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怎么泡黄茶

找到约1,094条结果 (用时 0.019 秒)

【原创分析】茶中关二爷还是茶中关二货? ——各平台老班章购买评测

 

 

我眼中的老班章

 

 

 

 

 

私人认证

 

 

 

 

 

班 / 章   

       简 / 介

 

班章普洱茶产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

班章,一直被视作普洱茶之王,尽管普洱茶界有诸多的不确定和变数,但是老班章的王者之位从未被动摇。

霸者,或因权威令人生畏惧,或因气魄令人折服。班章之霸,更像之霸,强勇威猛、气魄盖世,更是以忠义名垂千史,让人心生敬意。

如果问老班章为何能够坐稳王者宝座?自然是它的厚重滋味和强烈的山野气韵是其它山头的茶所无法比拟和超越的,强大的气场和十足的气魄胜了其它茶,也获得了茶人的一致认可。

虽是霸气十足,但却并未让人却步,只因极苦中有回甘,并非十足的刚烈,霸中还有几分韵味,烈中还有几分醇和,人们敬其霸,同时享其韵。

 

 

 

今年班章的市场行情继续走高,怎么个高法,高处不胜寒的高,主产区的春茶毛料收购价以突破万元每公斤,最具代表性的几颗古树的单株价格3-5万每公斤。至于年初32万每公斤的班章茶王的新闻一定已经让尔等凡人颤抖不止,详情查看此网址:

http://www.sohu.com/a/131565141_704391

今年3月30日的云南农垦八角亭茶业•尚燃藏茶勐海老班章“茶王”、“茶后”采摘仪式上,“尚燃藏茶”的创办人-八角亭茶业合作商、收藏家杨尚燃先生,以32万元每公斤的价格拍下了班章村被当地美称为“茶王”、“茶后”的两颗茶树一年的采摘权。

 

 

问题来了,我们网购剁手党一族能否在网上买到心满意足的班章呢。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小编走进了万能的“某宝”和多快好省的“某东”的世界。惊(meng)奇(bi)的发现,有好多好多班章呀,好开心有没有,好激动行不行。而且价格都好好便宜,评价都超超好评呀。正好这时公司运营中心的大帅哥听说小编要写网购评测,也拿了一饼他刚刚在云茶国际专项定制板块定的一饼今年的班章给了小编,也说对比对比,并一再强调外观对比一下就可以了,别喝!(呵呵于是小编特地又从某宝和某东选了二个价格梯度的茶品,现在,废话少说,一起来品鉴吧~

 

(以下审评仅代表云茶国际观点)

 

 

1

 

班章原野

 

原料

原生态拼配茶

包装

七片一提

产地

勐海县

净含量

357克/饼

保质期

越陈越香

质量等级

甲级

   价格9.9元

 

 

此款茶品是小编从某宝上淘来的,在某宝上商品详情里全是图片展示,文字描述只有一句原产地西双版纳发货。

收到货时打开一看,包装棉纸还算规整,打开棉纸饼面,饼身压制较松,条索颜色暗淡;叶片大小不一,基本芽头。香气低,略有高火气,散后为明显被太阳晒过的“日晒气”。茶汤味较浓,汤感平,苦涩度高,协调感差,总体不耐泡。叶底基本为大小不一的叶片,部分叶质偏老,整体叶色偏暗。

 

1-3泡 茶汤为浅黄色,汤中有少量黑点。茶汤闻起来带有糖香,茶汤滋味薄,略鲜,微苦,涩度铺满舌面。

4-6泡 茶汤转深黄橙色,汤色略偏暗。茶汤闻起来略略有高火气,之后为“日晒气”,茶汤转浓,汤质平,苦涩感清晰,苦化开比较快,涩消退缓慢;不生津。

7-9泡 汤色转浅,香气转低,茶汤明显下降,滋味单薄,有少量苦涩感,涩感持续停留口中,低弱的生津感不能抵消回甘。

10-12泡 茶汤带有明显水味。

叶底基本为大小不一的叶片,部分叶质偏老,整体叶色偏暗。

 

此款茶价格是9.9元,包邮,几个朋友饮用后说嗓子处很燥,舌头不舒服......这样的茶不能问好不好喝,应该问能不能喝?小编只想问一句邮费不算,人工成本和包装费用都不止9.9元吧?

