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浙江绿茶品种图片

找到约120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2022浙江绿茶博览会将于11月3-6日在长春举行

因疫情延期的2022浙江绿茶博览会将于11月3日-6日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重启,本届绿茶博览会以“浙江绿茶·品行天下”为主题。

浙江作为中国绿茶大省、强省,为全国创造了浙江茶业模式,引领全国名优茶发展,“一县一品”几乎县县有名茶。经过多年的发展,浙江茶产业目前已形成了以绿茶为主导,红、黑、青、白、黄五大茶类和花茶为补充的茶类格局。近年来,在浙江省委省政府推进浙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下,全省上下凝心聚力,紧紧围绕“高效生态、特色精品”方向,各地积极调整优化茶类结构,扎实推进茶叶机械化、标准化、生态化生产和产业化、品牌化经营,初步构建起茶文化、茶经济、茶生态和茶旅游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

浙江绿茶博览会是浙江省倾力打造“浙江绿茶”品牌、拓展内外市场、构建浙茶营销联盟的重要举措。自2006年以来,先后在北京、沈阳、西安、哈尔滨、南京、太原、郑州、西宁、深圳、青岛等主要消费城市举办了多届浙江绿茶博览会、浙江绿茶专场推介,在全国茶业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在浙江各级政府与全省各级茶叶主管部门、茶企茶人中得到了充分肯定和良好口碑,已成为浙江茶叶有效对接市场的重要途径和全国重要的绿茶茶事活动。“浙江绿茶,品行天下”的市场推广,也使得浙江绿茶深入人心,形成了“世界茶乡看浙江”的靓丽风景线。

此次博览会选择长春作为举办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长春作为振兴东北战略实施的领衔城市之一,是东北重要的省会城市和茶叶消费城市,浙江绿茶在当地有着“冰天雪地里的第一抹绿”的特殊意义。本次博览会将嫁接在中国(长春)国际茶产业博览会上,作为长春唯一一场大型茶展会,经过多年积淀,已成为推动东北亚地区茶产业发展、茶文化繁荣、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引领当地饮茶风尚、拓宽消费市场的理想平台,对推动浙江茶产业的品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据悉,本届绿茶博览会将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8号馆举行,展览面积1200平方米,汇集了杭州、宁波、温州、湖州、绍兴、台州、金华、衢州、丽水和舟山等10个市100多家企业生产的精品绿茶、特色黑茶、红茶等丰富的茶叶产品及深加工产品。另外还有浙江茶产业成就和数字成果展示、浙江绿茶专题推介会、茶席体验等活动,多角度展示浙茶的独特魅力。愿优质精品的浙江绿茶让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

两大展会的联合举办,能整合两方优势资源,加快以浙江绿茶为代表的南茶北上发展步伐,促进南北茶叶产销合作、文化互融,对推动我国茶产业的传承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可以说,本次浙江绿茶博览会几乎涵盖了所有浙江省茶叶产业优势区域与品牌,百花齐放的浙江名茶主要包含以下产区。

杭州产区

杭州,素有“茶都”的美誉,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种丰富,茶叶种植面积全省第一。西湖龙井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浙江十大名茶之首,孕育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间,凝西湖山水之精华,聚中华茶人之智慧,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是中国名茶之瑰宝,它拥有1200多年历史,唐代著名茶学家陆羽撰写的《茶经》中就有记载,乾隆、张岱、袁枚等古代名人更是对其赞赏有加。

丽水产区

丽水,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市,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群山叠嶂,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座。高山云雾出好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出金奖惠明茶、松阳银猴茶、遂昌龙谷茶、缙云黄茶、莲城雾峰茶、龙泉红、青田御茶、雪毫茶、龙溪绿茶等众多名茶,其中金奖惠明茶、松阳银猴茶为浙江省十大名茶。

