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按季节订制茶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滇红的等级与品质

中国茶叶品种很多,特别是绿茶上千个品种。红茶也从武夷山到福建到全国全面开花,最主要的产区有福建红茶【正山小种和金骏眉、工夫红茶(福安坦洋工夫、福鼎白淋工夫)】及安微红茶【祁门红茶】、云南红茶【滇红】,这三个主产区我们都有订制过,福建红茶的正山小种和金骏眉一直订制,后来也试一次订制祁门红茶,到云南以后,滇红也后几年持续订制。

红茶与绿茶【大多数国内茶叶】都是以芽头来定等级,茶树环境和土壤等条件对等级影响小,所以,滇红的等级并不一定品质,品质好的并不一定等级最高,等级最高的,并不一定品质最好。需要我们结合茶叶的内质来区别对待,但是对于茶农或者加工厂来说,等级就是价格,等级越高,价格越高,所以,滇红品质好的并不一定价格高,价格高的也不一定是好茶。

云南天气和海拔等环境决定了云南茶叶的特点,春茶品质和等级都在第一位。所以在等级和价格方面,春茶后才是非雨天的二春【春尾】茶,秋茶,最差的是雨水茶【夏暑茶】。


夏暑茶色泽乌褐无质感

从茶芽方面,春茶头采、二采、春茶,芽头肥壮毫满的头采和二采以及侧面采摘的芽头。然后才是一叶一芽,这些芽头的等级既有与绿茶相似的等级,但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如果仅从茶芽和叶芽等级来看,分类分级与白茶的分类会更贴切一些。


多色的芽头,油亮质感

这些都只是从等级方面我们可以了解茶叶的价格,因为目前滇红茶山区别虽然有,但还是不大,对茶叶成品后的价格影响还是比较小。这也是许多人把茶芽很壮实的新品种滇红茶树炒起来,后来慢慢地发现,那样的滇红虽然芽头肥壮,茶毫丰富,但是香气和滋味不足,慢慢地不被市场追捧。所以,目前订制滇红,还是可以通过内质的香气和滋味、口感来寻找好茶山、好天气、好工艺的滇红。同样的价格,品质区别不小。


我们拿滇红量最大的经典58【叶芽春】来说明一下等级与价格、品质。

一叶一芽在滇红的春茶比任何春茶的芽头金针都要便宜,而且品质差二到四倍都有。但是如果仅从茶叶的香气、滋味和口感来说,纯芽金针除了口感细腻油嫩可能比较明显区别于经典58,香气、滋味和口感的饱满、顺滑、柔和、香甜方面,少有达到叶芽春的水平。如果一款纯芽金针可以不仅细腻油嫩,还可以香气凝甜幽长,口感还能饱满顺滑柔和油润,那么这样的纯芽金针,就是极品滇红,但事实是少之又少,大多数纯芽金针都是香气清新淡雅但不浓郁,茶汤清爽淡柔,少有饱满和油润,滋味难有出色表现。


春茶野生古树

所以,价格不高的春茶滇红,如果能香气清新幽雅纯净柔甜,口感细腻油润、鲜爽甘甜,就不会比那些徒有虚形的纯芽金针要强得多。因为好看的茶,香气一般、滋味平淡甚至寡淡,口感苦涩的高等级茶叶,也不能让人有一丝想品饮的欲望。

所以,滇红等级高的茶叶,还需要结合茶山和茶树生长的土壤与环境,采摘加工出来后,根据香气与滋味、口感来综合评价,而不是一味地按茶芽分等级。当然,那些不是春茶的其他季节滇红,因为从外形、色泽可以分辨一二,然后稍结合香气和滋味、口感就很容易区别。


好茶不便宜,便宜没好茶,也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真理。贵的不一定好,便宜的一定好不了,也是需要辩证来看。我一直分享自己寻茶的心得,就是想让大家可以通过喝茶、品鉴过程,阅读我在寻茶过程当中的心得,可以多一些对茶的理解,少一次错误的选择。

来源:寻茶笔记  大山人,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看通城如何打造全国油茶重点示范县

金秋十月果千树。地处幕阜山区的湖北通城县30万亩油茶,迎来丰收季。漫山遍岭的油茶树上挂满了果子,农民忙着采摘收藏,游客打卡油茶花海,蜜蜂赶趟采蜜,分享甜蜜事业。

油茶花香道丰年。正在基地调研的县长杨修伟与林业人员算了一笔账,今年30万亩油茶挂果,农民直接增收10亿元。

乘着全国油茶重点示范县东风,历届县委、县政府和五十万通城人民接力种植油茶,不断改良油茶品种,改造低产油茶林,推广高效实用技术,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扶持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进行深度加工,提升综合效益,

