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有机茶有机人

找到约7,395条结果 (用时 0.035 秒)

四川茶产业发展报告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地处长江中下游。省内地貌十分复杂,东部以盆地、丘陵为主,西部多为海3000米以上的高原、山地,故具有“西高东低”的地形特征。由于地势高低差异明显,区域间气候变化大,兼有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三种气候类型,总体气候宜人。此外,四川土壤类型丰富,四川盆地的紫色土被称为“中国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四川茶叶生产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良好的盆地周围山地和丘陵地区,这些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气温适宜、云雾多、适度高、漫射光丰富,土壤以黄壤为主,有少量棕壤,是茶叶种植尤其是绿茶种植的最适宜地区,在这样独特的地形养育下,不同地域生长的茶叶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茶叶发源地是中国,而巴蜀是史料记载中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地区,茶树原产地之一,是我国主要产茶省份之一。四川省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蒙顶山、古蔺、北川等区域都发现有上千年的古茶树及白面古茶树群,自古以来享有“蜀土茶称圣”的美誉。川茶业的发展,对全省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产生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四川现有茶园种植规模500多万亩(居全国第三),全省5000多家茶企、6000多家茶叶作坊和300万茶农,全年茶叶产量占据全国10%以上。川茶开发了系列知名商标如天府龙芽、竹叶青、蒙顶甘露、龙都香茗、叙府龙芽、巴山雀舌等,特别是绿茶品牌享誉国内外。四川省悠久的种茶历史、丰富的茶树资源、优良的茶叶品质和丰厚的茶文化底蕴为推动中国茶产业发展,传播中国茶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四川茶产业历史发展沿革

宋朝1086年,川茶年产量曾达到1950年前的高峰1.5万吨,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58%,并成为“以茶博马”和“以茶治边”的重要物资。到了清朝光绪末年,由于战乱、苛税和社会封闭等原因,茶园荒芜,茶叶产销急剧下降,1949年时四川仅存74个区县产茶,茶园面积保留21万亩,茶叶产量4950万吨,这是四川茶叶生产在历史上的最低谷。

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对茶叶生产给予重视,制订相关鼓励政策和经济扶持措施,新建诸多科研机构,积极组织茶农复垦荒芜茶园,对茶叶生产、收购价格、外销内销量进行统一调控。由于优惠政策的存在,茶农产茶积极性不断提高,全省茶叶生产得以恢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量与质量保持稳定上升。l978年,四川省茶园面积锐增至169.5万亩,茶叶产量增至2.71万吨,分别为1949年的8.07倍和5.47倍。

改革开放后,中央对茶叶产业实行一系列产销经济体制改革。l984年起,国务院规定实行茶叶议购议销制度,除边销茶继续派购外,内销茶和出口茶市场得到彻底放开。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强,川茶企业大力推行产业化经营,发展名牌战略,四川初步形成了盆东南茶区、盆西茶区、盆北边缘茶区和金沙江上游茶区四大产茶区。1980年,省政府财贸组、农业组发出《关于经营工作中几项政策措施的通知》,调整了茶叶收购标准样价,并规定实行价外补贴,促使工夫红毛茶在1979年正价基础上补贴15%、绿毛茶补贴5%、红碎茶(成品茶)每50公斤补贴8元,并提出合理留量、含税收购办法。1981年,省政府发出《关于茶叶生产、经营工作中几个问题的通知》,重申继续实行合理的购留政策、含税收购;继续执行价外补贴措施,并实行精加工利润返还给生产者7%的规定。1982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省政府即时发出《关于大力发展茶叶生产,搞好经营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落实茶叶生产的所有制和责任制,巩固办好联办茶场,并指示省农业厅进行良种繁育场建设,开展技术培训,加速改造旧茶园,建设新式茶园;1982年起的4年中,农业银行每年安排l000万贷款新建茶园并延至5年还债、由外贸部门贴息,还再次重申继续执行提取茶叶改进费和利润返还办法。l983年又实行定收购基数三年不变和边茶、成品绿茶及交售、派购的细毛茶减税。此外,中国土畜产进口公司四川茶叶分公司三次扶持茶叶企业生产,1980年将精制茶收购鲜茶和毛茶所得的精加工利润返还给种茶单位60%—70%;1983年建立12个边茶生产基地县,拨给化肥6500吨;1986年建立12个出口红茶生产基地县和8个出口茶叶生产厂,又拨给化肥4000吨,周转资金200万元,钢材240吨。以上这些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加之各项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促使茶叶生产持续大幅度增长:1979年产茶2.84万吨,茶园面积发展到173.4万亩;八十年代初,全省茶叶产量达到3万吨,名列全国前茅;1985年,达到5.25万吨,跃居全国产茶省第三,1995年达到6.5万吨,茶园面积仅150万亩(不含重庆),茶园产量和茶园面积分别居全国第三和第一。

二、新时期茶产业发展地位

跨入21世纪,特别是国家有关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通过实施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战略,川茶更显示其优势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之后几年,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茶叶生产,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产业迅速发展壮大。2008年,全省召开茶产业科技发展峰会,推动了茶业科学发展。2014年2月28日,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川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茶业强省的意见》,这是川茶产业界乃至全国茶叶界第一次以一号文件形式聚焦川茶产业发展,明确提出把四川省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茶叶生产、加工和贸易、文化基地,并于年底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推动了茶叶新园区的扩张。2019年9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中,将川茶列入四川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优先发展。次年5月,中共四川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川茶”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2019—2022年)》(川农领[2020]12号),提出打造“千亿茶产业”,实现四川由茶叶大省向茶叶强省跨越的战略目标。四川省各级政府对茶产业的关注力度的不断增加体现出做强川茶产业的坚定决心,由于茶叶比较效益较为可观,茶农种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茶园面积的扩张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再加上良种普及率提升和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未来茶叶产量和单产水平均会继续增加。

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让上千万农民不同程度的依靠茶叶为生,茶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对促进四川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四川,尤其对改善“三农”面貌,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茶叶种植已成为四川盆地周边和丘陵地区重要的农业经济收入来源,许多山区县把茶叶作为强县富民的一项重要产业。

三、四川茶产业生产种植现状

四川省茶叶生产规模较大,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历来位于全国前列。2000年至今,四川省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均保持逐年递增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据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统计,2019年四川省茶园面积为387.00千公顷,占全国茶园总面积的12.46%,仅次于云南、贵州两省,位列全国第三;茶叶产量达32.5万吨,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1.72%,位居全国第四。

在茶类结构情况方面,2019年四川省绿茶产量26.98万吨、红茶产量1.04万吨、黑茶产量2.32万吨、其他茶产量1.67万吨,分别占茶叶总产量的83.02%、3.21%、7.14%和5.14%,绿茶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形成了优质绿茶为主,川红工夫红茶、雅安藏茶、茉莉花茶为辅的“一主三辅”特色茶产品格局。2017年,四川大宗茶和名优茶产量均较上年有所增长,其中名优茶产量17.07万吨,相比上一年增长5.11%;名优茶产值161.7亿元,同比增长12.26%。名优茶机制率超90%,70%以上大宗茶能够实现不落地加工,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近年来四川围绕推进茶产业绿色发展要求,稳步扩大基地建设规模,引导各地农业部门、经营主体和茶农逐步树立起绿色发展理念,在30个茶产业重点县全面推广优质高产无性系良种茶苗和茶园机械化采摘、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绿色生产技术。截止2017年末,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达到26.56万公顷,改造低产茶园6.67万公顷,绿色防控面积达到25.86万公顷,机采茶园4万公顷。

图1 2000—2018年四川省茶园面积及其增速变动情况

图2 2000—2019年四川省茶叶产量及其增速变动情况

四川茶叶生产主要分布在川西南、川东北盆周山区和丘陵地区,全省21个地州市和183个县(市区)中,有20个地州市和130个(县市区)涉及茶叶种植及生产,其中成都、眉山、雅安、乐山、宜宾、自贡、泸州、绵阳、广元、巴中、达州等11个茶叶主产市,2019年茶园面积近37万公顷,占据全省茶园面积98%以上(见表1)。

四川茶叶生产主要分布在川西南、川东北盆周山区和丘陵地区,全省21个地州市和183个县(市区)中,有20个地州市和130个(县市区)涉及茶叶种植及生产,其中成都、眉山、雅安、乐山、宜宾、自贡、泸州、绵阳、广元、巴中、达州等11个茶叶主产市,2019年茶园面积近37万公顷,占据全省茶园面积98%以上(见表1)。

四川现有产茶县130个,重点产茶县30多个,茶园面积20万亩以上的县18个,14个县跨入全国茶产业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2020年7月2日举行的第九届四川国际茶博会中,四川首次官方发布茶叶十强县榜单并授牌,包括宜宾市翠屏区、广元市旺苍县、乐山市峨眉山市、雅安市名山区、宜宾市高县、泸州市纳溪区、达州市万源市、自贡市荣县、乐山市夹江县、雅安市雨城区10个县市区,这些县(市区)具备相对集中的种植和加工产能,近年来茶产业发展迅速,在四川省茶产业中的影响力十分显著。

注:上表排名范围包括四川省所有产茶县(市、区)。

近年来,四川省茶叶种植区域集中度显著提高。根据自然生态条件、区域比较优势和各地特色,可以划分为川西南名优绿茶产业带、川东北优质富硒茶产业带、茉莉花茶集中发展区、川红工夫红茶集中发展区,即“两带两区”优势茶产业集群带,这些区域是四川茶叶产业发展的主体。

川西南名优绿茶产业带。川西南名优绿茶产业带是四川省产茶规模最大的优势区域,主要包括成都市的蒲江县、邛崃市,自贡市的荣县、泸州市的纳溪区、叙永县、古蔺县,乐山市的犍为县、夹江县、沐川县、马边县、峨眉山市,宜宾市的翠屏区、叙州区、高县、筠连县、珙县、屏山县,眉山市的洪雅县,雅安市的名山区、雨城区、荥经县等21个县(市、区)。其中,宜宾市属典型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全年温差不大,无霜期达三百天以上,特别是海拔在400米以下的地区,无霜期长,年均气温为18.1℃,日照百分率达到26%,全年积温为4238.5℃,有利于茶树生长,故宜宾市九县一区均有茶叶种植。此外,该产业带中的雅安市位于神奇的北纬30°黄金产茶带上,海拔范围较广,气候温和,雨多雾多,年降雨量约为1000—1800毫米,土壤多为酸性或微酸性,适宜茶树生长,茶园面积十分广阔,尤其是雨城区和名山区两地茶叶种植规模大,茶园面积超4万亩,茶叶产量近8万吨,在川西南名优绿茶产业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川东北优质富硒茶产业带。包括绵阳市的平武县、北川县,广元市的青川县、旺苍县,巴中市的平昌县、通江县、南江县,达州市的宣汉县、万源市等9个县(市、区)。该区域内多数产茶县地势偏高,空气相对湿度大,云雾较多,且土质富含硒,可生产出优质富硒绿茶,所产的巴山雀舌等7个名茶曾获农博会金奖。2011年集中打造了广元、巴中、达州等100万亩优质富硒茶产业带。旺苍县茶园面积达到20.2万亩,茶叶产值达到4亿元,形成白水、木门、五权、东河为核心的4个万亩现代茶叶基地。所产“米仓山”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四川省名牌产品称号,成为全国首批质量安全可追溯产品,被命名为广元“七绝”产品之一。

茉莉花茶集中发展区。主要包括自贡市的荣县和乐山市的犍为县。其中犍为县地处最适宜于茉莉花生长的纬度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所产茉莉鲜花以花型大、花瓣厚、香气浓郁芬芳著称。犍为县拥有300多年的茉莉花种植史和近百年的茉莉花茶加工史,不仅是全国茉莉花主产区、优质茉莉花茶主产地,也是全国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茉莉花生产加工基地,被称为“中国茉莉茶之都”。“犍为茉莉茶”现已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成为乐山茶叶三大公共区域品牌之一。

川红工夫红茶集中发展区。主要包括宜宾市的翠屏区、叙州区、高县、筠连县4个县(市、区)。川红工夫红茶产于四川东南地区的宜宾等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宜宾具有冬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春季回暖特早的气候优势,因此宜宾茶树在相似、同纬度主产茶区发芽早,茶叶常年在2月上旬就可开园上市,一般比省内和江、浙一带主产茶区早15—30天左右,4月即进入市场。宜宾川红工夫红茶以早、嫩、快、好的显著特点及优良品质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同时,川红工夫红茶制作技艺已于2014年申遗成功,成为川内首家红茶类的非遗项目,对宜宾茶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四川茶产业加工业发展现状

