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浙江绿茶的名品

找到约72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丁以寿 ——名扬中外的安徽茶叶

茶树原产中国西南地区,中国人最先发现和利用茶树。饮茶、种茶始于古巴蜀(今四川、重庆),当在先秦时期。秦汉大一统,使得饮茶、种茶走出巴蜀,顺长江而下,自西向东传播到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广大地区。孙皓“密赐荼荈以代酒”(陈寿《三国志·吴书·韦曜传》),表明在三国时期,饮茶已传播到长江下游的江苏南京。而安徽地区的饮茶和茶叶生产应早于江苏,当在三国之前。

汉魏六朝

汉魏六朝时期茶叶加工技术简单,往往采集茶树嫩芽、枝叶晒干或烘干储存,后期可能采用水煮、汽蒸茶树芽叶杀青,然后晒干或烘干,茶叶呈松散形态,是原始散茶。“晋武帝世,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续搜神记》)西晋武帝(265~290年)时,宣城人秦精入山采茶。由此可知,宣城郡在西晋初已有种茶、采茶,茶叶生产初步兴起。

东晋元帝(317~322年)时,温峤官于宣城,上表称“贡茶千斤,茗三百斤。”(宋·寇宗奭《本草衍义》)东晋初,宣城郡茶叶生产较西晋又有所发展,茶叶品质优良,因此纳贡。晋时,宣城郡辖今安徽宣州市、池州市、芜湖市等。这一地区不仅产茶,而且产贡茶。“西阳、武昌、庐江、晋陵,好茗。”(《桐君录》)庐江郡产好茶。晋时,庐江郡辖今安徽安庆市大部、六安市和合肥市部分。汉魏六朝时期,安徽地区开始饮茶、种茶、制茶。江南江北都产好茶,宣城茶叶作贡。皖南、皖西两大茶区雏形已成,奠定了后世安徽茶区的格局。

唐代

唐时完善了蒸青饼茶制茶法,蒸之、捣之、拍之、焙之,制成的茶饼或圆或方。大宗茶为饼茶,尚有少量蒸而捣之的末茶和蒸而不捣的散茶。“歙州方茶,制置精好,不杂木叶,自梁、宋、幽、并间,人皆尚之。赋税所入,商贾所赍,数千里不绝于道路。其先春含膏,亦在顾渚茶品之亚列。”(杨华《膳夫经手录》)唐代,歙州所产方形饼茶品质优异,堪与大唐第一贡茶——顾渚紫笋茶媲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北方地区尤其喜欢歙州方茶。每到新茶季节,在前往歙州的数千里道路上,大小茶商络绎不绝。

唐咸通三年(862年),歙州司马张途在《祁门县新修阊门溪记》中记载当时祁门茶叶生产的盛况:“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给衣食、供赋役,悉恃此。祁之茗,色黄而香,贾客咸议,逾于诸方。每岁二三月,赍银缗缯素求市将货他郡者,摩肩接迹而至。”祁门境内遍山植茶,以茶为业者达十之七八,衣食、赋役全仰仗茶叶。由于祁门茶叶“逾于诸方”,所以每年新茶上市前一两月,全国各地商人携款到祁门,“摩肩接迹”,人潮涌动,形成一道特殊的风景。

唐代,歙州茶区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茶叶产量大,品质优。歙州茶不仅销往国内广大地区,而且远销国外,形成了“浮梁歙州,万国来求”(《敦煌变文集·茶酒论》)的空前盛况。

“蕲州茶、鄂州茶、至德茶,以上三处出者,并方巾厚片,自陈、蔡以北,幽、并以南,人皆尚之。”(唐·杨华《膳夫经手录》)池州至德(今东至)茶深受北方地区的青睐。

“宣州鸭山茶,亦天柱之亚也。”(杨华《膳夫经手录》)“宣城县有丫山小方饼,横铺茗芽装面。其山东为朝日所烛,号曰阳坡,其茶最胜。太守尝荐于京洛人士,题曰:丫山阳坡横纹茶。”(毛文锡《茶谱》)宣州鸭山(鸦山、丫山)阳坡横纹饼茶与舒州天柱茶并列,唐时名重一时,远传京洛。