10年间,通城县每年以改造老油茶林1万亩,新造基地3万亩的速度推进,已建成30万亩油茶基地。

过去的荒山荒地,现在变成绿意盎然的“油田”,村民致富的“加油站”,给力乡村振兴。

龙头带动一株油茶树为乡村振兴加油

“背靠青山茶果飘香,门临绿水鱼鸭满塘。”关刀镇白马村六旬老人杜平显家大门口上贴的大红对联在秋阳的照耀分外显眼,他每天清晨哼着小调来到屋后的油茶基地“上班”,除草,施肥,巡山……林下的公鸡扑打着翅膀。

“真没想到到了这个年纪,能在家门口发财,荒地入了股,还帮助公司管理油茶林”在他身后,300多亩挂果油茶林郁郁葱葱。

杜平显是村里建档贫困户,过去,一家六口人全靠他种地打短工和政策扶持过日子。油茶产业园建成后,他成为这片茶园的“管家”,又当上了股东,一年收入5万多元,一家日子过得滋润。

杜平显说的公司是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8月,是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一直以“油茶种苗培育,专班基地管护,专业技术服务,产品统收统购”的经营模式,助力当地油茶产业的发展。

为考虑到农户前期投资油茶的周期长、技术缺乏等情况。公司积极探索出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农户签订协议,免费为农户提供良种苗木,无偿提供技术服务,统一生产资料,保价回收油茶籽,从根本上帮助农户增收致富。至目前,公司已辐射带动全县78个村7600多户农民规模化种植油茶6.2万亩。

脱贫攻坚开始后,公司又给贫困户量身订制了“股份制油茶基地”模式,只需贫困户土地入股,从投入、管理到产出都由公司全权负责,最终利润分红为公司60%、农户40%,贫困户还被聘为抚育管理员。

“像杜平显这样的脱贫户,我们扶持了500多户。我们还在每个脱贫村建设高产油茶基地500亩,达产后,脱贫村每年油茶收入100万元以上,扶持每个脱贫户建管油茶基地50亩,脱贫户年油茶收入3万元以上。”公司董事长晏禄金表示,要让脱贫户有持续稳定的收益来源,从真正意义上把油茶树变成“摇钱树”。

近年来,公司通过地租、薪金、分红等形式带动千余农户就近就业,精准帮扶千多户贫困户增收脱贫。今年2月,公司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油茶是多年生高效经济林,新造林4年可挂果,种植第8年进入盛果期,一经栽种,百年采收,几代人受益,成为山区农民的“绿色银行”

金黄的油茶果,照亮了群众的“红日子”,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全县催生了1.5万户油茶种植大户。

塘湖镇阁壁村金定武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今年的秋天对他来说格外甜。鸡鸣三遍,金定武起床沿着蜿蜒的山路爬到对门山上油茶林里去“巡山”,连绵起伏的群山上处处是泛绿的油茶林,树树抱子怀胎,挂着致富果。

从昔日荒满山,到如今绿满眼。2011年,返乡创业的金定武带着自己的全部积蓄回到家乡开始种植油茶树。十年辛苦,他同乡亲一道,开荒造林;十年种树,终得正果,8000余亩荒山变成青山,树上挂满了“金果”,摘上了“致富果”。

他还办起了榨油加工厂、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效益年年翻番,产品附加值和溢价能力成为新的增长点。

他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吸纳周边四个乡镇23个村165户农户、32户油茶种植大户,一同发展油茶,走共同富裕路子。

满山绿亦金,好路子带动乡村振兴。通城县已成为全国油茶大县,拥有茶油国家地理标志。目前,该县油茶种植面积达30万亩,年产值40亿元,其中千亩以上油茶基地23个、百亩以上91个;全县油茶专业合作社31家。

示范引领一座油茶园成为全国示范

一艘“航母”静靠在生态湖边。这是一座既富有时尚科技感,又满溢着油茶香味、古味的全国首座油茶博物馆,里面油茶深加工系列产品,正带领着数万农民驶向致富的海岸线。

一株株来自全国各地300多个油茶良种品绿在园区,挂果的枝头上,有的开着白色的花,有的红花开得炽热,簇拥着万吨油罐和现代化加工车间……金秋时节,走进集精深加工、栽培示范、科研教学、文旅于一体的黄袍山油茶科创示范基地,满目青翠,满鼻闻香,生机盎然。

