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云南勐海好印象茶业

找到约139条结果 (用时 0.028 秒)

茗聚东方,共赴新程——东方印象茶业2023茶山沉浸体验之旅成功举办

2023年7月12日-7月14日,东方印象茶业在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成功举办“茗聚东方·共赴新程——东方印象茶业2023茶山沉浸体验之旅”。本次活动是东方印象茶业进入茶行业17年来,首次在线下举办茶山深度体验游及品牌发展研讨会。

为期三天的活动,东方印象茶业热情接待了近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友,带领茶友们游览了普洱茶第一山布朗山、参观普洱茶王者老班章、走入最美古茶园贺开;在曼西良古茶园和三迈初制所体验了采茶和制茶;走进东方印象茶业勐海庄园化茶厂参观现代化制茶工艺及东方印象茶业历年来的产品实物图鉴。

一系列紧凑且富有趣味的行程,让茶友们深入了解了普洱茶从生长到制作的全部流程,感受到茶都勐海和东方印象茶业的事茶之道与好客之礼。

14日下午,品牌发展研讨会在位于勐巴拉的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弗林乔资本、众多顶级商业流量嘉宾、东方印象茶业及来自全国的茶友们共同出席此次会议。

会议涵盖了普洱茶产业资讯分享、东方印象茶业发展战略研讨、资本签约、顶级商业流量嘉宾分享未来投资趋势、东方印象城市会客厅新品发布、城市合伙人及品牌推荐官合作签约等一系列重要议题。首次推出的东方印象城市会客厅项目,得到了业界及众多茶友认可,纷纷响应加入到东方印象茶业的大家庭。

此次品牌发展研讨会召开,是普洱茶界的一次盛事,也是东方印象茶业三年品牌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东方印象城市会客厅项目发布,推动了东方印象茶业的产业布局,让东方印象茶业线上线下紧密联动,真正实现了天地人网一体,为品牌加速壮大,实现“东方茶,世界饮”的愿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东方印象茶业品牌成立17年来,始终坚守“做源头好茶”的初衷,多年来深受广大茶友热爱。首次成功举办东方印象茶业2023茶山沉浸体验之旅是对广大茶友的感恩回馈,更希望能与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携手并肩,共赴新程。

东方印象茶业感恩所有一路共同走来的挚友,感谢所有加入东方印象城市会客厅项目的伙伴。风正劲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一群人,一件事,一辈子,东方印象茶业将与所有携手并进的挚友们一道勠力同心,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来源:茶情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企业能做好古树茶产品吗?

  今年春天,新冠疫情的阴霾还没有散去,干旱又肆虐云南茶区,可谓雪上加霜。而且,在今年春茶开采前期,《澎湃新闻》又报出了普洱茶市场的乱象,“乱象”的焦点之一,就是台地茶冒充名山古树茶。其实关于“古树茶乱象”的话题,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央视也曾多次报道过。乱象的确存在,我们并不回避,但是这并不是行业的普遍现象。

  作为普洱茶原产地的专业媒体,《普洱》杂志也多次在“圆桌会”栏目中,邀请行业内外的专家、学者、从业者等,就此话题做过研究和探讨,也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比如,在上一期“圆桌会”中,针对《澎湃新闻》的报道内容,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军,就提出了“行业乱象怎么破,践行标准是关键”的观点。田军所说的“标准”正是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在2019年正式发布的《古树茶企业标准》。

  大企业能做好古树茶吗?

  七彩云南·庆沣祥在云南算得上是龙头茶企了,对于大型茶企做古树茶产品一事,外界总是会有些刻板印象,比如很多人会觉得大企业做不了纯正的古树茶,总是要拼配的,因为古树茶产量有限,大企业做不起量,资源都集中在一些量少的小企业手中……基于外界的各种猜测,消费者的信心不足,企业则会用各种方式来努力证明自己产品的“真”,来提振市场和消费信心。七彩云南·庆沣祥选择了用“标准”来“保真”,不仅用标准规范普洱茶从茶园的选择、原料的采摘、工艺的各个环节、入库的管理、审评的标准、原料和产品的检测等等,并实现全程可溯源,采用“一品一码”的形式,让消费者只需要扫一扫茶饼上的二维码,就能得到产品的档案,包括原料产地来自哪里、生产环节如何、产品检测报告、专家盲审结果如何等等。所有细节都清晰明了,有据可查。
  其实,普洱茶发展至今,市场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由粗放型走向了精品化,过去生产普通大路货的产品思路,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市场中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了。尤其是新中产阶级的崛起后,他们对产品的价格不再那么敏感,而是更加追求产品的品质和品牌的价值。在普洱茶的消费上,则更聚焦于生态健康、有较高品饮价值和收藏价值的经典产品上。所以,“量”不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关键是“精”和“真”。那么,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大企业在经济实力、团队力量和硬件设施方面都更加具备优势,更有条件去做好古树茶产品,并且做出精品、真品。

