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7542与易武茶比较

找到约69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三款易武茶,穿越回到复兴高光时代

5月26日,在芳村最美茶空间茶享汇,岁月知味和茶业复兴举办了第212期沙龙。本场沙龙主题是“易武的复兴时代”,由3款易武茶串联起来,我们渴望通过茶,去感知先行者的探索之路,展开易武茶的恢弘篇章。


第一款茶:96真淳雅

 

96真淳雅,是1949年后第一批用易武传统方法,用古树茶做的普洱茶。作为号级普洱茶之后,真淳雅是一个里程碑,开启了易武和普洱茶的新篇章。我们的茶会,也以96真淳雅开启...


 

安然:今天沙龙的主题是“易武的复兴时代”。这几年我们常听到传统文化复兴、民族复兴,在整个文化领域都掀起了“复兴浪潮”。茶业复兴和岁月知味也因“复兴”而结缘,茶业复兴一直致力于恢复茶的日常,而岁月知味也在今年推出推出年度主题产品:“致敬易武”复兴之光。而我们今天提到的复兴时代,指的是1994-2004年这十年。我想请吴丹先生为我们解解题:为什么要复兴易武,复兴易武,复兴的到底是什么?

 

吴丹:讲易武茶的复兴时代之前,我觉得有必要理理易武茶的历史。大家今天在芳村喝茶,芳村已有超过3万家茶店,可以说普洱茶现在是极其兴盛。但在90年代,普洱茶还没进入到市场开放阶段,普洱茶还处于计划经济尾声下按大厂思路制茶,山头茶、越陈越香等概念还没有出现,传统普洱茶制法是什么样也逐渐被人遗忘。



1994年以吕礼臻为代表的一群台湾茶人从消费市场走回产区,才逐渐把古法寻回。以前我们只能喝到勐海茶厂7542,下关茶厂8663,我们的选择很少。但从96真淳雅开始,人们才逐渐知道古树茶、山头茶是这个味道,原来古树茶陈化后的产品更好喝,内质更醇厚。到了1999年,勐海茶厂这样的主流厂家有意识地接受市场需求,人们发现大厂也第一次出现带有山头名的产品,它的名字就是易武正山野生茶。后来大量山头茶出现,普洱茶在这一轮复兴推动下才得以走向繁荣。所以这是意义非凡的十年,也是承上启下的十年。

 


我简单的回顾了以下这十年复兴的价值,因为只有它有价值,才值得去致敬。吕礼臻先生说,易武是茶人的共识。

 

在中国,绿茶是主流,而在绿茶中没有可以胜过西湖龙井的茶。讲生态,有许多比浙江生态更好的产区;讲工艺,今天我们的工艺日臻成熟,差距也很小,那为什么西湖龙井依然牢牢占据绿茶最具代表产品,虽然喝茶讲一山一味,但从这个角度而言又绝不仅仅如此。

 

那为什么易武茶能成为茶人的共识?难道只因为我们喝的老茶来自易武吗?我想这只是其中原因之一。每个人的审美各异,但有得天独厚的环境,有人文、历史、工艺价值,这几个集于一身时才会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而现在,只有易武才符合这几项。什么样的能代表普洱茶,一定不是单一的风味,一定是由多元化的风味组成的。



一个行业想要走到正确的道路上,需要由其头部力量决定,这个行业最好的一面属于易武。我们把易武茶带回其应有的地位,是对行业根的尊重。我觉得大家也可以小小地琢磨下:易武茶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才是正确的?

 

安然:吴总这句话让我想起一句行业内关于易武的地位的总结:班章为王,易武为后。郑总是怎么看待易武茶的地位的呢?

