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具图赞分享

找到约39条结果 (用时 0.072 秒)

第一部茶具专著——《茶具图赞》

《茶具图赞》约成书于南宋咸淳五年(1269),作者审安老人,姓名、事迹无考。《茶具图赞》选取了点茶道中的十二种器具,根据其特性和功用,以拟人法赋予姓,封以官爵,拟以名、字、号,并附以图,系以赞,生动有趣。《茶具图赞》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茶具专著,一部茶具图录。

《茶具图赞》书影

《茶具图赞》使我们对点茶道的器具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非常难得。书中一图一赞,对各种茶具的文化性作了生动的描述。

南宋审安老人《茶具图赞》描绘的宋代点茶用具图

《茶具图赞》中的茶筅图文

《茶具图赞》以朝廷职官命名茶具,赋予茶具文化内涵,而赞语更反映出儒、道两家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之理。木待制(砧椎)赞有“禀性刚直,催折强梗,使随方逐圆之徒,不能保其身”。金法曹(茶碾)赞有“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圆机运用,一皆有法”。石转运(茶磨)赞有“抱坚质,怀直心”“周行不殆”“虽没齿而无怨言”。胡员外(茶瓢)赞有“周旋中规而不逾其闲,动静有常而性苦其卓”。罗枢密(罗合)赞有“凡事不密则害成”“矜细行而事喧哗,惜之”。宗从事(茶帚)赞有“孔门高弟,当洒扫应对事之末者”,陶宝文(茶盏)赞有“虚已待物,不饰外貌”。汤提点(汤瓶)赞有:“养浩然之气,发沸腾之声,以执中之能,辅成汤之德”。竺副帅(茶筅)赞有:“子之清节,独以身试,非临难不顾者畴见尔”。司职方(茶巾)赞曰:“终身涅而不缁者,此孔子之所以洁也”。

宋刘松年《撵茶图》(局部):茶磨碾茶

(图片来自网络。文字来自《中华茶道》,丁以寿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文章来源于:中国茶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十二先生”,古人对“人工智能茶具”的想象

如今,人工智能(AI)赋能我们的生活,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正在不断扩展和深化,让我们的日常更加智慧化。那么,茶具领域是否也会出现人工智能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距今800多年的南宋审安老人来一场智能茶具新想象。

南宋年间,一位笔名“审安老人”所著的《茶具图赞》记载了宋代点茶道中的十二种茶具,是第一部绘本茶具专著。“审安老人”以传统的白描画法将这些茶具图像化,同时还用拟人手法为这些茶具起了姓名和字号、封了官职,甚至撰写了评传,称之为“十二先生”。

这些茶具在审安老人的笔下被描述为尽职尽责的侍茶者,栩栩如生、生动有趣,足可见当时社会对茶具的钟爱之情。

这十二位“茶具先生”的姓,是指他们的材质或工艺。他们的官职或使用其谐音,或借用其工作职能来说明这件茶器的功能。

韦鸿胪

名文鼎,字景旸,号四窗间叟。

赞曰:祝融司夏,万物焦烁,火炎昆岗,玉石俱焚,尔无与焉。乃若不使山谷之英堕于涂炭,子与有力矣。上卿之号,颇著微称。


“韦鸿胪”是一种炙茶用的茶焙笼,也是藏茶的茶具。姓“韦”,表示其由坚韧的竹器制成。“鸿胪”来自中国古代主掌外宾、朝会仪节之事的官署名鸿胪寺,鸿胪与烘炉又谐音双关,所以取名“韦鸿胪”。

金法曹

名研古、轹古,字元锴、仲鉴,号雍之旧民、和琴先生。

赞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圆机运用,一皆有法,使强梗者不得殊轨乱辙,岂不韪欤?

“金法曹”,是一种与茶臼配套使用的茶碾,通常是将木臼砸碎的茶再放入茶碾中碾磨,是进行茶末加工的工具之一。姓“金”,表示用金属制成,“法曹”是古代司法官署,亦指掌司法的官吏。

石转运

名凿齿,字遄行,号香屋隐君。

赞曰:抱坚质,怀直心,啖嚅英华,周行不怠,斡摘山之利,操漕权之重,循环自常,不舍正而适他,虽没齿无怨言。


“石转运”,是为了提高磨茶效率而出现的茶磨,比金法曹的碾磨更为精细。姓“石”,表示用石凿成,“转运”是宋代主要掌管一路所有财政(包含税赋、上供、州县之费、储积、账籍等事)的转运司。“石转运”的材质石头,导热效果差,可有效防止研磨时茶叶升温影响品质。

胡员外

名惟一,字宗许,号贮月仙翁。

赞曰:周旋中规而不逾其闲,动静有常而性苦其卓,郁结之患悉能破之,虽中无所有而外能研究,其精微不足以望圆机之士。


“胡员外”是一种辅助型的研磨器,磨茶时,用以量水用的水瓢。姓“胡”,表明由葫芦制成。“员外”是官名,指正员以外的官员。“员”与“圆”谐音,“员外”暗示其造型“外圆”。

