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国第一县

找到约5,654条结果 (用时 0.019 秒)

“打造百亿茶产业,创建龙井第一县”—— 新昌县名茶协会成立25周年暨大佛龙井产销联盟成立大会活动举行

这是新昌茶人的高光时刻,这是大佛龙井总结再出发的时刻,这是新昌茶继续创新的时刻。 与其说这是新昌县名茶协会成立25周年的纪念会,不如说是浙江茶产业快速发展缩影的报告会;还是大佛龙井25年来品牌发展的研讨会;更是茶叶兴县域经济、乡村振兴、三农致富的分享会。 


新昌大佛龙井,从农产品的茶,到大佛龙井品牌的茶,到中国茶市交易以及辐射到全国,在全国各地大佛龙井专卖店销售的茶,经历了从农产品的产品经济向品牌经济的转变。以科技来实现新昌茶产业有形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深加工精细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以文化经营来实现大佛龙井品牌溢价的最大化,从走出去推销向吸引更多的人来新昌体验转变,乘上B2B、B2C的电子商务快车等等,新昌的茶产业总是给人惊喜不断! 10月28日上午,以“共创、共进、共享、共赢”为主题的新昌县名茶协会成立25周年暨大佛龙井产销联盟成立大会在新昌县万怡酒店隆重举行。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推广研究员徐云焕,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茶叶首席专家、推广研究员罗列万,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龙井茶品牌管理办公室主任、推广研究员陆德彪,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高级农艺师金晶,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教授龚淑英,中共新昌县委副书记柴理明,新昌县原政协副主席、原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袁振华等领导嘉宾以及大佛龙井生产厂商、经销商和各大媒体聚集一堂,庆祝这个有纪念意义的特殊日子。新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吕田主持会议。 

新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吕田主持会议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推广研究员徐云焕致辞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推广研究员徐云焕在致辞中提到,茶叶是浙江省最具特色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生产历史悠久,产业基础扎实,文化底蕴深厚,是浙江农业的金名片。多年来,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主产区顺应市场需求,积极创建“生态茶园”,不断优化茶类结构,深入实施良种化、标准化、品牌化战略,加快构建全产业链协调发展的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与此同时,由农业部与浙江省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永久落户浙江并连续成功举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极大激发了全省上下共同打造茶叶强省的热情,进一步推动了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世界茶乡看浙江”响誉五湖四海。 新昌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大佛龙井是龙井茶的重要品牌,新昌茶产业是浙江茶业的优秀代表,长期以来历届新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大力推进茶业强县建设,全面实施茶产业提升行动,有效促进产业融合。大佛龙井先后获得浙江省十大名茶、全国农业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著名品牌等荣誉,连续十年入选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2019年品牌价值达到43.04亿元,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扩大。2018年,中国茶市是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到成1.69万吨,交易总额达到52.12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交易市场。与此同时,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节,已成为新昌茶叶对外展示交流的重要平台,也为浙江茶叶品牌推介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昌县原政协副主席、原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袁振华致辞 袁振华会长作名茶协会成立25周年总结报告。作为全国产茶大县的新昌,一直以来,走在茶行业发展的前列。1994年,新昌县诞生了全国第一个茶产业行业协会——新昌县名茶协会。协会的成立,从此拉开了名茶协会工作序幕。袁会长从25年的经历、成长、发展、探索、联动、接力、回顾、贡献、经验分别阐述了新昌茶产业的发展。 中共新昌县委副书记 柴理明为俞志林、程兆敏、凌光汉颁发“新昌茶界资深老茶人”奖 会上,播放了“寻找好茶”专题片;为感谢新昌茶界资深老茶人对新昌茶产业发展做出的贡献,举行了新昌县茶界资深老茶人颁奖。25年的发展离不开一批又一批茶人的努力与付出,大会现场向俞志林、程兆敏、凌光汉三位新昌资深老茶人颁奖。他们是新昌茶产业发展的基石,也是新昌茶产业历史的见证。 