四川省茶叶产业化和集约化生产不断发展,全省共有规模茶企614家,其中销售额为500—1000万元的有377家、1000—5000万元的有157家、5000万元以上的有80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9家。2017年,规模以上精制茶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18.3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利润总额13.7亿元,同比增长13.5%。川茶加工业发展情况呈现如下特点:

(一)产业化经营形式创新

一是,龙头企业密切联系,带动川茶产业进步。四川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川茶集团)、成都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四川金典藏茶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组建的四川天府龙芽股份有限公司已正式运营,共同探索“共商、共建、共享”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领四川茶企抱团发展,将“天府龙芽”品牌走出四川、走向世界。二是,各生产经营主体互相联合,推动茶产业增产增收。四川各主产茶区基本形成围绕品牌茶企建基地,即“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现有茶叶专业合作社867个,省级示范社67个,种植大户1029户,家庭农场568个,带动茶农近400万人。竹叶青茶叶自有基地0.15万公顷,产量1000吨,辐射带动1.6万余公顷,产量12200吨;川茶集团订单基地达2.53万公顷,精制茶达10772吨。

(二)茶叶生产科技含量增加

首先,四川省依托国内农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省内龙头企业,组建川茶产业商学院、川茶产业技术研究院、四川茶叶创新团队,专注茶产业科研项目。同时,四川加快茶叶育种创新和推广速度,全省茶园良种化比例达到70.8%。其次,实施茶厂标准化改造,通过持续推广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技术,改进茶厂设备等方式,提升名优茶加工水平和生产能力。四川省现已建成连续化、自动化茶叶生产线1800余台套,名优茶机制率达到90%以上,70%以上的大宗茶实现不落地加工,居全国先进水平。4家企业获“2019中国茶叶百强企业”荣誉称号,分别是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叶有限公司、四川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文君茶业有限公司和四川省蒙顶山跃华集团有限公司。

(三)茶产品质量安全得到重视

四川省全面推进从茶园到茶杯的安全可追溯工作,推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和清洁化加工技术,全省绿色防控面积达336.5万亩,无公害茶园354.9万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133.9万亩,有机茶园5.95万亩、占全国的10%以上,茶叶有机产品示范县5个,GAP认证的茶叶企业3家。连续3年省、市、县三级农业、食药部门对茶叶基地和产品的抽检中,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四)茶叶加工区域布局逐步成型

根据四川茶叶生产“以名优绿茶为主、工夫红茶、茉莉花茶、藏茶为辅”的品类结构特点,省政府在川茶优势产业带和集中发展区上,规划、建设了现代化、专业化“一主三辅”茶叶产品加工集中区,包括川西名优绿茶、川南名优早茶等6个精制川茶加工区,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以提升川茶整体加工水平。

五、四川茶业市场与消费趋势

(一)消费群体

四川茶叶消费群体数量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并呈现出多元化格局。据2019年京东大数据院数据显示,四川男性在茶叶品类的下单金额远高于女性,占比全省67.7%。36—45岁人群是核心购买人群,占比39%。46—55岁人群紧随其后。此外,随着越来越多90后、00后愿意接触中国传统茶文化,茶叶消费群体逐步向年轻化发展,年轻群体将成为未来茶叶消费的最主要增量。

(二)交易市场

省内各地的茶叶市场对促进茶叶流通,沟通产销两端起到了关键作用。四川知名的茶叶批发市场主要有成都大西南茶城和成都海峡茶城等。成都大西南茶城是四川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全国16个主要产茶省区的茶商、茶厂在这里设有门店,年交易量超过80万担,年交易额超过13亿元。但该茶城一直流于传统类型批发市场,整体缺乏统一性和专业性,整个市场显得档次不高。成都海峡茶城位于成都城北三河场,是我国首座海峡两岸斥资10亿元联合打造的专业茶城,该茶城并非简单的囤货和批发市场,而是集展示、交易、休闲体验、会展、仓储物流、研发、质量检测、信息交流、电子商务、茶博馆文化体验十大功能于一体的茶业高端市场。

(三)交易方式

四川茶叶交易方式分为线下交易和线上交易两种。线下交易方式即传统的产地、销地经营方式,如农户、厂家售卖等。如今,四川省批发市场和实体店销售也呈稳步恢复态势,30%以上批发市场的客商来自江苏、浙江、河南、福建等产区,需求的茶类有绿茶、红茶、黑茶及白茶,按外形分以一芽一叶扁形茶、卷曲形茶为主,约40%的绿茶产品通过批发市场进行销售。此外,茶楼茶馆也是四川茶叶线下交易的重要形式。古语有云:“天下茶馆数中国,中国茶馆数成都。”在四川,人们自古以来习惯饮茶,城乡、大街小巷、公园景点、桥头溪畔等,处处都有茶馆的身影,泡茶馆已经成为四川人的一大嗜好。如今,线下仍是目前最主要的交易方式,但也逐步暴露出整合能力弱、信息滞后、茶农生产成本和茶企业的运营成本高等弊端。在“互联网+”的新经济浪潮带动消费市场不断升级和发展的背景下,传统茶企运营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川茶融入“互联网+”显得尤为重要,促使茶叶消费市场从排浪式的大众消费,向便利化、个性化、品牌化、优质化、时尚化、社群化和功能化转变,销售方式也需从实体店销售向电商、微商发展,吸引年轻群体利用“搜索+推荐”双引擎模式关注和入驻茶空间,拉动茶销售,推进线上线下快速融合发展。自2011年起,四川省商务厅和农业厅连续多年联合举办“川茶网购节”活动,以推动川茶流通,提升川茶品牌知名度。2014年,“川茶集团”成四川茶叶行业首家做电商公司,通过线上线下一起推进的方式,开拓川茶在全国茶叶市场份额。“川茶5G商城”通过与知名互联网平台5G云平台合作,以良好的资源优势联合其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采取以线上结合线下共同发展的新零售模式,引领川茶产业快速发展。据统计,70%以上的茶企通过与天猫、京东、淘宝等合作的方式参与电商,竹叶青开展线下体验线上购买活动,仅2017年双十一,线上销售就突破千万元,成为天猫绿茶类热销品牌第一名。川红集团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线上交易达9000万元,成为全省第一。

(四)消费品牌

四川省进一步创响品牌,按照区域品牌分层级打造的原则,省上主抓“天府龙芽”省级大区域品牌的打造,大力支持蒙顶山茶、峨眉山茶、米仓山茶、宜宾早茶等“三山一早”地方区域品牌打造。2015年,省政府推出的“天府龙芽”区域公共品牌,包含“六大茶类”,是全国唯一的省级茶叶公共区域大品牌,唱响了“雪山之水润天府,盆地之气催龙芽”的川茶主旋律。而各地打造的“宜宾早茶”、“峨眉山茶”、“蒙顶山茶”、“米仓山茶”等区域品牌的影响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有11个品牌入围全国区域品牌价值排行榜。有中国驰名商标14个、省著名商标68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6个。“蒙顶山茶”、“宜宾早茶”还在农业部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分别荣获“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和“中国茶叶优秀区域品牌”,弥补了四川茶叶在全国名茶评选中的空白,开启了书写川茶品牌历史的新篇章。

(五)消费种类

一是,在红茶方面,2016年全省红茶内销量近3000吨,市场供不应求。通过引导与宣传,四季饮用红茶消费者逐渐增多。二是,绿茶消费仍然是主体,且年龄层主要分布在30—65岁之间。随着健康意识地不断增强,许多年轻消费群体饮用习惯也由果汁饮料、咖啡、碳酸饮料等转变为茶饮,促进全省绿茶需求量依然与日俱增,性价比较高的品牌绿茶消费增势明显。三是,四川茉莉花茶畅销国内外,特别是受到东北、华北和成都平原等地消费者喜爱。四川茉莉花茶消费呈现出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全省茉莉花茶总产值约在23.7亿元左右。四是,不同规格和质量的茶叶消费趋势变化不同。根据对批发市场、实体店、商超以及电子商务的调查,2017年包装茶销售增加,100克/袋和20克/袋的产品增幅较大,增长15%左右。价格在1000—2000元的高档红茶价格平稳,销量比上年略增5%;中、低档红茶价差缩小,平均单价提高10%,销量增长60%,价格在150—500元1斤的中档绿茶成为消费主流产品。

六、川茶历史文化底蕴

四川茶文化历史悠久,其中,雅安茶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树最早的地方。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茶文明发祥地、茶文化圣山,被誉为“世界茶源”,茶祖文化、贡茶文化、茶马文化、禅茶文化、茶技艺文化等源远流长。

(一)茶祖文化

世界茶文化由蒙顶山起源。蒙顶山因此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茶祖文化。西汉甘露年鉴(公元前53—前50年),制茶师祖吴理真在蒙顶山驯化七株野生茶树,成为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人工种植茶树第一人,开创了人工种茶历史的先河,后人尊称他为“茶祖”。

(二)贡茶文化

茶文化与宫廷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蒙顶山独特的贡(皇)茶文化。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蒙顶山正式列用和祭天祀祖的专用茶,一直沿袭到清末,历经1169年,是中国茶叶史上知名度最高、延续时间最长的名茶。从唐至清,蒙顶茶的品质和生产规模世所称道。《唐国史补》评价:“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宋代文同有“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的体会,明代黎阳王越有“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的感叹。这些都实实在在反映出历史上蒙顶山茶崇高的地位。“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顶”等诗词闻名遐迩。

(三)茶马文化

茶文化与地缘政治相结合,形成了川茶独特的茶马文化。如雅安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之称,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门户和必经之路,既是川藏马古道的起始地,也是最早向西藏输入茶叶的原产地,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边销茶的重要生产基地。茶马古道起源于古代的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内容的贸易往来。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和亲吐蕃王松赞干布,将川茶带到吐蕃,由此开创和开辟了西藏1300多年的饮茶史和当今闻名于世界,并可与丝绸之路媲美的“川藏茶马古道”。公元682年唐《封氏闻见记》:“饮茶……始自中地,流域塞外,往年回纥入朝,大驱名马,市荣而归”,这是茶马交易的明确记载。可以说,川茶在政治、经济、文化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功能。

(四)禅茶文化

禅借茶道显,茶倚禅生香。在漫长的历史中,茶与禅两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入,最终形成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禅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儒、道、佛的思想精髓同茶的高贵品行融合在一起,具备“正清和雅”的鲜明文化特征。日本平安时代延历二十四年(805),高僧最澄曾将大唐茶种种于日吉神社,造就了日本最古老的茶园。川茶在佛教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历史地位,曾有日本茶道专家、禅僧等来四川蒙山寻“茶文化之根”。如今,四川成都大慈寺以禅茶最为出名,据说,大慈寺禅茶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五)茶技艺文化

尽管机械化不同程度地侵蚀传统手工业和古老技艺,四川仍有许多传统制茶工艺被一代代传承下来。蒙山派茶道分蒙顶茶艺“天风十二品”和蒙顶茶技“龙行十八式”两大类,属一柔一刚,被誉为中国茶艺文化艺术的两座里程碑。宜宾叙府龙芽茶传统制作技艺始于宋代,其“烘炒结合”的制茶工艺皆由师徒口述手授流传至今,体现出制茶者极高的技术造诣,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一份宝贵财富,2011年,该技艺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川红工夫红茶在早期一直沿袭古代贡茶制法,后经过一代代制茶人的改进,逐步形成了如今传统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川红工夫红茶技艺。川红工夫红茶制作技艺已于2014年申遗成功,成为川内首家红茶类的非遗项目,对宜宾茶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七、四川茶产业融合发展态势

大力推进产业融合,是促进川茶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创新举措。随着四川省茶产业的不断壮大,众多茶企纷纷涌现,积极参与茶叶生产种植、茶叶加工、茶叶包装等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了一体化与多样性并存的茶产业链发展模式,并衍生出茶文化旅游、茶文化产品等附加产业,与四川茶产业紧密联系、呈现出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趋势。