“舒州天柱茶,虽不峻拔遒劲,亦甚甘香芳美,良可重也。”(杨华《膳夫经手录》)舒州潜山天柱茶甘香芳美,颇受时人看重。

“舒城太湖,买婢买奴”(《敦煌变文集·茶酒论》)唐时,太湖属舒州,舒城属庐州,由于茶叶生产繁盛,因茶致富,因此可以“买婢买奴”。

“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寿州有霍山之黄芽,……”(李肇《唐国史补》)寿州霍山黄芽为唐代茶叶名品之一。

早在中唐,安徽茶不仅风行大江南北,而且流于塞外。建中二年(781年),常鲁出使吐蕃,吐蕃王赞普取来茶叶若干,“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渚者,此蕲门者,此昌明者,此灉湖者。”(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唐代流入吐蕃的就有安徽寿州之霍山黄芽和舒州之潜山天柱茶。

唐代,皖南的歙州、宣州,皖西的舒州、寿州,皆产名茶,甚至远传国外。

宋代

宋代继承唐代的蒸青茶制法,片(饼茶)散(芽茶、叶茶)并列,散茶数量上升。

“鸦山著于吴歙。”(叶清臣《述煮茶小品》)“横纹出自阳坡。”(吴淑《茶赋》)宣州鸦山阳坡横纹饼茶在北宋依然流行。

由北宋宋痒《赐知广德军龚会元进先春茶敕书》、欧阳修《赐知舒州齐廓进新茶并知广德军浦延熙进先春茶敕书》知,广德先春茶与舒州茶在北宋曾作为贡茶。

南宋周必大游九华,“僧祖瑛独居塔院,献土产茶,味敌北苑。”(《九华山录》)周必大认为池州九华茶可与北苑贡茶媲美。

宋代,国家在蕲、黄、庐、苏、光、寿六州设十三个山场,实行茶叶官买官卖。其中就有安徽庐州舒城王同场,舒州罗源场、太湖场、龙溪场,寿州霍山场、麻步场、开顺场。

宋代,在歙州、宣州、池州、舒州、寿州、庐州外,增加池州九华山茶和广德茶,且舒州天柱茶和广德先春茶作土贡。

明代

明代,饼茶衰微,散茶大兴。烘青、炒青绿茶逐渐取代蒸青绿茶,风行天下。

“若歙之松萝,吴之虎丘,钱塘之龙井,香气浓郁,并可雁行颉颃。”(许次纾《茶疏》)“今茶品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罗岕也,龙井也,阳羡也,天池也。”(谢肇淛《五杂俎》)徽州休宁松萝茶是中国炒青、烘青绿茶的杰出代表,对后世中国各类绿茶的加工工艺产生深远影响。本省其它地区,外省如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广西等,纷纷仿制松萝茶。

“六安茶为天下第一。有司包贡之余,例馈权贵与朝士之故旧者。”(陈霆《两山墨谈》)六安茶甲天下,作贡茶。

“六安茶:品亦精,入药最效。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苦,茶之本质实佳。”(屠隆《茶笺》)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然六安乃其郡名,其实产霍山县之大蜀山也。茶生最多,名品亦振。河南、山陕人皆用之。”(许次纾《茶疏》)六安茶是江北第一茶,很受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等北方广大地区的欢迎。

