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2013全国茶叶

找到约1,619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2013年我国茶叶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

农业部发布2013年中国茶叶种植生产情况——

2013全国茶叶生产增产增收

总产值首破1000亿元大关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封槐松

 

    新年伊始,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对2013年茶叶种植及生产情况的统计汇总已经出来。从汇总看,2013年全国茶叶生产继续增产增收,但同时也反映出产行业盲目扩大茶园面积、茶叶平均单产水平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小编在昨晚报道之后,将本文刊登,希望为茶界鼓劲,更为茶业敲响警钟。

 

    全国茶叶生产,在取得连续18年增产增收的好成绩基础上,去年在先后遭遇西南地区严重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伏旱的条件下,又继续增产增收,茶园面积和茶叶总产量继续超历史,茶叶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

 

    (一)茶园面积继续增加。据17个产茶省(区、市)上报汇总,共计茶园面积3869万亩,同比增加253.8万亩。其中采摘面积2917.6万亩,同比增加227.3万亩,增8.4%。

 

    (二)茶叶产量增加。去年干毛茶总产量189万吨,同比增加11.5万吨,增6.5%。其中,除浙江、江苏因灾减产,其他省(区、市)全部增产,增产较多的云南增3.6万吨、四川增2.3万吨、贵州增2.2万吨、湖北增1.5万吨。

 

    (三)茶叶产值增加。干毛茶总产值1106.2亿元,同比增加123.8亿元,增12.6%。其中贵州增加26.1亿元、福建增18.3亿元、四川增15亿元、云南增13.4亿元、河南增12亿元。按茶园面积计算,亩产值2859元,提高141元,增14.4%;按茶园采摘面积计算,亩产值3791元,提高140元,增3.8%。

 

    (四)名优茶和大宗茶双双增加。名优茶产量84.9万吨,增加6.3万吨,增8%;大宗茶产量104万吨,增加5.2万吨,增5.3%。由于中央严令控制公费消费,名优茶价格明显下降,大宗茶价格适度上升,使全国名优茶产值增幅减缓、大宗茶增幅加快。名优茶产值791亿元,增加69.6亿元,增9.6%;大宗茶产值315亿元,增加54.2亿元,增20.7%。名优茶与大宗茶产量占比分别为45%和55%,与上年基本持平。而产值占比,名优茶占71.5%,同比下降1.9%;大宗茶占28.5%,同比上升1.9%。

 

    (五)六大茶类均衡增产。随着市场的变化,绿茶和乌龙茶产量增幅下降,低于整个茶叶总产量平均增幅,黑茶、红茶、白茶和黄茶增幅大幅上升,均高于整个茶叶总产量平均增幅。全国黑茶19.7万吨,增加2.7万吨,增16%;红茶19.8万吨,增加2.4万吨,增14.2%;绿茶124.9万吨,增加6万吨,增5%;乌龙茶22.9万吨,增加0.8万吨,增3.6%;白茶1.1万吨,增加1898吨,增19.8%;黄茶2253吨,增加215吨,增10.5%。

 

    (六)茶叶质量及其安全水平明显提高。衡量茶叶质量安全水平的无公害茶园面积2462万亩,增加194万亩,增8.6%;有机茶茶园面积228万亩,增加13.8万亩,增6.4%;高产优质的无性系茶树良种面积2031万亩,增加195万亩,增10.6%,占茶园总面积的比重由上年50.7%上升到52.5%。

 

    当前茶叶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两个:一是茶园面积继续盲目扩大。全国一年增加250多万亩新茶园,为近5年来最多的一年,使未开采茶园达到950多万亩,也是创历史最高水平,按目前采摘面积平均亩产65公斤计算,3年后即年产干毛茶61.8万吨,是去年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3,将对整个茶叶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力。二是全国茶叶平均单产水平继续下降。按茶园面积计算,全国平均亩产茶叶48.8公斤,同比下降0.2公斤;按采摘面积计算,全国平均亩产茶叶64.8公斤,在上年下降2.6公斤的基础上,又下降了1.2公斤。形成这两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重规模、轻质量,种扩大面积、轻提高单产和品质。

