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道雅集

找到约325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在42国举办——一杯清茶聚知音

茶,起源于中国,不仅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中国连通世界的重要纽带。5月21日“国际茶日”前后,文化和旅游部联动国际组织、中国驻外使领馆、使团,依托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驻外旅游办事处,在全球42个国家举办“茶和天下”·雅集活动,通过实物、图片、影像、非遗展示、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吸引海外民众体验丰富多彩的中国茶文化,以茶为媒,跨越国界,拉近友谊。

以茶为媒,促进相知相交

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雅集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文化生活的一种常见形式。“茶和天下”·雅集将茶与雅集巧妙结合,让许多外国民众通过品茗、观画、闻香、听琴、赏花等活动,一秒“穿越”至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近距离感受中国茶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丰富内涵。

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茶和天下”·雅集活动现场,来自泉州的茶艺师和艺术家们为各国来宾展示了茶艺和香道、南音演奏、木偶戏书法等丰富多彩的表演和体验活动。来宾们一边品茶,一边参观茶文化和泉州文化遗产等展览,还对中方赠送的“茶和天下”品鉴包赞不绝口,多角度直观感受中国茶文化魅力。

在斐济苏瓦,遥远的岛国人民得以近距离感受中国茶文化的魅力。活动中,来自南京的两位茶艺师身着汉服,手持古典茶器,表演了中国六朝时期的南京茶礼。茶艺表演《春风化雨》则向观众展示了南京雨花茶的泡制技艺,并邀请现场嘉宾品茶、闻香、以茶会友。

茶和天下”·雅集之“重庆之窗”开幕仪式现场

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茶和天下”·雅集系列活动之“重庆之窗”活动,茶艺师进行了茶艺表演,展示了传统冲泡茶技艺和奉茶礼节,演绎了闻香、观色、品茶、观器的品茗方法。来自重庆的茶台曲水流觞,茶香馥郁芬芳,来宾通过品茗沉浸式体验中国人极尽高雅、富于诗意的生活方式,了解茶文化背后蕴含的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思想理念。

观众在工作人员讲解下参观“茶香器韵·品味中国”中国茶文化展

在西班牙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正在举办的“茶香器韵·品味中国——中国茶文化展”迎来了不少当地民众。在悠扬浑厚的古琴声中,茶艺师为大家演示了泡茶技艺并奉上香茶。人们细细观摩,认真品鉴。有民众表示,参加这次雅集活动,不仅增长了茶叶相关知识,更对中国尊重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万里茶道”实物展品:驼毛袋。人民网记者 霍文摄

在蒙古国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茶和天下”·雅集中国文化和旅游周之茶文化展暨研讨会,包括中国茶历史和文化图片展、茶具茶叶展以及相关研讨会,旨在以茶为媒、以茶论道,通过展出茶文化主题的图片和实物,介绍中蒙茶文化的发展与变迁,以及茶文化背后的人文精神、和合之美。

5月13日,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举行的“茶和天下”·雅集系列活动走进路易·艾黎中文学校活动上,当地市民品尝中国茶。新华社发(孟韬 摄)

在新西兰惠灵顿中国文化中心,“茶和天下”·雅集系列活动走进路易·艾黎的故乡新西兰南岛克赖斯特彻奇的社区、学校。来自路易·艾黎第二故乡——中国甘肃的茶艺、古琴、敦煌舞蹈给新西兰观众带去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乐器的唯美意境和古典舞的优雅柔美。

“天风十二品”茶艺表演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茶和天下”·雅集活动成功举办。活动以“熊猫家园 川茶雅韵”为主题,向嘉宾们推介了四川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产品,举办了“围炉话四川 雅茶品鉴”交流活动,“以茶会友”,让嘉宾们沉浸式体验四川人日常的生活场景。

“茶和天下”·雅集之茶艺表演

在泰国,希里婉瓦丽公主应中国驻泰国大使之邀,出席“茶和天下”·雅集活动。茶艺表演团队首先奉上迎宾茶福建白茶,随后现场演示杭州西湖龙井、广东凤凰单丛的冲泡茶技艺和奉茶礼节,讲解不同茶类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闻香、观色、品茶、观器的品茗方法。紧接着,深圳“朔风”民族室内乐团弹奏了《步步高》迎宾曲以及《渔舟唱晚》《彩云追月》《赛马》等风格各异的经典曲目,并介绍了中国传统乐器的特色。嘉宾们从中领略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5月6日,人们在希腊雅典观看茶艺表演。新华社发(马里奥斯·罗洛斯摄)