 

卖家秀

 

VS

 

 

 

 

 

买家秀

 

 

 

2

 

老班章百年古树纯料

 

净含量

357g

保质期

7400

等级

一级

储存方法

避光、防潮

    价格 | 60元

 

 

此款茶是小编从某东上淘来的,拿到手看面纸包装,简洁规整,但从包装外观来说不是“照骗”。

打开包装之后,相比较上一款茶叶,这款茶叶的饼形更加圆润。条索清晰、稍显杂乱、有极少白毫,色泽深褐显黄,茶饼紧实度低,易撬。细闻之下,带有丝丝烟味。

接下来准备进行冲泡,这时撬开茶饼后发现一些不明针状物,心里对此款茶的好感度顿时大打折扣。

此款茶较前一款香气较高扬,但前三泡有烟杂气。滋味方面,苦味较重,且化得慢,回甘稍好,比较耐泡。原料有光泽,稍欠。

 

1-3泡 汤色金黄明亮,有短暂的烟火气,滋味浓厚,有苦味,回甘较慢。舌面有较强烈涩感,化得较慢。

4-6泡 汤色呈淡金色,稍显浑浊。香气较低,涩感依旧存在,回甘生津缓慢。

7-9泡 汤色淡黄,几乎无香气,舌面有涩感,化得慢。

10-12泡 明显出水味。

 

卖家秀

 

 

 

VS

 

 

 

买家秀

 

3

 

云茶国际定制茶饼

 

外观设计

用户自定义

产地

勐海

茶种

布朗山老班章

净含量

357g

储存方法

避光、防潮、通风、无异味

 

 

看外观一阵创意冲击波袭来,茶也可以长得那么好看,和效果图一毛一样,图案元素是同事的一个好朋友自己设计的,有才啊~

撕开这层漂亮的外衣,整个茶叶饼面条索粗壮,芽头肥壮且多绒毛。有强烈的山野气韵,嗅茶饼有很突显的古树茶特有之香,香型似乎在兰花香与花蜜香之间。香气很强,在茶汤、叶底、杯底上都可以嗅到,而且杯底留香比一般古树茶更强更长久。苦涩退化很快,半分钟左右就转而回甘。

1-3泡 茶汤橙黄透亮。浓郁的密香伴着鲜爽的植物清香、果香扑面而来。汤鲜活、饱满,汤质油润稠厚,明显有苦,但入口立化,继而清凉、香气、回甘直入喉咙深处并返至口腔,持久不散。含香好,回味时香气已在喉咙深处。

4-6泡 汤色稳定,油润金黄有茶毫。香气鲜爽而丰富,清香、花香、鲜果香交融入汤。汤鲜活饱满,质油稠,苦味变得更强劲,入口立化,喉咙口内清凉、香气回甘持久,生津明显。

7-9泡 汤色金黄透亮。香气飞扬,花果香、植物清香伴着甜糯香,化入汤内。滋味虽明显下降,但仍有厚度。茶汤苦味降,鲜爽度仍有,甜显。回甘生津迅速。喝完喉咙深处的花香、清凉、回甘不减。

10-12泡 汤色略转淡。香轻柔,汤甜,厚感稳定,可继续冲泡,耐泡度好。

 

卖家秀

 

 

VS

 

 

 

买家秀

 

 

 

 

【爱心提示】

小编有个在“某宝”工作的朋友曾经说过,网上购物价格就放在那里,你要去看评论,你要去看介绍,最重要的是你就是要去看那个价格,买到假货是你的问题,怎么可以去怪平台呢。对于这样的逻辑小编至今都消化不了,感觉手都白剁了。但话糙理不糙,如果真贪图便宜买的明细和市场价位不同的东西,能怪谁呢?

 

 

 

 

 

 

 

 

最后,小编想说,我其实是个严谨科研的人,一直无法释怀为何会出现9.9包邮的茶叶(注意不是指班章,而就是指普洱茶)的情况。经过大量查阅资料,及咨询很多茶人后,基本推理如下(前方福尔摩斯,柯南附体,仅是自我观点,求杀手放过)

茶饮料大家总喝过吧,茶饮料是用茶叶提取物制成的,那么提取后的茶叶呢?难道扔掉嘛,呵呵。。。细思及恐。

极低的原料成本(几乎没有)+2元左右的制饼成本(黑工厂战略协议价)+0.5元的棉纸费用(已经是非废物利用的良心价了)+3元左右的快递费(量足够大的价格)=5至6元成本。 是不是还有的赚!我就问你服不服?!

