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重庆普洱茶

找到约530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普洱茶仓储发展史

要谈论仓储发展史,我们首先要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产销格局。普洱茶有边销、内销与外销。普洱茶的仓储概念是诞生于外销。普洱茶的外销长期以香港的本地消费及转口贸易为主。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普洱茶的外销史就是普洱茶的港销史。普洱茶的仓储史是附属于港销史的。

这说的是,1950年到1978年的情况。其后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不再是港销与港仓一统天下,其他地方的消费市场与仓储也蓬勃兴起来了。而且外销带来的两次普洱茶热,一次是80年代的西方社会的热,另一次是90年代的台湾热,最终这股热潮传递回大陆,形成了2003年以后的大陆普洱茶热。

普洱茶的外销变迁,其实就是出口转内销线路:香港(1950—1978)——日本、法国(1978—1989)——台湾(1990—2002)——大陆(2003至今)。

下面白马非马,将围绕这条出口转内销路线图,来梳理普洱茶产业的变迁大逻辑。并在产业发展逻辑的基础上,揭示普洱茶仓储发展脉络……

普洱茶的龙门一跃(三级跳):先后与西方主流健康价值、中国主流文化接轨,并在大陆完成产业链崛起

1978年,有香港茶商将普洱卖往日本,引起了日本的普洱茶热。1979年,甘普尔先生成为了云南沱茶在欧洲的总代理商。这意味着,普洱茶的外销继传统的香港、东南亚市场之后,西方主流国家的市场也迅速打开了。

自1978年开始的普洱茶健康热可以用以下两个故事来说明:

据老茶人邹家驹撰文介绍,香港利丰公司林芝铭小姐用人工发酵云南普洱茶设计了一个冠名“美的青春茶”小包装卖往日本。被世人视为经济动物的日本人很快发现了云南普洱茶的妙用,视其为中国古代传来的“神秘茶叶”。日本媒体介绍,好的云南普洱茶需要两三年发酵期,产量难以提高,货一直不够卖。商家有个通病,东西越少越狂抢。从1978年开始,每届广交会日本商社都蜂拥而至,大肆抢购普洱茶,不问真假不问质量,有数量就行。

据下关茶厂宣传资料,云南沱茶(外销)是下关茶厂开发研制的新产品,三十多年来经久不衰,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该产品1975年开始试制,1976年在广州商品交易会上首次亮相,并获得外商好评,1979年香港天生行罗良先生陪同甘普尔先生到广州参加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签订了由甘普尔先生在欧洲独家经销云南沱茶的长期协议。之后批量出口,销往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卢森堡以及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喜爱,享有“减肥茶”、“益寿茶”之美称。

如果说,普洱茶的传统外销地区贡献了普洱茶的大众品饮价值,即低档的廉价日常饮料,虽然也有一些有钱人、读书人在喝它,但都是将其当成普通的茶品;那么西方社会则发掘了普洱茶的神奇保健功能,让其脱离了引车卖浆者流的“低级趣味”,与西方主流社会的健康价值接轨,从此普洱茶交了好运。这是普洱茶的第一跳。

90年代,台湾为普洱茶穿上尊贵的文化外衣,让其成为最具历史感、最神秘、最原生态、最具品饮价值的中国茶,不喝显得没文化,不做普洱茶显得没追求,变成投资收藏界的宠儿。台湾人的第二跳之后,就是大陆人在2003年开启了惊天动地的第三跳,让普洱茶红遍大江南北,全国人民疯狂追捧与炒作。

如果说,日本人、法国人玩的是健康股,台湾人玩的是文化股,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概念股阶段,那么大陆人就将这些概念股进行放大,并落实到强大的普洱茶产业链,让普洱茶真正雄起并傲视中国茶界!

产销格局变迁下的普洱茶仓储发展

建国后,普洱茶的产销格局变迁如下:

1950年——1977年:普洱茶外销香港,做旧技术催生仓储与熟茶事业

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港商主导的香港、东南亚普洱茶市场。这是低档大众口粮茶时代。

五六十年代,云南没有茶叶出口权,故普洱茶的外销产销格局,由拥有出口权的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以及拥有销区话语权的香港人所保持。50年代,香港茶商不但是销售主力军,还是生产主力军。因为50年代初期,他们采用人工做旧技术,复制号级茶,并将快速陈化后的普洱茶大量供应茶楼。由于拥有先进的技术,于是香港茶商向东南亚与广东调原料,生产做旧普洱茶。做旧就是熟茶与湿仓茶的前身。可以说,香港人在五十年代初研制的做旧,开启了普洱茶的仓储时代,以及其后的熟茶时代。此外,越南、泰国的“边境普洱”也在兴起。

五十年代,广东进出口公司的成品茶在香港不太好卖,因为没有经过做旧。广东为打开成品茶市场,于是在50年代后期破译香港的做旧技术,并于60年代初期形成广东普洱茶的技术风格,并将成品茶大量出口香港。在广东普洱茶的冲击下,香港丧失了生产普洱茶的优势,转而大量向大陆进口普洱茶成品。广东普洱茶,是带有广东烙印的熟茶,其跟后来的云南现代熟茶风格差异很大,其采用广东毛茶、云南毛茶与越南毛茶进行发酵,故生产出来的成品,被称为“广云贡饼”。

在云南没有茶叶出口权的年代,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每年向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提供原料,用于生产普洱茶,出口香港。当然,广东公司用得最多的原料还是广东原料,云南青只是配角。广东公司也会向云南计划调拨成品茶,但数量有限。

70年代初期,云南取得茶叶自营出口权,自然想生产成品直接出口,于是派人去广东学习做普洱茶,加以改进提升,从而诞生了划时代的现代熟茶。熟茶在1975年试制成功,通过参加广交会,引起了香港茶商的极大兴趣。香港茶商将云南普洱茶(特指熟茶)出口到日本,引起了日本普洱茶热,并介绍法国人甘普尔来做沱茶,引起了西欧国家的普洱茶热。于是,从1978年起,云南开始在普洱茶国际贸易中崭露头角。但真正取得统治地位还是在九十年代完成的。

1978年——1989年:保健价值逆袭西方社会,肇庆开启普洱茶洞藏时代

这是普洱茶健康价值传播到西方主流社会的时代。也是全国人民都来生产普洱茶,出口日本与西欧的时代。也是最混乱的一个时代,大量过期烘青、炒青用来渥堆生产普洱茶,这样的普洱茶不但不好喝,苦得像中药,而且对身体没好处,这让追求健康而来的老外情以何堪!最终普洱茶因供过于求,以及质量信誉问题在日本等国家销量萎缩。

但因祸得福,过了混乱的八十年代,自然要正本清源,万法归宗,最终奠定了云南的江湖地位。因为,通过市场的教训,商家意识到普洱茶还是云南产的最正宗,因为其有核心武器——云南大叶种晒青原料,以及先进的熟茶渥堆技术。普洱茶等于云南普洱茶,慢慢就在90年代形成共识,并在2003年以后通过云南茶界的努力争取(制定云南独享的排他性标准),最终于2008年写进国标里——云南之外产的普洱茶,属于非法。

八十年代,云南普洱茶的出口量只能排第二,广东普洱茶出口量比云南大得多。从1980年开始,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海南、江西等地也在生产普洱茶,多的生产几百吨,少的几十吨,甚至几吨,都来蹭普洱茶出口的热度。香港人只认广东与云南产的普洱茶,但为了利润,还是将其他省份五花八门的普洱茶买过来,转手卖到日本等国。

80年代的普洱茶出口热,也让肇庆防空洞仓储横空出世,从而终结了普洱茶只是藏在香港之格局,开启了90年代台湾仓、广东仓、昆明仓、大马仓等早期地域仓储热潮。

之所以出现肇庆仓,是因为80年代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生意太好,要准备的存货太多,仓库装不下,有人打起了防空洞的主意,就诞生了继香港仓之后全球第二个地域仓——广东肇庆仓。

