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故事
  • 茶商故事:大滇的普洱茶20年记忆之二

    大厂、小厂、中厂,在2000年后续推出了大量这种包装的茶,其内在根源都是一个被称为末代茶王的茶——92方砖。当中茶在2006年10月推出新版小方砖的时候,价格仅仅是几十元一公斤。
  • 茶商故事:大滇的普洱茶20年记忆之一

    所以大滇不揣冒昧,把普洱茶最近20多年的,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做一个总结。对于资深茶友来说,可能意义不大,也可能有点用。
  • 茶商故事: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观察之老茶

    其实来来去去,老茶也只是一个代名词而已,何谓老茶,时间到了就是老茶。小时候住在军营了,看着一茬一茬的新兵来老兵去,想起那句话,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
  • 舌底鸣泉--记01年下关8853

    连续五杯下肚,略作休息,此时前额,鼻尖,前胸开始出汗!也开始打嗝!舌底开始生津,好像一颗颗的气泡从舌底冒出来,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冒,一直冒。。。 
  • 男人的茶——下关8853

    8853――被市场认为是1988年至1992年下关茶厂出品,早期产品去台湾,后转至香港,后又去台湾,从台湾分至大陆及马来西亚,具体存世量不详。仓储状态良好,无内飞无单片外包装纸。
  •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茶商

    回忆起上述那些年一起追过的茶商,茶趣确实是心存感激的,因为无他们,茶趣也不会学会这么多知识和待人之道,让茶趣能悟出该找些怎样的茶商购买普洱茶。
  • 茶商故事:买阿凡达的北方姑娘

    在我找到阿凡达2之前,我只能不断的买回来卖出去再买回来,再卖出去阿凡达1,不是什么茶都可以这样的,但越是可以这样的茶,越能显示,它的确是一片与众不同的好茶。
  • 茶商故事:2012年广州秋季茶博会台前幕后

    回到茶博会现场观察,我发现,云南小厂家的确不如以往参展这么多了,但贴牌企业参展商却多了很多,大家都在杂堆宣传,寻找加盟商争夺市场资源,其中又以易武山头为概念贴牌商居多。
  • 茶人故事:一些买茶数据与感想

    本人仔细喝普洱茶龄1年,初始缘于儿子出生,考虑买点可收藏可纪念之物,于是在儿子出生后便买了一些普洱茶,其后一发不可收拾。现喝茶1周年之际,总结总结一些基本数据。
  • 茶人故事:普洱茶还是要以综合口感为主

    作为新手,我只喝茶样,基本还没进过茶,已经是蛋定中的战斗机了。不过,有一次进了两饼茶,还被人坑了。就这样,有点被吓怕了,不敢多买。
  • 听讲普洱茶

    茶师讲茶、泡茶,一道一道;大家听茶、品茶,道道味不同。普洱茶分生熟两种,生茶去火,熟茶养胃。人生就如普洱茶,生茶熟茶,各有其妙,各有其用。
  • 普洱茶区惨淡,“百年”老茶重出江湖

    有诸多人写书说这是灌木,看清楚,有主干的,普洱茶标准当中也写得很清楚:普洱茶树均为乔木,大小之分也。呵呵,乔木普洱,我乔你个木啊。
  • 传统味“九九年顺时兴号”

    今昔对比,十几年前的易武有多荒凉大家都知道。茶树不知休养生息了多久都没人理会。套句某名人的话:随便作都是好茶,现在茶山的整个生态已是今非昔比。
  • 关于大益熊猫沱的事(4):红丝带勐海茶厂甲沱

    红丝带勐海茶厂甲沱特点:1、此茶品的包装采用甲级沱茶的包装。2、有内票、但无内飞;3、有红丝带;4、大益标志不明确,估计仍是“圆大益”;5、生产期不明。
  • 那些关于大益熊猫沱的事(3):延伸产品

    一、2003年勐海厂特级100克生沱特点与熊猫沱的区别:1、标明为“特级”;2、包装纸使用的图案与熊猫沱一样;3、与早春沱、春尖沱包装图案印刷质量一样。
  • 那些关于大益熊猫沱的事(2)

    《03年熊猫杯银奖甲级沱》也在包装上进行了注明,故称之此名,也不为错。但是不排除,当年获得银奖的是两类或大类产品的可能,否则不可能生熟茶共同得奖,除非是成套产品。
  • 那些关于大益熊猫沱的事(1)

    熊猫沱1、似乎2003年-2005年勐海茶厂使用“园大益”商标;2、据悉“熊猫沱”为单一级茶青,存放至今,茶味(茶气)应当单一,不应当如此苦涩;3、无内飞,也无任何线索,如红丝带、小内票
  • “尚品”普洱茶

    对于喝茶品茶,一般人开始时大都是附庸风雅,茶之道在于品,在于一种思想心态。饮茶雅称品茗,从古至今,喜茶人一直有意识地将品茶作为高雅素养的一种展示。
  • 心中不倒的茶树王

    如今,伴随我们多年的老茶树离开了,它的遗骸将被就地存放保护起来,供世人参观祭拜。它顽强坚韧的精神也将存于每个茶人的心中,激励着我们肩负起振兴中国茶业的重任。
  • 致老茶树——纪念逝去的勐海贺松野生茶树王

    没有人知道你历经的风雨,没有人曾来把你浇灌照料,你用枝叶精血酿铸成茶,奉献给人。等人们终于开始歌颂,你已是老态龙钟如今。你倒下了,有人说这是神坛的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