 

不写了,这期就讲到这里,小编要去吃饭吸狗啦~后期会持续更新测评类文章哒,敬请关注!

 

 

 

文|冷冷

图|周蓉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THE END

 

 

缘起普洱  品于云茶

 

醒茶

喝茶多年,耳濡目染,对醒茶一词自然不会陌生,但从来没把醒茶当会事儿,至于实际意义上的醒茶,理解也浮浅得很,原在情理之中。

茶龄虽长,但真正入道并不长久,初喜绿茶,后喜黄茶、青茶,爱上普洱、六堡黑茶,是近两年的事。绿茶、青茶,乃至于黄茶,用不着醒,尤其是绿茶,全在一个鲜字。到底存在不存在或者说用不用醒,喝绿茶年道虽长,还真不知道,起码我还没有上升到那个层面。普洱茶需醒茶,我是听过的,但如何醒,醒到哪种程度,真的不甚了了。因为我自起就不知道普洱茶睡着没有,自然就谈不上醒了。

其根源,大概还是入门迟,层次低,离茶人还甚远,所谓的别茶人是自封的,半瓶子不满便摇晃起来,外行的人看见,以为我算个茶人了,略知一二,便以为我全知道了,茶文化渊博得很,时间一长,经不住表扬,我自己都飘然起来。说到普洱茶饼,偶尔也捎带到醒茶,说的头头是道,仿佛真懂似的,焉然以别茶人自居。其实,并未醒过茶。

没醒过茶,自然不是我的错,是无茶可醒。爱归爱,万事有个度,就是爱茶亦然。最初的茶饼是做广告抵顶的,量极小,且全是熟普,店家所给多事存放不住的绿茶。喝的接不住时,我才买几块方砖,或三两个金瓜,等茶喝,哪里顾得上醒呢,说实话,也没有那个需求和必要,猪八戒吃人参果,囫囵吞枣地咽下了,还不知是何滋味呢。况且,是手边有什么茶喝什么,红黄花绿,不断档就知足了,那敢挑剔。喝茶,本身就是件奢侈的事,不要说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能不断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天长日久,喝茶也会喝穷的。连鲁迅先生都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像我辈中人,有茶喝就是哪辈修来的福气了。

倘若说,过去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坐下来喝壶茶,来不及回味,就忙事去了。近几年完全清闲下来,喝茶也日渐讲究起来。尤其是最近两年,爱上普洱茶,先是熟普,之后生普,到现在天寒时即便喝壶红茶,也是滇红,且是清一色的古树普洱茶,其它茶类,譬如绿茶、青茶、黄茶,几乎不动心了,除非是上好的龙井或金骏眉,偶尔品一回。喝普洱古树茶时,不是没有遇见需醒的茶,而是意识不强,疑疑惑惑,来不及醒早喝完了。有时无意中存放几天,自然醒了,并无感觉。

有时,就去云古号茶店蹭茶喝,那里有好茶,多是伯雅父子从云南茶区寻来的,老茶自不必说,多是真正意义上的私房茶,但量少,珍藏几饼轻易舍不得喝,近年寻来的,量大一些,陈化不足,或沉睡未醒,不同时段不同人泡出的茶就不尽相同,有时是同一种散茶、同一饼茶,这就有些邪门,回味良久,疑心是做茶的手法或泡茶的手法,却没有想到醒茶上面。有回泡冰岛,从饼上撬下一块,第二泡还有焦糊味,苦涩感,少了平日冰糖一样的回甘,连她自己都疑惑了,按理是同一饼上的茶,怎么会出现炒不匀的现象?以为量大了,重泡时用天枰称,泡后依然如故。她深感抱歉,送我两泡,说等我回家慢慢泡着喝。几天后,我泡了一泡下午茶,是地道的冰岛味,很醇,喉咙间满是回甘的冰糖味,马上就找见了从前的感觉。和她说,她瞪大眼,若有所悟:哦,是不是和我心浮气躁有关?终无答案。还有回喝帮骂,她又赠我两泡,但无论当时在店里喝,还是回家品,淡而无味,和过去喝过的花香四溢的帮骂坨茶天壤之别,尽管她说和过去尝过的是同一年份的,总共三坨。但我疑心,那是另外的坨茶,或者是假的。根本没有想到醒茶上面,也没有体会到醒茶的作用有那么大。