(一)打造茶旅融合景区

各茶叶主产区,充分挖掘茶文化和旅游资源,将名茶与名山、名水、名人有机结合,为消费者设计茶旅游精品项目,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茶文化旅游成为茶产业的新的增长点。四川省把“川茶文化”作为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主要品牌来抓,支持培育了一批国家级文化出口企业和项目。注重加强对古茶树群、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茶文化的保护,依托茶史古迹,在峨眉山、青城山、蒙顶山等旅游景区,以“茶马古道”等为主题,打造茶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推动川茶文化“走出去”。其次,四川参照生态农业理念,发展茶乡旅游项目,不断推进生态旅游发展。在促进茶叶基地景观化的同时,积极开发茶文化养生、体验、休闲观光等项目,现已打造30个功能完善的茶旅融合主题景区。另外,四川省按照“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茶史古迹、生态优势和独特的地形地貌,融合旅游和茶文化元素,着力推进茶旅融合园区建设。如雅安市结合蒙顶山——百丈湖景区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蒙山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打造百公里百万亩生态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推动茶文旅一体化发展。原农业部授予四川名山蒙顶山茶文化系统“中国主要农业文化遗产”荣誉称号,授予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茶叶专业村红草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荣誉称号,骑龙场万亩观光茶园入选“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全国首个国家茶叶主题公园一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一挂牌。蒙山新村、茶马古城、牛碾坪、红草坪、骑龙场万亩观光茶园、跃华茶庄等一批茶旅综合体建成并对外开放。

(二)创建农业产业园区

四川正在由茶叶大省向茶业强省跨越的进程中,以茶旅融合为载体,推动茶叶向加工、消费等产业链下游环节扩展,提升茶产业的综合效益和茶产品的竞争力。2017年,峨眉山市以茶叶为主导产业,集生产发展、优质茶加工、科技示范、休闲观光于一体的融合园区建设成功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并以峨眉山市国家现代农业茶产业园的基础为样板,积极推进50个省级现代农业(茶产业)园区建设,将其打造成结构调整精品区、转型发展样板区、三产融合示范区、产业扶贫主导区、美丽乡村先行区、农村改革试验区。

(三)建设特色示范园区

四川也在建设茶文化风情体验园,拓展茶叶现代园区功能,展示茶叶从采摘、加工、质检、包装到品饮的整个过程,介绍茶叶基本知识,同时游客也可自己采摘、加工,亲自尝试制茶工艺,体验茶农之乐。纳溪区按照“一地一景观”和“一庄一特色”的原则,成功打造了白节瀚源茶庄、护国凤岭茶庄和梅岭茶庄等5个示范园区,并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特色茶旅游资源区”。

(四)举办各类茶事活动

随着川茶推广范围的日益增大及“走出去”的方针与战略的实施,川茶在全国市场的拓展速度加快。为建立良好的茶叶企业推广交流平台,四川省政府、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等举办了茶博会、川茶文化摄影大赛、茶叶开采活动周等众多茶事活动。2013年,由四川省农业厅,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及泸州市政府主办的四川首届茶叶开采活动周在中国特早茶之乡“秀美纳溪”隆重开幕,至今已举办七届,旨在以茶为媒,紧扣时代发展新篇章,促进中国茶文化和川茶文化的共同繁荣。2016年1月至6月,四川省川茶文化研究会组织发起了“通江白茶杯”首届川茶文化摄影大赛,希望通过摄影家的镜头,从茶文化的角度,重塑川茶形象,扩大川茶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2019年,第八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此届茶博会规模达30000平米,国内外800余家企业汇集于此进行参展和销售,总交易额达2.1亿元,共接待观众6万人次,促进了川茶企业与其他省份及外国茶企业的交流与合作。2020年5月21日,为庆首届“国际茶日”,四川省茶叶行业协会、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四川茶为国饮茶业有限公司、四川华夏茶艺培训学校联合举办了“四川首届茶人节暨新型师徒茶艺汇演”,活动在展现以茶为中心、以茶为源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弘扬工匠精神,以助川茶产业更好地发展。

八、科技创新支撑四川茶业发展

应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传统的六大茶类产品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茶企纷纷加快与中茶所、省农科院茶科所、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创新工艺,优化技术,提升设备,研发适销对路的产品。犍为县茶企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广泛合作,开展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研究,形成了犍为首创、全国独有的炒花工艺,研发了“浓香、清香、熟香、兼香”四种不同香型的茉莉绿茶和茉莉红茶;同时成功开发了茉莉花酒、茉莉花浸膏、茉莉花精油等茉莉花衍生产品,打破了国内单一传统的“花一茶”加工模式,延伸了产业链条。为提高茶叶综合利用率,川茶集团、元顶子茶场等企业充分利用绿茶加工中产生的片、末,与食品企业合作,加工茶饼干、蛋卷、茶含片等茶食品,受到年轻人和小朋友的喜爱,雅安藏茶制成的“天路牌”藏茶精华液大量投放市场,成为一种时尚的保健饮料。茶叶过度包装一度制约着中高档产品的销售,为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性价比高的茶产品,茶包装向着简化、美观、方便的方向发展,如米仓山茶业将绿茶包装制作成年轻人喜爱的动漫套装,并利用收集成套包装换礼品,更是刺激了消费。

近五年,四川省农科院通过畜禽育种攻关等项目,在茶叶种业上取得了较好成效,有力助推了四川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志性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选育省级审定茶树新品种3个(天府红1号、天府红2号和川茶5号),新品种登记7个(紫嫣和川茶6号:登记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紫嫣编号:GPD茶树(2018)510007,登记日期:2018.6.28,川茶6号编号:GPD茶树(2018)510007,登记日期:2018.6.28,川茶10号和川沐318)。其中,天府红1号、天府红2号为我省首次选育的花香型和浓香型突破性红茶新品种,“紫嫣”为四川省选育的高花青素含量突破性新品种。

二是,收集茶树野生品种资源721份,经品比试验研究,筛选出特色茶树品种资源新材料43份,选育茶树新品系23个,其发芽早,抗性强,内含物十分丰富,有的品质成分如氨基酸、儿茶素、水浸出物、咖啡碱等含量特高,在全国属少见,其成茶品质具有香气高(有的显花香)、滋味鲜等独特风格。

三是,获得重大科技成果奖4项,其中,《野生茶树资源挖掘利用与特色茶树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推广》成果获得2018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我省首个茶树育种高档次重大成果奖。其主要内容和创新性是:

首次在四川大规模收集和发掘利用茶树野生种质资源。先后收集和保存茶树野生种质资源2558份,引进国内外品种220个,建成了我省首个种类丰富、特色突出的茶树野生品种资源圃和种质资源基因库,数量居西南第一、全国第二。通过DNA分子标记等方法评价、鉴定和发掘特色育种新材料185份,选育出茶树新品系92个,并进一步构建了遗传图谱、开展了数量性状定位研究。

育成的系列茶树新品种性状优良,特色突出,实现了茶树特色新品种选育的重大突破。先后育成特早、高抗、高鲜、高香、高儿茶素、高花青素、高产型等系列茶树特色新品种25个。其中,国家级新品种3个,省级新品种21个,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个,被列为四川省推广主导品种4个。尤其,选育出的早芽品种“峨眉问春”比对照早20—30天,是全国发芽最早的茶树品种;“云顶绿”酯型儿茶素含量高达11.96%,是目前酯型儿茶素含量最高的茶树品种;“紫嫣”花青素含量最高达3.28%,是目前花青素含量最高的茶树品种。

集成创新了茶树良种高密度高效扦插繁育、茶园机械化采摘、名优茶分段干燥组合提香等配套关键技术,建立了技术体系6套,其中5套被列为四川省主推技术,解决了茶树新品种应用推广与配套栽培、加工技术及新产品开发脱节的难题,加速了良种的应用推广,促进了我省茶树品种的更新换代。

获国家级、省级茶树新品种25个、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个、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10件,制订省级地方标准12个,发表论文151篇,其中SCI论文4篇、EI论文2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91篇,出版专著5部。

创建了5种示范推广新模式,加速了新品种及配套技术的应用推广。20年来,新品种及配套关键新技术在省内外大面积推广,累计推广441.5万亩,良种及配套技术推广和名优茶新产品开发新增效益60.47亿余元,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促进了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是,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

五是,发表论文64篇,其中,SCI论文6篇,EI论文1篇,中文CSCD核心期刊20余篇,制定省级标准17部,制定茶叶发展规划13部。

六是,研制获奖新产品51个(古来茗心红茶、古来茗心绿茶、米仓山黄芽、名优白茶、金凤甘露、川香绿牌川香绿茶、御芽天娇牌红茶、振霞飘雪牌茉莉花茶、秦巴鸿源牌踏雪无痕、平昌雀舌、大观梁牌大观绿茶等),先后获得了中国(成都)第五、六、七、八和九届国际茶叶博览会”优质名茶金奖。

来源:天府农科智库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喜看梧茶千里绿 半壁江山尽开颜,梧州市推进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

金秋时节,我市各大茶园的漫山茶树,依然在吐露新芽,连片茶山青翠欲滴,正在茶园里劳作的茶农,一说起六堡茶,就笑逐颜开。

如今,穿越了1500多年历史的梧州六堡茶,正在成为致富黄金叶,实现了一片叶子带动一个产业富了一方百姓的初衷。

2021年,按照中央、自治区对茶产业发展的科学谋划和部署要求,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聚焦“茶苗、茶园、茶企、茶师、茶市、茶城”六大关键环节,贯通产加销、融合茶文旅,促进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力争把六堡茶产业打造成为广西茶产业的“半壁江山”。

历史久远的六堡茶开始展新颜。

——随着生态茶园建设大会战全面打响,六堡茶市场产销两旺,2021年我市六堡茶产量2.5万吨,综合产值110亿元;2022年1至7月,全市干毛茶产量达5307.02吨,与去年同比增长约20%。预计今年六堡茶总产量超3.5万吨,综合产值超160亿元。

——不畏困苦,自得其芳。六堡茶品牌价值一路攀升,“梧州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37.64亿元,居广西茶叶类第一位,被评为2021年中国茶叶最具品牌发展力品牌和2022年最具品牌传播力的三大品牌之一。在即将举办的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举办“茶船古道·六堡茶发展高峰论坛”,助推六堡茶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六堡茶产业一步步改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后劲更加有力,发展信心更加坚定。

在这样一个新发展阶段,本报对六堡茶产业发展进行全面研究总结,进一步总结成绩,提炼亮点,鼓舞信心,探寻更多加快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路径。

1

图片

被寄予厚望的一杯茶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

——习近平

2022年开春,在长洲区摩天茶海项目基地内,一行行新种的茶苗遍布山野,沐浴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盛丰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看准了六堡茶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机遇,投资开发建设“梧州摩天岭六堡茶海”项目,稳步推进生态茶园建设。公司相关负责人关明锋介绍,该项目已完成生态茶园种植约7000亩,计划到今冬明春再进行扩增,种植总面积达到8000亩以上。

去冬今春,我市全面启动生态茶园建设大会战,越来越多茶企、茶农和有关部门聚力做好生态茶园“绿色”文章,投入到茶苗培育、茶园建设当中。目前,全市已落实种苗近1500万株,具备种植条件的土地10万多亩,已种植茶苗8万多亩,茶园面积已达20.43万亩,创下我市茶园面积新纪录。

苍梧县六堡镇黑石顶生机勃发的六堡茶生态茶园。(资料图)

“按照茶园种植规划,我市计划每年新增生态茶园建设,到‘十四五’期末实现茶园种植面积100万亩,构建以苍梧县为核心区,藤县、岑溪市为优势区,万秀区、长洲区、龙圩区、蒙山县等为拓展区的‘一核心两优势四拓展’六堡茶茶园建设布局,力争从源头上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黄凌说。

今年3月,藤县象棋镇党员与群众一起在罗文村六堡茶园种植基地开展义务种茶活动。彭进龙 摄

生态茶园建设是我市推进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中央和自治区作出一系列科学谋划、提出一系列部署要求,为我市六堡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茶产业的发展,为各地振兴茶产业谋篇布局。他在福建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考察时指出,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提出以六堡茶为引擎打造广西千亿元茶产业。2021年以来,自治区主要领导刘宁、蓝天立来梧调研时均明确指出,六堡茶产业发展前景很好、大有可为,大力支持梧州把六堡茶产业做大做强。

8月17日至18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宁强调,六堡茶是“小茶叶”“大产业”,梧州市要扩大种植面积,着力在科技、开发和销售上下功夫,加大六堡茶宣传力度,让“六堡”变“六保”“六宝”。要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聚焦品味、品质、品牌等要素,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平台,积极探索制定面向东盟的国际茶业标准,把六堡茶的高雅品质保护好,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培育打造特色品牌,努力把六堡茶发展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联农带农富农的重要载体,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国家、自治区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六堡茶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农业农村部等国家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从茶园建设、生产加工、商贸流通等六个方面支持茶产业发展。自治区及有关部门出台《打造千亿元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广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广西六堡茶及特色优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在这种发展态势下,我市乘势而上,加强统筹谋划,坚持系统思维,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推动六堡茶产业大发展、大提升。2021年12月8日,市委书记蒋连生在全市茶产业发展动员部署大会上指出,茶产业是绿色产业、富民产业,也是梧州特色优势产业。在新时代推动梧州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