  亲历收茶全程,体会真心、真树、真好茶

  原料,是做好古树茶产品的核心,原料的品质和真实,决定了最后的“真好茶”。今年春茶季,本刊记者跟随七彩云南·庆沣祥的原料品控团队,走过几大普洱茶的重要原料产区:南糯山、冰岛、倚邦,与他们同吃同行,深度了解七彩云南·庆沣祥原料品控团队在原料采购环节是如何践行标准,如何做到原料的保真的。几大茶区跑下来,笔者大致了解了七彩云南·庆沣祥原料品控团队的操作方式和工作流程。
  首先,是选茶山、选茶园,再选择合作初制所。这看似简单的几个字,却是最耗费人力、物力、时间成本的基础工作。早从2005年开始,七彩云南·庆沣祥的原料品控团队,就踏遍云南的千山万水,在四大普洱茶核心原料产区,访遍113座古茶山,317个村村寨寨,筛选符合标准的古树茶园。因为每个山头的茶园都分布在不同的地块,茶园的土壤条件、生态小环境,茶山在当阳还是背阴都会影响茶叶的品质,这些都必须去实地走访、考察才能了解。七彩云南·庆沣祥选定的古树茶园得是长在大山深处,远离工业环境,成片分布,受阳光漫射,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茶树。

  选好茶园,便要去结交茶园的主人,与他们做朋友,建立合作关系。七彩云南·庆沣祥选择合作伙伴也非常苛刻,首先要选择茶园拥有量多,产量大的茶园主人,然后还要拥有在当地规模和设施首屈一指的初制所,还要主人的制茶工艺好,几大条件都具备,才能成为七彩云南·庆沣祥的挂牌合作初制所。经过10多年的艰辛寻茶路,目前,七彩云南·庆沣祥已经在云南的古茶山上布局了75家合作初制所,品控团队的业务员也增加到了17位,每年他们都分片区奔走于各个茶山的初制所之间,按照标准监督茶农采茶、原料初制,然后再审评、采购等。
  第一站:南糯山

  我们第一站去的南糯山多依寨,就是七彩云南·庆沣祥在2005年挂牌的第一家合作初制所。初制所的主人是哈尼族小伙三四,而15年前与七彩云南·庆沣祥签订合作协议的则是他的父亲作三,现在父亲已经退休,把初制所的工作全权交给了儿子,自己去勐海带孙子去了。据三四说,他的父亲作三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做茶了,也是寨子里第一个建初制所的人,2005年与七彩云南合作后,初制所也在他们的指导和要求下,不断改造、提升,目前三四家的初制所是南糯山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占地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春茶季初制所人最多的时候,有13~14个工人在工作。除了自家的200多亩古茶园的鲜叶,也加工合作社社员的送来的鲜叶,是目前七彩云南古树茶原料采购量最大的山头。所以,15年来大量、稳定的原料收购,让三四家也是寨子里最早脱贫、最早开上皮卡车的茶农。
  这几天正是春茶采摘的高峰期,七彩云南·庆沣祥品控团队的业务员张兴秀已经在三四家住了好几天了,她重点负责南糯山,因为量大。这些天,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早上和茶农一起去茶园里采茶,按照标准,手工留叶采摘,轻取、轻放、轻翻、禁压,确保芽叶完整鲜嫩;鲜叶采回来不能直接杀青,要摊放在萎凋槽里,等待茶叶自然失水。一般杀青要等到晚饭以后,张兴秀晚上也要监督茶农杀青,要求杀青透而均匀,手工揉捻到位,不能热揉,揉完马上薄摊在竹篾里,待第二天太阳出来后,拿到阳光下直晒、充分干燥,竹篾要放在离地70厘米左右的架子上。所有的茶叶,从采摘开始就要实现全程不落地的清洁化生产。