据媒体报道,上世纪80年代,广东是全国茶叶消费大省,还是茶叶的生产及出口大省,肇庆占广东省茶叶出口量的十分之一。作为茶叶货源基地,肇庆每年为省公司采集茶叶超过2000吨,而当时省公司茶叶年存量约5000吨。货源多时,各仓库都堆满了,剩余的只好堆放在公司内的空地上,常常是堆成十几米高山丘似的,上下用油布包起来,但一遇到阴雨天,就必须提前将货物转移。

时任肇庆茶叶公司第一任老总的黄总想到一个办法:租防空洞存放。当第一批送到防空洞存放的普洱出仓后,竟受到了香港买家的一致好评。从那以后,防空洞成了存放普洱的宝地。现在肇庆市城区已有六七个防空洞用来存放普洱。最有名的要数七星岩的象山防空洞,近4000平方米的地方,从1985年沿用至今。不少爱茶人士都十分青睐肇庆的防空洞普洱茶。

资料显示,他们不但藏茶,还利用防空洞恒温恒湿的特点发酵普洱茶。

1990——2002:投资收藏市场启动,地域仓储勃兴

80年代的普洱茶出口西方国家热,引起了马来西亚、韩国人,尤其是台湾人的关注,一些小圈子里开始喝普洱茶。为什么这些小圈子非常重要,因为里面的人大都有经济基础,读过一些书,这些人参与进来,最擅长的事莫过于为普洱茶贴金。如果说,香港人在七十年代后期,将普洱茶的保健功能作为卖点,吸引了日本人、法国人的极大兴趣,从而为原本不入流的普洱茶贴上了神奇功效的金,那么以台湾人为代表,包括韩国人、马来西亚人无疑就为普洱贴上了文化的金。于是普洱茶的历史文化价值、品鉴价值、投资收藏价值、原生态价值被挖掘出来了。

既然谈历史文化,那肯定要寻宗问祖。四川、贵州、湖南、重庆等地的普洱茶肯定要跳过,连生产了数十年普洱茶的广东也要跳过,越南、泰国被归为“边境普洱”也要跳过,要追溯到云南这个原产地来。这还不算,对普洱茶进行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茶三个时代的断代,认为“一代不如一代”,于是号级茶被神话,被这些有文化的喝茶人、研究茶的人、卖茶人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于是他们要去云南寻根,一定要跑到普洱茶的龙兴之地——易武看看。1993年,全球首次破天荒的普洱茶国际研讨会在思茅召开,为他们来云南寻根大开方便之门。其也通过到易武凭吊与复制老字号的辉煌,续接了普洱茶的先天祖气,从此普洱茶打通了任督二脉,凭借文化普洱的名义,在中国茶界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普洱茶大时代……

台湾人的加入,让89年萧条下来的普洱茶市场,又热闹起来。90年代的普洱茶产销格局是,云南生产,地域仓储开始遍地开花,台湾玩文化,主导产业话语权。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台湾普洱茶靠文化起家,但真正将台湾普洱茶市场推向高潮的,还是普洱茶神奇的疗效。

台湾茶人石昆牧在《真实的台湾与普洱茶近年史》一文中说:

台湾普洱茶收藏,起于邓时海教授于1991—1994年间开始系统整普洱茶历史与部分茶品。此时有—群台湾政商、学界、医界、宗教界、IT界等爱好者开始收藏。1995年12月《普洱茶》一书正式发行,开启普洱茶茶品系统研究之始。

时任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所长、卫生署参亊孙露西教授于1993年开始研究普洱茶,证实1986年法国研究报告,普洱茶能降低三酸甘油脂与胆固醇,其效果比西药安妥明还快且无副作用,1999年媒体公布此份研究报告,瞬间台湾普洱茶市场兴起,也带动1995年12月邓时海教授出版《普洱茶》一书的销售及影响。1999年是台湾普洱茶兴盛始启!

台湾普洱茶崩盘,是因为香港媒体于2001年勘查港粤普洱茶湿仓,又前往云南国营厂,由谢姓廖姓台商带领进入参观紧压车间、渥堆车间、毛料仓库。而后在11月周刊发表,极其丑化,中伤普洱茶制作、紧压、仓储。兴也健康,败也健康,台湾普洱茶市场至此崩盘。然而紧接著,2002年广东市场兴起!

地域仓储之所以在90年代开始遍地开花,是因为台湾人开启了普洱茶投资收藏时代。以前普洱茶藏在香港,是一种以品饮为目的的快速仓储陈化技术。也就是在高温高湿的仓库存放三四年,茶叶变旧了,就大量上市交易,用来品饮消费。香港人已经将茶叶快速转化了,可以现喝,大家没有必要买一大堆茶,摆起来慢慢喝,都是喝多少买多少,其他地方也就没有建仓的动力。

总而言之,90年代之前,普洱茶是低值消费品,普洱茶的产业链条形成了生产与仓储专业分工之格局。也就是云南与广东作为生产方,为降低库存,增加资金周转率,往往以销定产。也就是生产方靠规模产量、资金周转与低库存赚钱,而香港人通过仓储再加工赚钱。普洱茶才生产出来,是半成品,要通过仓储才是成品。这样一来,大家分工明确,各赚自己应该赚的钱,配合非常默契,即云南、广东赚半成品加工的钱,香港赚仓储后期加工的钱!

但80年代中期横空出世的广东肇庆仓打破了“大陆生产,香港仓储”之格局。肇庆仓的出现,开始是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因为仓库不够摆,将茶叶放进防空洞。不料香港人非常认同防空洞仓储。加上80年代香港的地价房价已经很高了,大规模仓储茶叶变得不经济,其恨不得能找到新的“小弟”来替代自己仓储。有了港商的大力支持,以肇庆为代表的大陆防空洞藏茶事业开始蓬勃发展,广东不但肇庆,而且其他地方也在探索洞藏,昆明也有圆通山防空洞藏茶。在很长一段时间,连云南产的普洱茶,都要拉到广东肇庆洞藏一段时间,再销往香港,从而开启了继香港仓之后的普洱茶洞藏时代。

与此同时,云南人也没闲着。80年代普洱茶生意非常火热的年份,加上特区建设热,云南省茶叶公司就想到离香港最近的深圳特区淘金,这样既把茶叶出口生意做了,为国家赚取宝贵的外汇,又支援特区建设,是不是很爽的事!于是,1988年底云南茶叶公司在深圳设立子公司——深圳富华茶叶公司,以富华公司定制茶的名义开发香港市场。因富华公司在深圳有仓库,普洱茶在仓库里放一段时间,再运香港,故非常受茶商欢迎。富华公司的仓库,可以算深圳仓的鼻祖。现在深圳房价这么贵,在深圳大规模藏茶不经济,早年深圳还是为普洱茶仓储事业做了很大的贡献。

到了90年代,普洱茶的投资收藏价值被台湾人挖掘起来,那些在销区收藏茶叶的人,肯定要建仓,从而推动台湾仓、大马仓、韩国仓等等地域仓之兴起。我们可以看到,香港之外的地域仓兴起,开始是为了货物周转(中转仓库)与降低仓储成本(相比香港仓储费用极低)——肇庆仓,后来是为了投资升值。

投资收藏推动年份茶交易火热,台湾人、马来西亚人等普洱茶新贵,不但到香港淘老茶,也跑到云南找茶。但云南省公司与茶厂没有仓储成品的传统,除了积压的滞销货外,其提供的都是新茶。而且他们经常跑云南也辛苦,而且增加差旅费,也需要在昆明有合作伙伴帮他们组织货源。于是,昆明的一些茶商抓住这个巨大的商机,一边帮外商向厂家下单定茶,一边在昆明建仓存储年份茶,卖给台湾人、马来西亚等外商,在淘了普洱茶第一桶金的同时,也在90年代开启了昆明仓时代。

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随着90年代兴起普洱茶投资收藏热,复制号级茶、印级茶、早期七子饼茶成为了一门非常赚钱的生意,大量的假老茶就是在90年代到21世纪初生产出来了,让人趋之若鹜,奉为神明!直到现在做假老茶,还是一门赚“白粉的利润,不用操杀头的心”的“绝好”生意!!

