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按加工工艺分类为

找到约376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润元昌解惑茶铺:论分类,柑普茶能玩的花样比你想象的更多!

       润家熟,春茶发酵的熟茶

  春茶是一年中最好的茶,内质最为厚实,春茶发酵的熟茶具有“春香明显、甜润浓稠”的精致化味觉体验。润元昌熟茶产品均采用春茶润活发酵而成,口感较普通熟茶更香,更甜,更润,更纯净。

  上期主题

  ●柑普茶都有哪些差异与分类?

  因柑果不同的生长阶段,填料熟茶的不同,不同的柑普茶产品在口感和保健功效上也有一定的区别。小青柑处于幼果时期,个头小,果皮厚,芳香类物质丰富,但苦涩成分也比较多,故加工成好喝的柑普茶颇费功夫;大青柑处于新会柑的长成阶段,即果身大小基本定型,果皮厚度适中,而大红柑处于新会柑的成熟阶段,个头比较大,果皮薄,糖分比较多。

  新会陈皮长久以来就以药用为主、膳食为辅的形式风行于民间,饮用的陈皮普洱茶正式形成于清,延续至今。此过程中新会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疏肝润肺等的功效日益得到验证认同,民间尤其是广东地区广泛用于调味或食膳,甚至华人把食用或饮用新会陈皮之风带到了异国他乡,影响深远。

  新会柑,顾名思义,就是指生长于广东江门新会地区的茶枝柑。新会柑的核心产区,是指以新会熊子塔为中心画圆,直径约2公里的范围,这些都是做传统高端陈皮的产区,润元昌的柑普茶产品,主要是选用这些产区的柑果来制作。

  因柑果不同的生长阶段,填料熟茶的不同,不同的柑普茶产品在口感和保健功效上也有一定的区别。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有多少不同?

  按新会柑生长周期的差异分类

  @欣:

  个人理解:柑普茶由柑皮和熟普组成,柑分青红,青注重果香,红则偏甜,分别与熟普组合,形成不同的口感,供各有偏好的茶客挑选。

  按生长周期,我们熟知和常见的就小青柑、大红柑两种,其实市面上利用新会柑不同生成长阶段的果实制作的茶品众多。比如说:小青柑、大青柑、二红柑、大红柑等,不同阶段的柑果实各有特点。

  小青柑(青柑仔):通常于7、8月采摘的青柑幼果,个头小巧,皮厚生硬,加工工艺难度较高,油室密布且细小,味苦涩香馥郁。润元昌柑仔普洱所用小青柑7月份就开始采摘生产,必须在9月前完成采摘生产,保证了柑皮原料丰富的果酸含量与其他营养物质。其中头采小青柑更是鲜香扑鼻、夏季尝鲜代表。

  头采小青柑

  常规小青柑

  贡品青柑

  老茶头大红柑

  大青柑:每年于9-10月份采摘的果实较大的青柑,果皮稍厚,色深油亮,质显软,性温和略甜,易储藏。

  二红柑:每年于11月采摘的还未完全成熟的柑果,介于青果与熟果之间,表皮褐绿带有微红,皮质稍薄带软,油室凹孔较大,味辛苦中稍带微甜。

  大红柑:每年采摘于12月左右所加工的成熟柑果,皮厚质软,颜色暗红,表皮油孔较粗糙,香甜味足。

  相关文章推荐:

  柑仔、青柑与红柑的区别,你知道吗?

  按熟茶原料的等级差异分类

  柑普茶的另一生产原料便是云南熟茶,“春茶发酵的熟茶”一向是润元昌柑普茶的核心竞争力。润元昌勐海茶厂专供柑普茶熟茶原料仓库,为柑普茶制作提供海量优质原料选择。

  柑普茶填充茶料的选用也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常用的填料为宫廷级熟茶和老茶头。

  宫廷级:条索紧细,金毫显露,甜润清细。已经陈放了一到两年时间的宫廷熟茶原料,保证柑普茶填充茶料的完整美观,且没有堆味杂味的出现。

  老茶头:滋味醇厚,柑香茶香经久不散,好喝又耐泡。

  相关文章推荐:

  为什么说宫廷熟茶是柑普茶最好的用料?

