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浙江茶叶产业

找到约4,348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陈小平在浙江茶产业委员会客厅宣讲

7月24日,按照省政协主题教育部署要求,省政协副主席陈小平走进浙江茶产业政协委员会客厅,就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学思想·百千万”宣讲活动,并与会客厅成员、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等座谈交流。

陈小平结合自身学习感悟,围绕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五届三次全会精神,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等内容作深入宣讲。

陈小平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千万工程”、“浦江经验”、科技特派员制度分别作出重要指示,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之江大地和浙江人民的深情大爱,为浙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了战略指引和根本遵循。要按照省政协“五个强化五个走在前”具体目标任务和“五个突出”要求,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在循迹溯源中深刻把握“八八战略”的重大意义,担起政协委员的使命责任,积极投身改革发展和生产一线,做深化实施“八八战略”的践行者。要立足自身优势,传承好委员会客厅的“接力捧”,加强团队建设和资源整合,深入调查研究,通过实实在在的建言举措为浙江茶产业出主意、谋发展,精准助力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要不断创新业态,培育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打响浙江茶产业龙头品牌,推进全产业链融合,加强科技赋能,提高茶叶附加值,带动茶农增收致富,抓住亚运契机,挖掘茶文化悠久历史,讲好浙江茶故事、中国茶故事。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围绕助力浙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互动。大家表示,要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创业创新动能,做大茶产业、做强茶科技、做深茶文化、做优茶品牌,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扩大委员会客厅的影响力。

来源:浙江政协同心苑 联谊报

作者/制作:蒋蕊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一片叶子何以更富一方百姓?——“三茶”统筹下浙江茶产业观察

导语

近年来,浙江茶坚持“生态高效、特色精品”的目标定位,通过挖掘文化特色、壮大茶产业链、提升茶科技水平,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茶品牌升维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属于浙江的“三茶”统筹发展道路。

一片叶子何以更富一方百姓?

——“三茶”统筹下浙江茶产业观察

近些年,不少省份把茶当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富民产业,茶业版图由此不断扩大。作为老牌的茶叶主产省份,浙江虽然在面积和产量两项指标上有所退后,但论及发展质量,仍然底气十足。比如亩产值,仍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1.1%,继续在全国主要产茶省中名列前茅,尤其是名优绿茶,主导地位首屈一指,产值比重领跑全国。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创造性提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发展理念,为新时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新茶经”。早在浙江工作期间,他就撰写了《世界茶乡看浙江》一文,并赞叹安吉白茶“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一直以来,浙江牢记嘱托,坚持“生态高效、特色精品”的目标定位,走出了一条名副其实的“茶业富民”道路,茶农依靠茶产业人均收入达到1.59万元。那么,“三茶”统筹新背景下,浙茶如何历久弥新,继续香飘世界?这片叶子又怎样让老百姓更富?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博会即将在浙江拉开帷幕之际,记者走进各个茶区寻找新律动。

文化为道,引领统帅

4月17日,北京老舍茶馆,一场茶香四溢的“径山茶宴”表演,拉开了径山茶此次赴京推介之行。以茶参禅问道,为其精髓所在,在梵音、尺八、古琴、香道的烘托下,“径山茶宴”十余道仪式行云流水,让人沉醉其中。在宋代,“斗茶”蔚然成风,茶宴由此盛行。

2022年,由浙江牵头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跻身世界非遗之列,共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浙江西湖龙井、婺州举岩、紫笋茶、安吉白茶4项传统技艺,以及赶茶场、径山茶宴2项民俗活动成功入选。

如今,在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径山茶宴”有了更多演绎。“五一”假期期间,当地推出了“仿宋七汤点茶”活动,受到广泛追捧。游客可手握竹制茶筅,快速击拂杯中茶汤,再将茶筅微微提起,茶汤渐浓渐稠,沫饽渐出。茶百戏、吃货节、晚风集市,精彩应接不暇,令人流连忘返。

浙江饮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颇为深厚。纵观各地,都有一些与茶相关的名胜古迹、文化印记、文艺作品等。在浙江人眼中,茶文化并非虚无缥缈,而是一股精神力量,有着“统帅”地位,直接影响着消费者认知,也正因为有文化加持,茶产业方更具差异化气质,才更有附加值空间。

