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浙江茶叶产区

找到约1,700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浙江茶叶全链产值五年内要奔1500亿元

12月7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深入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将《意见》刊登如下: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深入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统筹推进茶文化弘扬、茶产业发展、茶科技创新,全面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茶产业竞争力和经营效益,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总体思路

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坚持“生态高效、特色精品”目标定位,充分发挥涉茶资源丰富、技术领先、人才集聚、市场活跃等优势,深入实施生态化、品牌化、融合化、国际化战略,落实农业“双强行动”(指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本刊注),持续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机器换人、数字赋能和全产业链发展,做强主导品牌,壮大龙头主体,着力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和三“产”融合的现代茶业体系,进一步强化茶产业传承文化、富裕农民、涵养生态、健康养生、和谐社会等功能,巩固茶文化、茶贸易、茶科技交流国际地位,放大茶产业全球聚焦效应,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省茶叶生产规模基本稳定,优势产区特色鲜明,生产效益明显增长,茶园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产量在20万吨左右,一产产值超过300亿元。茶叶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生产标准化、生态化和经营规模化、组织化水平明显提升,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和加工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茶叶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8%以上。茶叶品种布局更趋合理,茶类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以名优绿茶为主导,红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花茶、抹茶等茶类协调发展的格局。品牌创建力度加大,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影响力扩大、市场竞争力增强,形成以龙井茶为主体,丽水香茶、温州早茶、安吉白茶等多品牌共同发展的态势。大力推进茶叶精深加工和多样性功能开发,积极培育茶休闲茶文化,形成以茶叶生产为基础,茶精深加工、茶文化传播、茶健康养生、茶休闲旅游等多功能融合的发展局面,茶叶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00亿元。

主要任务

(一)优化茶叶区域布局。根据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产业基础,坚持绿茶主导、其他特色茶类适度发展,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进一步调整优化茶叶生产区域布局,推进茶叶产业规模适度,着力防止耕地“非粮化”,重点做强龙井茶、白化茶、早茶和其他特色茶等优势产区。

龙井茶产区。以萧山、余杭、西湖(西湖风景名胜区)、富阳、临安、建德、淳安、上虞、诸暨、嵊州、新昌、东阳、磐安、天台等县(市、区)为重点,大力推进加工现代化、质量标准化、经营品牌化和管理数字化,加大品牌管理和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品牌使用率,完善保护机制,全面提升龙井茶市场竞争力。

白化茶产区。以安吉、长兴、德清等县为重点,切实改善茶园基础设施,提升茶叶生产水平,加快促进产业融合和多业态发展,建成白化茶全域生态茶园和全域茶旅示范区。

早茶产区。以永嘉、泰顺、苍南、平阳、文成、乐清、松阳、景宁、遂昌、龙泉、莲都、缙云等县(市、区)为重点,主攻产品质量和商品性提升,强化“温州早茶”“丽水香茶”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夯实浙南早茶产业集群基础,进一步开拓市场。

其他特色茶产区。以开化、江山、龙游、武义、婺城、兰溪、临海、三门、余姚、宁海、奉化、海曙、普陀等县(市、区)为重点,发挥传统精品绿茶特色优势,推进茶树品种、茶园、茶厂、茶市同步提升,强化科技装备配套支撑,做精做优“一县一品”,着力提升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

(二)大力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按照茶园规模适度、产区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品种搭配合理、技术支撑有力等要求,综合采取科学合理种树、留草、疏水、筑路、培土等措施,保持茶园水土,维护生态平衡,加快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全面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推进茶园排蓄、喷灌、防霜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防御低温冻害、干旱等自然灾害能力。大力推广茶园绿色生产技术,深入实施“肥药两制”改革(“肥药两制”改革是指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实名制购买,以及定额制施用改革。本刊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推进茶叶生产专用肥、专用农药研制和推广,严格执行禁限农药使用规定,全面推行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增施有机肥,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创建一批化肥农药零投入茶园。到2025年,建成300个省级生态茶园基地,带动全省新增生态茶园面积100万亩。加快构建绿色食品茶叶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支持主体开展绿色食品认定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到2025年,全省茶叶绿色食品认定800个以上,监测面积100万亩以上。