推动梧州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可谓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围绕打造广西千亿元茶产业“半壁江山”的奋斗目标,我市成立六堡茶产业发展指挥部,出台实施《梧州市六堡茶文化保护条例》《梧州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梧州市支持六堡茶茶园建设政策》《梧州市茶园种植“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措施,为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立足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我市抓住重点、扭住关键,发挥“原产地、原种茶、原工艺”三原优势,围绕“茶苗、茶园、茶企、茶师、茶市、茶城”六个关键环节,完善六堡茶标准体系建设,系统性谋划、产业链推进、品牌化打造,推动六堡茶产业规模化发展。

放眼梧州各地,茶山冒新绿,茶叶飘馨香,茶人采茶忙。六堡茶产业站在了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传奇正在梧州成为现实。

2

走标准化道路的一杯茶

因地制宜给茶叶分级,成片、成规模地种植,科学管理,打出品牌。

推进茶种改良,提升茶叶质量,做出精品茶叶。

——习近平

位于苍梧县六堡镇四柳村的沁怡六堡茶专业合作社内,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快速对茶叶进行分拣,再通过一系列制茶流程,实现茶叶加工全过程流水线作业,茶叶从鲜叶到成品“不沾地、不挨手”,在提高茶产品生产效率的同时,还保留了传统农家茶的口感。

六堡茶有传统和现代两种制茶工艺,这两种制茶工艺生产出来的六堡茶口感不同,市场各有偏好,分别被叫作“农家茶”和“厂茶”。以往的农家茶都是纯手工制作,但生产效率不高。如何做到既实现自动化生产又保留手工制茶的口感呢?

“我们在生产环节上下功夫,研究改良生产设备。”自治区级六堡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沁怡六堡茶专业合作社创建人谭爱云说。以前每到茶叶收购和加工季节,厂里聘请30多位工人,一天也只能加工不到100公斤茶,不仅产业做不大,也无法实现带动更多村民致富的愿望。但是,市面上现有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属于现代加工工艺体系,无法做出农家茶的口感。

为破解效率和口感不统一这道难题,谭爱云找到在外地参展时认识的一家设备制造厂商,让技术人员按照农家茶的制作流程和口感对设备进行改良设计。经过一遍遍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2018年,沁怡六堡茶专业合作社投资建成了一个年产50吨有机毛茶的加工厂及配套生产设施、辅助设施和公用设施,并于当年年底投产。

“这条生产线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保留了特定品质,有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促进传统六堡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苍梧县委副书记马士成说。如今,沁怡六堡茶专业合作社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带动村里200多农户增收致富。

这是六堡茶生产企业推进工业技术革新的一个实例。

苍梧县大营六堡茶专业合作社的自动化生产设备 记者 冼振宇 摄

面对产业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不高、全产业链条不完整等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差距,我市积极引导和推进六堡茶产业精深加工,健全完善六堡茶标准体系,培育龙头企业和茶产业专门人才,全方位推动六堡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

建标准。按照“有标贯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的原则,我市加快完善六堡茶标准体系,完成编制并发布实施的六堡茶国家标准1项、广西地方标准18项,正加快研制六堡茶国家实物标准样,加快制定六堡茶适宜品种选育和种植技术标准、传统加工工艺和现代加工工艺标准、衍生产品标准、地域标准等各级各类标准,推进从茶树育苗、栽培管理、茶叶采摘、六堡茶加工、包装、贮运等各个环节标准化生产,实现从茶苗到茶杯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全覆盖。同时,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强化全市茶叶质量评定及管理,实现标准种植、规范生产、全程可溯。

精美的六堡茶外包装 (资料图)

强科技。我市谋划申报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广西六堡茶‘八新双增’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从六堡茶品种选育繁育、种植、加工、品质化学、保健机理、仓储六大板块19个课题开展技术攻关,加快实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等8个科技创新目标。我市更是抓好六堡茶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点谋划建设国家级六堡茶检测中心、六堡茶农业科技园以及六堡茶良种选育繁育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平台,加快筹建广西六堡茶研究院。在此基础上,我市建立六堡茶研究中心,重点抓好茶树优良品种选育、茶树高产栽培技术、茶叶精深加工技术等重点项目的科技攻关。

育品牌。我市引导和鼓励茶叶企业、科研单位研发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建设六堡茶标准化生产车间,推动清洁化、标准化、自动化生产;实施生产车间数字化改造,推进适应茶叶生产加工等环节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设施装备研究开发、引进示范和推广应用,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茶产业附加值,形成品牌效应。目前,我市已有SC认证茶企85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规模以上企业9家,培育发展出“中茶”“三鹤”“茂圣”“苍松”等一批优秀品牌。

建队伍。专业人才和产业队伍是六堡茶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去年以来,我市实施“三师”工程,大力培育一批制茶师、茶艺师、评茶师等专业人才,提高六堡茶权威认证和专业鉴定水平。通过“引将才、培匠才、借外脑”等方式,我市从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引进一批茶学专业人才,提升六堡茶产业的科研水平。我市开展涉茶人才调查,广泛收集六堡茶人才信息,并通过聘请经验丰富的制茶大师建立六堡茶产业专家库,目前全市已有约400名后备人才、50名核心专家。我市还大力培育具有传承技能、示范带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讲习所,传承传统技艺和茶文化。去年,我市举办六堡茶产业人才发展与品牌战略、茶园种植技术、茶园机械化生产技术、六堡茶外贸出口等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人员超3500人次,促进茶业从业人员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梧州市“茶船古道杯”六堡茶茶艺师技能大赛中,选手在比赛中展示茶艺。记者 朱元冬 摄

在推动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过程中,我市六堡茶产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茶企规模进一步壮大,人才进一步集聚,市场进一步拓展,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3

显悠久文化的一杯茶

“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

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

——习近平

一条小河,缓缓流经苍梧县六堡镇合口街古码头。这里,就是“茶船古道”的起点。昔日的“茶船古道”熙熙攘攘,舟楫来往,是六堡茶运往外地的船运通道,承载着六堡茶悠久的历史文化,也见证了六堡茶曾经光辉的发展历程。

“六堡茶按特定的工艺进行加工,属黑茶类,产制历史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品质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在清嘉庆年间就被评为‘二十四名茶’之一。”梧州市六堡茶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陈伯昌介绍说,六堡茶起初并没有具体名称,因产自六堡镇,故而称之为六堡茶。《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醇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 ”。

在位于苍梧县六堡镇的六堡茶博物馆,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展示着六堡茶的历史和发展历程。老照片显示,晚清时期,300多万名华工为谋生远下南洋。六堡茶因可长期存放,还可消暑和缓解肠胃不适,成为在高温湿热环境下工作的华工们日常饮品首选。“受南洋华工影响,当地居民也渐渐喜欢上饮用这种茶。六堡茶在南洋的销售越来越好,成为著名的‘侨销茶’。”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梁威龙说。

六堡茶散茶深受市场追捧。(资料图)

出口需求量增长带动六堡茶产业在抗战爆发前达到高峰。据六堡镇87岁老茶人李旭秋回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六堡镇及周边地区人家几乎都参与到六堡茶种植与制作当中,山上满是茶园。

“产茶季节,茶叶在六堡的合口街码头启程,先是用尖头船运送,经梨埠换大木船,进入贺江,经封川江口,进入西江之后再搬到大船上,运送到广州,再转口南洋和世界各地,这就是当年著名的‘茶船古道’。”梁威龙说。

专家研究认为,“茶船古道”是六堡茶的海上商贸之路,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粤港澳文化与南洋文化在此交汇,加深了地区间的交流与沟通。正是借助六堡茶,梧州增进了商贸、文化等方面的对外交流,获益良多。

因此,千百年沉淀下的六堡茶文化,成为梧州打造茶产业的重要“软实力”——

以新消费兴起为契机,推出淘宝·梧州特色馆、京东梧州特产馆,将梧州六堡茶打造成“网红美食”、广西特产行销全国和“一市一品”核心产品的同时,大型茶企还研发出了一批体现梧州特色、广西特色的六堡茶产品,举办了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梧州六堡茶民间斗茶大会等大众参与度最高的茶界盛事;

以“茶船古道·新丝路”六堡茶行销全球系列活动为载体,打好开放合作“一带一路”“东盟”“东融”这三张牌,推动六堡茶行销全球;

2022年1月24日至26日,梧州六堡茶海报首次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告屏。(资料图)

以“六堡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梧州六堡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双依托,依靠“梧州六堡茶”区域公共品牌和“茶船古道”文化品牌作为品牌双引擎,统一以“梧州六堡茶”形象对外宣传推广,带动一批优秀企业品牌形成品牌矩阵;

以梧州日报社出版的《茶船古道》《图说茶船古道》等书籍为基础,对六堡茶和茶船古道历史文化的抢救性挖掘保护,并且通过提升六堡茶的文化附加值、扩大产业市场等办法,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扩大广西特色产品影响力、增强六堡茶文化品牌竞争力。

从政府“独唱”到多方“共舞”,我市通过强树文化品牌和公共品牌,连接生产、市场、消费者,促进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历史文化六堡茶正沿“茶船古道”再次扬帆起航,续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4

引政银企携手的一杯茶

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

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习近平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完善的产业基础全体系,包括产品标准的制订、扶持政策的实施、交易市场的活跃。

六堡茶是中国三大黑茶之一,然而在没有出台六堡茶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之前,我市广大茶企办理相关产品认证时,只能参照其他黑茶标准,这让梧州茶人一度感到“憋屈”。

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六堡茶茶企之间也曾展开严重“内卷”,围绕六堡茶老茶婆哪家正宗、渥堆加工技术如何规范等问题,行内争论不休,行外一头雾水。

政府部门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聚焦六堡茶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和有关标准的缺失,政府利用“有形的手”积极采取措施。为健全六堡茶标准体系,我市集聚产业专家人才,组建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力争建立完善企业、地方、国家、国际四级六堡茶标准体系,从源头拉好准绳、定好规范。

近年来,我市还推进关键环节标准的制订和修订,提高茶叶种植、加工、仓储等方面的标准执行力度,支持企业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推动六堡茶精深加工产品的清洁化、标准化、自动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完善六堡茶批号编码、冲泡品饮、场地环境、仓储要求、斗茶赛制等产业服务标准体系,切实解决六堡茶标准落后、传统工艺六堡茶缺乏标准等问题,让产业链各个环节有标可依、有标必依。

评茶员演示评茶的部分环节。记者 冼振宇 摄

今年上半年,自治区层面助力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喜讯也频频传来——

我市筹建国家黑茶(六堡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经由广西市场监管局、广西计量院、广西质检院、广西特检院、广西标准院等部门专家组成的自治区专家组论证评审并获通过,将尽快上报国家总局审批。

在广西市场监管局下达的2022年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中,《六堡老茶婆加工技术规程》《传统工艺六堡茶连续化加工技术规程》《六堡茶罐体渥堆加工技术规程》《六堡茶茶园土壤质量监测及调控技术规程》《六堡茶产品价值评估指南》《六堡茶(传统工艺)的质量分级》《六堡茶窖藏技术规范》《六堡茶精制加工企业规范》等8项六堡茶广西地方标准获立项。

政企携手,与茶相伴,风雨前行,共克时艰。

近两年受疫情影响,茶企面临不少困难。而广西梧州圣源茶业有限公司却通过紧抓机遇提升品质、拓展国内市场,2021年销量成功实现逆势上扬,比往年翻了两倍。该公司董事长李月梅在我市金融财税部门召开深化“银税互动”助企纾困交流会上动情地说,得益于梧州市税务局“一企一策”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年轻的广西梧州圣源茶业有限公司已顺利实现上规。

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的战略部署,有关部门用心用情协助和护航茶企上规入统发展壮大。市金融工作办公室联合梧州银保监分局、人民银行梧州市中心支行全面落实“桂惠贷”扶持茶企发展的有关政策,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茶企申请成为名单制产品的入库企业,让更多企业能够享受优惠利率贷款。

同时,我市鼓励金融机构通过产业分析和实地调研,对六堡茶特色产业创新开发“六堡茶贷”并纳入“桂惠贷”范畴,为市内从事六堡茶育苗育种、种植的个人和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及广大茶企争取尽可能多的优惠和支持。