在希腊雅典,“茶和天下”·雅集以展览的形式向当地民众娓娓道来茶的起源、发展和传播:从神农以茶解毒的尝试,到唐煮、宋点、明饮的革新;从皇室茶园的精细到茶楼茶馆的普及;从东方饮品的神秘到出口海外的风靡……图文并茂的展示让希腊民众深入了解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蓬勃发展。

在尼泊尔加德满都,“茶和天下”·雅集活动举办。活动内容有中国茶历史图片展、宜兴紫砂壶展示、富春茶点现场制作、品茶和茶主题讲座等环节。

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茶和天下”·雅集活动融合了品茗、观展、赏花、闻香、听琴等形式的“文雅之集会”,借助主题展、图片展、视频资料、实物茶具展览和艺术表演、互动等活动形式,推动文明交流对话、增强包容互鉴。

茶和天下,讲好中国故事

“茶和天下”·雅集不仅生动展示了茶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更展示了茶与当代美好生活的连接。

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茶和天下”·雅集开启了江苏专场活动。当地民众不但品鉴了江苏名茶,还观看、品尝了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的富春茶点。江苏青年作家代表给大家带来主题讲座“跟着茶香游江苏”,讲述了《红楼梦》里的茶故事,还将苏州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等与“水韵江苏”的特色文旅内容相结合,让新加坡民众直呼有趣。

在墨西哥,“茶和天下”中国茶文化主题绘画大赛的举办吸引了来自墨西哥、洪都拉斯、尼加拉瓜、萨尔瓦多等8个国家的33幅作品参赛。其中,墨西哥选手豪尔赫的作品《山巅之茶》和尼加拉瓜选手金伯利的作品《茶,传世之宝》分获手绘和数码组一等奖。前者以中国传统水墨画为灵感,蕴含祥云等中国元素,描绘了一场饮茶参禅、修身养性的风雅之事。后者色彩鲜艳、层次分明,一双手捧上画有中国地图的茶杯,在清泉的滋养下,茶杯内生长出茶树,形成“人”形茶园,展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

在韩国首尔,“人在草木间——茶和天下·雅集”系列活动之“茶韵书香”旨在通过茶道、香道体验与交流,促进中韩两国民众之间的文化体验和相互理解,加深双方友谊。此外,还布置了茶道、香道体验区,供首尔市民感受茶道、香道文化。

在中国北京,“茶和天下”·雅集启动仪式上,两个展区格外引人瞩目。一个是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的联合展区,展示了茶在扶贫助农、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一个是国际茶文化展区,来自阿根廷、津巴布韦、毛里求斯、南非、斯里兰卡、土耳其等国驻华使馆的外交官,通过介绍本国茶叶、茶器具、非遗展品,展示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茶文化。

曾经,中国茶自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跨越国界,成为风靡世界的饮品。如今,中国茶连接着人与自然,连接着历史与现实,连接着文化、旅游和美好生活,连接着中国与世界,向世界阐释“和而不同”的理念,展示“交流互鉴”的诚意。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夏泽翰在“茶和天下”·雅集启动仪式上所说,“茶长期被视为和谐的象征,在不同文明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中国茶将继续在助力美好生活、促进文明对话中散发芳香。

来源:宿州旅游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国画中的中华茶道

清代江苏嘉定人陆廷灿(字幔亭)曾任崇安知县,负有进献武夷茶之责。为尽责,亦有情趣,其于采摘、蒸焙、汤候颇多观察研究,查阅有关茶书,分析见闻,遂成一代茶学重镇。其《续茶经》仿陆羽体例,对历代茶事均有论及。但其第九章《茶之图》在内容上与陆羽略有差异。从陆羽《茶经》看,所谓“十之图”其实是将《茶经》内容书写在素绢之上,张挂于饮茶之处,其实是茶馆设计的最原始思想。而陆廷灿则直接将有关茶道的绘画和茶器图案,记叙下来以为其主要内容,为人们认识茶道绘画打开更为真切明了的窗口。