2003——2007(仓储的大盘时代):大陆普洱茶兴起,普洱茶进入了干仓时代。

虽然普洱茶进入了干仓时代,但直到2008年之前,市场上的茶品良莠不齐,湿仓茶可以说泛滥成灾。

这里要说一下香港传统仓储的霉变现象。香港的完整仓储是由入仓与退仓构成。入仓,就是将茶叶放入密封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让茶叶快速转化。在入仓过程中出现发霉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因为其原理跟熟茶渥堆一样,都要利用微生物来发霉。对霉要一分为二来看,益生菌我们欢迎,杂菌与腐败菌要控制在食品安全范围之内。在密封的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茶叶转化其实是很难控制的,在产生大量的益生菌的同时,也会滋生许多杂菌与腐败菌。我们通常说的“霉变”,是指杂菌与腐败菌多的情况。对于入仓后有一定“霉变”的茶,就要用退仓技术来清除杂菌与腐败菌。在通风透气、温湿度降下来的环境下,茶叶中的微生物会继续变化,益生菌会增多,杂菌与腐败菌会减少。当杂菌与腐败菌在安全范围以内,我们就说仓退得干净,在安全范围以外,就会觉得仓味重,仓很难退干净。

所以,我们对湿仓茶要科学辨证地看,不能一棍子打死。高温高湿只是表象,怎样将杂菌与腐败菌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才是关键。现在香港的仓储技术已经在湿仓基础上进化,变得安全可控得多,不能简单的说港仓一定就是湿仓茶。即便是湿仓茶,也要辨证来看是否可以喝。

干仓不需要退仓,因为其没有入过高温高湿的仓,其主张茶叶密封自然存放,将湿度严防在75%以下,湿度低了许多,茶叶的微生物作用就没有湿仓茶激烈,也会产生不同于湿仓茶的菌群,以益生菌为主,杂菌、腐败菌少。这就是干仓茶为什么闻起来没有刺鼻的仓味的原因。最多是茶叶存放久了比较沉闷,需要在通风透气环境下“醒茶”。

为什么会出现干仓概念,是因为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存茶,茶叶虽然能快速转化,但茶叶往往会霉变。在普洱茶不值钱的年代,消费者认为其就是一种低档的东西,便宜就好,品质没必要去过多追究与较劲。

但日本人、法国人把普洱茶当保健品卖就不一样了。如果普洱茶过不了安全关,老外是不买账的。于是我们看到80年代做了普洱茶的药理实验,证明对人体有益,特别是“降三高”作用明显。为消除日本人对“发霉”的误解,就要研究微生物怎样参与后发酵,以证明“发霉”是健康安全,对人体有益的。

从70年代末期开始,普洱茶的加工与仓储已经提升到食品安全、保健价值的高度上来。90年代,台湾人在宣传普洱茶的品鉴审美价值、越陈越香价值,其对普洱茶的要求,不但是健康、安全,还要好喝、颜值高,越存越好。显然香港传统的高温高湿存茶,无法满足这一消费升级之需要。于是在九十年代酝酿,到了2001年市场上开始出现了干仓概念,并将香港传统仓储贬低为湿仓。

2003年大陆普洱茶市场兴起,开始大家受香港传统仓储影响深,随着干仓概念的普及,到了2005年以后,干仓取代了湿仓,成为行业共识

2003——2007年,是普洱茶仓储的大盘时代,臧品良莠不齐,只要是片树叶子,说是普洱茶,都会有人要,傻傻收藏起来,期待若干年后解决女儿的嫁妆,与自己的养老问题。虽然2005年以后干仓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用湿仓茶来投机获利的还是非常多,也就是说那是湿仓与干仓并行其道的年代。在这个年代,天量茶叶存放在东莞,东莞也取代了香港、肇庆,成为了藏茶之都。

2008——2014(仓储的小盘时代):自然仓大行其道,科技仓引领未来

2007年,普洱茶价格冲顶暴跌,市场上的天量库存动不了。于是普洱茶进入了小盘时代,也就是选择古树茶、品牌茶来建仓。这时普洱茶也进入专业仓储时代,不但以东莞为代表的广东仓技术成熟,而且北方仓、西北仓、华东仓、华中仓,等各种销区地域仓兴起来了,原产地仓储也在兴起,勐海仓、思茅仓、景谷仓、临沧仓等等不一而足。

这个时期,不再是湿仓与干仓并行,而是干仓一统天下,大家都有意识地选择干仓存放,并摸索出干仓自然存放之道,于是各地的自然仓成为最主流的仓储形态。与此同时,人工控温控湿的技术仓也在兴起,并研究微生物与仓储的转化,打造科技仓。

被否定的湿仓,在这一时期借助技术仓之名义,获得新生。高温高湿虽然有弊端,但其能让微生物大量繁殖,加快茶叶转化时间。那我们通过技术手段,让微生物大量繁殖,又让杂菌与腐败菌控制在食品安全范围以内,这就是技术仓兴起的原因。目前自然干仓大行其道,随着微生物科学深度介入普洱茶的后发酵,技术仓已经披上最时髦的外衣,将以科技仓的名义,在未来与自然仓并驾齐驱!定向培育与选择菌群就是黑科技之一,也就是今后你需要什么样风味的普洱茶,我都可以通过菌群的定向控制,来按需制定微生物配方及仓储模式,以陈化出消费者需要的口感……

2015——(健康仓时代):大健康产业与年份茶交易催生新型仓储概念

2015年以来,有三个东西需要关注:

一是普洱茶作为大健康产业,未来前途无量。

这样,普洱茶仓储将迎来健康仓时代。以后各种仓储概念会弱化,会形成自然存放与人工深入干预两大流派,不管采用何种仓储模型,其最终目的都是回归到健康之道,这就是未来将进入健康仓时代之原因。

二是普洱茶告别卖新茶的“速成普洱”时代,重回年份茶交易体系。

过去的传统工艺强调普洱茶是半成品,所以其需要通过后期仓储来将普洱茶养“熟”(不是指熟茶,是指仓储陈化的后熟作用)。只有经过“后熟”的普洱茶,才是普洱茶成品。

2005年以后,流行卖新茶,无论生茶还是熟茶的工艺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这

其实是“速成普洱”,即为了让普洱茶能尽快好喝,尽快上市交易,改变了以前的“半成品”工艺。

在生茶方面,许多人将前发酵的萎凋、渥红、闷黄、摇青工艺,绿茶的高温提香等带入普洱茶的初制中来,这些绿茶化、红茶化、黄茶化、乌龙茶化的工艺窜进来,虽然新茶就能做到苦涩度低、香甜柔,适口性好,适合现喝,但缺乏后期陈放价值。

在熟茶方面,传统工艺以轻发酵、适度发酵为主,2005年以后为了让熟茶做出来马上能喝,能尽快上市交易,采用了重发酵技术。重发酵的熟茶,口感顺滑,适口性好,发酵出来,摆放几个月就可以喝。但其缺点也很明显,香气不够,喝了口腔有点干燥,没有回甘,后期转化空间不大。而轻发酵的熟茶,才做出来不好喝,需要长时间后期转化才逐渐变得越来越好喝。转化到位的轻发酵熟茶,香气好,回甘生津,具有极高的品饮价值。