直到有一天,讶然后,才恍然大悟。和素女会榕榕购了一套四君子茶,顺便赠我一饼老白茶。老白茶就是我喝过的月光白,又叫月光美人,只产于云南澜沧江边的临沧地区,和我们常说的产于福建的白茶是两回事。品过两泡后,感觉和我喝过的月光白还是有区别的,我喝过的月光白是散茶,一叶绿一叶白,殊为难得,可遇而不可求,尤其是口感差异明显,一个清香细腻,一个花香馥郁,初入口有上好红茶的味道,但很快就散成生普的味道,最后是比冰岛还要烈的甘甜。汤色的差异尤为明显,前一种是琥珀色,清明透亮,后者事酒红色,光亮厚重,入口更绵更醇。这味道事我喜欢的,特别是近几年,我愈来愈喜欢重口味。喝老白茶时,我不由地想到帮骂坨茶,其玫瑰混合香气,在我喝过的普洱茶中恐怕只有老白茶可与其媲美。我给榕榕微信留言,速发一提老白茶来。没多久,一个茶饼过半,剩下的整个给了我女儿,她也很喜欢这款茶的香气口感。停了两天,我又想老白茶了,就剪开刚到的那提,抽出一饼,撬了块就泡,汤虽浓,却没有上一饼的香气,也没有那种凝脂般的口感。我感到不可思议,虽然我信任榕榕居缘茶的茶品,还事忍不住发了微信,提出了我的质疑。榕榕错会了我的意,有些不高兴,但还是最大限度地容忍着,说您若不喜欢,可寄回来。她到底是个真正的茶人,很快就明白了我的心境,回复说,可能是泡茶时的天气或心情等等影响了茶气,之后忽儿问,您泡前醒茶了吗?天,她大概真把我当别茶人了,以为醒茶在我是深知而必须的。我老实承认,没有醒,直接撬了一块就泡。她笑了,说压饼后的茶,包起,存放在库房里,早睡着了。存放了多半年,分明还在熟睡,猛一泡,犹沉睡梦中,怎么会有香气呢?我若有所悟,但还是将信将疑,把剩下的饼子放在通风明亮的地方,自然地醒着。几天后再试,已有了茶香气,口感也绵柔了许多。果然是茶饼昏睡未醒的缘故。就是现在,恐怕还未全醒,睡眼朦胧。我泡时,接开壶盖,不敢焖,让茶香苏醒着。

从密封的茶提里取出一个饼,我端详着,色泽有些暗,再一闻,几乎没有香味。我想起,上回所赠的老白茶饼,撬时就香气袭人,茶块光亮充满生气。看来睡着一说并非空穴来风,醒茶的确是必须的。其实,也不是没有一些概念,每次冲泡都要洗茶,自然不全事洗涤尘土,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醒茶,只有完全清醒了的茶,才会在水中自然游动,将本身的体香等发挥的淋漓尽致。从来佳茗似佳人,美人是睡出来的,所以有睡美人一说,慵懒的睡态固然美,但最美的时候恐怕还是最清醒时,生命的机能蓬勃到极致,才光艳动人。

我想起老舍出仿苏联时随身带着绿茶冲泡,茶叶在杯里愈来愈舒展,鲜活起来,亦如春天的嫩叶,绿意盎然,娇艳欲滴。俄罗斯朋友看后,很惊讶东方中华茶的神奇,惊叹为中华魔法。绿茶尚且如此,普洱茶饼更不用说,是完全睡着了,沉睡未醒。

我上网一搜,除了储茶罐,果然还有醒茶罐。榕榕赠的那饼老白茶,放在外边久了,自然地苏醒过来,云古号高老板送我的两泡茶,撬开后裸露在空气里,我隔几天喝,也已苏醒。倘若在专门的醒茶罐里醒一醒,我想效果更佳。醒茶罐市场虽不像储茶罐那样混乱,但也事鱼龙混杂。我选择了一款价位品质较高的店,购了一款叫“静心养神”的手工紫沙罐,来醒茶,怕罐不好,起不到醒茶的作用。