宣读《新昌县大佛龙井产销联盟章程》

《大佛龙井产销共识》签名仪式

《大佛龙井质量承诺书》签名仪式

大佛龙井标准实物参考样赠送仪式 大会还公布了第一批大佛龙井产销联盟成员名单;通过大佛龙井产销联盟章程;举行了大佛龙井全国最低销售价共识电子签字仪式、大佛龙井质量承诺书电子签字仪式;还发大佛龙井实物标准样,并赠送大佛龙井实物标准样给销售商。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教授龚淑英讲介大佛龙井实物标准样 据龚淑英教授介绍,新昌大佛龙井的特级标准样具有干茶扁平光滑、挺直尖削;嫩绿鲜润;匀整重实;匀净;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甘爽;汤色嫩绿明亮、清澈;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匀齐,黄绿明亮的特点。 

中共新昌县委副书记柴理明致辞 大会最后由中共新昌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柴理明作讲话,他提到近年来,国内外茶叶市场需求发生深刻变化,作为茶叶生产大县,新昌要认真研究新常态,准确把握新形势,积极应对新挑战。成立产销联盟是在外形式的倒逼,也是产业发展的内部之需。大佛龙井是浙江绿茶的杰出代表,近年来新昌县茶产业发展取得很大的成绩,也面临挑战,具体表现在成本倒逼、市场倒逼、质量倒逼等问题上,因此新昌县委、县政府倡导发起大佛龙井产销联盟,有助于进一步开拓市场,建立稳定的供应和销售渠道;有助于进一步互通信息,建立科学的管理和标准体系;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形象、抱团合作,扩大市场竞争力。 大佛龙井产销联盟的成立是一个开始,为了能够积极有位,主动作为就需要明确将富民理念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目标,推进茶产业的信息共享、标准统一、策略同向、行业自律,在工作中把握大局、找准方向,加强市场调研,抓好信息监测,科学研判趋势,引导企业有序发展生产。还要持续优化服务以及扩大宣传。在积极迎接新挑战的问题上,柴理明书记提到要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茶园建设,鼓励和支持茶农建设生态、绿色茶园,推广科学无公害技术,推行信用等级评定,切实维护好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其次要坚持互利共赢,即平等相处、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第三要坚持政策扶持,现场县委、县政府将一如既往加大对茶产业扶持力度,积极整合涉农资金,优先向茶产业倾斜,帮助茶企、茶农解决融资难题,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十五年来,名茶协会凝聚力量,从茶出发。团结带领全体会员和广大茶农、茶企、茶商,全面实施大佛龙井品牌和茶业强县战略,凝心聚力推进新昌茶业的良种化、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 二十五年来,新昌茶产业发生了方方面面的变化,带来了可喜的成绩。名茶协会不断发展;名茶产业迅猛前进;名茶品牌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名茶市场迅速壮大;名茶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名茶产业链不断拉长;名茶强县荣誉满满;大佛龙井成为新昌一张滚烫的金名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昌,就是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的代表。茶叶是新昌农业主导产业,新昌县先后获得“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全国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全国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全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十大最美茶乡”等称号。在刚过去的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新昌又添新荣誉,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2019中国茶旅融合十强示范县”等称号。 一片叶子,美一方环境,富一方百姓,兴一方经济。25年来,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新昌茶人创造了“以市场为主体、品牌为主线、政府为主导”、令业界惊叹的“新昌模式”。 有品牌,强传播。大佛龙井就是县域茶品牌传播的最好例证。在探索农业市场化改革、萌发品牌意识较早的浙江,新昌县的茶叶创牌走在前列。自1994年酝酿推出“大佛龙井”,25年来,其品牌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步步为赢。大佛龙井已连续10年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2019年品牌价值高达43.04亿元,居全国第六。 中国茶市,定价龙井。1995年4月,全国第一个产区茶叶市场——浙东名茶市场的诞生,其规模居于浙江第一。客商从四面八方云集新昌,浙东名茶市场成了浙江龙井茶的集散中心。随着以龙井茶为主的名优茶交易量的猛增,中国茶市的规模也在扩张,面积扩大以后的中国茶市,客户猛增,各类茶源吸引聚集,销区从原十多个省市扩大到全国各地,形成产销两旺的局面。如今,中国茶市已成为全国“双百市场”和中国茶叶价格指数信息采集定点市场。 当前,全国产茶省份多,西部省份茶园面积的扩张,势必将对全国茶叶市场带来影响。如果过去20年中国茶业的发展是以茶叶品质为中心,那么未来5到10年,唯以品牌为驱动,以品牌为引领,各地发展茶业才有生机与动力。可预见的是,中国茶叶品牌的较量将进入白热化。 新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吕田认为,大佛龙井品牌与国内众多的区域公用品牌一样,面临着高质量发展做强做大的瓶颈,区域公用品牌市长做,还得市场做,在新的历史时期,不仅要帮助农民解决好农产品的难卖问题,更要争取卖好价,最大限度地实现区域公用品牌的溢价,让广大茶农、经销商共享大佛龙井品牌高质量发展的红利!如果说,前25年,我们做足了大佛龙井产地源头的文章,未来要着重于消费终端市场的推广,加速建立大佛龙井即龙井茶,龙井茶的杰出代表是大佛龙井品牌的消费者认知!让经销商以卖大佛龙井为荣,让消费者以喝大佛龙井为豪!接下来新昌要启动的“百城共鉴大佛龙井”活动,正是出于建立消费者对大佛龙井品牌认知的考虑! 原新昌县名茶协会会长袁振华表示,接下来名茶协会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打造百亿茶产业,创建龙井第一县”的总目标,启动大佛龙井品牌提升行动,脚踏实地的落实好“11358”工程,推动茶业持续提升:即开展1 次品牌管理专项整治,以“稳定产品质量、规范管理秩序”为目的,切实加强行业管理;成立1个茶叶产销联盟,推动茶叶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金牌销售商强强联合,实现全产业链的强强联手;构建3次检测质量管控体系,即“鲜叶速检”“企业内检”“市场抽检”三次质量检测体系,确保茶叶的质量安全;新增50家大佛龙井专卖店(销售专柜),扩大销售渠道,对优秀者授予功勋奖;举办80场品鉴活动,对外宣传大佛龙井区域公用品牌,提升新昌茶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健全茶叶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茶业发展有机衔接,充分应用大佛龙井的品牌价值,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新时代,新理念,新发展。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品牌强农的大背景下,在新昌县名茶协会成立25周年之际,成立大佛龙井产销联盟、召开全国知名茶商圆桌会议。这是新昌再一次走在全国产茶县前列的又一高瞻远瞩的举措。产销联盟的成立,不仅为生产、销售搭建了平台,更是重点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资源共享的平台,提高了新昌茶企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开拓市场,不断满足消费需求的升级;这也是规范了茶叶生产经营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大佛龙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举措,助推新昌实现“打造百亿茶产业,创建龙井第一县”的总体目标。

