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国红茶历史

找到约4,903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中国红茶产地一览图

中国红茶主要以福建正山小种及金骏眉、安徽祁门红茶和云南滇红、广东英德红茶较为出名,事实上中国大多数产茶的省份都出产红茶,且各具特色,只是名气可能不如上述四种红茶出名。

· 福建

小种红茶:小种红茶是用当地称为”菜茶“的茶青按红茶工艺制作出红茶,分为正山与外山小种,正山是地域标记,小种是指品种,根据《武夷茶经》记载,产于武夷山星村镇桐木村高海拔环境下所产的红茶为正山,以庙湾、江墩为中心,北到江西铅山石陇,南到武夷山曹墩百叶坪,东到武夷山大安村,西到光泽司前、干坑,西南到邵武观音坑,这些产区的小种红茶都能称为正山,出这范围之外的则是外山。

传统的正山小种是有经过熏焙工艺的,但许多人对这种“烟熏口味”喝不惯,制茶师就开始渐渐放弃这种烟熏工艺,所以才有了现在比较容易入口,滋味鲜爽的正山小种。

金骏眉:为正山野菜茶的芽头采制,只是采摘标准真不一样。

产地:产于福建武夷山,桐木关的质量最佳。

历史:始于明末1567年,有400多年的历史,1610年到了英国,首次打开了中国茶叶的世界市场。

政和工夫:福建政和县,政和大白茶采制。

坦洋工夫:福建福安坦洋村、最初是用“菜茶“制红茶,清咸丰年间坦洋工夫已经外销至海外,行情最好的那几十年,每年出口都有上万担,坦洋工夫现在也有尝试用新品种来制红茶,比如金观音、黄观音。曾喝过用肉桂品种制的茶,滋味很不错。

白琳工夫:福建福鼎白琳镇,用当地原产的福鼎大白茶与大毫茶所制。兴盛于清光绪年间,衰于民国初期。民国中期开始又有过一段兴旺期。

许多人喜欢把这三个地方的红茶叫外山小种,但是是有工艺有名字的红茶,不应该戴上”外山“的帽子。

· 广东

英德红茶,广东英德, 以云南大叶种原料为主,跟凤凰水仙种一起制出,其中英红九号最有名。

历史:种茶历史在1200年前唐朝就有了,1959年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证。

习俗:来客不敬茶,不是好人家,英德茶乡把客来敬茶作为一种接待礼仪,只要家里来人就会泡茶迎接。

获得荣誉:1、2006年,英德红茶获评“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2、2008年,获“中国红茶之乡”美誉。3、2010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2013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选我市为“2013年度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5、2014年,英德红茶被评选为“广东十件宝”旅游土特产。

· 安徽

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 祁门最早主要是做绿茶,后来是有人按照闽红的工艺来制作,才有了红茶,传统祁门红茶采摘是一芽二叶。最近几年出现高档红香螺、红毛峰、 祁眉这些品种,采摘标准提高到了一芽一叶。祁门红茶的核心产区在祁门、东至、石台。

历史:祁门原产绿茶,18世纪六十年代,为了开拓销路改绿为红,结果一举成名。

获得荣誉:1、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2、1979年,邓小平给祁门的评价“你们祁红世界有名”。3、1980年,祁红获国家优质产品奖章。4、1982年,邓小平接待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5、1983年,获国家出口商品优质荣誉证书。6、2010年,上海世博会十大名茶之一。

· 四川

宜宾红茶:四川宜宾,因地理气候原因,川红每年采制时间会比其他红茶早。川红的原料既可以做绿茶也可以做红茶,同样也是一芽二叶采摘,其中比较好的品种“早白尖”是一芽一叶采制。

历史: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工夫红茶的后起之秀,源起长江,出四海、誉欧罗郡。茶马道的重要驿站。

获得荣誉:1、50年代即在英国伦敦等国际市场上获得好评。2、1985年,获世界食品金质奖。3、1986年,在第25届世界食品评选会上获银质奖。4、2009年,被国家一级茶评员定为顶级工夫红茶。

