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饮料市场

找到约1,125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上半年,经营原叶茶企业有点难,瓶装茶饮料市场表现如何?

  注:H1代表上半年,2019H1为2019年上半年。

  面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冲击,不少经营传统原叶茶企业出现营业收入下滑,瓶装茶饮料市场呈现出什么趋势?

  或许,我们可以从国内瓶装茶饮料头部企业来一窥究竟。

  国内瓶装茶饮料三巨头是谁?2020年上半年,它们经营情况如何呢?

  01企业概况

  如何更方便享受茶叶带来的健康和文化,除了原叶茶,瓶装茶饮料也是用户不错的选择。

  国内瓶装茶饮料三巨头为康师傅、统一、农夫山泉。康师傅茶饮料,从最初的冰红茶,到目前绿茶,乌龙茶,铁观音茶,茉莉茶,果味茶兼具的多元化产品体系。统一茶饮料产品,主要是统一冰红茶、绿茶,还有小茗同学、茶.瞬鲜、茶里王(无糖茶饮料)。农夫山泉茶饮料产品主打东方树叶、茶π,东方树叶是国内无糖茶饮料类产品营收冠军;茶π是果味茶(柠檬红茶,蜜桃乌龙茶等)饮料。

  康师傅和统一品牌发源地为台湾,农夫山泉品牌发源地为浙江。3家企业都相继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其中,康师傅控股(00322.HK)于1996年2月挂牌上市,证券类型为非H股;统一企业中国(00220.HK)于2007年12月挂牌上市,证券类型为非H股;农夫山泉(09633.HK)于2020年9月挂牌上市,证券类型为H股。

  对应上市公司负责人:康师傅控股董事长为魏宏名,统一企业中国董事长为罗智先,农夫山泉董事长为钟睒睒。

  从上市公司注册地来看,康师傅控股和统一企业中国注册在开曼群岛(英属),农夫山泉注册在浙江省杭州市。

  从上市公司员工人数(截止2020年6月30日)来看,康师傅控股57,956,统一企业中国28,873,农夫山泉18,885。

  伴随着农夫山泉披露挂牌上市后首份财务报告,国内瓶装茶饮料三巨头在2020年上半年经营情况全部浮出水面。

  02企业经营概况

  2020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康师傅>统一>农夫山泉。其中,康师福和统一以食品和饮品业务为主,农夫山泉主要是饮品业务。

  康师傅控股财务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329.34亿元,去年同期为304.95亿元,同比增加8.00%。

  统一企业中国财务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118.17亿元,去年同期为114.70亿元,同比增加3.03%。

  农夫山泉控股财务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115.45亿元,去年同期为123.10亿元,同比减少6.21%。

  受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影响,农夫山泉营业总收入呈现下滑。但康师傅控股和统一企业中国营业总收入则逆势增加,主要是上述2家企业方便食品疫情期间起到很好的应急作用,这方面收入增加比例在20%以上。

  从企业毛利率和净利率来看,2020年上半年盈利能力:农夫山泉>统一>康师傅。

  康师傅控股2020年上半年毛利率为33.43%,去年同期毛利率为31.93%;2020年上半年净利率为8.06%,2019年同期为5.91%

  统一企业中国2020年上半年毛利率为35.76%,去年同期毛利率为36.58%;2020年上半年净利率为9.01%,2019年同期为8.70%。

  农夫山泉2020年上半年毛利率为59.86%,去年同期毛利率为56.11%;2020年上半年净利率为24.81%,2019年同期为23.42%。

  放眼未来,农夫山泉上市后融资渠道更多元,也会接收到更多来自投资者经营压力。为了寻找市场增量,可能会通过降低毛利率和净利率来抢占市场份额,推动国内饮品市场竞争强度显著加大。

  03饮品和茶饮料部分经营情况

  农夫山泉涵盖包装饮用水、茶饮料、功能饮料和果汁饮料等产品,产品体系几乎全是饮品,自然饮品部分营业收入是在减少。此外,康师傅和统一饮品业务表现如何呢?