“世界绿茶看浙江,浙江绿茶丽水香。”丽水香茶是浙江省丽水市及九县(市、区)合力打造的茶产业区域品牌,是一种针对内销市场大众消费的半烘炒优质绿茶,也是浙江优质绿茶的典型代表。

湖州产区

湖州茶区山清水秀,竹海连绵,是我国著名的优质茶产区。这里不光是我国最早第一座皇家茶厂——大唐贡茶院、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诞生地,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贡茶——温山御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的安吉白茶、唐朝时期便是贡茶的长兴紫笋、源自清凉世界莫干山的莫干黄芽等名优茶的产地。

绍兴产区

绍兴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类丰富,是全国最大的龙井茶原产地、重要的绿茶出口地和世界最大的珠茶加工集散中心,拥有全国最大的龙井茶集散市场—“中国茶市”、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之一—“大佛龙井”。享有“世界绿茶核心产区”“世界著名茶乡”“世界珠茶之源”等众多美誉。“越茗”是绍兴市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大佛龙井、越乡龙井、绿剑茶为浙江省十大名茶。本届茶博会将以“越江南 茗世界”为主题,集中展示以大佛龙井、越乡龙井、平水日铸、觉农翠茗、西施石笕等区域公用品牌和绿剑、会稽红等知名企业名牌为代表的“越茗”品牌集群。

金华产区

金华市茶产业历经千年历史,据《山越史》记载,三国时期金华境内已产茶叶;80年代,金华市被列为全国重点花茶生产基地,金华茉莉花茶闻名全国。本届茶博会,金华展品有武阳春雨、磐安云峰、兰溪毛峰、箬阳龙珍等公共区域名茶及知名企业品牌,同时还有金华抹茶(抹茶食品)、金华茉莉花茶等特色产品。

温州产区

温州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迄今已有1600余年,境内拥有雁荡、括苍、洞宫三大山脉,孕育了具有“嫩鲜甘”独特品质的温州早茶。2020年,“温州早茶”成为浙江省首个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地市级茶叶公共品牌。

本次展会,温州将集中展示温州早茶、泰顺三杯香、平阳黄汤、乐清雁荡毛峰、永嘉乌牛早、苍南翠龙茶、文成贡茶、瑞安清明早等公共区域名茶及知名企业品牌!

宁波产区

宁波是我国海上茶路启航地,本届茶博会,宁波市展示产品包括曾获得浙江十大名茶之一的望海茶、瀑布仙茗、它山堰、后起之秀太白滴翠等公共区域品牌和知名企业名牌。

衢州产区

衢州市种茶、制茶、品茶始于唐朝,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中,开化龙顶、江山绿牡丹、龙游黄茶、衢州玉露等名茶在高端茶品市场均占有一席之地。

台州产区

台州市天台县是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和全国重点产茶县,拥有1700多年历史的著名茶园“葛玄茶圃”诞生于此。这里盛产的天台山云雾茶(华顶云雾)、天台黄茶(中黄1号)闻名遐迩。

天台黄茶为近年发现的珍稀品种和高端品牌,该品种春季新梢鹅黄色,颜色鲜亮,夏秋季新梢淡黄色,特色明显,内质高氨基酸、高叶黄素,所制的茶呈“三绿透三黄”的独特景象,2013年通过浙江省林木品种认定,产品深受国内专家和消费者认可,是国内茶叶产业的新星。

舟山产区

舟山群岛四季分明,温和湿润,是茶树生长宝地。普陀佛茶为舟山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始于唐代或五代十国时期,产于佛教圣地“海天佛国”普陀山,独特的海洋水体调节和茂林防护,使其产出的茶叶品质优异。本次展会,舟山以展示普陀佛茶农产品地理标志文化传承及与佛教文化渊源为主题,体现“一芽一菩提、一叶一世界”的内涵。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节选于茶悦世界《浙茶北上,两展联动,名优品牌提前揭晓!》)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1年度知识】茶叶发酵,茶叶品种分类