· 云南

滇红:最早是1938年在凤庆首制出, 原料为当地的大叶种,滋味浓厚。

产地:凤庆

历史:凤庆以前只有青茶,1937年以后,红茶出现,当年就有500担的产量,先用竹编茶笼后来用木箱铝罐包装,起名为滇红。

事件:1938年,战火纷飞的年代,冯绍裘在乱世中创建了滇红,从此凤庆茶出口到了英国、俄罗斯等欧洲西部国家,1986年云南省长把滇红送给了英国女皇,女皇把此茶视为珍宝。

获得荣誉:1、1985年国家优质食品授奖大会上,获国家优质食品银质奖;2、1986年商业部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名茶评比会上,被评为全国名茶;3、1989年农业部在西安召开的全国茶评选会上,被评为全国名茶、优质名茶。

· 湖北

宜红:湖北宜昌红茶、恩施也有。传统外销茶。

产地:宜昌。

历史:19世纪中期,开始制作红茶,到了1854年,开设了众多茶号,当时作为国家接待用茶。

获得奖项:2019年,宜昌茶叶品质鉴评共评选出了宜昌宜红金奖1名、银奖3名、铜奖6名。

· 江西

宁红:江西修水、武宁。宁红同样也是有历史的红茶了,很多书籍记载宁红在唐代就有出现,实际上宁红应该是始于清道光年间,最火时期出口俄罗斯每年有有上百万箱。

产地:修水。

历史:始于清代中期,发源地在江西修水,抗战期间茶园基本被摧毁,抗战胜利后才有所恢复,主要用于出口贸易。

获得荣誉:1、1915年宁红茶获巴拿马甲级大奖章。2、2015年5月份上海市举办的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宁红茶获金奖。3、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再次评选金奖。

· 湖南

湖红:湖南安化、新化

产地:安化。

历史:1850年才有了这种茶,为了利益,湖南成为了粤闵地区的后工厂,生产的茶叶以他们的身份出口,同治年间(1862―1874年)才做回本地品牌,在《安化县志》有这样的记载:“方红茶之初兴也。打包封箱,客有冒武夷茶以求售者。孰知清香厚味,安化固十倍武夷”。自此畅销西洋。

获得荣誉:1、1993年,湖南红茶出口4.6万吨,占全国出口量的50﹪以上;2、2018年,同比增长54﹪;3、2019年,同比增长66.67%;4、2020年,综合产值将进军200亿元。

· 浙江

九曲红梅:杭州周浦乡。

越红:浙江绍兴,越红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规模改制红茶时才诞生的,但历史并不长,红茶出口在98年就停止了,同时内销逐渐减少,但现在市场上还是有非常少量的越红在销售。浙江的红茶要算”名茶“的,应该还是九曲红梅。

产地:原产地为武夷山,现在是西湖。

历史:太平天国时期,一批福建武夷茶农北迁至浙江,也就自然而然地带来了红茶工艺。

加之浙江地区优良的本地树种与小环境,两相结合,出现的新品。

获得荣誉:1、1886年,就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2、2011年,中国(义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获得优秀奖。3、2015年,国际武林斗茶大会的指定用茶。4、2017年,一带一路中东欧16国文化交流专用茶。5、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杭州特展唯一指定红茶。

· 江苏

苏红:江苏宜兴,原料最先是用宜兴小叶种,后来还引进了槠叶种和福鼎大白毫制作苏红名茶“竹海金茗”。

· 贵州

黔红:贵州湄潭 ,当地引进的是福云6号来制作红茶,贵州也有做红碎茶出口。

产地:湄潭。

历史:1940年才成功研制出来黔红,属于红碎茶系列,20世纪50年代后期为了适应外销需求把功夫红茶修改为红碎茶。

· 广西

桂红工夫:广西凌云,凌云白毫种,最近几年研究出来的桂香18号、桂香22号也适合做红茶,广西最早是做红碎茶出口,之后开始尝试做红条茶。

产地:南宁、玉林、柳州

历史:20世纪6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茶类。

获得荣誉:1、1974年成为中国红碎茶出口基地之一2、2009年,公司的金钩红茶在第八届“中茶杯"荣获了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3、2012年,获得美国世界茶叶博览会金奖。