 

郑少烘:我其实比较反感这句话,班章是外向浓强的,易武是内敛的,力量是缓慢释放出来的。两者是表达方式的不同,但我依然认为易武是最好的茶,要从历史和风味特征来看。



易武茶从清朝开始成为贡茶,因为人们偏好香甜、苦涩度低的茶,于是从那时起易武茶的滋味就受到了汉文化的驯化。以麻黑、曼撒为代表的茶区驯化程度更深,往同庆河方向走茶的滋味野性就会强一些。我研究易武茶15年,存了很多茶,发现易武茶的稳健锐气在后期才会呈现出来。如果仅凭短时间对口腔的刺激来评王评后,我认为是要修正的。

 

我们对普洱茶的系统认知还处于初始阶段。普洱茶中有些物质在后期才会呈现出来,而这些是可以改变大家认知系统的。岁月知味提出致敬易武,复兴易武,就是因为我们认为,易武有最高势能,最优秀产区。

 

安然:岁月知味为了系统提升大家认知易武的水平,把易武划分为了三个香带,这背后划分的逻辑是什么?三个香型带风土是否不同?

 


郑少烘:易武具有整体风格,但各个小产区之间风格又不完全一致,以前论及易武,虽然是同样的词,但指的却不同。大家心目中的易武都不同,易武的外延应该延伸到什么地方为止?有了香型带的划分,我们讨论话题才有共性。

 

蜜香带,是以麻黑中心点,辐射落水洞、荒田和曼秀等周边区,这个区域特点是糖苷类物质含量最高,可被转化物质最丰富,转化能力最强,但蜜香带茶容易有苦底。在这样共同的话语体系下我们去讨论易武茶才可以更加清晰。而以弯弓、一扇磨、高山为代表的花香带,前期香气显,多种香气混合,是其他产区所没有的。同庆河、刮风寨为中心的是原野香带,这个地方的茶只有浓强饱满才是好茶。



以前人们说易武只有香扬水柔,而蜜香带和原野香带是我走访了9年才系统总结出来的,提出这个观点后现在也都受到了很广泛的认同。在这其中最神奇的是茶王树,茶王树是真正具备了花香、蜜香、原野香几种特质的区域,所以茶王树其实是易武口感协调度最高的区域,在同类里面,茶王树是我心目中易武茶的王者。

 

香型带提出最大的好处是,我们在认知易武时会更加清晰,对于判断易武茶也很有用。

 

第二款茶:复兴之光

 

复兴之光是今年勐腊国际贡茶文化节的指定纪念茶。复兴之光的出现,并不是单纯的纪念,而是再一次强调1994——2004这个易武茶复兴年代的重要意义,向对易武的发展做过重大贡献的先行者们致敬,唤起行业对历史的尊重。



安然:在普洱茶的复兴中,前有前辈们的努力,接着有岁月知味这样的企业在做推动,在文化领域,也有许多人在做着自己的努力。前段时间茶业复兴刚去了易武斗茶大会(勐腊贡茶文化节),发现当地的少数民族都盛装打扮参加,也有许多国外的面孔,斗茶大会俨然变成了一项茶界盛事,也成为了易武向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周重林老师作为普洱茶文化的研究学者,是怎么看待易武的复兴呢?

 

周重林:易武斗茶大会期间大约会有5-8万人参加,大量的人涌入易武,可谓一床难求,比一般过年还要热闹,我连续参加了十年,是易武让我爱上普洱茶,易武把我留在了茶界。易武足够匹配所有对他的溢美之词。

 


易武是唯一能支撑从历史到现实的地方。清朝改土归流,鄂尔泰攻打古六山,为的就是一杯茶。他们怎么知道易武茶好?过去易武叫利润城,单从名字就知道此地商贸发达;宋代有条道路叫广西买马道,当时每年广西从大理国等地买马买菜,而这其中茶也流通起来。从《清朝贡茶研究》这本书中也可以看到,改土归流当年,就有茶送到皇宫中,而皇帝皇后每天要饮4两茶。


因为战乱等历史原因,易武衰落,所以我们现在才要重提复兴。到了1994年这个历史节点,我们只闻易武茶其名,不知其味。就像每个人都有回不去的故乡,建筑、口音会发生变化,但滋味是不变的。以前我们想复兴一个产业,现在我们想复兴的是一种滋味,一种文化。滋味作用于人,令人念念不忘,念兹在兹。

