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有机茶叶肥料

找到约484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绿春县:开展绿色有机茶园管理技术培训 提升绿色有机茶叶产品质量

为全面提高绿春县绿色有机茶园综合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绿色有机茶叶产品质量,提高茶农和企业的经济收入,促进绿春县绿色有机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不断加大绿色有机茶产品认证宣传和推广力度,帮助茶企业规范化生产管理,推动绿春绿色有机茶产品认证高质量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近日,绿春县茶产业发展中心邀请红河恒林化工有限公司、通硕农业有限公司开展绿春县2023年绿色有机茶园管理技术培训,共涉及6个乡镇218人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从提高管理技术质量出发,主要以现场实际操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技术人员围绕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绿色有机茶园管理技术(茶树修剪、茶园施肥、茶园深翻)等内容一一展开。


此次培训,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让茶农意识到绿色有机茶园管控的重要性,进一步掌握绿色有机茶园管理中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茶树修剪、茶园施肥、茶园深翻等关键核心技术,为丰产增收打下基础,为实现绿春茶产业提质增效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绿色、环保、安全是让茶产业发展的基石。下一步,绿春县将遵循“生态为根、农艺为本、防控为辅”的绿色防控理念,不断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茶园管理技术科普小常识

开展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施用能够改善土壤的灵活性质,调整土壤PH值,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茶园经济效益。绿色防控是打造绿色有机茶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确保茶叶质量安全最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推进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对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升绿春茶业整体竞争力,促进持续稳定建设绿色有机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修剪与台刈,修剪一般应在每年11月至12月中旬前完成。幼龄茶园要进行三次定型修剪,在定植后的第二年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在距地面15--20cm处剪掉;第二次定型修剪一般在第一次的剪口上提高15—20cm;第三次修剪定型一般在第二次的剪口上提高15—20cm,幼龄茶园经过三次修剪后,茶树的高度控制在60厘米左右,也培养了理想的茶蓬。

成龄茶园根据茶树树势而异,分别采用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半台刈)、台刈等技术进行树冠改造。轻修剪将采摘面上的枝梢剪去5~10厘米,每年一次。

深修剪是对于那些经过多年轻修剪和采摘以后,树冠面形成了较多数量衰老的纤细生产枝和鸡爪枝、而新梢再生能力下降的树冠进行修剪,从树冠表面10~15厘米处剪去,每隔4—5年进行一次。其目的是剪除这些衰老的细弱生产枝和鸡爪枝,使上层分枝重新再生组建健壮的生产枝层,较快地恢复茶树的生产力。

重修剪(半台刈)对于树龄较大,整体长势不过分衰弱,骨干枝尚健壮,只因管理粗放,分枝衰弱过稀,树冠面上生产枝萌发力弱,对夹叶多,产量低的茶园就采取重修剪技术,其方法是剪去树高的二分之一,使骨干枝上的不定芽再生萌发重新组建新的树冠。

台刈是针对树龄大、树势完全衰老、主干灰白并长苔藓、中部分枝枯老、树冠面上新梢稀少而且细弱的茶树,距地面15厘米处用锋利的砍或锯子锯掉,切口要平滑。台刈后的田间管理,包括定型修剪、施肥和采摘匀和幼龄茶树的管理相同。

茶园施肥,在冬季12月底前进行深施基肥,茶树入春后生长良好,芽叶大、厚,产质量明显提高。施用有机肥为主,在茶树行间开沟深施,为防止肥料流失,施后进行覆土;对斜坡茶园,肥料应施在茶树上方。

茶园深耕,对茶园适时进行翻耕,疏松土壤,可以促进茶树根系的生长。同时,把下层土壤中的卵、蛹、病菌翻到地表或者将地表害虫的卵、蛹和有害病菌翻到土壤下层,有效杀灭害虫和病菌,减少病虫害的影响。

来源:绿春县农科局 春县融媒体中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始兴县:打好绿色生态牌 走稳有机茶叶路

近日,始兴县选送的茶叶在2021年“粤茶杯”第十四届广东省茶叶质量推选活动中荣获两项金奖,其中“八两红牌有机红茶”获得红茶类金奖,“车八岭有机花香绿茶”获得绿茶类金奖。

日前,记者来到获得红茶类金奖的太平镇奇心村八两红有机茶园里看到,整个茶园层层叠叠的坐落在山间,站在茶园放眼望去,一排排修剪整齐的茶树,青翠碧绿,茶树间间隔的粘虫色板正是茶园进行有机种植所采取的措施,通过物理防治的方式,让茶叶远离农药残留,实现真正的有机种植,彻底实现了从“茶树到茶杯”纯天然、绿色无污染的理想。