 

    『专家视点』

    茶产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2013年茶叶生产的数据让人一喜一忧。喜的是茶叶生产连续19年增产增收,忧的是这样重规模、轻质量,重扩大面积、轻提高单产和品质的发展模式能持续下去吗?我们可以看到茶叶的“十九连增”根本的是靠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来实现的,这背后与“唯GDP主义”一脉相承。在单纯GDP发展难以持续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深化改革、稳增长调结构成为必然,而茶叶生产也概莫能外。

 

    目前茶叶生产的产能过剩还没有充分表现出来,但隐性的过剩更可怕。现在近1000万亩的未开采茶园3年后理论上可以使全国茶叶总产量再增加1/3,这里还没有计算未来几年按照目前趋势将增加的五六百万亩茶园。如果这样预测,巨大产能的释放将对整个茶叶市场形成多大的冲击力是可以想象到的。因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利用产能冲击还未到来的几年时间实现茶叶生产的转型升级。

 

    市场经济一大特征是容易过剩,茶叶生产没能逃脱;但市场经济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要以市场导向来引导生产。这方面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未来要以市场需求和销售能力来引导茶园面积的增速,否则盲目扩产导致闲置,是一种反效益的行为;如果过剩到茶农减收、毁茶,那就更是一场灾难了。再比如,扩大茶叶消费也有很多领域等待我们开拓,对年轻群体的忽视使我们失掉了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也正在失去星巴克们已经很开始布局的市场份额。还有对茶叶深加工的研究、投入从产业角度衡量是不足的,而这些无疑是我们消化可能的“产能堰塞湖”的重要渠道、手段……

 

 

郑旭:一个跑全国茶叶市场的“价值服务商”。

郑旭是东莞年轻茶商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艺馨坊生意涉及茶器、老茶交易、新茶开发,组建联营平台,茶叶投资等方面,今年下半年预计还扩展其他项目。年纪轻轻被推选为东莞市万江茶叶行业协会的创会会长,万江这几年有名的全国茶商联谊大会就是郑旭和几个年轻人一起发起创办起来的。

初见郑旭是在他石美的一家茶叶店里,七八个年轻人正围着一张茶桌在谈论着什么。郑旭从这堆年轻人里站了起来,边向我们走过来边打招呼。看了几眼从门口到店铺最里头满地的茶,他提议换个地方。

于是一行人步行去他一百米外的茶具店。

带头领路的郑旭看起来不像个生意人,穿了件黑色T恤,外搭黑色的休闲夹克,一条黑色的休闲裤,加上一双黄红相间的亮眼运动鞋。简单休闲风格,看上去憨厚老实,要知道,他学生时代可不简单!

初一的时候是学生会主席,后来因为某种原因离开学校提前进入社会,跑过广告材料,做过物流招商,卖过车票,摆过地摊等等很多工作!2006年,回来东莞万江跟着姐姐一起开始做茶。

2006年普洱茶行情好,到2007年普洱茶高峰期后崩盘!郑旭在姐姐的帮助下在阳光海岸新开了一家茶叶店,开始独立做茶。三年后这间茶叶店就倒闭了。于是他又回到了石美和姐姐一起做茶具。这一坚持就是10多年,艺馨坊茶具店慢慢的由一个店面到两个店面再到三个店面五个店面……

随着郑旭的茶具店逐渐扩大规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他,经常有人叫他帮忙找茶。

“茶找多了,你就发现同一年份的茶,除去质量上有所差异以外,价格差非常大。而且很多人找茶很困难,卖茶也很艰难!了解市场行情也没有地方可以参考!”郑旭一边喝茶一边说到。