罗枢密

名若药,字傅师,号思隐寮长。

赞曰:几事不密则害成,今高者抑之,下者扬之,使精粗不致于混淆,人其难诸!奈何矜细行而事喧哗,惜之。


当茶被粉碎后,需要使用“罗枢密”即茶罗来筛取其中极细的部分。茶罗以绝细为佳,罗面通常使用丝织物。姓“罗”,表明筛网有罗绢敷成。“枢密”是执掌军务的最高机构枢密院,“枢密”又与“疏密”谐音,和筛子特征相合。

宗从事

名子弗,字不遗,号扫云溪友。

赞曰:孔门高弟,当洒扫应对事之末者,亦所不弃,又况能萃其既散、拾其已遗,运寸毫而使边尘不飞,功亦善哉。


“宗从事”是清茶用的茶帚,主要作用就是拂扫茶粉、茶末。姓“宗”,表示用宗丝制成,“从事”为州郡长官的僚属,专事琐碎杂务。

审安老人以独有的智慧将点茶器具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打造了一套令制茶人感到更加温暖、个性、懂技的点茶智能体验。除了以上拟人化的茶具描述,更多的还有像“木待制”——茶槌及捣臼,“漆雕秘阁”——盏托,“陶宝文”——茶盏,“汤提点”——汤瓶,“竺副帅”——茶筅,“司职方”——茶巾……


审安老人赋予了茶具“生命力”,让它们不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物品,而是道明了点茶法中这些发挥着各自职能的茶具所彰显出的智慧力量。

来源:莫老师说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这些不常用的茶具,是喝茶时的小小仪式感

什么是仪式感?

《小王子》里有个很好的解释,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生活总难免琐碎和庸俗,内心不够强大的我们,偶尔也需要一点仪式感,让清风拂过心海,漾起新鲜的波澜。

茶,可以雅,可以俗。用茶给生活增添仪式感,上限很高,又简便易行。

唐代陆羽的《茶经?四之器》有茶具28种。

南宋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有茶具图12幅。

现代茶具不下二十种,然而我们生活中用到的不过寥寥数种。

那些不常用的茶具,都是增添生活仪式感的好帮手。

公道杯

家居饮茶,公道杯未必用得上,不过个人认为,公道杯的仪式感极强。

公道杯是用来分茶的茶具,茶汤出到公道杯里,先后出的茶汤混合在一起,浓淡一致;斟茶时,可以做到每杯茶量一致,饮茶之人没有亲疏远近的差别,很是公道。

在行“公道”时,以手应心,手上的动作自然而然引动心里的感觉,仪式感满满。

茶夹

茶夹,用来夹取茶杯,既卫生,又防烫,也可以夹取壶里的茶叶,观察叶底。

茶夹在茶艺中经常用到,生活中用得比较少。

它是手的延伸,使用全程手不触碰茶杯等茶具,动作优雅,似乎让人的气质都与往日不同了。

茶荷

茶荷,用来暂时盛放少量干茶,以便观赏干茶的条索和色泽。它有收拢的引口,方便倾倒茶叶。

茶荷在生活中用到的机会更少,这是喝茶不必要的步骤。

看干茶怎么不能看?倒在手上看,在杯子里看,在盖碗里看……

但将干茶放到茶荷中,特意去看,就成了欣赏。

闻香杯

工夫茶里,杯子分两种,一种是品茗杯,用来品饮茶汤;一种是闻香杯,顾名思义,用来闻香,欣赏茶汤的香气。

闻香杯杯身一般是圆柱形,杯口小,茶汤香气不易扩散出去。

生活中,可以用杯口较小的杯子代替,也不拘喝乌龙茶,绿茶的清香,红茶的甜香,白茶的鲜香,黑茶的陈香,黄茶的嫩香,只要有心,都可以欣赏。

斟茶到杯中,端杯到鼻端,茶香入鼻,沁人心脾,不亦乐乎?

茶宠

茶宠,爱茶之人摆放在茶桌上的小物件,对茶的色香味没有任何实质影响,不能让你泡的茶更香更有滋味,但作为一种装饰性的东西,可以增加生趣,改变喝茶的氛围。

茶宠一般会淋“养”,如同“盘”珠子,增加茶宠人气,让它呈现柔和怡人的色泽。

有人嫌弃这种行为,觉得非但不雅,而且不洁。

不喜欢自然可以不淋茶,选个有寓意的茶宠,或者某个中意的小摆件,摆在茶桌一角,两人对饮,它是陪坐,一人独饮,它可以陪饮。

茶盘

茶盘是陈放茶壶、茶杯的茶具,茶艺中不可或缺,生活中可有可无。不过有一个别致的茶盘,显然感觉就不一样了。

就像人要有茶桌,才方便喝茶,茶具要有茶盘,才会显得更正式,“煞有介事”,仪式感自然出来了。

能提升仪式感的茶具还有很多,比如茶针、茶则、茶匙、茶滤、盖置……

总之,实用的东西,是生活必需品,太常见了,没了新鲜感。

那些没什么实质作用的东西,或许才是让生活艺术化的钥匙。

无用之用,或有大用。

来源:网络,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8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