(三)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研发推广。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加大力度研发、引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和优良品种,不断改进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加强茶树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根据不同区域和茶树品种,分类建设茶树种质资源圃,实施分级分类保护,到2025年,建立提升省级茶树种质资源圃4个;加强高抗、优质、特色茶树新品种选育和引进,推进茶苗繁育基地建设,健全茶苗交易体系,加强与当地主导茶类相适应的茶树新品种推广,提升良种覆盖率,培育产品新优势。围绕全程机械化,推动研制茶园耕作、植保、施肥和采摘机械以及耕作施肥一体机、名优茶智能化采摘机械,加快自动化、智能化加工机械装备与技术示范推广,协同开展适应机械作业的茶树品种、栽培方式和制茶工艺研究示范,推进农机农艺有机融合。熟化集成推广优质绿茶机采、茶叶数控加工、茶园病虫害精准防控、抹茶全产业链生产等一批主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四)着力提升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按照规模化、清洁化、连续化和数字化的要求,全面推行茶叶现代化加工,有效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推进省级标准化名茶厂建设,加快茶叶加工装备的提升改造,支持茶叶企业建设连续化自动化的初制、精制加工生产线,提升标准化加工水平。进一步发展茶叶精深加工,鼓励重点茶区建立茶叶精深加工园区,扩大开发茶食品、茶保健品、茶食品添加剂、茶饲料添加剂、茶日化用品等终端产品,支持抹茶产业发展和新茶饮原料产业化。到2025年,培育茶叶精深加工龙头企业20家,年综合利用原料茶30万吨,综合效益达到500亿元。

(五)强化主导品牌和市场培育。加大公用品牌打造力度,分层次推进茶叶品牌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和“一个公用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一个企业集群”的思路,大力推进山川地理相近、人文历史相通的茶品牌整合和塑造,做大做强若干个影响力大、市场价值高的公用品牌。省级层面重点提升龙井茶品牌,进一步整合4个市18个龙井茶生产县(市、区)资源,做精做优“西湖龙井”核心产区品牌,做大做强龙井茶“品牌集群”,到2025年实现年产值超80亿元;引导“安吉白茶”“温州早茶”“丽水香茶”等特色区域公用品牌整合发展。鼓励龙头企业打造地域性的个性化企业品牌,扩大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推动匠心品牌打造,积极培育匠心品牌产品消费群体,增强产业发展活力。以国家地标保护工程和“品字标浙江农产”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挖掘、培育和登记保护,到2025年,全省茶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35个以上。优化产地茶叶市场布局,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推进交易模式升级改造,做强做大3-5个区域优势明显、品类特色突出的重点茶市。完善中国绿茶、龙井茶价格指数体系,有效引导产销对接。推动组建浙江绿茶出口联盟,促进茶叶出口企业抱团发展,支持出口企业到境外开设窗口、注册公共出口商标、开展品牌推介活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市场,提高传统绿茶和名优茶国际市场占有率。鼓励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引导茶叶电子商务规范发展。继续办好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浙江绿茶博览会等专业性展会,广泛搭建茶叶贸易与品牌推广平台,不断拓展产品市场。

(六)深入开展数字化技术研发与应用。实施茶产业数字化改造工程,进一步推进适应茶园管理、茶叶生产加工等环节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设施装备研究开发、引进示范和推广应用,着力提升茶产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水平。集成推广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新装备,加快茶叶生产基地、加工设备、销售平台、品质监管等全程数字化改造提升,支持建设数字茶园、数字茶厂、数字茶市等。推进茶叶数字化平台建设,构建数字茶业标准体系与规范,强化数据集成和应用场景打造,逐步实现茶园管理、防灾减灾、生产加工、品控追溯、市场营销、品牌保护、技术服务、产业管理等数字化。到2025年,建成全产业链、功能综合、省市县协同的省级茶叶产业大脑,打造茶叶数字化强县10个,数字茶园、数字茶厂100家左右。

(七)加大力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推进茶叶龙头企业培育壮大,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跨区域整合资源,强强联合、组团发展,形成资源集中、生产集群、营销集约新格局。大力发展茶叶专业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全面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采取订单、合同、股份等形式带动散小农户共同发展。进一步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开展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统一机耕机剪、市场抱团营销等服务,全面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到2025年,培育形成年销售额超10亿元茶叶龙头企业5家,年销售额超1亿元茶叶龙头企业50家。

(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与文化兴茶。充分整合利用茶产业资源,加快推进茶叶特色小镇、现代茶庄园和茶叶精品旅游点等建设,培育茶相关要素深度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茶生产、茶文化、茶旅游、茶休闲、茶养生融合发展,全面打造美丽茶乡。到2025年,建成茶叶全产业链强县10个,全域茶旅强县10个,精品茶旅线路50条,服务功能齐全的茶庄园200个。深入发掘和传承底蕴深厚的浙江茶文化,大力倡导“茶为国饮、科学饮茶、健康消费”理念,加强茶文化和茶知识的科普宣传和推广普及,加强茶博馆、茶科技馆等文化设施建设,深入推行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等,广泛开展“国际茶日”“全民饮茶日”等公益性茶事活动,组织茶艺、评茶及茶文化创意等技能竞赛,推进茶叶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弘扬茶文化。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茶文化活动,充分借助海外浙商、孔子学院等渠道,推动浙江茶叶与茶文化“走出去”。

