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按发酵程度分类

找到约245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禧龙•习文‖暑假学茶

文/朗诵 毕晨悦(10岁 少儿茶艺学员)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暑假,大姑给我报了禧龙少儿茶艺课,说少儿学茶可感受中华茶文化的深厚底蕴,有助于陶冶情操,和从小培养良好的性格和习惯。

      六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对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茶的历史文化、茶的分类、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没有了解过的。还有另一重要收获就是:我交到了新朋友,为此我感到很高兴。

    茗香知茶韵,品茗晓茶礼。穿上茶服,我们一个个都不闹腾了,安静下来,乖巧地听着老师的授课,一起学茶礼,习茶艺,在高雅有趣的茶艺识礼中,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茶按发酵程度,被分为六大类,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以及黑茶。茶叶不同,泡出的茶汤颜色亦不相同。无论哪一种茶,都要在滚烫的水中浸泡后,才能舒展自身的叶片,才能散发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芳香,人的一生也是如此,只有经历困难才能学会坚强,才会成长。

    茶有许多功能,不仅能解渴、明目、提神、抗菌,还能消除疲劳、防龋齿、防辐射、助消化。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茶者,养身之仙药也;延寿之妙术也;山谷生知,其地神灵也;人伦采知,其人长命也。”所以说,茶是雅物,也是俗物,它既和“琴棋书画”相生相伴,又是人们“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的生活必需品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利用茶的国家,茶叶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感谢华夏民族的祖先,感谢神农氏采茶为饮,让人间多了一种沁人心脾的甘露!打开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几乎从每一页中都可以嗅到茶的清香。

    虽然我初次了解了茶,但我觉得还远远不够,因为我的茶艺之路才刚刚开始……

乌龙茶品种太多分不清楚?这里有最详细分类解析

乌龙茶,亦称青茶,创制于明清时期。安溪茶农在绿茶制法的基础上发展成乌龙茶制法,先传入闽北、广东潮州,后传入台湾。

 

 

乌龙茶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有“美容茶”、“健美茶”之称。乌龙茶品种繁多,许多茶友都傻傻分不清楚,今天,小编就为您介绍一下乌龙茶的具体分类。

 

1 按品种划分

➤武夷岩茶

产自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岩茶外形肥壮匀整,紧结卷曲,色泽光润,叶背起蛙状。颜色青翠、砂绿、密黄,叶底、叶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呈浅绿色。

品饮此茶,香气菠郁,滋叶浓醇,鲜滑回甘,具有特殊的“岩韵”,大红袍则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

➤凤凰单枞

产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镇乌岽山茶区,茶形壮实而卷曲,叶色浅黄带微绿,汤色黄艳衬绿,香气清长,多次冲泡,余香不散,甘味尤存。

➤台湾乌龙茶

产于中国台湾,条形卷曲,呈铜褐色,茶汤橙红,滋味纯正,天赋浓烈的果香,冲泡后叶底边红腹绿,其中南投县的冻顶乌龙茶(俗称冻顶茶)知名度极高而且最为名贵。

➤铁观音

主要产于福建省安溪县,“铁观音”既是茶名,又是茶树品种名,此茶外形条索紧结,有的形如秤勾,有的状似蜻蜒头,由于咖啡碱随着水份蒸发,在表面形成一层白霜,称作“砂绿起霜”。

此茶冲泡后,异香扑鼻,满口生香,喉底回甘,称得上七泡有余香。

➤凤凰水仙

产于广东潮安凤凰乡的条形乌龙茶,分单丛、浪菜、水仙三个级别。有天然花香,蜜韵,滋味浓、醇、爽、甘,耐冲泡。

凤凰水仙享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之誉,茶条肥大,色泽呈鳝鱼皮色,油润有光,茶汤澄黄清澈,味醇爽口回甘,香味持久,耐泡。

2 按产地划分

➤闽南乌龙茶

红遍大江南北的安溪铁观音就是闽南乌龙的代表,除了铁观音,黄金桂,永春佛手,闽南水仙等也属于闽南乌龙。其实,闽南乌龙除去铁观音、黄金桂以及闽南水仙之外,其它的茶都有一个统称,叫做闽南色种。