陆廷灿《续茶经》之第九章《茶之图》所列历代图画名目有:

唐•张萱《烹茶仕女图》(见《宣和画谱》。)

宋•宣和御府藏 唐•周昉《烹茶图》一

宋•中兴馆阁藏 五代•陆滉《烹茶图》一

宋•周文矩《煎茶图》一、《火龙烹茶图》四

宋•李龙眠《虎阜采茶图》(见题跋)

范司理龙石藏 宋•刘松年 绢画《卢仝烹茶图》一卷,有元人跋十余家

王齐翰《陆羽煎茶图》(见王世懋《澹园画品》)

董逌《陆羽点茶图》,有跋。

元•钱舜举《陶学士雪夜煮茶图》(见詹景凤《东岗玄览》)

史石窗名文卿《煮茶图》,袁桷作《煮茶图诗序》

冯璧《东坡海南烹茶图并诗》

严氏《书画记》有杜柽居《茶经图》

汪珂玉《卢仝烹茶图》(见《珊瑚网》)

明•文徵明《烹茶图》

沈石田《醉茗图》,题云:“酒边风月与谁同,阳羡春雷醉耳聋。七碗便堪酬酩酊,任渠高枕梦周公。”

沈石田《为吴匏庵写虎丘对茶坐雨图》

陆包山《烹茶图》(见《渊鉴斋书画谱》)

元•赵松雪《宫女啜茗图》(见《渔洋诗话•刘孔和诗》)

上述茶道绘画,今能见者鲜。除陆滉、董逌、冯璧、沈石田外,其他画家作品有存。

今撰著《中华茶道图志》,以与茶道相关紧密度论,分五个层次。第一类,就是以品茗为主体,不仅占画面主体位置(不一定正中间),而且茶床、茶几、茶器、茶具为主要道具,且以品茗情思为画中主人的表情。比如上述茶画外,有刘松年《磨茶图》,郭纯《人物》、唐寅《事茗图》、丁云鹏《煮茶图》、钱穀《竹亭对棋图》,吕时敏《茗情琴意图》、华喦《金屋春深图》、顾洛《小倩小影图》等。第二类,不以品茗为主题,但有明显的烹茶内容,其突出者有仇英《松溪论画图》、唐寅《西洲话旧》,清代倪田《钟馗仕女图》、冷枚《十宫词图》《邀月图》等。第三种情况属于雅集、豪族家居类的一些作品内容,如赵佶《文会图》、崔子忠《杏园宴集图》、杨晋《豪家佚乐图》、美国克利夫兰艺术馆藏叶芳林《九日行庵文宴图》。第四种情况是,候汤煮茗仅仅是角隅内容,例如西安考古所《柳岸货鱼图》、苏六朋《清平调图》及台湾故宫博物院《斟酒图》。第五种情况是取绘画适宜品茗的意境。以北京故宫《桃源仙境图》、西安博物院藏清人吴晨《高隐图》为典型,我们甚至看不到茶器,看不到饮茶的动作,但其意境却与品茗切题。

特别要指出的是,宋辽金元的出土壁画除耶律家族墓等有数幅大家公认的《备茶图》之外,大部分应该分别纳入上述第二、第三和第四种内容。还有,我们分别选取辽宁省博物馆和西安博物院的两幅仇英的《清明上河图》,也可以划入上述几个内容之中。而且西安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为人们展现了都市茶馆的初期形态。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我无法囊括所有存世的以品茗论道为主体内容的茶道画,却将一部分山水画纳入书中,请同行们批评。过去我简单地认为,存世茶画就是我们以前曾经在图册、网络上见到过的茶道画。真正专心一意地整理时才发现,整理茶道画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因为许多馆藏国画就从来没有面世过!我们经常见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例如西安美术学院所藏国画品相很高,数量也不少。特别是吕焕成的《蕉阴品茶图》在茶道画中是不多见的。

虽然如此,我本人认为,中国茶道自唐宋以后,作为一种曾经十分高端的文化形态,渐趋衰微,甚至有人就说中国没有茶道。这可能有违历史实际。

“茶道”犹如“周礼”鲜见于馆阁文献,只好求之于文人画中。文人一直是中国茶道的中坚。饮茶作为一种生活习俗被视为开门七件事之最后一种,也就可有可无。至于弘历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已经沦为浅层次的物质生活方面。

