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安化千两茶中茶牌

找到约85条结果 (用时 0.019 秒)

2020年各主要茶区十大事件

  2020年浙江茶产业十大资讯

  1、浙江茶叶量价齐升。2020年,全省干毛茶产量19.1万吨,农业产值238.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5%和5.8%。

  2、浙江代表队喜获“全国红茶加工竞赛双第一”。由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主办的2020年全国茶叶加工工(精制)职业技能大赛于2020年10月9日—10月11日在福建武夷山举行。浙江代表队荣获“全国团体第一名”,浙江开化选手李群勇荣获“个人第一名”称号。

  3、“名优茶系列地方标准”项目获“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称号。2020年9月25日,浙江省质量大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召开。会上表彰了2020年度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获奖单位。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主导制定的“名优茶系列地方标准”获“浙江标准创新优秀贡献奖”称号。

  4、浙江扎实推进龙井茶质量提升与证明商标规范使用。为进一步传承保持龙井茶独特品质,推进新地理标志更换使用,2020年11月17日,浙江省龙井茶质量与证明商标使用培训班在杭州举行。

  5、全国茶标委绿茶工作组成立。2020年12月24日,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绿茶工作组成立大会在杭州召开。全国茶标委绿茶工作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绿茶标准化建设跃上新台阶。

  6、浙江茶业学院成立。2020年5月21日,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浙江茶业学院在浙江绍兴正式成立。浙江茶业学院由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和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共同主管主办,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承办。

  7、浙江省抹茶产业发展健康高效。2020年7月20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和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在杭州联合召开全省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探讨推进浙江省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对策和措施。

  8、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七十周年。2020年12月28日,浙茶集团在杭州举行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

  9、第七届中华茶奥会在龙坞茶镇举行。2020年12月26日,以事茶为主题、以茶人为主角的奥林匹克式的赛事活动——第七届中华茶奥会在杭州开幕。

  10、“丽水香茶”冠名高铁列车。2020年11月19日,“丽水香茶”高铁冠名列车首发仪式在上海虹桥站举行。

  (浙江省茶产业协会秘书长刁学刚供稿)

  2020年贵州茶界十大资讯

  1、12月4日,贵州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自2021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立足贵州省茶产业发展实际,将全省近年来发展茶产业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上升为法规条款,从制度上保障了全省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6月9日,贵州省茶产业发展大会在湄潭县举行。会议提出了全省茶产业发展“守正创新、正本清源、确立地位”的总体思路,牢固树立“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科技支撑”的发展理念,为全省脱贫攻坚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3、4月18日,2020年贵州春季斗茶大赛系列活动在贵阳市南明河畔甲秀广场启动。此次活动的举办,为疫情之下的贵州春茶产销提振了信心,增强了发展动力,促进了茶叶消费。

  4、5月28日,第12届贵州省茶产业博览会在湄潭主会场隆重开幕,这是茶博会举办以来首次创新“1+N”办会模式。活动期间共举办产销对接100余次,现场累计销售金额370.8万元;签订订单665项,金额达26.99亿元;签订合作协议项目25个,涉及金额24.4亿元。

  5、贵州茶出口成绩亮眼。截至11月30号,贵阳海关共检验检疫出口茶叶6173吨,金额2.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0.8%和72%,茶叶出口金额位居全省出口农产品第一。特别是首列中欧直发班列搭建了大通道、大流通,加快了“黔茶出海”的速度。

  6、5月20日,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DB52T/149——2020《贵州茶叶冲泡品饮指南》省级地方标准。该标准的核心内容即规定了“高水温、多投茶、快出汤、茶水分离、不洗茶”的贵州冲泡方法,充分呈现了贵州茶嫩、鲜、香、浓、醇的独特品质。

  7、5月20日,贵阳春茶季暨首个“国际茶日”主题活动在贵阳甲秀广场举行。此次活动以“干净黔茶·全球共享”为主题,倡导“茶为国饮”的健康生活方式,在全省范围内营造了“知茶、爱茶、饮茶”的良好氛围。

  8、从2020年5月开始,以“干净黔茶·全球共享”为主题的专场推介活动分别在兰州、长春、济南等三个北方中心市场陆续开展。推介活动围绕贵州茶的生长环境、产品特点、干净品质,展现了黔茶的文化底蕴和产品自信。

  9、11月18日,在云南省勐海县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贵州多个产茶县、茶叶企业在多项评比中脱颖而出。其中,湄潭县荣获2020年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进入榜单的还有凤冈县、石阡县、都匀市、黎平县、正安县、余庆县、金沙县、普安县、西秀区、思南县。

  10、9月4日,“贵州绿茶”首家品牌店在吉林省长春市吉福国际茶城揭牌,这标志着贵州省首个在全国市场上使用的规范门头的品牌店正式亮相。贵州绿茶品牌形象店的规范使用,开启了贵州绿茶进军全国大市场、大流通的品牌营销之路。

  (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供稿)

  

  2、陕西省茶人联谊会在西安举办“国际茶日”庆祝活动。5月18日至23日,联谊会举办了汉中、安康、商洛茶叶品鉴会,陕西十大爱茶人表彰会。活动接待了上万人,把更多陕西好茶推荐给广大市民。

  3、7月3日,纪念紫阳富硒茶专家评定30周年座谈会暨“中茶牌”紫阳富硒茶新品发布会在陕西紫阳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陕西省茶人联谊会和安康市人民政府、市农业农村局(茶叶局)等单位领导和茶叶专家出席座谈会。

  4、8月6日,由中国茶叶学会主办的第十届“中茶杯”国际鼎承茶王大赛获奖茶样名单揭晓。其中,安康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农科天香红茶”获得红茶类特别金奖。紫阳县关南春茶叶公司的“裴坝红牌紫阳红茶”、紫阳县莲花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茗峰源牌紫阳红茶”获得红茶类金奖。安康汉水韵茶叶公司的“安康富硒茶”“蒿河银梭牌毛针”获得绿茶类金奖。泾渭茯茶有限公司“泾渭牌陕西官茶”获得黑茶类金奖。

  5、8月24日,第十四届西安茶博会在西安国际(浐灞)会展中心闭幕。本届茶博会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农业农村厅共同主办。据不完全统计,茶博会接待观众5.6万人次,实现销售和协议金额5.4亿元,现场销售3210万元。

  6、10月4日,农业农村部公示了第四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名单,其中汉中市汉中仙毫榜上有名。该茶品质优异,生长纬度高、海拔高、云雾几率高、富含锌硒、远离污染,其自然地理优势和生长环境使此茶具有香高、味浓、耐泡、形美的品质特点。

  7、10月23日,在第八届中国茶叶博览会全国名优茶推荐遴选活动评奖结果中,陕西12企业取得好成绩。安康市汉滨区星庐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的荒野富硒红茶、泾阳百富茯砖茶有限公司的泾阳茯砖茶珍藏版获得创新金奖。泾阳元顺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的鸿茯砖茶、陕西聚众创新实业有限公司的鸿福聚德茯茶、商南沁园春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商南龙井获得金奖。西乡巴山春雨、汉中绿娇子等8家企业获得银奖。

  8、10月31日,商南县全新策划打造的“商南鹿茗”公用品牌公开亮相。截至2019年底,商南县共建茶园25万亩,年产茶叶6000吨,产值9.6亿元,品牌价值4.44亿元。