➤闽北乌龙茶

闽北乌龙最主要的还是聚集在武夷山上的武夷岩茶,“岩岩有茶,茶各有名”,武夷山的茶树种类繁多,除去五大名丛、武夷肉桂、武夷水仙之外,其中也不乏精品,而选育出品种优良的单株被称为武夷名丛,其它的就可以称之为武夷奇种,也可以叫它们武夷菜茶。

 

➤广东乌龙茶

广东乌龙以单丛出名,最有名的还是凤凰单丛,其中香型繁多,以十大香型最为突出。此外还有岭头单丛、石古坪乌龙和凤凰水仙,至于其它的都被称之为凤凰浪菜。

➤台湾乌龙茶

台湾乌龙茶系是清代由福建传入台湾的,其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包种茶,最为出名的还是文山包种;

另一个就是台湾乌龙茶,白毫乌龙、冻顶乌龙都是闻名天下的。当然还有金萱、翠玉、木柵铁观音等,至于其他的大部分可以称之为台湾高山乌龙茶。

3 按形态划分

乌龙茶呈干茶样的时候,它的外观有条形,卷曲型,球型等优美的外形,颗料还较为松散,也有很多绿叶,有时里面还夹有一两个茶梗。

➤条索形乌龙茶(文山包种、凤凰单丛等)

➤半球形乌龙茶(铁观音、冻顶乌龙等)

➤束形乌龙茶(八角亭龙须茶)

➤团块型乌龙茶(水仙饼茶)

4 按发酵程度划分

茶叶发酵程度对茶汤的香气、口感都会有一定影。根据发酵程度的不同,乌龙茶通常可分为轻度发酵茶(约10%—25%)、中度发酵茶(约25%—50%)和重度发酵茶(约50%—70%)。

不同的乌龙茶,其发酵程度是不一致的,轻发酵乌龙茶摇青程度较轻,摇青次数少;重发酵乌龙茶摇青程度较重,摇青次数较多。

➤轻度发酵乌龙茶

轻度发酵乌龙茶以文山包种茶、清香型铁观音为代表。文山包种茶发酵程度在乌龙茶中为最轻,约8%—10%。焙火亦轻,比较起来更接近绿茶,在乌龙茶中别树一帜。

清香型铁观音属于流行性的轻发酵乌龙茶,发酵程度15%—20%。“清汤绿水”就是清香型铁观音的代表特性。

比起福建传统“绿叶红镶边”的乌龙茶,“清香型”乌龙茶具有明显的“三绿”特点:即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冲泡后香气清香持久,茶汤明亮见底,入口生津,落喉甘滑,韵味强,嫩香回甘。

➤中度发酵乌龙茶

传统工艺生产的“浓香型”乌龙茶的发酵程度一般较重,属于中度发酵,主要代表有传统制法的铁观音、武夷岩茶、闽北水仙以及广东凤凰单丛等。

比如闽北乌龙,其外形粗壮紧结,色泽青褐油润,俗称“宝光”;汤色深橙黄或橙红色,显金圈,叶底肥厚,柔软,花果香浓郁高长,滋味浓醇甘爽。一般其发酵程度可高达50%左右。

➤重度发酵乌龙茶

重度发酵的乌龙茶,非白毫乌龙茶莫属。白毫乌龙茶是台湾独有的名茶,是乌龙茶青茶中发酵程度最重的茶品,一般的发酵度为60%,也有些多达75-85%。

其外形枝叶连理,白毫显露,故称白毫乌龙茶,因其外形白、绿、黄、褐、红色相间,犹如朵花,又称“东方美人茶”。其汤色呈琥珀色,鲜艳明亮;蜂蜜香型或熟果香型,甜香明显且浓长;滋味甘甜、鲜爽、醇厚。

不同的乌龙茶,因茶树品种和制造工艺的不同,成就了不同的品质特征。爱茶的朋友们可以根据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款乌龙茶,细啜一口,体会古人“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的妙境。

 


图文:来源网络,如因内容、图片问题,我们会及时更正或作删除处理。

六大茶类划分依据是什么?