“感谢政府推出这么好的政策,企业仅凭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就可以贷款,而且手续简单,我们一共获得了‘桂惠贷’贷款7000万元,节省利息支出142万元。”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祥说,得益于我市各种政策支持,去年企业营收1.7亿元,比2020年增长了36%,入库税费突破1100万元。

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享受的正是我市“银税互动”推出的纳税信用增值有关政策。市税务部门和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的这一款纳税信用增值服务,可结合实际情况将诚信纳税、成长良好的茶企推送给金融机构,助力纳税信用变现融资信贷。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可凭企业纳税信用获取贷款,既为六堡茶企业有效破解了融资难题,也实现了政银税企携手促发展的良性互动。现在全市已有10家金融机构与税务部门签订纳税信用增值服务的框架协议。在市金融部门与银行机构、保险机构的联合支持下,我市共为六堡茶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户放款200多户,惠及六堡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416户,为15家六堡茶企业提供2.54亿元财产综合保险保障。

我市还积极打造广西粤桂国际茶业交易中心,发挥稀缺的“交易牌照”作用,植入数字经济、融资担保、供应链金融等配套金融服务,多渠道解决六堡茶企业投融资难题。通过用好直接融资扶持政策,持续探索以各类金融机构及社会资本投资投入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六堡茶经营主体通过保险、发债、上市及股权交易融资等多渠道多方法,满足六堡茶产业多领域的资金需求和发展需求。

政企同心、银税互动、金融浇灌,赋能茶产业大步向前迈进。

5

促科技创新的一杯茶

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习近平

科技创新,是六堡茶产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永恒动力源泉。没有科技创新作为支撑,六堡茶产业的品牌营销、三产融合等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开拓创新的六堡茶企业,正以风雨无阻、勇往直前的实践姿态,践行着总书记这一“创新”金句,形成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发展态势。

树木葱茏的珠山,内藏“乾坤”——4000平方米的茶窖冬暖夏凉,为六堡茶发酵提供天然恒温恒湿的生物环境,让六堡茶形成香气纯正、滋味醇厚、独树一帜的茶韵。

这个茶窖,是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的陈化仓库,也是该公司创新茶叶加工技术的重要体现。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既有着悠久历史,又是勇于创新的茶企典范。该公司在1953年始建木板茶仓,1958年首创冷水渥堆发酵技术,近十年来又在发酵工艺自动控制技术、蒸压造型技术、窖藏陈化技术、槟榔香六堡茶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创新突破,加上木板干仓对产品后期陈化储存的实践累积,形成“三鹤”六堡茶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2022年1至6月,该公司产值2.93亿元,产量1334吨,营业收入1.76亿元,“三鹤”品牌价值上升至4.53亿元,稳居广西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首位,各项业绩稳步向前发展。

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六堡茶生产线和发酵罐,开创了六堡茶生产从手工制作向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转变的先河,在保持六堡茶传统风味品质的同时,推动生产效率提升了3倍,在国内首创的六堡茶发酵罐还获得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奖”。

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打造六堡茶文化馆,向参观者展示企业科技创新历程。记者 冼振宇 摄

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自主创新研发的全自动智能茶叶发酵装置和塔式连续震动蒸茶装置,比原来的传统人工发酵缩短一半时间,使六堡茶生产加工逐渐脱离劳动力限制,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

科技研发“一掷千金”,产业发展“一日千里”。通过数字科技创新驱动,引领产业提档升级,已成为梧州茶人的行业共识,也成为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制胜法宝——

在产业前端茶叶种植方面,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于翠平带领科研团队历时两年多,研制开发出六堡茶专用有机肥,推动低产茶园改造,促使六堡茶产量有效提升30%。她还和团队研发六堡茶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以草覆草、以草抑草的杂草防控技术,建立起六堡茶有机茶园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为我市生态茶园建设打下技术基础。“我们会继续努力,改变梧州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制约茶叶产量的现状,助力六堡茶种植高质量发展。”作为我市引进人才、毕业于浙江大学的茶学博士,于翠平对六堡茶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在产业中端产品开发方面,茶企以创新求突破,在产品研发上发力,以适应市场需求。如,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研发出茉莉六堡、柠檬六堡等产品,提升六堡茶初尝适口感;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推出“槟榔香”“金花”等特色系列产品,引起品饮收藏热潮;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研发袋泡茶、速溶茶粉、红柑堡、小柑堡等时尚产品,俘获年轻消费群体;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在梧州、柳州两地市委统战部的牵线下,促成六堡茶与螺蛳粉跨界合作,实现从“六堡茶遇见螺蛳粉”到六堡茶与螺蛳粉“联姻”,在市场上引起不小的轰动,成功让六堡茶“红出圈”、火遍全球。

在产业后端市场推广方面,我市以扶持发展重点产业为中心,多部门多行业协调联动,推动文旅融合搭台、经济赋能唱戏,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聚合发展效应。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开展六堡茶“六进”活动,举办“5·21国际茶日”全民饮茶、六堡茶网络直播、“非遗”来助力、六堡茶文化保护条例普及线上宣传等十个主要活动。梧州日报社自2019年倾力打造六堡茶民间斗茶大赛赛事品牌,通过党媒平台集聚业界精英,为弘扬六堡茶文化鼓与呼。由市商务局、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及梧州日报社共同打造的梧州六堡茶网上商城于2020年上线运营,今年1至7月,通过商城直播带货的六堡茶成交额接近50万元,成交量突破1000单。

梧州六堡茶在网上进行带货直播。(资料图)

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还与市市场监管局共同运作六堡茶产业质量服务“一站式”平台,与市司法局等组建六堡茶产业律师服务团,与市税务局共建税收赋能综合服务中心,与市行政审批局共建梧州六堡茶产业政务公开平台等,形成加快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合力。

以创新驱动赋能,以“一盘棋”思想凝聚强大合力,六堡茶产业迎来加速发展的新格局。

6

助乡村振兴的一杯茶

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习近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苍梧县六堡镇广大群众来说,这是一个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

九年前,在外务工的苍梧县六堡镇瑶族聚居村山坪村村民盘月梅返乡探亲,愁眉苦脸地向村党支部书记祝雪兰诉苦,说自己打工好几年,也攒不下什么钱,家里还是老样子,感觉生活看不到出路。祝雪兰劝她留下来,跟村民们一起种六堡茶,还向她承诺:“你只管把茶种好,茶叶我负责收购,我帮你销售。”

有了祝雪兰的鼓励,盘月梅打消顾虑,回乡创业。短短几年时间,盘月梅的茶园从2亩发展到现在的5亩,种茶年收入达10万元。

在祝雪兰的带领下,山坪村先后改造扩种六堡茶1000多亩,改造低产茶园300亩。2016年,山坪村依靠种植和加工六堡茶,摘掉了“自治区重点贫困村”的帽子。2021年,山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8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2万元,祝雪兰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山坪村依靠六堡茶产业发展实现了巩固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也成为苍梧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的成功代表。

作为六堡茶的原产地,苍梧县积极抢抓机遇,用好自身资源禀赋,重点将六堡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进行打造。苍梧县委书记覃学海说,该县通过以土地入股等模式,吸引广大农民投身到六堡茶种植中,并制定茶园建设项目验收资金奖补工作方案,对县内标准化连片茶园给予种茶补贴,以奖补扶持资金让茶企、合作社与脱贫户、监测户及普通茶农之间形成资金利益联结机制,在带动茶农增收的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除苍梧县之外,其他县(市、区)也结合各自实际,探索推动六堡茶等乡村产业做大做强的措施办法,努力把六堡茶发展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和联农带农富农产业。经过不断探索,我市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构建起以农民组织为主体,企业与农民之间共融共生的联结机制,直接带动24万人受益,其中脱贫人口约3.5万人,增加收入近430万元。

秋日里,苍梧县六堡镇大中村一片勃勃生机。距离村委办公室不远处的鱼鳞坝,吸引众多市民游客从市区驱车前来玩耍、度假。“游客增多,村里集住宿、农耕体验、茶园采摘于一体的农家乐也发展起来了。”大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韦德冰说。从大中村到六堡镇街区不过1公里路程,晌午时分,人们到镇街上的大排档点一只茶叶蒸鸡、炒一碟茶叶虾,配上一壶农家六堡茶,茶趣十足。饭后漫步在镇街,大大小小的茶铺茶馆林立,大方好客的村民会热情地招呼大家进去喝茶买茶。

苍梧县六堡镇大中村六堡茶庄园住宿环境清雅,推窗可见茶山。记者 冼振宇 摄

“以前道路崎岖难走,从市区到六堡镇要六七小时,难以吸引游客。2020年国道355苍梧梨埠至昭平马江段的道路修通了,从市区到镇区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带旺了整个镇的人气,也带来了发展希望,成了六堡群众的‘致富路’。”六堡镇党委书记林柱雄说。近年来,六堡镇以国家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建设特色茶街、特色民宿、绿色观光茶园,实施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项目,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同时,在六堡茶核心产区,依托六堡镇各村特色,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景”乡村振兴示范点,形成了以大中村—塘平村—四柳村—山坪村为代表的“百里茶廊”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带。2021年,六堡茶区接待游客200万人次,茶农人均收入1.1万多元。

路宽广,茶飘香。我市充分挖掘苍梧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和八集山庄、苍松茶园、双贵茶园“全国最美茶园”等资源,以及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等茶企的历史文化及现代工业旅游资源,开展茶旅融合运营。客栈、餐饮、采茶炒茶体验等一批茶园观光旅游及茶企工业旅游为主题的茶文旅项目应运而生。

茶叶就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了茶文旅融合发展的大门,茶产业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茶乡群众由此走上了产业带动增收致富的阳光大道。

来源:梧州日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叶是如何分类的?

1、简单说明一下茶叶是如何分类的?

>以色泽(或制作工艺)分类:

绿茶:不发酵的茶;黄茶:微发酵的茶;白茶:轻度发酵的茶;青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红茶:全发酵的茶;黑茶:后发酵的茶。

>以季节分类:

春茶: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冬茶: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采制。

以毛茶或精制茶再加工而成的称为再加茶,包括花茶、紧压茶,液体茶、速溶茶及药用茶等。

从世界上来看,以红茶的数量最大,其次是绿茶,最少的是白茶。


2、茶叶含有什么基本成分,有些什么功效?

>基本成分:

经过现代科学的分离和鉴定,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

>功效:

(1)少睡 (2)安神 (3)明目 (4)清头目 (5)止渴生津 (6)清热 (7)消暑 (8)解毒 (9)消食(10)醒酒 (11)减肥 (12)下气 (13)利水 (14)通便 (15)治痢 (16)去痰 (17)祛风解表 (18)坚齿 (19)治心痛 (20)疗疮治瘘 (21)疗饥 (22)益气力 (23)延年益寿



3、茶树是如何分类的?

>茶树按叶形大小分类:

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大叶种(大叶茶)和小叶种(小叶茶)是区别栽培茶叶品种中叶片大小的通俗称呼。叶片大小取新梢基部以上第二三叶位的定型叶,凡叶面积>50cm2为特大叶、28cm2~50cm2属大叶、14cm2~28cm2称中叶,而<14cm2为小叶型。中国茶叶研究所还以叶脉的对数(10对以上)作为大叶与中小叶的判断。

4、什么叫做云南大叶种?

云南大叶种茶树是在云南特殊生态环境条件下生长繁衍的具有自身独特个性的栽培品种。根据分枝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乔木、小乔木等类型。乔木型植株高大,分枝部位明显,有明显主干;而小乔木型茶树,植株较高大,基部主干明显。按分枝部位不同,茶树树冠分为直立状、半开展状,自然生长的乔木茶树多为半开展状。

云南大叶种茶树,由于顶端生长优势明显,自然生长的茶树分枝呈单轴分枝,从叶片的大小来看,定型成熟叶片的面积一般大于40cm2。大叶种茶树春芽萌发期在早春,育芽力强,发芽密度中等,芽叶肥壮,色黄绿,茸毛特多,持嫩性强,一芽二叶百芽重平均153.2g。盛花期在10月上旬,结实率低,芽叶产量高,且内含物质丰富。


高井栏 | 实拍图 

5、云南大叶种的种植优势在哪里?