· 海南

海南红茶:五指山,大叶种,早期制出的红条茶和红碎茶基本是出口为主

· 台湾

台湾红茶:南投,阿萨姆大叶种,当地后期培育出了几个新品种制红茶,如台茶18号。

产地:南投。

历史:1697年康熙年间发现了古茶树,到了1903年在台湾苗栗试制成功,主产地在南投县埔里镇及鱼池乡一带。1926年引进印度阿萨姆大叶种,在鱼池乡设立台湾红茶生产中心。

2019年度中国红茶产销情况简报

执笔人:梅宇、王智超

中国是红茶的原产地。中国红茶以香高、色艳、味浓驰名世界。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饮食与消费结构的不断融合、流通资本的不断推动、制作工艺及相关标准的逐步完善提高,中国红茶产业发展迅速,市场逐年扩大。为进一步促进中国红茶的可持续发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对2019年度中国红茶产销形势进行了简要汇总。具体如下:

生产情况

据统计,2019年中国红茶产量约为30.72万吨,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1.00%,较2018年度上涨4.53万吨,同比增长17.3%。在2009年至2019年的十年间,中国红茶已保持了连续十年上涨,累计增长达到327.26%,十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为15.82%。

图1 2009-2019年我国红茶产量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单位:万吨)

随着各产区对茶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增强,加之国内消费市场中红茶消费品类的稳定提升,促进了全国各地红茶生产的蓬勃发展。目前,中国红茶产量位居前五的分别为云南、福建、湖北、湖南、贵州;江西、广西、贵州、云南、广东五省区在2019年的红茶产量提升达20%以上,海南、甘肃也于近年开始试制红茶。

目前,国内红茶产区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统红茶产区,如安徽祁门地区、云南临沧地区等;二是新兴茶区,如河南信阳地区、甘肃陇南地区等,;三是复兴茶区,如浙江杭州地区等。

销售情况

(一)内销情况

据统计,2019年红茶内销量约为22.6万吨,内销总量占比为11.2%,内销量增加3.63万吨,同比增长19.6%;国内红茶均价178.98元/公斤;内销总额为570.26亿元,占20.8%。

回顾红茶内外销市场此消彼涨的转化过程:2005年,中国红茶内销量仅为1.21万吨,比重为当年红茶总产量的25.3%,而外销红茶的比重则是74.7%。但是自2007年起,国内销售量上升幅度不断加大。2013年,中国红茶内销量已经快速增至12.34万吨,是2005年的10倍之多,内销红茶在红茶销量中的占比快速攀升至78.9%,同期外销红茶占比则下降至21.1%,完成彻底逆转。随后,便是由金骏眉等红茶名品引导的红茶内销市场攀升期,使红茶在国内的地位更加稳固。直至今天,虽红茶消费增量减缓,但保持着稳定上升的趋势。

从区域来看。华中、华东、华南、西南4个南方大区依然是红茶消费的重要区域。从产品类型价位来看。一二线城市产品消费类型相差较小,消费倾向较为明显,三四线城市则更关注于价格而非质量。

从季节性变化来看。排除掉节日的影响,红茶产品销售的淡旺季与两个因素有关,其一是生产季节,其二是气温。生产季节好理解,红茶产品销售的一个小高峰就在春季,这个小高峰在南方地区更为明显。气温的影响在秦岭淮河以北较为突出,因红茶性温,在越寒冷地区,出现的销售高峰越早。总体来看,南方地区红茶的销售曲线较为平缓,而北方地区红茶的销售曲线则淡旺季明显。

【注:1、区域划分按照地理分区划分:东北(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华东(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台湾地区)、华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华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华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西南(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西北(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城市划分:参照《2019年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二)出口情况

2019年中国红茶出口数量达3.52万吨,同比2018年增长6.67%,占国内茶叶出口总量的9.6%;红茶出口金额3.49亿美元,同比增长24.20%,占茶叶出口总额的17.3%;红茶出口均价9.91美元公斤,同比上涨16.59%。

图2 2011-2019年我国红茶出口量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单位:万吨)

我国红茶出口在十年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红茶出口量占全国总出口量的比例基本维持在9-10%之间。2011-2019年红茶出口总量基本保持稳定;红茶出口金额增加1.72亿美元,增幅 157.8%;红茶出口均价增加5.44美元/公斤,增幅为177.78%。