将半醒的老白茶饼撬成小块,小心地装进罐里,盖上盖子,放在茶桌边,慢慢醒着。几天后再尝,已恢复了第一次品饮时的香气,我兴奋地告诉榕榕:醒了,全醒了。榕榕也非常开心,说,茶如女人,有时是很娇气的,得精心呵护,才会美丽娇艳。兴奋之余,意有未尽,我泡了一壶老白茶,或者叫月光美人,一边品,一边吟了首诗:

煮水泡新茗,莲壶白月光。

入喉无苦涩,扑面尽芬芳。

香气氤氲袅,甘琼凝伫长。

感君分享意,遥夜梦金汤。

【摘自2016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静子(山西大同),系山西省作协会员,著有散文集《乡村拾遗》《镶嵌在记忆深处》】

算怪象还是妖风:你迷恋的到底是“老茶”还是“过期”茶

毫不客气的说,所谓的陈化,大部分都是给过期茶找了个很好的销售借口而已。

开篇有一个重要的定义,题目中谈及的过期茶,主要指的是市场各种来路的老茶,一般都会有一定的年份,超过六大茶类人们认同的常规试饮期,比如放了四五年的红茶,两年以上的绿茶,放了五六年的白毫银针等。因为现在除了绿茶,其他茶类有着越来越老,就越被市场追捧的局面,我觉得稍微有点混乱的。

1、哪来的妖风?

其实以前,中国是个绿茶为主的环境,所以饮茶文化中并没有太多追求老茶的审美偏好。

如果非要说饮用陈茶的习惯,民间有,但是大都不是为了品饮其滋味,而是为了药用。

比如在黄山,有些家庭会存放一点点老的祁红,当作药物来使用,长辈们说可以消毒杀菌。这一点我稍微有歧义,在新茶相对多酚类没有被氧化更多的前提下,我的理解新茶的杀菌效果更好,但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可能有独到的地方,我们也给予尊重和理解。但至于喝老茶跟好不好喝,在以前也很少有人提及。

市场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刮起了一股妖风,让老茶开始越来越走俏。

2、我狠起来,连我自己都骗

有一次跟朋友一起喝茶,带来一泡所谓上个世纪90年代的老红茶,说是极其珍贵带来与众人分享。

第一杯入口酸,陈味扑鼻而来,还带有焦糊的味道,就在我抬头想看众人的表情时候,我看到分享者眉头皱了一下,但其还是强忍着身体的不悦,只说了一句:“这个茶陈韵十足”。

我想,这个场面应该有不少人经历过吧?

3、商业互捧下的假大师

来谈一下最近抖音较火的一位卖老茶的“大师”,梁某。

经常能够看到晒各种老茶的视频,从泡茶开始到品茶,形容到如天赐珍馐一样的美味,隔屏让你觉得喝茶原来是这么美妙的一件事情。他自己手上的茶叶是否好喝姑且不论,但各种老白茶,乌龙茶,甚至还有红茶等,都统一归纳成香气突出,口感柔和,带有果酸。吊足了看客的胃口,不禁想问,老茶真的有那么好喝吗?

如果仔细看过他视频的专业人士,一眼就知道其是个半吊子,条索粗大的岩茶,被其形容成紧结,乌黑的叶底被形容成叶底鲜活,连最基本的评茶术语都不懂,拉出来一堆带着享受时的评价,对于观众还是很受用的。

另外,有的时候也能看到各位现存一些大师与其互动,甚至送各种茶样,指点一二。看似得到业界认可,实际上有人帮你处理那些没卖完剩下的库存,而且比新茶买的还贵,谁不愿意跟他合作?

商业合作互吹的目的,最终还是要收割你们这帮吃瓜韭菜。

4、你手里的过期茶,真的好喝吗?