  每天的干茶晒制出来后,张兴秀都要进行专业审评,采过一季之后,再把干茶匀堆,还要再审评一次,这还只是初审,初审通过以后,就寄茶样到公司的质量管理部,再进行两轮审评,才能确定采购计划,最后用七彩云南的专用纸箱装箱采购,贴好封条,盖上初制所的印章,发到勐海的七彩云南茶厂仓库。入库前还需要开箱再审评。也就是说,一批茶至少要经过五六轮的专业审评后才能正式入库,而每一次审评的详细报告都会录入公司的溯源系统中。在溯源系统中,原料的来源、收购、加工的每一个环节以及经手人都清晰记录在案,全程可塑。

  第二站:倚邦

  倚邦应该是今年旱情相对比较严重的地区了,我们到倚邦的前一两天才下过一场大雨,但是对于久旱的倚邦,似乎只是杯水车薪。在某些茶地,我们还看到一些茶树几乎枯死了,所以,今年倚邦地区的茶减产非常严重。当我们赶到倚邦麻栗树村七彩云南·庆丰祥的倚邦合作初制所的时候,业务员康二刚刚离开,去易武茶区收茶去了,今年在倚邦只收到了往年三分之一的量。

  合作初制所的茶农滕建明家里正在建新房子,他的老房子其实也不老,是前几年盖的小木屋,二楼的茶室宽敞明亮、通风好,能看到对面郁郁葱葱的森林。滕建明说起自己与七彩云南结识的经历还颇有机缘,2012年,他专程跑去勐海七彩云南茶厂,想让他们买点原料,结果当时没有谈成合作。2014年,他在倚邦老街收鲜叶的时候,又邂逅了七彩云南·庆丰祥的原料总监李文顺,滕建明热情地邀请李文顺到家里喝茶,又带他去自家的茶地里看了一转,李文顺发现他家的茶地周围确实生态环境非常好,植被覆盖率高,树龄也高,茶的品质也不错,而且滕建明还是个制茶能手,因为他从2003年就开始做茶了。很快,他们就达成了合作协议。
  2014年,七彩云南·庆丰祥的倚邦初制所正式挂牌。滕建明家的初制所,也按照七彩云南的卫生标准改造提升。现在他自家的四五十亩古茶园和100多亩生态茶园的茶叶全部都供应给七彩云南,而且七彩云南在倚邦选定的茶地,所收鲜叶也都在此加工,为他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才合作两三年,他家就盖起了新的木房子,今年又在木房子旁边盖起了一栋三层楼的大砖房,院子里崭新的越野车也是今年新买的。

  “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21在陕西平利县生态茶园考察时的讲话。而在茶叶脱贫上做了实质工作的,大多是企业,尤其是收购量大的大茶企。滕建明很感恩能与七彩云南这样的大企业合作,他接触过的每一个公司的人,不仅工作态度严谨、专业,而且都很有人情味,在今年这种特殊情况下,行情不好,很多企业都减少甚至停止了收茶计划,而七彩云南还是照收,只是苦于干旱,做不出足够的茶叶来。

  第三站:冰岛

  第三站,我们来到了冰岛。冰岛可谓是这些年来最炙手可热的山头了,冰岛老寨古树茶的价格,也常年稳居普洱茶价格榜首。走进冰岛老寨,是迎面扑来的“壕”气,这应该是云南茶区唯一能够和老班章村比肩的山头了。疫情和旱情对冰岛几乎没有影响,春茶季上山的人还是很多,停车场基本塞满了,村子里还堵起车来。

  冰岛老寨的古茶树与很多山头的不一样,它们就长在房前屋后及寨子周边,但大部分的古茶树都非常高大、粗壮、茂盛,显示着蓬勃的生机,非常令人震撼。从这样富有生命力的古茶树上长出的茶叶,一定是有它的过人之处的。

  我们来到了七彩云南·庆丰祥在冰岛的合作初制所,主人赵家刚正在灶台前面杀青,鲜叶在他的双手间娴熟地翻、抖、抛、洒,按下相机快门的时候,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只见灶台周围都用瓷砖贴面,整个初制所的地面也都铺上了瓷砖,看上去非常清洁,初制所还有几百平米的玻璃晒蓬,但是在晴天的时候,茶叶都是拿到阳光下直晒,同样是离地。
  赵家刚刚炒完一锅鲜叶,在等待冷却的时候,他告诉我们,他从小就开始做茶了,他们家的初制所是全寨最大的,家里的基地和古树也是寨子里最多的,有180多亩基地(小树),300多棵古茶树。他们是2012年开始与七彩云南合作的。