 


今天很有趣,我们先喝了前辈经典之作,接下来又喝后人之作,在这样的时光交替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回忆和传承。普洱茶现在成了各类茶学习的东西,可以层出不穷地贡献风味和知识点。把资源向知识转型,从产品到滋味转型,这也是我们茶会的目的。

 

吴丹:易武的常驻人口只有1万5千人,而斗茶会期间要接待5-8万人,这样对比起来可能更直观。前几天在重庆我们办茶会也正好喝到复兴之光,复兴之光不仅是今年的主题产品,也是一个纪念产品,但如果纪念茶只是专制礼盒和棉纸就太无趣了。我们希望通过这款茶让大家更好体悟到那个复兴的时代,感受先行者的不易。它或许不是最完美的产品,但它能在你的味觉记忆中留下那个时代的印记。


第三款茶:06易武古韵

 

作为一款自2005年延续生产至今的产品,易武古韵不仅仅是一个商业行为的延展,更是一种对易武茶辉煌历史的礼赞,以及对易武古树茶价值的探索与解读。伴着这款中期茶的醇净陈香,我们也开始探讨,易武的IP塑造,易武的未来。

 


周重林:易武受众面很广,要打造易武大IP,一是要加强文化输出,例如完成风味地图,降低公众的认知成本。如果我们不能完成资源向知识的转型,谈茶山永远是移不动的山川河流,知识在消费端很难得到体现。转变成知识后,可以成为书、产品、声音、茶会,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这是我未来很看好的一点。围绕着易武,未来或许不仅仅是一片叶子,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杨健:说到岁月知味,一是想到易武,二就想到郑总的才华和文章。郑总也可以成为一个易武的IP。我想问郑总,很多人对易武的概念还停留在七村八寨,岁月知味在传承什么,创新什么?创新的东西是否会成为饮茶之外新的习惯?

 


郑少烘:这也是我这么多年一直在想的问题。易武是普洱茶品类中最古老的产区,现在存世的古董茶也基本都是易武产区的。我们传承的应该就是易武的后期转化能力。1994年是个很神奇的节点,一切都衔接得刚刚好,许多师傅小时候学制茶,老了正好教别人制茶。这几年我想根据古法研究红汤茶,要把被前人所认可的东西传承下去。

 

三个香味带的划分是我们的一个创新;另一个是易武茶的五个转化周期:鲜香期、淡薄(尴尬)期、回味期、稳定期、饱满期,整个周期大概是15年。与易武茶越陈越香、越陈越厚的说法,几乎完全吻合,也是一个很好的创新结果。现在我们也开始做易武熟茶、白茶,口感特征都很好。我常讲,不要喊口号,要用产品和结果说话。

 


吴丹:普洱茶不谈时间不以成茶。这款易武古韵是岁月知味的开元之章,也建立了易武古树茶的口感标准。

 

茶友:我是茶行业从业者,打造易武大IP的确是一个大话题,但的确是需要从业者共同去做好产品。


茶友:我觉得这款06古韵是今天的number one,喝完很舒服饱满。岁月知味专注做易武,一定会像易武茶一样厚积薄发,未来也会有更好的发展。

 


郑少烘:96真淳雅和06易武古韵正好相差十年。认识一个产区不要挑最好的,而是要挑最具代表性的。我推崇99易昌也是因为它有代表性,量大。易武古韵制作对于季节把控很严,不用夏茶,只用古树春茶,是认知易武古树茶的一个代表。我有个小小的期待:这款茶将成为一个划时代的经典。


岁月知味三款易武茶,带你穿越回到复兴高光时代

  5月26日,在芳村最美茶空间茶享汇,岁月知味和茶业复兴举办了第212期沙龙。本场沙龙主题是“易武的复兴时代”,由3款易武茶串联起来,我们渴望通过茶,去感知先行者的探索之路,展开易武茶的恢弘篇章。