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山茶属茶组植物中的47个种和3个变种中,中国就有35个种和3变种,其中云南独有的有26个种和2个变种。云南省有地方茶树品种199个,其中有性系良种153个,无性系良种49个,有5个国家级良种(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茶、凤庆大叶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14个省级良种(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27号、云抗37号、云选九号、73-8号、73-11号、76-38号、佛香1号、佛香2号、佛香3号、云瑰、云梅、矮丰)。

云南是发展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的好地方。全省茶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南部高原山区,多数分布于1000―2100米的高海拔地带。这些区域远离污染源,植被状况和生态环境好,既有利于茶树生长,又不易发生病虫害,而且,有大量的益虫益鸟,茶叶病虫害难以大面积蔓延。

景舟石瓢 | 实拍图

6、什么是普洱茶?

普洱茶必须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云南11个州,75个县,639个乡)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7、国家是如何规定普洱茶原料产地分布的?

2008年6月17日,国家质监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GB/T22111-2008),国家标准对普洱茶定义的表述中,明确划定了普洱茶的地理范围,包括其原料生产地范围和加工地范围。这一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特指“云南境内适合云南大叶种茶栽培和普洱茶加工的区域,为北纬21°10′—21°22′,东经97°31′—105°38′的区域,包括普洱市、西双版纳、临沧市、昆明市、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楚雄州、红河州、玉溪市、文山州等11个州市、75个县(市、区)63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8.普洱茶是绿茶还是红茶?


普洱茶既不是绿茶也不是红茶。虽然从汤色上看,"生普洱"的汤色和绿茶的汤色相似,"熟普洱"的汤色和红茶相似,但因普洱茶的本质特点(自然转化、越陈越香、可以长期存放、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实用功效)及独特的制作工艺,与六大茶类各不相同,因此将普洱茶定为特种茶。


9.普洱茶属于我国十大名茶吗?


是的,普洱茶作为茶的始祖,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洗礼,不仅成为了我国的名茶,还因它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和独特的制作工艺以及丰富的健康功效,赢得了港、澳、台、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欧美国家和地区饮茶爱好者的赞誉,所以说普洱茶还是世界名茶。

莲蒲 | 实拍图

10、什么是普洱茶(生),什么是普洱茶(熟)?

普洱茶按照制程的不同,分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

普洱(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紧压茶。其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

普洱(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渥堆工艺,经后发酵(人为加水提温促进有益菌繁殖,加速茶叶熟化去除生茶苦涩以达到入口醇滑、汤色红浓之独特品性)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均匀。



11.如何区分生熟普洱茶?

区分生熟普洱一般从外观的颜色、口感、汤色、叶底等方面来区分。

名称:

生普洱(一般十年以下);熟普洱

外观:

条索匀称,颜色是墨绿色,香味是清香;条索紧密、颜色是深褐色,香味是熟香

口感:

苦涩、回甘、生津、唇齿之间留有清香、樟香;甘甜、滑厚、细柔,上好的熟茶还含有陈香、参香、枣香等口感丰富。

汤色:

桔黄色、浅红色、晶莹透亮;褐红色、暗栗色、红浓剔透

叶底:

淡青色或栗色充满鲜活性;暗栗或黑色,没有鲜活性。


12.生、熟普洱茶的制作工艺有区别吗?


生、熟普洱茶的制作工艺是根本不同的。生普洱茶传统制作过程是:杀青---揉捻---晒干后进而压制成各种紧压茶,令其在自然存放中缓慢发酵陈化。一般的茶厂只要保证原料的品质和能将各茶山的茶菁按消费者的喜好进行拼配即可生产。而熟普洱茶则不然。

简单的讲,熟普洱茶的制作过程就是:杀青-揉捻---干燥-增湿渥堆-压制成品-干燥脱水。但在生产过程中技术含量是极高的,除温度湿度要求外,它对生产环境、水质、酵种等都有严格的要求,熟普洱茶的工艺技术是茶厂的核心机密。目前能批量生产优质熟茶的厂家及少。

龙蛋 | 实拍图

13、生茶放多久才能好喝?

茶友的经验之谈,生茶要达到好喝的口感至少需要8年的时间。

新制生茶口感猛烈,大多数人不敢多喝,都将其储放若干年待茶汤变得顺滑、醇厚再品饮。至于储放多少年才开始好喝,很难给出统一回答,一般储放5年已经不同于当初,但要达到好喝的口感可能至少需要8年或更多的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不仅仅是时间,其他因素,诸如温度、湿度、存放环境、包装状况等等,同样影响生茶的转化。就同一饼茶而言,在相同的时间内,存在南方的就比存在北方有更多的变化,汤色更趋于红亮,口感也更好。实践中发现饼茶的外包装是否透气,对后发酵的影响也很大。 

面对当前普洱茶市场,陈放了几年的生茶都很难得,茶友不妨以5年为一个阶梯,新制生茶喝一点,掌握味道,自己也存一些,然后从陈期5年的生茶开始喝,渐次上升,逐步感受。虽然几年之内的生茶口感距离醇和还有距离,但可以用熟茶弥补陈化生茶的断档,基本上就有好喝的普洱茶了。

 

14、熟茶能存吗?

经储放的熟茶在口感上的改善上虽不如生茶明显,但仍然具有自己的特色。

熟茶采用了人工渥堆发酵工艺,加速了晒青毛茶的发酵时间,提前获得了可以当即品饮的顺滑而醇厚的茶汤。但由于是人为提速,难免透支了茶叶的内含物质,不像生茶经自然而干净的陈化那样,能够得到纯正的陈年茶品。

虽然如此,熟茶除了可以随时饮用之外,和生茶一样,也是可以陈放的。新制熟茶的燥火味和渥堆味会逐渐消失,口感会越来越顺滑,汤水更甜,香气也会变得比原来好,沉稳而持久。储放的熟茶在口感上的改善虽不如生茶明显,但仍然具有自己的特色。

当然,熟茶的转化结果也会因存放环境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一般说来,存放5年的熟茶已经很不错了。



15、生茶陈化的上限?

对于生茶陈化的期限,目前看法并不统一,有的说生茶陈化上限为50年,有的说是100年。

学界就目前普洱茶存放时间的上限问题各抒已见,仍未有定论,一些结论也是基于实践得出的,没有直接的科学证明。理论上来说,只要是存放,就存在期限,存期过长,茶叶内含物质氧化殆尽,就失去了饮用价值。

然而有痴迷者对陈放百多年老茶的口感赞不绝口,盛赞其“无味之味方是至味”,俨然已经进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妙境地。

当然对于大多数茶友来说,不会有人将生茶存放50年乃至100年之后再来品饮,一般存个十年十几年,已经是很好的茶品了,所以这个存放的时间限度问题可以忽略。


16、生茶放久了就变成熟茶了吗?

生茶放久了会变成“陈茶”“老茶”,永远都不会变成熟茶。

目前普洱茶界关于“生茶”“熟茶”的定义十分详细,二者的制作工艺各有差别,成品茶在汤色、口感和叶底上差别明显,在后期储放中,茶品的转化也有很大的区别,因此生茶不会因为存放久了就变成熟茶。

究其根本差别,熟茶是用晒青毛茶经过发酵制成,这种发酵属于人工发酵;而生茶在储放的过程中发生的是后发酵,是自然发酵。因此生茶就是生茶,熟茶就是熟茶,生茶放久了虽然会转化,变成陈茶或老茶,但是永远不会变成熟茶。

即使生茶在后期储放过程中经过人为入仓—— 一种类似熟茶发酵制作手法,但制作出的茶品仍旧和熟茶有明显不同。

天际 | 实拍图

17.普洱茶是如何分级的?


普洱茶可按高、中、低档分等级。高档次茶如:金瓜贡茶、极品砖(饼)茶、7266七子饼、宫廷、礼茶、特级;中档次茶如:7576熟饼、7432青饼,一级、三级砖茶,沱茶、一级到五级散茶;低等级是六到十级的散茶。茶叶采摘时,叶和芽同时采,一般从茶树枝条的尖往下采摘到第三叶:一叶一芽的采一芽、二叶一芽的采一叶一芽、三叶一芽的采二叶一芽。分级时,级别高的芽多,级别低的叶多梗多。


18.普洱茶级别越高,越好喝吗?


这个问题不能笼统的讲,首先人与人的喜好是各不相同的。普洱茶级次不同,口感也不一样。级次高的茶口感细腻、滑润,属温柔型,级次低些的茶则往往茶气足,有股子霸气,属粗旷型。其次,由于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特性,存放时间长的级次低的茶就要比级次高的新茶好喝,价格也要贵的多。


19.普洱茶的级别不同功效上有什幺区别?


如果同一类的茶树,如都是乔木茶树主要是口感不同,所含成分及含量基本是一样的,功效也相同。

20.普洱茶饼号为7576、8586、7436等各代表什么?


由于普洱茶品种繁多,其不同年代不同配方生产的茶品又各有不同,为使各厂家生产的茶品有统一的识别标志,70年代初由云南省土畜产公司进行了编号。开头的前两位数字代表个产茶地区茶品的麦号,第三位数字代表茶菁配方,末尾数字代表茶厂。如:7576,75代表勐海茶区,7代表第7号茶菁配方,6代表福海茶厂。



21、什么是台地茶?乔木茶?

人们习惯上将台阶型种植饼修建平整的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的成为茶园茶、台地茶或灌木茶。这类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原来是乔木型,甚至是百年古树茶,后来在茶园改造时被矮化。第二种是20世纪50-70年代用茶籽繁殖的。第三种是近年用扦插技术繁殖的。

就植物学分类而言,不论是乔木茶还是台地茶都属于乔木。但人们习惯上把茶树高度较高且树龄较长的茶树所产茶叶称为乔木茶。

22.什么是“乔木”、“灌木”,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普洱茶有乔木和灌木之分。一般而言,乔木就是我们平常见到的大树,它高大、粗壮,树高3-10米,树龄在500-1000年以上,树叶长20多厘米,叶宽10多厘米,叶片厚,生长在海拔1000-2000米以上地区,那里终年云雾缭绕,土壤腐质层厚度达数米,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呈原始生态状,由于和其它树木如樟树、参树等混合生长,构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天然抗虫害能力,不需打药施肥,内含物质极为丰富,且经久耐泡,但是产量少,价格高。而灌木呈树丛状,主茎不发达,丛生、矮小,树高1米左右、树龄3-40年,叶长7厘米左右,叶宽4厘米左右,叶片薄,一般种植在海拔几百米-1000米的地区,呈单一品种成片集中种植,无天然抗虫害的能力,土地相对有机物含量低,需人工施肥,目前推广种植的均是这个品种。

23.乔木茶树有那些品种?


据植物研究专家证明,云南的乔木茶树有四个变种:皋芦变种,德宏变种,云南变种,白毛茶变种。以叶种区分:有乔木大叶、乔木中叶、乔木小叶三个品种。

石瓢 | 实拍图

24.乔木茶树的生长环境有何要求?

茶树属于酸性植物,对土壤酸碱度比较敏感,宜于茶树生长的酸性土壤PH值4.5-6.5为适宜。茶树喜湿爱暖,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温度是20-25度,日平均温度低于10度或高于35度的地区都不宜种植茶树。西双版纳地区在海拔800-1800米之间,高山雾多,雨水充足,年降雨水量1300-1800毫米,生态系统完整,正是因为这里优越的生态环境,才使普洱茶具有了独特而丰富的口感和健康功效及收藏价值。

 

25、什么是老树茶?古树茶?

在乔木茶中,人们习惯将栽培时间较长的称为乔木古树茶,相对来说,在一定范围内,栽培时间短的,被称为老树茶,目前古树茶并没有学术性的标准。澜沧古茶公司对老树茶定义是树龄介于60-150年的茶树;古树茶则为150年以上的茶树。


26.普洱茶的主要茶山有哪几座,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普洱古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江内六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江外六座: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


由于各茶山的茶树生长环境各异,土壤所含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因而这12座茶山所产的茶叶在口感上各有不同。

>先看江内六座:

(1)、革登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淡清香,汤色深桔黄。

(2)、莽枝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较淡,汤色深桔黄。

(3)、倚邦山:属乔木小叶种,回甘快、生津较好,香气幽香如澜,汤色深桔黄。

(4)、蛮砖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好,香气呈梅子香,汤色深黄。在历史上有喝蛮砖看倚邦一说。

(5)、曼撒山(易武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澜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强烈生津好,易武正山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

(6)、悠乐山:属乔木大叶种,苦涩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气一般,汤色淡桔黄。

>目前上述六大茶山的产茶量已渐少,产茶重心已移至江外六大茶山:

(1)、南糯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回甘、生津好,汤色桔黄、透亮。透着蜜香、澜香,谷花茶淡香如荷。历史上是闻名遐迩的古茶山,至今仍存活着一株已逾千年的栽培型的茶王树。

(2)、布郎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快、生津强,汤色桔黄透亮。香气独特,有梅子香、花蜜香、兰香,是很多中外客商和普洱茶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收藏佳品。

(3)、巴达山:属乔木大叶种,这里生长着成片的栽培型茶树和野生茶树林。贺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长着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树。此山茶叶味苦涩,回甘、生津快,汤色桔黄晶莹、透亮,条索墨绿油亮。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

(4)、南峤茶山: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薄甜,汤色深桔黄,香气一般,茶叶等级低。

(5)、勐宋茶山: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苦涩,微回甘、生津一般,汤色深黄,条索墨黑。

(6)、惠明景迈山:属乔木大叶种,十二大茶山中乔木树最大的一片集中在这里,号称"万亩乔木古茶园。"苦涩重、回甘生津强,汤色桔黄剔透。这里的乔木茶树上还生长着一种寄生物俗称"螃蟹脚",可消炎怯痰、对治疗胃病和糖尿病较有效。

 

鸣远平盖 | 实拍图

27、“渥堆发酵”技术是什么概念?