  2019上半年康师傅饮品营业收入为183.67亿元,2020年上半年饮品营业收入为176.17亿元。2020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饮品营业收入减少7.50亿元,减少比例为4.09%。

  2019上半年统一饮品营业收入为67.95亿元,2020年上半年饮品营业收入为62.91亿元。2020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饮品营业收入减少5.04亿元,减少比例为7.4%。

  3家公司饮品业务整体下滑,茶饮料部分也不例外。

  从2019年上半年茶饮料部分营业收入来看,康师傅81.37亿元,统一31.87亿元,农夫山泉17.92亿元。

  从2020年上半年茶饮料部分营业收入来看,康师傅72.41亿元,统一29.00亿元,农夫山泉16.00亿元。

  对比来看,康师傅同比减少8.96亿元,减少比例为11.01%;统一同比减少2.87亿元,减少比例为9.01%;农夫山泉同比减少1.92亿元,减少比例为10.71%。

  小结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作为从业者既要关注宏观行业趋势,更要关注自身独特优势,并积极寻找市场中增量机会。

  面对瓶装茶饮料饮营业收入下滑的挑战,3家公司在财报中皆表示:下半年,茶饮料事业将注重多场景下的消费需求,把握疫情后消费者的改变,对现有产品和渠道升级,以适应新形势下消费者诉求。

  你喝过哪家企业瓶装茶饮料产品吗?有买过哪家企业股票?更看好哪家企业前景?

  注:本文有参考网络公开资料。

  欢迎关注本文账号,后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东方树叶、茶里王、让茶激战中国无糖茶饮料市场,是品类陷阱还是品类金矿?

新消费导读

中国作为茶叶大国,历史悠久,喝茶的历史源远流长,但茶饮料市场却一直不温不火。虽然在多年前东方树叶、茶里王这些茶饮料就一直存在。

在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无糖茶饮料却占据了70%的茶饮料市场份额。

纵观竞争激烈的饮品市场,在2018年之前,无糖即饮茶却一直没有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中国市场的茶饮料大部分依然是含糖调饮茶,无糖纯茶在国内的接受度较低。

但时代正在变化。

虽然在2015年以前,无糖概念并未受到追捧,一些品牌推出的无糖产品因口感、定位、价格等原因也没有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但最近几年,随着农夫山泉“东方树叶”的改良,元气森林的代糖产品“燃茶”及气泡水的热卖,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健康、个性化的追求,代糖、无糖概念,正在被越来越被接受和认可。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数据显示,受中国消费者健康意识增长的驱动,我国无糖茶饮料零售额持续快速增长,2019年零售额为41亿元,2014-201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2.6%。

2020年无糖茶市场加速扩容,正式迈入50亿阵营。弗若斯特沙利文还预计,无糖茶饮料到2024年,不添加代糖的无糖茶市场,份额将上升至12.3%。

据东兴证券发布的《食品饮料行业“无糖”饮料系列报告》显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目前类似于 80 年代-90 年代的日本,正处于无糖茶饮料的爆发初期,随之而来的可能是行业跨越式的发展。

中国的无糖茶饮料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正在面临什么样的市场状况?目前市面上的无糖茶饮料产品都有哪些竞争优势?新品牌可以通过哪些差异化的途径方法进行突围?

本文试图从这几个方面来对中国的无糖茶饮料市场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和解读。

中国无糖茶市场的前世今生

梳理中国无糖茶饮料的发展历程,会发现中国的无糖茶市场,从1997年至今,大致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即市场培育期、企业试错期、市场细分期和爆发时期。

从1997年到2009年,可以被看作无糖茶饮料市场的培育期。在这一时期,品牌基本来自中国大陆市场之外,且均表现一般。

1997年,日本三得利乌龙茶以“超越水的新一代饮料”为口号进入大陆市场,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消费者接受程度较低;2004年,在台湾地区先推出的“茶里王”进入大陆市场,以“回甘”为产品卖点,强调低温萃取技术和产品口感,但以2011年退出市场告终。

