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黄茶按原料芽叶可分为

找到约232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蒙顶黄芽今安在?

蒙顶黄芽今安在?

——历史名茶走向现实名茶的探索与实践

“很多人知道,很少人喝到。”说到蒙顶黄芽,很多人都有这种感概,特别意味深长。

笔者认为这句话有两层含义:古代的蒙顶黄芽尊贵典雅,“正贡,祭天祀祖、皇室专用;陪贡,赏赐大臣分享。”老百姓自然是喝不到的;当代的蒙顶黄芽仍然“名气大、产量小”,特别是传统、正宗的蒙顶黄芽更一盏难求,所以只有很少人能喝到真正的蒙顶黄芽。

一、悠久的历史

蒙顶黄芽是我国传统名茶之一,历史可追溯到唐宋以前。据史料记载,唐宋时期四川茶叶是全国重要的生产中心,川茶产量最大,雅州蒙顶品质第一。蒙顶名茶在历史上首先出现的是“石花”。但“石花”数量有限,只贡帝王饮用;炒揉结合的颗子茶数量稍多,供宫廷赏赐饮用。以后相继出现的有黄芽、雀舌、谷芽等品种。

黄芽之名最早见于五代前蜀毛文锡写的《茶谱》:“又有片甲者,即是早春黄芽”、“茶有火前、火后、嫩叶、黄芽”。此前唐代的《元和郡县图志》说:“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此后北宋范镇写的《东斋记事》又说:“蜀之产茶凡八处,雅州之蒙顶、蜀州之味江、邛州之火井、嘉州之中峰、彭州之堋口、汉州之杨村、绵州之兽犬、利州之罗村,然蒙顶为最佳也。”

以上所说贡茶、蒙顶茶究竟包括哪些品种呢?张栩为等编著的《名山茶业志》认为:“明初,‘上以其劳民力,罢龙团,唯采芽茶以进’。从此,蒙茶贡品,改为炒青散茶。品目有:甘露、黄芽、雀舌、芽白。”

潜心研究蒙山茶50多年的四川农大李家光先生认为:“从蒙山(茶)工艺发展来看,黄茶早于绿茶”。可以说,《新唐书》所载自唐天宝元年(742年)开始入贡,名列历代贡茶榜首的蒙顶茶,就是传统黄芽。

历代文人墨客对蒙顶茶情有独钟,唐代刘禹锡说:“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白居易“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郑谷“蒙顶茶畦千点露,浣花笺纸一溪春”;宋代文彦博“旧谱最称蒙顶味,露芽云液胜醒醐”;陆游“朱栏碧甃玉色井,自候银瓶试蒙顶”;文同“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元代耶律楚材:“玉杆和云舂素月,金刀带雨剪黄芽,啜罢神清淡无味,尘嚣身世便云霞”;明代黎阳王“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二、尊贵的品质

蒙顶黄芽的尊贵品质,源于蒙顶山茶区优越的自然环境,独特的生态条件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蒙顶山地处四川雅安,属暖温带潮湿气候,湿润、多雨、多雾,有“雨城”之称。人们说“云雾山中出好茶”,蒙顶山漫射光丰富,利于茶树氮代谢,茶叶游离氨基酸含量高,具有最适宜产茶的气候环境,是名优茶的最适产地。

蒙顶黄芽是中国黄茶的典型代表,属微发酵茶。加工工艺复杂,一般归纳为“一杀青,两包黄,一摊放,四复炒,一烘干”。包黄,又称闷黄,是传统工艺的核心技术。通过包黄,形成黄茶特有的品质风味。对茶叶中的苦涩味酚类化合物部分氧化,多糖及蛋白质分解,增加了茶汤的鲜甘味。酯型儿茶素通过自动氧化和异构化大量减少,使收敛性减弱,从而获得比绿茶更加醇和的滋味。