  茶在中国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茶文化也很深,茶是普通大众的饮品,相信大部分对茶并不陌生,也可能都喝过茶,但是要说对茶的了解,估计就剩少部分人了。现在我们茶友网公众号年度总结就来对茶叶做个全面的科普,详细介绍茶叶的基础知识,本次总结分为上、中、下三篇,看完这三篇大家对茶能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下面跟着笔者来学习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的六大基础茶类分别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还有其它茶类包括再加工茶、抹茶、花茶等)。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加工六大茶类的国家,其中,白茶、黄茶、黑茶是中国独有的工艺技术。即使有的国家能够加工绿茶、青茶、红茶,追根溯源,也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授过去的技术。

  现在比较通行的分类方法是将茶叶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基本茶类具体包括: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再加工茶则有:花茶、紧压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等。

  一、认识茶叶发酵

  中国茶叶现在最权威的分类方法是按照发酵程度来划分的,一般茶的分类都按制造茶叶时的发酵程度来分,约可分为三种:全发酵茶、半发酵茶与不发酵茶。简单来说,发酵度反映了在制作过程中新物质产生的多少,发酵率越高,内含物质转化得越多越彻底,发酵率越低,茶越接近自然状态。茶叶按加工方式及发酵程度不同,大致分为不发酵茶类、部分(轻微、微、半)发酵茶类及全发酵茶类。

  茶叶发酵程度会有小幅度误差,高低不是绝对,按照法效的程度,大致红茶95%发酵,程度最高,最完全。黄茶20%发酵,为半发酵。黑茶80%发酵为后发酵,青茶60%~70%发酵为半发酵,鲜叶中一部分会因酵素发生变化,产生特出香气和滋味冲泡后呈金黄色,琥珀色。白茶为5%~10%发酵为轻发酵。绿茶完全不发酵,茶树鲜叶采摘后高温杀青,然后经过揉捻,干燥制成保持叶内天然物质成分,茶汤青翠碧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茶叶品种分类

  绿茶

  绿茶(发酵度:0)——不发酵茶。绿茶,英文GreenTea,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绿茶是不发酵茶,颜色为绿,基本上跟刚刚采摘下来的鲜叶颜色保持一致。绿茶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绿化色泽和茶汤较多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由此得名。有的绿茶叶片颜色呈墨绿色,很深,但在水中泡开以后,叶片就成了嫩绿色,无半点红的地方。1.零发酵,氨基酸含量高,茶汤清透,鲜爽;2.性寒,茶汤微苦,清火明目,清热去燥;3.多酚提神醒脑,适合早晨,提高工作效率;4.忌空腹饮用,肠胃敏感不宜大量饮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绿茶品种代表:龙井茶、碧罗春、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蒙顶茶、太平猴魁、顾渚紫笋、平水珠、西山茶、雁荡毛峰、华顶云雾、涌溪火青、敬亭绿雪、峨眉峨蕊、都匀毛尖、恩施玉露、婺源茗眉、雨花茶、安吉白茶、普陀佛茶、雀舌茶,竹叶青等。

  主要产地:河南、贵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陕西、湖南、湖北、广西、福建等是我国的绿茶主产省份。

  白茶

  白茶(发酵度:5%-10%)——微发酵茶。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白茶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白茶之所以叫做白茶,是因为长有很多白色的茶毫。白茶的芽心是白色的,叶面是灰绿色的,叶背是黄褐色的。这些颜色的变化都是白茶经过轻微发酵的痕迹。1.微发酵,茶汤呈象牙白,清鲜爽口;2.性寒,陈化后逐渐温和,退热祛暑;3.含有丰富的多糖,降血脂、降血糖;4.忌大量饮用新茶,建议喝3年以上的白茶。

  图片来源于网络

  白茶种类大全:白茶因茶树品种、鲜叶采摘的标准不同,主要品种分为:首日芽、天山白、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另外还有云南的月光白等。

