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云南大白菜茶

找到约234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云南大白菜茶产品

我们喝的大白菜是老班章吗?

你说的大白菜,和芳村茶商或茶人嘴里的“大白菜”,价格一个地上一个天上。

今天说的老班章“大白菜”,是一个偶然事件造就的商业传奇。

说点实话,老班章古树春茶,一年也就25吨,最多不过30吨,市场上5000吨到10000吨,只有包装上印着的“老班章”三个字是真的。

一、是白菜价,还是天价茶?

说起大白菜,我甚为喜欢,作为一种常见蔬菜,深得消费者青睐,尤其北方的大白菜,爆炒水煮,加点最近涨价的猪肉,香甜可口。

我国的白菜种植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半坡原始社会时期。

明代李时珍引陆佃《埤雅》说:“菘,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谓之白菜。”常见的大白菜除了通俗鲜美、好吃等特点,“实惠”也是其显著特征。

今天我们说的“大白菜”,既不是俗谓的“萝卜白菜”的白菜,也没有那么悠久的历史,说起来更不是什么便宜货。而是一款貌似普通再普通不过,实则是贵到怀疑人生的普洱中期茶。

“大白菜”,是2000-2004年,何氏某某等自带原材料,在改制前勐海茶厂定做的一款定制茶,分有5个年头的版本。

由于其包装棉纸中间,印有一个绿色有机茶logo,外形设计和颜色调配,都很像一颗大白菜,茶友便逐渐广泛称之为“大白菜”。

后来,大白菜的生产者何氏某某等创办了现在的福今茶厂。

有道友详述了“大白菜”的由来。

1999-2004年间,勐海茶厂长期处于效益低下和国企改制过渡期,为维持茶厂正常运营,勐海茶厂对以往的贸易方式进行了调整,接手生产了大量以来料加工为主的茶品。

其中不乏优秀的产品,以班章茶最为经典,至今为众茶友津津乐道。

1999年,勐海茶厂获得绿色食品与有机(天然)食品双认证(其标志中心的图案为一颗大白菜)。

以何氏某某等为主要代表的广东茶商,在勐海茶厂进行来料加工,生产茶品,“班章大白菜”,就是这个时期的茶产品中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班章生态茶的之首创。

自90年代起,何氏某某等寻得为天下茶友称道的“王者班章茶菁”,运至勐海茶厂加工压制,生产出多款极负盛名的班章系列茶产品。

5款大白菜中,据说以2002年版的班章精品生态青饼(大白菜)最为优秀。

这款大白菜以勐海茶区班章乔木有机生态春茶为原料,经十七年的储藏,有陈化效果。

2002年版大白菜,据茶友介绍,出汤急速,汤色红黄明亮,茶气强烈、饱满丰富、滋味醇厚、烟香独特、留口持久、喉底顺润、喉韵十足,生津明显、回甘回甜、令人痴迷。

这正是班章乔木大白菜韵味风格的江湖传说。

二、是“烟味”,还是“无味”

我们常吃的大白菜不过几块钱一公斤,大众消费。但开篇我们就提到,班章大白菜茶的价格,可不是小数目。

我特意去查证了一番,2002年版大白菜,东和的报价为586万一件,近7万一饼。

当然,这是一次性拍取整件茶给出的价格,若是单购单饼散片,价格必定更加昂贵。

用买一饼大白菜茶的钱,去蔬菜批发市场,可以买近百吨白菜。

在今年的广州茶博会上,大白菜茶却拍出了67万一饼的天价。

白菜倘若成精了也卖不出这么高的价格!

写到这里,我想静一静,67万是什么概念?

这个数字,足够在我们老家安徽宿松县城买上一套一百余平的房子,在云南偏远县城,甚至可以买上两套左右。

一饼茶就能喝掉我们好几套房子,果然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关键在于,这饼茶还不是孤品,可能有成百上千件,甚至数以万计,我们永远不知道茶市上,这款茶究竟还有多少。

竟不知有多少,你何以确定你买到的就是大白菜?何以确信,我们喝到的大白菜真的是老班章?