  匡洪春正在审评这几天的茶叶,茶桌上一字排开了五六个盖碗和公道杯,他每款尝一下,手里拿着一张审评,在详细记录茶叶各个因子的评分,因为冰岛茶的价格高,他的审评格外细致。我们也凑上去喝了两杯,虽然刚晒出来的茶,都有些生青味,但是两杯过后,苦涩迅速化作甘甜,那种丝丝的“冰糖甜”在口腔和喉咙里持续好一阵子,感觉整个口腔都被荡涤了。匡洪春说,今年冰岛茶的品质比去年更好一些。匡洪春主要负责临沧片区的茶叶收购,他从2012年开始,就每年到赵家刚家收茶了,现在和他们全家都很熟悉了。

  虽然冰岛茶基本是不愁卖的,但是赵家刚说,他们还是更乐于与像七彩云南这样的大企业合作,因为大企业收购相对量大且稳定,品质要求高,而且制作工艺都有标准流程,多年合作下来很有默契。
  一圈茶山走下来,历时了四五天,我们早已疲惫不堪,但是这几日,对于七彩云南寻茶人来说,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工作常态。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在最崎岖泥泞的危险路段艰苦前行,手脚磨出不可计数的老茧,12辆越野车的轮迹,见证了240万公路的坚守。他们深入茶区,与茶农建立诚信友好关系,10000余名茶农,75家初制所,都是七彩云南·庆丰祥的忠实伙伴。

  据介绍,七彩云南·庆丰祥每年收购古树茶原料100多吨,以古法手工制作,18道工艺环节,31项理化指标,137个品控细节,层层严苛控制,并用现代食品的安全卫生严格自律,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全年150支大项产品定期送检,入库产品定项抽检,每款产品经50项检测的严苛审核。据悉,七彩云南·庆丰祥每年在茶叶产品上的检测费用支出是同行中最高的。所有的真心,都是为了让消费者的每一口茶都喝得安全放心;每一棵真树,都是为了让消费者体验到云南古树茶的无限魅力。
  大企业能做好古树茶吗?只要他们愿意去做,有决心去做,并始终保持一颗真心,就一定能做得更好!

云南茶界笔杆子苏芳华的《云南茶叶》与云南省茶业协会往事

本文是“普洱茶激荡三十年”系列访谈,是晓德书号联合广东省茶文化研究院共同举办的“普洱茶激荡三十年”系列活动,希望通过采访亲历者,构建更加立体的普洱茶历史。

本期采访的是正高级工程师,中国茶界最高荣誉“觉农勋章奖”获得者苏芳华老师。他是湖南祁阳人,1942年12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园艺系茶叶专业,1976年进入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下文简称:省茶司)工作,直到2002年退休,曾任省茶司办公室主任、《云南茶叶》主编、云南省茶业协会执行秘书长。

  

我们有幸聆听苏老师给我们讲述他亲历省茶司改革、云南茶叶市场建立及《云南茶叶》和云南省茶业协会的相关历史,去了解普洱茶复兴历程中他做的工作。苏芳华老师访谈分两篇,本文是第二篇,为大家讲述云南茶文化最重要的刊物《云南茶叶》与云南省茶业协会背后的故事。

点击:没有省茶司的改革与云南茶叶市场的建立,就没有普洱茶的今天

苏芳华是20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接触茶叶至今61年。为云南茶产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从湖南来到云南,辗转任职于省内多个单位,最后在省茶司退休。听不少前辈聊起苏芳华,共同的印象是:笔杆子。在汉语表达语境中,这是一个与写作才华息息相关的词汇,代表了一群人对一个文字工作者的敬意。苏芳华是云南茶文化的书写者和传播者,也是云南茶叶学会及其会刊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一、云南省茶业协会往事

云南省茶叶学会1964年6月8日在勐海县成立,当时为云南省园艺学会茶叶分会。会长斯元仁,秘书长金鸿祥。会员82人。成立不久,因“文化大革命”开始,学会工作停顿。挂靠单位是云南省勐海茶叶试验站。

1979年5月,云南省茶叶学会在昆明召开,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理事会,决定恢复学会活动。并决定在1980年创办《云南茶叶》季刊。何为民任理事长,宋文庚等7人为副理事长,秘书长金鸿祥。挂靠云南省对外贸易局。

1981年6月12至18日,云南省茶叶学会在昆明召开第三届理事会,何为民任理事长,丁渭然任秘书长,苏芳华和陈理华任副秘书长,挂靠在省茶司。

1985年10月6至11日,在昆明召开学会年会,选举第四届理事会。何为民任理事长,丁渭然任秘书长,苏芳华和陈理华任副秘书长,顾问有:李绪炳、唐庆阳、蒋铨、彭承鑑、李克邦、谭自立,有会员257人。