【采访】始兴县八两红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郑绍强:茶叶的有机种植不单单是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我们在肥料的这个选取方面主要以有机肥为主,然后在这个农药上来说我们是一直是严格控制不使用的,整个种植的过程当中都是用这个人工除草来处理好这个除草剂的环节。然后我们对于害虫的防治,主要是以黄板来防控害虫。

在茶园内,除了一个个粘虫色板异常显眼,遍地的杂草也是茶园需要重点攻克的问题。杂草在茶园的危害极大,影响着茶树的生长,有机茶园坚持人工除草的方式,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肥和农药,不破坏山区原有生态自然条件,做到了开发与生态保护并举,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找到了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采访】始兴县八两红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郑绍强:我们在这个有机茶园的种植过程当中,长期是需要人工除草的,那在这个人工除草包括施肥,还有茶叶采摘的过程中呢,我们就带动了周边的很多村民都来参加到我们这个茶园劳动当中,也为他们获取了一定的收益。

有机茶对种植环境的要求十分苛刻,位于太平镇的奇心村,远离了城市、工业区以及交通繁华的主干道,群山环抱,周围林木繁茂,优良的空气等为有机茶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成为了高质量有机茶园发展的最佳保障,因此在茶园内,销售也是采取精细化的方式,以私人茶园的形式,确保有机茶的销售渠道持续稳定。

【采访】始兴县八两红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郑绍强:那我们的产品主要是以一个私家茶园私人预定的一个形式来销售,就是我们很多这个喜欢生态有机产品的朋友,他们都会提前预定我们的产品,然后在他们预定的产品以后,我们就每年按照这个固定的一个量提供给客户。

据了解,本次“粤茶杯”第十四届广东省茶叶质量推选活动,送选茶叶均参加国标65项农残和铅的检测并检测合格。经过两重筛选后,“粤茶杯”第十四届广东省茶叶质量推选活动最终获得评选成绩的产品有98个,包括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乌龙茶及特殊茶类,此次获奖也给了茶园坚持走有机茶道路的坚定信心。

【采访】始兴县八两红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郑绍强:获得金奖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当然我们还没有拿到特金还有不足还要找差距。那么下一步,我们会更加努力的把这个有机茶园管理的更好,然后从中去寻找跟别人的差距在哪里,希望我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有机茶园在始兴落地生根且获得了良好发展正是对始兴生态环境的最大肯定。近年来,生态始兴立足生态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精致农业,推进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做优做强,全面提高茶叶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进茶叶向良种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实现了传统生产工艺向现代生产工艺转变,茶叶加工企业实力逐渐增强,有机茶良种无公害生产基地步伐加快。目前,始兴县茶叶面积达到了6700亩,有茶场、茶企业12家,茶青产量78万公斤以上,加工厂面积有5838平方米,打造了车八岭、八两红、亚历亨、观人栋等多个茶企品牌,使始兴的有机茶叶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始兴绿色生态的名片越来越敞亮。

来源:始兴县融媒体中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有机茶园五维解析系列(一):有机茶园施肥及防治

  有机茶是指在无任何污染的茶园,按有机茶农业生产原理和方法生产的鲜叶,在加工、包装、储运、销售过程中,又不受任何化学污染的产品,并经有机茶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产品和再加工制品。

  如果把茶叶安全认证体系分为四级,那么其等级由高到底应该是有机茶、绿色茶、无公害茶和普通茶。作为茶安全认证体系中的最高级别,有机茶可以说是“茶中王者”了。

  因为有机茶的品质卓越,一直以来对生产条件的要求也很严苛,能做到的企业寥寥无几。有机茶的生产要求极高,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为他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其中对茶园的土壤、水质、空气以及茶叶的采摘、加工,茶叶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等各方面都提出了十分具体的无害化要求。

  首先,茶园必须远离城市,海拔较高,周边环境绿化条件良好,不受外来污染源的污染,空气和水源必须经过办证机构的严格检测。有人曾经开玩笑地说过有机茶园的生态标准是:“头上有顶帽子,腰上有根带子,脚下有双靴子”,这指的是茶园山顶有森林、半山腰有森林、山脚有森林,茶树处于密林的怀抱中,茶园上空多蓝天和云雾,茶树常处在云雾笼罩之下,这有利于提高茶叶自然品质。

  除了生态环境必须好,茶园里还杜绝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化学合成物,不允许用塑料覆盖物;在茶园附近要限制焚烧稻草、秸秆等有机物,需要保持茶园空气清新。此外,在有机茶在加工和包装过程中,不能与非有机产品混放,最大限度地保持有机茶的清洁性。