答案虚无缥缈。

修飞机的伊凡说:周围有很多茶友喜欢这款茶,究其原因,都说在大白菜茶里面喝出了老班章的味道。

我很纳闷,就连大白菜独特的烟味儿,都被这些人阐述成了老班章的风味。

伊凡每次说到大白菜,嘴里都会蹦出三个英文字母:GUN。不知是枪的英文发音,还是汉语拼音的“滚”?

那么,现在的老班章古树茶是否有烟味?

没有。

普洱茶的烟味,主要源自制作过程中的干燥环节,说直白些,是由烘干手段所致。

今天的老班章古树茶,可谓弥足珍贵,甚至可以说,老班章村的茶农,已没有一户不是规范的初制所,“烟味”早已成为班章茶的历史。

老班章是一个村民小组,就是一个生产队,100多户人家。其实班章村委会的茶都可以叫班章,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在整个布朗山系,要找出有“烟味”的春季晒青毛茶,现在已非容易之事。

因此,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预测:

在当下的市场链中,随着老班章古树茶越加昂贵,有独特“烟味”的大白菜茶,必定越炒越贵。

这不过是种零和游戏。

当市场疲软,或许没有能力接盘,甚至直接不会去轻易崩盘,这个时候,单个茶品就极有可能崩盘。

三、是“味”变了,还是“心”变了

当茶友们怀着对大白菜的爱羡,去往老班章寻茶时,已经再也找不到那股熟悉的“烟味”。老班章的“烟味”,早已在这班章茶的故地消失殆尽,不复存在。

很多人或许会因此心生疑惑,不断去追问,究竟是大白菜茶欺骗了我们,还是老班章真的变味了?

其实老班章茶自始至终没有多少变化,不管是茶树,还是班章茶的历史,只是在年复一年的生长、老去。

真正变了的是人心,为了追求利益不择手段,投机倒把,无度炒作的诡计之心。

从一款原本普普通通的茶,演变为天价茶,大白菜不仅博足了世俗的眼球,而且暴露了这个时代的病。

茶市无调控无规则的混乱病,茶商无底线无下限的炒作病,茶人无理智无思考的跟风病,茶农无后顾无主见的微利病和消费者无常识无判断的盲从病。

可以直观肯定的一点是,这些大白菜,无论品质真假,其实都破坏了这个时代的经济秩序。

这些天价茶,是对这个时代的污蔑和讽刺,是这个时代的炒作和矛盾产物的产物,是这个时代沦丧的无标准的黑色交易,是这个时代市场商业的阴暗使者和罪魁祸首。

从茶市、茶商、茶人、茶农到消费者,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的盲目追捧、炒作、盲从,逐步被“利益”牵引着灵魂,和本能的良知坠入黑暗之渊。这其实是整个普洱茶界最可怕的。

我们知道,市场终将逐渐理性,茶终将回到饮品的本性。

互联网越来越发达,有一点好,就是能打破大家对权威和高价的顶礼膜拜。

海德格尔说:“有担当,才有自由”。

这些茶,或许更应该放到博物馆或展览馆里陈列、展示,让它们静静的躺在远离生活的世外。

大丽大白菜是什么品质?大白菜普洱茶价格为什么这么高

大白菜是一款勐海茶厂的定制品而非常规产品,只有2000-2004年做了4年。因为其棉纸中间印了一个绿色的有机茶logo,外形和颜色都很像大白菜,才会被世人以“大白菜”称之

大白菜最有特色的就是它的烟味,这种烟味导致后来的很多老茶客都喜欢上了喝这种味道。其实这个烟味,当年的情况来说,更多是因为茶农家制茶环境,茶农把茶收回家萎凋,茶。自家厨房条件有限,烟囱也没有,柴火的烧制使烟味留在厨房,最后制成的茶多少会带上这个烟味,加上有时候天气不好,放在室内晾,茶叶吸收了不少烟味。

现在的企业做茶规范化了,炒茶技艺追求手工,火,烟都隔离开,现在想要喝到带烟味的茶可能大部分是制作工艺上的添加效果,为了复制原来的味道

大白菜是什么价格呢?