1990年3月10日至13日,省茶叶学会举行第五届理事会,选举魏谋城为理事长,丁渭然为秘书长,苏芳华、陈理华为副秘书长,挂靠省茶司。

云南省茶叶学会成立以来,组织广大会员就云南省茶叶发展进行了多次学术讨论,共组织全省性名茶鉴评会5次,推动云南名茶的生产。1981~1984年开展云南省茶树品种资源普查、低产茶园改造、发展速成密植茶园、参加提高云南红碎茶质量的科学试验,参加国际茶叶学术交流,弘扬云南茶文化。《云南茶叶》刊物自创刊以来,共出版75期,每期发行量达200多册。多次为云南茶区培训技术骨干,对促进云南茶叶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994年8月承办了在昆明召开的第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


图片苏芳华组织编写《中国第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论文摘要》

1996年9月10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全省茶叶产业的协调管理,省茶叶学会向省科协报告,要求将省茶叶学会更名为:云南省茶业协会。1996年11月27日,云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厅向省民政厅写了《关于申请组建“云南省茶业协会”的报告》,1997年1月28日,省民政厅《关于核准云南省茶叶学会变更登记的批复》同意将“云南省茶叶学会”更名为“云南省茶业协会”。1997年7月10日至11日,云南省茶业协会(下简称“省茶协”)成立大会在昆明隆重举行。邹家驹任会长,苏芳华为秘书长兼法人。


图片《关于核准云南省茶叶学会变更登记的批复》文件

二、《云南茶叶》往事

1979年5月份召开的第一届理事会上,决定恢复会刊《云南茶叶》,由云南省茶叶学会和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合编,编辑部设在勐海县省茶科所内,1980年正式出版第一期,主编是张顺高。1981年6月第三届理事会上,主编仍是张顺高,副主编包括王海思、李远烈及苏芳华。1985年第四届理事会,主编、副主编不变。1990年第五届理事会后,主编改为王海思,副主编为苏芳华、李远烈,李兼任责任编辑。

1980年《云南茶叶》第一期,刊登了吴觉农的《关于加快云南茶叶生产发展的建议》

1998年,由于经营困难,经省茶协理事会决定,将《云南茶叶》编辑部迁至昆明。当年,出过一期《云南茶叶》,1998年号总第76期。同期,与《茶业之声》报合办,每月一期。1998年6月19日,省茶协常务理事扩大会议通过《云南茶叶》编委会名单,主编邹家驹,常务副主编兼责任编辑苏芳华,副主编是张顺高和辛高潮。2000—2002年,又将《云南茶叶》改为报纸,每月一期,成立《云南茶叶》报理事单位:原只有茶苑集团,至2001年新增省茶司为理事单位。2002年元月15至17日,经省茶协第二届二次理事会审议通过,苏芳华任《云南茶叶》编委会主编,蔡新和王平盛任副主编。2002年,苏芳华退休。2003年起,《云南茶叶》由月刊改为季刊,主编是蔡新,编辑部迁至云南农业大学。《云南茶叶》现在的主编是何青元,编辑部迁回勐海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


云南省茶业协会参与昆明金晖茗茶总汇主办的《茶业之声》

三、当代云南茶文化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苏芳华是公认的笔杆子,对运用各种媒介来传播云南茶文化始终不遗余力。采访中,苏芳华自嘲他是云南茶界封的“云南茶界的最大丐帮帮主”,为了编一个刊物,到处找企业拉赞助。那个瞬间,我们应该能理解他如此说的感受。

我们这些茶文化研究者,也是行业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普洱茶激荡三十年,既是某种意义上的宏大叙事,也是一人一事,一茶一物的微观结构。

《云南茶叶》是当代云南茶文化宣传推广的重要阵地,苏芳华为云南茶业做出的贡献,都成为一篇篇文章,构成了云南茶历史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苏芳华为云南大学经济系编著的《茶叶教材》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从进入茶行业的第一天起,苏芳华就用手中的笔,一次次记录时代,一次次投入到云南茶工作中,任劳任怨。