  有机茶颁证是明确茶园面积与鲜叶产量,从鲜叶采摘到成品出厂都建立一整套档案,随便一泡有机茶都有自己的家谱。有机茶的生产资格把关也非常严格,生产许可证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第二年必须重新评审合格后方可颁证。

  有机茶园施肥标准

  一、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禁止使用城市垃圾和污泥,禁止使用医院的粪便、垃圾和含有害物质(如毒气、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的工业垃圾。2、人畜禽粪尿等使用前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如高温发酵,以杀灭各种寄生虫卵和病原菌、杂草种子,去除有害的有机酸和有害气体,使之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严禁使用不腐熟的人粪尿。3、有机肥原则上就地生产就地使用,外来有机肥确认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商品化有机肥、有机复混肥、叶面肥、微生物肥料等在使用前必须明确已经得到有机论证机构的颁证或认可。叶面肥料最后一次喷施必须在采摘前20天进行。使用微生物肥料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操作。4、所有有机或无机(矿质)肥料,应按对环境和茶叶品质不造成不良后果的方法使用,同时应截断一切因施肥而携入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环境物的污染源。

  二、允许使用的肥料1、有机肥:畜禽粪(经过无害化处理)、绿肥(利用栽培或野生的绿肥植物作肥料)、其他肥料(如腐酸类肥、饼肥、沼气液肥和残渣等)。2、微生物肥:如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磷细菌肥料、硝酸盐细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等。3、半有机肥(有机复混肥):加入适量的微量营养元素制成的有机肥料。4、无机(矿质)肥:如矿物钾肥、矿物磷肥(磷矿粉)、煅烧磷酸盐(钙镁磷肥、脱氧磷肥)、白云石、石膏。5、叶面肥:微量元素的叶面肥(以CU、FE、MN、ZN、B、MO等微量元素及有益元素为主配制的肥料)和含有植物生长辅助物质的叶面肥(用天然有机物提取液或接种有益菌类的发酵液,再添加一些腐殖酸、藻酸、氨基酸等配制的肥料。6、其他肥料:不含有毒物质的食品、纺织工业的有机副产品,以骨粉、骨酸废渣、氨基酸残渣、家禽家畜加工废料、制糖废料制成的肥料。

  三、有机肥料的无害化处理在有机肥料中,有些如人畜粪便常常带有各种病原菌、病毒、寄生虫卵及恶臭味等,有些如杂草等常常带有各种病虫害传染体及种子等,因此用于有机茶园一般都要经过处理,变有害为无害。目前,有机肥料无害化处理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3种。物理方法如暴晒、高温处理等,但养分损失大,工本高;化学方法如用化学物质除害,在有机茶生产中不能采用;生物方法如接菌后的堆腐和沤制,在有机茶生产过程中是唯一可采用的方法。有机肥料无害化处理的堆、沤方法也很多,如EM堆腐法、自制发酵催熟堆腐法、工厂化无害化处理等。

  有机茶园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农药,所以病虫害防治成了有机茶叶生产中的关键工作,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

  1、假眼小绿叶蝉。成虫为黄绿至绿色,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为害。受害茶叶叶缘泛黄,叶脉变红,芽梢生长受阻,新芽不发,严重时幼嫩芽叶呈焦枯状,直至茶园绝收,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每年6月和9-10月为发生高峰期。成、若虫在雨天和晨露时不活动,时晴时雨、留养及杂草丛生的茶园有利于该虫发生。防治措施:①加强茶园管理,及时清除杂草;②通过分批适时采茶或轻剪去除卵抑制其发展;③湿度大的天气,喷施0.1-0.5亿孢子/毫升白僵菌或植物源药剂进行防治;④较重时,冬季用石硫合剂封园,防止成虫越冬。⑤2.50%鱼藤酮150-200毫升(300-500倍)除虫。

  2、茶毛虫。成虫雌蛾淡黄褐色,雄蛾翅黑褐色,幼虫黄褐色,背面与侧面着生黄色毒毛。幼虫有群集性,3龄后分群迁散为害,咬食后叶片呈缺刻状。成虫有趋光性,虫害有4-6月和7-9月两个发生高峰期。防治措施:①每年冬季人工摘除卵块和虫群;②结合耕作深埋结茧虫蛹;③用灯光或性激素诱杀雄成虫;④在低龄幼虫期喷施bt制剂。