大白菜普洱茶价格,绝对不是白菜价,这一点在茶界是有目共睹。

当初大白菜出来的时候就比其他茶都要贵,勐海茶厂的茶卖8块一饼,大白菜要卖到12块,属于普洱茶中的高价茶。后来出厂时纵使因原料成本较高而导致零售价上升,出厂均价也不过几百元一片。

如今大白菜普洱茶经过时间的陈化,彰显出大白菜的独特香气、醇厚茶汤、丰富变化。市场上更是一饼难求,大白菜普洱茶价格高达几万,几十万元一片,价值增长,无不令人咋舌。

大白菜普洱茶价格(仅供参考,当以市场真实行情价格和交易价格为准。)

2000年橡筋茶饼   150000~160000元/片

2003年班章竹筒茶    9900元/柱

2003年6星孔雀大白菜   120000~1350000/片

2004年孔雀班章D堆熟茶   3000~3500元/片

2004年班章沱茶500g     36000~40000元/片

2006年班章珍藏熟饼   6000~7000元/片

2006年福今茶王青砖3000g     110000元/片

大丽大白菜是什么来历?

大丽茶,来自云南西双版纳的名山名寨,自创立以来,以让全世界都能喝到的中国茶为目标,在产地上认准名山名寨,在茶青上精选严选以外,还在工艺方面力求完美,十分苛刻。大丽将匠心精神融入茶身,使得每一饼大丽茶都独具灵魂,弥漫着制茶匠人的情怀,彰显着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大丽大白菜由原勐海茶厂技术处主任杜琼芝老师监制,其亲传弟子李伟拼配,保留配方与工艺,对原料特性精准把握,秉承传统技艺,复刻经典,重现班章大白菜正统滋味!

大丽茶传承的不只是茶香,还有茶文化,还有对茶叶的尊重和坚持。

【大益茶史03】后邹炳良时期,晚节不保的卢厂长与知性茶后阮殿蓉

大家好,我是茶不多先生,

一个每天都幻想用八八青泡脚的硬核男人。

友情提示:

本文篇幅近5000+字,宜为睡前读物或者私人时间读物

书接上回,咱们接着来啊!

1996年,邹炳良卸任厂长之前,为勐海茶厂指导的最后一项工作,便是成立了“勐海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茶厂)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独立核算的经营管理模式,这是勐海茶厂历史上的首次改制。

1996年,57岁邹炳良老先生决定退休,卢云成为被选举为继任厂长。卢云是大益历史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不同于其他领导人,每当我们提起范和钧、唐庆阳、邹炳良这些人,都是牛逼,我次奥,厉害,得劲儿!光辉事迹不胜枚举,无一不是业界泰斗。但是卢云接手了勐海茶厂之后,凭借自己的骚操作让自身的口碑毁誉参半。卢厂长的存在,让人们看到大益并非一帆风顺,也有犯错的时候。毫不夸张的说,勐海茶厂,因为卢云而更具传奇色彩。

1957年,邹炳良18岁进厂的那年,我们的卢厂长出生在云南省的建水县,1974年高中毕业,成为一名下乡知青。显然,卢云是不安心在乡下呆着的。1978年,成为文革后第一批考入云南农业大学的学生,主修茶学专业。直到1982年,卢云本科毕业,顶着高材生的光环,主动要求分配到勐海茶厂工作,由此可见,卢云对茶,是发自肺腑的喜爱。

短短两年时间,卢云凭借自身的学霸特质,先后担任茶厂技术员、质检科长、工程师等工作,并于1984年被安排在主管质量、生产、设备的副厂长职位。当时的卢云,不过27岁,金灿灿的履历让卢云意气风发,成为人们眼中的人生赢家,更有不少少女喊出“嫁人就要嫁卢云”。“卢云我要给你生猴子”的豪言壮语。

前文提到邹炳良先生创立了大益品牌,但是最终手绘商标的图案的却是我们这位继任厂长,因此,大益的商标,经历了两位厂长的共同创造,更像是一个接力棒,邹炳良卸任前,必然会叫卢云来到自己的办公室,进行一场王朝更迭的会谈。57岁的邹炳良看着39岁的卢云,眼中都是自己曾经的样子,看着自己一手栽培的少年逐渐成长,必然疼爱有加,邹老对卢云,充满了无限期待。

办公桌前,两盏对立的茶杯,一壶邹老亲手调配的熟茶

邹:小卢啊,进厂多少年了?