明代散茶大兴,安徽的松萝茶、六安茶驰名全国,影响广大。

清代

“计可与罗岕敌者,唯松萝耳。”(冒襄《岕茶汇抄》)松萝茶在清代依然是炒青、烘青绿茶的代表,并出口海外,是中国外销绿茶的代表。

“近以岕山茶为君,虎丘茶为相,六安、潜山茶为将。”(刘源长《茶史》)六安茶、潜山茶堪与堪与江浙的岕茶、虎丘茶相伯仲。

“岕茶如名士,武夷如高士,六安如野士,皆可为岁寒之交。六安尤养脾,饱食最宜。”“予少年嗜六安茶,中年饮武夷而甘,后乃知岕茶之妙,此三种可以终老。”(张英《聪川斋语》)六安茶与武夷茶、岕茶齐名。

清代陆廷灿《续茶经》“茶之出”:“《通志》:六安州有小岘山,出茶名小岘春,为六安极品。霍山有梅花片,乃黄梅时摘制,色香两兼而味稍薄。又有银针、丁香、松萝等名色。”清代,六安银针、梅片、毛尖茶流行大江南北。六安茶作贡,始于明朝初期,直到清朝咸丰年间贡茶制度终结,历经两朝共近五百年。

“黄山有云雾茶,产高山绝顶,烟云荡漾,雾露滋培,其柯有历百年者,气息恬雅,芳香扑鼻,绝无俗味,当为茶中第一。又有一种翠雨茶,亦产黄山,托根幽壑,色较绿,味较浓,香气比云雾稍减,亦轶出松萝一头。”(江澄云《素壶便录》)黄山茶后来居上,超轶松萝茶。

清末,歙县人谢正安在传统黄山云雾茶的基础上创制黄山毛峰,一飞冲天;太平人王魁成创制太平猴魁,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蜚声中外;黟县人余干臣、祁门人胡元龙创制祁门红茶,风靡欧洲,被誉为“茶中英豪”、“群芳最”;六安人改制六安瓜片,其采摘、扳片、炒制、烘焙技术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清代,在松萝茶、六安茶、潜山茶之外,宣城敬亭绿雪、泾县茶、黄山茶、歙县紫霞茶和老竹大方、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等脱颖而出。

现代

图片

肇始于民国初年的祁门茶业改良场,汇聚了吴觉农、胡浩川、庄晚芳、冯绍裘等一批名家,推动了中国茶叶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当代茶圣吴觉农《在祁场一年》写道:“良以安徽之茶业,实系中国茶业中心;无论内销外销出品,以及出品之为红茶、绿茶,又各有其独特地位。”

1955年,中国茶叶公司评选全国十大名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祁门红茶榜上有名。全国十大名茶,安徽几乎占了半壁江山。

当代,除前面提到的安徽历史名茶外,还有祁门安茶、黄山绿牡丹、九华佛茶、石台雾里青、贵池肖坑茶、东至云尖、泾县涌溪火青和汀溪兰香、宁国黄花云尖、郎溪瑞草魁、芜湖浮山翠珠、无为西华毛峰、滁州西涧春雪、庐江白云春毫、潜山天柱剑毫、岳西翠兰、桐城小花、霍山黄芽、舒城兰花、华山银毫、金寨翠眉等一批名茶,如群星闪烁在中华茶文化的璀璨天空。

民国时期,安徽茶业乃中国茶业的中心,祁红、屯绿竞相辉映;当代,安徽新品名茶迭出,有着广泛的影响。

来源/安徽公共频道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金秋十月,韵满琴岛 崂山绿茶邀你共聚第10届青岛茶博会!

黄海之滨,胶东半岛。

崂山碧水,雄风临海。

1959年,崂山区“南茶北引”获得成功。

崂山绿茶孕育而生,在中国绿茶经典名品的史册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六十余载挥斥方遒,崂山绿茶再启航。

在新时代发展的号角中,踏上新征程!