  3、茶尺蠖。成虫体翅灰白色,以幼虫取食嫩叶为害茶树,为害严重时可将嫩叶、老叶甚至嫩茎全部吃光,不仅严重影响当年茶叶产量,并导致树势衰弱,一到两年内难以恢复,对茶叶生产威胁很大。其幼虫有吐丝下垂特性,成虫有趋光性。防治措施:①结合秋冬耕作深埋或扒除虫蛹;②放鸡除虫;③灯光诱杀成虫;④利用性信息素诱杀雄虫,干扰交配;⑤喷施茶尺蠖病毒制剂;⑥在幼虫时喷施bt制剂防治。

  4、茶刺蛾:成虫呈茶褐色,趋光性强。卵散产于茶丛中,幼虫以叶片为食。各代幼虫盛发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下旬及9月中、下旬。防治措施

  ①利用成虫的假死性,震落后人工捕杀;②喷施球孢白僵菌;③冬季深耕,减少越冬虫口数。

  5、茶橙瘿螨和茶叶瘿螨。茶橙瘿螨呈胡萝卜形,橙红色,茶叶瘿螨呈椭圆形,紫黑色。成螨以针状口器刺吸叶片叶汁,主要为害嫩叶,被害正面主脉发红,叶背出现褐色锈斑,失去光泽,芽叶萎缩,呈现锈斑,叶脆易裂,严重时造成落叶。夏茶受害最重,秋茶次之。高温干旱有利于其发生。

  防治措施

  ①及时分批多次采茶,可抑制该虫的进一步发展;②喷施浏阳霉素;③发生较重年份,可喷施0.01-0.02度石硫合剂和硫悬浮剂,嫩叶喷施。

  6、黑刺粉虱。成虫呈灰白色,有飞翔能力。幼虫是黑刺粉虱危害茶树的主要虫态。若虫寄生在叶片背部刺吸汁液,同时分泌排泄物,落到下方叶片正面,诱发烟霉病,阻碍光合作用,致使树势衰弱,芽叶稀少,枝叶枯竭,严重时致使茶树成片枯死。该虫喜郁闭,在茶丛中下部叶片较多的青壮龄茶园及台刈后若干年的茶园中容易大面积发生,在茶丛中分布以中部为多,上部较少。

  防治措施:①适时修剪、疏枝,中耕除草,使茶园通风透光,可减少其发生量;②喷施黑刺粉虱真菌制剂500倍液,或人工去除已危害的茶树枝条;③注意保护黑刺粉虱寄生峰;④在茶叶背部用0.5度石硫合剂喷杀。

  7、茶炭疽病:是茶园中最为普遍发生的病害,由病源真菌浸染引发起病,病害发生时主要危害成叶,先在叶尖、叶缘产生水渍状黄褐色小点,扩展后病斑由黄褐色转变为焦黄色,最后为灰白色。病斑为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后期散生许多黑色小粒点。每年5--6月和9-10月为发生高峰期,树势衰弱、管理粗放、采摘过度、遭受冻害、虫害较重的茶园易于发生。

  防治措施:①加强茶园管理,合理施肥,防冻治虫,提高茶园的抗病性;②及时清理病叶,防止病菌传播;③发芽前喷洒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防止其发生。

  有机茶园的生物防治措施

  所谓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病虫害的天敌进行灭杀的一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种群数量,而且不会对人类及茶园环境带来多大的危害,效果持续时间较长,成本相对比较低廉。唯一不足的就是会增多天敌的种群数量,见效相对较慢,需要足够多的时间成本。所以,有机茶园的生物防治,主要体现在“防”字上面,以预防为主,通过长期的调控,将病虫害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1)利用植物特性驱除害虫

  自然界中生物共生、互相制约,部分植物具有一些特性,比如释放特殊的气味,可以有效驱虫。在有机茶园的病虫害生物防治过程中,要充分效利用这些植物特点,在茶园行间或茶园周边,进行间作套种除虫菊、薄荷、大蒜等驱除害虫效果较强的植物。

  (2)利用植物吸引培植天敌

  很多茶园病虫害的天敌,生长时需要充分吸收营养,尤其是一些大型寄生性的天敌。如果茶园中只有一种植物源——茶树的话,显然不足以吸引足够数量的天敌到来,更不可能培植天敌种群。所以,可以在周边种植一些蜜源植物,增加花粉花蜜的数量,吸引和培植天敌,从而达到有效防治茶园病虫害的目的。

  (3)利用生物源农药防治

  有机茶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限度的使用部分生物源农药,包括微生物源、植物源和动物源农药。在使用前,必须做好生物源农药的检查工作,确认符合有机茶使用标准,通过认证审查,手续完备,保管妥当。使用时要严格按照使用方法和说明进行操作。使用后要及时观察病虫害杀灭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备查。

  来源于:TeaChaThe

找到约481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