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华院士讲红茶:党建引领 三茶统筹 推进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茶科技茶文化协力,驱动福安市茶产业发展。”7月26日,在福安举办的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暨基层联系点制度研讨会上,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围绕《党建引领三茶统筹推进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主旨报告,为新时代福安市茶产业发展把脉开方。

刘仲华指出,茶叶是实施国家战略的特色产业。茶叶是21世纪最佳健康饮料、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载体;茶叶产业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生态高效的健康产业、三产融合的特色产业。当前,国内红茶消费比例在不断增长,红茶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199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以一杯清茶话别宁德,留下了“原想安排一段时间到村里住一阵,走走家,串串户。没想到这次走得这么匆忙,心里很遗憾。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喝过坦洋工夫茶,人走情常在。我的心和你们的心是永远贴在一起的”的临别赠言。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茶园考察时明确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过去茶产业是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三茶”统筹的提出为全国茶产区发展指明了方向。

福安自古以来便是重要茶产区,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的挂钩联系点,迈上新征程,福安人民如何践行好“三茶”统筹发展理念,任重而道远。

“要优化茶品类结构,多茶类协调发展。即以红茶作为特色,绿茶作为技术,白茶作为补充。要依托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科技优势、中国茶树品种资源创新中心品种优势、优秀的技术团队加工技术优势和坦洋工夫红茶的品类优势,把茶的品质做好,把茶安全保障好。要强力打造坦洋工夫区域公共品牌,培育福安市茶产业龙头企业集群。”刘仲华建议,围绕经济属性、健康属性、文化属性,从安全、形美、好喝、健康、文化,好茶的五大关键要素实现市场突破,提升龙头企业的市场带动力和造血功能,全面提高福安茶叶的数量、品质、规模、效益和品牌影响力。另外要构建立体营销网络,比如直营专卖店、加盟店、专柜等,提升内销市场份额。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茶产业也不例外,国际市场需求走向多元化,如何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是茶业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刘仲华建议,发展优质高香出口红茶形成竞争特色;机采机制、精制拼配生产优质出口红碎茶;创新袋泡茶的花色品种满足中高端客户需求;加强开发形形色色的花草红茶;大力开发各种风味的果味红茶;拓展中高档优质红茶的国际礼品茶市场。

在刘仲华看来,除了科技是茶产业发展的关键外,茶叶深加工是茶资源高值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中国茶也好,坦洋工夫茶也好,必须走深加工的道路。“把丰富而廉价的夏秋茶资源、中低档茶资源,通过深加工获得茶叶提取物,包括功能成分和功能组分,然后,基于茶与健康研究成果,进一步开发面对国内外市场的功能饮料、功能食品、化妆品等,实现茶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提高茶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把传统茶业通过深加工延伸到大健康产业。”刘仲华说。

茶文化茶科技协力驱动茶产业发展。刘仲华表示,在茶文化上,要注重弘扬历史文化;传播科技知识;促进茶叶消费;赋魂茶叶品牌;提升产品价值。在茶科技上,要注重高产优质的品种资源;生态高效的栽培技术;绿色安全的病虫防控;先进加工技术与装备;跨界增值深加工利用。

当天,还举行了福安市三茶研究院名誉院长聘任仪式,聘请刘仲华为福安三茶研究院名誉院长,为福安产业的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市场开拓、品牌建设以及在延链、补链、强链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撑,助力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推动福安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刘仲华是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茶学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茶叶加工理论与技术、茶叶深加工与资源利用研究。在中华茶道的现代传承中,他用四十多年青春“许身于茶”,致力于创新茶叶科学技术。先后荣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华农业英才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等。获发明专利授权50多件,制订国家标准5项;发表中文学术论文300多篇,SCI论文100多篇。

福安市茶园面积达30万亩,2022年实现毛茶产量2.81万吨,毛茶产值21.2亿元,综合产值超110亿元。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大小茶叶加工企业738家,茶叶个体工商户2048户,其中规上企业29家,省级龙头15家,宁德龙头35家,国家、省、宁德市级茶业专业示范社40多家,现有涉茶人口约40万,农民人均收入三分之一来自茶叶,全市拥有面积在666公顷以上的茶园12个,447个村都有产茶,茶产业已经成为我市农村居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

记者:何小丽

来源:福安市融媒体中心 今日福安,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