在这一阶段,国外及中国台湾品牌们的试水,虽然在短期之内没有带来明显成果,但却在无糖茶品类撒下了种子,并开始缓慢萌芽。

从2010年-2014年,是无糖茶饮料市场的企业试错期。这一时期,企业们多数强调回归“茶之本味”,主打原叶泡制、0糖、无香精等,但均未取得让人满意的成绩。

2010年,可口可乐和雀巢推出“原叶”茶,投入了大量营销,但最终因口感和定价而退出市场。

2011年,天喔茶庄以“解人生烦腻”为诉求推出三款无糖茶:金观音、金普洱、金红袍,但都表现平平,最终退出市场;同年,农夫山泉推出了东方树叶,初期打开市场困难,2013年曾在茶饮料的消费者满意度调查中,跟可口可乐原叶、三得利一起垫底,甚至在2016年被列为“最难喝的饮料TOP5”。

2012年,康师傅推出本味茶庄无糖茶,目前已经销声匿迹、不见所踪。

从整体来看,探索期的品牌均从各个方向在进行探索和试错,竞争并不算激烈,而且因为品类生存空间有限,这一时期的大部分品牌都成为了市场炮灰,只有少数品牌才能坚持下来。

2015年到2018年,为无糖茶饮料的市场细分期。在这一时期,品牌们多赋予无糖纯茶饮料以功能特性,所面向的目标消费群体有了更多针对性。

2018年,东方树叶在多年的坚持基础上,从年轻化方向突围,并从包装和产品无糖特性上来引导消费者;同一年,维他的“无糖茶”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可口可乐推出无糖茶“淳茶舍”,含玉露绿茶、玉幕红茶、铁观音乌龙茶等系列;2018年8月份,小米有品商城以中粮茶叶为背景上线了“平仄茶”;2018年底,娃哈哈推出“安化黑茶”和“一茶”,包括安化黑茶、茯砖茶、普洱茶。

以2018年为分界线,此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入局无糖茶饮料市场,虽然体量不算太大,但都实现了较高的增速,且产品愈发细分,无糖茶饮料进入了爆发期。

2019年,茶里王选择“改头换面”,重回中国大陆市场;怡宝推出了“佐味茶事”无糖茶;统一推出无糖高端茶饮传沏冷萃单丛茶,价格高达20元/罐;可口可乐也带来了日本进口的绫鹰绿茶,主打“清新自然,就是好茶”。

2020年,银鹭推出无糖茶品牌“山云茶画”,聚焦都市白领人群,定位“手边名茶”;而新兴无糖茶品牌“让茶”成立,主打“高山茶”,打造“新一代健康茶饮料”的形象,希望能够“让茶陪你每一天”,并推出了以高山茶为代表的创新单品,探索在“自然本味”和“更好喝”两大消费需求下的破局之道。

回顾中国无糖茶饮料的十几年发展历程,会发现品牌们从未放弃中国的茶饮料市场,消费者对于无糖茶饮料的接受度也逐渐提高和细分化。

虽然无糖茶坐了多年的“冷板凳”,也被冠上过“难喝”的名号时,但品牌们仍在不断尝试,希望能够提前占位无糖茶市场。

爆发期中的中国无糖茶饮

为什么品牌们持之以恒在尝试中国的无糖茶饮料市场?无糖茶饮料真的到了爆发期吗?

