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重庆沱茶属于什么茶种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普洱沱茶和普洱茶饼有什么区别

  普洱茶按照形状的不同,可以分为普洱饼茶和普洱沱茶两种,它们的制作工艺基本相同,都要蒸.压成型。今天彩虹之滇就带大伙一起来认识普洱沱茶和普洱茶饼,方便今后做普洱茶生意。

  1、普洱沱茶

  普洱沱茶和普洱茶饼的区别:普洱沱茶

  沱茶是一种制成圆锥窝头状的紧压茶,主要产地是云南,一般用黑茶制造,为便于马帮运输,一般将几个用油纸包好的茶坨连起,外包稻草做成长条的草把。因为一个茶坨的分量比一块茶砖要小得多,更容易购买和零售。沱茶从面上看似圆面包,从底下看似厚壁碗,中间下凹,颇具特色。沱茶的种类,依原料不同有绿茶沱茶和黑茶沱茶之分。

  沱茶原状产于云南省景谷县,又称“谷茶”。云南省下关(今大理市)茂恒,永昌祥等号相继生产后,又有谷庄与关庄之分。近40年来,云南沱茶集中于下关制造。

  云南沱茶,以一、二级滇青原料,蒸压成碗形外径8厘米,高4.5厘米,外观显毫,品质最好的是“特级沱茶”,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喉味回甘,汤色橙黄明亮。普洱散茶蒸压而成的云南普洱沱茶,外形紧结,色泽裼红,有独特的陈香,滋味回甘,汤色橙黄明亮。

  沱茶除云南生产外,重庆市也有生产,依所用原料的优次分为“特级重庆沱茶”、“重庆沱茶”和“山城沱茶”三种。重庆沱茶的重量分50克、100克、和150克三种规格。

  2、普洱饼茶

  普洱沱茶和普洱茶饼的区别:普洱饼茶

  七子饼茶原产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以易武(今思茅县东南)为最多,现主要由云南省勐海县生产,昆明市、景东县、下关(今大理市)等也有压制。七子饼茶畅销于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在海外华人中被视为“合家团圆”的象征。故国家园梦,一饼一寄之,茶情、乡情、家园情,普洱七子饼茶是寄托,因此,七子饼茶又称“侨销圆茶”、“侨销七子饼”。

  七子饼茶,系将茶叶加工紧压成圆饼形,每7块包装为1筒,故名。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海茶厂生产。以普洱散茶为原料,经筛、拣、高温消毒、蒸压定型等工序制成,成品呈圆饼形,直径21厘米,顶部微凸,中心厚2厘米,边缘稍薄,为1厘米,底部平整而中心有凹陷小坑,每饼重357克,以白绵纸包装后,每7块用竹笋叶包装成1筒,古色古香,宜于携带及长期贮藏。出口饼茶亦有采用古朴典雅的纸盒包装的,每盒1块。

  七子饼茶,是中外历史上,用国家法律来规定外形、重量、包装规格的唯一茶。

  “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乾隆皇帝对七子饼茶的品评。七子饼茶又称圆茶,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生产的一种传统名茶。七子饼茶属于紧压茶,它是将茶叶加工紧压成外形美观酷似满月的圆饼茶,然后将每7块饼茶包装为1筒,故得名“七子饼茶”。

  七子饼茶每片饼直径20厘米,中心厚度2.5厘米,边缘厚度1厘米,净重357克(古制约7.14两),传统包装中每七饼圆茶为一个包装,故称“七子饼茶”。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七”是一个吉祥的数字,象征着多子多福,七子相聚,月圆人圆,圆圆满满。因此,在云南少数民族中,七子饼茶常作为儿女结婚时的彩礼和逢年过节的礼品,表示“七子”同贺,祝贺家合万事兴。

  3\普洱沱茶和普洱茶饼有什么区别

  根据压制形状的不同,普洱茶可以分为饼茶、沱茶、砖茶等不同类型。普而沱茶与饼茶的主要区别,在于沱茶的外观呈圆锥形,看起来像窝窝头;而饼茶的外观扁平,像一个铁饼。

  最早之前,因交通不便,只能依靠人力、马力来运输茶叶,所以为了便于运输,会将普洱茶压制成不同的形状。但无论是沱茶还是饼茶,只是形状不同而已,二者的制作工艺基本相同,都经过蒸压成型。