清朝直到民国,中国茶馆总要挂一个牌子,上书:“莫谈国事”。这是将文人排除在高管队伍之外的必然结果。茶道,是一种道。道又是什么?道,就是一种人人得而效法的天下之公器。康熙乾隆、民国总统将治国权衡怀揣自己袖内,谁还敢学孔子,有老子在,谁敢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当郑燮的“难得糊涂”成为人们为人处世的座右铭时,追求“坚贞清白”最宜“精行俭德”的茶道何有立足之地!清代文化大家袁枚,对历史上的茶道清饮,应该有所体悟,他也只能说出的“味外味”这近乎佛教偈子的茶物语。

因此,从大的方面讲,茶道是一种文化形态,是对时代精神的折射。既然不能见诸文字,文人便诉诸丹青。在这些意境幽远、山青水静、茶香扑面而来的画图中,我们仍然能够体悟文人风骨和茶人情怀。茶事不仅是他们的日常生活,更是他们激扬文思的媒介、修身励志的道场。这些画都比较重视茶事活动的山水树木等环境的烘托与提炼。

本人不才,能力有限,可见图册及文章之有关茶画者不全,录述如下:

唐、五代(618—960)

阎立本(约601—673)《萧翼赚兰亭图》(辽宁省博物馆)

周昉(713—741)《调琴啜茗图》

孙位(约九世纪)《高逸图》(上海博物馆)

唐•无名氏《宫乐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五代•顾闳中(约910—980)《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辽、夏、金、元(960—1368)

李公麟(1049—1106)《龙眠山庄图•延华洞》(台北故宫博物院)

无名氏《北齐校书图卷》

宋•王诜(1048—1104)《绣栊晓镜图》,团扇

宋徽宗赵佶(1082—1135)《文会图》

《鹤林玉露》——书画合璧

河南登封黑沟宋代壁画《备宴图》《伎乐图》《宴饮图》《育儿图》

河北白沙一号宋墓《开芳宴》

洛阳关林宋代砖雕画

山西长治市故漳村宋代砖雕《奉茶恭候》

江参(南宋前期,师董源、巨然)《千里江山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南宋•苏汉臣(1094—1172)《靓妆仕女图》

宋人物册页《斟酒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刘松年(1155—1218)《卢仝邀茶图》

刘松年《缝纫•斟茶图》

刘松年《博古图》

刘松年《斗茶图》

刘松年《市井斗茶图》

刘松年《磨茶图》

刘松年《十八学士图》

刘松年《六人斗茶图》

李复题刘松年《卢仝烹茶图》

马远《西园雅集图》

无名氏《春游晚归》

南宋•义绍《五百罗汉图•备茶》

陈居中(宁宗嘉泰年间为画院待诏)《文姬归汉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何澄(1223—?)《归庄图》(吉林省博物馆)

刘贯道(1258—1336)《消夏图》《梦蝶图》

钱选(1239—1289)《卢仝烹茶图》

赵孟頫(1254—1322)《斗茶图》

佚名《扁舟傲睨图轴》

朱德润(1294—1365)《秀野轩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林下鸣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赵原《陆羽烹茶图》

佚名《楼阁图》(辽宁省博物馆)

佚名《竹林宴聚图轴》

佚名《舟中读书图》

盛懋(1340—1370)《清舸清啸图》(上海博物馆)

河北涿州元代壁画《备宴图》《云鹤线图》

陕西蒲城元代壁画《献酒图》《歌舞图》

西安东郊元代壁画《奉茶图》

山东济南历城区《夫妻对坐图》

北京大兴辽墓M1东壁、南壁壁画、东壁、北壁(《考古》2004-2)

河北省宣化辽墓M1《备茶图》《喝酒图》《备茶、备经图》,M7东壁《备茶图》

河北省宣化辽墓M7前室东壁《备茶图》,M7后室东壁《持盏侍女图》,M10前室东壁《备茶图》,M10《碾茶图》《煮水图》,M6前室东壁《备茶图》,M5后室东南壁《点茶图》,M5后室西南壁《备茶图》,M2《奉茶进门图》,M2《备经图》《备茶图》,M4后室东南壁《进茶图》,M4后室西南壁《宴饮图》