今后,普洱茶要重新回归半成品工艺,让半成品在通过后期仓储熟化为成品,并形成绝大多数的新茶、中期茶以品饮消耗为主,少量精品茶长期收藏的格局。

也就是,新茶品饮消费,以前发酵与绿茶化的创新工艺为主,其适合现喝及三到五年之内喝掉。(占40%)

中期茶以传统普洱茶半成品工艺为主,后期仓储五到十多年,转化到一定程度,大量品饮消费掉。(占40%)

挑选少量精品茶长期收藏。(占20%)

三是仓储形成金字塔结构:原料仓、流通仓与精品仓各安其位

仓储有三个层面的东西,一是原料仓,这是料头与生产厂家的战略性收储,以应对原料市场价格的波动,以及为拼配储备原料。二是流通仓,其模式是仓储两到三年,最多七八年,然后大规模推向市场,其是快速流转,走大货的模式。而且其是一边仓储,一边卖茶,只要有客人要,不管是新茶还是中期茶,都很乐意开仓放粮。第三个层面是精品仓。仓储要大幅度升值,必须物以稀为贵,显然不是大货,而是精品才有长期存放的价值。大货还是要在流通仓快速变现。天量的莞仓,为什么卖不起价,变现难,其实就是搞混了流通货与投资货,大量的流通货长期投资,这无疑是莞仓的悲剧!

流通仓与精品仓可区隔建仓:大货存流通仓,以卖新茶与中期茶为主,有长期陈化价值的优质茶品入精品仓,以卖中期茶与老茶为主。二八法则,将成为普洱茶仓储发展的主流:仓储二分精品收藏,八分大货流通。

如今,普洱茶仓储已是三足鼎立,即勐海是原料仓的高地,东莞是速成仓的高地,昆明是慢养仓的高地。至于流通仓这块,勐海会形成原产地流通仓,东莞会形成速成流通仓,昆明会形成“互联网+流通仓”。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无仓不普洱:仓储与普洱茶在当代的复兴

1、“做旧”催生庞大的现代普洱茶产业

普洱茶的仓储史要从上世纪50年代说起。1949年底到1950年,普洱茶的原产地——云南解放,一些在云南生产与经营普洱茶的老字号纷纷关闭,其经营者及其家族纷纷“跑路”到大陆之外。剩下在云南坚持做茶的民间商号,也先后经历了公私合营、茶叶的统购统销,被国家“混改”成国营经济,或者被直接抛弃了。

香港与东南亚一带,是普洱茶的传统销区。原产地的生产格局被革命了,也就喻示着民间私商主导的普洱茶号级茶时代的终结,进入了国营大厂与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主导的印级茶、七子饼茶时代。五十年代初期,一些老字号的茶品因停产而断货,而消费者还想买这些茶,很难得到的东西肯定紧俏,价格猛涨。香港的茶商抓住了这一商机,开始仿制宋聘号等老字号茶品供应市场。与此同时,相比红茶、绿茶、乌龙茶价格高,普洱茶因物美价廉、耐泡,成为了供应香港茶楼的主打低档茶。此外,跑到大陆之外的老字号经营者及其后人,也在越南、泰国等地开辟茶园,建加工厂,生产与经营普洱茶,从而兴起了“边境普洱”(泰国、越南在云南边境之外)。

为什么我们经常说,普洱茶是出口转内销的产物。这是特定的历史背景造成的。1950年,普洱茶的号级茶传统被斩断,其余脉跑到香港与东南亚一带去发展,以香港仿制老字号产品、边境普洱的名义续存下来。1993年之后,为什么许多台湾人、韩国人、马来西亚人、香港人纷纷跑到易武去寻根,是因为他们长期受老字号文化的影响,认为这个才是普洱茶嫡亲血脉,而印级茶,尤其是七子饼茶,是传统普洱茶制程与文化被社会主义新时代篡改后的结果。他们不太认同国营大厂生产的普洱茶,

所以他们要来易武寻根,续接号级茶的传统。故在90年代中期,与易武当地人合谋,恢复传统工艺,掀起了号级茶复兴运动,这就是如今非常流行的古法制茶之滥觞!

古法制茶,其实就是民间传统手工制茶。区别于国营大厂主导的现代大工业化制茶。到了今天,传统手工茶与机器茶,已经成为普洱茶加工的两大流派。

50年代,香港人一是复制号级茶供应市场,另一个就是普洱茶成为茶楼的低档饮料。我们知道,号级茶在民国有所谓的“筑茶”工艺,卖的许多是经过陈化的“红汤茶”。香港老百姓到茶楼喝茶,也喝不来苦涩味重的新茶。这样一来,就迫使香港茶商去研究,通过洒水增湿来加速普洱茶的陈化。洒水增湿这一小步,却是普洱茶现代发展史上极其关键的一跳,因为其不小心打开了普洱茶的熟茶与仓储陈化之魔方。

现在我们追述熟茶发酵工艺之缘起,从云南1973年到1975年的创制现代熟茶工艺,然后要追到60年代的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最终要找到50年代香港人在茶堆上洒水,增温增湿这个源头来。而普洱茶仓储陈化,其实跟熟茶是同一源头,也是洒水增温增湿的产物,这就是为什么普洱茶的仓储,最开始是湿仓的原因!熟茶与湿仓茶,其实从最开始是一回事,即都是做旧工艺,通过营造高温高湿的环境,加速普洱茶转化,只不过在后来逐渐发展成两个不同领域的东西。

建国后,普洱茶的市场有三块,一是边销,二是内销,三是外销。外销主要是通过香港本地消费及转口贸易来完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普洱茶的出口由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所把持,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只是供应原料为主。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看到香港人利用大陆与东南亚的原料,进行“做旧”,赚了许多钱。广东公司不想只提供原料,于是在50年代末期开始破译香港人的做旧技术,结果在60年代初研制出广东普洱茶。这就是大名鼎鼎“广云贡饼”之缘起。70年代初,云南取得了茶叶出口权,于是派人到广东学做熟茶,加上自己独创的一些东西,结果诞生了划时代的产物——现代普洱熟茶。

有生意好做,大家都是有样学样,50年代香港人学老字号,60年代广东人学香港,70年代云南人学广东。到了80年代,可是全国人民学云南做普洱熟茶。70年代末期,熟茶的保健价值开始受到日本、法国等西方主流社会关注,从而开启了从1978年到整个80年代的普洱茶出口法国、日本等国家之热潮,熟茶成为减肥茶、窈窕茶,摆在药店里卖,普洱茶成为了“东方神药”。看到云南人、广东人生产的熟茶生意大好,于是贵州、四川、湖南、重庆等做各类黑茶的地方,也纷纷上马普洱茶生产线,搞起了五花八门的普洱茶,那个年代,据说烘青料用来发酵熟茶,是非常先进与时髦的事!1980年,普洱茶出口量暴增,喻示着进入了80年代普洱茶的黄金时期,一直热到1989年,市场熄火。

89年这个年份很特殊,政治就不说了,就经济而言,88年我们知道有价格双轨制,搞价格闯关,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并引发全民抢购潮,这就造成了89年市场的失控(疯狂之后往往是失控,这就是为什么1989年6月之后,中国要治理整顿三年,直到92年才告别保守,拥抱市场经济)。茶叶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份子,也不例外,要受大环境的营销。1989年,有中国茶叶发展史上著名的“茶叶大战”,也就是茶叶流通体制在1985年放开以后,许多人都可以去收毛茶,结果造成了1989年的毛茶收购大战,价格先涨得很高,然后暴跌,茶叶滞销,市场一片狼藉。

89年出了许多事,日本也出现关于普洱茶的负面报道,加上西方对中国的制裁,以及全国都在做普洱茶,造成供大于求,大量过期炒青、烘青绿茶用来发酵熟茶,产品良莠不齐,海外市场口碑变差,普洱茶的出口迅速萎缩。

再后来就是90年代台湾普洱茶市场的兴起,21世纪初大陆普洱茶市场的兴起。

复盘50年代到如今的普洱茶发展史,我们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普洱茶不是一场拳击赛,而是一场接力赛,不但大中华经济圈参加了,连老外也参与接力。普洱茶何其幸哉!