卢:自1982年,今年已经是14年了

邹:很快啊!一转眼,当初的小伙子已经有点秃了,这么多年,你辛苦了。

卢:承蒙厂长厚爱,一切都是源自自己对茶叶的热爱,辛不辛苦的什么的,不存在的。

邹:正是看中你对茶叶的喜爱,我们才愿意一手栽培你,我们相信,只有真正喜欢茶的人,才能带领勐海茶厂发光发热,才会让勐海茶厂,诞生出更多的可能。我接手茶厂的时候,已经45岁了,大家都说我还年轻,你今年还不到40吧,你比我当时可年轻多了,茶厂的未来就交给你了,带着茶厂好好干!不要辜负我们一帮大哥的信任。记住,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卢:厂长放心,定不负所托!小卢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谈话结束,邹老在卢云坚定的眼神中,看到了自己欣然的微笑。

邹老留下的家底还是比较殷实的,而且1996年的时候,得益于茶厂股份改制,政企分开,厂子的活力提高,员工们安居乐业,本可算作邹老留给卢云的第一个锦囊。只要好好做茶,即使任期没有创下丰功伟绩,但作为厂长,后半生的衣食无忧,基本没悬念,晚年请人写个自传什么的,也算留名青史了。

但是,卢云显然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身怀满腔热血,充满了远大抱负与追求。深知“人生短短急个球,啊不追不罢休”的真理,上任不久之后,便将注意力放到了其他行业,先后开拓了啤酒、玩具两个八竿子打不着边的行业。彼时的中国,受“南韩财团”的影响,逐步迈入企业多元化,毕竟隔壁的韩国“三星”就是一个多元化的集大成者,横跨政商,无限风光。但是卢云没有想到的是,虽然三星的年纪仅仅比勐海茶厂略涨2岁,但是三星的多元化是基于本国情摸索总结出来的企业管理经验与韩国市场更高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之下,短短“五十余年”的勐海茶厂还是太过年轻了,无论是管理能力,还是国内的竞技发展水平,甚至是浩瀚的国土面积,都难以支撑勐海茶厂的多元化建设。

· 可望不可即的三星商会

多元化的后果是严重的,勐海茶厂啤酒玩具业务不景气,大量的投入无法收回,企业连年亏损,走向了破产的边缘,1998年,上面实在看不下去了,短短两年的时间,卢云下马就情理之中了。

当然,卢云并没有忘记勐海茶厂的本质任务——做茶,7262便是卢云任期的得意之作,尽管坊间有人认为邹炳良时期7262就已经诞生,但是大规模生产和推广都是卢云的指令,7262于1996年试生产,1997年小批量生产,1998年底勐海茶厂的高等级毛料库存盘点(五级以上)一个158吨,这就为7262的定型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把高等级熟饼7262推向市场后,它作为常规熟饼当中的高端产品受到了茶商和消费者的普遍接受和好评。因此,在遍地都是普洱之父的茶圈,将卢云称为7262之父,没毛病。

随着卢云卸任,勐海茶厂踩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是我们在这里按下暂停键,继续同步卢云的故事,毕竟卢厂长后面的故事更让人唏嘘。

卢云卸任之后的两年,依旧担任着勐海茶厂党委书记兼副厂长的工作。后来,他主动要求调离勐海茶厂,到云南省外贸厅的一个下属公司工作。即使不在勐海就职,卢云对勐海也具有非凡的感情,面对07年普洱大跌,卢云也面对媒体站队大益:“‘大益’的品质是没有问题的,当茶价涨到某个高位,没有人再以更高价格购买时,价格回调就在所难免,这也是市场的一种理性回归。然而,这样一种正常的价格回落现象,却被部分媒体频频加以“崩盘”、“缩水”等词。在卢云看来,这背后必然有一只看不见的利益“黑手”。