  第一款茶:96真淳雅

  96真淳雅,是1949年后第一批用易武传统方法,用古树茶做的普洱茶。作为号级普洱茶之后,真淳雅是一个里程碑,开启了易武和普洱茶的新篇章。我们的茶会,也以96真淳雅开启……

  安然:今天沙龙的主题是“易武的复兴时代”。这几年我们常听到传统文化复兴、民族复兴,在整个文化领域都掀起了“复兴浪潮”。茶业复兴和岁月知味也因“复兴”而结缘,茶业复兴一直致力于恢复茶的日常,而岁月知味也在今年推出推出年度主题产品:“致敬易武”复兴之光。而我们今天提到的复兴时代,指的是1994-2004年这十年。我想请吴丹先生为我们解解题:为什么要复兴易武,复兴易武,复兴的到底是什么?

  吴丹:讲易武茶的复兴时代之前,我觉得有必要理理易武茶的历史。大家今天在芳村喝茶,芳村已有超过3万家茶店,可以说普洱茶现在是极其兴盛。但在90年代,普洱茶还没进入到市场开放阶段,普洱茶还处于计划经济尾声下按大厂思路制茶,山头茶、越陈越香等概念还没有出现,传统普洱茶制法是什么样也逐渐被人遗忘。

  1994年以吕礼臻为代表的一群台湾茶人从消费市场走回产区,才逐渐把古法寻回。以前我们只能喝到勐海茶厂7542,下关茶厂8663,我们的选择很少。但从96真淳雅开始,人们才逐渐知道古树茶、山头茶是这个味道,原来古树茶陈化后的产品更好喝,内质更醇厚。到了1999年,勐海茶厂这样的主流厂家有意识地接受市场需求,人们发现大厂也第一次出现带有山头名的产品,它的名字就是易武正山野生茶。后来大量山头茶出现,普洱茶在这一轮复兴推动下才得以走向繁荣。所以这是意义非凡的十年,也是承上启下的十年。

  我简单的回顾了以下这十年复兴的价值,因为只有它有价值,才值得去致敬。吕礼臻先生说,易武是茶人的共识。

  在中国,绿茶是主流,而在绿茶中没有可以胜过西湖龙井的茶。讲生态,有许多比浙江生态更好的产区;讲工艺,今天我们的工艺日臻成熟,差距也很小,那为什么西湖龙井依然牢牢占据绿茶最具代表产品,虽然喝茶讲一山一味,但从这个角度而言又绝不仅仅如此。

  那为什么易武茶能成为茶人的共识?难道只因为我们喝的老茶来自易武吗?我想这只是其中原因之一。每个人的审美各异,但有得天独厚的环境,有人文、历史、工艺价值,这几个集于一身时才会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而现在,只有易武才符合这几项。什么样的能代表普洱茶,一定不是单一的风味,一定是由多元化的风味组成的。

  一个行业想要走到正确的道路上,需要由其头部力量决定,这个行业最好的一面属于易武。我们把易武茶带回其应有的地位,是对行业根的尊重。我觉得大家也可以小小地琢磨下:易武茶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才是正确的?

  安然:吴总这句话让我想起一句行业内关于易武的地位的总结:班章为王,易武为后。郑总是怎么看待易武茶的地位的呢?

  郑少烘:我其实比较反感这句话,班章是外向浓强的,易武是内敛的,力量是缓慢释放出来的。两者是表达方式的不同,但我依然认为易武是最好的茶,要从历史和风味特征来看。

  易武茶从清朝开始成为贡茶,因为人们偏好香甜、苦涩度低的茶,于是从那时起易武茶的滋味就受到了汉文化的驯化。以麻黑、曼撒为代表的茶区驯化程度更深,往同庆河方向走茶的滋味野性就会强一些。我研究易武茶15年,存了很多茶,发现易武茶的稳健锐气在后期才会呈现出来。如果仅凭短时间对口腔的刺激来评王评后,我认为是要修正的。

  我们对普洱茶的系统认知还处于初始阶段。普洱茶中有些物质在后期才会呈现出来,而这些是可以改变大家认知系统的。岁月知味提出致敬易武,复兴易武,就是因为我们认为,易武有最高势能,最优秀产区。

  安然:岁月知味为了系统提升大家认知易武的水平,把易武划分为了三个香带,这背后划分的逻辑是什么?三个香型带风土是否不同?