2、普洱茶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仓储

上文说了,50年代香港人的做旧探索,催生了熟茶与湿仓茶,也为其后台湾人去寻找老字号的根埋下了伏笔。90年代台湾人到易武寻根问祖,推动普洱茶传统手工制茶的复兴。

熟茶开启了80年代的法国、日本普洱茶热。这是普洱茶的保健价值被重视,普洱茶成为了一种健康饮料。

90年代,台湾人推崇生茶,宣传普洱茶是能喝的古董,讲述“爷爷做茶孙子卖”之越陈越香的故事,从而开启了普洱茶的投资收藏时代。

不管是健康价值,还是投资收藏价值,都是建立在“做旧”的基础上。“做旧”的实质其实是后发酵再加工。也就是普洱茶才生产出来,只是半成品,必须经过后发酵来变成“熟成”的成品。后发酵可以是人工渥堆,也可以是仓储陈化。人工渥堆的熟茶,采用传统的轻发酵工艺(传统熟茶为什么是轻发酵,是因为研制熟茶的初衷是追求老生茶的口感,故发酵得轻),才做出来并不适合马上饮用,需要数年时间来仓储,经过陈化提升品质后才上市交易,进入饮用环节。用老料发酵,可以缩短熟茶仓储转化时间,但老料本身也是仓储出来的。采用重发酵新工艺,茶叶出堆不久就可以品饮,但还是要仓储一段时间才好喝。

由此可见,普洱茶的保健价值与越陈越香价值,都是建立在仓储陈化的基础上的。这也造成了2003年之前,普洱茶市场的交易以卖年份茶为主,新茶不好卖,也卖不上价钱,大盘商向茶叶公司、茶厂收购新茶,要在自己的专业仓库里放上三四年,才上市交易。2003年普洱茶开始在大陆兴起,市场的交易规则由卖年份茶,转向卖新茶为主。卖新茶的标志是2004年勐海茶厂改制,其后大家纷纷追捧新茶,将新茶价格不断炒高。2014年之后,中期茶崛起,其表明历史走过一个轮回,由片面追求新茶,重新回归到仓储与年份茶交易体系。

即便在2004年—2014年,大家虽然都去追求新茶,但市场深层次的逻辑还是将新茶买来投资收藏。收藏肯定仓储陈化是大事。这也造成了这十年间,天量的库存积压在东莞。

梳理从1950年到如今的普洱茶,总之一句话,无仓不普洱!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柏联普洱茶庄园基本法(下篇)

第三部分 柏联普洱茶庄园的十年之路

位于澜沧县惠民乡的景迈山境内有上万亩种植在雨林中的千年古茶园,茶山是那么美。茶叶是那么好,1950年建国一周年时,当地的布朗族头人岩洒就专门选择了景迈茶送给毛主席。2001年江泽民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送给各国首脑的礼品中也有景迈茶。美丽的景迈山成为柏联集团又一个圆梦的地方。

自2006年开始筹备,收购了拥有50年历史的国营惠民茶厂,引入法国葡萄酒庄园模式,由港资柏联集团投资两个亿的国内首个普洱茶庄园,于2008年7月21日在普洱市景迈山正式启幕。庄园集种植、加工、旅游、文化、服务为一体,在普洱茶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通过挖掘普洱茶文化,同时突显景迈山的人间美景,提升普洱茶的健康和文化价值,并带动旅游业、服务业、销售业、酒店业、慈善业等多行业的共同发展。这座以景迈山为基地,以文化为灵魂,以保护为基础,以品牌为先导的世界级庄园,被称作一座普洱茶的自然博物馆。

普洱茶要成为一个大的产业,要想成为世界饮料的高端,就要走普洱茶庄园之路。由于葡萄酒与普洱茶的生产,都注重产地、年份、拼配与文化含量。借鉴葡萄酒庄园的模式,打造世界第一的普洱茶庄园,意在将普洱茶与其擅长的旅游产业开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景迈山普洱茶庄园打造成普洱市的边三县——“普洱绿三角”的一个亮点。

今天的柏联普洱茶庄园,拥有11000亩欧盟有机(IMO)认证和中国有机认证的疏林茶园,一个全透明的制茶坊和三个初制厂,茶工1700余人,年产400余吨普洱茶,精制产品100余个,已成为全球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普洱茶庄园。

柏联普洱茶庄园的出现,给业界注入了新风尚,作为一种全新的、嫁接了多种行业的经营模式,柏联的成功,为许许多多的茶企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一、庄园诞生

源于柏联主人刘湘云和景迈山的一次偶遇。

一年夏天,刘湘云受朋友之邀,来到中国西南边境和缅甸邻近的景迈山,人们告诉她,这是中国和世界的茶源地之一,存活着千年前人工栽培的古茶园。她深深的为这片天地着迷,从这里爱上了普洱茶。茶给了她震撼,甚至改变了她的生活。于是她决定在景迈山建起了自己的庄园,用心做好每一片茶,让亲人和朋友们分享,从中去品味生养我们的亘古的大地、去品味时光的流转和人生。

在柏联决定进入普洱茶产业之前,曾认真地思考过:柏联应该以何种方式进入普洱茶产业.柏联的目标是什么.柏联需要做什么样的茶品牌.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策划、论证、考察、调研后,一种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的模式,集普洱茶种植、生产、营销、文化、旅游、科研为一体的全新产业模式——柏联普洱茶庄园,最终被敲定!

法国的波尔多地区的酒庄,都是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庄园,是世界上公认的极品红酒区,以各具特色和品质完美而远近闻名。其实不仅法国的庄园有传说,云南普洱茶也有相似的背景。早在几百年前,在云南的茶区,普洱茶以茶号、商号的形式散落在民间,当年史料中提到的“认茶山”等行为就是“普洱茶庄园”的雏形,比如大家熟悉的“宋聘号”、“同庆号”、“福元昌”号等等,每个茶号实际上就代表了一个茶的庄园。但柏联期望,普洱茶庄园的出现,不仅是对过去的简单回归,也不是对法国红酒庄园的模仿,而是一种在新经济环境下的提升,注入了现代的理论。同时,伴随着普洱茶庄园的出现,位于省会城市商业的钻石地段开设的普洱茶旗舰店,普洱茶会所,普洱茶体验馆将也先后启幕,全新呈现了普洱茶健康生活的理念。

二、庄园主要建设内容(九大内容、两个核心基地、三大旅游配套项目)

柏联普洱茶庄园是以茶为主题,一二三产融合,茶业、旅游业、休闲养生三大产业联动的综合体,是高原生态农业建设的一个精品工程与范本。庄园的建设以两大茶叶基地为核心,涵盖九大建设内容,涉及茶园种植、现代化工厂生产、构建营销渠道与品牌运作,通过构建茶叶全产业链打通了一二三产,并将茶产业与旅游、休闲养生深度结合起来开发,拥有三大旅游配套项目。

(一)庄园按照省政府关于“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六个有的要求来建设,堪称云南省庄园建设的典范之作

2013年,省政府提出了庄园建设的“六个有”:要按照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的要求,在全省打造100个省级特色农业庄园。