作为后人,一边感叹卢云的高瞻远瞩,一边感叹市场的宿命,总是在轮回。

同样是2007年,卢云与陈晓玲,雷兴勇一同创办起了上乐茶叶,因为是借资注册,账上的1000万元在注册之后便被转走,为了尽快回笼资金,三名合伙人以“非法集资”的形式,一边以高提成招募业务员,一边由业务员向社会大肆进行虚假宣传,谎称上乐公司实力雄厚,并极力宣扬卢云作为上乐公司董事长,在茶叶界有着极高的名声,他能够保障上乐公司所生产的普洱茶品质好,有较大的收藏价值和经济效益。最可怕的是承诺除了收回投入的本金外,还可获得按合同约定的7%至51%不等的高额利润回报。但那一年,普洱崩盘了在2007年4月至2008年1月九个月时间,上乐茶叶与406人签订了茶叶购销合同637份,共骗取集资款1080万元,并将集资款挥霍,直至东窗事发,卢云与陈晓玲玩起了人间蒸发,留下一堆烂摊子给雷兴勇,这也让雷兴勇挨了不少的皮肉之苦。

· 网传卢云照片,未考证

2010年,陈晓玲与卢云被捕归案,三名曾经的合伙人再度见面,雷兴勇因背黑锅,与二人已是水火不容,三人在法院互相推卸责任。严重拖延了庭审时间,最终,一审结果认为,三人虚报注册资本罪、诈骗罪成立,两罪并罚,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2年。三人不服上诉,二审的结果认为,三人罪名没有问题,涉及卢、陈二人态度恶劣,被加刑到16年,雷兴勇则维持原判。

· 三人庭审照片

这个时候的卢云,已经53岁了,16年的牢狱之灾,意味着即使熬到出狱,也将近古稀的老叟。16年,对于社会而言,可以让科技飞速发展,对于大益而言,可以熬过8名卢云这样的厂长,对于卢云本人而言,可能就是一场无期徒刑,这一生的终点,很难再走出这厚重的铁窗了。服刑期间的卢云,真的不急了,时常伏在铁窗一侧,望向远处的天空,回顾自己的一生,从前那个年少有为的少年,人人向往的人生赢家,曾经被邹老寄予无限厚望的自己,虽然在大益的方向领导上出现了偏差,但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晚节不保。生涯的自传是没有机会了,直到2020年末,才会有个叫做Mr茶不多的人,重新回顾他大起大落的一生。这一切是因为贪婪吗?欲望吗?卢云将用剩下的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其实,答案已经不重要了。2014年,服刑仅4年卢云因病去世,享年57岁。

彼时,海湾茶业的空旷总经理办公室,邹炳良是否会泡上一壶卢厂长的经典作——7262,再次将两盏茶杯对立而放,想到14年前的那一场会谈,想到那个被自己寄予厚望的年轻人,邹老必然少不了一声叹息。

· 暮年邹炳良

现阶段的材料,大部分都会隐去卢云卸任之后的故事,但我选择保留,陈述事实,没有人是一帆风顺,也没有谁一辈子都正确,功过无常,才是人生,这样的卢云,难免被打上晚节不保的标签,但是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人最真实的一面,也希望卢云的一生,能起到更多警世的作用。

以上,卢云的故事告一段落,让我们回到茶厂这边,1998年,茶厂已经来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但凡一个稍微懂茶的人,都不会乐意接手这块烫手的山芋。谁都不能保证自己力挽狂澜。西双版纳自治州脑洞大开,大腿一拍,决定另辟蹊径,既然懂茶的不愿意接手,那我们找个不懂茶的来!

于是,政府的一纸批文,寄到了「中外合资云南振思铁合金厂」党支部书记处,收信人叫阮殿蓉,一名回族女性,毕业于云南政法专科学校法律系和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研究生班,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读EMBA学生。于婚后辞去了“律政俏佳人”的工作,随丈夫安家勐海,享受着相夫教子的乐趣,过着精致的小女人的生活。

· 阮殿蓉

然而随着委任状的认命,阮殿蓉不得不接过勐海茶厂这个烫手的山芋,这个时候的阮殿蓉,不过30岁,虽然出身茶叶世家,但是家里并没有强制她学茶,所以,阮殿蓉是一名标准的茶叶小白 ,连红茶绿茶都分不清。置身于勐海茶厂数百名员工之中,年龄小于阮殿蓉的,不过了了10人。大家不妨联想下周遭30岁的女性,大多然后将她们联系成茅台厂长,这必然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情,不难想象,当时有多少人等着看阮殿蓉的笑话。