于是2013年郑旭做了这个中介角色开始服务茶商,组建自己的团队,做起了茶叶流通。

可是刚开始做流通,茶行业行情没好几个月,普洱茶又迎来了大崩盘。跟着自己的兄弟面对这样的情形开始疑惑,生意再次面临困境。

就在这时郑旭买了一辆车,带着他的团队去跑全国市场拓展客户群体。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跑,一家茶店一家茶店的拜访,分了三次,才把全国的茶叶市场跑完。总共花了四个多月,在路上跑了五万多公里。平均每天跑300多公里。在一个地方跑两天市场,然后连夜跑几百公里去下一个地方再休息。第二天又继续!有时遇上下雨,天气冷,水土不服,还要在陌生的地方进行陌生的拜访。人生地不熟,天天会有被人拒绝的经历。在东莞郑旭也算是一个小牛人,他认为做服务的就要把自己放的很低,才有机会去赢得客户的认可。

我们问他,那算不算是他做茶以来最苦的一个阶段?

郑旭仰着头,想了好一会,好似把自己的人生“录像”在脑袋了快速播放了一遍,“算是吧,不过还好了,我以前跑过很多业务,被人拒绝的多了,早就练就了自身的胆识和毅力, 其实在我看来被人拒绝是有收获的,因为能让自己快速成长。”

十年做茶的岁月与他跑过的全国茶叶市场的路径相融合,沉淀出一个有责任与担当的郑旭,他是团队兄弟们的大哥,东莞万江茶叶协会的会长,是东莞青年茶界的杰出代表。 

亚太茶业:目前做茶的定位是什么?

郑旭:艺馨坊的定位是【茶业价值服务商】。我们卖的是价值服务!比如你收到一款茶,你不知道这款茶在市场的大概成交价是多少时,可以拿到我们公司进行询问,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信息的收取,对这款茶做出价格评估,你想买或卖,我们会帮你实现评估出的大概价格交易,很多人不理解茶叶价值服务商是做什么的,怎么解释,其实就是给广大的茶商做服务的!

亚太茶业:艺馨坊接下来有什么规划吗?

郑旭:把这个价值服务做到全国各地!南北文化差异很多,南北茶商对茶的理解不一样,很多地方的茶商信息不对称,专业性不够,也没有市场渠道,需要我们提供服务!在茶业服务这个领域做到最强最大!

亚太茶业:在您看来,东莞茶市场和全国其他地方最大区别是什么?

郑旭:在我看来不同城市对于做茶有不同的定位,广州是做集散交易的,东莞是做收藏流通的;像杭州、成都是做茶馆,茶文化休闲比较多;北方有些地方是以做礼品为主;更多城市是做品饮消耗的。地方文化差异导致市场定位的不同,做茶的方式也就不一样了。东莞的历史和气候环境等因素让它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茶叶收藏之地。

很多地方不能像东莞一样做收藏,也代替不了藏茶之都的地位。2007年,2010年,2013年,普洱茶每三年的一次高峰,让东莞的收藏家、市场与商人都很清楚普洱茶该怎么收藏,普洱茶与其他茶类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独有的金融属性。普洱茶在东莞经过多年沉淀,形成了它流通,与金融属性。当地的藏家有投资获利的,也有亏的血本无归的,有涨有跌。

甚至现在有一些拿着过亿资本的在进行买卖!这是个很成熟的市场,这样的市场在全国其它地区是没有的,也很难再有,没这样的土壤,也没经历过普洱茶的这几次波动。我大概算一下真正培养一批收藏客起来,最少的周期要六年,两次高潮。一年低的,中的,高潮,降下来,平淡的,再涨一年……只有经过两次的洗礼与培养,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的收藏客。我们这里所说的收藏客是指能承受风险也知道怎么投。

亚太茶业:您提倡这种做法吗?