“这些苗子培育出来后分发到全国各地种植大户移栽………”走进国家级油茶产业示范园——黄袍山油茶产业园苗圃基地,“乡土专家”胡鹏介绍,在幼苗培育上,公司投资兴建了全自动温控育苗试验中心和省油茶良种定点繁育基地,率先在全省推广无纺轻基质育苗技术,每年为社会提供良种油茶苗500万株。

迄今,黄袍山油茶科创示范基地先后从国家油茶科学中心引进高产无性系21个、杂交无性系5个和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25个进行试验评价,明确了长林4号、53号为通城县主栽品种。

“结合科创基地建设项目,我们针对全县所有油茶基地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和服务体系”。黄袍山油茶科创示范基地“乡土专家”胡鹏介绍,基地现已完成建设5000亩集品种对比筛选、采穗、标准化种植为一体的良种油茶高产示范基地,将带动全县2万亩高标准良种油茶基地的建设.

同时,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按GAP栽植技术要求,规范建设了10余万亩的高标准示范基地。

公司先后与湖南、江西等地的多个种植基地和种植大户形成合作,每年定向提供苗木,收购油茶籽,带动周边100万亩高产油茶基地种植,6万余户农民家庭投入油茶相关产业、年户平增收近万元。

深秋时节,正是通城县油茶果采收季节,又是油茶花开季,游客穿行油茶林,一边采果,一边赏花,国家3A级旅游景区内茶旅融合生态游如火如荼。

科技赋能一粒油茶籽炼成亿元产业

一粒油茶果经烘干——剥壳——分离——冷压榨等20多道工序,压榨出来的高品质茶油均价超过了百元每斤。

“别小看这几十道工序,却包含10多项国家专利”在现代化生产车间高工杨宏旺介绍。

为提高油茶资源利用率,公司每年投入销售收入6%以上的研发经费,不断延伸农业科技产业链。与多所大专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取得了较大突破。

特别是“油茶籽脱壳冷榨生产纯天然油茶籽油”技术的研究,荣获了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抢占了全国油茶行业的战略制高点。

通过该技术生产的茶油,因为没有对茶油籽进行加热,最大化的保持了茶油的营养价值,如维生素E、角鲨烯、锌等等。这样生产的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了90%,比橄榄油的80%还要高。

此外,与南昌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进行了针对儿童、孕产妇、糠尿病人、心血管病人等人群的营养用油的研究,开发出了“本草天香”系列营养强化用油产品,产品行销全国。

为了保证茶油的品质,生产环节的“硬实力”很重要,销售环节的“软实力”也同样不可小觑。

拿起一瓶“本草天香”的茶油,瓶底下有一个产品溯源码。扫一扫可查到该瓶茶油的生产车间、时间,原材料产地等,让消费者吃的放心。

小小油茶果,全身都是“宝”。油茶籽榨出的茶油,是餐桌上的高品质食用油;初榨之后的茶籽饼粕可生产保健品、化妆品;茶枯可提残油,萃取茶皂素;提取完茶皂素的茶粕,茶壳可提炼木糖醇、制作栲胶,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及饲料;油茶花还是丰富的蜜源。

公司生产茶油之外还研发出了护肤和洗涤产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开展了茶皂素提纯研究,解决了茶皂素制取工艺存在的生产周期长、纯度低、生产成本高等缺陷,填补了国内高纯度茶皂生产体系的空白。

将一个小地方的产品卖往全国甚至是全世界,质量之外重要的就是品牌。

为了打造自主品牌,公司整体通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产品先后通过了“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本草天香”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黄袍山油茶”被授予“地理证明商标”。

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本草天香”牌两大类11个品种的高端油茶籽油系列产品和“上古之水”牌20大类天然活性洗护用品等两大品牌。

县委书记刘中英作客省媒推介通城农产品时,自豪地说,黄袍山茶油系列产品过去论壶卖现在论滴卖。

山种摇钱树,户有聚宝盆,正成为通城新农村的生动写照。探索具有通城特色的油茶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促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通城信心十足。

原文标题为:一株油茶树是怎样长成富民产业的——看通城如何打造全国油茶重点示范县 

来源:荆楚网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大益茶文化解读系列NO48:8592

  “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高贵的一群。”