阮殿蓉上任之后,一边恶补专业知识,一边提出了三个理念:

重建勐海茶厂的企业文化、

重塑勐海茶厂的企业形象、

重铸勐海茶厂的企业精神。

“初到勐海茶厂时,整个茶厂的生产规模为7500吨,实际产量为3000吨左右,以滇红、滇绿为主,当时的普洱茶产量只有600吨到800吨,只占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阮殿蓉面对的现实是,全厂账面上只有8000元,欠茶农的茶款达1590多万元,乡村的收购单基本都是白条。无奈,阮殿蓉带领三个人,利用12天的时间,跑遍了勐海茶厂的东北、西北、华南市场。这一跑让她发现了勐海茶厂的怪现象:“红茶及绿茶每生产1公斤要亏损1到2元,产量却很大,普洱茶略有盈利,却生产得少,出现供不应求。”

经过一番考察,阮殿蓉立即停止生产滞销的红茶、绿茶,并将红茶、绿茶车间改造成普洱茶车间,为此后勐海茶厂扭亏为盈打下了坚实基础。

1999年,恰逢云南99世博会,阮殿蓉董事长当时担任国有勐海茶厂企业法人,为响应政府号召,提高食品生产质量,阮总向国家相关单位提交了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申请。随后在抽检勐海茶厂布朗山基地原料时,发现地上有使用过的农残包装物,德国认证专家因此一票否决了勐海茶厂有机茶认证申请。阮殿蓉报以专家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同时,决定与当地乡政府进行对接,用班章基地去申请有机茶许可认证。检测资料收集完成后,班章基地通过了所有检测环节,拿到了有机茶认证。于是,“大白菜”成为了班章有机的标志。众所周知,有机认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食品质量管理体系最高的认证,适用于所有食品,而国有勐海茶厂是茶界里第一个取得有机茶认证标志的企业。

在阮殿蓉看来,勐海茶厂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制茶企业,生产了不少号称“茶中之茶”的普洱茶精品。也就是说,茶厂本身并不缺乏一流技术人才。于是,为了能将一些传统制茶工艺传承下来,阮殿蓉返聘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离退休制茶师傅传经送宝,并请云南农业大学的老师和台湾著名普洱茶文化专家邓时海教授授课。此外,阮殿蓉不仅组织人撰写以勐海茶厂为主线的第一本云南普洱茶专著《普洱茶记》,而且在云南电视台做了专题宣传片《普洱茶香勐海之上》,从文化上大大提高了勐海茶厂的知名度。终于在2001年,勐海茶厂在她手中扭亏为盈,并在当年实现了10年以来最好的业绩。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02年1月,仅仅4年之后,阮殿蓉急流勇退,断然辞去了勐海茶厂厂长一职,离开勐海茶厂。阮殿蓉来到昆明,“照我的想法,在昆明我可以更加从容地去挑选一项工作,宁静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可是,在从事了一段时间的法律诉讼工作后,阮殿蓉也难以割舍对普洱茶的追求,对邹炳良老先生退休后的寂寞感同身受,因此,本着对普洱茶行业发展前景的看好,阮殿蓉在那年的6月,在昆明创办了云南六大茶山有限公司。

离开勐海18年后的今天,阮女士依旧活跃在公众面前,从她偶尔更新的微博可以看出,阮女士使用着一机难求的华为MATE RS保时捷限量款,致力于“六大茶山”的宣传,用实际行动,成为普洱行业的布道者。

阮殿蓉之后,勐海茶厂迎来了第七任厂长——郑跃,关于郑跃的记载,网上大多就一句话,2002年~2004年,郑跃任厂长。在任期间,勐海茶厂的产品丰富而多样,很多产品是经销商订制茶,部分还是来料加工茶,这使得大益茶的辨认成了一门复杂的学问。无疑,郑跃带领的勐海茶厂,更像人们对卢云的期待,平淡,而又平稳。甚至连发达的网络,也难觅其宗。

再之后,2004年,之前提及的那名吴姓的男孩载誉而至。勐海茶厂也将正式以“大益”的形象走入大众的视野,当然,我们就留着下期再聊了。

找到约220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