓婆、看相人、卖六头、贩茶客、和尚等,都紧随茶心旋转,里七外八共十五人,里七扮演是茶女七人,外八扮演是茶斗一人、花鼓二人、看相二人、卖六头一人、和尚一人、贩茶客一人。转过一阵之后,演员开始边歌边舞,先后顺序是由茶心领唱,茶女接着和唱,贩茶客人道白,和尚念白,卖六头念白,花鼓者边唱边敲打花鼓,看相者边唱边做。每唱一节,变换队形一次,共表演十二节,唱的是“十二月采茶歌”,里面有“正月采茶是新年,姐妹双双进茶园”之类的句子。

每次观看茶舞表演,我最着迷的最初那一小段时间的旋转。那旋转的人,那翩跹的舞姿,那五彩缤纷的“茶心”,慢慢地都在眼前模糊了。我仿佛看到的不是一个个人,而是一片片茶叶,在水中尽情舞蹈。欣赏着熟悉的舞姿,倾听着熟悉的音乐,不知是在过去在现在还是未来,只是觉得时光慢悠悠地在走。在那阵旋转中,每个演员有没有把自己想象成一片叶子,我无法得知,只是感觉自己恍若置身于花团锦簇的春天,置身于繁忙热闹的劳作场面,看的是热血沸腾。

我爱看茶舞,除了凑热闹成份之外,更多的是看我七姨一家。七姨对茶舞甚是痴迷,年轻的时候她一直在乡村剧团担任女主角,一年到头都在附近县市演出,后来不唱越剧了就参加茶舞表演。七姨夫更是茶舞表演方面的高手,一把二胡拉的是如泣如诉,一些道具都是他亲手制作而成,而且多年来还整理记录了十几套采茶舞词,空闲无事时常拿出来翻翻,有时候来了兴头就哼上几句乐乐。我的表弟受父母影响,小时候常被拉去演一个小和尚,眼珠子滴溜溜的转,甚是滑稽可爱。

日子一天天过去,江湖山的茶叶采了一茬又一茬,流传了近千年的茶舞演了一年又一年。以前观看茶舞表演,总是笑得合不拢嘴,看后感到一阵轻松。而现在,每看一次心里就多了一份沉重,毕竟时代不同了,娱乐方式也越来越丰富,不知这种传统的茶舞表演还能延续多少时光。

【摘自2016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郑广阔(浙江台州),系浙江台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男人的绿茶

(《吃茶去》杂志)“女人的香水,男人的绿茶”成了一种挡不住的诱惑。

香水给女人们烙印上了唯美艳丽的色彩,而绿茶给大男人们标签上了一个美好宁静的向往,时尚的消费潮流无不标志着一个成功而有魅力的男人,生活的品位与心境如何,并不取决于市场经济中拥有的金钱、名车豪宅以及官场仕途中的荣耀与富贵,而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茶事,能够透视出你的五脏六腑……那就是让男人为之心动的一杯绿茶啊!

在常人眼中,茶叶是止渴消暑的饮料佳品。但女人和小孩子们青睐的不是很多,因为她没有可乐、雪碧、健力宝那种随意性和以甜夺人的口味解馋,总是有个先苦后甜的慢工夫。若一个男人要是爱上绿茶,那至少要费十多年的时光,尤其是人到中年以后,通过数年来的品茶悟道,在大喜大悲,大彻大悟中保持心静如水,荣辱不惊,愉快的度过好每一天,这就是绿茶为伴的温馨时光。

有时候,命运是和几片茶叶联系在一起的。绿茶能给人带来这种健康的心理和人生,我对此有着亲身的体会。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从宝鸡一个山区小县来到古城西安打拼时,追逐捕捉着都市快餐文化,一时迷惑不解的猜测,真不亚于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这时,从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地刮来的茶文化清风,无不荡漾在长安古城的各处角落。我想,自己不抽烟,且适量饮酒,喝茶百利而无一害,又能与文化结合,多好的事情,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慢生活选择。

我开始品茶,首改过去农家娃喝茶,只喝价廉无味的粗茶,而更注重茶叶的品质。陕南紫阳富硒茶、午子仙毫名茶等就成为首选茶叶。而每年春夏之际,至少要去几趟产茶的地方,亲历那里的人文环境,耳闻目睹茶乡变迁,亲手采制绿油油的茶叶,分享它带来的快乐。秦巴南部的汉中、安康、商洛等茶区,成了我快乐的老家。由于此地无工业污染,常年高山云雾,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是种茶、采茶、赏茶、饮茶的仙境之地,尤其是那独有的寺观禅道,风花雪月,小桥流水,美女似茶的诗情画面,无不勾引得一个文人墨客,自然会产生出青山携女采茶乐的一种缠绵的情意来。