  ——路遥《平凡的世界》


铸“紫天”传奇,入经典之列E
NJOY TAETEA 

众所周知,生茶与熟茶是普洱茶两大基本分类。但早期的普洱茶都是生茶,采用自然发酵的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发酵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到1973年,“渥堆”发酵技术得以成功应用,由此诞生了熟茶。

从1973年至今,普洱熟茶在几十年历程中,有诸多品类被大众喜爱,除了业界熟知的7572,还有众多默默无闻、润物无声的茶界耕耘者,比如8592。

8592与8582,都是创制于1985年。当时,香港南天贸易公司向勐海茶厂订制了一批七子饼,即8582青饼和8592熟饼。二者虽有生熟之分,但外包装纸没有区别,没有茶号,很容易与其他产品混淆。

为与其他大宗出口茶品区分开来,应南天贸易公司要求,勐海茶厂在茶饼棉纸上加盖了紫色的“天”字印章,被众多茶友爱称为“紫天”饼。

图片出处:《深邃的七子世界》五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8592紫天熟饼,整体发酵适中,经多年陈化以后,干茶呈光泽栗红,优雅而且清香,闻之即有一种心旷神怡之感。

以紫砂壶冲泡后,其茶汤色泽深褐透亮,陈香馥郁;品饮之,既甜美爽口,又温和沁润,有明显的丝滑感,已达非常醇和的境地。

8592口感稳定、性价比高,市场需求量大。作为常规产品,几乎每年都有新品上市热销,成为茶人公认的“经典老五样”之一。


原料平凡无奇,亦能创造奇迹
ENJOY TAETEA


世间无不可用之茶,也无不可用之人。陆羽不过是一位弃婴,却通过努力成为了一代茶圣。所以,出身平凡、地位低微的人,只要不放弃、不懈怠,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茶亦如此。

8592用料普通,以粗枝大叶为主,但经过茶人精心的研配与制作,以及后期的陈化,亦产生惊艳之效果。不妨从制作技艺上来作分析。

一方面,普洱茶拼配是将不同等级、不同区域、不同品种、不同季节、不同年份、不同发酵度的茶叶原料,按不同比例拼合在一起,塑造出风格各异的韵味。

而8592采用综合九级的晒青毛料,即拼配有较多粗叶老梗,又有一定比例嫩叶嫩芽做撒面。茶梗作为比较常见的茶叶原料,其中富含可溶性多糖及氨基酸,香气物质也颇为丰富。

另一方面,熟茶发酵一般分三种程度,即偏轻发酵、适度发酵、偏重发酵。8592因用料有较多粗叶老梗,发酵周期较细嫩原料稍长,发酵度程度也更高,因此8592在众多熟茶中属偏重发酵。

8592带粗梗,又因发酵偏重,使得8592甜香中带有木香,陈化后木香更加明显,适当闷煮更有枣香显现,香气多变而独特,含蓄而不张扬。

梗多则茶甜。8592独具“大益味”,因为有较多老梗,口感甜润,又因拼有一定比例的较嫩的茶叶,滋味上又多了一份醇滑。


2021年:结时光为礼,镌经典于心
ENJOY TAETEA


大益茶的产品体系中,8592属于经典系列中的常规茶、口粮茶。这款茶看似资质平平、默默无闻,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广受大众欢迎、群众基础极好的茶品。

2021年,大益再次推出8592(2001批次)。此茶为庚子鼠年所作,陈放一年后,其滋味颇为醇厚,甜味显,陈香明显,后期更易显木香。

“结时光为礼,镌经典于心”,饮茶是一种诉诸眼、耳、鼻、舌、身、意的综合感受。伴随某种感情,逐渐形成一种味觉记忆。熟茶的甜润,容易让人产生愉悦感,让人慢慢喜欢、热爱与依恋。

8592用甜润的口感、朴实的价格,在数十年的持续生产中始终保持沉稳踏实品性,与众多茶友默默相守。这是一款平凡的茶,如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但伟大的灵魂,常寓于平凡的躯体。平凡是一种美,也是一种境界。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告诉我们:“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高贵的一群。”
8592以平易近人之姿,润人于无声之处,不炫耀,不抱怨,全凭品性赢得众人爱恋,称得上茶界劳模。

文字|茶道君
编辑|RUI图|大益官网(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大益茶道院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