  目前,最常见的是普洱饼茶,通常以357g为一饼,以七饼成一筒,所以又被称为七子饼茶。除此之外,普洱茶饼也有100g、200g、250g、400g等其他几种规格,甚至有几公斤的大型纪念饼。


2023贵州茶业科技年会热点分享——《南川大树茶种质资源挖掘与开发》

西南大学涪陵研究院院长、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茶与饮料资源创新利用团队负责人曾亮教授在2023贵州茶业科技年会上作了专题报告《南川大树茶种质资源挖掘与开发》,现将录音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感谢王家伦所长的介绍,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到美丽的贵阳和我们贵州省的各位茶人朋友一起,分享过去的科研工作。贵州省的茶产业要比重庆的茶产业更大,我就抛砖引玉,把近几年做的工作向大家简要汇报,希望在坐各位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未来将会做得更广更深。

我的核心科研领域是做加工和深加工的,现目前因为国家整个都在把种质资源提到一定的高度,所以我们团队在过去就重庆市比较特殊的南川大树茶资源做了一些工作。我向各位汇报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南川大树茶种质资源;第二,南川大树茶红茶特点挖掘;第三,南川大树茶资源开发与利用。在讲之前,我先做一个背景情况介绍:南川大树茶目前在重庆的南川区,种植面积不太多,只有1.2万亩,产值1到2个亿,2025年期望能做到10亿。这几年在产业的发展上,我们团队就希望能够通过科研工作去为产业做指导。

种质资源方面,我们请到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世雄老师做鉴定,他就说我们这个地方的品种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点,这个大树茶的叶片非常大,符合这个名字“大树茶”,叶片很大,基本上生长在1200米到1600米的海拔上,很抗旱。我们一般认为叶片小的更好,但是它是大叶片,抗旱性还很好。经过前期的科研工作发现:南川大树茶做红茶非常有意思,做绿茶相对来说苦涩较重,做红茶香气好,最大的特色是滋味醇厚回甘。

为什么关注这个南川大树茶?2019年,在重庆举办的全国茶树学科组会议,当时南川大树茶作为样茶,请各位参会的专家品鉴,也赠送为伴手礼,之后有很多人打电话要。就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所以2019年我们在南川大树茶品质改进上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尝试做成红茶,以前主要是绿茶在市场上有销售。

在过去重庆市正好也是为产业做一个整体的布局,提出“一绿一红一沱茶”的思路,红茶方面,目前重庆大力打造的也就是南川大树茶红茶,正好把我们开发的产品跟政府大的发展布局连在一起,做了一些工作。从2019年开始我们加大力度往南川大树茶红茶发力,2019年,南川大树茶获得农业农村部定的农产品保护工程,和巴山古树的专利。2020年获红茶金奖,2021年发布地方标准,到2023年,也获金奖,2023年是第一批做生态茶园建设的茶园,在南川区。

第一部分,茶树种质资源收集。我们收集了重庆南川茶树种质资源274份,包括它的一些黄化、紫化单株,还发现他有3、4、5室,子房室数是不稳定的。我们对这些收集到的资源进行了扦插,获得了1万余份的扦插单株。运气比较好。2020年正好重庆市政府做一个种质资源的平台,我们就借这个机会正好就融入到了西南大学和重庆自共建的种质创新中心,这个中心里面是重庆市出资,西南大学融入了几个物种,一共8个物种,成立了种质创质中心,拿到了农业农村重点实验室和教育中心。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担心自己的分类实力不够,所以我们请了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杨世雄老师到重庆南川进行走访、分类和鉴定。最后他鉴定为南川大树茶主要是疏齿大厂茶。

沿着这个路往下走,我们想南川大树茶到底在整个全国的资源里是一个什么地位是一个什么状况?我们收集了来自多个省市的山茶属茶组和非茶组植物,建立87份茶树种质资简化基因组数据库,找到2个可用于鉴别重庆大茶树群体种质SNP标记,有2个标记可以鉴定到底是不是南川大树茶?我们找到指纹的图谱,以后你说你是南川大树茶,我们拿回来看一下有没有SNP标记,有就是了。由于调查的子房室数不稳定,子房无毛、3~5室,花柱3~5裂,茶组居群种质为一类遗传背景相对独立的种质。我们调查南川大树茶种间无变异,共属于一个种。