柏联普洱茶庄园建有茶园、制茶坊、茶仓、茶道、茶山寨、茶博物馆、祭茶祖、茶佛寺、雨林会所九大内容,正是“六个有”之最好诠释。

有主体:指的是开发主体为企业,柏联普洱茶庄园开发主体为柏联集团。

有基地:柏联拥有1.1万亩自有茶园基地及景迈山2.8万亩合作古茶园基地,以及现代化的茶叶制造工厂及原产地仓储基地,并建有精品酒店、付腊温泉休闲养生旅游区,介入老达堡拉祜族音乐村开发。

有品牌:柏联集团打造的是世界第一个普洱茶庄园、普洱茶的世界知名品牌,引领健康生活方式。柏联集团在进入普洱茶行业之前,已经在精品酒店、SPA、古镇旅游等板块,积累了深厚的品牌文化,特别是柏联一直强调的细节和服务意识,均走在行业的前列,在进入普洱茶行业之后,力邀全球顶级设计师团队和咨询公司,对品牌形象进行规范。今天的柏联普洱,被评为普洱茶行业的奢侈品,不是柏联普洱的价格昂贵,而是其所呈现出来的品牌气质,符合奢侈品的定义。

有展示:制茶坊、茶仓、茶道、茶博物馆、茶山寨、茶祖庙、茶佛寺、雨林会所、旗舰店、体验馆都是展示产品、文化、生活方式的绝佳场所,打造景迈山朝圣之旅,倡导健康的慢生活。

有文化:深入挖掘景迈山原生民族的生态文明、精品旅游文化、现代庄园文化、茶文化、休闲养生文化、少数民族风情等。

(二)庄园建设九大内容:

茶园:柏联拥有1.1万亩自有茶园基地及景迈山2.8万亩合作古茶园基地。自有1.1万亩茶园是过了欧盟认证的疏林有机茶园。茶园是第一车间,经过十年的雨林再造工程,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国营农场时代的台地茶园变成了疏林有机茶园。有人评价柏联普洱茶庄园的茶叶是吃水果长大的,这不是无由来的。在庄园里,有更多的林木和果树,树上有欢快歌唱的小鸟和蹦蹦跳跳的松鼠,茶园里有放养的茶花鸡和各种小动物。柏联人认为,一个美好的生态环境,才能造就一片品质优良的茶叶产品。

制茶坊:庄园茶讲究原产地的纯料、独特的加工工艺和原产地窖藏。融入了现代与传统建筑设计风格的制茶坊,是中国最美的茶厂。透过明亮的大落地窗可以参观整个庄园茶的生产流程。其引进了洗茶机,可以清除掉茶叶上的鸟粪、昆虫和灰尘什么的,在第一关上就保证了茶叶的卫生。其他方面还引进了几项专利产品,以保证在在制茶方面拥有最先进和完备的工艺,按照高于国标的企业标准进行生产。柏联普洱茶庄园,按照后现代工业化生产的要求,结合了传统制茶技艺,从生产流程的设计和管控上,完全做到产品流向管理。

茶仓:原产地窖藏,是中国第一座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实现普洱茶后发酵可控的专业窖藏。

茶道:创意性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创作了“少数民族茶道”、“茶禅一味茶道”和“中国青花国粹茶道”等意蕴丰富的茶道表演艺术。柏联普洱把国人饮茶的生活方式上升到种精神层面和艺术高度,旨在通过普洱茶道给人们一种关注身心和谐的品质生活方式。柏联普洱的原生态民族茶道,承载了云南景迈山的一千三百年的少数民族茶文化,融和了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以云南最早种茶的布朗族、傣族、拉祜族、佤族、哈尼族姑娘为茶艺师,以少数民族乐器巴乌、木琴、葫芦丝等民乐为伴奏,在朴素、悠扬的民族乐曲中,用民族舞蹈语言再现了澜沧江两岸雨林种茶先民们古朴、简单而又纯真的生活状态。原生态民族茶道茶道倡导了一种真诚、自然、淳朴、和谐、简单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回到一种返朴归真、与自然融合的心境中。

茶博物馆:庄园配套了一个古色古香的老茶博物馆,陈列着宋聘号、陈云号、敬昌号、同庆号等百年老字号产品,以及大红印、八八青等优质普洱茶产品。

茶山寨:景迈山景迈、芒景两大古村落,展示民族民俗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化。

茶祖庙:由柏联投资建设,按照芒景布朗族的“一祖六神”文化进行打造,是祭祀茶祖帕哎冷的圣地,成为景迈山茶祖朝圣之旅最重要的一站。

茶佛寺:景迈山的傣族、布朗族信仰南传小乘佛教,每个山寨都有大小形态不一的寺庙佛塔,金色的佛塔在寨子里特别显眼。柏联将保护好这些寺庙建筑与文化,并与寺庙合作共推景迈山茶修之旅。

雨林会所:一座藏在雨林深处的私密会所,建在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园腹地,与布朗族、傣族、哈尼族、佤族的古村落作伴,放松身心,聆听天籁,体会来自远古的召唤。

(三)庄园建设的两个核心基地

柏联庄园的打造是围绕1.1万亩自有茶园基地及景迈山2.8万亩合作古茶园基地来进行的,茶园、制茶坊、茶仓、茶道、茶山寨、茶博物馆、祭茶祖、茶佛寺、雨林会所等九大内容,都是在这两大基地里进行建设。前者原是国营惠民茶厂,因体制问题发展艰难,经改制打造成柏联普洱茶庄园。而后者属于景迈与芒景两个村委会。因两个基地的情况截然不同,柏联采取了不同的打造方法。

1、景迈山古茶园及古村落以保护为主,尽量将开发放在原惠民茶厂及周边进行。

2、对于自有茶园基地的开发,按照“公司+基地+茶工”模式进行。合作的景迈山古茶园,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模式进行。景迈村与芒景村各组建一个茶农专业合作总社,柏联与两大合作总社深入整体合作,并扶持其做大做强。

3、借鉴景迈山世居民族千年来形成的疏林茶园传统,将原惠民茶厂1.1万亩台地茶改造成通过欧盟标准的有机疏林茶园。

(四)三大旅游配套项目

早在2006年,柏联集团就作为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参与普洱市“绿三角”旅游规划开发,并入驻惠民镇做茶产业与旅游业。2012年,全省选重点扶持的旅游二次创业项目,将茶的旅游文化项目放在景迈山,由柏联来打造景迈山茶祖文化旅游,将景迈山茶祖景区规划为4A景区。柏联还参与惠民旅游小镇开发。柏联普洱茶庄园拥有茶、旅游、休闲养生三大产业,除了庄园茶祖庙等九大建设内容本身就可以作旅游观光与深度体验之外,还建有三大旅游配套项目:

(1)建在普洱茶庄园内的精品酒店。

(2)正在开发建设的付腊温泉。其以乡村旅游来带动,拥有森林温泉酒店、户外的运动休闲中心,开辟有山地车赛道、自行车赛道、房车营地、热气球活动基地,通过运动达到养生养老的目的。

(3)参与老达堡音乐村建设。老达堡有200户拉祜族,人生来就会唱歌、跳舞,展现民族风情。

三、用新型高原特色农业模式改造传统茶业

其体现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方面。

(一)走一二三产融合的道路,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农业是第一产业,其要真正发展壮大,必须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道路,具体到茶业而言,也就是以品牌建设为核心,从茶园到茶杯进行全产业链打造。柏联普洱茶庄园拥有自有1.1万亩茶园基地以及2.8万亩古茶园。前者以前属于惠民茶厂,以种植与加工为主,销售开始是计划调拨,后来放开市场以客户下订单为主。其主要长项在于一产二产,至于属于三产的商业与服务业,其并没有走出去开拓市场的能力,更谈不上创建品牌,以坐等客户上门,或者到茶叶批发市场推销为主。惠民茶厂的体制与企业建设水平,只能适应计划经济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到了21世纪初期,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惠民茶厂由当年的明星企业迅速沦为边缘企业,也是题中应有之义。2007年通过改制,成立柏联普洱茶庄园,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施行先进的管理经营模式,以做精品为核心定位,融合一二三产,茶叶、旅游与休闲养生三大产业相辅相成,共同做大柏联普洱茶庄园这一精品品牌。

