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云南大益七子饼

找到约212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云南大益七子饼产品

指数
大益

7592熟饼

熟茶 2004年

大益的7542,普洱茶的标杆,勐海茶厂的中流砥柱!

  严格意义来说,7542就不能是一款茶的名字,而是一类茶的统称。为了区分不同的7542,市场都是以“88青”、“97水蓝印”、“简体云”等名字来加以区分。现在应该对这一概念加以升级了,不能一直用代称,历代的7542当是一个家族。

  7542的差异是勐海茶厂的历史造成的,一是原料的变化,二是工艺的升级。现在的7542与第一代产品相比,可以说是两种茶了。关于7542的原料,著名茶人陈智同先生就有非常详细的论述:

  “自从70年代初期,土产畜产公司合并之后,省茶司仍旧对云南的茶叶有著计划指导的权利,随著农业改良的进程,云南的茶叶生产逐步进入了量产的年代,茶叶品种的改良无非是抗寒高产,协助农民脱贫,也为云南的原料环境带来了新的面相,对七五四二这样代号型的产品,便应运而生,我们从七五四二的内涵便可以知道它的时代背景,基本上它是一九七五年所应运而生的编号,由省茶司制定,勐海茶厂生产,它的製作精神是以茶菁级数的比例拼配,基本上当时收购云南茶菁的等级分配大概可分为五等十级,即为一等一二级,二等三四级,三等五六级,四等七八级,五等九十级,然后再依旧每一种编号不同的比例做分配,从这种拼配方式我们可以瞭解七五四二配方所代表的涵义,应用茶菁级数做为拼配的依据,它就不再具有山头的特点,与私人商号的风格就此划分,当然从红印开始,云南普洱茶就不在包装上做产地的标示,而是以生产单位和销售单位做为标示的重点,另外一方面的意义,七五四二的产生,带有一定的量化生产的管理意义,在标准化配方的指导下,生产的产品将达到标准且稳定,也就是说,标准化配方的产生就是量产前的准备,标准化配方可以解决生产上的问题,无论在拼配及原料的选用上都具有一定的制式化标准,方便生产单位依循并控制品质,在销售上也能简化销售的困难,让销售单位有标准的产品做为销售的基础,也就是标准货的产生,不同代号的标准货代表不同的茶菁拼配内容,唯一跟现在不同的是,八五年之前所有的茶菁分类是有包含节气因素的,也就是说七十年代的七子饼是有春茶概念的,八五年之后,省公司取消节气因素,自此收购茶菁分级将更为简单,从中也透露出当时生产的数量更为庞大,所以说八五年之后的云南七子饼标准货是没有春茶概念的,从这个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云南普洱茶生产自七十年代开始标准化生产,到80年代走向第一次的高峰,两者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但从我多年在云南产地的观察,在早期的云南茶地,如果以大树茶做为主要的料源,是无法支撑这样的茶菁分类的,因为大树茶的生长速率比较慢,数量比较少,茶梗木质化较为严重,没有办法达到农场茶园茶生长的速率,很可能摘完一旗一枪还是两旗一枪的茶叶后,第二层的茶叶已经老了,无法达到合理的数量,而且年纪较大的老树茶,树冠太大,树高太高,产量实在太少,不符合经济效益,在当年那个老树与小树不分的年代,如果以这样的原料环境是无法支撑标准化生产的,而且每个民族种植的方式不同,有很多寨子移栽大树下的小树,但仍然採行茶林混栽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茶树在密林中,杂草无法生长,但缺点是日照系数较低,产量也比较少,但不需要管理,比较轻鬆,现在很多布朗族的茶地还採用这个方法。

  这种方法还有一个栽种者不知道的好处,那就是发得慢、滋味强,如果海拔高,那茶叶的滋味强度就更强,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量,所以在那个年代,唯一的出路就是发展管理化的茶园跟新的品种,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管理化的遗迹就是大树茶的矮化,矮化的大树茶加上日照线的开闢,将使得产量大量的提升,也可以减轻摘採的劳动强度,这样可以使大树茶的长势跟生长速度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原则上符合分级的要求,再加上大型农场的发展,才能符合茶菁分级标准化的原料环境,茶菁的分级是需要计划的,一级要摘多少、二级要摘多少甚至其他级数要摘多少,是需要规划的,如果没有强大的茶园管理,是没有办法达到这样的分级要求的。