径山茶的探索就十分典型。异曲同工之妙,挖掘茶文化,浙江很多茶区并非孤芳自赏,或者曲高和寡,而是通过形式、内容、产品等的再创造,用时尚化、年轻化、国际化的表达,让茶文化接地气、更感人,体现与众不同,又如影随形。

此类实践不胜枚举。比如,有的将茶与书画、音乐、动漫等文艺作品结合起来,有的开发新式茶器、茶摆件等,还有的举办炒茶大赛、茶艺大赛、点茶评茶等。就连传统的精耕细作,也被演绎成了匠心所使与一种文化。

松阳是浙江有名的“茶叶大县”,据记载,在三国时期就开始种茶。到了唐代,五朝元老、道教天师叶法善所制茶叶,被称为“卯山仙茶”。如今,松阳将茶文化与宋韵文化、佛道教文化相结合,恢复了“卯山仙茶”技艺,推出崇觉罗汉茶特色产品,在市场不胫走红。

走进松阳的茶文化主题街区,穿梭于茶楼、茶馆、茶餐厅,以及茶养生馆、茶书院等茶主题空间,浓厚的文化意蕴扑面而来。值得一提的是,该县已连续16年举办中国茶商大会。每到春茶季,五湖四海的茶商来此共品茶香、共叙茶缘、共商茶业。

提及茶文化的创意传播,茶文旅深度融合同样功不可没。近年来,不少茶叶小镇异军突起,生态茶园、创意加工、主题民宿、特色庄园、风景名胜之间珠联璧合,让茶有了更多想象空间,也衍生出更多产业空间。2022年,浙江茶休闲、茶旅游、茶养生等第三产业产值就高达150亿元。

业为本体,壮大主体

一直以来,浙江茶产业链条完整、业态丰富,尤其是围绕绿茶,产销两旺十分显著。数据显示,2022年,浙江茶园总面积310.5万亩,总产量19.4万吨、总产值264亿元,而全省产地交易总量和规模就分别达到了15.5万吨和258.7亿元,出口量更是稳居全国之首。

在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看来,茶叶发展,文化、产业和科技是有机整体,缺一不可,茶产业为本体,是茶文化、茶科技发挥作用的主体,因此是“一体两翼”的格局,“三茶”必须齐头并进。

在业界,浙江茶产业一直被视作标杆,但浙江的茶人们也不避讳“短板所在”:茶类不够齐全、市场竞争力有待增强;出口产品相对单一,品牌竞争力和龙头带动力也不够强。对此,这几年,一方面,浙江花大力推进茶产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生产经营主体,另一方面,朝着多元化、多茶类协调发展,推动产业迈上新台阶。

浙江省茶叶集团是一家70多年的老茶企,这几年,新动作不断。外贸方面,集团着重拓展欧美市场,并在做好传统绿茶出口基础上,探索红茶等其他茶类外销;内贸方面,除了传统名优茶,同步发展袋泡茶、新茶饮和茶叶机械等板块,瞄准年轻群体和高端原料。

同样,茶区也在加速转型升级。山区县新昌,四季分明,为茶叶生长创造了优越条件。该县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200至700米的丘陵山地之中,常年云雾缭绕。如今,天然的绿色屏障之余,又增加一道后天的生态防线。

走进新昌县东茗乡后岱山村,5架无人机正喷洒植物源农药。1500亩的茶园,一天半就能喷完,不仅效率高,关键更生态。全乡两万亩茶园,眼下被冠以“茶园绿色防控整乡推进”的试点,通过肥药源头管控等手段,让这杯茶更放心。在新昌,像这样的省级“生态茶园”共有6个。

好茶,源自好茶园;有好原料,更需精细加工。近些年,新昌累计建成各类标准化名茶加工厂、示范性茶厂104家,名茶加工量占全县总量的六成以上。规模化程度提升后,数字、科技、机械等有了更多施展拳脚的空间,政府也能更好地提供产业平台支撑。

“通过这个茶产业发展服务平台,茶叶育苗、种植、加工、营销等全链引入数字化概念,进行全流程再造。”新昌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俞浩芳告诉记者,除了茶园基地数据外,该平台还能实时掌握茶青收购、干茶交易和行情走势,企业可据此进行精准市场决策和内部管理优化。