同时,景迈山的2.8万亩古茶园产权在茶农手上,其属于典型的小散乱种植、加工与经营模式,光靠农户是很难融合一二三产进行整体打造。柏联以“公司+基地+茶农专业合作总社”的形式,与景迈山茶农展开深度合作,在充分保护古茶园的基础上对之进行深入的综合性开发。

要做好精品,必须深入理解市场真实的需求,通过深度对接市场,来倒逼供给侧改革,从而从茶园种植开始,乃至加工、仓储,到销售与展示,施行一系列与市场深度接轨的精品工程,以改变目前我国农业与农村落后的现状,实现农业的转型与升级。

1、种植管理层面

1.1万亩茶园,没有增加,反而在减少。不追求产量,追求品质:

(1)茶园实施严格的种植管理

A、疏林茶园改造(生态改造)

第一、现有茶园种非茶类植物,以落叶植物为主,叶子落下来变成有机肥,种了将近十万株。

第二、间伐、放养茶树。10—15米放养一蓬茶树,营造植物多样性与立体空间。放养型茶树花开得多,吸引昆虫授粉,为昆虫的繁衍创造良好的环境。修整茶树与茶树之间的行距,让阳光照到茶树之间的土地上,微生物、矮草能生长。改制以前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土壤有农药残留。用分解农残的药物进行灌溉,进行土壤改造,分解重金属,做到零农残,确保食品安全。

B、有机茶园建设

不使用化肥、农药,使用经过欧盟认证的有机肥、有机农药。禁止在茶园里大量种其他经济作物,因为种多了,茶农出于保产、增产的目的用农药、化肥。发豆科植物给老百姓种,固氮。用牛粪、杂草、腐殖土做有机肥,发放给老百姓施用。

C、在各个生产队进行宣传教育,规范农事活动,制定严格的有机茶种植规范制度。公司专门成立了有机茶项目管理部,来实施有机茶园建设。

(2)公司对茶农的管理与支持

A、有机农药、有机肥料由公司统一购买,免费发给茶农统一使用。

B、颁布禁用农药名目,禁用除草剂。

C、有病虫害,生产队上报公司,由有机项目部确定针对措施,再喷洒生物农药。

D、鼓励物理除草,补助60元一亩。

E、收鲜价根据市场行情,逐年价格上浮。

F、内部茶园标准认证。按公司的系统做的茶工,颁发有机茶认证证书,在工厂有备案,给一个更高的收鲜价格,没有证的,就不是有机茶,给另一个价格。以前靠行政手段强制实施,现在让农民转过来主动要求认证。这是由推广期的示范强制,到巩固期精细化深度有机成果巩固的表现。以前对队,现在对户,管理越来越精细化。

2、加工

(1)根据产品开发品系,在加工过程中有不同的工艺和产量。

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工艺。由产品计划倒推采用什么品种、质量与等级的鲜叶,按什么工艺来做。

(2)生产出的原料只要不达标,严格控制不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精细化生产控制,保证出厂产品都符合企业标准。企业标准高于国标。

3、五大生产管理体系

产品初制生产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产品精制生产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产品生产成本控制体系、产品仓储质量控制体系、产品可追溯体系(种植、加工到仓储)。五大体系保证庄园产品有机、安全、健康,从茶园到茶杯的生产质量控制体系。

打造环境友好型农业,做到各种生态平衡(茶园生态平衡、公司和茶农生态平衡)

4、景迈山整体打造

注重挖掘保护景迈山少数民族文化,在景迈山本着保护先行原则,再开发。景迈山茶祖文化旅游开发指导原则(十六字方针):保护先行、浮现文化、高端配套、标准发展。

在古茶园方面,不追求高价格、高产量来获取利益,不过度采茶,要养树。平衡公司与景迈山上五个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比如山上搞旅游活动、茶叶项目要做到平衡,五个民族都要参与,不能偏颇,这样才能做到民族团结。开发茶祖庙等项目做到四个融合:

(1)与当地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融合;

(2)与自然景观融合;

(3)与村容村貌(建筑样式风格)融合;

(4)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

(二)管理人性化,保障了茶工与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繁荣了边疆经济

1、管理人性化

对于茶工:

第一、逐年提高鲜叶采收工资,一年提高10—15%。

第二、有机茶园建设,有机肥、生态农药公司统一采购,茶工在农事活动中不用出钱。

第三、公司逐年改善生产队的生产、生活设施,路水电三通,建垃圾场、篮球场等。

第四、茶工子女就学扶持,考上大学补助1000元;职工去世发500元慰问金;困难茶工扶持等。

对于员工:

改制时茶厂有210名职工,只要认同公司理念,愿意留下来,全部接收。改制的2007年,职工一个月900元工资,到现在,中层都是5000元(不含五险),中层老员工工资翻了六倍。庄园(连酒店)拥有320名员工,百分之九十五的员工都来自当地茶工中的富裕劳动力。

四、柏联庄园十年建设的社会效益

柏联庄园通过十载建设,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保障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繁荣了边疆经济,成为庄园经济的示范。

五、十大创举

(一)借鉴法国葡萄酒庄经验,打造全球第一家普洱茶庄园,是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精品农庄的一个范本。同时也为茶企构建庄园经济指明了方向与架构,柏联普洱茶庄园代表着茶庄园的高度,其许多理念已经成为茶庄园的标配。

(二)首创茶旅融合发展模式。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发庄园经济,已经成为了许多茶庄园孜孜以求的事,2014年以来茶山游的蓬勃兴起就是明证,茶旅结合成为茶企发展的一种标配。而柏联2007年就在推茶旅一体化发展模式。

(三)借鉴景迈山流传上千年的古老茶叶园艺,推出全新的疏林生态茶园建设模式,并被政府作为生态茶园建设的景迈山模式,在全普洱市范围内进行推广,成为生态茶园建设的一种标准范式。

(四)建设原产地窖藏,打造全球首个普洱茶后发酵科技仓,引领普洱茶微生物发酵研究与仓储深度结合之前沿,这标志着普洱茶仓储由经验时代进入了科技时代。

(五)摸索出一条普洱茶高端品牌发展之路。柏联企业的核心基因是做精品,其迎合了当前精细化的品质消费潮流,将柏联普洱茶当做一个世界级的文化精品工程来打造,极大地拓展了普洱茶的境界,提升了普洱茶的形象,也为业界打造高端品牌提供了参考。

(六)在“公司+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上嫁接庄园模式,引领传统的“公司+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升级,其是农业经济领域组织形态的一大创新,用全新的治理结构建设美丽乡村。

(七)其是国营老厂改制的一个范本。

改革开发以来,国企改制是个长期话题,不同时期有不同改制模式,比如八十年代盛行厂长承包制,九十年代中期起引入民营资本进行改制。柏联普洱茶庄园为民营资本改造国企竖立了一个经典案例。惠民茶厂被柏联收购后,柏联确保原有老职工的利益,只要认同公司理念、愿意来上班的,柏联都尽量接收;公司员工90%以上都是原惠民茶厂职工与子弟,以及在澜沧县本地招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也大都是老厂及本地的;收鲜价格逐年稳定增长;改制前工人工资900元一个月,现在平均下来三四千元一个月。

(八)其创造了保护先行的景迈山开发模式。

柏联参与景迈山整体打造,严格按照景迈山茶祖文化旅游开发指导原则(十六字方针)执行:保护先行、浮现文化、高端配套、标准发展。注重挖掘保护景迈山少数民族文化,在景迈山本着保护先行原则,再开发。

