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茶产业发展的新时代

 

中共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被写入党章,成为未来相对长时期内全党共同实施的重大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规划了未来三个时间节点乡村振兴战略要达到的目标,即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茶产业在农产品增加值中所占的比例尽管很小,但却是“出门七件事,茶米油盐酱醋茶”中的一件,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国将会由现在的农业大国变成农业强国,茶产业也会由大产业变成强产业,迎来全面发展的新时代。

一、当今中国面临两大转型,必须依靠乡村振兴才能解决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面临着两大转型,一是社会转型,即2011年起,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1.27%,首次超过50%,表明中国社会已经由过去以农村为主转变为以城镇为主。2017年底,城镇化率达到了58.52%。按照这个速度,2020年肯定会超过60%这个预期目标。城镇化率提高意味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部分农产品生产者变为消费者,农村资源变得稀缺,从而使城乡融合变得可能。住在城市的人多了,人们的交际模式发生了变化,交际圈子变小,人们的寂寞感、孤独感、抑郁感增加,节假日渴望逃离城市,到环境优美的农村去休息、休闲,换一种生活方式。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看,截至2016年底,99.3%的村通公路,61.9%的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99.7%的村通电,11.9%的村通天然气,99.5%的村通电话, 82.8%的村安装了有线电视, 89.9%的村通宽带互联网,25.1%的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91.3%的乡镇集中或部分集中供水,90.8%的乡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73.9%的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17.4%的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53.5%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这个数据和第二次农业普查(截至2006年底)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不足100%说明了还需要继续努力,并且和城市相比依然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势在必行。

二是消费转型。截至2017年底,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达到29.3%,首次低于30%,达到了国际通用的“富足”的标准。这就意味着,中国接近14亿人的消费总体上从过去主要关注吃什么到怎样吃好、吃得安全,更加关注农产品的品牌,消费中休闲的比例在增大。这两大转型对于茶产业意味着什么?第一,在低消费水平下,茶叶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不是生活必需品;而当消费水平提高后,喝茶就会成为常态,茶叶的消费量就会逐渐增加。2000年,中国人均消费茶叶只有0.36千克,2015年达到1.33千克,15年提高了3.7倍,与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度相关。预计到2020年可达人均2千克,茶逐渐成为中国人生活的必需品,并且具有不可替代性。第二,高档茶的消费量增加。随着国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高收入阶层(如企业家阶层)和中产阶级开始关注养生,茶叶无疑是养生的重要产品。这是近年来高档武夷岩茶、普洱茶等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的要求,茶产业将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自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美丽乡村建设以来,那些茶业大县无一不是把茶山或茶园之美和乡村之美结合在一起,互相衬托,形成美丽茶乡的经典范式。在今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茶产业的作用还将继续发挥并扩大。下面,我们将讨论在新时代下,茶产业如何借乡村振兴之“势”而“振兴”。

二、做强茶产业,实现由茶业大国向茶业强国的转变

中国是世界上茶叶产量最高的国家,占全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出口量世界第二,出口量仅占生产量的七分之一,而且以低档产品为主。原因当然很多,但国内茶业企业过小、产品缺乏统一标准、劳动力成本过高等是重要原因。提高茶产业竞争力,必须在产品标准化、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打造品牌等方面下功夫。

(一)制定统一的产品标准,打造在国际上能够叫得响的中国茶品牌

中国是世界上茶分类最多的国家,不仅在大类上分为六大类,每一大类又可以分为若干小类,这是中国茶的特色所在,不应该也没有必要制定统一而简单的标准,事实上也制定不出这样的标准。当然,每一大类不同产品都是有相应标准的,而且处于不断完善之中。但对于出口的茶叶,一般以中低档为主,为了便于出口,应该制定一个一般的统一标准,不管哪一大类茶,同一标准的质量应基本一致,这就便于定价,不至于国内茶企在竞争中相互压价。同时,在统一标准下进行国际贸易,也有利于树立中国茶的质量信誉,有利于中国茶品牌的创建和持续。这是中国茶宏观品牌的建立问题。

中观层面上茶品牌的建立,主要指区域品牌,应以地方政府为主注册,采取特许的方式允许企业使用,但一旦违反区域品牌所要求的产品标准,政府则收回使用权,并对企业进行惩罚,以维护区域品牌形象。除特许企业外,其他企业不允许使用区域品牌作为企业产品的标志,否则,政府也要予以处罚。通过 “政府+ 企业”的方式,每一大类茶打造若干个以县域或市域为主的区域品牌,条件成熟的可以培育国外消费者,树立区域品牌的国际形象。

微观层面上茶品牌的建立,主要指企业品牌,如天福、吴裕泰、明月等,有的是指一类茶,有的则是该企业销售的所有茶类都采用一个品牌。企业品牌的建立,有利于树立企业的市场形象,培育稳定的消费者群体。目前,大部分茶叶企业都是依靠区域品牌生存和发展,对于企业自身品牌的培育不足。从长远看,任何企业都必须依靠自有品牌,而不是区域公共品牌。中国茶走向世界最终也必须依靠企业品牌。