  9、陕西茶大放异彩。11月19日,第十六届茶叶经济年会上,陕西泾阳县荣获“2020年度茶业品牌建设十强县”称号;紫阳县、平利县、泾阳县荣获“2020年度茶业百强县”称号;陕西苍山秦茶集团有限公司、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汉中山花茶业有限公司、宁强县千山茶业有限公司荣获“2020年度茶业百强企业”称号。

  10、12月1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出,有关部门要在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中,做精绿茶,做亮茯茶,提升陕茶品质,建设150万亩高质量标准茶园。

  (陕西省茶人联谊会会长韩星海供稿)

  2020年湖南茶产业十大资讯

  2020年湖南茶产业十大资讯由湖南省茶业协会、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湖南省红茶产业发展促进会、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共同发布。

  01、抗击疫情,湖南茶人积极行动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南省茶业协会、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和湖南省茶业集团、白沙溪茶厂等上百家单位积极组织捐赠行动。截至2020年3月28日,累计捐赠财、物价值达2800万元。2020年3月27日,湖南省茶业集团在国务院联防联控资讯发布会上受到国家防疫指挥部表扬。

  02、2020年“湖南红茶”价量齐升

  面对疫情和新的市场变化,湖南红茶界积极抗疫,全力复工复产,努力开拓市场。湖南省红茶产业发展促进会先后与湖南经视、红网、茶周刊等业界权威媒体合作,加大了“湖南红茶”品牌宣传力度。全省积极组织红茶企业赴省内外多地进行展示、展销推介活动。截至2020年12月31日,湖南红茶实现年产量7万吨,综合产值达202亿元。

  03、“潇湘”茶公共品牌价值排名全国第四

  2020年,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对“潇湘”茶品牌进行专业市场评估,“潇湘”茶公共品牌价值为67.11亿元,在全国排名第四。“潇湘”茶公共品牌自成立的五年来,拥有坚实的品牌基础及忠实的消费群体。“潇湘”茶促进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带动了当地茶农持续增收致富。

  04、“杰出中华茶人”名单出炉6位湖南茶人上榜

  2020年11月6日,在由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杰出中华茶人”推选活动中,本省茶人施兆鹏、刘仲华等6位获评“杰出中华茶人”称号。

  05、2020中华茶祖节、2020湖南省茶叶行业工作会议举办

  2020年4月19日—4月20日,2020中华茶祖节、2020湖南省茶叶行业工作会议在湖南湘西吉首举办;同期举办了第五届湘西黄金茶品茶节暨湘西黄金茶推介会、湘西黄金茶百亿产业发展论坛等系列活动,采用直播带货等营销创新方式,突出品牌宣传和产业宣传。

  06、第十二届湖南茶业博览会举办

  2020第十二届湖南茶业博览会于2020年9月11日—9月14日在长沙举行。茶博会囊括了本省重点产茶县、知名茶品牌和龙头企业,还吸引了全国近千家知名茶企、茶品牌、茶商参展参会。本届茶博会上,“郴州福茶”闪亮登场,25家授牌企业参展,现场销售茶叶2334公斤,销售额466800元,签订订单5600万元,网红带货销售额80多万元。

  07、湖南茶业科技创新论坛举行

  2020年11月27日,由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省茶业协会、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等单位承办的2020湖南茶业科技创新论坛暨湖南省茶叶学会换届选举大会在湖南娄底新化县举行。本次换届选举大会选举产生了湖南省茶叶学会第十二届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理事长等,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肖力争当选新一届理事长。

  08、湖南茶营销模式不断创新

安化“网红县长”陈灿平(右)在直播间推介安化黑茶。

  2020年,茶产业传统营销模式大受冲击,湖南茶界不断创新营销模式。安化等产茶县将茶园开园节活动改在网上进行;湘茶在央视、人民网、新华社、湖南卫视等平台增加宣推力度;安化黑茶、湖南红茶、潇湘茶等区域品牌在湖南省内外举办数十场宣推活动。

  09、“五彩湘茶(湖南红茶)”系列活动举行

  2020年5月21日,在长沙举行庆祝首个“国际茶日”暨“五彩湘茶(湖南红茶)”进机关行动,随后陆续展开多场茶文化进校园等活动。2020年12月20日,湖南省茶业协会茶馆分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五彩湘茶(湖南红茶)”进茶馆活动启动仪式在长沙举行。在“五彩湘茶(湖南红茶)”进茶馆的启动仪式上,10家茶馆代表与湖南省茶业协会茶馆分会、湖南省红茶产业促进会签订了“五彩湘茶(湖南红茶)进茶馆战略合作协议”。

  10、凝心聚力,茶业湘军夯实地基

  2020年6月—8月,由湖南省茶业协会、湖南省红茶产业发展促进会联合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组成的茶产业调研小组深入到湖南12个市州、36个县市区进行茶产业走访、调研,召开26场座谈会,为当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言献策。

  2020年6月—9月,湖南开展了2020湖南茶叶“精准脱贫先进县(市)”、“精准扶贫十大区域公共品牌”、“精准扶贫企业品牌”、“精准扶贫十佳企业”的评选、推介、宣传、表彰活动。

  2020年11月18日,在第十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湖南产茶县、茶企屡获殊荣。

  2020年12月,湖南金井茶业有限公司获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截至2020年12月31日,湖南已有六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湖南省茶业协会供稿)

  2020年广东茶界十大资讯

  02、广东茶界积极复工复产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春茶的生产与销售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在此背景下,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携手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于2020年3月—4月到广东茶叶主产区清远英德、韶关仁化、乐昌、潮州凤凰饶平等地,助力产区茶企茶农防疫复工,做好产销对接工作。

  03、广东举办国际茶日活动

  2020年5月21日,由广东省茶叶学会、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主办,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广州国茶荟文化策划有限公司承办的2020年首届国际茶日暨第十二届全民饮茶日广东区域活动在广州启动。此项活动得到了广东各地市的积极响应,对宣传茶为国饮、全民饮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04、广东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落幕

  2020年8月13日,广东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广东省“问山杯”茶艺技师职业技能竞赛在广州落下帷幕。该竞赛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承办单位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主办。2020年9月10日,在“2020中国(珠海)国际茶业博览会”上,主办方举办了颁奖典礼暨金奖选手汇报表演。

  05、“杰出中华茶人”名单出炉,3位广东茶人上榜

  2020年,中华茶人联谊会联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共同主办“杰出中华茶人”推选活动,面向全球推选在茶业各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100位“杰出中华茶人”。其中,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王登良、广东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穆有为、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张黎明获得“杰出中华茶人”称号。

  06、广东茶人、茶企荣获“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先进集体”称号

  2020年12月,2020年广东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在广州举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表彰广东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的决定。

  广东鸿雁茶业有限公司茶艺师及茶叶销售、茶艺队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张扬娣荣获“广东省劳动模范”称号;乐昌市沿溪山茶场有限公司、德高信茶业控股有限公司科技创新中心荣获“广东省先进集体”称号。

  07、经济年会召开,广东收获颇丰

  2020年11月18日—11月20日,“在第十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广东多个产茶县、茶叶企业在多项评比中脱颖而出。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荣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行业复工复产优秀单位”称号;英德市荣获“2020年度茶业品牌建设十强县”称号;英德市、大埔县、紫金县荣获“2020年度茶业百强县”称号;广东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广东省大埔县西岩茶叶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凯达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英德八百秀才茶业有限公司、江门丽宫国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5家茶企荣获“2020年度茶业百强企业”称号。