昨天小编碰到一件有趣的事,一位茶友同时也是茶叶店的老板来向小编诉苦,说是上周末店里来了一位顾客,看茶间隙突然发难向他抛出一个问题:“这六大茶类到底是怎么分类的?”


六大茶类


纵横茶行业十余载的老板岂能被这种基础的小儿科问题难倒,当即便答道“当然是根据茶叶发酵程度的不同来分类的啦!”


谁知话音刚落,顾客把手中的茶样一扔,转身就说老板忽悠人,并表示茶叶的分类明明是按照茶叶的做法和茶多酚的氧化程度来分的。


自己明明没说错,却被人说成忽悠,老板哪受得了这气,就和顾客理论起来,可公说公有理,两人僵持不下,嗓门越来越大居然差点打起来了,多亏来了其他顾客才没动起手来......



这位茶友的一通抱怨,听得小编可真是哭笑不得,心想这不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嘛。其实这两个人的说法都没有错,只是他们分类的两种顺序是从不同维度出发的,并不冲突。


1979年,安徽农业大学陈椽教授首次提出将中国繁多的茶叶品种分为六大类,主要是依据茶叶制法和品质的系统性和茶叶中茶多酚的氧化程度将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乌龙茶)和红茶等六大类。内质变化按绿、黄、黑、白、青、红由浅入深,绿茶、黄茶、黑茶都由杀青开始,而后三者从萎凋开始,制法与品质虽然不同,但却有系统联系。陈椽教授提出的六大茶类的分类顺序中,茶多酚的氧化是指茶叶在多种氧化酶的参与作用下发生的酶促氧化。


六大茶类制作工艺


我国最早发明的是绿茶,明朝时期,绿茶制法不断丰富,由烘青发展到晒青和炒青,通过炒制绿茶的实践,发展到黄、黑等其它茶类。例如黄茶的发明是由于在炒制绿茶的实践中,发现杀青后或者揉捻后的叶子没有及时干燥或者干燥程度不够,叶片变黄,因而对茶叶的制作产生了新的认识,逐渐发明了黄茶的制法。


而黑茶的初制与绿茶的初制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黑茶的品质与绿茶品质大不相同,除了黑茶独特的渥堆工艺外,黑茶从杀青到干燥,每个环节都要保温保湿,其初制过程就是在高温下保水,而后又在高温下去水的过程。顾客可能是在某本书籍或者某篇论文上看到了以上定义及制茶方法的介绍,只产生这种观点也不令人意外。


随着茶叶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茶叶分类的顺序也有不同的发展。另一种茶叶分类是依据茶叶的发酵程度,将茶叶分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这种分类顺序中的发酵是指包括多酚在内的多种茶叶内含成分,在氧化酶、湿热作用下发生的酶促反应与微生物胞外酶反应的综合体现。


茶多酚


绿茶的关键工序是杀青,杀青的过程中高温钝化了多种酶(尤其是氧化酶)的活性,制止了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因此属于不发酵茶;白茶的加工,鲜叶在萎凋过程中微发酵;黄茶的闷黄是关键的工序,发酵程度较白茶重一些;乌龙茶是最后发明的茶叶种类,其加工过程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工艺,属于半发酵茶类;而红茶是全发酵茶,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茶叶多酚酶促氧化为主;黑茶是后发酵茶,在渥堆的过程中,微生物的参与作用下,多酚类的组合发生变化,也就是非酶促自动氧化的结果。茶叶店老板浸淫茶行业多年,根据制茶经验和理论支撑得出这一结论也是情理之中。


六大茶类发酵程度


以上两种说法都是六大茶类正确的分类依据,但老板和顾客可能因为彼此领域不同以及信息的不对称,而各自产生了不够完整的观点。这样的情况在茶行业其实并不少见,所以我们作为爱茶之人更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对茶进行更为全面的了解,才能防止自己有一天真的被忽悠。



参考资料:

《制茶学》,安徽农学院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Z. Feng et al. Tea aroma formation from six model manufacting processes. Food Chemistry.


(本文转自懂茶帝,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43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