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扁形绿茶

找到约921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天府龙芽杯”2022年四川省扁形绿茶手工制作职业技能竞赛在泸州纳溪区成功举行!

大赛现场

由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四川省川茶品牌促进会主办, 四川博茗茶产业技能培训中心承办,各市 (州)农业农村局协办,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支持的“天府龙芽杯”2022年四川省扁形绿茶手工制作职业技能竞赛于2月18日到20日在泸州市纳溪区特早茶城成功举办!本次比赛旨在,宏扬“工匠”精神,进一步推进我省手工茶制作技术水平。

大赛现场

本次比赛邀请了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王云,四川省川茶品牌促进会会长段新友,四川省茶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李春华,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赵正伟,泸州市农业农村局县级领导谭德卫,宜宾学院农林学部部长、精制川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先明,四川省茶叶所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唐晓波,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原主任、教授陈昌辉,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陈书谦,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会长覃中显,四川省茶叶农科所纪委书记汪闵,四川省农业厅园艺推广总站茶叶科张冬川,乐山市茶业发展中心主任孙道伦,四川博茗茶产业技能培训中心制茶专家骆泽海等领导及嘉宾出席。还有来自四川省成都市、雅安市、宜宾市、乐山市、巴中市、达州市、泸州市等11个产茶市共12支代表队伍的领队和87名参赛选手,以及四川日报、四川工人报、天下茶友网等新闻媒体和制茶爱好者共计150多人参加本次比赛,天下茶友网进行现场图片直播。

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陈书谦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陈书谦主持本次大赛开幕式。

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赵正伟

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赵正伟为本次大赛致辞。近年来纳溪区大力发展茶产业,目前已经拥有31.5万亩茶园,茶叶总产量2.28万吨,茶叶综合产值突破7.7亿元。本次全省制茶技能大赛充分展示了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技能,促进了我省茶叶加工技能的提升,对全省制茶技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并祝愿所有参赛选手本次比赛都能取得好成绩。

四川省川茶品牌促进会会长段新友

四川省川茶品牌促进会会长段新友致辞。四川是全国产茶大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统筹落实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指示精神。2021年全省茶园面积598万亩,毛茶产量35万吨,毛茶产值335亿元,综合产值突破一千亿元。制茶人员依托企业,综合运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讲好川茶特点、川茶故事,全面提高川茶质量高速的发展为川茶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原主任、教授陈昌辉大赛裁判员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原主任、教授陈昌辉代表裁判组宣誓。

参赛选手周亚东参赛选手周亚东代表全体参赛人员宣誓。

大赛裁判长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王云宣读竞赛规则,宣布天府龙芽杯”2022年四川省扁形绿茶手工制作职业技能竞赛开幕。

据悉,本次竞赛标准以《茶叶加工工》国家职业标准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以上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为基础。现场技能操作考核内容包括操作环节和成品茶质量两部分。技能比赛为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本次比赛采用先选手抽签、后茶品抽签双重加密组别方案。

记者现场采访大赛裁判长王云了解到,本次竞赛实到的87位参赛人员分别代表四川主要产茶区进行角逐,参赛选手范围广、积极性强、水平高,代表四川手工制茶技能的最高水平,本次比赛也是进一步推进我省手工茶制作技术水平,弘扬“工匠”精神,加强全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四川茶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后,王云对泸州纳溪区为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制茶环节

二次加密抽签环节组委会为参赛选手准备了统一的制茶工具和毛茶样品,进行现场发放。偏平绿茶工艺要求严谨,稍不注意就影响优质的品味,只见选手们技艺娴熟,抖、塔、抹、捺、压、甩、抓、推、磨、扣手法干净利落、炒制时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摊青、杀青、做形、干燥、压扁成形,没过多久茶叶就出锅了,空气中一时充满淡淡茶香。操作制成的茶样交由专家评审组称量、登记、编码,手工制茶竞赛结束后,参赛茶样由专家评审组进行茶叶感官审评记分。

大赛裁判(从左到右):骆泽海、孙道伦、陈昌辉、陈书谦、王云、李春华、张冬川、赵先明、唐晓波。

根据竞赛规程,裁判组对制作完成的干茶样立即展开评审。本次比赛严格按照《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237762018国家标准,根据审评:外形、色泽、匀净度、整碎和湿评: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裁判员专业、认真、严谨的填写评分表为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保证。