写文章,总归要有一个不同立场下的观点,如果在这里还用所谓的“适口为珍”这种政治正确的废话来通读全文,我劝你就此打住,读下去没有意义了。

其实我一直都试图去理解很多老茶,所以每年也会花一定的精力去收集,采购各类别老茶去喝,或者去朋友那边喝一些老茶。

坦白的说,我几乎只认可类似生普,黑茶如六堡、苻砖之类的茶叶,其他的绝大部分各种老茶大部分都变得四不像,香气溃散,汤感淡薄的占大多数。而且最大的问题还是在茶汤上,几乎都变得淡而发散,既没有原来的特点,喝起来也没有让人觉得符合茶应该有的愉悦体验。当然,在任何时候我都接受一句那是你没喝到好的这句话来打脸,有这个想法的可以寄来各种你认为好的,我来者不拒,真好的话,我免费为你各渠道宣传。

5、只有找不出的缺点,没有形容不了的特点

他们是怎么形容老茶的?

味道淡——柔和

陈味——陈香

没有茶味——无味之味

香气无——香气沉稳

无法形容乱七八糟的味道——岁月的痕迹

这里不一一列举了,看着恶心。

所以各位放心,那些卖老茶的,只有你找不出的缺点,没有他们形容不了的特点。

也许,因为爱,所以满眼都是优点吧。

6、标准的不标准

茶叶按照国家规定是需要标注生产日期的,根据GB-7718-2016预包装食品规定,茶叶在外包装上面是需要标清楚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但是,在地方标准中,各个茶类大部分都只标注了标签按照GB-7718-2016或者GB-7718-2011的规定,需要标注生产日期,但并没有写各类茶明确的保质期。

再加上比如普洱的标准也写过了,在符合GB/T22111-2008 标准前提下,可以长期保存。

白茶有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原国标GB/T 22291-2008中并没有指出白茶适合长期保存,而在新版国标GB/T 22291-2017中,指出符合保存条件下,可以长期存储,是不是也可以看成是为了顺应市场的一小步呢?

那么在标准的混杂情况下,标准,也都看起来不那么标准了。

7、就算再乱,还是需要厘清

那么到底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陈茶”这个问题?

其实我原本想以专业的角度去梳理一整套逻辑,但是奈何我专业知识体系不够,花了四天时间思考,也没有能力厘清茶叶存储转化的理化逻辑,所以在此就还是简单从体验角度去建议一个看待老茶的原则。在文末我会详细写一下我认为专业层面的转化概念,内容较为枯燥,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看法和认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读一下,也欢迎斧正。

我的看法如下

1、家底要够厚

其实我前面也提到了,很多我接触到的老茶的通病就是香气低沉,滋味淡薄,在某种层面可以视同可溶物的大大缺失,所以,我认为如果要喝一些有价值的陈化茶,至少要有足够的内质供其后期转化。否则进入到淡而无味,香气全无的老茶,剩下的只能是无味之味的意淫。

2、大部分人群认定的好喝

无论你怎么老,多么少见,得好喝吧?因为仓储和茶叶的品质和来源不确定性,那种尖酸,杂味,焦苦,甚至霉味的茶肯定是算不上好喝的。哪怕就是宇宙诞生时期的,品饮的价值也都没有了。

所以,在这里我认为大部分人认为的好喝,至少还是能体现出茶叶本身该有的:甜,醇,香,爽,鲜,回甘生津各种使人愉悦的体验。

别杠,这种愉悦的体验是基于生理判断的,别为了和老茶,跟自己身体抬杠,真的。

3、是否需要延续六大茶类的特点?

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不完全是,但至少大面还应该这样。至少在我个人经历上来说。

陈年绿茶失去了鲜爽和清香,喝起来是不愉悦的。

陈年的红茶失去了香和醇厚,喝起来是不愉悦的。

陈年的白毫银针失去了清鲜和多了陈味,喝起来是奇怪的。

陈年的乌龙茶失去了高香和丢掉了岩骨,我为什么不去喝红茶?

......