辽宁法库县叶茂台辽肖义墓墓门旁西侧壁画《献食图》,东南壁《相迎图》

河北涿州辽代壁画墓东壁《宴乐图》

内蒙古滴水洞金墓壁画《点茶图》,金代(1115—1234)

山西大同市金代徐龟墓图

陕西甘泉金代壁画《夫妇宴饮图》

山西屯留宋村金代壁画墓北侧壁左侧《夫妻对坐图》《丁兰图》《夫人像》《奉茶点》

明(1368—1644)

蓝瑛(1585—1664)《草堂卧云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

谢环(生卒不详,洪武成名,永乐入宫,宣宗赐锦衣卫千户待遇)《杏园雅集图》(镇江博物馆)

杜琼(1396—1474)《南村别墅》十景图册之四闿杨楼(上海博物馆)、《友松图卷》

沈贞(1400—1482)《竹炉山房图》

吕文英(1421—1505)《货郎图•夏景》

沈周(1427—1509)《东庄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虎丘送客图》(南京博物院)、《画山水》(台北故宫博物院)

郭纯《1370—1444)《人物》(台北故宫博物院)

文徵明(1470—1559)《真赏斋图》(上海博物馆)、《茶具十咏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孝感图》(辽宁省博物馆)、《林榭煎茶图》(天津艺术博物馆)、《浒溪草堂图卷》、《惠山茶会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品茶图轴》《影翠轩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寅(1470—1524)《仿唐人仕女图》《蜀宫宫妓图》《渔溪隐逸图》《西洲话旧》《画山水》《事茗图》《琴士图》《陶穀赠词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仇英(约1498—1552)《人物故事》、《写经换茶图》、《东林图》、《汉宫春晓》、《松亭试泉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赤壁图》(辽宁省博物馆)、《清明上河图》(辽宁省博物馆)、《松溪论画图》(辽宁省博物馆)、《临溪水阁图页》(北京故宫博物馆)、《桃李园图》(日本知恩寺)、《桃源仙境图》(北京故宫博物馆)及《丽园庭深图》(西安美术学院)

谢时臣(1487—1567)《高人雅集图》

陆治(1496—1576)《竹泉试茗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

王问(1497—1576)《煮茶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吴伟(1459—1508)《铁笛图卷》(上海博物馆)

杜堇(15—16世纪初)《梅下横琴图》

周臣(1487—1522)《柴门送客图》(南京博物院)

钱穀(1508—1572)《惠山煮泉图》、《竹亭对棋图》(辽宁省博物馆)、《竹溪高士图》(西安博物院)及《桐溪消夏图》(西安美术学院)

董其昌(1555—1636)《仿宋元人缩本画及跋》册页

明•戴进(1388—1462)《春酣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尤求《红拂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佚名《千秋绝艳图》

佚名《入跸图》

刘俊《雪夜访普图》

钱贡(16—17世纪初)万历十四年(1586)《山水间》、万历四十年(1612)《鱼乐图》《岁寒图》《太平春色》

项元汴(1525—1590)《梵林图卷》(南京博物院)

李士达[16—17世纪初,万历二年(1574)进士]《坐听松风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孙克弘(1532—1611)《消闲清课图卷•赏雪》《消闲清课图卷•煮茗》(台北故宫博物院)

石芮《轩辕问道图》

丁云鹏(1547—1618)《煮茶图》《滤酒图轴》(上海博物馆)

袁尚统(1570—1661)《岁朝图》(苏州博物馆《明清书画图册》)

项圣谟(1597—1658)《谢彬松涛散仙图轴》

吴彬(1573—1643)《文士雅集图》(西安美术学院)

崔子忠(1574—1644)《杏园宴集图》

陈洪绶(1599—1652)《品茶图》《授徒图》(绢本设色,美国加州大学美术馆)

余令《煮茶闻道图》(西安美术学院)

佚名《云山深处听琴图》(西安美术学院)

明•佚名《南都繁会图卷》

佚名《西园雅集图》(82.5×101.5厘米,西安美术学院)

髡残(1612—1692)《幽栖图》

周洽(1625—1700)《竹溪春昼图》(西安美术学院)