图3 2011-2019年我国红茶出口价额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单位:亿美元、美元/公斤)

2019年中国红茶出口量排名前十的国家与地区分别是:美国、香港、巴基斯坦、缅甸、德国、俄罗斯联邦、波兰、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出口量前十的国家和地区占红茶出口总量的85%以上。

2019年中国红茶出口额排名前十的国家与地区分别是:香港、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美国、俄罗斯联邦、德国、韩国、波兰、菲律宾。出口额前十的国家和地区占红茶出口总额的90%以上。

整体来看,红茶出口进行了有效地结构性调整,作为新兴市场的东盟十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量增长有效拉动了红茶出口量的上升,经过2018年的阶段性减少之后,在2019年实现了恢复式增长。

(三)进口情况

2009-2019年我国红茶进口总量从0.31万吨增加至3.64万吨,进口量增加了3.33万吨,增幅为1074%;进口金额从0.12亿美元增加至1.26亿美元,进口金额增加了1.14亿美元,增幅为950%。

图4 2011-2019年我国红茶进口量价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单位:万吨、亿美元)

2019年中国红茶进口量排名前十的国家与地区分别是: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肯尼亚、马拉维、阿根廷、布隆迪、莫桑比克、越南、台澎金马关税区。进口量前十的国家和地区占红茶进口总量的95%以上,进口量前二十的国家和地区占红茶进口总量的99%以上。

2019年中国红茶进口额排名前十的国家与地区分别是:斯里兰卡、印度、台澎金马关税区、肯尼亚、印度尼西亚、波兰、布隆迪、德国、英国、马拉维。进口额前十的国家和地区占红茶进口总额的90%以上,进口额前二十的国家和地区占红茶进口总额的98%以上。

作为进口茶类的大宗,红茶呈现两种消费方式。一是高端红茶,目标人群为追求精致生活的城市中产阶级,进口地多为印度、斯里兰卡等世界较知名茶区或英国等品牌附加值加大的地区,产品多以体现异域风情的简便罐装或礼盒装为主。另一是大众红茶,多为企业客户收购,受市场因素影响进口地多为肯尼亚、马拉维等非洲茶区,入关产品多为简易大包装,市场呈现形式多为茶调饮与袋泡茶,最终目标人群为年轻消费者。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茶饮消费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趋势,茶叶进口尤其是红茶进口呈爆发式增长。预计,中国进口红茶在今后一段时期将继续保持量价齐增的发展态势。

发展建议

(一)传统产区重在创新。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传统红茶产区已具有严格的区域保护措施和标准化工艺生产流程,使区域公用品牌形象和产品调性较为稳固,并形成了固定的消费群体和消费版块,这一方面保证了传统红茶区域公用品牌的产品质量与销售平稳,但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其市场拓展,并逐渐形成发展瓶颈。为此,建议:各传统产区在保证区域公用品牌独特优势的同时,积极探寻创新维度,拓展市场深度——或加快线上渠道建设,赋予传统茶品新的属性,打造国潮品牌;或提炼核心制茶技术,以其它茶区原料实验制作新工艺红茶,形成新的系列产品,有效提振产量;或开展精深加工,与相关领域企业联名合作,拓展产品类目。

(二)新兴茶区重在规划。近十年来,新兴红茶产区在政策引导与市场推广力度持续增大的配合下,初期发展速度迅猛,但中后期因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且品牌增益不明显,发展后劲略显不足,产业呈现出明显的高开低走、回归平稳的趋势,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茶企与茶农的信心和积极性,导致部分产区出现产量萎缩的现象。为此,建议各新兴产区梳理茶区品牌定位和市场定位,针对目标消费群体,开发符合品牌调性的产品,并做好针对性推广宣传计划。善于利用政策优势和资金支持,在把握大型推广活动的同时,侧重于长线性、多角度的品牌推广。利用产品新创立的优势,结合营销热点,核心突破,有计划的占领新兴市场。