当然茶叶的变化有很多可能性,所以我说了不完全是需要延续六大茶类的特点

4、适度的后熟不等于老茶

相对于茶叶完成干燥那一步的新,和适当放置的后熟,确实经过一定时期合理存放的茶叶会变得更好喝。

例如

所以有些高端的龙井,在制作完成后,还会放入石灰缸进行一个星期的后熟。

岩茶,需要更长的时间褪去火气透发出茶叶的本香,这一点也是公认的。

但这一点是有一定的数据支撑的,比如红茶经过适度存放后,因为醌类物质受到含水率和良好保存条件的影响,无法进一步氧化,会发生可逆的变化,所以红茶在制作完成后短期内会存在一个多酚类物质和游离氨基酸等物质上升的一个过程,可溶物的增加,茶汤会变得更好喝。但长期看,随着氧化的进一步深入,可溶物减小,品质还是下降的。

所以,无论是前人的智慧还是现代的科学研究,适度的陈放后熟是有必要的。

最后,回到我们开头提到的,当你喝到各种来路不明数年甚至几十年的老茶的时候,你真的觉得那口茶汤好喝吗?

这并不需要答案,问自己就足够了。

以下是我对转化专业部分的看法,本不想放在正文中,因为前面说了我目前也没有能力厘清专业逻辑,因为目前无论是大学教材,各种我们茶行业从业者(非专业研究方向)能查到的资料,都没有一个系统性关于茶叶老茶和陈茶转化的系统理论体系,包括茶叶质量与安全学中也明确指出,关于茶叶存储的很多变化路径,研究还不充分。所以我个人目前的能力和资源,也只能研究到这了。

有可能存在的转化路径

1、氧化路径

对于普通人,没有办法达到绝对意义上的隔绝空气所以茶叶制作完成后氧化的路径是一直存在的。

多酚的氧化

比如多酚类物质,是茶汤浓度和厚度的重要物质。一方面会氧化缩合成高聚物,难溶于水,但另一方面比如红茶因多酚氧化,初级产物会产生茶黄素,短期看又会增加茶汤的品质。部分介于多酚类物质和茶黄素之间不稳定的醌,有可能会因为很难进一步氧化而被还原。所以多酚氧化路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基本都是短期看品质上升,长期氧化聚合整体大幅度降低,造成茶汤浓度下降的。

氨基酸的变化

量没有太大变化,但是组分发生变化。有益于茶汤滋味的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被大量氧化,红茶里的氨基酸还可能会跟咖啡碱等进一步进入高聚物缩合。而蛋白质水解产生的新的游离氨基酸,并不能改善茶叶的品质。所以,不管什么茶叶,鲜爽度只会越来越差。

香气物质的变化

香气物质在氧化路径下,特别酯类的物质是氧化减少的,氧化分解成一些低分子的醛,醇等挥发性物质,造成香气下降。而且,脂肪族物质可能会氧化腐败,还有其他一些物质也会产生酸败,陈等不良气味。

2、微生物转化

微生物的转化目前研究资料其实非常少的,但我根据资料学习看法主要是这样,所有茶叶都不可能说完全避免微生物的侵入,但是很多茶类因为有高温烘干的作用,本身微生物芽孢的存留量较低,在保存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低含水率),微生物作用不会特别明显。

而目前生普的晒青方式是可以明确有微生物着落的,由于没有经过高温渥堆,所以我个人认为也不能明确是否有建立起优势菌种的过程,那么生普微生物转化路径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

黑茶类,因为经过高温渥堆,建立起了大量优势菌种,并且都是对人体无害的,那么后期转化就会进入一个微生物不断裂解大分子,让更多可溶物出现的情况,也会让茶叶变得汤感变厚,滋味变醇的情况。

另外多提及一点,因为茶叶含水率低,所以微生物就算有影响,我认为这个过程也是极度缓慢的。

3、酶的作用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大部分经过高温制成的茶叶,基本都会让酶在成品茶中失活(不可逆),但是也有资料指出,酶依旧会有残余酶存在,那么酶的作用有各种注入氧化,过氧化,裂解等等,但是有一点,一般茶叶的存储条件含水率是需要控制在较低水平,茶叶一般不太会超过13%这个含水率,否则茶叶会霉变。所以我认为就算有残余酶的存在(哪怕是白茶)作用是在茶叶后期存储中受到抑制的。

其实,茶叶的后续可能存在常规转化可能主要就是这几条路径,所以专业上我认为关于茶叶的转化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但实际上我认为很多老茶是不能明确含水率的动态变化的,那么仓储条件不一样,其实最怕的就是微生物(杂菌)带来的问题。

所以如果没有良好存储条件下的老茶,我认为处于安全角度而言,尽量少喝。

——本文来自恋山堂,感谢作者付出

找到约1,071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