据了解,经过几年发展,目前在浙江,龙井茶、浙北白化茶、浙南早茶等几个优势产业集群愈发凸显,从茶类结构看,也初步形成了多茶类、多产品、多功能共同开发的良好态势。特别是茶叶精深加工有新突破,浙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抹茶生产地。

科技赋能,扬长避短

熟悉浙江省情的都知道,浙江做农业不容易,土地资源有限,生产成本不低。这些年,茶产业面积稳定,为何产值连年攀升?当然,一方面得益于品牌打造,尤其是通过区域公用品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让主体得以“借船出海”,另一方面则功在科技赋能,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的研发,提高效率,扬长避短,向技术要空间和要效益。

选择什么样的茶叶品种,这些年,淳安县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道路。该县的鸠坑乡,正是浙江入选国家级茶树良种唯一的有性系品种——“鸠坑种”的原产地。40年磨一剑,如今,鸠坑系列茶树新品种(品系)的面世,让淳安独树一帜。全县有一半多茶园属于鸠坑群体种及其后代单株,像鸠坑乡自是“鸠坑种”唱主角。

记者在淳安采访了不少茶农,都说不愁卖。千岛湖天井岩茶叶专业合作社育出来的鸠坑系列茶苗,还未冒芽,就被人订走。在茶叶市场,鸠坑青叶同样抢手,“鸠20”收购价同期明显比其他品种要高,鸠坑干茶每公斤价格比去年高出百来元。

地头新品种,外行人很难看出门道,但到了茶企,科技范则无需多言,眼见为实。春茶季可谓时间战,一天一个价。在武义县更香有机茶基地5G生产车间内,5条生产线开足马力,一天可加工近6万斤鲜叶。这里建成的全省首条有机茶数字生产线,放眼全国也可谓领先一步。

武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丁志凯相告,近年来,通过推广先进茶机装备、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等途径,全县茶产业“机器换人”跑出加速度,名优茶加工、大宗茶修剪、大宗茶采摘机械化率达到98%以上,茶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84%。

现在,就连名优茶最难破题的手工采摘,也因为“黑科技”的到来,有望实现重大突破。记者在杭州市西湖景区的龙井茶园,就领略了第五代智能采茶机器人的真容。只见其两个机械臂,一剪一吸,能精准找到芽叶叶柄,再吸入茶篓。茶树新梢嫩芽的识别准确率已提高至86%。

因为技术的不断更迭,浙江由此迈出重大步伐,从卖茶叶到卖整套解决方案,包括病虫害绿色防控、多茶类高效组合生产、名优茶自动生产线等,熟化集成后不容小觑。以新昌为例,谁又能想到,名扬天下的不止“大佛龙井”,其中扁形茶茶机产量更是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

浙江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林表示,今后,浙江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三茶”统筹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产学研、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加快多品种、多品类、多功能开发,着力构建以名优绿茶为主导、红黄白青黑等多茶类合理优化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推进“三产融合”“六茶共舞”,全面提高茶产业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擦亮“世界茶乡看浙江”的金名片,为全国“三茶”统筹发展提供更多浙江经验。

来源 / 农民日报

作者 /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关于发展浙江茶产业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思考

8月22日下午,烈日炎炎。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文光赴杭州市西湖区考察调研国家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三茶”统筹发展等工作。他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的重要指示精神,将“三茶”统筹作为我省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和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不断激发我省茶产业的生机活力。

茶叶作为浙江省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之一,在全省农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是全省160多万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民生产业,也是建设绿色家园、促进身心健康的生态产业,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助推社会和谐的文化产业。

紧紧围绕产业这个核心,做足做深茶文化弘扬、茶产业发展、茶科技创新的大文章,是浙江省不断发展壮大茶产业的必经之路。为进一步推动乡村茶产业发展,以茶产业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使得浙江的茶产业从数量效益向质量效益、绿色效益、品牌效益转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注重生态建设,创造绿色效益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安吉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为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指明了道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茶产业,必须坚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坚持打造生态乡村,将污染防治工作作为发展生态产业的第一要素,推动产业中的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打造出绿色生态高品质茶业。