  08、“创新中国茶年度论坛”举办

  2020年11月25日,由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广州茶文化促进会、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主办的“创新中国茶2020·年度论坛”在广州举行。本次年度论坛以“打破边界,重新定义中国茶”为主题,聚焦产业前沿,助力茶产业的转型升级。论坛现场,跨界学者、业内专家、行业领袖等超过千人参加,一同深入讨论茶产业的创新之路。本次论坛开设了线上直播,得到行业内外高度关注。

  09、广州茶博会、深圳茶博会举行

  2020年11月至12月,广州茶博会、深圳茶博会先后在广州、深圳举行。茶博会现场人气不减,上千家品牌企业参展。展品包括茶叶、茶具、茶家具、茶服、茶食品及各类茶周边产品等,涵盖茶行业全产业链。极大助力了茶产业复苏和发展。

  10、51家茶企获“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称号

  2020年12月28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名单,51家茶企榜上有名。这51家茶企分布于广东各产茶区,分别为韶关4家、河源6家、梅州19家、汕尾2家、江门3家、湛江3家、清远9家、潮州4家、云浮1家。

  (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供稿)

  2020湖北茶产业十大资讯

  1、羊来茶往,湖北请蒙古国人民喝茶。2020年疫情期间,蒙古国为支持中国抗疫,主动向中国捐赠三万只羊,随后这些羊分发到了全国尤其是湖北。为感谢蒙古国的“安达之情”,湖北省于2020年12月8日,组织了2万份青砖茶、2000份宜红茶回赠蒙古国。这段中蒙“羊来茶往”的外交佳话,在互联网上不断“刷屏”,成为两国双边关系友好的绝佳例证。

  2、湖北首次为茶产业立法。为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湖北省出台了《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草案,并于2020年多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湖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联合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组成联合调研组,先后赴省内多地就《条例》进行立法调研。湖北茶产业首次迎来立法。

  3、湖北春茶迎疫而上,逆势突围。春茶收入约占全年茶农茶企收入的七成以上。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拖住了湖北春茶上市的脚步。对此,一方面,湖北省打出组合拳,将茶叶纳入了物资保供范围,还搭建湖北茶叶产销工作机制和平台,此外主动衔接中茶等国企助销;另一方面,全国人民和众多企事业单位响应“搭把手,拉一把”的讲话精神,为鄂拼单,“战疫助农”,至2020年5月底,湖北春茶销量超越上一年同期,全年春茶销售不降反增,有力巩固了全省脱贫攻坚成果。

  4、湖北茶企联合发出“重振东方茶港”建议。汉口是19世纪“万里茶道”的重要起点,茶叶出口量曾一度占据全国80%以上,被誉为“东方茶港”。2020年疫情之后,湖北茶企联合发出建议:珍惜中央大力支持湖北疫后重振的契机,争取国家为湖北省授牌“中国国际茶叶贸易中心”,联手打造现代版“东方茶港”,推动全省全国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5、武汉举办疫后首场线下茶博会。2020年9月11日-14日,在各省农业农村厅、商务厅等部门鼎力支持下,第21届中国武汉茶业博览交易会成功举行。这是处于疫情风暴中心的武汉疫后举办的首场线下大型展会,不仅对湖北茶叶销售产生极大的拉动作用,还提振了湖北武汉疫后经济重振的信心,更是一次对全国乃至全球湖北农产品健康安全的形象传播。

  6、赤壁青砖茶变“轻”,更加轻便化、时尚化、功能化。2020年12月11日,赤壁“一带一路”青砖茶产业发展大会羊楼洞举行。通过开拓“万里茶道”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咸宁和赤壁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交流合作。此次大会亮点之一,赤壁青砖茶变“轻”,更加轻便化、时尚化、功能化,即泡即饮。

  7、鄂有好茶,礼谢天下!湖北举办首个“国际茶日”系列云活动。2019年,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定为“国际茶日”,肯定茶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为迎接2020年世界首个“国际茶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湖北省商务厅、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湖北省广播电视台举办了“鄂有好茶,礼谢天下”系列云活动。当日,湖北省向全球发出首封“国际茶日湖北倡议书”,邀请全球人士一起来喝湖北好茶。

  8、2020湖北名优茶边疆行收获亿元大单。2020年8月16日-22日,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省政府政研室、省供销合作总社以及赤壁市、宜昌市、孝感市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的“湖北名优茶·健康边疆行”走进内蒙古。该活动是继2018年和2019年湖北名优茶·健康边疆行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之后,湖北茶企再次抱团征战北疆与俄罗斯、蒙古茶叶消费市场。湖北赵李桥茶厂与当地茶商签订了3000万元供销合同,并且云签约莫斯科和西伯利亚地区1000万美元青、米砖茶销售计划;宜昌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收获了总金额5000万元的采购协议;赤壁乾泰恒茶业公司被二连浩特市场授权生产“三万只羊”青砖茶系列产品。

  9、英山云雾茶等六款湖北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最新名单。2020年7月20日,欧盟理事会决定正式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在中国境内的100个欧洲地理标志产品和在欧盟境内的100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受到保护,这将为中国茶叶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提升市场的知名度提供有力保障。英山云雾茶、宜都宜红茶、伍家台贡茶、赤壁青砖茶、襄阳高香茶、麻城福白菊等6款湖北茶产品入选该协定。这是湖北省茶叶品牌建设的又一次突破,进一步提升了湖北茶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10、萧氏茶业董事长肖勇获评2020“国茶工匠·制茶大师”。2020年1月20日-4月30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开展了“国茶工匠·人物推选——制茶大师”第四次调查工作,最终确定17名申报人为第四批制茶大师候选人。8月28日,评选结果揭晓:湖北宜昌萧氏茶业集团董事长肖勇被评为“国茶工匠·制茶大师”,肖勇是湖北省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位茶人。(湖北日报农村版)

  2020年云南茶产业十大资讯

  1、“千亿云茶产业”,目标有望实现。2019年,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676万亩,茶叶总产量43.1万吨,均居全国第二位;茶产业综合产值达936亿元,茶叶出口7958.57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2.4%,出口金额20.2亿美元;全省有机认证茶园达71万亩,绿色茶园达44万亩。

  2、书记省长现场调研,力促云茶发展。书记省长深入普洱市、临沧市、勐海县,要求深入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加强自然生态资源保护,扎实开展专项整治,保护好古茶树、古茶山资源,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同时,打造普洱茶等优势特色产业,以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3、“国际茶日”系列活动,提升价值认知。云南省将“国际茶日”活动与“全民饮茶月”结合,组织了14场涵盖全链、形式丰富的茶事活动。提振了会员茶产业发展信心,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

  4、云南茶界守土有责,抗疫不误发展。疫情发生后,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第一时间发出倡议,茶界纷纷响应,云南茶企积极捐资、捐物,助力抗疫。协会认真了解企业困难,积极反映企业诉求,得到政府高度重视。

  5、经济年会盛大召开,高峰聚焦普洱茶。第十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隆重召开,年会以“健康中国·科学饮茶·茶王勐海·世界之恋”为主题。特别是普洱茶高峰论坛活动,聚焦了普洱茶产业发展、标准化建设、古茶树资源保护、产品跨界开发,引导行业共同宣传科学饮茶观念。