(三)复兴茶区重在内涵。相较于传统产区与新兴产区,复兴产区的地位比较尴尬。目前,很多复兴茶区多由一家或几家龙头企业牵头、在政府的指导支持下复兴当地产品,总体规模较小。主要原因是产品曾经被市场所放弃,工艺也多为失传后的再恢复,旧瓶装新酒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是产品品牌认知几近为零,二是市场销售疑虑较大。为此,建议各复兴茶区细致梳理品牌历史,寻找历史中品牌的核心点,把握复兴过程中的亮点,有效传达到市场和消费者。着重处理产品失传历史问题,针对性消除市场上对产品销售的疑虑,拓宽市场渠道。在还原历史的同时创造历史,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打造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品牌调性。

文章略有删减,原文详见9月《茶世界》

转载自: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红茶是未来我国茶产业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

由中国农业大学王如良教授创建的中国农业大学茶产业创新工场今年7月在中国农大东校区金码大厦建成后,在开展茶产业创意、创新的同时,还十分重视搭建茶文化的交流平台,联合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优质农产品》杂志,于8月22日举办了第一次茶文化沙龙,请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白人朴主讲“中国红茶与世界”,讲述中白人朴教授以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未来红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中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的观点。

在我国四大茶区、六大茶类的发展当中,在解决当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结构的优化调整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红茶日益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茶产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主攻方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看,红茶有基础、有潜力、有市场、有奔头,这“四有”优势,是红茶成为我国茶产业开创新局面、构建新格局、实现新突破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茶文化沙龙现场,左四为白人朴教授,左一为王如良教授

有基础,是指中国红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有深厚的历史基础。比如,中国红茶正山小种,诞生于明朝后期,原产于福建武夷山桐木关,是公认的世界红茶的鼻祖。17世纪起先后销往荷兰、法国、英国,从欧洲再到北美,风靡世界。1910年,荷兰商船把中国茶运到阿姆斯特丹,使荷兰成为中国茶走向欧洲各国销售的商业中心。后来中国茶于20世纪30年代到法国,40年代到英国。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英国的凯瑟琳皇后将中国红茶作为招待茶,在英国形成了英国独特的茶文化。再然后中国茶到美国,从而风靡世界。欧美一直将武夷红茶作为中国茶的总称,深受广大贵族的喜爱,人民欢迎。所以中国红茶在全球都是有基础的。  

具体看不同的红茶分类:安徽黄山的祁门红茶与印度的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锡兰红茶并称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在国际博览会上曾经击败印度红茶获得金奖,享有“祁门香,群芳醉”“红茶皇后”等国际美誉,是工夫红茶中的臻品。工夫红茶中闽红、坦洋工夫红茶、江西九江的宁州红茶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也在国际上获得过金奖。另外,湖北的宜红工夫茶,云南的滇红工夫茶,川红的宜宾黄金白露,红碎茶中的广东英德红茶等都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可见红茶的生产制作在我国有深厚广泛的发展基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广受欢迎。

有潜力,是指六大茶类中红茶发展的潜力最大。从2015年、2019年、2021年三个年份,我国六大茶类的茶叶产量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茶叶的总产量总体上是呈上升态势。2021年正式公布的数据是达到316.4万吨,创历史的最高纪录。目前我国茶产量约为32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的茶叶总产量比2015年增加了88.7万吨,增加了39%。但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2021年,绿茶、乌龙茶出现了负增长,而红茶的增量在六大茶类当中是最多的。对茶叶总产量增长的贡献,红茶达到45.5%,是六大茶类中贡献最大的。2019年以后的新变化,就是绿茶、乌龙茶产量有所下降,红茶一直是在往上升,对中国茶产业增长贡献巨大。红茶产量占茶叶总产量的比重,由2006年的4.7%,2015年的9%,2021年上升到13.7%。现在在六大茶类当中,红茶的产量由以前的第三位,现在上升到第二位,仅仅低于绿茶,超过了乌龙茶。