年届八旬的著名茶学家、茶学教育家、安徽农大老教授王镇恒先生亲笔评价:“20世纪60年代,经茶叶技术干部杨天炯等研制,系统总结蒙顶黄芽、蒙顶甘露传统名茶工艺技术。蒙顶黄芽为世人公认为﹙的﹚我国黄茶类名茶,曾多次获国内外殊荣。其品质特点扁平挺直、嫩黄油润、金芽披毫、甜香浓郁、黄汤明亮、味甘而醇,叶底全芽黄亮。名山县蜀名茶场蜀蒙牌蒙顶黄芽,经品饮犹不失上品茗茶之风韵,故题之。”

三、艰难的历程

由于历史的原因,蒙顶黄芽这一传统名茶曾陷入衰落、凋敝的窘境。散见于各种文献资料和世代口授心传的“传统工艺”,没有规范的制作标准和指标参数,凭借各自的理解,加工的蒙顶黄芽风格不一、品质风味与历史记载相去甚远。为此,一批批茶人孜孜不倦,上下求索。

杨天炯先生1962年西南农大茶学毕业分配到名山县工作,从此与蒙顶茶结缘,潜心研究,硕果累累,至今还坚持在茶叶研究、生产的第一线。1968年杨老师主持完成“蒙顶黄芽工艺技术研究”,1985年在《中国名茶研究选集》发表“蒙顶黄芽工艺技术”,80年代承担四川省科委《蒙山名茶制作工艺技术开发》星火计划项目,2001年主持制定《蒙山茶》国家标准,还在进行“蒙顶黄芽系列产品研究开发”,进行传统工艺清洁化生产试验。

味独珍茶业总经理张强是茶行业的后起之秀。2007年,“味独珍”牌蒙顶黄芽入选“奥运·五环茶”黄茶类代表。为此,北京老舍茶馆尹智君总经理亲自率团,来雅安举办“迎奥运·五环茶战略合作高层研讨会”。来自北京、浙江、福建、安徽等地“五环茶”代表茶品产地政府的领导、协会和企业代表参加会议,签署五环茶战略合作意向协议。

2011年,张强乘时而进,聘请四川农大茶学专家杜晓教授联合开展“四川名优黄茶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及产业化示范”项目研究。同时收集整理口授心传的“蒙顶黄芽传统制作技艺”,申报“非遗”项目,顺利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唯一的省级传承人。

全国劳模张跃华2007年就组成蒙顶黄芽研制小组;2010年牵头成立中国第一家黄茶研究所,中央电视台播出“一张纸包出的万元黄茶”,专题介绍蒙顶黄芽;携手和君咨询蒋同团队,追求茶叶营销的战略性、系统性、长期性,以川茶典范、制茶世家的全新形象,谋求跃华茶业的品牌提升。具有传统品质风味特色的蒙顶黄芽将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清洁化生产,蒙顶黄芽“很少人喝到”的状况即成为历史。

在蒙顶黄芽从传统名茶走向现实名茶的路上,还有一批忠实的践行者,皇茗园茶业、川黄集团、蒙顶皇茶公司等众多茶企业和大批传统黄芽实践者努力挖掘、传承、弘扬的黄芽传统技艺,他们的付出为蒙顶山茶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广阔的前程

四川农大陈昌辉教授带领的项目组研究认为:黄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茶叶鲜叶中的天然物质保留了85%以上,这些物质对防癌、抗癌、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赵欣、郑妍菲、冯柳瑜等通过MTT法研究证明,黄茶具有很强的体外抗癌效果,且优于绿茶。黄茶发展有利于人类健康,具有美好的市场前景。

六大基本茶类之一的黄茶类,按原料嫩度可分为黄芽茶、黄大茶、黄小茶。黄芽茶的主要品种有蒙顶黄芽、君山银针、霍山黄芽等。蒙顶黄芽最早入贡,被誉为“仙茶”,君山银针清代成为贡茶,霍山黄芽也先后进入中国名茶之列。

针对现代消费市场特点,结合传统工艺改进加工技术,为现代加工条件下蒙顶黄芽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做准备,是推动蒙顶山茶品牌建设的切入点。专家们为蒙顶黄芽的科研、生产、技术、应用,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快速发展的茶产业、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对蒙顶黄芽再现辉煌提供了宽阔的平台。