突出“勐海味”特色 打造“中国普洱茶第一县”金字招牌

勐海被誉为“中国普洱茶第一县”,着已经成为勐海的一张名片,这里面包含三个宣传主题:“勐海茶”“勐海味”“中国普洱茶第一县”。

勐海当地独特的茶叶品种是勐海大叶种茶,这个茶树品种的独特之处是茶多酚含量高,形成了苦中融甜的品质,协调性好。用勐海大叶种茶制成的普洱茶具“勐海味”的特征,并形成几个层面的说法。1.科技“勐海味”:感官品质浓酽醇爽、香韵独特,一山一韵、百山百味,生态安全、神奇科技、核心点是太阳的味道。2.人文“勐海味”:触唇知茶、两颊生津、喉底回甘、过齿留香,舌面厚滑,是越陈越香,“浓强厚重”的普洱茶。

勐海普洱茶产业优势

2020年勐海全县茶业综合产值达12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先后荣获“全国重点产茶百强县”“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等。这源自勐海普洱茶的极大优势:1.勐海普洱茶越陈越香,耐久储存的属性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品;2.勐海是普洱茶的生产中心、集散中心和辐射中心;3.勐海县的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平均单价、茶农收入、上缴税收、企业品牌、县域公共品牌等在全国普洱茶产茶县中均排在第一位。2019年勐海县茶树种植面积87.54万亩、占全省12.95%,建成绿色生态现代茶园核心示范区36万亩,毛茶产量2.88万吨、占全省的6.68%,精制茶产量2.8万吨、占全省的8.43%,全县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20亿元,茶叶加工产值和茶叶农业产值比为3.4:1,上缴茶叶税收3.9亿元,占全省茶叶税收的65%,是云南唯一突破百亿元的重点产茶县。