  按柑普茶的加工工艺分类

  @wintop:

  柑普茶主要按新会柑的生长周期分类有小青柑,青柑,大红柑以及普洱茶的产地和加工工艺分类。

  生晒型:生晒又称为纯生晒,指完全利用阳光将小青柑晒干。这种工艺看似简单,却是靠天吃饭,如果小青柑没有完全干燥,成品的小青柑就会留下难以去除的苦涩味,影响口感。用生晒制作的小青柑,香气沉实、口感甜润生津,回甘好,但由于风险和成本极高,产量也不能保证,企业一般不采用生晒的方式。

  高温烘焙:指用70-80℃左右的温度干燥小青柑,制作的小青柑柑香更浓,但小青柑的活性降低,陈化价值不高。

  半生晒小青柑

  常规小青柑

  低温烘焙:则是用不高于45℃的温度烘干小青柑,烘焙时间比高温烘焙时间长,比生晒时间短,产量较高且稳定,成品小青柑柑香茶醇,入口润感更高。

  半生晒型:就是将生晒与低温烘焙相结合,又被称为半生晒低温烘焙。

  制作过程是先将装好还未干燥的小青柑烘焙干燥一次(避免苦涩味和霉变),再让小青柑享受日光浴,最后再低温烘焙。

  相关文章推荐:

  有图有真相,半生晒和低温烘焙的小青柑有何差异?

  茶枝柑、圈枝柑、驳枝柑的区别

  新会大红柑学名“茶枝柑”,根系发达,其种苗繁殖,一般常用两种方法。

  圈枝柑:在母树上“圈枝”,也称作“原枝”。以禾草缠上泥土,让它生根,长成树苗后移植到大田,以这种方法育苗种出的,称“圈枝柑”,也被视为是最正宗的新会柑,其果实偏小,果皮较薄,果味很好,制成陈皮质量最好,但抗病虫害能力较差,产量不高。

  驳枝柑:即嫁接柑,是以和茶枝柑亲和性较好的其他植物枝条进行嫁接,既能遗传母本的优良性特点,又能保持部分本体的优良性状。其果子大,产量高,抗病力强,适合规模化生产,这也是驳枝柑成为市场主流的主要原因。

2019中国茶业科技年会,以高标准引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12月11日上午,主题为“科技支撑茶业高质量发展”的2019中国茶业科技年会在深圳坪山燕子湖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本次年会除设有1个主会场之外,还有2个科技分会场、1个经济分会场,来自中国、韩国、美国等国的知名专家学者从科技创新引领、茶叶质量安全、茶文化的转化与创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茶叶深加工、茶产业业态创新、茶叶消费特征与趋势等多个角度带来了内容详实的精彩报告。

下面,小编就带您走进科技分会场听听主讲人尹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研究院如何围绕以高标准引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交流和分享。讲人以2019年11月20日当天发生的两件事作为“标准化”分享的引入——

以宏观层面看——李克强总理与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会面,交流当前国际形势。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要各方携手应对。

以茶叶产业层面看——2019年“创新中国茶”论坛举行,认为中国茶产业处于群体焦虑状态,原因是茶产业还没有找到正确的现代化方向。

主讲人认为,近年来茶产业仍面临着种植、加工方面产能过剩、库存过大等问题。中国是茶叶大国,却并非茶叶强国,大而不强、大而不精问题比较突出,标准化工作落实不到位是造成产业众多问题的原因之一

标准化引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主讲人认为,未来的茶企竞争必会在茶叶品质和质量安全之间展开。

只有具备品质、质量安全有保证、品牌公信力强的企业才会赢得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标准化是引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标准化是中国茶叶的发展方向之一,是中国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引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提升茶叶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打造企业和区域品牌、增强茶叶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保证。

在统一标准下进行国际贸易,有利于树立中国茶的质量信誉,有利于中国茶品牌的创建和持续。

茶叶标准化工作如何开展1.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

主讲人介绍说,标准化的制定、实施、修订是不断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每完成一次循环,标准的水平就提高一步。

茶产业现行有效的相关国家标准109项,GH/T xxxx-20xx系列行业标准35项。

2019年,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按照要求,对其中的77项茶叶质量相关标准,6项质量标准计划项目集中进行了清理。

最终确定,其中,26项不涉及食品安全指标的标准继续有效,50项涉及食品安全指标的标准(基本是产品标准)拟进行修订,1项建议纳入食品安全标准范畴。

6项质量标准计划项目中,建议继续有效5项、废止1项。同时对实施超过5年以上的行业标准组织进行了复审。

我国茶叶产品标准体系以GB/T 30766-2014《茶叶分类》为基础进行建立和不断完善,并可按照加工工艺、原料成分进行分类。

 按加工工艺分类:以茶多酚氧化程度为序将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乌龙茶)和红茶六大茶类。