2010年,上海世博十大名茶向世界展示中国茶叶时,绿茶、黑茶、青茶、红茶、白茶都有表,唯独没有黄茶。相关人士说,由于黄茶产量、销量都很小,所以没有入选。可以说,这正是黄茶市场的广阔空间。

目前,我国六大茶类的产量绿茶仍达70﹪左右,占主导地位;黑茶、乌龙茶、红茶分列其后。黄茶的产量最小,几乎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且传统产地也仅限于四川雅安、湖南岳阳、安徽霍山等少数茶区。

悠久的生产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高贵的品质风格、特殊的健康效果、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我国黄茶的复兴、发展、再现辉煌,提供了条件和舞台,我们相信,黄茶的未来一定美好,前途一定光明。

【摘自2016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陈书谦﹙四川雅安﹚,系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雅安市茶叶学会副理事长】

全面解析六大茶系及茶的类别

从任意一棵茶树上采摘的鲜叶,可以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制成任何一类成品茶。然而,茶树品种的“适制性”决定了不同品种的茶树最适合制成的成茶品类。


在几千年来,中国人对茶的加工利用过程中,茶叶加工工艺不断得以完善和改良,茶叶种类不断发展和丰富。

 

趣谈各大茶类的发明史

绿茶是加工历史最长的茶,明代以前的茶叶,都是绿茶。其他五大茶类的加工历史较短,诞生于明清时期。究其诞生缘由,都源于美丽的错误。

黄茶是绿茶杀青之后,没来得及摊晾,闷黄了;

红茶是茶青没有及时摊晾,自动发酵,叶片发红,最后成为红叶红汤的红茶;

白茶是在制作过程中,不小心被遗忘,萎凋时间过长,保持了茶叶最简单的加工方式;

乌龙茶是由于做茶的时候不专心,采完茶背着装茶青的“背篓”追兔子,叶片的碰撞,产生芳香物质,加工成茶后,成了乌龙茶;

黑茶是成茶叶制成之后,保管不当,茶叶受潮,产生深度发酵,最后成为黑茶。


茶学界在各种茶类制法的基础上结合其品质特征,将传统中国茶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

 

基础分类

按照茶叶初加工工艺不同,以及加工过程中,茶叶多酚类物质的氧化聚合程度的不同,将茶叶分为六大基本类型,即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绿茶

绿茶基本制作工艺为杀青、揉捻、干燥,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区)都产绿茶。我国绿茶品种繁多,居世界首位,每年出口量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的70%。

 

按初制加工过程的杀青和干燥方式不同,绿茶可分为蒸青绿茶、炒青绿茶、烘青绿茶、晒青绿茶。

 

1)蒸青绿茶


蒸青绿茶是唐、宋时盛行的制法,用蒸汽杀青制作而成,是我国古代最早发明的一种茶类,如玉露、煎茶等。基本工艺是:蒸青、冷却、粗揉、中揉、精揉、烘干。

 

用蒸青机,通过100℃的蒸汽,使鲜叶的叶温在30秒内达到95℃以上,鲜叶中的酶活性迅速受热钝化,从而固定了蒸青叶的绿色。

 

特点是:三绿(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香清味醇。

 

据考证,南宋咸淳年间日本高僧大忒禅师到浙江径山寺研究佛法。当时径山寺盛行围坐品茶研讨佛经,常举行“茶宴”,饮的是经蒸碾焙干研成末的“抹茶”,茶叶清醇。


大忒禅师回国后,将径山寺“茶宴”和“抹茶”制法传至日本,启发了日本“茶道”。

 

2)炒青绿茶

炒青绿茶产生于明代。因干燥方式采用炒干而得名。按外形形状特点,可分为长炒青(眉茶)、圆炒青(珠茶),扁炒青(细嫩炒青) 3类。代表性的名茶有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等。

 


3)烘青绿茶

主产于安徽、福建、浙江三省。高档烘青直接饮用,其大部分用来窨制花茶。特点是外形完整、稍弯曲、锋苗显,干茶墨绿,香清味醇,汤色、叶底黄绿明亮。代表性的名茶有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

 