  主要产地:白茶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柘荣、武汉新洲旧街、蕉城天山、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艺主要晒青,晒青茶的优势在于口感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黄茶

  黄茶(发酵度:10%-20%)——微发酵茶。黄茶是中国特产。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黄芽茶主要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和霍山黄芽、远安黄茶;如沩山毛尖、平阳黄汤、雅安黄茶等均属黄小茶。三峡库区蓄水以后,秭归山区常年雾气笼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秭归黄茶,也属于黄小茶。

  图片来源于网络

  黄茶的发酵是人工控制的,叫做“闷黄”,就像煮青菜时盖上锅盖,青菜很快就会捂黄了。黄茶属于轻发酵茶,工艺技术是人工控制的,叫做“闷黄”,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1.低发酵,闷黄工艺形成黄汤黄叶;2.性凉,可提神醒脑、消食化滞;3.鲜叶中天然物质保留多,对防癌、杀菌、消炎均有特殊效果。

  黄茶种类大全: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远安黄茶、霍山黄芽、沩江白毛尖、平阳黄汤、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海马宫茶等。

  主要产地:主要在湖南岳阳、湖北远安县、四川雅安、安徽霍山县、浙江平阳、泰顺、瑞安、广东韶关、肇庆、湛江等。

  乌龙茶(青茶)

  青茶(发酵度:15%~70%)——半发酵茶。乌龙茶(OolongTea),属于青茶、半发酵茶,其品种较多,是中国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说起来乌龙茶的名字来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乾隆年间,一名叫苏龙的将军归隐山林,住在福建安溪。将军善于打猎,肤色黝黑,人们都叫他乌龙。一日,将军在采摘完茶叶后,继续打猎,茶叶在腰间的茶篓中,上下摇晃碰撞,回家后又忘了制茶。隔天再制茶时,发现这个茶叶的味道清香醇厚,并且没有苦涩味。从此,这种茶叶开始流行起来,并且以将军的名字给这种茶叶命名,称作“乌龙茶”。1.半发酵,工艺极其繁复,人工依赖高,将茶叶滋味变幻演绎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也赋予了茶叶更多的人文色彩;2.性凉,消食解腻,减肥消脂;3.忌空腹饮用,忌酒后饮茶。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乌龙茶茶品种代表:大红袍、武夷岩茶(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武夷肉桂、武夷水仙、黄金桂)、铁观音、东方美人、凤凰单丛、冻顶乌龙茶等。

  主要产地: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

  红茶

  红茶(发酵度:70%-90%)——全发酵茶。红茶是国际上销量最大的茶类,属于全发酵茶。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2013年湖南东江楚云仙红茶喜获“中茶杯”特等奖。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1.全发酵,汤红艳透亮,花果香,口感润滑;2.全世界接受度最高的茶;3.性温和,不刺激,养胃护胃好帮手。

  红茶品种代表:祁门红茶、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红茶、阿萨姆红茶、正山小种、金骏眉、银骏眉、铜骏眉、百瑞香、锡兰红茶、日照红茶、滇红工夫、云南红茶、泉城红茶、川红工夫、荔枝红茶、滇红工夫、坦洋工夫、宁红工夫、粤红工夫、越红工夫、江苏工夫等。

  主要产地:中国(安徽、四川、云南、福建、湖南等地)、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肯尼亚。

  黑茶

  黑茶(发酵度:随时间会变化)——后发酵茶。黑茶(darktea),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传统黑茶采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较高,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黑毛茶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的发酵是最特殊的。其他茶类都是仅依靠自身的物质发酵,而黑茶的发酵还借助了外界的微生物的力量,因此发酵非常的彻底。1.后发酵,随时间会成长,越陈越香;2.汤色红褐,汤质醇厚爽滑,陈香;3.消食减脂,保护心血管,润滑肠道。