熟茶的渥堆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普洱茶色香味品质形成的好坏。

1973年4月,云南省召开茶叶加工会议,安排实验人工发酵普洱茶。

1974昆明茶厂研制成功普洱茶原料的湿水渥堆技术,以此为基础制成普洱茶熟茶。

1975年开始,省茶叶公司安排在勐海茶厂、下关茶厂、普洱茶厂、澜沧茶厂和宜良茶厂等国营单位到昆明茶厂学习熟茶渥堆发酵生产技术。“熟普”散茶压制的茶砖7581面市,从此以后各种普洱茶熟茶产品风起云涌,普洱茶“熟饼时代”开启了大幕。

渥堆工艺并不是洒水发酵那么简单,随意的发酵是缓慢的、不可控的、无标准技术参数的,而“渥堆”技术则完全是两个概念。撒水量、茶堆厚度、温度的保持方式、持续时间、干燥方式等指标参数后面,都支撑着一个系统技术,目的是可控熟茶品质。这并不是家庭作坊式的个体茶农可以实施操作得了的。

这就是为什么生产熟茶的渥堆技术是在茶生产企业已经发展为大企业的时代才诞生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普洱茶熟茶生产技术仍然是国家保密技术之一的原因。20世纪90年代之后,一些有实力的私营企业的技术工程师都是聘请老国企的离退休人员,无条件的企业主要是卖青饼。在国企里面真正把整个渥堆技术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全盘高质量运作的更是寥寥无几。而不同茶厂生产的熟茶口感和品质也各有风味。

高井栏 | 实拍图

28、普洱茶拼配是不是不好?

无拼配普洱茶简单的说是原材料百分之百是原产地茶。在加工过程中,不拼配、添加源地以外的任何材料。

普洱茶一直有“纯料”与“拼配”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普洱茶“纯料”或“一口料”的原料选用,是传统普洱茶制作的基本规则,这是因为:一是古代普洱茶的制作者由于受交通不便的束缚,不可能将不同产区的茶叶“融到一起”。

因此,古代流传下来的普洱茶制作工艺没有“拼配”一说;二是“拼配”的提法是一些现代制茶企业为了扩大产量、降低成本的一种说辞,缺乏普洱茶制作的“正宗性”。“拼配”工艺加工出的普洱茶属于“鸡尾茶”,缺乏正宗的“韵味”,其产品的品质也必然大打折扣,这种说法在市场确有此现象,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拼配”理念。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普洱茶的“拼配”是品质再优化和再提高的一种工艺手段,经典的普洱茶产品一定有其独特的“保密配方”,而这个配方的核心内容就是“拼配”,这种说法则是目前大多数茶厂所运用的制茶技术手段。

普洱茶的拼配具体内容是什么?它的“秘方”到底有哪些?由于普洱茶拼配工艺是很多茶人及企业的“机密”,其特有的“秘方”属知识产权范畴,是不能泄漏的。

拼配的技术自古至今没有被“格式化”和“模式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时代的制茶人都可依据自己对自然的了解,对茶性的领悟,通过种种实践,去塑造更高品质的产品。这个空间即使在现在也仍然十分广阔。“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或许是普洱茶拼配工艺所遵循的永恒主题。



29、挑选普洱茶时应该注意什么样的品质?

普洱茶品质外形评定条索、色泽、匀整、净度四项因子,侧重条索、色泽两项因子。内质评定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四项因子,以香气、滋味为主。

条索:以紧结、肥壮、重实的为好,条索松泡、身骨轻的为差。

色泽:熟茶以色泽褐红油润为好。

汤色:熟茶以红浓明亮、红亮剔透(似琥珀色)为好;深暗、浑浊较差。生茶汤色黄绿明亮为好,浑浊为差。

香气:熟茶以陈香馥郁或陈香浓郁为正常。无论生茶或熟茶,有酸味、异味、霉味、杂味为差。最重要的是香气要令人愉悦。

滋味:熟茶以入口顺滑、醇稠为好,生茶以回甘、生津快为好。

30、普洱茶“越陈越香”是什么意思?

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品质,主要源自于普洱茶的原料、制作的工艺、贮放的时间和方法。说到普洱茶的“越陈越香”,常有消费者询问其特征和陈香感受。“香”字,是广义性的,包括普洱茶的茶韵、茶香、滋味和茶气等整体风味。同是普洱茶品,茶菁的老嫩等级,制作成生茶或熟茶,贮放在干仓或湿仓,以及保存时间长短等不同,会形成独自特有的气韵和滋味,使普洱茶具有丰富多变的特色。产地、品质相同的同一批普洱茶,由于贮放时间长短不同,存贮地不同,品饮时会有各不相同的气韵和滋味。同是一片普洱茶,冲泡的人不同,冲泡时的心境不同,冲泡出的茶汤滋味和香气也会有很大差异。即或是一泡普洱茶,从头慢饮细品,前后的水性也会变化万千,令人着迷。

半月 | 实拍图

31、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普洱茶的品质与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等密切相关。普洱茶的贮藏过程实质就是茶叶中化学物质的缓慢氧化过程。普洱茶经一定时间的存放后,汤色由生普原来的黄绿或橙黄向熟普的红浓明亮逐渐过度,滋味出现醇和、爽滑的感觉。由于茶多酚氧化酯性儿茶素减少,可溶性糖增多。收敛性降低,苦涩味消除,甜味增加,呈现出特殊的陈香。


32、烘青原料为什么不可以做普洱茶?

有一席话可以很清楚的说明为何烘青原料不可以制作普洱茶:“烘青与晒青的唯一区别,在于干燥方式不同。

烘干机内温度高达130℃以上,只用6~7分钟时间,便可结束茶叶的干燥过程。高温杀死了茶叶内残余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凝固了茶叶内的多酚类化合物,中断其进一步发展变化的条件,或改变了发展变化的方向。科学家就多酚氧化酶的动力学性质作过实验,最适宜的温度为37℃,极端温度60℃,超过60℃以上使酶迅速失活——烘干机让普洱茶失去生,只会越存越苦”。所以烘青普洱越存越苦,失去生命毫无收藏价值。


33、为什么普洱茶又称为“七子饼”茶?


“七子饼”茶说法的来历有多种。七子饼,又称圆茶。它是将茶叶加工紧压成外形美观酷似满月的圆饼茶,然后将每7块饼茶包装为1筒,故得名“七子饼茶”;

七在中国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七子作为多子多福象征;同时,七圆一筒原是清政府为了规范计量,规范生产和运输所制定的一个标准,从当时的名称沿用下来。

石瓢提梁 | 实拍图

34.普洱茶用什么包装较好?


总的原则是,卫生、透气、无杂味。一般讲普洱茶在存放期间还是用传统的棉纸及竹制容器包装为好,因为棉纸透气,便于茶的转化,还能在转化中吸收竹子的香气。在饮用前或饮用过程中可放入紫砂罐或陶罐中,既能防止杂味的入侵还可让茶在罐中继续完成转化过程,有些人为了美观用塑料纸包装,是不可取的。


35.普洱茶包装上为什么没有生产日期?


这个问题一直是很多初次接触普洱茶的人士提出的问题。在商品上标明生产日期是现代商品所必有的,因为绝大多数商品都有保质期或使用年限。普洱茶它从远古走来,延续着一个自然古老的历史文化,它制作加工的方法和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使它没有过期之忧。这在让我们品味普洱茶时多了一个趣味话题外,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间。


36.包装纸上的茶印有什么作用?


最早生产普洱茶时,没有包装纸,只是在茶饼的面层压一张印有标志的方型纸(称为内飞或内票)以示生产者和生产时期。后来随着市场发展勐海茶厂、下关茶厂等厂在包装纸上印上了红印,蓝印,后来其它厂家还添加了绿印、黄印,以作为茶厂名称,生产年代的标识。

37.普洱茶表面的白霜是什么?


它是茶叶本身氧化酵素发生作用的结晶,俗称"单宁"。味苦,具有消炎的作用,是茶物质逐渐氧化的结果,在学术上称这种现象为自然氧化作用。



38.普洱茶树的鲜叶是绿色的,为什么转化后会变成红色?

不错,普洱茶的鲜叶采摘时及晒菁加工后都是绿色的,但它完成转化后茶叶和汤色都变成了红色。这是一种化学变化,也称氧化过程。其中“酶”的发酵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专家认为茶叶变红是三种现象的结果:茶叶本身的氧化现象、酶促作用和微生物的参与下完成的。


龙蛋 | 实拍图

39.选购普洱茶时应注意些什么?

普洱茶在茶菁原料上有乔木和灌木之分,在年限上有新茶和老茶之分,在发酵转化上有生茶和熟茶之分,在口感上又有清香、樟香、荷香、枣香、参香、陈香之分,存储中有干仓和湿仓之分。这些区分使普洱茶的价格、口感、功效上各有不同。目前市场上普洱茶品种较多,良莠不齐,消费者在选择时应加甄别:

①乔木普洱茶树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树龄在500年以上,和樟树等多树种混生,构成完整的植物生态系统,不施肥不用杀虫剂,营养成分充足,增值潜力大,但价格较高,适宜经济条件较宽裕的人士品用;

②普洱茶按茶区和级别等级不同,口感有一定的差异,有的苦涩重、有的淡青香、有的生津强有的茶气温和。但都应汤色清澈,口感甘甜润滑,气味自然;

③生茶茶气重、去油腻效果好,但对胃有一定的刺激,适宜胃功能较好,身体肥胖,血脂血压较高的人士饮用;熟茶茶气温和,润滑细腻、温胃暖胃、通便利尿、瘦身养颜,适宜所有人群饮用;

④普洱茶的增值潜力大,收藏普洱茶确实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但收藏时一定要选择茶质好的乔木大树茶并由品牌信誉好的厂家生产的茶品;

⑤年限久的普洱茶确实口感好、品味高,但市场上老茶的品种和数量是及其有限的,而且价格极其高昂。为追求利润,一些不法商人采取各种手段制作假老茶,由于一般人很难在外观上辨别真伪,其欺骗性很强。因此不要盲目的追求老茶,应多看多问多交流,或在信誉好的商家定向购买。

⑥纯正的普洱茶是不添加任何色素、调味剂和香料的。

我们建议您购茶时以"清纯正气"作评鉴标准:一是清:闻其味:味道要清,不能有杂味。二是纯:辨其色,茶色如枣,不能黑如漆。三是正:存其位,存放干仓,不可位于潮湿处。四是气:品其汤,口味温和,不可五味杂陈。但无论选购哪种茶品,都应到信誉好的专卖店,这样的店内种类齐全,品质有保证。

景舟石瓢 | 实拍图

40.茶树有花吗,是否可以饮用?

茶树有花,开的是白色的花,花蒂象丁香,花瓣有五片,当地人俗称"火把花","疯婆娘花"。茶花可以饮用,而且香气醇厚,口感润滑,但冲泡次数没有茶叶次数多。


41.已发现的最古老的茶王树有多少年了,生长在什么地方?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茶王树树龄高达1800余年,树高32.12米,根部直径2.9米,是目前为止全世界所发现的一株最大的"茶树之王"。位于勐海县巴达区贺松乡的大黑山。因遭雷击,从32.12为变成了现在的14米。


42.野生茶树的茶能喝吗?


野生茶树的茶能喝,但是苦涩味浓,没经过驯化管理,所含营养成份较少。野生茶王树的茶叶现在已不允许采摘,为保护茶王树,当地居民已自发组织起来看护。


43.什么是"螃蟹角"?