首先,要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建立起高质量的绿色生态茶园。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依照“绿色防控系统化、专用茶肥规模化、本土茶苗推广化、统筹推进一体化”的“四化”基本要求,以集中连片、适度规模、优质高效、标准规范、产业配套的发展方式为目标,保持茶园水土,维护生态平衡,加快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全面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优化茶园生态系统。

大力推广茶园绿色生产技术,深入实施“肥药两制”改革,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推进茶叶生产专用肥、专用农药研制和推广,严格执行禁限农药使用规定,全面推行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控,增施有机肥,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创建一批化肥农药零投入茶园。

其次,要构建出强而有效的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来确保茶叶的质量及安全性,实现对茶叶的全程质量有效管理,其过程包括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逐步完善云上管理质量,建立健全茶叶的安全服务平台,使全程种茶、制茶实行可监控、可溯源,并对茶叶基地、产品加工质量进行安全认证。通过将茶产业做到生态化、透明化,使消费者能清晰了解整个茶叶种植、加工过程,对茶叶品质产生信赖,自然打造出高品质茶叶,高品质的茶叶也将带来相对应的经济效益。

其三,要建设绿色规范体系。在政府引领下,茶叶发展整体上需贯彻茶园的建设标准及种茶、采摘、制茶的技术规程,建设出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园区化的生态茶园。通过建设生态茶园,使茶叶的产业化推动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出干净、生态的茶产品,反推茶叶生态文明要素又再次转向生产要素,最后使得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变,为生态旅游的强势崛起注入强劲动力。

二、强化科技支撑,打造“茶产业大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发展茶产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不断优化茶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效益。

首先,要大力推广实施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推动茶园机械化管理、茶叶机械化修剪与采摘,普及茶园机采、机修、机耕,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用工,提升现代化生产管理水平,提升茶园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一方面,要加大先进实用技术应用。围绕全程机械化,推动研制、应用茶园耕作、植保、施肥和采摘机械以及耕作施肥一体机、名优茶智能化采摘机械,加快自动化、智能化加工机械装备与技术示范推广,协同开展适应机械作业的茶树品种、栽培方式和制茶工艺研究示范,推进农机农艺有机融合。不断学习引进优质绿茶机采、茶叶数控加工、茶园病虫害精准防控、抹茶全产业链生产等一批主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另一方面,要深入开展茶产业数字化改造。进一步推进适应茶园管理、茶叶生产加工等环节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设施装备的推广应用,着力提升茶产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水平。集成应用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新装备,加快茶叶生产基地、加工设备、销售平台、品质监管等全程数字化改造提升,支持建设数字茶园、数字茶厂、数字茶市。推进茶叶数字化平台建设,构建数字茶业标准体系与规范,强化数据集成和应用场景打造,建设集成茶叶全产业链数字驾驶舱和茶业数字化云平台的“茶产业大脑”,逐步实现茶园管理、防灾减灾、生产加工、品控追溯、市场营销、品牌保护、技术服务、产业管理等数字化。

其次,要加强乡村科技人才培养。随着国民经济文化的提升,茶产业正处于急速的扩张势态,相应的茶产业人才需求却没有同步发展,致使茶产业前进受到制约,因此加快茶叶相关专业人才的培育,为当下发展茶产业打下基础,也是这个行业的迫切需求。在农民处于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需要充分发挥人才指引的作用,即通过积极吸引社会精英人才与具有专业知识、经验技巧的技术人才等回乡创业,通过发挥人才引领的作用,为茶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政府方面也可聘请国家、省级知名专家、教授到该地举办现场交流会和技术培训专场,培训更多的当地产业技术人员,为服务全县茶园培养足够多的技术人员,建设好产业技术人才梯队。

三、挖掘浙茶文化,提升品牌效益

尊重茶叶品牌自己的成长规律,尊重市场、消费者的权利,注重挖掘茶文化内涵,打造出让市场和消费者认可的品牌。我省茶叶存在产地市场品种单一、销地市场规模太小等问题,要破解这些问题,最好也是最快的途径就是提升茶文化内涵,提高茶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在浙江,几乎每一种茶都能说上一大段故事:余杭径山,是茶圣陆羽著《茶经》的地方;安吉白茶,则从北宋《大观茶论》中找到文化支点……文化是茶产品提升内涵、提高附加值的关键因素之一。比如我省很多地方都种植“龙井43”品种的绿茶,但是价格上却上下相差很多,个中原因就是文化和品牌的差异。西湖龙井之所以金贵,并不是因为产地面积小、产量少,而是因为产品的文化内涵高、品质好。在茶产业当中文化基因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有文化内涵的茶产品越能够卖出好的价格。

