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七件事,为什么最后一项是茶?

  “ 开门 ”,即开始家庭一天正常运作之时或持家,维持生计。

  开门七件事,是古代中国平民百姓每天为生活而奔波的七件事,是指从 “ 开门 ” 就都离不开七件维持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这已经成为了中国的谚语。

  那么,开门七件事,你知道哪几件呢?小醍今天就带大家来科普一下吧~

  1.柴

  开门七件事之一——柴。有柴有火,才能有温饱。

  在古代,结束了一天的忙碌,人们寻着柴烟升起的方向归去,就能够找到家的味道。

  2.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柴火,还要有米,才能做好为一家人补充能量的饭食。

  在夜幕降临之时,一家人其乐融融,一起享受着香喷喷的白米饭,这个场景温馨而美好。

  3.油

  有米无油,怎吃得香?

  有了米饭的实在和饱足,还要多一点油的香气和润滑,饭吃起来才有津有味,生活才滋润顺意。

  4.盐

  生活不可无水,饭菜不可无盐。

  盐为食物增添了一点美味,同时也为生活增添了一点美好。

  5.酱

  吃,是本能;会吃,是文化。

  中国人对美食的喜爱让饮食成为了文化,许多酱料纷纷诞生。

  有了酱,能够在饱足之上,让生活更有滋有味。

  6.醋

  醋,微酸,清爽,不仅可以解辣,还能提味。

  加一点点酸,就能触动味蕾,忍不住食指大动。

  7.茶

  劳碌之后,饱食之余,一口清茶又怎么能少?

  啜一口茶,舒缓疲劳。温润的茶汤,能够清理身心百味油腻,为生活带来清新。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会思考,为什么最后一项是茶,而不是比茶更像必须生活用品的糖或者酒呢?茶的特别之处在哪里呢?

  就让小醍带大家来一探究竟~

  神农尝百草时,茶的解毒功能被发现;

  两汉时到三国时期,茶已经从巴蜀传到长江中下游;

  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茶叶已被广泛种植,它渐渐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居于显着地位,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了以茶为祭的文化风俗。

  唐代时期,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他在茶经中对茶的起源、种类、特征、制法、烹蒸、茶具、水的品第、饮茶风俗等作了全面论述。

  宋代时期,中国饮茶习俗更是到了一种 “ 家不可一日无也 ” 的地步,上至皇帝、下至士大夫,都有关于茶饮的专着。这时民间还出现了茶户、茶市、茶坊等交易、制作场所。在宋代有关茶的习俗中,最有特色的是斗茶。斗茶,不仅是饮茶方式,也是一种精神文化享受。

  明清时期,茶叶出口已经成为了正式的贸易途径,在各国间的销售数量也开始增加。

  发展至近代,随着品种越来越丰富,饮用方式越来越多样,茶已成为风行全世界的健康饮品之一。如今,各种以茶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茶及茶文化的重要性也因此日趋显着。

  回顾了茶的 “ 前半生 ” ,大家是不是对茶的了解更深一步了呢?

  其实开门七件事也映射着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物质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柴米油盐,第二层:酱醋,第三层:茶

  它们三者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第一层是第二层的基础,第二层是第三层的基础。

  柴米油盐这些是生活的必需品,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而酱醋是高级一点的调味品。没有它们,我们可以生存,但是加上它们将会让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有滋有味。

  而茶则更高一级,它虽然是一种物质,但却超脱了物质的存在,寄托着我们的精神生活。

  有时,我们需要清新雅致的茶,来调节一下枯燥乏味的生活。

  相较于糖和酒,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现在,你知道茶入列的原因了吗?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