我们对收集的274份资源做了差异代谢物的筛选,找到285个差异代谢物,基于padj和FoldChange,筛选出4073个差异基因。我们初步鉴定到的是NYC1,这个是叶色调控关键基因。我做事属于比较提前去布局的,我的文章大概是什么?拟投的期刊是什么?我研究的内容是什么?我把它定完开始开工做,我的学生帮我做的PPT,他把里面的期刊都写出来了,这是我做事的习惯。

与此同时,我们还做了茶树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在线实时监控系统,可以全天后看到茶树的生长情况。这个平台目前还没有全公开,我们希望把它做稳定,之后把这个平台做到全公开。它现在是超过200份生物形状调查数据,茶树多组学大数据链接里面都有,不仅是做了茶,还把另外一些代用茶,我们团队叫做茶与饮料植物资源创新应用。饮料植物包括譬如说我现在还在比较关注的另外一个植物,就是老鹰茶,这些茶与代谢茶之类的资源都会放在这个数据库里去。也就是说等我把这个数据库做稳定了,这个平台会对外公开的,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大家都可以往上填的,给到端口。

第二个方面,南川大树茶红茶特点挖掘。这个是刚刚搞清楚了南川大树茶到底在什么位置,我知道它的整个情况,就是从生物学角度的情况之后,我们根据日常饮用发现这个茶特别的甜,有甜香和甜醇的滋味感知。因此有了这个感知以后,我们再研究,为什么有这个甜香和甜味,我们要知道它背后的物质基础。这是我们当时做的样本,我们做了四个红茶,第一个南川大树茶红茶,后面三个是市场上购买的比较有特征的红茶,也是大家比较琅琅上口知道的红茶,一比较发现它的甜度确实高一些。

我们首先做了一个感官审评组,它的构件是这种盲样,我们从那边窗口送进来,送进来之后感官审评人员在里面进行评价,我们感官审评员从400多人慢慢筛选出12人。我要他对我们的味道基本味、酸甜苦涩基本味和基本的气味,不仅要答得很准,稳定性和准确性也要非常准。我对涩味的评价都很稳,一直打3分,但是我这个会被排除掉。后面训练的时候会刻意说是5不是3,这些人(像我这样和标准有差异的人)要排除,仅留剩下的做感官审评。在感官审评组确定了之后,我们用了一个Panelcheck软件,对他进行稳定性和准确性的评价,评价好之后,我们做了它的数据,最后发现有较低的MSE值,他们稳定性达到了要求,才可以评我的茶样,才可以建我的风味轮。

收集感官小组的评价结果,发现南川大树茶甜香最突出,还有烘烤香、红薯香和木香。为什么这三个放成红色,因为后期评价的时候,我要反过去验证,验证的时候发现这四个最突出的。所有小组的成员一致同意,最后南川大树茶特征香气属性为:甜香、烘烤香、木香、红薯香,并且怎么样定义?我们有了定义和参照,参照是按照国际食品定量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做的评价体系。

香气搞清楚了,说是甜香和甜味了以后,东西想起的物质做了奠定,最后发现OAV值大于1的,尤其是β-紫罗酮,β-紫罗酮是170到1408.45,只要OAV值大于1对于香气有贡献的,OAV等于香气含量除以阈值,阈值是我们感知到这个香气了,大于1是感知到这个香气的,我12个参数含量都大于1了,但是β紫罗酮大于47的。这是我们有一个学生,那个学生现在在农业大学的博士,当时是我的硕士,在硕士期间给我做了这个工作,这个是另外一个学生做的。

我们对这12种有贡献的物质,就是OAV大于1的物质当中,发现8种显著增加南川大树茶红茶不同香气类型。这个当中β-紫罗酮和芳樟醇对甜香具有最重要贡献。Β-紫罗酮和香叶醇是红薯香的主要特征物质。反式2—壬醛和氧化芳樟醇II分别是烘烤香和木香的特征香气物质。

甜度这块,滋味感我们先将30个南川大树茶分成低、中、高三类,之后我们对它进行了非靶代谢,我们检测到844种代谢物,差异代谢物155种,VIP大于1的物质是三个:根皮甘,半乳糖醇、L-丙氨酸,跟甜味显著相关的,尤其是根皮甘,是南川大树茶中关键的甜味物质。我们在一款感知不到甜味的茶叶里面,加根皮甘进去,就有甜味了,我们找到了它的特质。我们把鉴定的物质加进去,这就有甜香了。没有甜味的茶叶大家对甜味的感知不够,就加根皮甘,最后发现有。但是发现有一个问题,有一部分的根皮甘好像低,但是甜度反而高,我们想是不是有什么原因?是不是物质之间有互作。我们做了根皮甘、蔗糖,半乳糖醇和L丙氨酸的分析,这个文章发表在国际期刊上。

