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评审

找到约3,144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普洱茶评审——茶叶的叶底藏着什么秘密?

我们常常会从看干茶,闻茶香,品滋味几个方面去判断一款普洱茶的品质如何,但也时常看到同事在喝完茶后,拔拉茶渣观察茶底,观察茶底到底有什么用呢?在茶叶审评中,叶底是审评六要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虽只占影响评审结果10%左右的因素,但从叶底中能窥见茶叶的相关信息。

那么我们究竟能从茶底中得到普洱茶的哪些信息呢?

茶叶在冲泡后吸水膨胀,待完全冲泡后茶叶舒展还原茶叶原有的形状,茶叶的色泽,原料级别,加工工艺是否正确,存储是否合理,都能在叶底中显露无遗

1、茶叶的嫩度

嫩度是指一款茶叶芽头及嫩叶的含量和总体叶质的老嫩。茶叶泡开后,将叶片平摊开来,我们就可以看出茶鲜叶的原料级别,单芽,一芽二叶或者是一芽二三叶等。

2、茶叶整体的匀整度

一款茶的老嫩,大小,薄厚,整碎是否比较统一,但这几个因素都是次要的,因为普洱茶拼配让茶饼叶片有无限可能,不同级别的茶叶拼配,不同产区的茶叶拼配都是影响叶底匀整度的因素。

茶叶的净度,叶底中是否参杂了其他东西,这与茶叶采摘制作管理有关,影响喝茶者对这款茶的感观体验。想想如果在叶底中发现一根头发,或者是一些杂物,茶叶的品质会大打折扣。

3、茶叶加工工艺的水平

叶底的色泽可以很直观的反应出一款茶叶加工工艺水平及原料优劣,叶底色泽要在正常范围内,焦叶,红茶,红梗子,叶片糜烂都是加工工艺不当反应出来的情况。

再来叶底的色泽要亮,有鲜活,泡满。

观察叶底色泽最好能用几款茶放在一起对比来看,否则容易受到光线,环境和主观因素的影响。

茶底的确能分辨出一部分茶的好坏,但对于大多数茶而言,光看茶底很难分辨茶叶的优劣,从茶底上显示出来的茶菁嫩度,制茶工艺的特征,茶叶单一品种特征并不能完全判断出茶叶的品质。茶最终是用来喝的,味觉体验的打分才最重要。

2020“泾阳茯茶”制作质量评比大赛开展茶叶评审

  来源:西部网

  9月26日上午,2020“泾阳茯茶”制作质量评比大赛专家评审环节在西北农林大学泾阳茯茶研发中心举行,对参赛的33组老茶和20组新茶进行了评审。

  本次大赛评审专家组由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博士生导师、教授黄建安任组长,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黎星辉,中国茶叶学会感官审评与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刘栩,陕西省园艺站副站长孙越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泾阳茯茶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肖斌,安康学院教授纪昌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高岳芳,陕西省茶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陈泽伟等组成。

  评审采用盲选的形式,专家组将依照《GB/T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执行,具体采用“五项因子审评法”,运用视觉、嗅觉、味觉、触觉进行辨别,通过观外形、看汤色、闻香气、品滋味、察叶底对参赛的茶样进行了品质鉴定,并分别进行了打分。

  评审结束后,专家组组长黄建安告诉记者,通过一天审评她有几点体会,一个是陕西的茯茶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参赛的茶样整体品质比较均衡,外形美观,金花茂盛,颗粒饱满,汤色透亮,菌花香气浓郁持久。不过在新茶制作组,也发现有一些企业的工艺还不太成熟,希望能够多和一些好的企业交流,和西农大的专家请教,进行技术的改进和提升,希望今后茯茶产业更多的走向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共同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也相信泾阳茯茶的产业会越做越强。

  “通过评审可以看到,泾阳茯茶整体的技术进步很大,茶叶做形规整,发花茂盛,菌花明显,都是很好的上品。”黎星辉说,茶叶来说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产业,相信通过陕西省各级政府的支持,泾阳茯茶会更加发扬光大,发展的越来越好。

  注:内容源自西部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第八届四川国际茶博会“金奖茶叶”评审结果公示

为发掘优质茶叶品牌,推动茶企创优争先,全面提高我国茶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茶博会组委会举办了“优质茶叶”评选活动。根据企业主动申报、呈送资料和茶样,经专家组按“组委会优质茶叶评选标准(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逐项进行打分,最终评选出以下金奖茶叶,现将获得第八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茶叶”名单进行公示。


专家组评茶现场


评审茶叶外形


评审茶叶汤色


评审茶叶香气


评审茶叶滋味


评审叶底



评茶用具


评茶用水


(本图文来源:四川茶博会,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找到约3,105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