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八大茶痴

中国茶史可上溯几千年,是最早发现茶、开发茶、利用茶和发展茶事的国家。茶深入中国人的骨髓和血液,各种文化渗透和加入,让茶承载着无比厚重的文化与历史感。

而对于茶,它只是片叶子,竟引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折服和倾倒,甚至为之疯痴:

陆羽

天宝十五年,陆羽被封为“考察茶事”,游历巴川蜀峡,一路上他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辨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访,笔不暇录。“考察”期间,陆羽常身穿短褐脚踏芒鞋,独行荒野之中,采茶觅泉,闻香品茗,或与茶农交流种植经验。

经过长年的积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得以面世,陆羽也被世人尊为“茶圣”。

卢仝

卢仝嗜茶成癖,他的“七碗茶诗”被人千载传唱。诗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七碗茶歌》后来流传到日本,并深深影响了日本茶道。此外卢仝还著有《茶谱》,世人尊称其为“茶仙”。

皮日休

皮日休,晚唐著名文学家,精通茶事,善写茶诗,他自制了一套精美的“袭美茶具”,写过《茶中杂咏》,为今人了解唐代茶园、茶舍、茶农、茶具以及茶业的种植、焙制、烹饮情况,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李清照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与丈夫都是茶道中人,他们旅居青州时常以茶为戏:“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李清照夫妇在饭后间隙,一边饮茶,一边记忆学习,此乃“饮茶助学”也。

张岱

张岱,明末人,曾戏谑地自称“茶淫枯虐”。在他的家乡山阴有一种茶,叫“日铸雪芽”,宋代时曾被选为贡品,但到了明代却已没落。

张岱联合他人,对其改用另一名茶松萝茶的制法并加入茉莉炒制,提升了雪芽的品质。经过张岱的改造,此茶名声大噪,并更名为“兰雪茶”。不久后,兰雪茶重新雄踞江南第一名茶的宝座。

乾隆

乾隆曾六下江南,微服私访的同时也饮遍了江南的名茶。六下江南五次为西湖龙井作诗,龙井之所以能够脱俗扬名,还拜这位皇帝的御赐。

乾隆一生嗜茶,到了晚年,更是到了病茶的地步。85岁高龄时,乾隆欲隐退让位,有大臣劝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回曰:“君不可一日无茶也!”

蒲松龄

蒲松龄久居乡间,知识渊博,他自制了由桑叶、菊花、枇杷叶和蜂蜜组成的菊桑茶,具有补肾、抗衰老的药效。

他在家乡设了一个茅草茶庭,为过往行人义务供茶,饮茶者不需付茶钱,只需口传故事和传说。这些用茶换来的故事,后来成为《聊斋志异》中490多篇文言体小说的素材来源。

汪士慎

“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是“八怪”中与茶结缘最深的一位。黄山的云雾名茶培育了他从小对茶的嗜好,他一生品茶无数,对各种茶叶的形状和味道了如指掌,闭着眼睛品茶都能说出茶叶的产地,甚至是几时采摘的茶叶。

这位艺术天才还称得上是“茶癖茶仙”,他用来煮茶的水只取三种,分别是山泉、雪水和花须水。他从不喝泡茶,而是用专门的茶具煎茶。

暂无评论

产品:
经典系列佛海银毫饼茶生茶 经典系列静变之美生茶 经典系列静变之美生茶 经典系列六山味道十年醇熟茶 经典系列万盏乾坤生茶 经典系列万盏乾坤熟茶 经典系列六山远年茶王饼五星茶王生茶 俊昌号系列俊昌号生茶 俊昌号系列俊昌号熟茶 小方熟茶 中茶牌方普迷你小方茶 俊昌号系列俊昌号景迈生茶 俊昌号系列俊昌号老曼娥生茶 俊昌号系列俊昌号南糯生茶 俊昌号系列俊昌号易武生茶 俊昌号系列俊昌号攸乐生茶 礼品茶系列马到成功生茶 礼品茶系列福道普洱生茶熟茶 礼品茶系列人文普洱澜沧之韵生茶 礼品茶系列人文普洱澜沧之韵熟茶 礼品茶系列人文普洱勐海之恋生茶 礼品茶系列人文普洱勐海之恋熟茶 礼品茶系列瑞道生茶熟茶 礼品茶系列圣茶生茶 礼品茶系列云南之月熟茶 礼品茶系列韵云南僾伲族生茶 骄阳 壹佰壹拾壹年庆生茶 岁月系列班章 岁月系列 冰岛 岁月系列 易武 大雪山 吉象如玉 宫廷普洱 宫廷普洱 布朗山老曼峨熟茶 礼品茶系列韵云南布朗族生茶 礼品茶系列韵云南傣族生茶 礼品茶系列韵云南基诺族生茶 礼品茶系列韵云南拉祜族生茶 礼品茶系列韵云南佤族生茶 六大茶山系列班章正山普洱茶生茶 六大茶山系列邦崴正山普洱茶生茶 六大茶山系列南糯正山普洱茶生茶 探秘系列 妖茶 峨眉高山绿茶特级品味 竹叶青品味 六大茶山系列倚邦正山普洱茶生茶 六大茶山系列易武正山普洱茶生茶 六大茶山系列攸乐正山普洱茶生茶 竹叶青静心 竹叶青论道 竹叶青静心双李定制款 六山春尖系列六山春尖饼生茶 七子系列七子普洱茶熟茶 生肖系列神马饼茶生茶 书茶一味系列我的人文普洱生茶 六大茶山一品陈香熟茶 易武典藏系列易武正山普洱茶生茶典藏品 六大茶山御品陈香熟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