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把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总体布局,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制定发展计划,落实目标责任,强化措施保障,精心组织实施。深入研究茶产业发展指数,开展茶产业发展水平评价。适时组织美丽茶园、茶旅线路、名优茶品牌和茶文化等推介宣传,营造茶叶产业发展浓厚氛围。

(二)强化政策扶持。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加大投入,组织实施好茶产业集群项目建设,支持种质资源圃、生态茶园、标准化茶厂、茶庄园建设和茶品牌、龙头企业培育打造,大力推进茶科技创新应用、生产加工基地改造提升。落实茶叶加工厂、茶庄园建设等用地和用电优惠政策。强化推行茶园政策性保险,引导开发特色保险新品种,扩大保险覆盖面。各地要结合产业实际,出台支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鼓励重点茶区设立茶产业专项扶持资金,保障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创新发展机制。按照新时代乡村产业发展要求,强化政府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创新社会化服务机制,大力推进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进一步促进产业分工分业。创新组织机制,做强做大产业龙头,加快推进茶农茶企密切合作,着力构建产业链条贯通、利益联结紧密的共同体。深化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大力促进茶叶多样化功能开发,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四)强化指导服务。加强茶产业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和管理服务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涉茶科研院所、省茶叶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和农技推广部门的作用,强化产业发展指导,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研发推广。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支持茶学科建设和职业技术教育。广泛开展茶农特别是采茶、炒茶等人员培训,积极组织茶叶生产、加工和茶艺等技能大赛,培育一批制茶工匠,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素养。做好省内采茶工余缺调剂,加强与劳务输出地合作,着力解决集中采摘期采茶工短缺问题。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浙江春茶上市正当时 顺丰为浙江茶农茶商排忧解难

三月春光无限好,西子湖畔醉茶香。具有1200多年历史,同时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西湖龙井茶,即将开启忙碌的春茶采摘季节。3月9日,由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西湖龙井茶品牌保护新闻发布会表示,今年西湖龙井茶龙井43品种将于3月12日正式开采、群体种将于3月下旬开采,西湖龙井茶总产量有所增加,自然品质总体优于上年。

以西湖龙井茶、大佛龙井茶、安吉白茶等为代表的浙江春茶在市场上持续走俏,其热销的背后离不开物流寄递服务的强有力支撑。清明时节未到,浙江的春茶正初露嫩芽,色翠香幽,恰是采摘收获的好时节。俗话说“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春茶贵在新鲜,收获上市都要趁早。依托顺丰护航茶叶商贸流通20年的服务经验,顺丰为浙江茶农茶商排忧解难,以专业寄递服务让茶香飘千里。

聚合“空铁路“三大优势资源,打造寄递急速物流网络

2021年,顺丰联动自身更加雄厚的“空铁路”物流资源,不断优化茶行业的物流效能,全面塑造起了更高的物流时效。增设多条航线、联动高铁、增派直通车,顺丰在浙江茶叶产区开辟了更多高效流向、实现更多目的地城市的覆盖,力保今年浙江春茶的物流时效更快、更稳定。

针对浙江集收集派的茶叶客户,顺丰推出24小时限时航空服务,为20kg以上的急送需求客户提供灵活的物流定制方案,以优质的航空资源辅以匹配灵活的直收直派模式,实现16-24小时内送达,帮助茶商茶农抢占8点开市先机。并且,在浙江春茶的核心产区,顺丰开辟出了高铁极速达服务,即“揽收派送时间不超过2小时,提货发货时长不超过30分钟”的急速时效服务。

通过航空、铁路高效中转网络,以及陆路灵活便捷的直收直派资源,顺丰充分运用“天网+地网”的组合优势,不断精进高时效服务,第一时间将浙江春茶送达国内主要大城市。截至目前,浙江春茶主产区的茶叶产品在12点前发件,江浙沪地区异地9个城市可当天送到,全国主要的65个茶叶消费城市次日即可抵达。

揽收端+派送端强势发力,春茶收寄再提速“平均1小时送全城”

为支撑浙江春茶的抢收工作,顺丰在揽收端和派送端双双发力,打破了茶叶物流“最先一公里“与”最后一百米“的行业难题,不断深入茶叶的原产地,增设揽收点,不断强化终端配送的毛细血管,提高派送能力。顺丰浙江区茶叶项目负责人表示,顺丰已在场地、运力、人力三个方面,重点打造春茶揽收派送的终端服务能力。