绿茶是剔透的,且有养生的魔法。为了喝上一杯好茶,我几乎跑遍了陕南的所有产茶县区,品尝过上百个名茶。常喝绿茶让人上瘾,天长日久也改变了我的容颜,这成了天大的奇迹。偶尔有一天,我的女儿无意中有了一个惊喜的发现,她告诉我说:“爸爸,你额头上的棒棒面不见了!……”

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她所说的“棒棒面”,意思是我额头上一直留有多少年来的皱纹,由于抬头纹路太深,有时我在生气中眉头一皱,就鼓起一道道深痕。小时候,我常把她抱在怀里用头哄她玩,她不时用她那双幼嫩的小手在抓衔我的额头皮,说这是“棒棒面”,童言无忌,我还不到落有皱纹的年轮,为何如此衰老啊!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正是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农家生活的艰难,让儿女们就像是田野里的一束野草闲花,有你不多,无你不少,任其生长。我自小就饱尝过了体弱多病,缺医少药,无钱治病等方面的折磨,未成年就成了劳动者,干起了沉重的农活,加上好不容易遇到了改革开放政策的机遇熬成国家人,有了一碗饭吃,但工作上又不是那么的舒心如意。人生路上的风霜雪雨,常冲击得我沮丧无懒,这种忧愁的心境,就像魔鬼用一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在我额头上殘忍的往下割,留下了难以想象的纹路伤痕。那年那月,贫穷落后,常是吃不饱饭,谁知茶何物,喝的是白凉水。即是对茶有了朦胧的印象,就是看到了经济富裕的城市人家的生活印象。

时光不居,岁月如歌,这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人们都在追求谈论着幸福,我认为快乐是人的最高幸福,而幸福的指数既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享受,两者要平衡。单说消除我额头上的皱纹,也全归功于这10多年平常的心态与饮茶。我春夏秋冬,从不用化妆品,更不光顾美容院。惟一爱好就是品茶参与茶文化有关的社会活动。一口水也离不开茶,所以家里和办公室里,都备有充足的名茶名壶与茶杯。出差途中,茶叶与杯从不分离,茶艺馆茶市场,茶书画廊常是我眷恋的地方,让茶几乎把我融化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靠茶生活终于消除掉了我额头上的皱纹,茶叶中的保健理疗作用,全都浸透了我的饥肤,起到了美容防病的效果,说给谁也不信,然而事实却如此。

在市井气息弥漫,生活压力巨大的今天,似乎有了阴胜阳衰的趋势,男人成了“难人”,有的借酒消愁愁更愁,剪不断来理还乱。伤不起,抽烟酗酒让男人衰老,喝茶养生让男人理性。我是属性“经济实用性男人”,可能是人清如茶吧,让我接触到了全国各地许多美艳风情的茶艺小姐,一起品茶,一起闲聊,倾诉心语,不知不觉中倒让她们询问起我的年龄来,当我刚一报出,她们是信非信,还要我的身份证,进行一番查验后惊叹道:“呵,你看上去咋这么年轻,还有一魔鬼身材!”……文朋诗友们与我聚会,说我太潇洒了,能够享受到美女们冲泡的佳茗,难得氛围、佳人和环境,让人无比的轻松愉快,真让人有些度年如秒的感叹。有位曾经让我多次培训过的茶艺小姐曾作诗说道:“我点击整个春天,看到了你的笑脸/我复制你的笑脸,粘贴在我的心间/我下载我的思念,把它另存为永远/我打开我的手机,给你最好的祝愿——茶人健康快乐!”……如此情真意切的心语,这是掏钱也买不来的。有时我走在大街和出差的途中,不时会遇见到许多同志朋友,大家评说我心胸开阔,不给人以老气横秋的感觉。我说这归功于茶道的启迪,是大自然界最好的圣灵仙草——芳香的茶叶,在我杯中慢慢的舒展开来了,碧绿的,褐黄色的,还有那鲜红的汤色等,常冲泡着我一颗年轻的心,让我心灵充满着阳光!