首先,对比日本的无糖茶饮料市场,会发现,作为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国家,中国的无糖茶饮料依然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据东兴证券的报告显示,从19世纪80年代,日本无糖饮料开始兴起,1985年,日本无糖饮料占比仅2%,类似目前我国无糖饮料占比。

到1990年日本无糖饮料占比便达到12%,1995年达到25%,随后渗透增速放缓。1985-1995 年是日本无糖饮料发展的黄金十年,而到了2019 年,日本无糖饮料占比超过了50%。

从日本各饮料品种销售规模变化来看,日本碳酸饮料一直增速缓慢,1985-1995 年规模几乎没有增长,而日本的茶饮料从1985-1990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则为49%,1990-199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4%。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饮料销售额从90年代的个位数增长降低至 2019 年的负增长,但无糖饮料占比却逐渐升高且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

1995 年,日本饮料整体销售额增长4501亿日元,其中115%的增速均由无糖饮料贡献;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间,日本茶饮料和无糖饮料虽然增速均放缓,但日本饮料市场的增速基本也是由无糖饮料贡献。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日本饮料市场规模增速逐渐降低,但无糖饮料一直保持较高增速。2019 年日本的茶饮料中约 70%是不添加代糖的无糖茶饮料,澳洲无糖茶饮料占比也达到 44.4%。而中国的无糖茶占比仅 5.2%,类似于日本无糖饮料兴起的初期。

2019 年,我国茶饮料市场规模787亿元,其中,无糖茶饮料 41 亿元,占比 5.21%。2014-2019 年我国无糖茶饮料销售额5年年复合增长率为32.6%,远高于茶饮料总体增速,预计 2019-2024年依然能维持20%以上增速。

另一方面,从中国无糖茶饮料市场的发展和趋势来看,消费者对于无糖茶饮料的认可度正在越来越高,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趋于良好循环。

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健康观念的不断增强,对茶饮料的诉求不断向“健康”、“天然”、“无糖”等方向转移,减糖成为大势所趋。根据一份茶饮料市调显示:43%的被访者表示会在购买茶饮料时关注含糖量这一要素。

此时被动型消费的力量被放大,无糖茶饮料在用户内心的位置由普通饮料变为减肥饮品,也使得用户对茶饮料变得更容易接受。

在这一过程中,以元气森林为代表的新消费品牌,通过使用代糖产品,使得“0糖0脂0卡”的概念走红,也顺便带火了无糖茶品类,并初步完成了对于“无糖”概念的消费者心智教育,消费者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逐步清晰,接受度也随之大大提升。

而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愈发增强,拒绝代糖、追求本味的产品正在发展成为未来拓展茶饮料市场的主力军:大多数消费者认为无糖的产品更健康,相比于代糖产品,追求茶本身的味道的产品,也正在愈发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另外,消费者对于民族文化的热爱也有利于茶文化的发展。国潮的兴起、民族味道的复兴,消费者开始重新认识茶、了解茶、爱上茶,当茶不再是守旧、古板的象征,年轻的用户不再排斥茶,而更乐于接受、品尝,也为无糖茶提供了一个良好发展的契机。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企业的相继入局,也推动了整个无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和升级阶段。

而随着消费者群体的年轻化,即饮形式让“茶”更加日常化、平民化,在各种消费场景下都能享用,再加上即饮无糖茶品质提升、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展,更广阔的消费群体正在被吸引到无糖即饮市场中来。

综合种种因素来看,中国无糖茶饮料市场的爆发期,已经以不容置疑的姿态,真的到来了。

什么样的无糖茶能够胜出?

虽然无糖茶饮料的未来可期,但随着入局的企业越来越多,竞争愈发激烈、产品趋于同质化、新品牌难以立足……等种种问题将会随之出现。

品牌如何在市场中清晰定位、突出产品的差异化优势?什么样的无糖茶才有可能胜出?新消费内参试图从市面上流行的几款无糖茶饮料品牌,来进行综合的对比总结。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无糖茶饮料超过40款,其中有深耕行业数十年的品牌,如伊藤园、三得利、东方树叶等;老牌茶饮巨头康师傅、统一、维他等,也纷纷加快了在无糖茶领域的布局速度;以让茶等为代表的新兴品牌,凭借其新颖创意、独特产品、紧跟市场等优势,也正在强势崛起。

作为日本即饮茶巨头伊藤园,至今企业已经有了56年历史,2020年4月,伊藤园的绿茶单品,更是凭借20亿美元的全球总销售额,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全球年间销售额第一的天然健康RTD绿茶饮料。