吕焕成(1630—1705)《蕉阴品茶图》(西安美术学院)

王翚(1632—1717)《石泉试茗轴》(台北故宫博物院)、《一梧轩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临许道宁山水轴》(台北故宫博物院)

吴历(1632—?)《云白山青图》

吴宏(生卒年不详)《柘溪草堂图轴》[160.8×79.8厘米,作于康熙十一年(1672),南京博物院]

杨晋(1644—1728)《豪家佚乐图》(南京博物院)

禹之鼎(1647—1716)《幽篁坐啸图》

王树穀(1649—?)《四友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

郎廷极(1663—1715)《郎廷极行乐图》(自题名《茗情琴意图》)(青岛市博物馆)

颜峄《江楼对弈图轴》(广州美术馆),此画于乾隆庚寅岁(1740)春二月75岁时作

陈枚(?—1864),上海人,所绘《月曼清游图》之《秋桐聚戏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佚名 《刻丝夜宴桃李园》(原为宫廷制造,辽宁博物馆)

王概(生卒不详,康熙时作品较多)《秋帆旷揽图》(上海博物馆)、《秋景山水图轴》(天津艺术博物馆)、《秋山喜客图卷》(浙江省博物馆)

冷枚(约1669—1742)1739年作《邀月图》(西安美术学院)

黄慎(1687—1768)《春夜宴桃李园图》

郎世宁(1688—1766)《弘历观画图像》(北京故宫博物院)

姚文翰(18世纪)《四序图》

华喦(1682—1756)《金屋春深图》(广东省博物馆)、《金谷园图轴》(上海博物馆)、《竹溪六逸图》(水墨设色,日本中西文之藏)

顾洛(1763—约1837)《小青小影图》

金廷标(?—1767,1760年入宫供奉)《仙舟笛韵》《品泉图》

潘承桂(生卒年不详)《芦湖赏月图》《琴瑟和鸣图》

苏六朋(1791—1862)《清平调图》《游僧晚归图》《秋赏图》

王素(1794—1877)《高士论诗图》(西安博物院)

费丹旭(1802—1856)《倚栏图卷》《姚燮纤绮图》《听秋啜茗图》(浙江省博物馆)

真然(1816—1884)《淮阴垂钓图》(西安美术学院)

沙馥(1831—1906)《琼筵飞觞图》《携琴访友图》(均藏于西安美术学院)

张筠(生卒年不详),近代画家,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光绪九年(1883)翰林,后任四川主考官。精诗文工书画,1861年作《说书纳凉图》(西安美术学院)

钱慧安(1833—1911)《烹茶洗砚图》(上海博物馆)、《簪花图》、《人物花卉四条屏•柳下背书图》(西安考古所)

任薰(1835—1893)《人物》(台北故宫博物院)、《临泉调琴图》(西安美术学院)

吉朝(生卒年不详),1899年作《灵山积玉图》(西安美术学院)

吴昌硕(1844—1927)《品茗图》(上海朵云轩)

倪田(1855—1919)《钟馗仕女图》(徐悲鸿纪念馆)

黄钺徵(生卒年不详)《黄钺徵符康阜册•晓雾烹茶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陈字 (1634—?)《青山红树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树穀《四友图轴》

汪承霈(?—1805)《群仙集祝图》

袁耀(?—1788)《潇湘烟雨图轴》(安徽博物院)

吴晨(生卒年不详)《山水册》(西安考古所)

潘振镛(1852—1921)《天街夜色》(西安美术学院)

(本文为梁子《中华茶道图志》一书序言,作者:梁子,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跨越时空,文化交融:2019年首都茶文化新年茶会暨中华文化八方雅集成功举办


  跨越时空,文化交融:2019年首都茶文化新年茶会暨中华文化八方雅集成功举办

  

  ——29家单位130人首办“中华文化‘八方’雅集”

  