(九)其为边疆民族地区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繁荣了边疆经济,扶持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带头人。

景迈山地处滇西南的中缅边界,为普洱市边三县范畴,当地有傣族、布朗、哈尼、佤族、拉祜五个世居少数民族,加上汉族有六个民族。柏联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与边疆民族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比如芒景村组建了茶农合作社、旅游合作社与柏联普洱茶庄园合作,一起整体打造景迈山的茶产业与旅游业。这些世居民族在柏联的带动下,由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向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庄园经济深度接轨,在政府与公司的扶助下进行一系列精品工程的建设,整体改变了景迈山落后的面貌,成为边疆民族地区与现代社会接轨的一个典范。

(十)探索了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走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让茶业、旅游、休闲养生三大产业落户景迈山,解决了当地人就业问题,扶持与带动了一大批致富能手,助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产业扶贫、产业致富,减少了人口向城市盲目流动,避免出现“空心村”,让老百姓能留在当地安居乐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幸福指数高涨。

第四部分 展望未来

一、推动茶庄园的行业标准出台

庄园经济要规范化发展与做大,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标准。2012年以来,茶企纷纷涉足庄园经济,连一个小老板盖了小厂房,建有餐饮、住宿、体验等接待设施也打出了庄园的旗号。在茶庄园概念火热的同时,也乱象丛生,埋下了隐忧。什么是茶庄园,其需要符合何种软硬件条件才能算庄园?时代需要我们给出一个关于庄园标准的严谨答案。柏联普洱茶庄园作为全球第一家茶庄园,通过为期十年的艰苦实践,探索出了一条为茶企量身定做的庄园之路。当然,茶庄园的打造可以有不同模式,但其基本原理是相通的,柏联为推动中国茶庄园事业的进步,愿意拿出十年的实践与思考与同行进行分享,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推动行业标准的出台。

(一)标准制定依据:“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这是省政府关于庄园建设要求做到“六个有”,也是打造茶庄园的必要条件。

(二)标准化分两步走:

1、柏联先制定茶庄园的企业标准,并大力宣传,引发业界对标准进行关注与讨论,达成共识。

2、用企业标准来积极推动行业标准的出台。

(三)制定行业标准四大关键词:原产地、自有、规模与标准

1、庄园首先是原产地的产物,这是庄园的灵魂。

2、其次要有自有基地。只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才能深入打造,否则只会浅尝辄止,若不扎根经营,庄园经济也无从谈起。

3、要达到一定规模。庄园是一种集约经济,小打小闹做不成庄园。

4、要符合成体系的软硬件指标,达到标准的才能称为庄园。

二、稳农基础上富农

惠民茶厂改制以来,实现了茶工收入逐年稳步增长,下一步将在稳农的基础上富农。

三、全新的开发格局

随着景迈机场与高速公路的修建,景迈山的交通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旅游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惠民旅游小镇的游客接待中心将建在庄园,再沿着茶祖文化旅游环线,对庄园打造的精品项目展开观光游与体验游。庄园的旅游板块将开发更多的景区、景点,做更多的精品项目,让游客来了能体验高品质的景迈山朝圣之旅。

蓬勃发展的景迈山旅游能很好地带动茶产业快速增长。以普洱茶庄园为核心布局更多的点,柏联集团旗下的各个精品酒店(昆明、腾冲、黄果树、重庆、华清池、景迈山)联动,打造旅游大环线,开发精品休闲养生项目。同时,积极拓展茶叶销售网络,做大茶叶销量,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做成世界知名的普洱茶品牌。茶产业、旅游、休闲养生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与休闲养生能带来巨大的人流来接触柏联茶,进而深度体验柏联茶,从而成为忠实的消费者。茶产业做大了,也可以为旅游与休闲养生产业开辟流量入口。这样一来,柏联就形成产业深度开发闭环,成为提供健康生活方式的领导品牌。

四、景迈山古茶品牌保护与建设思路:

(一)景迈山名气大,这是好事情,但也存在隐忧:

1、当地有些茶农短视,小树当古茶卖。

2、外来客户太多,直接找茶农买原料。这些客户水平参差不齐,茶农根据客户的五花八门要求,做出来的茶许多都是有问题的。而这些良莠不齐的茶流向市场,会严重影响景迈茶的声誉。

3、景迈山只有100—200吨古茶,市面上流通的景迈古茶至少上千吨,伪劣产品盛行。

4、景迈山拥有大大小小的初制所200家、合作社90家。生产工艺标准不统一,做的是百家茶,加上客户上山说“按我的要求做”,工艺更加混乱,许多茶品失去后期陈化价值。

(二)保护景迈山古茶品牌,要做“六个统一”:

统一的种植加工管理、工艺标准、检测手段、市场行为、服务、定级评价。

(二)组建景迈、芒景两个茶农合作联社来整合小散乱的茶农、初制所、小合作社。

抓大放小,支持大的,不符合要求的,市场自然淘汰。

(三)按照“资源共享,达成长期利益合作”的原则,实行“公司+茶农合作联社+农户”模式,公司、茶农合作联社与茶农三方做好各自的定位。

有古茶的茶农,卖好鲜叶;合作社、合作社联社,加工好毛茶;企业做好产品,打好品牌。定位于某个环节,就做好某个环节的事,只赚某个环节的钱,而将其他环节交给合作伙伴去做,让合作伙伴去赚钱。

(三)销售途径:

1、龙头企业渠道;

2、柏联跟茶祖旅游文化结合,开发祭茶祖礼茶、茶祖纪念茶、体验茶等;

3、建设普洱茶原产地窖藏,推出年份茶。

五、需要的政策支持

附件

柏联茶庄园企业标准

定义:

茶庄园是指,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拥有鲜明的原产地特征,符合庄园规范标准体系,自有茶园、工厂、销售体系与品牌,产业链涵盖一二三产业,以茶业为核心的多元化产业综合体。

内涵:

1、鲜明的原产地特征

2、符合庄园规范标准体系

3、自有茶园、工厂、销售体系与品牌

外延:

涵盖一二三产业,涉及茶产业、旅游产业与休闲养生产业,拥有茶园、制茶坊、茶窖、茶道、茶山寨、茶博物馆、祭茶祖、茶佛寺、雨林会所九大项目。

标准:

庄园规范标准体系

1、种植标准

必须符合环境友好、自然生态、绿色有机、安全健康标准

2、生产标准

拥有符合茶叶生产规范的标准化工厂

符合国家食品行业生产标准

自成体系的产品工艺标准

3、仓储标准

原产地标准化专业茶窖

符合普洱茶后发酵机理的仓储工艺标准

4、产品管控标准

茶园到产品可追溯体系

产品辅料可追溯体系

5、产品认证标准

拥有食品卫生许可证、QS证、中国有机认证、ISO认证、HSP认证

考核指标:

1、庄园认证六大硬性指标:

符合原产地保护认证

自有茶园1000亩以上

亩产不高于100千克干毛茶

厂房不低于2000㎡,功能齐全

自建销售体系

自有品牌

2、庄园认证五大软性指标:

即符合庄园规范标准体系五大标准

原产地认证:

国家认证保护范围

茶有明显地域风格

具有相似的物候特征

有悠久的茶历史文化传承和共同认知

形成原产地公共价值观与影响力

庄园茶标准:

1、绿色、有机

2、安全、健康

3、有明显的庄园风格

4、大众能接受,消费得起

5、原产地可溯源

后记:

我所理解的庄园经济是关于三农问题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并不是简单照搬法国红酒庄园的分级制度,而是基于中国特殊国情与未来发展的一种国家战略,亦即关于农村、农业、农民与小城镇的雄安千年大计。因此,企业战略必须紧扣国家战略才能将庄园经济做大做强,才能做成茶庄园经济的典范……

文/白马非马(撰于2016年7月)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找到约51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