“江北第一茶”韵满天下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地处黄海之滨,境内古木参天,云雾缭绕,年降水量较多,山泉、溪流密布期间,土壤肥沃,营养元素含量多,土壤呈微酸性,是北方少有的茶树生长适宜区。

1959年,在国家“南茶北引”政策的倡导下,崂山茶引种成功,历经近60年,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崂山茶作为北方茶已享誉全国、蜚声海外,被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誉为茶中新贵。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崂山茶“叶片厚、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的超群内质,崂山茶茶汤干净澄澈,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氤氲,齿颊生香,被誉为“江北第一茶”。

2006年5月,崂山区被正式授予为“中国江北名茶之乡”。迄今为止,崂山区全区茶园面积达2万余亩,共有规模性茶企30余家,茶叶产量1500余吨,产值达5亿余元,茶叶生产已发展为崂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

崂山区坚持茶产业绿色发展的可持续机制,着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推动茶产业发展不断向“绿”向好。全区有22处茶叶生产基地取得“三品”认证、1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4家企业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3家企业获得国家驰名商标,崂山茶及4家茶企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授予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及知名农产品品牌。

近年来,崂山茶已畅销北京、济南、东营等北方大中城市,并销往韩国、日本等国外市场,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海军节70周年庆祝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山东专场新闻发布会等多场大型活动都选用了崂山茶作为会议指定接待用茶,受到了中外领导人和中外嘉宾的一致好评,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崂山茶已从单纯的茶产品,逐步迈入统筹茶文化、茶科技、茶产业,现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阶段。

崂山茶产业发展及政策有关情况汇报

(区农业农村局)

(一)崂山茶产业基本情况

崂山茶汲取山中泉水,沐浴大海朝阳,浸润海雾紫气,生就了“叶片厚、豌豆香、滋味浓、耐冲泡”的气质,是绿茶中的上品,被誉为“茶中新贵”。崂山茶区是中国纬度最高的规模茶产区,被授予“中国江北名茶之乡”的称号。崂山茶是崂山区的农业主导产业,种植面积约2万亩,年产量1500多吨,年产值5亿元,品牌价值13.73亿元,承担着全区近2万名农村社区居民的就业和增收任务。2008年“崂山茶”证明商标成功注册,2009年《地理标志产品崂山绿茶》国家标准全票通过了国家标准委员会的审查,并于2011年发布为国家标准。主要荣誉,全区有21处茶叶生产基地取得“三品”认证、1处园区被评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3家企业获得国家驰名商标、4家企业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2019年,崂山茶及1家茶企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分别授予第四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知名农产品品牌。2020年,3家企业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授予知名农产品品牌,提高了崂山茶的市场影响力。今年3月份,崂山区获评“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累计获得荣誉:1.中国驰名商标:万里江、晓阳春、云峰2.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涵雪3.山东省著名商标:万里江、晓阳春、云峰、涵雪4.山东省名牌产品:万里江、晓阳春、云峰、涵雪5.山东省知名区域公用品牌:崂山茶6.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品牌:万里江、晓阳春、北崂、碧海蓝田7.省级龙头企业:万里江8.市级龙头企业:晓阳春

(二)2010年以来区农业产业相关政策情况

2010年以来,崂山区委、区政府相继出台了以直补惠农为主要内容的《关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富民增收的意见》(崂发〔2010〕6号)、《崂山区规范和扶持崂山茶产业发展的试行办法》(崂政办发〔2010〕18号)、《崂山区落实茶产业奖补政策工作程序(暂行)》(崂农综发〔2011〕3号)、《崂山区财政支农项目扶持办法》(崂农综发〔2013〕2号)、《崂山区茶叶“三项直补”工作试行办法》(崂农综发〔2013〕3号)、《中共青岛市崂山区委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持续促进富民增收的意见》(崂发〔2013〕5号)、《关于进一步改革创新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意见》(崂发〔2017〕12号)、《崂山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扶持办法(试行)》的通知(崂办发〔2018〕22号)、《崂山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扶持办法》(崂办发〔2021〕4号)等文件,都对全区农业产业发展提出了政策方向。2019年,区农业农村局从提高惠农直补标准、鼓励标准化认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具体措施入手,优化财政支农投入供给,整合了对崂山茶、王哥庄大馒头、渔业增殖放流、生态养殖等产业发展扶持重点方向,拟定了《崂山区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并报经区农委会议研究。