4)晒青绿茶

主产于四川、云南、广西、湖北和陕西,是压制紧压茶的原料,最后一道工序是晒干。代表性的名茶有滇青绿茶。绿茶品质特征是:香高味醇,清汤绿叶,汤色清澈明亮,呈淡黄微绿色。滋味讲究高醇。绿茶以春茶最好,夏茶最差。

 


绿茶的绿色由叶绿素决定。叶绿素是脂溶物质,在茶汤中只有少量悬浮颗粒,鲜叶经热处理后,叶中所含活性物质受热而被破坏,活性被抑制,阻止了各种化学成分由活性物质的催化而引起的变化,使叶绿素在鲜叶中固定下来,这样制成的茶就称为绿茶。

 

绿茶茶汤呈淡黄微绿的色泽主要是黄酮类物质及轻度氧化形成的有色物质。


 



红茶


红茶为全发酵茶,基本制作工艺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在制茶过程中,以日晒代替杀青,揉捻后叶色变红而形成了红茶。最早出现的红茶是清代创始于福建崇安的小种红茶。

 

在国际市场上,红茶贸易量占世界茶叶总贸易量的90%以上。根据红茶的外形形状,可分为条红茶(小种红茶、功夫红茶)和红碎茶(叶茶、碎茶、片茶和末茶)。条红茶主产于福建、安徽、云南、江西。

 


条红茶具有条索紧细,匀齐清秀,色泽乌润,香气馥郁,滋味醇厚甘甜,汤色、叶底红亮的品质特点。松烟小种有特殊松烟味。红碎茶主产于云南、海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产地不同,滋味各异。

 

红茶品质特点是: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浓郁带甜,滋味浓郁鲜爽,红汤红叶。茶叶中原本无色的多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形成红色氧化聚合物——茶红素,形成了红茶、红汤、红叶的鲜明特点。

 



乌龙茶(青茶)


乌龙茶(青茶)为半发酵茶,基本制作工艺过程是晒青、晾青、摇青、杀青、揉捻和干燥,是介于绿茶(不发酵)与红茶(全发酵)之间的一类茶叶。冲泡后有一股“如梅似兰”的幽香,无红茶之涩、绿茶之苦。


 


乌龙茶出现在清代初年,创制地点在福建。按产地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等几种类型。

(1)闽北乌龙茶。主产于福建北部武夷山一带。代表性的名茶有武夷岩茶、大红袍、铁罗汉等。

(2)闽南乌龙茶。闽南是乌龙茶的发源地。铁观音、黄金桂等产于这一带。

(3)广东乌龙。主要产于广东潮州、饶平一带。如凤凰单枞。

(4)台湾乌龙。主产于台湾。因发酵不同分台湾乌龙和台湾包种等。

 

乌龙茶品质特点是:汤色黄红,香气浓醇而馥郁,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叶底边缘呈红褐色,中间部分淡绿色,形成奇特的“绿叶红镶边”。

 



黄茶


黄茶属微发酵茶类,基本制作工艺为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最早出现在明代,在炒制绿茶过程中由于技术失误,或杀青时间过长,或杀青没及时摊晾,或揉捻后未及时烘干、炒干,堆积过久,使叶子变黄,产生黄汤黄叶,这样就出现了茶的一个品类——黄茶。



闷黄是形成黄茶品质的关键。闷黄分湿坯闷黄和干坯闷黄。湿坯闷黄是将杀青叶或经热揉后的揉捻叶进行堆闷,需7个小时。干坯闷黄是初烘后再进行装篮闷黄,需7天左右。



黄茶依原料芽叶的嫩度和大小可分为黄大茶、黄小茶和黄芽茶

(1)黄大茶。主要包括产于安徽霍山的“霍山黄大茶”和广东韶关、肇庆、湛江的“广东大叶青”。

(2)黄小茶。主要有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湖南宁乡的“沩山白毛尖”,湖北远安的“远安鹿苑”,浙江温州、平阳一带的“平阳黄汤”。

(3)黄芽茶。原料细嫩,采摘单芽或1芽1叶加工而成。主要有湖南岳阳洞庭山的“君山银针”,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

 

黄茶品质特点是:色黄、汤黄、叶底黄,滋味浓醇清爽,汤色橙黄明净,叶底嫩黄。

 