1981年,伊藤园推出了罐装乌龙茶,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款罐装即饮茶,并拉开了无糖即饮茶的序幕。1984年和1990年,伊藤园又先后推出了罐装绿茶和PET瓶绿茶。

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是伊藤园创新的最大驱动力。

为了解决变色、变味的两大问题,伊藤园花了10年的时间,在进行了1000项试验之后,开发出了“T-N Blow”工艺。

该工艺就是在绿茶灌装封盖前,用冲射氮气的方法将瓶内的氧气除去,从而解决了绿茶氧化变色的问题;也是技术,让伊藤园找到了其产品“新鲜”的市场定位。

另外,“客户第一”也是伊藤园多年来安身立命的理念。从“货”本身到如何“卖货”,伊藤园都是从消费者出发,在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中,获得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而正是凭借着对茶的足够专业和足够热爱、对消费者的足够尊重,才得以让伊藤园多年来一直在行业内占据优势,并风靡全球。

而1981年推出的三得利乌龙茶,跟伊藤园相比,则是另一个故事。

作为伊藤园的一个“跟随者”,三得利充分利用了定位理论,通过各种方式逐步在日本人心中建立起“福建乌龙茶就是高级好茶 ”的认知,并利用各种元素,加深乌龙茶来自中国的印象;此外,三得利还通过多种产品,树立起了多元的品牌形象,并成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但和伊藤园、三得利相比,统一旗下的茶里王,虽然早在2004年就已经在中国大陆面市,是中国最早的无糖茶饮料品牌,却未能占到先机,在2011年因销量持续低迷,最终选择退出市场。

知乎上有一个回答或许能解释它之所以惨淡收场的一部分原因:茶里王定位是25-35岁的年轻上班族,但从slogan、包装、宣传语都无法吸引到它所定位的用户。

在茶里王黯然退场之后,2011年,东方树叶顶着压力面世。刚上市的几年间,东方树叶遭受“冷遇”。但长久以来,东方树叶团队成员们,都是传统中国茶的深度爱好者,自创始之初就坚守“天然、健康”的理念,想要还原中国茶的本真。

坚持和应变,带来了逆袭。从2019年开始,东方树叶就成为无糖茶饮料市场占有率第一名,销量逐年稳步增长,口碑也逐步提升。在无糖茶饮料赛道上的玩家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东方树叶仍然维持着自己的步调、坚守品质,对待新品的态度相当谨慎。

和这些相对老牌的产品相比,成立于2020年的让茶,则是新品牌中的优秀产品代表。

作为新一代健康茶饮料品牌,“让茶”的愿景是“让茶陪你每一天”。自成立以来,让茶就始终专注快消茶饮市场,并坚守“自然、健康、方便、好喝”的产品理念。

在消费者层面,让茶聚焦年轻人,目标用户为25-35岁的年轻群体:他们是中国最先接受无糖冷茶饮料的一群人,是无糖和健康的追求者、也是无糖茶饮料的忠实拥护者。

2022年1月,让茶发布高山系列新品——高山绿茶。来自海拔1000米以上高山生态茶园+精选茶树品种的高山茶、成份原料及口味更优、健康及品质感更突出。

为了获得好的口感,和市面上的产品进行区隔,让茶与国内知名茶学教授—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刘政权教授联合研发,从10多种绿茶品种层层试喝筛选,最终选定国家级茶树品种”中茶108”:这一品种的茶芽可长久持嫩,氨基酸含量更高、抗病性和免疫力更强,所蕴育的茶叶更天然干净。

而为了选拔出更好喝的风味,让茶团队在研制“高山绿茶”的过程中,经过了多次研发、调整与测试,为了追求更稳定的高品质口感,他们甚至将生产出来的大货成品3次推翻,为高品质和原则而反复搏斗。