  黑茶品种代表:湖南黑茶(茯茶、千两茶、黑砖茶、三尖等)、湖北青砖茶、四川藏茶(边茶)、安徽古黟黑茶(安茶)、云南黑茶(普洱熟茶)、广西六堡茶及陕西黑茶(茯茶)。

  主要产地:主产区为广西、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

  拓展知识:除了基础六大茶类,花茶、紧压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中的比较常见的花茶,再加工茶以及抹茶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花茶

  花茶(Scentedtea),又名香片,即将植物的花或叶或其果实泡制而成的茶,是中国特有的一类再加工茶。其是利用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点,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一起闷,茶将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制成的花茶香味浓郁,茶汤色深。花茶又可细分为花草茶和花果茶。

  花茶产于福建、江苏、浙江、广西、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湖北、云南等地。

  再加工茶

  所谓再加工茶类,顾名思义,就是在六大基本茶类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其进行再次加工而成的茶叶。我国的再加工茶以花茶和紧压茶为主。以基本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的原料经再加工而成的产品称为再加工茶。它包括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和药用保健茶等,分别具有不同的品味和功效。代表茶:花茶有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紧压茶有沱茶和六堡茶;速溶茶有绿源牌速溶茶。

  抹茶

  抹茶不是绿茶,抹茶也可归在再加工茶里。抹茶,又作末茶,起源于中国魏晋时期,其做法是采集春天里的嫩茶叶,用蒸汽杀青后,做成饼茶(即团茶)保存。等到食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烘焙干燥,后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再倒进茶碗并冲入沸水,用茶筅充分搅动碗中茶水,使其产生沫浡,即可饮用。抹茶原本产生于中国,后来兴盛于日本。多年来,受季节、地域的限制,茶叶市场始终无法发展壮大。中国茶叶市场的消费也一直处于疲软状态,外部大环境导致成本上升、竞争加大;内部的一些负面事件,也影响了市场的消费信心

  茶叶分类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有的按采茶季节分类,将茶叶分为春茶、夏茶、秋茶;有的按产地分类,例如“祁红”,即祁门红茶,是产于安徽省祁门县的红茶,“滇红”即是产于云南省的红茶,“婺绿”是产于江西省婺源县的绿茶;有的按销路分类,将茶叶分为内销茶、外销茶、边销茶和侨销茶等。

  上述各种分类方法,均有一定的依据和合理性,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它们都存在不少缺陷,容易产生混淆。比如说,按销路分为外销茶和内销茶,但有的茶叶既可外销又可内销就不太好归类,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内、外销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

  现在多数茶界学者和茶叶工作者赞成以下观点:茶叶的分类主要依据茶叶的加工原理、加工方法、加工中茶叶主要成分的变化、茶叶的品质特征等因素,同时参考生产、贸易、消费方面的习惯。按此原则,可以将中国茶叶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总共十大类。

  文丨茶小弘

为什么是浙江?回望浙江牵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之路

11月29日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四楼会议室。大家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视,屏幕上正在直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23时35分许,喜讯从摩洛哥会场传来——我国单独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下简称人类非遗)!“耶!”会议室内掌声雷动。他们是浙江申遗工作专班的中坚力量,来自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等专业团队。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巨山、中国丝绸博物馆周娅鹃、中国茶叶博物馆李昕和朱阳、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叶涛等工作专班的成员,激动地庆祝申遗成功。

人群中,记者看到了叶涛,她是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副处长。

消息传得飞快。叶涛的母亲在家里看到这则新闻时,蓦地想起两年前,叶涛突然往家里搬回了很多和茶叶相关的书籍,堆在一起,到腰那么高。

“你不是不喝茶的吗?怎么突然买这么多书?”妈妈好奇地问。叶涛笑了笑说:“最近有个工作要忙。”

这个对家人都不能透露的,正是文化和旅游部交给浙江的大项目——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作为我国新一轮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的项目。

整个项目涉及15个省(区、市)、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为什么由浙江牵头?我们回望申遗之路,寻找“非浙江不可”的理由。

“有一个关于茶叶的大项目,你们浙江接不接”

2020年10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领导来浙江参加全国非遗曲艺周相关活动。他叫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分管非遗保护的副厅长叶菁和叶涛,神秘地说:“现在有一个关于茶叶的大项目,你们浙江接不接?”这位领导说的项目,正是以浙江作为牵头申报省份,申报新一轮的人类非遗。

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接不接?