白茶


白茶属微发酵茶,基本制作工艺为萎凋、晒干和烘干。传说咸丰、光绪年间被茶农偶尔发现。这种茶树嫩芽肥大、毫多,生晒制干,香、味俱佳。该茶主产于福建,云南、台湾也有少量生产。

 

白茶因采制原料不同,分为芽茶和叶茶两类。

(1)芽类白茶称为银针。主要代表是“白毫银针”。

(2)叶类白茶主要有“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白茶品质特点是:茶芽完整,形态自然,白毫不脱,清淡回甘,香气清鲜,茶汤浅淡,滋味甘醇,毫香显露,汤色杏黄,持久耐泡。主要品尝毫香气。

 



黑茶


黑茶属后发酵茶,基本制作工艺为杀青、揉捻、渥堆、干燥。渥堆是决定黑茶品质风格的关键。黑茶产量较大,仅次于绿茶、红茶,以边销为主,又称为“边销茶”。

 

黑茶制作始于明代中期。黑茶出现也是偶然的——在制作绿茶时,因叶量多,火温低,使叶色变为近似黑色的深褐绿色,或绿毛茶堆积后发酵,渥成黑色,于是便产生了黑茶。

 


黑茶的原料一般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时间较长,因而叶色墨黑或黑褐,故称黑茶。

 

黑茶因产地和工艺上的差别,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滇桂黑茶之分。黑茶压制的砖茶、饼茶、沱茶等紧压茶,是少数民族不可少的饮料,冲泡时最好在沸水中煮几分钟。

 


黑茶品质特点是:外形叶粗,梗多,干茶褐色,汤色棕红,香气纯正,滋味醇和,醇厚回甘,陈香馥郁。有解毒、治痢疾、除瘴、降血脂、减肥、抑菌、暖胃、醒酒、助消化等功效。

 



再加工茶类


以基本茶类做原料进行再加工以后制成的产品称再加工茶类。主要包括花茶、紧压茶、保健茶、萃取茶、果味茶、含茶饮料等。

 

花茶


用茶叶和香花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制成的香茶,称花茶。明代顾元庆在《茶谱》中有橙皮窨茶和莲花窨茶的记载。橙皮茶就是将橙皮切丝,将茶叶与其拌和后烘干。莲花茶是在太阳未出时,将茶叶放入莲花内,用麻绳略扎,一天一夜后将茶倒出烘干。但这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花茶,现代意义上的花茶创制于清朝顺康年间。据载,当时有一个闵徽州人,自娱自乐用兰花和茶叶放在一起窨制,取名兰花方片。经他的启发,后人竞相效仿,发展成了当今的一大茶类。

 


现在花茶的种类很多,有茉莉花茶、白兰花茶、玫瑰花茶、玳玳花茶、珠兰花茶、柚子花茶、桂花茶、栀子花茶、米兰花茶、树兰花茶等。一

 

般来讲,茉莉花茶都以烘青为主要原料,也有用龙井、乌龙窨制的,称为花龙井、茉莉乌龙。玫瑰花大都用来窨制红茶,桂花窨制绿茶、红茶、乌龙茶效果都很好。品饮花茶主要品香气的鲜灵度、香气的浓郁度、香气的纯度。

 


紧压茶


各种散茶经加工蒸压成一定形状而制成的茶叶称紧压茶。紧压茶分为:绿茶紧压茶、红茶紧压茶、乌龙紧压茶、黑茶紧压茶

 

三国张揖《广雅》中有“荆巴间采茶作饼”,是我国饼茶最早的记载。紧压茶主产于湘、鄂、川三省,黔、滇、桂也有少量生产。主销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是少数民族不可缺少的饮料。

 


紧压茶原料较为粗老,在干燥前或后要渥堆,渥堆时间长达数月。压制时将茶叶蒸热,吸收水分,使原料软化,再装入模框内压制后退出模框进行烘干。模框是茶叶定型的关键,有砖形、碗形、饼形等。但不管紧压茶形状如何,要外形光洁,棱角分明,不龟裂。香气纯和、无青涩味、陈香浓郁、汤色棕褐者为上品。