刚刚做完这些之后我们还发现一个问题,在最近我刚刚到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做核磁。我们发现到了舌头上味蕾上有甜味的受体细胞,甜味放大,甜味受体细胞感知之后,到我们神经元有感知,神经元感知放到脑袋里去,我们就有变化。我们在做脑核磁,就想为什么感知不到甜出来?现在这部分的工作由学生进行的,根皮甘和蔗糖可能在甜味受体细胞中发生协同,根皮甘和蔗糖协同的分子机制,根皮甘和蔗糖在大脑中如何协同?我们要把这一套搞清楚,这也是源自2019年诺贝尔获得者,他们讲色味感知,让你脑袋感知到色味,是那个灵感给我的启发。

第三,南川大树茶资源开发与利用。这是小厂拍的图片,我们目前给他改良一个鲜叶萎凋。不仅做红茶的萎凋,还可以做白茶,比如室外的环境不好的时候可以用灯光做萎凋做白茶,萎凋增加40%,时间缩短25%,均匀度增加15%。这是我们改进之后的生产线,整个一套流程下来,最后是成品茶。

我们对他的包装进行改进,这是我取了一个小厂为例子,给他升级做红茶的包装,做了罐装的,现在这个厂家挺配合我们的工作。有礼袋装、小馆装和铁盒装,我们目前推出南川大树茶红茶的啤酒,他们比较喜欢,说到产业方面,企业家在生产一线,是最重要的贡献者。他比较喜欢这种橙色,所以包装有很多的都是橙色的。这是重庆政协报,前不久刚出来的,我们怎么样促进乡村振兴,做了南川大树茶的例子。8、9月份出来的,因为我是重庆市政协委员,他们政协报正好要我做了一个采访。

总结一个点,我们收集了274份重庆南川大树茶种质资源,搭建了南川大树茶种质资源数据库平台。其中香气和滋味贡献甜香甜味的物质是β-紫罗酮和根皮甘。

课题组方向与成果。第一,茶及天然产物资源利用与功能研究,这是我做得最多的方向,今年获得的长江学者做的就是身体营养与健康,茶叶怎样对身体有一些有益的地方。第二,茶叶生化及品质分析。对不同的年份和不同茶叶品质背后的物质基础,到底怎么来的,我们做了这方面的科研工作。第三,契合主题,种质资源契合主题做的种质资源库,和形状机理怎么样。

这是我们的实验室,非常欢迎各位到我们种子创质中心来做客,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根据录音整理)

来源:贵州省茶叶学会  刘馨,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70年代销法沱诞生,云南沱茶走向欧洲的故事

销法沱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下关茶厂,那是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茶叶属于一类商品,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国家下达茶叶的生产计划、制定茶叶等级、标准,销售渠道也由国家来管控。在当时的云南,行使这一职能的国家单位就是——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这是70年代的称呼,80年代、90年代以后都有更名,所以之后文中一律简称“省公司”。其间,销法沱生产计划、销售出口的事宜全部由省公司的出口部门统管。

2015年6月,笔者有幸结识了上世纪70年代就入职省公司出口部门,长年负责销法沱业务的昌金强经理。昌经理曾任职于云南下关茶厂对外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出口部经理,他对销法沱很有感情,说起故事,很有条理,娓娓道来,笔者整理录音后发现不用过多编辑,就已经是一个生动的口述故事了——


昌金强(左)与甘普尔先生(1998年)


起初,省公司只有一个出口部门,后因业务量增加以后划分为两个出口部门,出口一部:负责红茶出口,出口二部:负责普洱茶、沱茶、绿茶、咖啡豆的出口销售。我被分配到出口二部并担任负责人的工作。


要说销法沱的故事,不得不提一个人,一位时年60岁的老人,法国籍犹太人,名字叫费瑞德·甘普尔(Fred Kempler),二战时,他曾是戴高乐将军麾下的军官。



甘普尔(左二)