现场审评

最后,经过对选手们理论知识和手工制茶、茶样审评得分的综合计算排名。本次大赛共计20名选手将获得奖项,其中一等奖王全,二等奖苟邦城、曹奎均,优胜奖17名

本次大赛,对于提高四川茶行业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加强全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促进四川茶业的科学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重大意义。也是2022年四川茶产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打牢乡村振兴产业基础,重视单品加工立足市场的一次突破性的尝试。

据悉:2月19日-21日,在泸州纳溪区中国特早茶城将举办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系列活动之四川第九届茶叶开采活动周。此次开采活动周以“早安中国,茶香世界”为主题,将举办开采活动周启动仪式、地标产品(茶叶等)展示展销、四川省手工制茶大赛、云上采茶活动、招商引资推介会暨川茶产业专题讲座等系列活动。

来源:天下茶友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天府龙芽杯”2022年四川省扁形绿茶手工制作职业技能竞赛成功举行!

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支持,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四川省川茶品牌促进会主办及各市 (州)农业农村局协办的“天府龙芽杯”2022年四川省扁形绿茶手工制作职业技能竞赛于2月18日-20日在泸州市纳溪区特早茶城成功举办!本次比赛旨在,宏扬“工匠”精神,进一步推进我省手工茶制作技术水平。

本次比赛邀请了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园艺总站、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政府、纳溪区农业农村局、宜宾学院农林学部、乐山市茶业发展中心、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四川省川茶品牌促进会等单位各级领导、制茶专家及嘉宾出席。

还有来自四川省成都市、雅安市、宜宾市、乐山市、巴中市、达州市、泸州市等11个产茶市共12支代表队伍的领队和87名参赛选手,以及四川日报、四川工人报等新闻媒体和制茶爱好者共计150多人参加本次比赛。

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赵正伟为本次大赛致辞。近年来纳溪区大力发展茶产业,目前已经拥有31.5万亩茶园,茶叶总产量2.28万吨,茶叶综合产值突破7.7亿元。本次全省制茶技能大赛充分展示了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技能,促进了我省茶叶加工技能的提升,对全省制茶技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并祝愿所有参赛选手本次比赛都能取得好成绩。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首席茶业师段新友致辞。四川是全国产茶大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统筹落实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指示精神。2021年全省茶园面积598万亩,毛茶产量35万吨,毛茶产值335亿元,综合产值突破一千亿元。制茶人员依托企业,综合运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讲好川茶特点、川茶故事,全面提高川茶质量高速的发展为川茶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赛裁判长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王云宣读竞赛规则,宣布天府龙芽杯”2022年四川省扁形绿茶手工制作职业技能竞赛开幕。

记者现场采访大赛裁判长王云了解到,本次竞赛实到的87位参赛人员分别代表四川主要产茶区进行角逐,参赛选手范围广、积极性强、水平高,代表四川手工制茶技能的最高水平,本次比赛也是进一步推进我省手工茶制作技术水平,弘扬“工匠”精神,加强全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四川茶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后,王云对泸州纳溪区为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比赛最后,各级评审专家经过对选手们理论知识和手工制茶、茶样审评得分的综合计算排名。本次大赛共计20名选手将获得奖项,其中一等奖王全,二等奖苟邦城、曹奎均,优胜奖17名 (文末附获奖名单)

本次大赛,对于提高四川茶行业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加强全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促进四川茶业的科学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重大意义。也是2022年四川茶产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打牢乡村振兴产业基础,重视单品加工立足市场的一次突破性的尝试。

来源: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贵州《自然形绿茶》《少儿茶艺等级评价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贵州省茶叶学会申报的《自然形绿茶》(标准编号T/GZTSS 10-2023)《贵州省少儿茶艺等级评价规范》(T/GZTSS 11-2023)2项团体标准于6月10日正式发布。这2项标准的发布,将对推进贵州省自然形绿茶加工技术并提升其产品质量、对贵州省加大茶文化普及力度和加强茶文化宣传发挥积极作用。