勐海县普洱茶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

勐海县以“中国普洱茶第一县”为旗帜,以爱上“勐海茶”、恋上“勐海味”;强力打造“勐海普洱茶品牌”“勐海名山名茶品牌”和“勐海企业品牌”三个品牌;着力“生态普洱、科学普洱、安全普洱、放心普洱、满意普洱五个抓手,深入落实十项举措,茶产业呈现出百家争“茗”、百花齐放、“兴兴”向荣的大好发展态;建成了中国最优质的普洱茶基地,实现了茶产业富民强县。

1.突出“勐海茶”的绿色生态

构建了“勐海大叶种茶”标准生态茶园,扩大种植规模。2011年,勐海茶园面积只有38.6万亩,今天已经达到87万亩,勐海茶市场占有率得到提升。全面建成了“茶中有林,茶在林中;远看青山绿水,近看心旷神怡”的生态最优和普洱茶原料最优的基地。

2.突出“勐海味”的独特风味

大力推广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立足质量,树立形象和标杆,千方百计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着力“浓强厚重”独特风味;打造高端茶品牌,提升老班章、贺开、南糯山等名山名茶附加值和品牌效应。

3.突出“勐海味”质量的统一性

按照普洱茶种植加工标准,择优扶持了一批产品质量过硬的初制所、合作社和生产企业,帮助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改进工艺,提高生产水平;建立了茶叶市场准入及认证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对茶叶生产统一技术规范、统一质量标准。

4.突出“勐海味”的专业化

扶持茶农的积极性,引导茶叶专业合作社向股份制方向发展,完善运行机制,推动茶叶专业合作组织优化发展,推进茶农持续增收,促进茶农与商家零距离卖茶,实现茶农的“包容”和提振茶叶致富的信心。

5.突出勐海味的营销通畅

建设现代化茶叶产业园区,结合特色茶叶专业化乡镇建设,加快茶叶集群产业的发展,推进茶叶流通环节向优势区转移。鼓励扶持企业、购销大户到主要茶叶消费区域设立销售窗口和专卖店,形成点、片、面相结合的销售网络。大力发展总经销、总代理、专卖店、网上交易等新型现代物流方式,构建“勐海普洱茶”走向国内外市场的多元化渠道。

6.突出勐海味品牌效益

扶持企业争创品牌,深度挖掘茶叶品牌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促进茶产业向品牌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发展,目前勐海县茶业注册企业已经达到1万6千家,加工企业突破300家,形成了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格局。连续三年,勐海县有四家企业入围云南省十大名茶。

7.提高品牌辨识度,打造“勐海味”品牌特色

建设好“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和“全国普洱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严格落实包括茶树种植,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加工工艺、外形特征、内在品质、包装方式等在内的技术规范要求和质量标准体系,提升“勐海茶”、“老班章”、“南糯山”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效益。打造及企业“SC”质量认证、复检和项目申报等工作,凡使用“勐海茶”标识的茶叶企业,均应取得“SC”认证,产品必须符合“勐海茶”的质量标准。

8.加强茶文化与旅游融合,突出“勐海普洱茶文化”品牌特色

大力展示普洱茶文化内涵,全方位、动态化拓展茶业功能,从过去单纯卖茶产品转变为卖产品和卖服务相结合。开展民族茶文化展示、特色茶叶产品展示与贸易、茶文化研讨与交流、制茶大赛、斗茶大赛、民族茶艺大赛、茶产品经贸洽谈、古茶山旅游等。

9.突出西双版纳春城中的“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品牌

通过规划、布点、保护和改造,促进实体建筑与自然景观、历史风貌与民族茶文化的有机融合,展现和彰显独特的民族民居建筑风格,把勐海县城建设成为了一个大普洱茶市场,展现了“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集生态、山地、茶文化、农耕文化为一体的全国最具特色、最具亮点的茶文化之城。

10.加强宣传推介,突出“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名片和“勐海味”特色

宣传突出特色:“生态、科学、安全、放心、满意”的“中国普洱茶第一县”;爱上“勐海茶”,恋上“勐海味”;“优质安全、生态健康”的“勐海味”;“神奇养生、美丽和谐”的西双版纳春城;全面提升“勐海普洱茶”的市场品位,在全国形成了只要有普洱茶的市场就必有勐海普洱茶的盛况。