更值得一提的是,让茶高山系列瓶身包装设计,承袭传统中国风,由多位行业大师强强联手共同创作,希望能够以中国风视觉元素呈现出正统地道的中国茶文化。

在更专注、更聚焦中国茶的愿景和不懈努力之下,让茶“高山茶”一经推出,便已经在市面上受到了消费者们的热议和欢迎。

2022年2月,让茶又推出了高山系列第二款新品——高山乌龙茶,为消费者选购高品质乌龙茶提供了多元化选择。

在里斯发布的《全球战略定位报告:国家心智资源中的万亿机会》中,曾经如此描述,“中国先天具有茶的国家心智资源”,作为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之国,中国的无糖茶饮料市场,虽然尚在爆发初期,但已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

在未来,中国的无糖茶饮料赛道是否还会发生更为精彩的故事、出现更好的产品?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21年中国茶饮料行业市场规模现状分析 茶饮料市场规模越来越低原因为何?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饮茶文化,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喝茶的方法也开始变得多样化起来。茶饮料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后开始流行,但近年来,因现代路边珍珠奶茶、鲜榨果汁等新式饮料以及无糖碳酸饮料的发展,茶饮料的市场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呈现越来越小的趋势。  

目前国内茶饮料行业主要企业有:统一企业、加多宝(中国)、达利食品、农夫山泉(09633.HK)、娃哈哈等

本文核心数据:茶饮料行业市场规模

1、中国茶饮料市场规模呈逐年降低趋势

根据Euromonitor数据显示,2010-2020年中国茶饮料市场交易量呈波动变化趋势。在2014年,中国茶饮料的市场交易量达到了峰值,随后开始下降,2020年中国茶饮料的市场交易量为122.48亿升,较2019年下降5.89%。

目前,我国茶饮料市场销量较好的产品为康师傅冰红茶和王老吉,根据京东自营价格显示,康师傅冰红茶价格大概为3.96元/升,而王老吉价格大概为4.21元/升,两者的平均价格在4元/升左右,冰红茶的线下零售价格为4.5元/升,考虑到在某些商场、火车站、机场等场景茶饮料的价格要高于线上销售价格,前瞻按5元/升的价格对我国茶饮料市场规模进行测算得到中国茶饮料市场规模从2014年开始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我国茶饮料市场规模约在612.38亿元左右。

2、人们生活观念转变导致茶饮料市场规模下降

——桶装水对茶饮料市场有一定威胁

根据Euromonitor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2020年,茶饮料在中国软饮料市场的占比在下降,但桶装水在软饮料市场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在于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相较于含有一定量添加剂的茶饮料,人们更倾向于饮用无任何添加剂的桶装水,因此,桶装水市场份额提升的同时抢占了茶饮料的市场份额。

——热饮茶对茶饮料市场具有一定冲击

在茶饮料市场规模在2016-2019年逐年下降的同时,我国的热饮茶市场却呈现上升趋势(占不考虑2020年疫情影响),其主要原因是相较于包装好的茶饮料,越来越注重养生的现代人更倾向于喝一杯现冲的且不含防腐剂热饮茶。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热饮茶市场规模在874.68亿元。

——年轻人更倾向于新式茶饮

新式茶饮的兴起对茶饮料市场具有一定的冲击性。新式茶饮包括街边珍珠奶茶、鲜榨果汁等茶类饮品。相较于传统包装好的茶饮料,新式茶饮口味更多,且冷热可选受到许多现代年轻人的青睐,因此,新式茶饮的兴起对传统包装茶饮料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2017-2019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到了978亿元,较2018年同比增长83.15%。2020年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和奈雪的茶的测算显示,2020年我国新式茶饮的市场规模约能达到1020亿元左右。

综合来看,近年来我国茶饮料市场规模越来越低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的饮食方式,对桶装水、无防腐剂的热饮茶的喜爱超过了包装茶饮料导致的。同时,更为时尚的新式茶饮的出现,使得年轻人更青睐于饮用新式茶饮代替传统茶饮料也是导致中国茶饮料市场规模越来越低的原因之一。

来源:前瞻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084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