  当然在计划经济的年代是有这样的环境,从某个方面来讲,我们从云南茶叶的生长也可以看到茶叶改良的速度,更直白地说,就是茶园茶的产量发展,所以我们得到一个结论,80年代中期应该是云南台地茶初步发展的高峰,有趣的是,70年代开始,云南七子饼茶包装上开始有中英对照,中英对照就是外销观念的铁证,要外销创汇,就必须有产量,要增加产量,就必须改变旧有的生产方式。”

  通过上面的文字不难发现,7542的原料大致经过以下三个阶段:大小树混采——海量台地——大产区台地。每一阶段对应一个时期的产品。

  7542家族非常庞大,下面就列出部分经典,大家一起来见证这一类见证了现代普洱茶市场历史的传奇产品:

  73青饼(小绿印)-有争议

  指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勐海茶厂出品的一批7542。因1998年台湾黄姓商人以“小绿印”之称在杂志上刊登广告,又被称为“小绿印”。73青饼的生产时间说法不一,有称生产于七十年代初期,但就其包装与口感,较可信的说法是按照台湾习惯的民国纪年计算,其生产时间估计在1984年左右。有些在生产时间、包装、内飞、口感等各方面条件与73青饼相近似的7542,也被归为73青饼一族。

  88青

  指生产于1988年至1992年之间的7542的统称。亦有部分港人认为由香港商人所收、干仓所藏的生产于1991年之前的一批7542才能称之为88青饼。88青刚出厂时由于滋味过于青涩而无人问津,后经过多年的存储陈化表现出极佳的口感品质,声名鹊起。所谓“88青”并不是指只生产于1988年,更多是因港人对88谐音“发发”的喜爱而得名。

  紫大益7542

  指1996至2002年之间生产的7542。1996至2001年以前外包棉纸大益标识为紫色印刷,内飞则保持原来的红色大益标识,因包装纸颜色以及大益标识为玫瑰紫,所以被市场命名为“紫大益”;2001年以后生产的7542,因外包棉纸大益商标依旧为玫瑰紫色印刷,而内飞则由原来红色大益标识改为玫瑰紫色大益标识,所以市场上将这批茶命名为"玫瑰大益"。

  97水蓝印7542

  指90年代末期出产的一批7542,因包装纸上的“茶”字呈水蓝色,故称“水蓝印”。水蓝印饼身特殊,单一茶青,茶青比较细嫩。此外,茶汤的表现与其它七子饼极为不同,汤色红黄鲜亮,香气纯高,滋味醇厚,生津回甘明显,拥有只可意会的特殊风味。普遍认为97水蓝印很具“大哥”88青的风范。

  红大益7542

  和紫大益相同,只因包装纸颜色以及大益标识为全红色印刷,而被市场命名为“红大益”。2000年左右生产的红大益,因茶饼外包装纸漏印了代表注册商标的“R”标志,又被称为“无R红大益”。

  501博字7542

  指2005年勐海茶厂完成改制后出产的第一批7542。由于当时生产这批产品是在04年年末,时间上无法再重新设计新的包装,于是只能使用04年的7542常规棉纸,但为了区别于常规的40x批次7542,便在棉纸上盖上了“传承历史再铸辉煌”的博字刻印。该产品陈放至今,滋味醇厚,经久耐泡,已显示出优异的后发酵潜力。另有同批次的无博字7542一批。

  7542-502

  2005年6月勐海茶厂生产了该年的第二批7542。其包装棉纸上的“益”字标识由之前的圆型边缘改为了平型边缘。同年九月生产的505批次,包装棉纸上方的“大益七子饼茶”六个字由繁体改为了简体。至2007年,701批次7542上方六个字的字体亦发生变化,从楷书风格改为了标准宋体,沿用至2013年。