勐海县茶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产业结构还不够优

2.质量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

3.古茶树保护工作压力大

4.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还不够好

强力打造“中国普洱茶第一县”金字招牌

(一)突出目标

一是在中国茶产业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引领云茶实现新的跨越和腾飞;三是巩固百家争茗、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四是全面形成用心制作好茶,一心一意制作好茶的氛围。

(二)突出定位

1.当规模化的排头兵

(1)实施中低效茶园改造;

(2)提高茶园规模经营水平;

(3)推进初制所规范化建设;

(4)加强工园区建设;

(5)加强古茶山管理和古茶树资源保护。

2.当组织化的典范

(1)培育龙业;

(2)加大金持;

(3)推进示社创建;

(4)利益联结机制。

3.当专业化的标杆

(1)打造“一村一品”专业村;

(2)完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3)加强专业人大培养;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5)加强古茶山管理和古茶树资源保护。

4.当绿色化的新样板

(1)加强绿园建设;

(2)加大绿色有机认证力度;

(3)组建“勐海茶绿色有机产业联盟。

5.当市场化的风向标

(1)加强品牌宣传;

(2)组织茶事活动;

(3)推动茶旅融合;

(4)构建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5)加强市场开拓。

勐海茶现象的核心内容:健康中国茶,让世界恋上中国茶,中国茶一定会更火!

作者:何青元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根据录音视频整理)

来源:勐海县茶业协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贵州茶产业第一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

  中国名茶之乡   中国茶文化之乡

  贵州茶产业第一县

  ——湄潭茶产业简介
  湄潭位于贵州高原北部,乌江北岸,全县总人口50.66万。杭瑞高速与道翁高速交汇湄潭,县城距遵义机场35公里、遵义市区60公里、贵阳200余公里、重庆300余公里。湄潭生态环境优美,平均海拨在927米,年平均气温15.1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64.83%,常年空气质量优、达到国标一级,在186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趟着36条20公里以上的河流,素有“云贵小江南”之美誉,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国际生态休闲示范县”。
  湄潭地表资源丰富,土壤富含锌硒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地区,其自然地理环境特别适宜于茶树生长。湄潭生态好,生物平衡多样,不易发生病虫害,茶园农药使用少,质量安全可靠。湄潭气温低,茶叶生长缓慢,营养物质积累丰富,氨基酸含量高达4%以上、茶多酚28%以上、水浸出物40%以上,水浸出物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左右。出产的绿茶香高持久,滋味鲜爽,汤色翠绿明亮,叶底嫩绿鲜活,红茶甜香浓郁、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鲜浓醇厚,不可复制的优越自然环境成就了湄潭茶的优良品质。  