郑旭:我提倡合理投资,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属性就注定需要有人来做这个收藏角色,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耐心去等茶变老。如果不想等就只能拿金钱换时间!收藏其实就是拿时间换空间,在中国很多文化艺术品都有专业的收藏家!像2003年的大白菜现在两万多一片,有些同年份的茶,几百块也有,价格落差特别大。为什么落差这么大?除了品质不同,还有很多因素,其中就有背后收藏家的力量,任何商品都存在商业运作。像爱马仕的包,十几二十万一只,也有商业运作在内,只是你以什么样的立场去看。茶叶炒作和运作之间有本质的区别,一个由消耗慢慢合理增长,另一个很少消耗暴涨暴跌,恶意纯炒作也有很多技术博弈在里面,和赌博没有什么区别!

亚太茶业:您做茶的心得是?

答:我感觉茶行业非常好!既古老又年轻!这个行业很养人,机会也很多!这个行业可大可小,可积累,可沉淀!当你越来越懂茶,茶越来越老,客人越来越多以后就很舒服了!说茶行业古老是指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化传承;年轻是指现在的整体经营模式还是很传统,产品鱼目混珠,假冒伪劣产品横行!你看小罐茶这样的商业模式,在很多行业它不算新,但目前它在茶行业就很管用。茶行业模式旧,也蕴含很多机遇。这两年茶行业会涌现一些比较好的商业模式,例如商业联盟,互联网+、创新平台、服务、配套,资本介入等!这两年茶行业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接下来传统模式会寻求转型升级。所以我希望更多的茶商走出来大家交流合作,多资源整合,联手共赢!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13个工作组“有机茶工作组”落户安溪


10月9日,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机茶工作组一届一次会议暨有机茶工作组成立会议在安溪召开。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尹祎、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巡视员陆军为有机茶工作组委员颁发证书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余文权、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柯家耀为有机茶工作组委员颁发证书

中共安溪县委副书记庄稼祥、副县长肖印章为有机茶工作组委员颁发证书


继2009年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乌龙茶工作组落户安溪后,今日的安溪再次迎来了有机茶工作组的成立,这也是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的第13个工作组。截止到目前,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有乌龙茶、红茶、茉莉花茶、白茶、有机茶五个工作组秘书处设在福建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尹祎院长介绍,有机茶工作组的成立有利于宣贯和引导有机茶发展,落实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和标准化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健全完善有机茶标准体系;提高有机茶生产加工技术水平,推动有机茶持续健康发展。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尹祎院长致辞


下一步,有机茶工作组将抓紧有机茶国家标准制定,扩大标准的宣贯,做好标准资料的收集、翻译,建立标准资料档案室,加快有机茶数据库的建立,组织标准化人员的培训,积极参与相关标委会的活动等七方面工作。


其中,制定有机茶标准将成为下阶段的工作重点。目前有机茶种植、生产、加工等都未有国家标准,亟待制定。2018年12月起组织专家起草的两个国家标准《有机茶园管理操作规程》《有机茶加工技术规范》已报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备案并上报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委员审定。

 


有机茶指的是按照有机农业要求进行生产的一种有机产品。1990年由荷兰有机茶SKAL在浙江省认证的有机茶是我国第一个颁证出口的有机产品。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通过认证的茶叶生产企业达1282多家、茶园面积超过166万亩,年产有机茶19.3万吨。其中福建省有机茶茶叶产量、产值均居全国首位。当前福建全省通过有机茶认证企业112家,认证面积4.7万亩。

 


中共安溪县县委副书记庄稼祥向与会嘉宾汇报了安溪有机茶发展情况,“目前安溪全县有机茶叶生产企业已达22家,认证茶园面积达3.8万多亩,居全国产茶县第一位,产量达2400多吨。”

 

中共安溪县县委副书记庄稼祥致辞


安溪县在2013年发布了中国首个有机茶宣言,2015年入选“国家首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安溪始终把质量安全作为茶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强化源头管控,突出中间自律,加大终端追溯,构建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全程保障体系。安溪成为泉州市唯一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入围第二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名单。安溪得天独厚的优势,将为有机茶的研究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找到约1,590条结果 (用时 0.01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