  7542-001

  2010年,大益成为了广州2010亚运会茶叶产品供应商,该年度共产出5个批次的7542,分别是001、002、003、004、005,包装棉纸上均印有广州亚运会标志和“广州2010亚运会茶叶产品供应商”字样。并且,从该年的001批次的7542开始,包装棉纸圆边处使用了专门设计的圆形花边条纹,取代原先的单色色带。该包装形态沿用至2013年。

  新版7542-301

  新版7542、对原料进行了整体升级,保证原本产品核心特征的同时,让产品更为协调、更为健康。更有设计感的包装元素,使产品即适合当下品饮,又赋予其更高的收藏及礼品价值。更先进的防伪标示,为正品流通提供科学保障。


来源:大益行情网

大益商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

大益商标于1989年6月10日由勐海茶厂成功注册,并享有专有权。据说茶网了解,“大益”牌商标起初多用于出口的散茶上,在产品体系上,传承了勐海茶厂厚重的历史,经大益推出的普洱茶生茶7542、普洱茶熟茶7572,已是普洱茶生熟茶行业标杆产品茶。


图为大益商标第一饼96玫瑰紫大益青饼


据行业界人士介绍,由“大益”牌商标首批推出的云南七子饼普洱茶应该是96紫大益七子饼茶。另据了解,“大益”牌商标当年除了推出首批96紫大益青饼外,同时也出产了96紫大益熟茶,美其名,称之为“玫瑰大益”,并且用上了相同的外包纸。



单从96紫大益青饼和96紫大益熟茶两款茶品的包装来看,两款茶在包装上同是“外紫内红”,“外紫”指的是茶饼外包装纸的印刷是紫色,“内红”指的是内飞的印刷是正红色。


溯源“大益”牌商标的历史,跟勐海茶厂有莫大的关系。据了解,大益茶业集团母公司为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旗下包括勐海茶厂(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东莞大益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皇茶茶文化会所有限公司、北京大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江苏宜兴宜工坊陶瓷工艺品有限公司等成员企业,拥有“大益”品牌。



大益茶业集团旗下勐海茶厂(原佛海茶厂)于1940年正式建成投产,从而揭开了中国普洱茶历史的新篇章。随后于1989年6月10日,成功注册新品牌,即“大益”,最开始大益商标多用于出口的散茶上。


据行业界人士介绍,在传统云南七子饼普洱茶制作上,于直到1996年,勐海茶厂才生产第一款“大益”牌茶饼,也就目前被行业界、市场广泛传称之为“紫大益”的大益青饼。(本文系说茶网独家整理发布)

一场拍卖,大益老班章重现江湖

  普洱茶收藏界常有“捡漏”一说,

  “捡漏”在本质上是对茶品价值的再发现、再认识。

  能在不经意间“捡”到“大漏”

  是许多普洱茶玩家梦寐以求的。

  在普洱茶圈滚打多年的D先生,在一条茶叶拍卖公告上发现了机会。这是西双版纳州财政局委托西双版纳远腾拍卖公司进行的一场茶叶拍卖,在拍卖清单上,D先生在20多个标段中一眼就看中了2006年勐海茶厂生产的大益普洱茶,尤其是“勐海老班章古茶园大树茶”的字眼格外引人注目。D先生凭着自己多年来对大益茶的熟悉和敏感度,Ta认定这批茶价值巨大,势在必得。

  一切如愿,此次拍卖会上D先生一举拿下心怡的老班章,视茶若命的D先生,欣喜若狂,Ta更加确信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而这批茶的价值比想象的更高。

  有特殊背书的特制,保障了原料出处的真实性

  首先,这批茶的真实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那个时期“大益七子饼茶”通用的包装没错,千真万确是勐海茶厂生产的;外包装箱上的生产日期:2006年9月19日,也没错。而且所有茶的棉纸包装上都印有“中共西双版纳州委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特制”,再加上又是西双版纳州财政局委托的拍卖,相当于是三大政府单位为其真实性背书。

  从收藏角度来看,这是勐海茶厂历史上出品的极少的由政府特制的产品,再加上“老班章”三个字,绝对是具备稀缺性价值的。

  “古茶园大树茶”特别订制

  与“勐海老班章古茶园大树茶”同时拍卖的,还有另一款同期同系品种“勐海南糯山古茶园大树茶”,及市场鲜为人知的“勐海曼迈兑古茶园大树茶”,同为2006年特定情况下的特订产品。