1976年,他到香港找香港天生贸易公司的总经理罗良先生洽谈关于航油的业务,甘普尔先生与罗良先生是多年的贸易伙伴和挚友,业务谈完之后,两位老朋友就去街上逛了逛,路过一家老字号的茶叶店,走进去看时,甘普尔先生发现一个类似碗型的色泽红褐的沱茶(熟茶),当时沱茶的出口基本只限于香港地区。在老外的印象中,茶叶应该是碎的,或者袋泡或者条状的,怎么可以做得像鸟窝一样?他很好奇,就买了两个,问店家这茶从何而来,店家介绍说这个茶来自中国云南下关茶厂。

甘普尔先生回到法国后,觉得云南沱茶太有意思了,就想去一趟云南,但是那个年代,我们国家还没有改革开放,老外来趟中国太不容易了,需要通过外交渠道,很多审批过程。手续办妥后,云南省外办就指定我们公司接待法国客商。

公司安排了专人专车陪同甘普尔先生前往云南下关茶厂参观。当他观看、了解了沱茶的生产制作过程并去大理苍山的茶园参观后,这位时年已60岁的犹太老人非常激动。回到法国后立即就订了2吨云南沱茶。


自此云南下关茶厂生产的云南沱茶(熟茶)进入了法国市场,茶人称呼的“销法沱”由此而得名,黄绿色花格印刷的圆盒包装,包装上法语的“THÉ”(茶),花体的“Tuocha”字样都是销法沱的标志性特征,三十多年来这样的视觉识别标志从未改变。下关茶厂至今也仍在生产这样包装的云南沱茶,生产工艺从未改变。



20世纪70年代生产的云南沱茶


云南沱茶到了法国后,甘普尔先生买了一辆较大的车,把沱茶装上车,带着自己的几个尚年幼的孩子们环法国推销云南沱茶。每到一处他都孜孜不倦地向法国人介绍来自中国云南神奇的“鸟窝状”的云南沱茶,但由于人们传统观念中对茶的概念及印象的局限性,环法销售并不成功。


甘普尔先生是位非常精明的犹太人,他明白要取得销售的成功,不能只凭沱茶奇特的外观,而必须充分了解沱茶中有什么更加奇特的物质,对人体有什么好处和不好的地方,欧洲人都是实证主义者,需要科学的分析。


1979年,甘普尔先生委托法国巴黎圣安东尼医学院、法国里昂大学医学系两所法国高等医学权威机构对云南沱茶进行临床研究实验,临床教学主任艾米尔·卡罗比医生主导实验全过程,同时在云南的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大医院)同步做临床实验。


实验选择了18岁到60岁之间的高血脂人群,做对照组实验,一组喝云南沱茶,一组服用降脂特效药安妥明,一个月以后检测两组人的血脂,实验结果显示:云南沱茶的降脂效果好于安妥明,这个结果令法国的很多医学专家和营养学专家震惊。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法国里昂大学从理论层面,对云南沱茶进行全面的理化分析,出了一本专著,详细阐述了云南沱茶的化学成分,认为云南沱茶对人体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项研究被列入法国医学大词典中。


临床实验成功后,甘普尔先生在巴黎王子酒店举行有关云南沱茶临床实验结果的新闻发布会,邀请了法国医学界、营养界的权威及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法国各主要媒体60余名记者参加,当晚,法国电视一台、二台就在最佳的黄金时段播出了实验结果的发布会实况,轰动法国。


云南沱茶的销量由此大增,从1977年开始出口,从2吨到8吨、20吨、80吨……每年都几倍增长,至1991年的时候,已经超过200吨了。而甘普尔先生也在1979年成为了云南沱茶在欧洲的独家总代理商,并与比利时的大财团共同组建了欧洲最大的食品经销公司“法国DISTRIBORG公司”,在全欧洲总经销云南沱茶。



在法国巴黎王子酒店举行发布会


70年代至80年代末期,在法国,云南沱茶不是在茶店里卖,而是在药店或保健品专柜卖,高血脂的病人到医院就诊,医生开的处方经常是:“云南沱茶,两粒。”药店买去。


1986年,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第九届世界食品评奖会上,云南沱茶荣获世界食品金冠奖,次年,又在巴塞罗那世界食品评奖会上卫冕成功。1987年还获德国杜塞尔多夫第十届世界食品金奖,1989年获法国食品金奖,1998年再获美国食品金奖。从此,云南沱茶在整个欧洲名声大噪,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茶商也纷纷来订购云南沱茶。