按原料成分分类:可分为茶叶(六大茶类和再加工茶)及含茶制品(以茶叶为原料加工的速溶茶和以茶叶为原料配以各种可食用物质或食用香料等制成的调味茶类等)。 

2.茶叶标准化主要环节工作重点

标准制修订方面分为如下四项——

(1)基本要求:标准的制修订必须严格按照统一规定的程序开展,这是保障标准编制质量、提高标准化技术水平,实现标准制修订过程公平、公正、协调、有序的基础和前提。

(2)基本原则:各种茶叶标准的研制要做到与现行标准的协调、配套,避免重复,更不能与现行标准相抵触。

(3)基本程序:预备阶段、立项阶段、起草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审查阶段、批准阶段。

(4)编写规范:须符合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


在标准的应用实施方面,根据《标准化法》规定,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标准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不得擅自更改或降低,违反的将会依法处理。

推荐性标准相应具有法律约束力,使用者声明其产品符合某项推荐性标准时,可进行产品质量认证,获取产品使用合格标志,提高信誉度和知名度。

标准监督检查的主要形式是对产品质量进行国家监督检查、地方监督检验、市场抽查和专项检查,对获得认证的产品和企业进行法定的监督检验等。

标准监管方面——

2019年12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正式实施,《条例》要求夯实企业责任,加大违法成本,震慑违法行为,明确将进行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最严格监管和最严谨标准。

其中,“最严谨标准”是首次被正式写进法律条款。

最后,主讲人总结了未来我国茶叶标准化工作重点——

把好源头质量安全关、把好过程质量安全关、加强标准宣贯与实施

 茶叶生产企业在茶园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相关标准,不要使用禁限用农药、化肥,一般农药、除草剂的使用要严格管控,逐步实施以“茶园生态化”为主的质量安全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加大各项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执行力度,政府部门加强对茶企的监管力度,引导消费者树立理性的茶叶质量安全观,让消费者喝上质量安全放心的健康茶。

认识白茶的产地、特点、加工工艺、分类,一篇就够了

  白茶是我国特有的茶叶种类,是六大茶类之一,属微发酵茶,近年来广受茶友喜爱。这篇文章就详细为大家介绍白茶的产地、特点、加工工艺以及分类和贮存方式,让你全方位了解白茶。

  01.产地

  白茶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七之事中,其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

  02.特点

  白茶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晾晒(萎凋)和干燥,工艺至简。由芽头制成的白毫银针成茶满披白毫、汤色清淡、味鲜醇、有毫香。其最主要的特点是白色银毫,素有“绿妆素裹”之美感,芽头肥壮,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匀。冲泡后品尝,滋味鲜醇可口,还能起药理作用。

  03.加工工艺

  白茶的制作工艺是最自然的,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是在于萎凋。把采下的新鲜茶叶薄薄地摊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的阳光下,或置于通风透光效果好的室内,让其自然萎凋。

  晾晒至七八成干时以文火进行烘焙至足干,只宜以火香衬托茶香。白茶制法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04.分类

  白茶因茶树品种、原料采摘的标准不同,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及新白茶5种。

  白毫银针,因其白毫密披、色白如银、外形似针而得名,其香气清新,汤色淡黄,滋味鲜爽,是白茶中的极品,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

  白牡丹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

  贡眉是白茶中产量最高的一个品种,其产量约占到了白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优质的贡眉成品茶毫心明显,茸毫色白且多,干茶色泽翠绿,冲泡后汤色呈橙黄色或深黄色,叶底匀整、柔软、鲜亮,品饮时感觉滋味醇爽,香气鲜纯。

  制作寿眉的茶青叶子比较大,还有一些梗,一般采用银针“抽针”时剥下的单片或白茶精制中的片茶按规格配置而成,更为平价。

  新工艺白茶是二十世纪70年代为适应香港地区消费者需要而开发的新产品。

  之所以称为“新工艺”是因为在萎凋后经过轻度揉捻,区别于传统工艺中的不炒不揉。新工艺白茶发酵程度比传统工艺白茶略重,香气比较浓烈。

  05.如何贮存

  白茶贮存归纳起来就八个字:通风、透气、防晒、防潮。常温下通风、干燥、无异味的环境即可。

找到约367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