  6、健康饮品益原素问世,开启茶饮新路径。益原素是大益七号院历时8年,以大益酵池菌群为研究对象,以微生物代谢产物研究为基础,通过工艺传承与创新,采用第三代技术——微生物制茶法制作而成的新饮品。2016年创制“第三代智能发酵技术”,将传统渥堆发酵转为人工可控。益原素问世标志着普洱茶工艺迈上新纪元,开启了云茶利用新路径。

  7、“十大名茶”集中亮相,北京深圳展风姿。云南省已连续三年评出“十大名茶”。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组织“十大名茶”集体亮相北京国际茶业展,并首作专场推介会。同时,以“喝七彩云茶,品百味人生”为主题的“云南十大名茶”大湾区推介会在中国(深圳)国际秋季茶产业博览会举办。云南“十大名茶”的醇厚和香浓得到社会各界喜爱。

  8、云茶技能学校成立,开启技能提升新篇章。2020年,由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承接的云南云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正式成立。学校开展职业资格三大类26个类别职业资格培训,标志着云南云茶产业技能提升迈上新台阶。此前云南茶叶流通协会即历时半月,实施双江“一县一业”茶产业培训,参训5000余人次,线上培训达1.76万人。

  9、“杰出中华茶人”出炉,云南省11位茶人上榜。由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杰出中华茶人”推选活动,共评出100名“杰出中华茶人”。其中,云南省科研界、企业界等11人入榜。

  10、强化评价检测溯源,确保质量安全。云南省评检溯中心在重点产茶县提供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等技术服务,为省政府“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包括编制《茶叶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标准》等标准;为600余批次产品实施溯源服务;组织专家完成200余款茶产品感官审评;为多家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帮助企业建立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

  2020年四川茶产业十大资讯

  1、四川省举行茶产业系统培训。2020年11月9日—11月16日,为期8天的四川省茶产业系统培训在四川宜宾学院举行。全省11个茶叶主产市、30个茶叶优势县政府及农业农村局分管领导、技术骨干等600余人,分别参加了产业管理、企业管理、技术骨干及营销人员等培训。

  2、川茶出口逆势增长,实现“三增”。2020年1月至10月,川茶出口逆势增长,成都海关出口茶叶168批次,3279吨,548.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8.7%、150.0%、70.6%。同时,川茶面积、产量、产值实现“三增”,全省茶园面积586万亩,毛茶产量33.5万吨,毛茶产值303.8亿元,分别比2019年增长1.03%、2.9%、8.8%。规模以上企业由2019年的181家增加至187家,实现营收191.3亿元、增长7.4%,实现利润12.4亿元,与2019年同比下降1.6%。

  3、第九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开展。2020年7月2日—7月5日,第九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在成都举行。国内外参展企业840余家,其间开展了蒙顶山茶·甘露推介会、广元黄茶专场推介会等30余场茶事活动,促进茶业同行交流,推动川茶走向世界。

  4、《2020·川茶竞争力榜单》发布。2020年4月,川报全媒体集群MORE大数据工作室联合四川日报经济资讯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0·川茶竞争力榜单》。雅安名山区、雨城区,乐山峨眉山市,成都邛崃市、都江堰市、蒲江县,宜宾高县、翠屏区,达州万源市,眉山洪雅县上榜。

  5、“川茶”职业技能竞赛暨四川省“蒙顶山茶杯”评茶员职业技能竞赛举行。2020年9月22日—23日,由四川省总工会、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2020“川茶”职业技能竞赛暨四川省“蒙顶山茶杯”评茶员职业技能竞赛在雅安市名山区举行。荣获竞赛第一名”称号的选手,主办方将向四川省总工会申报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向四川省人社厅推荐为“四川省技术能手”。

  6、“蒙顶山杯”第五届中国黄茶斗茶大赛举行。2020年7月1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黄茶专业委员会、中国黄茶产业联盟、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蒙顶山杯”第五届中国黄茶斗茶大赛在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举行。9位知名专家对来自全国60多家生产单位选送的90个黄茶精品进行密码评审,并现场直播。颁奖仪式于2020年9月2日在湖南岳阳举行。

  7、《四川省志·川茶志》公开出版发行。2020年12月9日,由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组织编纂的《四川省志·川茶志》由方志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川茶志》是四川省志特色志,系统记载了四川茶叶初制、精制、再加工、深加工等独特的茶叶加工技术和茶叶产品,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

  8、全国第三方评价机构首批茶艺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率先在成都进行。2020年5月23日,四川博茗茶产业技能培训中心举行全国第三方评价机构首批茶艺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四川省多家茶企、茶馆的28名茶艺师参加评价,经第三方评价机构认定颁发的第一本茶艺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从此诞生。

  9、“竹叶青”成为“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馆指定绿茶”。阿联酋迪拜世博会将于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盛大举行。2020年10月,经世博会组委会严格审核,四川竹叶青茶业被正式认定为“2020迪拜世博会中国馆指定用茶供应商”,竹叶青峨眉高山绿茶成为“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馆指定绿茶”、“2020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宴会厅官方指定绿茶”。

  10、“蒙顶山茶产业学院”挂牌成立。2020年11月12日,蒙顶山茶产业学院挂牌仪式暨蒙顶山茶产业发展论坛在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青年路校区汇雅厅举行。蒙顶山茶产业学院是职业院校探索产教融合、校地行企多方联动的组织形态,拟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功能和智库优势,提高社会服务意识和技能,为本土文化传承、弘扬和创新起到引领作用,为学院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提供崭新平台。

  (四川省茶叶流通协会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供稿)

  图文来自:茶周刊

中茶公司成立74周年:追忆流金岁月,谱写时代新篇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历史的篇章翻回到1949年,见证了中国茶叶发展史上的一个历史性时刻——11月23日,中国茶叶公司(中茶公司前身)在北京成立,统一经营和管理全国茶叶的收购、加工、出口和内销业务。这是新中国第一家国有茶叶公司,也是新中国贸易系统中最早建立的全国性专业总公司。时任农业部副部长、被尊称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出任该公司第一任经理。

74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作为与共和国同龄的茶叶企业,中茶公司伴随新中国同频共振,代代传承红色血脉,践行为国谋茶兴、为民奉好茶的初心,始终走在茶产业发展的前沿,谱写了当代茶叶振兴发展的历史。

为国分忧中茶为创汇书写辉煌历史

民族工业,关乎一国国本,也承载着中国茶产业做大图强的梦想。

中茶公司成立不久,吴觉农立即提出,中茶公司需要有自己的商标,要建立一个新中国的茶叶商标,象征着有别于旧社会的茶叶,可以显示红色中国生产的、优质的中国茶。

1951年3月,在经历了《人民日报》商标征集、寻人设计、企业集思广益等诸多方法后,新中国第一个茶叶商标——“红八中”商标诞生,商标设计为中间一个绿色的“茶”字,四周环绕着红色的“中”字,代表着红色中国出品的绿色茶叶,有“中国茶叶销往四面八方”的涵义。

在当时,茶叶对于中国经济建设有着特殊的意义。这种最具中国传统优势的商品,成为突破贸易封锁、获取外汇的重要手段。

承载着中国茶叶出口换汇使命的“红八中”,没有辜负国人的期望,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大展拳脚。到新中国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红八中”茶叶共出口创汇1.4亿美元,全部用于偿还国家当时为发展工业而从苏联获得的贷款,为新中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中茶公司在世界主要茶叶消费市场都构建了营销网络,目前向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等6大洲3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茶叶。