获得世界食品金冠奖的云南沱茶和奖杯



云南沱茶首次荣获世界食品金冠奖的奖牌


那几年,年年都有国际机构的各种奖项让我们去领奖,我们忙于业务,都无暇去国外领奖,所以很多奖项都没有领回来。随着云南沱茶在法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很多地方的沱茶也都想出口到法国,比如:广东沱茶、重庆沱茶,但是他们的品质绝对不可以和我们的云南沱茶相提并论。不久后甘普尔先生在法国把“云南沱茶”、“Tuocha”注册成了商标。


云南沱茶不仅出口到法国,后来还出口到了西班牙、意大利、英国、比利时等国,虽然没有法国的量大,但是年年都有出口。因为这个产品销量太好了,很多公司和厂家都想来代理,但是省公司有严格的规定,已经与甘普尔的法国公司签订了为期20年独家总经销协议,不允许其他家来做,其他商家也来做就违反了总经销协议。1996年省公司成立了沱茶部,专管云南沱茶的所有事宜。国外的一些商家看到云南沱茶的商机,就从其他渠道购入,但是甘普尔先生对市场管理非常严格,他专门雇佣经济警察,每天就在市场上转悠,看到谁家在卖云南沱茶,一旦发现进货渠道不对,马上举报。



产于1985年的贴有专供法国标签的销法沱


本世纪初,由于省公司的改制和一些内部矛盾以及种种或主观或客观的原因,销法沱的出口量直线下滑。但回顾销法沱30多年的出口历史,由下关茶厂生产的出口法国的“销法沱”达到4620多吨,创汇7.2亿港币。销法沱自出口法国以来,都是熟茶,法国人也只认下关熟茶的味道,如果某一批次的茶稍微品质粗糙一点,他们马上就说:“不对,这批没有‘焦香味’”。


什么是“焦香味”谁也说不清,但这就是下关熟茶的特点,法国人就称作“焦香味”,他们对下关熟沱茶的味道非常熟悉。客观来说,云南的茶厂,能够数十年一直维持和延续产品的口感和品质的也只有下关茶厂一家。



1992年2月11日原全国人大委员长乔石(左四)

视察下关茶厂并专门查看云南沱茶


欧洲市场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标准是非常严格乃至苛刻的,对农残、水分、灰分、重金属都有严格的标准,包括后来加进去的各种辅料都是要严格检测的。但是我们的云南沱茶出口了几十年,从来没有哪一个批次出现农残、重金属超标的问题。下关茶厂在做销法沱的时候都是按照最严格的标准,最传统的发酵工艺来做,每个沱茶标着100g,但都是按照105g的标准来压制,只能多不能少。



时任下关茶厂厂长冯炎培(右一)

向法国迪斯佛朗西公司总裁一行赠送云南沱茶


现在,我们还能在市面上找到的销法沱的老茶,只有1988年和1992年两款,实际上,这两款分别是1985年和1989年生产的,因为法国的茶叶保质期是三年,包装上标注的是到期年份。为什么这两个年份的销法沱茶在国内还找得到呢?因为当时我们出口是按货柜来计算,货柜分大、小两种,大货柜可装5.6吨沱茶,小货柜少一半。1985年8月的一个批次的沱茶,云南下关茶厂已经按大货柜的出口数量生产好了,可是订单临时改成是小货柜出口,标签都贴了,不可能撕下来,按小货柜的量发货以后,剩下的就只能存下来了。


到了1989年,同样情况又遇到一次。所以真正意义上的有年份的销法沱,就只有这两批存下来,每批就300件。能在国内找到。食品到法国如果过了保质期还没有卖掉,都会被销毁掉的,在法国没人懂越陈越香,能在国外留存下来的销法沱是极少的,可以说几乎没有。


图注:法国的食品保质期最多三年,盒底标的1988年是到期的年份,那个时候是没有所谓“越陈越香”的。

云南沱茶销法先驱费瑞德·甘普尔先生于2009年在他的故乡以色列一次身体全面体检中被医生检查出患有肝癌,但令医生无比惊讶的是,他患肝癌已20年,但从未发作,医生仔细询问甘普尔先生时,甘普尔先生说:“我健康的秘诀是,每天早晨喝一大杯云南沱茶、午餐时喝一杯法国红酒,下午再喝云南沱茶,睡前再喝一小杯红酒”。

我与甘普尔先生三十余年的友谊、合作给我留下难忘的回忆,记得他对我说的最值得铭记的话是:“人的一生做好一件事就成功了,我将云南沱茶介绍给欧洲消费者,也是把健康带给了他们”。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