有市场、有奔头,是指红茶市场广阔,新时代开拓红茶市场很有奔头。红茶产量2021年相比2015年,翻了一番多。红茶,汤色红润、香味宜人、茶性温和,茶多酚的含量比绿茶少,对胃的刺激性小,不伤胃还暖胃。所以红茶更适合绝大多数人饮用,也适合各个季节饮用。加之红茶树属于全发酵茶,性质比较稳定,比绿茶容易运输储存,尤其红碎茶、袋泡茶兴起,更方便饮用,很受消费者欢迎。实践证明,红茶是全球生产和消费最多的一个茶类。世界茶叶的产量,红茶约占六成,尤其在受英式红茶文化影响很大的欧美等西方国家和地区,红茶更受青睐。总体来说,红茶是世界人民最喜爱的一种健康饮料,在全球有广阔的市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亿人饮茶。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8%,所以茶叶市场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茶,总是与人的身体健康、饮食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历史证明,饮茶与生态环境、社会文化习俗、经济发展程度息息相关。有两个地区不可一日无茶,一是生态环境恶劣,以肉食为主,人民的生活离不开茶的地区。在这些地方流传这样一句话,“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这些地方最流行的是砖茶。二是茶文化、茶交际、茶消费兴盛的经济发达地区,如英国从皇室到民间的下午茶,已经成为法定的不能占用的喝茶时间;广东珠江三角洲的早茶也是“不可一日无茶”。

据54个国家和地区人均茶叶消费量数据显示,世界上37个发达国家中(指人均GDP达到2.5万美元以上的地区和国家)有26个国家,人均茶叶消费量都排在世界前列,也就是说70%以上的发达国家茶叶消费水平都比较高。中国是世界第一茶叶生产大国,全国茶叶的年人均消费量约为560克,不到英国茶叶消费水平的30%。在54个国家当中位居世界年人均消费茶水平排第19位,但珠江三角洲年人均茶的消费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所以从消费角度可见,茶叶的开发潜力还很大。全球茶消费最高的地区在欧洲,在54个国家当中欧洲国家占24个,约占44.4%。欧洲本地茶产量很少,但是茶产品消费水平却很高,是世界的茶叶大市场,这就说明茶的消费跟经济发展水平有很直接的关系。


亚洲是世界产茶最多的地区,但是茶叶消费水平目前居世界第二,在54个国家当中占比接近30%。在54个国家当中,美洲有9个国家,非洲3个,大洋洲2个,这三大洲饮茶消费比较多的只有14个国家,占26%。所以目前世界茶叶市场主要在欧亚两大洲,全球市场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中国的茶叶出口量从2009年的30.3万吨,到2021年35.7万吨,缓慢增长,大体上稳定在35万吨左右,没有大的进展。随着茶叶面积和产量的增长,中国茶叶的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重由2009年的22.4%下降到2021年的11.3%。我国出口茶叶占产量的比重如果能提高到20%左右,年出口量能达到60万吨以上,市场的前途将非常广阔。我国出口以绿茶为主,红茶的出口量约占茶叶总出口量的10%,位居第二。从国际市场的需求结构看,红茶出口大有拓展空间。

在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实施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战略,红茶发展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天时”就是时代大背景,新时代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要义就是要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要素资源的整合创新,以国际循环来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提高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更好地争取在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对茶叶来说,我国的茶叶生产已出现明显的过剩,消费不足,但是过剩的主要是绿茶,在结构调整中促进“绿稳红升”,实现“强绿扩红”,有利于改善我国茶叶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所以,新时代把红茶发展作为新的着力点,是顺天时之举,在实施双循环战略当中,红茶的发展大有用武之地。

从“地利”来讲,中国是世界生产红茶的鼻祖,也是世界第一本茶专著《茶经》的诞生地,所以中国茶资源广阔、技术深厚、种类最多、产品丰富。与世界红茶生产的主要竞争对手印度、斯里兰卡和非洲的肯尼亚、乌干达相比,中国红茶更有历史和地理优势。

从“人和”来看,中国茶道的核心理念在于“和”。茶以和为贵,祥和、和谐、包容,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着力发展适合绝大多数人饮用、最受世界人民喜爱的红茶,有利促进“人和”。所以说如今我们要着力促进红茶的发展,具有天时地利和人和的优势。

从整个茶产业发展的格局分析来看,笔者提出建议——强绿、扩红、兴乌龙,各有洞天黑白黄。自在发展、竞相翱翔,富民兴国,造福社会。这里就特别提出了“扩红”这个概念,中国的红茶历史上已经在世界创造过辉煌,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要进一步走向世界,再创新的辉煌。

来源:优质农产品杂志 白人朴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818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8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