匠心传承中茶发扬光大传统制茶技艺

在中茶梧州公司,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砖木结构老仓使用至今,许多经典的大箩茶在这里沉淀、陈化,造就了一段又一段“六堡佳话”。如今,老仓依然展现着窖藏工艺的魅力,见证着一批又一批中茶窖藏六堡茶的成长。

砖木结构的老仓,是中茶公司践行匠心传承制茶技艺的一个缩影。中国制茶技艺历史悠久,成立74年来,中茶公司以传承中国传统制茶技艺为己任,以守正创新的精神雕琢每一片原叶。

早在中茶公司成立之初,就汇集了一大批茶界著名专家。由于历史原因,中茶公司长期承担着全国茶产业的综合调度和管理职能,在全国几乎所有茶产区都有经营主体,因此积累了大量专家人才。

目前,中茶公司已经建立起包括3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内的一整套专家队伍,拥有茉莉花茶技艺非遗传承人、黑茶技艺非遗传承人、乌龙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非遗传承人等多名特级茶叶大师和高级专业技术大师,涵盖茶叶种植、加工、审评、研发、品控、标准等各个领域。

秉承“好茶在中茶”理念,中茶公司将制茶大师的经验与技艺融入原料标准、制茶工艺和审评筛查等环节,创制出中茶非遗系列产品,成为核心产区、匠心工艺、品质优异的行业权威代表作。自2022年非遗系列产品上市以来,以“非遗技艺匠心制作”的高端品质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赞誉。

敢为人先中茶引领中国茶产业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新中国茶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来自中茶公司的科技力量。

中茶公司成立后不久,后来被称为“茶界泰斗”的张天福调往福州,协助成立中茶福建公司。张天福对此前创制的揉茶机做了改进,改进后的揉茶机揉茶速度更快,揉茶效果更佳,受到茶农的热烈欢迎。

1973年,中茶公司在云南成功研制出普洱茶“熟茶”发酵工艺,实现了普洱茶产业的革命性创新,它改变了千百年来人们认为熟普只能由生普经数年的自然陈化的观念,突破了传统工艺局限。这项伟大技术革新曾一度轰动了整个茶叶界,奠定了现代普洱茶产业发展的基础。

改革开放后,中茶公司在福建研发设计出了中国第一条乌龙茶生产线,并在随后陆续研发出了中国第一条花茶、红茶、白茶全自动化拼配生产线。

在广西梧州,中茶公司借由全程不落地渥堆发酵工艺和科学窖藏技术,令六堡茶的内含物质发生充分转化,形成中茶窖藏六堡茶特有的“红、浓、陈、醇”品质。

在福建松溪,中茶公司推广白茶自动化萎凋设备和新技术,建立了自动化萎凋房,大幅提升了中茶白茶产品的品质。

在云南勐海,中茶普洱茶清洁发酵技术落户当地,改变了传统普洱茶的自然发酵模式,实现了中茶普洱茶的可控发酵。

茶产业科技创新离不开科研攻关。近年来,中茶公司与中粮营养研究院合资设立中国茶叶科技公司,全方位开展茶产业科技研究,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行业内主流产业研究机构都有深度的联合研发项目。

作为茶产业的领军企业,中茶公司在未来还将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探索茶叶深加工,将茶产业向多领域延伸拓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样化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以茶兴农中茶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近年来,中茶公司作为茶行业唯一的央企,把乡村振兴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落脚点,以“山水中茶”项目为抓手,探索建立施行了“品牌拉动、产业带动、科技驱动”的中茶乡村振兴帮扶新举措。

2021年,中茶公司制定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将茶叶种植等先进技术及标准及时传送到茶农和茶企,旨在补齐产业链短板,解决茶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截至目前,中茶公司已累计向3000余名县乡村干部推广了茶叶专业技术知识。

在中茶公司科技特派员的帮扶下,产茶区聚焦科技赋能,取得了显著成果。在贵州雷山县,科技特派员通过引导茶农茶企统一标准采摘,严格规范加工工艺标准及储藏、运输标准,让茶叶不再是“望天收”;在福建建宁县,科技特派员对土壤进行科学检测,有效改善了茶园的土壤健康;在陕西紫阳县,中茶公司开创的“紫阳模式”入选国资委《中央企业助力乡村振兴蓝皮书(2022)》优秀案例……

目前,中茶公司已经在福建、浙江、安徽、广东、云南、广西、湖南、陕西等8个省份拥有17个加工基地,在全国9个省份有18万亩可控茶园。通过与全国6省2州12县开展紧密帮扶,中茶公司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始终起到行业示范带头作用。

以旅兴茶中茶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在乡村振兴的奋斗路上,茶旅产业成为推动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近年来,中茶公司积极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以茶促旅、以旅兴茶,为茶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为全国茶乡旅游发展提供新思路。

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在浙江杭州,中茶龙冠公司打造的“原产地体验之旅”,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龙井茶爱好者,也成为了当地中小学生的质量教育实践基地,对推广和传播龙井茶文化、丰富龙井茶品牌内涵起到了积极作用。

天下黑茶,神韵安化。中茶安化第一茶厂始至今已有121年历史。厂内完整保留的安化茶厂早期建筑群是安化茶文化的缩影与历史见证。在延续原始功能价值的同时,中茶安化第一茶厂早期建筑群通过茶旅融合,发展工业旅游,让参观者亲自体验手筑茯砖和千两茶的制作过程,感受中国黑茶文化魅力。

一壶海堤茶,半部厦门史。中茶“海堤牌”茶叶曾是建国初期重要的“侨销茶”,担负着出口创汇的历史重任。中茶海堤博物馆于2023年7月开门迎客,博物馆见证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峥嵘岁月,记录了十分珍贵的“海堤记忆”和催人奋进的“海堤精神”,是集休闲品茶、文化传播和旅游购物为一体的茶文化基地。

以文传茶中茶以文化赋能品牌建设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成立74年来,中茶公司作为新中国茶行业发展的见证者和重要参与者,谱写了一部生生不息的茶文化与品牌史诗。

近年来,中茶公司通过首家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签约央视品牌强国工程,建立起了主流媒体的宣传阵地;通过精品栏目投放,冠名北京卫视《书画里的中国》,参加央视《红色财经·信物百年》节目录制,成功探索出“文化IP+超级单品”的宣传模式。

品一杯香茗,吟一句好诗。今年暑期热映的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唤醒了刻在国人基因里的唐诗DNA。以弘扬中国“诗茶”文化为己任,2022年,中茶公司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成为《中国诗词大会》赞助品牌,观众在领略中国诗词魅力的同时,可以参与互动赢取中茶产品,共品“好茶在中茶”。

2023年11月21日、11月23日,中茶全新品牌故事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品牌故事”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品牌强国工程”重要传播内容之一,全面讲述了中茶品牌故事,让更多消费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好茶在中茶”的品牌理念。

为国争光中茶让世界看到中国好茶

红色文化孕育红色品牌,红色基因成就红色经典。在74年的创业征程中,中茶公司始终践行“为国谋茶兴、为民奉好茶”的初心,努力打造“国饮中茶”,走出了一条红色品牌的孕育成长之路。

74年来,中茶公司产品多次作为国礼飘香海内外,全力保障博鳌亚洲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等国家各类大型外交活动,代表“中国品质”和“中国形象”为全球政要提供用茶服务。“中茶”品牌获得了海内外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高度认同和信赖,成为了中国茶叶的象征。