浙江是非遗大省,启动非遗保护工作已经十余年了,有能力、也有专业度去做这件事。经过层层汇报确认,10月底,浙江去北京接下了申遗任务。

“无论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个项目非浙江莫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资深首席科学家鲁成银认为,说起茶叶这篇文章,浙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横向,看历史——汉代名士丹丘子的《神异记》中提到,浙江余姚四明山有大茶树,《临海县志》引抱朴子《茗园》的记载:“盖竹山有仙翁茶园,旧传葛玄植茗于此”、吴兴郡茗岭“课童艺茶”及乌程侯孙皓“以茶代酒”等茶事活动中,说明汉代,即距今2000年前浙江就有植茶和饮茶的历史记载。

纵向,比资源——浙江茶树品种资源非常丰富,传统的群体种有鸠坑种、龙井种、乌牛早和香姑寮白毫等优良品种。

空间,论产业——目前,浙江茶叶面积全国第6,茶产量第7,茶产值第3,茶出口量第一。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张雁介绍说:“此次,在全国44个项目中,浙江有6个非遗项目成为重要组成部分,位列第一方阵。”具体包括: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绿茶制作技艺(婺州举岩)、绿茶制作技艺(紫笋茶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安吉白茶制作技艺),以及庙会(赶茶场)、径山茶宴两项民俗活动。

浙江的茶叶很多,为什么选送这6个项目?

首先,他们都是与茶叶相关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涵盖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与相关习俗在江南产区的代表性形态。其次说说绿茶。绿茶是中国茶叶生产史上,出现最早、存在时间最长、产区范围广、品类众多、消费人群最为广泛、影响最深的茶类。浙江是中国绿茶生产重点省份,绿茶产量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90%以上。如今,浙江已发展成为全球绿茶生产、加工和出口的中心, 更是赢得了“中国绿茶看浙江”的美誉。

“浙江茶事繁荣,多家涉茶高校、科研院所、社团和茶旅企业遍布全省。”鲁成银举例说,浙江大学设有茶学系,浙江农林大学设有茶文化学院和茶学系,浙江树人大学有茶叶经贸专业。中国茶叶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还有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华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杭州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专业茶展示和研究机构,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浙江茶文化研究会、浙江茶叶学会、中国茶叶学会等研究型社团提供智力支持;越红茶院、龙坞茶镇、松阳茶香小镇、磐安玉山古茶场文化小镇等茶旅企业茁壮发展。

“所幸,我们都啃下来了”

2020年11月,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巨山突然接到邀请——参与申遗文本写作。

没有丝毫犹豫,王巨山就接下了重任,在他看来,这个事情不只是非遗申报这么简单,也是维护展示中国文化形象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举措,能参与到这样的项目中,充满着荣誉感和使命感。“从个人来说,我长期从事非遗保护理论研究,平时也喝茶,对茶和相关习俗也非常感兴趣。”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不仅涉及茶文化和茶科学,它涵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遗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社会实践、仪式和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手工艺等类别,学科交叉,体量很大。

很快,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组织下,文本组的核心写作团队三人迅速到位,主要负责“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报文本——ICH-02表的撰写工作。

根据擅长的领域,三人分好了任务,王巨山介绍:“中国茶叶博物馆的朱慧颖博士负责遗产项目的确认和定义;叶涛副处长负责对确保可见度、提高认识和鼓励对话的贡献;我负责保护措施。”