  一、基本情况

  湄潭是贵州最大的茶区,在“全国重点产茶县”排位第二。2001年成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 2005年获“中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2008年荣获西南地区唯一的“中国名茶之乡”称号,2009年荣获 “全国十大特色产茶县”称号,2010年被《人民网》评为“最受百姓欢迎产茶地”,2012年获“全国十大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2009-2014年连续获“全国重点产茶县”,2013年获“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茶叶籽产业发展示范县”,2014年 “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全国茶文化之乡”,2015年获“贵州茶产业第一县”、“中国茶叶产业示范县”,2016年获“中国十大最美茶乡”,2017年荣获“中国茶产业扶贫示范县”,2018年荣获“中国茶业品牌影响力全国十强县”,并连续四年蝉联全国第二重点产茶县。是贵州省现代茶业高效示范园区,茶叶产业已成为湄潭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2018年全县投产茶园57万亩,茶叶总产量6.77万吨,产值48.2亿元,茶业综合收入124.85亿元。 
  2018年,全县已发展茶园6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达99%以上,无公害茶园认定面积45万亩,有机茶园4.85万亩,绿色食品茶园0.9万亩。茶园集中度高,主要分布在全县15个镇(街),涉及8.8万农户35.1万余人。 
  全县茶叶生产、加工、营销企业及加工大户566家,其中注册企业418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35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22家,市级25家。年加工能力8万吨以上,产品涉及绿茶、红茶、黑茶及茶叶籽油、茶多酚、茶树花、茶花面膜等13类综合开发产品。
  全县有茶叶商标700余个,“湄潭翠芽”和“遵义红”被列为全省“三绿一红”重点品牌,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湄潭翠芽”获得国家级金奖88次,“遵义红”获得国家级金奖28次。在2015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湄潭翠芽、遵义红均获得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湄潭翠芽”是“中国驰名商标”,2017荣获“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达102.17亿元”。中国驰名商标“兰馨”及一批企业品牌在省内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遵义红”成为党的十九大和2018年全国两会用茶。
  茶区建有茶青交易市场35个,茶青可在30分钟内进入市场交易。建成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国家商务部定点出口市场--中国茶城,着力打造“一个中心五大平台”,目前入驻企业和商户400多家,2018年交易额18亿元,已成为茶产业营销的综合舞台。湄潭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地级以上城市设立品牌专卖店、旗舰店、批发部1000多家,企业在天猫、阿里巴巴等全国知名网站开设网店400余家。
  在做大做强茶叶一产、二产的同时,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有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博览园、“翠芽27度”2个国家4A级景区,一个贵州十大魅力景区--中国茶海,还有中国茶工业遗址博物馆群、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象山茶博园、茶博会展中心等茶文化标志性景点,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沓而至观光、体验。茶产业是旅游发展的基础,茶旅游提升茶产业的翅膀,湄潭涉茶的农商旅投公司、文化创新公司、茶庄园经济、私人订制等新型经营主体、经营业态展呈多栖发展,并展现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二、主要做法

  (一)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作为一把手工程一届接着一届干,全县上下一心,形成了发展茶产业共识,全力突破。
  (二)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形成了6条茶叶产业带、7个茶叶专业镇、一批茶叶专业村和专业户,实现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
  (三) 以茶产业发展为抓手,推进扶贫攻坚,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奔小康。全县有8.8万余户、35.1余茶农因茶走向致富路。
  (四) 加大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茶旅一体化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茶产业综合效益。
  (五) 加大政策措施保障,2007年、2011年、2013年、2015年,县委、政府分别出台茶产业发展纲领性文件,每年制定实施意见,从基地、加工、市场、品牌、文化旅游等方面进行扶持和引导。
  (六) 加大财政投入,每年整合上级财政资金4000万以上、县级财政预算专项资金1000万元以上直接投入茶产业建设,茶区基础设施等相关联的投入更大。  

  三、今后的发展目标及主要措施

  将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思想为指引,以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为抓手,重点围绕“夯实一个基地、巩固两个品牌、拓展三个市场、全面融合发展”工作总体思路,不断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努力实现“产业兴、人气旺、生态好、环境美”的产业发展目标。
  (一)夯实一个基地。一是强化新建茶园管理,做实基地规模。二是强化幼龄茶园管护,促进早投产。三是强化科学防治病虫害,保障质量安全。四是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五是指导茶叶企业开展“三品一标”及雨林联盟认证,实现茶园全覆盖。六是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提升基地建设水平。
  (二)巩固二个品牌。一是开展品牌现状调研,探索完善品牌管理办法。二是倾力打造“湄潭翠芽”和“遵义红”,加强政企联手,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支持茶叶企业参加具有重大影响的斗茶比赛、评比及品牌(产业)推广活动。四是制作湄潭茶产业宣传片,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
  (三)拓展三个市场。一是国内目标市场。开拓北京市场、西安市场、重庆市场、山东市场、上海市场,辐射带动华东、东北、西北、北方等区域市场。建设贵州茶叶交易中心。二是线上线下市场。拓展互联网市场,支持企业在全国开设“湄潭翠芽”、“遵义红”茶叶品牌旗舰店、专卖店、批发部等。加快中国茶城市场建设,完善各项市场功能。三是国际市场。抢抓“一带一路”机遇,积极对接与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的合作,支持和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四)全面融合发展。以“茶庄”建设为突破口,推进茶产业的三产共生,三产融合,不断提升茶叶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围绕茶叶的生态优势功能、经济功能、健康功能、文化功能,全力推进茶旅一体化建设,让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
  2018年12月30日

找到约5,591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