在浙江春茶的各个寄递集中区,顺丰秉承着“随手可寄、随处可见”的原则,多处增设上百个揽收点,以缩短春茶寄递前运输时间。在春茶寄递高峰期,从揽收点直接开通直发车辆,建立春茶寄递绿色通道,实现春茶随到随卸、优先中转。与此同时,顺丰在以往人员投入基础上,还增加“勤丰者”收派员,并在重点城市启动22点前夜间派送,以保障茶叶派送的极速灵活、时效精准,进一步拉升浙江春茶的收寄质量和揽收及时率。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茶叶揽收派送服务有了顺丰同城急送的强力加持,借助顺丰同城急送搭建的高效、便捷的“同城物流高速公路”,浙江春茶能够实现“平均1小时送全城“的急速寄递时效,让来自山间的茶香在第一时间便能触碰到同城消费者的味蕾。

物流+包装技术方案珠联璧合,百万补贴助力数字化农业

得益于多年的茶业物流服务的大数据积累,顺丰能够提前2个月对茶叶进行件量预测,精准预测到每周、每天的茶叶寄递需求,为浙江春茶寄递提前定制出完备的物流方案,以满足茶商茶农的寄递需求。与此同时,顺丰包装实验室不断对茶叶寄递包装技术进行升级迭代,与物流方案形成“1+1>2”的组合效应,不仅保障茶叶的急速时效,也保障了各类型茶叶产品品相的完好无损,帮助茶农茶商斩获更高的客户满意度。针对浙江春茶的陶瓷罐装茶、茶饼、散茶等不同类型产品,顺丰就采用了个性化的茶叶专用包材方案,来保障茶叶的运输安全。

另外一方面,在十四五数字化农业的大政策背景下,为积极响应杭州市人民政府的号召,助推浙江数字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浙江茶业的品牌腾飞,增强浙江茶业电商的销售竞争力,2021年,顺丰还计划投入百万级资金池,以春茶专享优惠券等形式用于助农惠农,帮助降低茶商茶农的物流运输费用,助力浙江茶业以更低成本销往全国各地。

从2021年的浙江春茶开采时间来看,今年的开采时间比去年提早一些。随着春茶的陆续开采,浙江茶产品的销量正在爬坡,迈向销售高峰期。保障浙江茶产品抢“鲜”上市,顺丰早已调动了各项资源储备,做足了销售高峰期的物流寄递应对方案,让浙江春茶更快速、更安全地送到至全国茶叶客户,让清冽茶香从浙江青山的枝头迈向全国消费者的舌尖。

原文标题为浙江春茶上市正当时,顺丰寄递最快1小时送达

来源:大众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以茶为笔 书写浙江与澳门文化交流新篇章

6月27日,以“敬世界的一杯”为主题的“茶和天下”茶文化展在澳门金光会展中心精彩亮相,生动地展现了中国茶的漫长历史、在全球的发展以及丰富广阔的美学体系。

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其中浙江以总数6项成为此次申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活动通过丰富的展品与详实的内容向澳门同胞全面介绍茶文化的发展与变迁,以茶为媒,增进浙澳人民的相知相交,共架两地友谊桥梁。


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易炼红,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等贵宾莅临展厅巡展,共享茶香雅韵。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芮宏,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局长文绮华,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宣文部副部长殷汝涛,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副局长张丽珊,澳门苏浙沪同乡会会长贺定一,澳门浙商联合会会长廖春荣,澳门苏浙沪同乡会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王世民,澳门苏浙沪同乡会副会长兼常务副理事长林小冬,浙江省政协委员、澳门苏浙沪同乡会副理事长何凯玲等各界领导嘉宾出席开展仪式。


芮宏在致辞中表示,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中国茶文化在全球各地生根发芽,而浙江与澳门,都是推动这一伟大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力量,并诚挚邀请澳门同胞亲临浙江,感受“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魅力与热情。


文绮华肯定了浙江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并指出在多元的美食文化之都澳门举办茶文化展、弘扬茶文化,对加强两地文化和旅游的交流合作起到积极作用。


在展会的互动体验区,参展者可以闻香识茶、品茗茶味,通过浙派古琴与宋代雕版印刷的丰富体验,领略浙江深厚的人文魅力,还能在VR体验区中亲临浙江茶叶产区,零距离感受茶园的壮丽秀美景致。


本次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浙江与澳门的互通互融、共享共赢,同时提升了“诗画江南、活力浙江”在澳门的影响力。更以茶为笔,在双方旅游目的地推介、绿色可持续旅游发展、艺术文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书写了新的篇章。

来源:中国网  撰稿:辛文,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672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