2019年1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茶作为中国的代表性符号,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截至目前,中茶公司已在海外设立了20个国际交流中心,以“国际茶日”、中国传统节日等为主题,开展多层次的茶人交流活动,积极传播中华茶文化,以茶为媒讲好“中国故事”。

未来,中茶公司将继续承担茶文化传承的使命,以一杯好茶搭建起中国茶文化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74年初心不改,74年历久弥新。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中茶公司正努力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上市,通过上市融资,发挥龙头企业示范、整合、带动效应,推动茶行业走向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文/祁巨昆)

下一个风口:中国黄茶|平阳吹响中国黄茶集结号——“2018中国黄茶·平阳黄汤文化节开幕式暨主题会议”隆重举行


2018年11月28日上午,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平阳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黄茶·平阳黄汤文化节开幕式暨主题会议”在平阳隆重举行。与其说是一次平阳黄汤区域公用品牌的推介会,还不如说是一次高举“中国黄茶”品类大旗,谋划黄茶产业未来的行业诊断会,也是黄茶产业抱团营销、黄茶图谋崛起的誓师大会。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于辉达,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梅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姜仁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党委书记郑国建,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建跃,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冯泉林,安徽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院长张正竹,岳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激扬,温州市政协副主席、温州市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徐有平,温州市委农办(农业局)主任(局长)张亨利,中共平阳县委书记董智武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

 


在中国六大茶类里,黄茶是最弱小的品类,2017年总产量只有7000余吨,在茶叶总体市场的销售份额占比不到1%,只有0.35%。在绿茶龙井茶、乌龙茶、普洱茶、福鼎白茶、安化黑茶以及以正山小种为代表的红茶轮番热销旺销之后,有着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平阳黄汤等历史文化名茶的黄茶,能否黄者归来,成为下一个风口的热销旺销茶类茶品?不仅是黄茶产区人士,更是业界包括喜欢茶的消费者在内一直在期待在思考!



“2018中国黄茶·平阳黄汤文化节”集结了几乎所有黄茶产区的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黄茶生产企业。全国茶标委黄茶工作组一届三次会议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黄茶专业委员会成立筹备会议暨中国黄茶产业联盟(平阳)联席会议同时举行。


2018,中国黄茶在平阳吹响集结号,“中国黄茶”从平阳起锚远航!


中共平阳县委书记董智武致辞


在28日上午的开幕式暨主题会议上,平阳县委书记董智武介绍了平阳黄茶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今日平阳黄茶的产业现状。


平阳茶脉悠长、影响深远,早在唐代,平阳的茶叶就已名声在外,《唐书·食货志》中有记载:“浙产茶十州,五十五县,有横阳(即今平阳)”;宋代温州郡建茶场于平阳,并设置专管茶叶机构,缴纳茶税;明代中期,“平阳蔡家山茶”成为浙江名茶;民国时期,平阳茶类众多,远销海内外,盛极一时,成为浙江重点产茶县。平阳黄汤,正是在这片有着一千多年种茶采茶制茶历史、有着深厚茶文化基础的土壤中孕育并发展。平阳黄汤始制于清朝,乾隆年间纳为贡品,民国时期每年有千余担平阳黄汤销往北京、天津、营口一带,胜名远播海内外。近年来,在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平阳茶产业持续蓬勃发展,现有生产茶园面积4.8万亩,生产企业100余家,年产量近千吨,年综合产值近2亿元。平阳黄汤被称作“杯中黄金”,乃黄茶之珍品,凭借其绵长而富有意蕴的醇厚茶香、精湛的“九闷九烘”非遗工艺、“玉米香,杏黄汤”的高贵品质赢得了国际、国家级金奖40多枚,跻身“中国四大黄茶”,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国家地理标志,被评为“中华文化名茶”和浙江省区域名牌农产品,平阳也先后被评为“中国黄茶(平阳黄汤)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

千年茶文化,今朝共传扬!希望能以此次中国黄茶·平阳黄汤文化节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弘扬平阳深厚的茶文化,提升茶品位,做优茶产业,使平阳黄汤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致辞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梅宇致辞

温州市委农办(农业局)主任(局长)张亨利致辞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建跃致辞


主题会议的重头戏是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的主旨讲演。来自著名黄茶品类岳阳黄茶、君山银针故乡的刘仲华教授对黄茶产业诊断式的思考与建议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反响。


黄茶一直落后于其他茶类,黄茶产品品类特征不明显是主要原因,黄茶不黄,有的甚至干脆向绿茶靠,向名优绿茶借势,导致黄绿不分,生产者缺乏品类自信。黄茶如何形成自己的优势?从迷失的方向中找回品类自信是关键,之所以为黄茶,就一定要做好“黄”字文章,把“黄”字文章做到家,闷黄工艺是黄茶区别于其他茶类的关键,从生产的角度,要把黄茶做黄做亮;从消费者品鉴的角度,要给黄茶梳理出鲜明的品饮特征:黄、纯、甘、爽,是黄茶的品饮特征。刘教授如是说。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主题发言


解决了生产者对黄茶产品品质、质量标准和消费者对黄茶品类品饮特征的认知后,我们还需要给消费者一个为什么选择喝黄茶的理由,刘教授通过他和他团队的科学研究给出的理由是,除了六大茶类共有的健康属性外,黄茶具有养胃、降糖、润肺的保健养生功效。


在28日上午的开幕式上,刘忠华教授代表湖南农业大学与平阳县人民政府签约。就以平阳黄汤为代表的黄茶的健康养生机理进行专项研究。



最能为黄茶养胃功效现身说法的是子久公司的董事长周拥军,他因长期喝平阳黄汤治愈好胃病,以感恩之心,跨界转身来投资茶行业,专注于平阳黄汤,以做好喝的茶,健康的茶为理念。黄茶的降糖功效的研究,安徽农业大学也早有研究成果见报,黄茶中的黄大茶具有显著降糖功效,在业界早已盛传。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授牌,中共平阳县委书记董智武接牌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授牌,平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文胜接牌



如黑茶的降三高,刘仲华教授给出的黄茶具有“养胃降糖润肺”的健康功效,六字真言,一定会让业界与消费者对黄茶重新认识,刮目惊艳!


为健康而饮,但更多喜欢茶的人,是为香气滋味口感的品味而饮!黄茶,如果在香气上能有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黄、纯、甘、爽、香品饮特征的黄茶,一定会让愈来愈多的人喜欢!


黄茶,是稀有小品类,是茶中贵族,杯中黄金!


我们说:黄者骄傲,平阳显贵!


平阳人说:品平阳黄汤,享美好生活!


除平阳黄汤外,中国黄茶还有岳阳黄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莫干黄芽、远安黄茶、沩山毛尖、广东大叶青……


这一些黄茶每一款都带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你喜欢茶,却没有品鉴过,会是一种遗憾!


刘仲华教授说,中国茶产业的下一个风口在黄茶,中国黄茶在平阳起步!茗边观察认为,只要黄茶人有足够的品类自信,黄者骄傲,中国黄茶崛起的时机已经到来!下一个风口:中国黄茶!