(三)2010年以来区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情况

2020年,区农业农村局聘请专业机构对2010年以来投入的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资金安排及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评估分析,形成了《崂山区2010-2019年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情况评估报告》,对区级支农资金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带动作用等进行了全面评价,对政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判,并对下步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整体绩效,更好地引领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富民增收提出了发展建议。根据统计,2010年-2020年,全区共安排区级财政支农专项资金1.74亿元,争取国家和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1450多万元,市级现代农业和扶贫资金3400多万元,实施了崂山茶“三项直补”、大馒头直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增殖放流、农业品牌建设等项目,在促动崂山茶、樱桃等特色产业发展,拉动茶农、果农、渔民增收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目前,全区茶园面积发展到近20000亩,年产量达1500多吨,茶业从业人员17000多名,茶农直接收益达3亿多元,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以上的茶叶加工龙头企业达6家;发展以樱桃、杏为主的特色果园面积达10000多亩,年产量达7000多吨,产值近1.5亿元;大馒头年产量达14800多吨,实现产值达1.19亿元,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岗位达3000余个。

(四)2010年以来扶持茶产业政策落实情况

1.区级资金对茶产业扶持情况根据统计,2010-2020年,全区共向崂山茶产业投入区级财政资金1.02亿元,其中2010年824万元,2011年921万元,2012年1002万元,2013年799万元,2014年932万元,2015年874万元,2016年1085万元,2017年699万元,2018年1054万元,2019年691万元,2020年1285万元。支持方向主要包括:茶叶“三项直补”、茶企参展参会参赛参评奖励、崂山茶专卖店和茶馆奖励、贷款贴息、崂山茶品牌建设和宣传、示范合作社奖励、茶叶气温指数保险等。

2.争取国家级和市级资金对茶产业扶持情况2010以来,崂山区共立项和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3个,安排财政资金1970万元。其中涉及茶产业项目11个,国家、市、区三级财政资金1760万元,对万里江、晓阳工贸、涵雪、云泉春等茶业企业及合作社的产业化项目进行了扶持,单个项目一次性补贴财政资金最高达到600万元。2010年以来,共争取以三品一标、精品茶园、现代农业项目、农机补贴为主的市级财政专业资金3403万元,其中涉及崂山茶产业各类补贴资金3147万元,单个项目一次性补贴市级财政资金最高达500万元。

青岛作为山东省GDP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不仅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更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茶产业基地和贸易集散地之一,为茶叶消费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机会。

10月16日-19日

第10届中国(青岛)国际茶产业博览会

暨浙江绿茶博览会

首届崂山茶产业博览会

三展同期

将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崂山区)隆重举行!

(以下简称第10届青岛茶博会)

崂山绿茶将组团参展

与各位茶友相聚茶博会

一展“南茶北引”的典范魅力!

崂山绿茶征战茶博会

第10届青岛茶博会上,崂山区政府将率领近20家品牌茶企亮相,打造展览面积达324平方米的首届崂山茶产业博览会,同时,还将与组委会携手举办多场活动,为来自五湖四海的茶友奉上绿茶经典名品,推广优质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展现当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就,让好茶走出大山,共助乡村振兴!

“崂山绿茶”杯茗星茶艺师第八届全国评选大赛青岛分赛


"崂山绿茶”杯鼎承品茶师·第四届琴岛绿茶斗茶大赛

2021崂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

第10届中国(青岛)国际茶产业博览会

暨浙江绿茶博览会

首届崂山茶产业博览会

即将开启!

10月16日-19日

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崂山区)

崂山绿茶与您相约

共品佳茗!

来源:茶悦世界,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什么是绿茶?怎么储存比较好

什么是绿茶?