(二)加快新技术研发,以科学技术应用降低茶叶生产成本

第一,加快茶产业发展核心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包括茶叶生产技术、收获技术和加工技术。在生产环节,包括品种技术,通过推广新品种提高茶叶产量,降低成本;绿色农药技术,研发低残、高效农药技术,提高茶叶质量;加工技术,研发人工模拟技术,降低加工环节的人工成本。

第二,推进茶业产学研协作,在茶叶主产省份建立协作平台,采取利益激励方式促进产学研多方协作,早出多出实用性成果。第三,加快茶叶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建立茶产业大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指导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第四,应用物联网技术,建设智慧茶园,提升茶业绿色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三)探索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具体途径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在茶产业中,就要做强做大茶叶龙头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打造“茶产业航母”,增强龙头企业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茶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上联龙头企业下接小农户,平衡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关系,构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小农户的生产作用和龙头企业的加工、品牌及市场带动作用。

三、充分发挥茶产业的多功能性,在新时代实现茶产业之振兴

茶产业的多功能性,指的是除了生产茶叶供社会消费,即产品功能外,还具有美化环境、平衡生态、传承文化等功能,这些功能在新时代不仅能够强化产品功能,还可能独立于产品之外为生产者产生经济效益。

茶产业一般存在于生态环境优美的山区、丘陵地带,一行行茶树,蜿蜒曲折,犹如大地的指纹,美不胜收。这样的美景对于茶农而言已经习以为常,在低收入时代,城市人看到了也不过是发几句感慨而已。但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城乡居民收入整体上进入富足阶段,过去对旅游的消费已经演变为休闲和体验,茶园的美景就会变成商品,可以为茶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一些与茶产业相关的新产业新业态开始显现,并且逐渐成为茶农的重要盈利模式,真正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余村时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以茶产业为中心的田园综合体。一般需要数万乃至数十万亩连片生长的茶园,发展集休闲旅游、养生养老、房地产、企业孵化器等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如贵州湄潭的中国茶海就是这种发展模式。

二是茶旅小镇。是当前各地蓬勃发展的特色小镇的一种,也可以叫茶叶小镇,即在产业主产区,依托特色茶产业而发展起来的集茶产品、茶文化、茶园旅游、房地产、养老、养生、休闲等综合性的特色小镇。如福建武夷山的特色茶旅小镇,位于武夷山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占地3750 亩,主要功能有茶叶交易中心(含茶叶交易所)、国家级茶叶鉴定检测中心、国家级茶文化与博览中心、茶产品仓储物流中心、宜居社区及相关配套设施等,其职责在于弘扬武夷茶文化、提升武夷茶品牌、延长武夷茶价值链。三是茶庄园。是借鉴国外葡萄酒庄园而发展起来的以茶叶经营为主业,以休闲、旅游、养生、餐饮、民宿为辅业的综合发展模式。一般说来,业内公认的中国第一个茶庄园为云南柏联普洱茶庄园,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其自身定位为:借助景迈山独有的大叶茶树资源,打造世界第一个集普洱茶种植、生产、营销、文化、旅游、科研为一体的普洱茶庄园。福建安溪的茶庄园发展较晚,但已有中闵魏氏铁观音茶庄园、华祥苑铁观音茶庄园、八马茶叶庄园等一批优秀的茶庄园正在崛起。四是茶旅游。目前,大部分茶业大县都依托茶产业开辟了旅游精品路线,有的已经成为当地旅游的核心路线。如安徽省黄山市猴坑茶业有限公司开发了“太平猴魁茶乡风情游”,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了“黄山—宏村—屯溪老街—谢裕大茶博馆三日游”等,都是国家级茶旅游精品路线。

茶叶是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农产品,中国有文字记载的茶叶消费史和茶树栽培史都在2000年以上。古人把茶分为六大类,本身就是文化的体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茶的文化功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第一,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文化起到基础性作用。让“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核心内容之一,而茶文化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中国对外交流的深化,茶文化会随着茶叶走向世界各地,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反过来,茶文化也可以助推茶叶的销售。因此,打好文化牌是发展茶产业应有的内容之一。第二,依托茶文化打造茶叶品牌,包括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当前,随着恩格尔系数的不断降低,一些高收入群体对于茶叶的消费已经进入个性化、私密化、小众化时代,进入了以文化消费为主、实体茶消费为辅的时代,如高端武夷岩茶,居高不下的价格完全是靠文化支撑的,而且还有继续攀升的可能性。其他茶类都有类似现象。因此,依托文化打造茶品牌,在区域层面可以提升茶叶价格,使种茶的农民从中收益;在企业层面可以培育小众品牌,满足部分高收入消费者的需求,在企业获利的同时间接带动茶农收入的提高。当然,前述茶叶生态环境功能的发挥在某种程度上也在借文化之力。

(责编:晓林)

来源:中华茶人联谊会    北京茶世界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