自然形绿茶是以绿茶加工方式生产的呈自然形态的绿茶产品,《自然形绿茶》团体标准规定了自然形绿茶的术语和定义、分级和实物标准样、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其中,分别规定了特级、一级、二级的单芽和芽叶自然形绿茶的感官品质要求及其水分、水侵出物、总灰分、粉末的理化指标。

据贵州省茶叶研究所高级农艺师、贵州省茶叶学会秘书长刘晓霞介绍,自2007年贵州省茶叶大发展以来,无论是家庭农场、小微茶企还是中、大型茶企的茶叶加工技术都有了长足发展。贵州目前有涉及茶叶产品的标准数十个,绿茶标准已覆盖扁形、卷曲形、颗粒形、针形、条形、圆球形等产品,但缺少自然形绿茶的标准。2011年,从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正安白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开始,加工自然形绿茶的贵州茶企日益增加。特别是茶园面积增大后,不少产茶区采用夏秋茶青加工绿茶时,发现夏秋原料加工自然形绿茶产品香气更鲜、更高,滋味更醇。目前,参加贵州省斗茶赛、“黔茶杯”名优茶评比的茶样里,自然形绿茶要占较大比例,有时甚至比扁形绿茶送样比例还高。

贵州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贵州省茶产业技术体系茶叶加工与机械功能实验室主任潘科告诉记者,自然形绿茶在加工过程中,针对原料持嫩性和均匀性采用轻揉捻或者不采用揉捻工艺,能够避免叶绿素在加工过程中过度氧化,进而更好地保持绿茶鲜活的色泽并规避茶叶苦涩味重的问题,更好发挥出贵州茶滋味鲜爽这一地域性品质优势。

随着自然形绿茶的市场需求量增加,近年来,贵州省9个市、州均有生产自然形绿茶,且产量越来越大,无论是举办斗茶赛还是生产企业加工自然形绿茶,之前都没有相应的省内标准对这一类自然形绿茶产品进行规范,通常是参照外省类似绿茶进行评审。自然形绿茶产品标准的制定,可以规范贵州省自然形绿茶的原料等级、外形特征、内质要求,完善贵州省茶产品系列评价体系。贵州省自然形绿茶现已有一定生产规模,这项标准的发布对贵州茶产业的发展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贵州省少儿茶艺等级评价规范》针对6周岁—16周岁少年儿童茶艺考级与评价,规定了少儿茶艺的术语和定义、认定、评价等内容。按照该标准,对少儿茶艺茶基础知识考核从一级考核须能背诵5首经典茶诗词,认识茶树,认识贵州绿茶、贵州红茶,认识3种以上常用泡茶器具,到第十级考核须掌握《茶经》《大观茶论》相关知识、茶对外传播的相关知识以及茶会组织知识和茶席设计知识;而操作技能的考核从一级考核须能用茶水分离壶(杯),冲泡一种茶叶(三绿一红之一)到第十级须能独立泡茶接待亲友,能邀约组织小型茶会。

刘晓霞告诉记者,贵州省茶叶学会有茶艺师、评茶员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质,也有茶艺演示、茶叶加工等6个专项考核资质,从事茶艺教学、培训和茶艺师职业技能鉴定。近年来,贵州省不仅成年人对茶感兴趣,很多少年儿童甚至幼儿对泡茶也有了浓厚的兴趣,不少茶室、茶楼、茶庄、家庭都有少儿泡茶的身影。少儿学习茶艺的过程,是一个学习茶知识、学习泡茶技能、传承茶礼仪、传播茶文化的过程。当前,茶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不仅是成年人的责任,也是青少幼全体人员的责任。让孩子们从小学习茶知识茶文化,接受茶文化熏陶,有利于对我国茶文化进行深入广泛的传播。

贵州省茶艺发展起步晚,少儿茶艺更是处于初期阶段。近几年,贵州省不少中学、小学、幼儿园以及社会上不少培训机构都开展了少儿茶艺的兴趣教学,师资力量、教学内容五花八门。茶艺文化是我国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有民族性,更有知识性和科学性,成人茶艺的教学、内容、技能等级有国家标准予以规范,少儿茶艺的教学、内容急需相关的技术规程进行规范。少儿茶艺等级评价规范的制定,既可以根据年龄层次制定相适应的内容便于少儿学习茶艺循序渐进,树立知茶爱茶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又完善了茶行业相关知识技能评价体系。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915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