 


相关链接:


“黄”者归来的平阳黄汤


平阳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300余年,明朝“蔡家山茶”成为地方名茶,初露锋芒;宋代温州郡建茶场于此,闻名遐迩;清朝鼎盛时期,平阳黄汤列为乾隆贡品,极负盛名;民国时期,远销北京天津一带,弥香远近;后因多种原因一度停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恢复生产,历史名茶平阳黄汤重现江湖。近年来,平阳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每年下发1000万元扶持专项用于茶产业进一步提升。平阳黄汤产业发展基础良好:2018年底,全县茶园总面积4.8万亩,平阳黄汤年产量50吨,综合产值近2亿元,全县茶叶生产企业86家,其中省级标准化名茶厂1家,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企业5家,1千万元以上企业1家。“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1座,茶叶专卖店12家,“浙江十佳茶馆”1家。平阳黄汤获批“2018浙江区域名牌农产品”。平阳黄汤加工技艺高深精湛:平阳黄汤荣获国家级或国际性金奖40余枚,其“杏黄汤.玉米香”的高贵品质得益于精湛的“九烘九焖”非遗工艺,该工艺在中国黄茶加工史中独树一旗,极具特色。平阳黄汤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平阳黄汤出台地方标准,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确保平阳黄汤茶原产地域保护,核心产区更是入选农业部认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16年以来,县委书记亲自挂帅分别在北京老舍茶馆、杭州中国国际茶博会内精心安排 “平阳黄汤品牌推介会”。联合CCTV拍摄平阳黄汤专题片并登陆央视播放,提升品牌影响,打造黄茶旗舰。平阳县也陆续荣获“中国黄茶之乡”和“中国茶文化之乡”称号,声名鹊起。平阳县积极围绕“民俗”、“特色”两张名片,打造朝阳产业,实现“让茶走出去,让游客走进来”的愿景。


平阳黄汤,属黄茶类中的黄小茶,始制于清代,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是中国四大传统黄茶之一。主要产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历史上其周边的泰顺、瑞安等县亦有生产,故又名温州黄汤。




[历史悠久]平阳县地处浙江省温州之南东海之滨,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300余年,据《唐书·食货志》载:“浙产茶十州,五十五县,有永嘉、安固、横阳、乐城四县名”(这里的横阳就是如今的平阳)。宋代,温州郡建茶场于平阳,并设置专管茶叶机构,实施“禁榷法”,缴纳茶税。明朝,“平阳蔡家山茶”弥香远近,成为地方名茶。平阳黄汤诞生于清朝,乾隆年间纳为贡品,美名远扬,到民国时期,每年仍有千余担平阳黄汤销往北京、天津一带,产品深受市场欢迎,而后因多种原因逐渐停产,市场难觅踪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恢复生产,历史名茶重现江湖。



[品质优异] 平阳黄汤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名优茶,品质优异,风味独特,以“干茶显黄、汤色杏黄、叶底嫩黄、嫩玉米香”三黄一香而著称,其外形细紧纤秀,色泽黄绿显毫,香气清高幽远,汤色杏黄明亮,滋味甘醇爽口,叶底嫩黄成朵匀齐。



[树种独特] 历史上平阳黄汤主要选用本地群体种品种鲜叶为原料,现主要选用无性系良种平阳特早茶初展嫩芽为原料。平阳特早茶是平阳县农业科技人员,在鳌江镇海拔528米的大坪山上发现发芽特别早当地人叫“早茶儿”的本地群体种茶树,随后经过近10年时间单株选育而成的茶树良种,1998年5月4日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被全国茶树育种权威浙江大学茶学系刘祖生教授等茶叶专家认定为“是国内罕见的开发名优早茶的珍贵品种资源”。该品种具有发芽特早、无生殖生长、成品茶香气高等特点,现已成为平阳县茶树当家品种,也是平阳黄汤最适制品种。


[原生态环境] 平阳居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带,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高,水土资源与动植物资源丰富,环境质量和生物性保持良好,极宜茶树种植。平阳黄汤采摘茶园大部分分布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区的乡镇,具得天独厚的原生态条件,产地春季回暖早,茶芽萌发早,茶叶上市早,奠定了平阳黄汤良好的品质基础。



[“九烘九闷”古法工艺] 平阳黄汤加工工艺采用非遗传承的“九烘九闷”的古法闷黄工艺,需经摊青、杀青、揉捻、闷堆、初烘、闷烘等程序,历时72小时以上不等。工艺特点为闷黄在揉捻之后进行,后期通过闷烘结合二次闷黄进一步促进黄变,因而平阳黄汤在黄茶系列中,以闷黄次数多、时间长而著称,在黄茶类中独树一帜。



平阳黄汤的传承与创新


平阳黄汤,属黄茶类中的黄小茶,始制于清朝,距今已有200余年。据传清乾隆年间,温州平阳盛产茶叶,主销北京、天津、上海、营口等地。由于当时茶场设备简单,大都采用手工制作,茶青经杀青或揉捻后,不能及时进行烘干,致使揉捻叶闷堆三四小时甚至十多小时,再进行烘干,这样生产的茶叶刺激性减弱、滋味醇厚,反而更受顾客的喜爱,受此启发,于是茶匠们通过不断摸索完善,逐渐创制了平阳黄汤。因其品质优异,特色明显,并成为浙江地方官督办的主要例贡茶,当时在浙江的贡茶中数量最大。嘉庆十五年平阳黄汤列入全国出口外销名茶名录,自此胜名远播海内外。后来温州地区泰顺、永嘉、瑞安等县也纷纷学制,在温州有了较大的生产规模,所以之后亦有称温州黄汤,但品质以平阳北港(南雁荡山区)所产为最佳。


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平阳黄汤每年仍有千余担运销京津沪等大城市。抗战爆发后,民不聊生,流离失所,平阳黄汤生产逐年下降,逐渐沦为民间制茶师傅的自制自饮的茶品,市场难觅其影。



20世纪80年代初,为恢复平阳黄汤的加工工艺,让历史名茶重放光彩,平阳县政府组织茶叶技术人员与茶农重新进行挖掘研究。1987年,平阳县水头名茶开发场开始研究采用传统工艺试制平阳黄汤,经过多年的摸索研究、完善提高,克服了系列技术难关,成功恢复平阳黄汤的生产。2004年,上海市茶叶学会对经这一加工工艺制成的平阳黄汤给予审评意见:达到黄茶工艺标准。2006年,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刘祖生、副教授胡月龄等专家也对平阳黄汤进行审评,给予较高评价。


当时,平阳黄汤虽然恢复了生产,达到了黄茶标准,但产量非常有限,品质还不稳定。为了进一步提高平阳黄汤品质,完全呈现历史名茶皇家风范,2008年开始,平阳县天韵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钟维标,遍访老茶人、茶专家,致力于平阳黄汤的研究提高,2009年夏天他在山门镇满田山访茶时,遇到了老茶农吴全和师傅,交谈中得知这位60多岁的老茶人祖祖辈辈都是茶农,爷爷吴汝钏(1958年去世)是民国时期北港闻名的平阳黄汤制作高手,父亲吴明帮(2008年91岁高龄辞世),子承父业,一生事茶,犹爱平阳黄汤,他自己一直在少量制作平阳黄汤,是平阳民间唯一沿用古法生产平阳黄汤的老茶人,也使得这一传统做法得以绵延传承。从那以后,钟维标拜他为师,经常拜访、虚心求教,并开始了师徒俩共同研究恢复历史名茶的重任。通过师徒俩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总结前人平阳黄汤“复烘复闷”的独特的加工工艺基础上,创新发展了“九烘九闷”闷黄工艺。采用“九烘九闷”工艺生产的平阳黄汤,在中国黄茶类中“闷黄”时间最长,“闷黄”次数最多,“闷黄”最为充分,并造就其“玉米香,杏黄汤”的独特品质。