1981年撰写的《云南普洱茶》一文,可以看出他看重普洱茶产业,在思考产业应该如何发展;1986年他撰写追忆云南著名茶叶专家谷应的追忆文章《呕心沥血钻茶叶甘为茶业献终身》,表达了对为云南茶做出贡献前辈的一种认可;1992年参与考察澜沧邦崴古茶树,并且撰写了《澜沧邦崴大茶树考察论证会》纪要,1993年为思茅市的“两节一会”提供大力协助,联系海内外的与会嘉宾。

苏芳华1992年参与考察澜沧邦崴古茶树(前排左五)

1991年3月,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邦崴行政村新寨寨脚地里,发现一株树高11.8米,树幅9米*8.2米,根颈处干围3.58米,最低分枝高度0.7米,树龄千年左右的古茶树。1992年10月,在澜沧县举行了“澜沧邦崴大茶树考察论证会”,确认其是过渡型大茶树。《澜沧邦崴大茶树考察论证会》纪要一文就发表在1993年出版的《云南茶叶》第1期,我们特意找来原刊对照,封面上写着“总五十六期”,这篇文章所在页码是第11至12页。1997年4月8日,邮电部门发行《茶》邮票4枚,第一枚《茶树》就是邦崴古茶树。其他三枚的图案依次是:陆羽像、文徵明茶画和法门寺出土唐代茶器。


刊发于1993年《云南茶叶》第1期的《澜沧邦崴大茶树考察论证会》

1993年,在李师程等人的推动下,思茅“两节一会”成功举办。省茶叶学会是这些重要活动的协办单位。时任学会副秘书长的苏芳华也是这些重要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做了不少实事:协调通知国内外代表,负责昆明机场接送安排,为国内外来宾提供服务。

1993年,“两会一节”的召开,成为我们今天讨论普洱茶激荡三十年的起点。在这个过程中,普洱茶发展一直存在产区、销区、产品、市场、话语等多角度,多维度、多层面的差异。直到今天,上面提到的差异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从“普洱茶激荡三十年”视角去观察历史,有两个最基本的出发点:第一、认真回顾历史,正视前辈们的行业贡献,鉴古知今;第二、坚守信念。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除了云南省茶业协会和《云南茶叶》外,苏芳华还积极参与国内茶书的编撰写,参编或主编的著作有《中国茶经》《中国名优茶选集》《世界茶叶100年》《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经营史录》《茶树原产地——云南》、《中国茶叶五千年》《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名茶志》(云南卷)《茶文化学》《茶的故乡--云南》《茶叶生产技术》等。还与张顺高老师共同主编《中国普洱茶百科全书》,与胡皓明共同主编《云南茶界名人录》,曾先后任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为云南茶文化的宣传做出了重大贡献,于2010年获茶界最高荣誉觉农勋章奖。

谈到普洱茶产业如何发展,苏芳华指出:“第一,建立茶叶生产基地;第二,建立普洱茶生产和市场准入机制;第三,建立云南茶产业发展联盟,统筹谋划云南普洱茶市场的发展;第四,组建大型普洱茶集团;第五,加强普洱茶新产品开发研究;第六,开拓国外市场。”苏芳华认为:“普洱茶是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要大力弘扬普洱茶文化。搜集普洱茶的民间传说、故事,开启普洱茶文化旅游,编写普洱茶培训教材,制定普洱茶标准,加强普洱茶技术人才培训,加强普洱茶科研和新产品开发,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采访结束,苏芳华带领我们看了他的一柜子工作笔记。这些笔记按年分类,整齐地放置在一个多层立式柜里。他掏出钥匙,小心翼翼地打开柜门,翻动笔记。我们在笔记封面上看到“1978”等字样,有一种时空穿梭的错觉。很多时候,时间的流逝就像乘船离岸,岸上的人事在变小,直至消失。但时间的流逝对不同的人来说,其价值和意义并不相同。这些笔记分明隐藏了一个“80后”的青春、梦想、挫折和心事。

钱时霖、竺济法两先生所著《中华茶人诗描》咏苏芳华诗云:“云南名士有芳华,文化弘扬一大家。写尽滇茶人及事,办报办刊乐无涯。”该书还附有张承勋咏苏芳华诗:“才高八斗笔纵横,茶事风流赫赫名。何物赠君添岁味,大书福禄寿三星。”

10月15日那天,我们在一个笔记本上见到苏芳华老师写下的备忘录、资料摘抄和读书笔记。这个笔记本封面上标注的时间是“2022”。苏老师说,他正在写回忆录,也在编写新书。

(苏芳华老师系列访谈完。)

策划:晓德书号

撰稿:李明

来源:晓德书号,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36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