  在中国千年文化传承中,文人雅士的茶会雅集贯穿其中,熠熠生辉。翻开《中国茶历》,历史上著名的茶会雅集,历历在目:中国古代最早的西汉雅集,史称“梁苑之游”;三国时期“邺下雅集”“竹林七贤”“竟陵八友”,饮酒煮茶,彼此唱和,形成文学潮流;西晋“金谷园雅集”,“二十四友”赋诗;东晋“兰亭雅集”,曲水流觞;唐代更“以茶酌而代焉”,颜真卿《五言月夜啜茶联句》余香,“琉璃堂雅集”、“滕王阁雅集”、“境会亭茶会”、“清明宴”、“香山九老会”,以茶载文、茶德溢洋;宋“西园雅集”、“文士茶会”、“延福宫曲宴”;元代“玉山雅集”,明代“惠山茶会”;清代“千叟宴”、“重华宫茶宴”……这些历史瞬间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经典记忆。

  


  2019年1月18日下午,29家单位130多人齐聚古色古香的东苑戏楼,成功举办了“中华文化`八方'雅集”。

  

  "中华文化`八方'雅集","四面"旗帜性茶礼茶仪,"八方"代表性文化茶席,以茶为载体,集琴棋书画诗酒花香之精粹,弘扬传播中华文化。让更多的力量和元素组合起来、参与进来,发挥起各自作用,创意方向准、活动形式新、文化传播量大,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本次活动主办方中国乡土艺术协会领导,对活动成功举办给予充分肯定。

  

  出席活动的各方面专家名单(部份)、参与单位名单和节目单(部份)。

  

  附一:出席活动的专家主要有(排名不分先后):


  陈伟群 《中国茶历》主编、"中华文化`八方‘雅集"原创策划人发起者

  谢美霞 唐密茶道唯一传承人(本次活动总监)

  沈冬梅 中国社科院茶史首席专家

  于佳平  泰元坊茶艺培训首席教师(本次雅集主持人)

  遂岩 中国人民大学世界民俗研究所所长

  卜立建 华戏文化董事长

  邵红 东苑戏楼文化顾问

  李志红  伴夏网茶(茶社会)主编

  熊智惠  东方国艺董事长

  孙丹威  吴裕泰原总经理

  古力子  诗茶网主编

  王晓芳  王府茶楼董事长

  刘毅敏  清香林董事长

  肖思学  莲语学堂首席教师

  张程  圣贤文墨馆馆主

  郑弘  围棋国手九段

  刘建伟 文艺评论家

  张逸良 北京晚报文艺部主任

  任红雨 北京电视台 文化学者

  何济洲 中国海关文学原总编

  曹艳霞  天香使者团首席

  郑博文  中华茶人杂志主编

  陈柯如  愉悦茗家馆主

  王刚  中国美协会员

  景永 编剧、导演、


  附二:中华文化"八方"雅集(首会)节目单(部份)

  

  1.盛世新年:圣诵《天民颂》(张程 圣贤文墨馆)


  2."四面"旗帜性茶仪展仪:

  

  (1)唐风雅韵宫廷茶礼(唐密茶道 导师谢美霞)

  (2)茶和天下茶仪茶礼(王府茶楼 导师王晓芳)

  (3)和静茶修茶仪茶礼(和静园 导师王琼)

  (4)壮族道医家茶仪(愉悦茗家 导师陈柯如)

  

  3."八方"代表性文化茶席演绎

  

  (1)琴与茶 (张楠领衔演绎)

  (2)棋与茶 (郑弘领衔演绎)

  (3)书与茶 (郑博文领衔演绎)

  (4)画与茶 (王刚领衔演绎〉

  (5)诗与茶(古力子领衔演绎)

  (6)酒与茶 (兰峰领衔演绎)

  (7)花与茶 (肖思学领衔演绎)

  (8)香与茶 (曹艳霞领衔演绎)

  

  29家单位名单:

  

  主办单位:中国乡土艺术协会

  联合主办:北京市东城区天街集团

  承办单位:流霞溢香(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东苑戏楼、《中国茶历》、华戏文化、攀天红文创科技园、祖祥鸿羽茶文化中心、嘉石木、莲语学堂、郑弘围棋、天香使者、王府茶楼、和静园、唐密茶道、华道诗茶、愉悦茗家、中茶体验馆、泰元坊、圣贤文墨馆、钧天坊、碧壶雅居、塔酿中西文化、东方国艺、九歌堂文化、大国巨匠文化

  

  支持单位:

  

  国资委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茶馆等级评定委员会

  北京市茶业协会

  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

找到约321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