2021年,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布《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深入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简称《意见》)中提到: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与文化兴茶。

深入发掘和传承底蕴深厚的浙江茶文化,大力倡导“茶为国饮、科学饮茶、健康消费”理念,加强茶文化和茶知识的科普宣传和推广普及,加强茶博馆、茶科技馆等文化设施建设,深入推行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等,广泛开展“国际茶日”“全民饮茶日”等公益性茶事活动,组织茶艺、评茶及茶文化创意等技能竞赛,推进茶叶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弘扬茶文化。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茶文化活动,充分借助海外浙商、孔子学院等渠道,推动浙江茶叶与茶文化“走出去”。

浙茶要用好文化这个好基因,补足浙江茶产业发展中的短板,真正传承发展好茶产业,让茶叶从传统产业真正变身为历史经典产业,经受得起历史的经验。一方面要继续从名优特茶产品的文化内涵上挖潜,进一步提升西湖龙井等知名茶叶的文化附加值;另一方面,要对知名度不那么高的茶叶品种赋予更多的文化色彩,浙江茶叶品种繁多,特别是一些小品牌,挖掘、使用好文化基因,对于茶产品而言有着莫大的帮助。

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树立地域品牌标志,提高茶叶品质;要着力打造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进一步打响浙茶品牌。要把茶产业发展与传承创新弘扬茶文化相结合,挖掘自身特色,加强专业人才培训,进一步打响品牌,推动浙江茶产业发展。

四、茶旅+电商,多产融合联动

在2020年5月21日“国际茶日”主题活动上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开展了以“世界茶乡看浙江·浙里游好茶”为主题的茶旅精品线路征集活动,经各地踊跃申报,专家评议完善,确定“以茶为媒,穿越千年——‘杭为茶都’茶旅线路”等10条线路为“世界茶乡看浙江·浙里游好茶”十大茶旅精品线路。

茶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只有深入挖掘其文化蕴涵,才能不断丰富茶文化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是茶资源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旅游项日,例如:茶文化研学游、茶民俗风情游、茶保健游、茶乡生态游、茶艺表演欣赏游、名茶采尝游等多种形式的茶文化旅游。随着我国茶文化的复兴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以茶文化为主体的旅游项目得到飞速发展。开展茶文化旅游对于促进茶品牌的营销、整合茶产地旅游资源、提升产地旅游战略地位、宣传茶企文化,促进相关茶品牌的宣传推广。

在做好旅游开发的同时,浙江省茶旅业还应该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地方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满足游客的需要。例如开发创造独特的茶具、茶食、茶画、茶书法、茶工艺品、茶旅游纪念品等涵盖茶文化各个方面的旅游商品,以此促进茶产业的开发。

在“国际茶日”期间,浙江还组织开展“云播茶日”“云享茶事”“云游茶旅”“云赏茶品”“云观茶经”“云展茶叶”等系列活动,并在官微、抖音、快手、“网上茶博”“网上农博”等平台,推出丰富多彩的茶事茶旅茶器茶品等展示展销展播活动。可见电子商务是农茶企拓宽茶叶市场、促进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开展网红直播带货活动,加强电子商务与茶产业的有机融合,充分展示浙江茶叶产品,逐步建立电商支撑保障体系,把电商产业做强做优,可以发展茶产业,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结语

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茶产业的发展,为各地振兴茶产业谋篇布局,使茶产业成为推动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为广大百姓打开了致富之门。

2006年,习近平在《世界茶乡看浙江》一文中提到:“浙江茶叶连续20年的持续增长,不仅解决了百万户农民的增收问题,也为农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一片茶叶可以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茶产业在浙江农业具有很高地位,也是山区、半山区农民赖以生存的产业。做好茶文化弘扬、茶产业发展、茶科技创新的“三茶”统筹工作,实现茶产业质量效益、绿色效益、品牌效益的提升,是浙江省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

来源: 之江观察,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312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