绿是不发酵茶,为我国产量最大的茶类,也是历史最早的茶类。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从公元8世纪发明蒸青制法开始,绿茶真正诞生,到12世纪出现炒青制法,绿茶加工技术已比较成熟,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断完善。




适宜

适宜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油腻食品食用过多者、醉酒者。


禁忌

1.不适宜发热、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习惯性便秘、消化道溃疡、神经衰弱、失眠、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

2.因为绿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降低人体血糖.所以低血糖患者慎用.

3.不要用茶水送服药物;服药前后1小时内不要饮茶。

4.人参、西洋参不宜和茶一起食用。

5.忌饮浓茶解酒;饭前不宜饮茶;饭后忌立即喝茶;

6.少女忌喝浓茶。女性经期不宜喝绿茶,会造成体内铁流失增大。




绿茶产地        

我国绿茶的产区分布于各产茶省、市、自治区,山东、浙江、河南、安徽、江西、江苏、四川、湖南、湖北、广西、福建、贵州、陕西都是我国的绿茶主产省份。绿茶产量位居六大初制茶之首,其中以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产量最高,质量最优,是我国绿茶生产的主要基地。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绿茶占国际贸易量的70%以上。


绿茶采制

绿茶制法制法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主要经过杀青、揉捻、干燥三道工序制成茶叶。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绿色,然后经揉捻、干燥而制成,清汤绿叶是绿茶品质的共同特点。炒青绿茶是中国大陆主要产制之茶叶,而蒸青绿茶主要是日本特产。

(1)杀青

杀青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使茶叶香气得到改善。除特种茶外,该过程均在杀青机中进行。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杀青温度、投叶量、杀青机种类、时间、杀青方式等。



(2)揉捻

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制绿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所谓冷揉,即杀青叶经过摊凉后揉捻;热揉则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嫩叶宜冷揉以保持黄绿明亮之汤色于嫩绿的叶底,老叶宜热揉以利于条索紧结,减少碎末。目前,除名茶仍用手工操作外,大宗绿茶的揉捻作业已实现机械化。


(3)干燥

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晒干三种形式。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


绿茶品质

一般绿茶皆含丰富的胺基酸和维生素C,胺基酸含量愈高,绿茶的品质愈佳,维生素C的含量可做为绿茶品质好坏的间接指针。绿茶的品质特点是讲究新鲜自然、忠于原味,茶汤务必要甘甜鲜爽,同时带清清淡淡的青草香或熟栗香,由于绿茶含丰富胺基酸,而且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未经氧化。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从而使绿茶呈现出“青汤绿叶、新鲜自然”的典型特征。所以茶汤远较其它茶类鲜爽甘甜。

  

绿茶的审评方法主要用五项审评法,即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

  




由于各地区选择种植茶树的品种不同,制成茶叶的品质也有所不同。如:

  

小叶种地区制作的毛峰茶,外形细紧,茸毫披露,显芽锋,汤色明亮,香气清高,滋味醇爽,叶底嫩绿明亮;

  

大叶种地区制作的绿茶,外形较肥壮,显露毫尖、茸毛,色泽较黄或暗绿,香味较厚实,叶底肥嫩露芽。

绿茶品类  

绿茶中,名品最多,香高味长,品质优异,且造型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其中以龙井茶和碧螺春最富盛名。

  

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


1、炒青绿茶

  

由于在干燥过程中受到机械或手工操力的作用不同,成茶形成了长条形、圆珠形、扇平形、针形、螺形等不同的形状,故又分为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等等。

  

(1)长炒青精制后称眉茶,成品的花色有珍眉、贡熙、雨茶、针眉、秀眉等,各具不同的品质特征。

  

珍眉:条索细紧挺直或其形如仕女之秀眉,色泽绿润起霜,香气高鲜,滋味浓爽,汤色、叶底绿微黄明亮;

  

贡熙:是长炒青中的圆形茶,精制后称贡熙。外形颗粒近似珠茶,圆结匀整,不含碎茶,色泽绿匀,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汤色黄绿,叶底尚嫩匀;