目前,平阳黄汤“平阳黄汤茶叶加工工艺”和“‘九烘九闷’闷黄工艺”已获国家发明专利。钟维标也于2016年成功申请了平阳黄汤制作技艺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平阳县天韵茶叶有公司成功申请为平阳黄汤制作技艺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钟维标也通过招收学徒的形式,把这一传统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茶人掌握平阳黄汤“九烘九闷”闷黄工艺,使平阳黄汤产业再创辉煌。


近年来,平阳黄汤在保持传统黄小茶特色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还不断开发了黄芽茶、黄汤饼(紧压茶)等新产品。同时在适制品种上,独辟蹊径开发了黄金叶(品种黄茶)平阳黄汤,“三黄”特征更加明显,滋味更加鲜醇,深受市场欢迎,丰富了产品线,拓展了黄茶的发展空间。



平阳黄汤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平阳县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品种资源和自然条件优势,按照创建“中国黄茶之乡”和“浙江早茶强县”的战略目标,以挖掘开发平阳黄汤为重点,致力于文化兴茶、品牌兴茶、科技兴茶、旅游兴茶、龙头兴茶,做大做强平阳黄汤区域公共品牌,将茶产业真正打造成为效益农业的主导产业。现有茶园总面积4.8万亩,茶叶总产量680吨,茶叶综合产值超2亿元。


1、出台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平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度茶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效益农业主导产业来抓。一是成立了“平阳县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二是建立“平阳县茶产业发展专家组”,邀请省内外著名茶叶专家担任专家组成员,为平阳县茶产业发展献计献策和提供智力支持;三是不断加大扶持力度,2015年县政府出台了《平阳县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连续三年(2016—2018年),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茶产业发展。此外,还出台了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等系列配套政策,促进茶产业平稳发展。


2、发展良种茶园,夯实产业基础

平阳发展茶叶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品种资源----平阳特早茶优势。该品种是县农业科技人员,自行从本地群体种中选育成的特早茶品种,具有发芽特早、无生殖生长、成品茶香气高等特点,被认定为浙江省茶树良种,是国内罕见的开发名优早茶的珍贵品种资源,现已成为平阳县茶树当家品种,也是平阳黄汤最适制品种。近年来,全县共发展以平阳特早茶为主的无性系良种茶园4.0万多亩,茶树良种率提高到80%以上,被浙江省农业厅评为“全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为茶叶品质提升和茶叶标准化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3、潜心挖掘古法,传承名茶遗韵

为恢复平阳黄汤这一历史名茶,平阳县技术人员和多家茶企经多方寻觅,潜心挖掘,反复研制,终于解决关键的闷黄工艺。传承古法的平阳黄汤加工工艺十分独特,尤其是关键“闷黄”工序,采用“九烘九焖”的古法闷黄工序,闷黄次数多、时间长、黄变程度最充分,在黄茶类中独树一帜,造就平阳黄汤“玉米香、杏黄汤”的高贵品质。恢复古法工艺生产的平阳黄汤,韵味地道,产品品质得到国内茶叶专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目前“平阳黄汤茶叶加工工艺”和“平阳黄汤九烘九闷技术”已经获国家发明专利,制定了《平阳黄汤茶》(DB330326/T01—2014)农业地方标准规范,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平阳黄汤制作工艺还申报了非遗产品和非遗传承人,以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发展,并通过连续举办“平阳黄汤茶叶评比活动”,加工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统一和提升,产品质量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4、加强品牌建设,重塑百年辉煌

 平阳黄汤作为百年黄茶品牌,历史上有很高的知名度,许多茶学著作中都有记载,但由于几近失传,因此品牌需要重新打造和宣传。近年来,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模式,开展了系列品牌重塑活动。


 一是举办专题推广活动。通过举办“2013浙江省平阳黄汤敬老茶会”、“情系京华 百年回归”北京•平阳黄汤品牌推介会和“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平阳黄汤品牌推介会”等活动,借助大型活动平台以及3次活动县委书记都亲自参加推介,博得《人民日报》等媒体高度关注,取得了良好成效,可以说平阳黄汤在北京、杭州等地一炮打响。此外,2017年3月完成乡土魅力茶乡栏目《一杯黄汤品平阳》专题片拍摄,于5月15日在CCTV—7播放,进一步提升了平阳黄汤在全国的知名度。


 二是积极组织参加茶叶展会和评比活动。近年来,陆续组织茶企参加了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北京国际茶业展、亚太茶茗大奖评比、中国(岳阳)黄茶文化节、浙江绿茶博览会等30多次活动,推荐选送各类名茶评比茶样120多只,平阳黄汤获国际、国家级金奖40多枚,并获“中华文化名茶”称号, 享誉中外。


  三是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以政府运作为主导,集中全县精力精心打造平阳黄汤区域公共品牌,申请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划定原产地保护范围,制定了品牌管理办法,采用“加盟使用”和“资格认证”的管理模式,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监管。推行严格的质量监管和品牌监管,以稳定的质量保证品牌的声誉,以良好的品牌形象占据稳固的消费群体。平阳县先后获 “中国黄茶(平阳黄汤)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称号,平阳黄汤作为区域公共“母品牌”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不断增强,以“母品牌”引领生产企业打造自有“子品牌”,推动全县茶产业的腾飞。



5、依靠科技进步,打造优质产品

 一是全面推行茶园绿色栽培管理,积极鼓励茶企申报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认证,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支持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全县建成茶叶主导产业示范园区1个、现代农业精品园3个;二是全面实行茶厂优化改造工程,提升清洁化生产水平。全县已改造茶厂25家,通过QS(CS)认证11家;三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活动,邀请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农业厅、浙江大学茶学系等单位专家来平举办茶园管理培训、平阳黄汤加工技能培训,建立高素质的茶叶科技人员队伍;四是实施浙江省科技富民强县“平阳县茶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开展关键集成技术的攻关,解决了平阳黄汤加工技术难题,提高了茶产业的科技含量。


6、弘扬黄茶文化,营造发展氛围

为深度挖掘和积极弘扬平阳黄汤茶文化,打响“平阳黄汤”公共区域品牌,推进平阳黄汤产业传承发展,营造全民知茶、爱茶、饮茶的浓厚氛围十分重要。一是开展茶摄影、茶叶诗会、茶叶笔会、茶艺茶道表演等茶文化活动,实施文化兴茶;二是打造茶旅线路,将茶文化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全县共建设了水头镇朝阳山畲乡风情平阳黄汤茶园、山门镇生态红豆杉茶园等茶旅线路;三是开辟茶文化推广阵地,营造茶文化氛围,培育茶消费群体。2015年建成的“子久茶博苑”,集平阳黄汤博物馆与茶文化推广中心为一体,是浙江省目前档次最高的茶楼之一,被评为“浙江省十佳文化茶馆”,已成为一个很好的茶文化旅游参观体验点。此外,平阳县还在温州机场、动车南站开设了平阳黄汤宣传展示厅,大大提高了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四是依托县文化队伍,积极创编茶文艺节目。近年来创编的提线木偶剧、温州鼓词、茶艺表演、畲语茶歌等节目雅俗共享,深受观众喜爱,为推广平阳黄汤起到很好的作用。

找到约84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