  作为历史悠久的老牌国营茶厂,勐海茶厂生产的普洱茶一向品质优异,在计划经济时代常年出口海外。2006年马帮进京、滇茶入藏完成后,普洱茶如旋风般直卷全国及海外。

  勐海茶厂生产的“大益普洱茶”多以7542、7542等拼配型的常规产品为主,极少打出原料的山头名称。作为政府特制茶品,大益七子饼茶首度出品“古茶园大树茶”系列,并以“老班章”“曼迈兑”“南糯山”等山头名称出现在产品包装上。

  耀眼之星:“老班章古茶园大树茶”

  在这批茶中,最耀眼的莫过于“勐海老班章古茶园大树茶”。2006年,还是普洱茶的复兴初期,那时的老班章村还是勐海布朗山里一个哈尼族山寨,远没有今天这般声名赫赫、炙手可热,当然,那时老班章村茶叶的生态环境也远远比今天更加优越、更加原生态。虽然当年古树茶原料的价格与当下相距不止20倍,但品质优秀的也是难求有量,据闻此批州订老班章共计不超过30件,历经十几年,在市场上更是凤毛麟角。

  2006年,由“中共西双版纳州委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特制的大益普洱茶,包装上首次写上了“勐海老班章古茶园大树茶”,原料指向老班章小范围,特制背书的真实性更加得到了保障。

  金子总是会发光的,钻石更是一点光,就万丈光芒

  一个明星需要被人记住,就必须有辨识度,产品也是一样。一个产品有了辨识度,才有了成为明星的基础。“老班章”三个字成为最直接的辨识度,“老班章”字样直接出现在饼面上,是大益改制后唯一一次出现,在勐海茶厂79年的历史长河中也是相当罕见的。

  更难得的是,这片茶饼的左侧还醒目地贴着“中国有机产品”标签。既是对于古茶园的生态价值肯定,又是有机产品的佐证,因为当时国家批复的有机认证证书,在普洱茶园中是为数极少的。

  经过深入了解,拍卖会上的这批茶一直都是在云南仓储,甚至从未出过西双版纳。因为是政府特制茶品,所以在市场上流通的也较少。

  当“老班章古茶园大树茶”的棉纸包装被拆开的时候,竟然惊艳全场。

  来自老班章古茶园的原料,条索粗壮、芽头肥硕,经过13年的干仓存放,芽毫已成金黄色,饼面油亮、洁净,干茶的香气扑鼻而来。开汤品饮,茶汤橙黄、油润,挂杯的花蜜香明显;属于老班章茶的霸气依旧,气韵十足、喉韵深远、茶质厚重、层次丰富;因着13年的岁月雕琢,口感和味道也趋于温和、醇厚、稳定,协调性更好,干仓存放,几乎没有异杂味,入口顺滑,回甘持久;喝完后体感明显,身体微微发热,且此茶十分耐泡,三十多泡后仍有余味、尾水悠长甘甜。

  甜茶无冕之王——曼迈兑

  曼迈兑座落在中缅边境的一个布朗族村寨,距离章朗20多公里,曼迈兑的古茶园紧挨寨子,从路边一直延伸到坡顶,茶园与森林共生,植被完整、生态环境极佳,古茶园以高海拔、香高漂扬、水路细腻,冰糖甜而著称,曼迈兑甜茶被誉为“甜茶无冕之王”。

  古茶园贵族——南糯山

  南糯山是勐海成名较早的茶山,被誉为“全球古茶第一村”。南糯山古茶树主要分布在:半坡老寨、石头老寨、拔玛、石头新寨,多依寨,姑娘寨,丫口老寨,向阳寨等哈尼族山寨,古茶园面积位居勐海榜首。南糯山茶以香气高扬、汤质柔顺、回甘悠长著称,充满着贵族气质,被茶友们赞誉为“古茶园中的贵族”。

  “具有价值的品牌、及具有非凡价值的珍藏品,必定具有更超凡的成长价值。”
找到约199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