  

雨茶:原系由珠茶中分离出来的长形茶,现在雨茶大部分从眉茶中获取,外形条索细短、尚紧,色泽绿匀,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汤色黄绿,叶底尚嫩匀;

  

(2)圆炒青:外形颗粒圆紧,因产地和采制方法不同,又分为平炒青、泉岗辉白和涌溪火青等。平炒青:产于浙江嵊县、新昌、上虞等县。因历史上毛茶集中绍兴平水镇精制和集散,成品茶外形细圆紧结似珍珠,故称"平水珠茶"或称平绿,毛茶则称平炒青;

  

(3)扁炒青:因产地和制法不同,主要分为龙井、旗枪、大方三种。

  

龙井:产于杭州市西湖区,又称西湖龙井。鲜叶采摘细嫩,要求芽叶均匀成朵,高级龙井做工特别精细,具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质特征。

  

旗枪:产于杭州龙井茶区四周及毗邻的余杭、富阳、萧山等县。

  

大方:产于安徽省歙县和浙江临安、淳安毗邻地区,以歙县老竹大方最为著名。 

  

(4)特种炒青绿茶:在炒青绿茶中,因其制茶方法不同,又有称为特种炒青绿茶,为了保持叶形完整,最后工序常进行烘干。其茶品有洞庭碧螺春、峨眉春语、剑叶、南京雨花茶、汉家刘氏茶、金奖惠明、高桥银峰、韶山韶峰、安化松针、古丈毛尖、江华毛尖、大庸毛尖、信阳毛尖、桂平西山茶、庐山云雾等。

  

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以碧螺峰的品质最佳。外形条索纤细、匀整,卷曲似螺,白毫显露,色泽银绿隐翠光润;内质清香持久,汤色嫩绿清澈,滋味清鲜回甜,叶底幼嫩柔匀明亮。

  

惠明茶:产于浙江云和县。曾于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而得名,外形条索细紧匀整,苗秀有峰毫,色泽绿润;内质香亮而持久,有花果香,汤色清澈明亮,滋味甘醇爽口,叶底嫩绿明亮。

  

2、烘青绿茶:是用烘笼进行烘干的,烘青毛茶经再加工精制后大部分作熏制花茶的茶坯,香气一般不及炒青高,少数烘青名茶品质特优。以其外形亦可分为条形茶、尖形茶、片形茶、针形茶等。条形烘青,全要主要产茶区都有生产;尖形、片形茶主要产于安徽、浙江等省市。

  





我国特种烘青主要有:马边云雾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汀溪兰香、六安瓜片、敬亭绿雪、天山绿茶、顾渚紫笋、江山绿牡丹、峨眉毛峰、金水翠峰、峡州碧峰、南糯白毫等。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外形细嫩稍卷曲,芽肥壮、匀整,有锋毫,形似“雀舌”,色泽金黄油润,俗称象牙色,香气清鲜高长,汤色杏黄清澈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叶底芽叶成朵,厚实鲜艳。

  

3、晒青绿茶:是用日光进行晒于的。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有少量生产。晒青绿茶以云南大叶种的品质最好,称为“滇青”;其他如川青、黔青、桂青、鄂青等品质各有千秋,但不及滇青。

  

4、蒸青绿茶:以蒸汽杀青是我国古代的杀青方法。唐朝时传至日本,相沿至今;而我国则自明代起即改为锅炒杀青。蒸青是利用蒸汽量来破坏鲜叶中酶活性,形成千茶色泽深绿,茶汤浅绿和茶底青绿的:‘三绿”的品质特征,但香气较闷带青气,涩味也较重,不及锅炒杀青绿茶那样鲜爽。由于对外贸易的需要,我国从80年代中期以来,也生产少量蒸青绿茶。主要品种有恩施玉露,产于湖北恩施;中国煎茶,产于浙江。福建和安徽三省。