  郑少烘:易武具有整体风格,但各个小产区之间风格又不完全一致,以前论及易武,虽然是同样的词,但指的却不同。大家心目中的易武都不同,易武的外延应该延伸到什么地方为止?有了香型带的划分,我们讨论话题才有共性。

  蜜香带,是以麻黑中心点,辐射落水洞、荒田和曼秀等周边区,这个区域特点是糖苷类物质含量最高,可被转化物质最丰富,转化能力最强,但蜜香带茶容易有苦底。在这样共同的话语体系下我们去讨论易武茶才可以更加清晰。而以弯弓、一扇磨、高山为代表的花香带,前期香气显,多种香气混合,是其他产区所没有的。同庆河、刮风寨为中心的是原野香带,这个地方的茶只有浓强饱满才是好茶。

  以前人们说易武只有香扬水柔,而蜜香带和原野香带是我走访了9年才系统总结出来的,提出这个观点后现在也都受到了很广泛的认同。在这其中最神奇的是茶王树,茶王树是真正具备了花香、蜜香、原野香几种特质的区域,所以茶王树其实是易武口感协调度最高的区域,在同类里面,茶王树是我心目中易武茶的王者。

  香型带提出最大的好处是,我们在认知易武时会更加清晰,对于判断易武茶也很有用。

  第二款茶:复兴之光

  复兴之光是今年勐腊国际贡茶文化节的指定纪念茶。复兴之光的出现,并不是单纯的纪念,而是再一次强调1994——2004这个易武茶复兴年代的重要意义,向对易武的发展做过重大贡献的先行者们致敬,唤起行业对历史的尊重。

  安然:在普洱茶的复兴中,前有前辈们的努力,接着有岁月知味这样的企业在做推动,在文化领域,也有许多人在做着自己的努力。前段时间茶业复兴刚去了易武斗茶大会(勐腊贡茶文化节),发现当地的少数民族都盛装打扮参加,也有许多国外的面孔,斗茶大会俨然变成了一项茶界盛事,也成为了易武向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周重林老师作为普洱茶文化的研究学者,是怎么看待易武的复兴呢?

  周重林:易武斗茶大会期间大约会有5-8万人参加,大量的人涌入易武,可谓一床难求,比一般过年还要热闹,我连续参加了十年,是易武让我爱上普洱茶,易武把我留在了茶界。易武足够匹配所有对他的溢美之词。

  易武是唯一能支撑从历史到现实的地方。清朝改土归流,鄂尔泰攻打古六山,为的就是一杯茶。他们怎么知道易武茶好?过去易武叫利润城,单从名字就知道此地商贸发达;宋代有条道路叫广西买马道,当时每年广西从大理国等地买马买菜,而这其中茶也流通起来。从《清朝贡茶研究》这本书中也可以看到,改土归流当年,就有茶送到皇宫中,而皇帝皇后每天要饮4两茶。

  因为战乱等历史原因,易武衰落,所以我们现在才要重提复兴。到了1994年这个历史节点,我们只闻易武茶其名,不知其味。就像每个人都有回不去的故乡,建筑、口音会发生变化,但滋味是不变的。以前我们想复兴一个产业,现在我们想复兴的是一种滋味,一种文化。滋味作用于人,令人念念不忘,念兹在兹。

  今天很有趣,我们先喝了前辈经典之作,接下来又喝后人之作,在这样的时光交替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回忆和传承。普洱茶现在成了各类茶学习的东西,可以层出不穷地贡献风味和知识点。把资源向知识转型,从产品到滋味转型,这也是我们茶会的目的。