茶诗茶艺茶生活,喝茶的故事更是扑朔迷离。难怪女作家金仁顺独特感受著书《绿茶》,让少男少女用此来检验爱情。她说:“很多时候,她真的相信茶叶能说话。相信自己听见了茶叶说的话。那些神奇而又神秘的绿叶子,既简单,又复杂”……这就是中国茶文化现象,让影星姜文与赵薇倾情演绎的电影《绿茶》,那情深深、雨濛濛的画面上展示出“如果两个人的世界是一杯茶水,陈明亮和吴芳是杯底的茶叶,而朗朗就是冲茶的水。水决定了茶叶旋转的方向、交缠的方式和沉浮的节奏”……随着夺目的画面不断转换,有谁能说不爱绿茶含情脉脉的美呢?这正是——

“冼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摘自2014年第6期《吃茶去》杂志;作者:韩星海)

致敬2018 | 影响行业的十大茶事美学事件,你知道吗?

很快,就要迈入2019年了。

站在岁末,内心总是会有点小恐慌。


此时,会忍不住回望,回望那些美好的事情。

与茶有关的美好,一幅幅,历历在目。心情,顿时也好起来。


2018年,我们的茶行业在真善美的路上,走出了很多小美好。

致敬2018,这十件茶事美学的事件(按时间排序),愿你的心情随之愉悦。



十大茶事美学事件

径山茶宴走进杭州茶博会



2018年5月19日下午2时,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博会上,一场茶宴,吸引了一大批的茶人纷纷驻足。


始于唐代的古寺——径山寺,几经繁荣与寂寞,见证了中国茶的兴衰。

如今,学界及日本茶界都已公认,宋代禅院茶礼的典范——径山茶宴,是日本茶道的源头

这次径山茶宴的表演,是径山的法师们第一次走出山门的公开演示。


三十余方茶席,每个茶席上,一盏黑色的茶盏,一份精致的点心。



法师们以张茶榜、击茶鼓、佛前上香、点茶供佛、行茶、茶话开示、敲下堂钟等系列流程,完整地再现了宋代清规中的茶礼形式。


“径山茶宴”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形制与内涵都源自唐宋径山禅寺的禅茶文化。

径山禅寺以丛林清规为基础的禅院茶礼,使茶成为了体证禅法、接待云水的助缘,并以修行赋予了茶“三千威仪”的摄受力。


点击链接,茶传媒报道回放:


现场 | 三千威仪一盏茶,径山茶宴不可言说的魅力



十大茶事美学事件

《最美茶艺师》电视大赛 



2018年8月18号,湖南卫视茶频道主办的2018《最美茶艺师》电视大赛,正式开启了全国报名通道。


这场最美茶艺师大赛,在去年就轰动了整个茶行业。



北京赛区,作为海选赛的第一站,已于10月11日海选完毕。

至今为止,其他赛区的海选也已经全部结束。


全国各地脱颖而出的30位最美茶艺师,已经飞到了美丽的云南茶山,在与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也在为总决赛做着最后的准备。


点击链接,茶传媒报道回放:


《最美茶艺师》电视大赛首次北京海选,马连道周四迎来史上最高颜值日

《最美茶艺师》北京赛区十强揭晓 个个集才华与颜值于一身



十大茶事美学事件

北京雅生活对话台湾雅生活


2018年8月21日下午,一场雅致、极致的美学盛宴在北京老舍茶馆举行。


人美。

北京和台湾两地的90多位茶人,白衣猎猎,仙气飘飘。

席美。

十方茶席,中华文化。一边讲述四季变迁,一边展现五雅之美。

茶美。

小绿叶蝉亲吻过的头等奖东方美人茶;还有见证30年岁月的绝版极品老铁(铁观音)。



这次关于美的雅集,由北京老舍茶馆、小饮生活、台湾中华茶联等单位主办,茶传媒、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等单位协办。


这是一次共创的雅集。从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和茶席设计,大约有海峡两岸二十多家机构、公司参与。


点击链接,茶传媒报道回放:


当北京雅生活对话台湾雅生活,这十方茶席告诉你什么是东方美学



十大茶事美学事件

中国茶人为孔圣人奉茶



2018年,教师节前夕的9月8日上午,6位青年茶人代表,以茶人礼和严格的祭孔礼,向孔子奉上了一份属于中国茶人的敬意。


这是中国茶人首次走进国子监和孔庙奉茶。

是茶传媒独立策划、并组织完成的一次公益性活动。



奉茶活动,是“首届北京古琴文化展”开幕式的重要一环。

1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琴人,以及众多游客、观众,见证了神圣的奉茶仪轨。


十大茶事美学事件

上海·听茶 余音绕梁



听,是心动的律动,茶,需静心的品饮。

“听茶”,茶与音乐的美好邂逅。


2018年9月8日,上海市的一间茶空间内,一场茶人与音乐人的对话,让时光静了下来。



“听茶”活动,由壹心家发起。

茶与唐鼓,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古琴,萧,融合在一起。

茶人泡茶,贯穿于所有的乐器演奏之中。


所谓“听茶”,重在于“听”。

听茶时光,余音绕梁。谢幕与开幕的更迭,离别与重逢的轮回,这就是时光。




十大茶事美学事件

北京国际设计周·最美茶器具



2018年9月底,北京城处处充满着设计感,北京国际设计周开始了。

各式各样的茶具、茶杯,穿插于各个场馆的场景,参与叙述着不同的故事。


我们茶人熟悉的一些茶器,被设计周“设计”出了新的灵魂。

宋盏,告别了黑黝黝的标准色,变成了小清新的天蓝、月白。

注水的水盂,可以唱出了低沉、动人的音乐。它了不起,是专业级的陶瓷音响。



北京国际设计周,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


主办方共征集了设计作品3119件,361组,涵盖食品产品设计、服装饰设计、家具家居设计、文创产品设计、空间环境设计、数字多媒体设计等众多方面。



十大茶事美学事件

热河饮马川·草木集




2018年10月13日,在桂花飘香的时节,160多人在美丽的热河饮马川,来了一场落叶之约。


他们坐于热气萦绕的茶席间,他们卧在阳光下的稻田里。他们晒着太阳,编织花环,望山,观秋。


这是一场宋代西园雅集的重现。

西园雅集首创了“文士雅集图像”,为后世留下了雅集的组织范本。


而草木集,首创了当代茶会+写真级图集(独立摄影师拍摄),为参与者、对美学有憧憬的人,留下了一张张属于茶、属于自然、属于真实的大片级美图。


活动由壹心家举办,茶传媒作为唯一支持媒体,全程跟踪报道。




十大茶事美学事件

本色剧场·一往情深昆曲吟



2018年10月20日至21日,跨过了千年的时光,茶和昆曲终于在美丽的苏州本色剧场遇见了。


一袭水袖丹衣,一曲醉人惊梦;

曲词皆如美酒,唱腔迤逦婀娜;

心绪百转千回,道不尽玲珑剔透;

历经百年时光,犹如淡雅之莲,绽放在岁月中 。

这,是昆曲之美。



一片嫩绿新芽,一汪池中清泉;相遇的刹那,化做无限柔情。

叶于水中沉浮,香于鼻间流连。

这种美妙,属于杯中的那一碗茶汤。


当昆曲与茶相遇,又将有怎么的一番妙不可言!



《牡丹亭》、《玉簪记》,咿咿呀呀的腔调,夹杂着江南人的无限柔情,溶化在了一盏氤氲的茶汤之中。


茶和昆曲,两个不同领域,但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此刻,它们美好地拥抱在一起




十大茶事美学事件

东方茶席大赛·两岸茶文化之美



2018年11月3日,厦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上,第三届东方茶席大赛结果揭晓。


蒋勋说,美不仅是一种技术,美是跨越漫长历史的心灵传递。

真正的美,可以让人陷入沉思。

而东方茶席大赛,为中国的茶人打开了一扇美学的窗口。



这是一场两岸同胞关于美的深度交流。


大赛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文宣部、中国茶叶博物馆、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组委会主办;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馆专业委员会、台湾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合办。


比赛分为五个部分:茶席理念构想表达,茶席搭配视觉美感,茶席搭配文化创意,茶席搭配整体表现和茶席搭配现场解说。




十大茶事美学事件

诸暨郊外·山水茶席大赛



2018年11月20日到21日,第二届五泄(国际)山水茶席大赛,让美丽的景区蒙上了一层神秘又美好的面纱。


五泄景区,又名五洩,位于浙江省诸暨市西北23公里处。

这里的山水久负盛名,古人赞云“五泄名山青口锁,到此看山山便可”。



在美而诗意的山水间,在银杏叶飘落的季节,这场以“七彩五洩”为主题的茶席设计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友。


茶、器、花,在这方天地之间,相互融合,彼此映衬下,意境深远,让人流连忘返。


找到约572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