三个人背后,是无数人的共同努力。面对这个内容宏大、结构庞杂、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项目,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工作专班,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骨干力量集中攻坚,夜以继日、全力以赴。期间,中国茶叶博物馆联合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及中国茶叶学会、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成立保护工作组,形成工作合力。

那几个月的晚上,专班的工作地点——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四楼会议室常常灯火通明。熟悉申报要求、接受文旅部的申报培训、学习《公约》和申报注意事项等……根据申报书的内容要求,文本组对全国44个项目开出资料需求单,同步收集茶及习俗的相关书籍、资料,消化吸收、总结提炼。12月底,10万多字的初稿出炉,得到了文旅部非遗司的认可。

新的挑战又出现了,朱慧颖负责翻译工作,她回忆:“表格有严格的字数限制,一些问题只能用150至250的单词量回答,这就要求我们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回答到点子上。”

茶文化博大精深,要符合《公约》精神,又要答得漂亮,这成了文本组最需要攻坚的难题。朱慧颖举例说:“既要保证绝对准确,还要适当加入代表中国文化的俗语。”

比如,一句“好山好水出好茶”,朱慧颖一开始直译成“Fine mountains and waters give birth to fine teas”,经过北京方面的斟酌,正式文本里改成了“Good water and soil give birth to good teas”,抓住了内涵,比直译更能传递出这句话的意义。

2021年过完年,工作专班就赶到北京集中改稿,非遗司专门邀请相关专家,对文本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一字、一句、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细心琢磨,磨到全体成员满意为止。朱慧颖说:“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只有三件事,吃饭、睡觉、改稿。”

后来翻看记录,大家也很惊讶:文本撰写4万字,修改了32稿,几乎每三天就更新一个版本。整个申报工作梳理各省提交的社区知情同意书216份,经6轮修改,定稿83份;拍摄并收集视频素材3957段(总容量2159G)、图片1828张,制作成10分钟申报片、选定10张申报图片;精准翻译2万多字的申报文本、3万多字的知情同意书、1万多字的辅助材料及视频解说词和图片说明。

“所幸,我们都啃下来了。”王巨山回忆,文化和旅游部于2021年3月31日按期将申报件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叩开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人类非遗大门。

浙江为什么要迎难而上?

以这么紧的时间申遗,在过去是非常少见的。浙江为什么要迎难而上?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每个国家2年只能单独申报1个人类非遗候选项目。文化和旅游部选择浙江,也是对浙江非遗工作的充分认可。

浙江是非遗大省,非遗保护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可以说,浙江做非遗工作,是“功在平时、贵在坚持。”

在寻找素材的过程中,工作专班收到了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多年来,浙江6个相关项目保护传承成效显著,各保护地政府致力于保护制度建设、政策支持、研究传承、弘扬振兴,项目传承活力持续提升,传承人群不断扩大。

西湖龙井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樊生华说:“近年来,非遗保护相关部门不知道来了我这里多少次。就在上周,他们还在2022非遗传承季推出我的非遗课,普及西湖龙井的炒制工艺。”

龙井茶炒制

“在此之前,浙江省已有10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包括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的8个项目和列入急需保护名录的2个项目,涉及18个保护地和相关单位。”叶菁表示,其中,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4项,都由浙江省相关机构作为牵头保护单位。

长期以来,浙江遵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精神,致力于项目的保护、传承、弘扬。2018年起,率先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开展“3+N”保护行动,三年来,每年召开全省列入人类非遗名录项目“3+N”保护行动专题会议,全省举办68场研计会、600余场专题活动,切实增强项目的传承活力和影响力。

如今,“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保护已同步开始。为推动该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弘扬,省文化和旅游厅协同中国茶叶博物馆牵头发起成立保护工作组,制订《五年保护计划》……

夜深了,申遗直播已结束,会议室里,大家却丝毫没有散场的意思,仍在不停地讨论着下一步的计划。面前一杯杯茶叶冒着热气,在冬夜缓缓升腾。

(来源:浙江新W客户端)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20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