  吴丹:易武的常驻人口只有1万5千人,而斗茶会期间要接待5-8万人,这样对比起来可能更直观。前几天在重庆我们办茶会也正好喝到复兴之光,复兴之光不仅是今年的主题产品,也是一个纪念产品,但如果纪念茶只是专制礼盒和棉纸就太无趣了。我们希望通过这款茶让大家更好体悟到那个复兴的时代,感受先行者的不易。它或许不是最完美的产品,但它能在你的味觉记忆中留下那个时代的印记。

  第三款茶:06易武古韵

  作为一款自2005年延续生产至今的产品,易武古韵不仅仅是一个商业行为的延展,更是一种对易武茶辉煌历史的礼赞,以及对易武古树茶价值的探索与解读。伴着这款中期茶的醇净陈香,我们也开始探讨,易武的IP塑造,易武的未来。

  周重林:易武受众面很广,要打造易武大IP,一是要加强文化输出,例如完成风味地图,降低公众的认知成本。如果我们不能完成资源向知识的转型,谈茶山永远是移不动的山川河流,知识在消费端很难得到体现。转变成知识后,可以成为书、产品、声音、茶会,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这是我未来很看好的一点。围绕着易武,未来或许不仅仅是一片叶子,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杨健:说到岁月知味,一是想到易武,二就想到郑总的才华和文章。郑总也可以成为一个易武的IP。我想问郑总,很多人对易武的概念还停留在七村八寨,岁月知味在传承什么,创新什么?创新的东西是否会成为饮茶之外新的习惯?

  郑少烘:这也是我这么多年一直在想的问题。易武是普洱茶品类中最古老的产区,现在存世的古董茶也基本都是易武产区的。我们传承的应该就是易武的后期转化能力。1994年是个很神奇的节点,一切都衔接得刚刚好,许多师傅小时候学制茶,老了正好教别人制茶。这几年我想根据古法研究红汤茶,要把被前人所认可的东西传承下去。

  三个香味带的划分是我们的一个创新;另一个是易武茶的五个转化周期:鲜香期、淡薄(尴尬)期、回味期、稳定期、饱满期,整个周期大概是15年。与易武茶越陈越香、越陈越厚的说法,几乎完全吻合,也是一个很好的创新结果。现在我们也开始做易武熟茶、白茶,口感特征都很好。我常讲,不要喊口号,要用产品和结果说话。

  吴丹:普洱茶不谈时间不以成茶。这款易武古韵是岁月知味的开元之章,也建立了易武古树茶的口感标准。

  茶友:我是茶行业从业者,打造易武大IP的确是一个大话题,但的确是需要从业者共同去做好产品。

  茶友:我觉得这款06古韵是今天的number one,喝完很舒服饱满。岁月知味专注做易武,一定会像易武茶一样厚积薄发,未来也会有更好的发展。

  郑少烘:96真淳雅和06易武古韵正好相差十年。认识一个产区不要挑最好的,而是要挑最具代表性的。我推崇99易昌也是因为它有代表性,量大。易武古韵制作对于季节把控很严,不用夏茶,只用古树春茶,是认知易武古树茶的一个代表。我有个小小的期待:这款茶将成为一个划时代的经典

茶友评测|2018年八角亭•易武凰后(生茶)——试用评测

  一、茶品信息

  【品牌】:八角亭

  【品名】:易武凰后(生茶)

  【年份】:2018年

  【规格】:357克/饼

  【茶品简介】:本品精选易武茶区春季采摘的乔木老树为原料,茶叶生长在百年以上的老树茶园中,茶区常年云雾缭绕,孕育着高山阔叶的气息。

  【包装及干茶测评】:双层包装干净整洁;打开包装能闻到淡淡的茶香和丝丝甜香,无烟味儿,无仓味儿;干茶条索粗壮显毫,含有少量茶梗;茶饼规整压制较松,撬开可见内外用料一致,见下图:

  二、测评人简介

  【性别】:男

  【年龄】:29

  【普洱茶龄】:9个月

  【品饮过的生茶】:下关便装甲沱(2009,2010, 2016, 2017),下关便装特沱(2011,2012, 2018),下关8653(2012),下关T8653(2013),下关甲字沱(2017),下关风花雪月沱(2017),下关红印503(2017),下关复兴沱(2018),下关9号青饼(2018),大益7542小饼(2017),八角亭岩韵砖茶(2018),八角亭班章有机饼(2018),老同志章家三队(2017),中茶易武正山古树铁饼(2015),信茂堂乾砖生茶(2016),云章岁月陈香(2017),拉佤布傣大富赛老树茶(2015),及部分私家生茶。

  【饮茶偏好】:对普洱生茶和熟茶并无偏见,喜欢熟茶的糯润滑,也喜欢生茶的香气变化和回甘生津,通常上午喝熟茶下午喝生茶。

  三、试饮测评

  【日期】:2018年12月22日(下午3:30-5:10)

  【坐标】:大连

  【天气】:阴,-4 ~ 7 C°

  【水质】:饮用自来水

  【水温】:85-90 C°

  【茶具】:简易三件套,80ml盖碗(每次出汤约70ml,一次一杯),见下图:

  1、取茶6g,见下图:

  2、洗茶两遍(5秒出汤),湿醒5分钟,湿茶花蜜香明显。

  3、前段:1-4泡(10-15秒出汤),汤色蜜黄有一定粘稠度,茶汤含香略微可闻。第1泡入口柔滑,有微弱花果香,花果香在口中能留存一小会儿,舌尖两侧有微弱生津,无苦涩感;第2泡入口上颌与舌面有涩感,涩感不强慢慢能化去,舌根与舌尖处生津较明显,回甘不明显,口中花果香留存度一般;第3泡入口喉部略有苦感但不强烈,涩感主要集中于舌面,慢慢可化,舌根和舌尖有生津感,回甘不明显,口中花果香不强留存度一般;第4泡入口喉部略有苦感,舌面和牙齿仍有涩感,慢慢可化,花果香延伸至喉部,虽不强烈但能留存一小会儿,生津明显,回甘不明显;此时再闻茶底,花蜜香已变弱许多,见下图:

  4、中段:5-8泡(15-20秒出汤),第5泡入口喉部略苦,舌面依旧有涩感,渐渐能褪,生津可以,回甘不明显,喉部有淡淡花果香并略带甜意,喉韵不错;第6、7、8泡整体感觉与之前差不多,香气和涩感减弱,舌尖两侧与牙齿处隐约有回甘的感觉,喉部有香甜感,且有一定留存度;此时再闻茶底,花蜜香已几不可闻,见下图:

  5、后段:9-12泡(30-45秒出汤),对口腔的整体刺激不像之前那么强烈,茶味儿淡了不少,涩感也弱了许多,生津弱了,回甘还是没感觉,喉韵香甜的感觉还能有所保留;第11泡水味儿显,整体耐泡度一般;第12泡重闷之下也没有惊喜出现,不过喉韵倒是还能保持,见下图:

  6、茶底比较嫩,看起来是老树的叶子,含梗较多,见下图:

  四、总结

  2018年八角亭易武皇后(生茶),花果香比较明显且有一定留存度,生津明显,回甘几不可查,有涩感但不强且能化,苦感弱,中段以后喉韵香甜且有一定留存度。这款茶整体表现比较平庸,不喜欢的涩感没有那么持久,喜欢的回甘也没有那么明显,所以对它的综合评价就是没有那么好也没有那么差,到是这个易武皇后的称号似乎名不副实。

  都说“班章为王,易武为后”,目前喝过的两款大厂易武茶(中茶易武正山古树铁饼和这款八角亭易武皇后)表现都很一般,好茶难遇也难求,普洱茶的追寻道路还很漫长,希望以后有机会品尝一款名副其实的“易武皇后”。

  作为新人,喝过的茶不多,对于各种口感的感受和描述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我的测评能够帮助大家,也希望和大家多多交流,谢谢。

                                                 

  图文:求学者在石大

  摘自:新茶网试用报告

找到约65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