 



保健茶——广义上的茶类


中国人对茶的定义很广泛,解渴的植物饮料,均可归入茶类。能调节人体机能,适用于特殊人群,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称为保健功能食品。保健功能食品分为调节免疫功能、延缓衰老、改善记忆、促进生长发育、抗疲劳、减肥等,但不以药品名称或类似药品名称命名。

 


保健茶是保健功能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菊花、苦丁、玫瑰花等植物都不是茶,但人们习惯上把能够饮用的这些植物也称为茶。有些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经过加工后可单独泡饮,也可调配一些茶叶,饮用能调节人体机能,起到预防和保健作用。

 

保健茶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最丰实也最简单实用的一部分。保健茶气味较淡,药性轻灵,服用简单、方便,或浓或淡也没有严格限制,而且没有副作用。



云南普洱茶文化——做有视角、有深度、有情怀、有温度的茶文化微信公众推广平台。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更多精彩,与您分享!

你该知道的黄茶知识

 

茶泡泡茶生活、有滋味、亲体验、乐分享

 

[导读]:黄茶是我国特产,属发酵茶,从炒青绿茶中发展而来。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而成。以下更多黄茶知识提供新手们学习。

 

【正文】新手入门,你该知道的黄茶知识:

 

什么是黄茶?

 

黄茶,属发酵茶,从炒青绿茶中发展而来,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于是产生了新的品类,即黄茶。黄茶是我国特产。

 

黄茶产地

 

湖南岳阳为中国黄茶之乡。四川、安徽、广东、湖北等地皆有生产。

 

 

黄茶品种

 

黄茶按鲜叶老嫩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1、黄芽茶:原料细嫩、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加工而成,主要包括湖南岳阳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银针”,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和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

 

2、黄小茶:采摘细嫩芽叶加工而成,主要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湖北远安的“远安鹿苑”和浙江温州、平阳一带的“平阳黄汤”。

 

3、黄大茶:采摘一芽二、三叶甚至一芽四、五叶为原料制作而成,主要包括安徽霍山的“霍山黄大茶”和广东韶关、肇庆、湛江等地的“广东大叶青”。

 

黄茶中的名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霍山黄芽、沩江白毛尖、温州黄汤、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海马宫茶等。

 

 

采制工艺

 

黄茶有芽茶与叶茶之分,对新梢芽叶有不同要求:除黄大茶要求有1芽4、5叶新梢外,其余的黄茶都有对芽叶要求“细嫩、新鲜、匀齐、纯净”的共同点。

 

黄茶的加工方法近似于绿茶,其制作过程为:杀青、揉捻、闷黄、干燥(揉捻不是黄茶必不可少的工艺)。

 

最重要的工序在于闷黄,这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利用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其后多酚物质的氧化作用则是由于湿热作用引起,并产生一些有色物质。变色程度较轻的,是黄茶,程度重的,则形成了黑茶。闷黄的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

 

 

1、杀青

 

黄茶通过杀青,以破坏酶的活性,蒸发一部分水分,散发青草气,对香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2、闷黄

 

闷黄是黄茶类制造工艺的特点,是形成黄色黄汤的关键工序。从杀青到干燥结束,都可以为茶叶的黄变创造适当的湿热工艺条件,但作为一个制茶工序,有的茶在杀青后闷黄,有的则在毛火后闷黄,有的闷炒交替进行。针对不同茶叶品质,方法不一,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形成良好的黄色黄汤品质特征。

 

影响闷黄的因素主要有茶叶的含水量和叶温。含水量多,叶温愈高,则湿热条件下的黄变过程也愈快。

 

3、干燥

 

黄茶的干燥一般分几次进行,温度也比其它茶类偏低。

 

黄茶品质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这种黄色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

 

 

黄茶功效

 

1、黄茶是沤茶,在沤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最有好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都可饮而化之。

 

2、黄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丰富营养物质,对防治食道癌有明显功效。

 

3、黄茶鲜叶中天然物质保留有85%以上,而这些物质对防癌、抗癌、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叶所不及。

 

找到约228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