绿茶的功效

  

最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绿茶贮藏

  

一忌潮湿:绿茶茶叶是一种疏松多孔的亲水物质,因此具有很强的吸湿还潮性。存放绿茶时,相对湿度在60%较为适宜,超过70%就会因吸潮而发生霉斑,进而酸化变质。

  

二忌高温:绿茶茶叶最佳保存温度为0-5℃。温度过高茶叶中的氨基酸、糖类、维生素和芳香性物质则会被分解破坏,使质量、香气、滋味都有所降低。

  

三忌阳光:阳光会促进绿茶茶叶色素及酯类物质的氧化,能将叶绿素分解成为脱镁叶绿素。绿茶茶叶贮存在玻璃容器或透明塑料袋中,受日光照射后,其内在物质会起化学反应,使绿茶茶叶品质变坏。

  

四忌氧气:绿茶茶叶中的叶绿素、醛类、酯类、维生素C等易与空气中的氧结合,氧化后的绿茶茶叶会使绿茶茶叶汤色变红、变深,使营养价值大大降低。

  

五忌异味:绿茶茶叶中含有高分子棕榈酶和萜稀类化合物。这类物质生性活波极不稳定,能够广吸异味。因此,茶叶与有异味的物品混放贮存时,就会吸收异味而且无法去除。






专业保存

  

根据对象及绿茶拥有和保存量的不同,绿茶的保存和储藏方法主要分为专业及家庭两类,专业保存主要是茶商对其茶品进行保存,家庭主要是少量绿茶的保存,其中绿茶的专业保存方法有三种:

  

一是石灰块保存法。生石灰块装于白细布做的袋内。绿茶装入白棉纸袋内,外套牛皮纸袋,然后将小口陶坛洗净晾干,下垫白纸,将绿茶茶叶袋置于小口陶坛内,中间嵌于一二只石灰袋。用数层草质密封坛口,最后用砖头或者厚木版压实,以减少空气交换量。此后要经常检查保存情况,石灰潮解后要及时更换。

  

二是碳贮法。操作方法与石灰块保存法基本相同。所用材料不过是用燃烧熄灭后的木炭,盛茶用具可代之以瓦罐或者小口铁皮桶。木炭袋和绿茶茶叶袋的容量可视容器大小而增减。

  

三是绿茶冷藏法。将茶叶烘干水汽,含水量在3-5%之间,不超过6%。绿茶茶叶装入镀铝复合袋,热封口,用呼吸式抽气机抽出袋中的空气,同时冲入氮气,加封上封口贴,置于茶箱,然后送入低温冷藏库保藏。此法是目前科技水平条件下最佳的茶叶保存法。保存量大、时间久。






家庭保存

  

绿茶的家庭保存方法,一般有五种:

瓦罐储茶法。此法古代就有。明人冯梦祯<快雪堂漫录>云:"实茶大瓮,底置箬,封固倒放,则过夏不黄,以其气不外泄也."茶叶含水量不能超过6%.可用生石灰除湿。具体操作方法同石灰块保存法。


  

罐藏法。容器选用装糕点或者其他食品的金属听、箱、罐、盒,或铁或铝或纸或纸品,或方或圆或扁或不规则性。重要的是茶要干燥,袋口封好。此法简便,取同方便。

  

塑料袋贮茶法。选用密度高、高压、厚实、强度好、无异味的食品包装袋.茶叶可以事先用较柔软的净纸包好,然后置于食品袋内,封口即成。

 

热水瓶贮茶法。可用保温不佳而废弃的热水瓶,内充干燥的绿茶,盖好瓶塞,用蜡封口。

 

冰箱保存法。绿茶装入密度高、高压、厚实、强度好、无异味的食品包装袋,然后置于冰箱冷冻室或者冷藏室。此法保存时间长、效果好,但袋口一定封牢,封严实,否则会回潮或者串味,反而有损绿茶茶叶的品质。

找到约7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