螃蟹角是一种寄生在树龄较高的乔木茶树上的寄生物。它的颜色是绿色(但采摘晒干后变成棕黄色),形状像螃蟹的脚。有股浓浓的梅子香,它含有多种有机物,营养价值很高,可做药用,用于消炎、治疗胃病、糖尿病效果较好。


44.茶梗有用吗?

由于茶梗影响了茶叶的美观,于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茶梗的优点,对茶梗总是不屑一顾,然而,人们却不知,茶梗对茶叶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茶梗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香气物质,茶叶香气由第一叶至第三叶逐渐下降,而茶梗的香气最高。茶叶香气物质主要在茶梗和嫩叶的主脉中,而且嫩梗中的氨基酸高于嫩叶。茎梗中的维管束是养分和香气的主要输导组织,所含物质大部分是水溶性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从梗中随水分蒸发转移到叶中,这些物质转移到叶片后与叶片的有效物质结合转化形成更高更浓的香味品质。

所以,要有适当的茶梗才能制出香高味浓的茶叶,茶梗的长度根据茶类品种和花色不同而要求不一样。


掇球 | 实拍图

45.普洱茶主要成份有哪些?

乔木普洱茶树由于有它优越的生长环境和漫长的生长时间,内含物质及其丰富。其主要成分有: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糖类、有机酸、脂质、茶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这些成分是普洱茶造福人类的基础。


46.普洱茶除了茶叶都有的保健功效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特有的功效?

首先在于普洱茶茶性温和,暖胃不伤胃。这点对熟普洱茶尤为明显。一般轻发酵茶对爱茶人来说,确有“不可承受之轻”的顾忌,尤其是整日喝茶又饮食不正常的现代人,在咖啡因、单宁酸的长期浸渍下,常有搜肠刮胃之苦,相信很多人都有切身体会。

其二,普洱茶可以降血脂。许多医学实验证明,持之以恒地喝普洱茶能降低血脂达30%(视个体不同),在克雷泰伊的莫道尔医院给20位血脂过多的病人,一天喝3碗云南沱茶,一个月后,发现病人血液中的脂肪几乎减少了1/4,而饮同样数量其它茶的病人血液脂肪则无明显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普洱茶在降血脂方面的特别功效。

其三,血脂降了,自然也就能带来减肥的功效了。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有人提起普洱茶减肥的功效并不明显,而又有人说功效显著。这种矛盾来自个体的差异以及对肥胖程度认识的不同。如果本来血脂就不高,喝普洱茶是不会再降血脂的。 

早期古书《本经逢原》、《纲目拾遗》、《本草再新》、《随息居饮食谱》等有记载,普洱具备消肉食、逐风痰、泄热、解毒、生津、止渴、治痧气腹痛、干霍乱、痢疾等保健功效。


47.以前普洱茶在内地为何了解的人较少?

普洱茶作为茶文化的代表,大概有两千年的历史了。但在以前,内地知道并了解普洱茶的人却很少。

究其原因有很多:一是普洱茶原产于云南边陲,所产茶品一直通过茶马古道运往西藏和东南亚等地区,部分茶叶经过长途跋涉进入内地也只能供皇亲国戚和达官贵人享用,普通百姓很难接触到;二是普洱茶一直产量不大,至今仍供不应求,绝大部分产品销到港、台、东南亚和广东一带,因此厂家也没有重视普洱茶的宣传推广;三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致使普通百姓把普洱茶与富商和皇亲国戚联系在一起,一提到普洱茶就感觉可望不可及,认为价格贵消费不起,这样在心理上与普洱茶形成了一定的距离;四是过去内地经济不发达,生活水平低,健康保健意识差;五是生活习惯和饮茶习惯不同,把喝茶单单作为解渴之用,没有把饮茶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养生休闲的一部分、社会交往的一部分。


48.普洱茶的价格会逐年上涨吗?

在近一个时期内,普洱茶的价格是呈上升趋势的。普洱茶是纯绿色生态食品,它内含的营养成分及保健功效是其它任何茶叶所不能比拟的,但和其它茶叶的价格比较,普洱茶的价格定位就显得偏低了。

普洱茶的原料尤其是乔木茶的原料有限,随着人们对普洱茶优良品质的认同,市场的需求会急剧扩大,供求矛盾也会导致普洱茶价格的上涨。还有一个重要的也是导致普洱茶涨价的主要原因就是原料价格的上涨。

乔木茶树都种植在高山森林里,那里山寨的少数民族山民们市场经济意识也在迅速增强,各厂家争购原料也使他们看到了手中茶叶的价值,2005年乔木茶树茶叶的收购价格就比2004年上涨了一倍多,过去的低价原料不会再有了。

合欢 | 实拍图

49.目前市场上普洱茶的价格每公斤从几十元到几百元的都有,究竟什么样的价格是合理的?

的确,目前普洱茶市场上价格较乱,茶品销售价格相差悬殊。这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有些小厂以次充好,把那些毫无价值的原料拿来制作后销售,企图以低价占领市场,但这样的茶品是没有品茗价值的。二是原料的品种和品质不同,价格差异也较大。

如乔木茶和罐木茶比较,乔木茶要高;春茶和夏茶比较,春茶要高;不同茶山的茶比较,知名度高的茶山的茶价格要高些;三是从价格制作方面看,正规厂家严格按规范和工艺标准来生产,其成本要比那些临时上马的小厂高,销售价格上自然也要高些。那么什么样的价格是合理的呢?

以西双版纳勐海县福海茶厂的数据为例:按原料收购价格、分级筛选、加工制作、包装运输、税收等费用相加后,北京市场357克当年野生青饼的零售价格应是在160元至170元、357克当年的7536青饼零售价应在90元至100元、熟茶类中500克当年的极品饼零售价格应在240元左右。


50.普洱茶为什么特别经久耐泡?


所谓耐泡,指的是茶经过多次冲泡后,其汤色口感没有太大的变化。普洱茶确实经久耐泡,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它之所以耐泡,是因为普洱茶所内含的物质在起作用。乔木普洱茶树历经了数百上千年的生长,它的叶芽上积攒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这就是我们感觉到的它经久耐泡的缘故。


51.喝普洱茶会上瘾吗?

大部份常喝普洱茶的人士说喝普洱茶上瘾,一天不喝就感觉不舒服,很多接触普洱茶时间不长的人也说,喝了普洱茶就再也不想喝其它茶了。这是因为喝普洱茶上瘾了吗?其实不是上瘾,而是普洱茶的优良品质对人们的吸引和丰富的保健功效在起作用。普洱茶由于有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加工工艺,它所内含的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确实比其它茶种丰富的多。这些物质进入体内后在不知不觉间对人各部位器官和肌体进行着修复和养护,使人感觉到精神振作、周身舒畅,同时它美丽的汤色、滑润甘甜的口感也是吸引人门喜爱它的因素。


笑樱 | 实拍图

52、我不懂普洱茶,但是又想购买,如何挑选?                   


普洱茶只要觉得好喝就行,不用刻意去懂。不懂普洱茶并不影响一个人体验茶带给他的乐趣。


人人都知道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我国的饮茶人数也在逐年增多。但是也常会遇到一些朋友,提及茶总是小心地说自己不懂,即便是喝茶,也是随便喝喝。不管这谨慎的态度是不是谦虚,其实懂不懂茶对大多数人来说不那么重要。如果喝了某个茶感觉还不错,能接着喝下去就足够了。

茶不是功课不是束缚,不是只有“懂”的人才有资格爱好。茶是享受,本着享受和放松的心态喝茶,暂时不必想着去弄懂它,反而会越喝越懂,要是一开始就说自己不懂,对茶有隔阂感,岂不是越来越不懂?


大家以为那些每天和普洱茶打交道的人或者那些一开口就显得很专业的人肯定很懂茶,可真正追问起来,他们大多都会说自己所知有限。这不是谦虚,普洱茶博大精深,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特性,宛如芸芸众生,有哪个敢说:我能看懂每一个人?


懂茶与不懂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天都在喝茶。好茶在手,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于尘世偷来闲暇时光,不啻为人生之一大乐事。

无论怎样说,茶作为一种饮料,其终极的目的就是被喝掉。无论是高官权贵,还是普通百姓,茶喝的是口感,喝茶应该是一件轻松、享受而又健康的事情。忘掉普洱茶魔术的幻彩吧,当整个市场为了利益而蠢蠢欲动的时候,我希望所有的茶友能抱着一个健康、简单的心态去喝茶,去喝普洱茶,真正地在普洱茶中喝出健康,喝出快乐。


常说茶能修心,当我们喝茶的时候,请你把身份放在一边;请你把虚荣放在一边;请你把贪欲放在一边。茶承受不起那些分量,平静的人才能从茶中寻到惬意时光。

仙瓢 | 实拍图

53、普洱茶好喝吗?

用点心泡,就算一般的普洱茶也会比较好喝。

对于这个问题店主的回答是:挺好喝的,尤其是在你劳累了一天之后,大口大口地喝。可有的人说:普洱茶不就是那个黑乎乎的一沱,熬着喝吗?一点都不好喝,像中药一样。我只能说,把你那黑乎乎的沱茶拿给懂普洱茶的人来泡试试看。通常情况,喝茶是要讲点技巧,没有一点把普洱茶泡好的手法,当然谈不上好喝,这不能全部怪罪到茶的身上。以店主的经验,掌握点基本的技巧,就算是一般的普洱茶,也能泡得比较好喝。

以普洱茶朴实的个性,比较乌龙茶的香高、绿茶的清丽,是不大能让人一见钟情。但是现代人饮甘餍肥,每天接受各种感官刺激,对于内质深厚的普洱茶应该会更帖近一些,这也是当前普洱茶能流行的原因。

找个时间,找个对普洱茶有了解的朋友,让他带着,开始喝您的第一泡普洱茶吧。

54、体质虚寒的人能不能喝普洱茶?

生茶不适合体质虚寒的人,熟茶则有益。

《本草纲目》中对茶性格的总结有:“苦寒无毒,性冷……”等句,现代人的饮茶经验也告诉我们,汤色青绿的茶偏寒性,而乌龙茶和红茶等经过发酵的茶,较温和,比较适合体质虚寒的人饮用。

普洱茶有生熟之分,生茶汤色偏绿,新制生茶味苦性刻,对于胃不好的人或体质虚寒的人来讲不太适合。而熟茶经过了发酵工艺,一此地工茶或老茶也经过较充分的后发酵,茶性温和,体质虚寒的人适当喝喝这些茶,对身体还是有益处的。

鸣远平盖 | 实拍图

55、普洱茶能减肥吗? 

普洱茶减“小肚子”的功效超群。

普洱茶和绿茶的美体功效不同,绿茶降糖功能强大,普洱茶降脂去油功效显著。因此绿茶主要流行于气候潮湿,饮食偏甜的地区,而普洱茶流行于像西藏一样饮食油腻,多食用奶制品的地区呀国家。

在减肥方面,普洱生茶不如熟茶有效,并且生茶不宜多喝,反倒是熟茶或老茶茶性温和,茶汤醇厚,稍微多喝点也无妨,并且降脂功能显著,比较适合。

一位朋友告诉我,她妻子平日不喝茶,每天嚷嚷着要减肥,家里不知道备了多少减肥用品,有吃的药,喝的茶,还有各种新式减肥器械。每样东西都弄弄,没两天就烦了,又会换一样。自从和朋友一起迷上了普洱茶,每天都喝几杯熟茶,不出一个月,居然发现自己瘦了,尤其是一直困扰她的奶油肚,不知不觉中减小了。其实在店主身边,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普洱熟茶完全可以作为减肥饮料,再加上定期的运动和良好的心态,效果会更好。


56、陈茶或老茶就一定好吗?

请茶友抛开一切名头,只相信自己的嘴巴。

在普洱茶未被热炒的时候,陈茶和老茶的口感都是普洱茶人津津乐道的。产自天然的云南普洱,经自然的陈放,从当初的生涩猛烈转化为醇厚而不失生命力,本就是个神奇的事情,更因经因岁月洗礼,使得这一过程糅入了人文色彩。想想在你面前氤氲的这杯茶,是几十年前的某个人制作出来而专等你的品饮,这是什么感觉?但是商业因素的入侵,赤裸裸的金钱、利益,使得如今普洱茶一粘上“老茶”的名号,价格就像变魔术一样上涨。现在市场上标榜“陈年”不少,但真正有陈期的不多,即使有价格也不菲。市面上通行的规则是夸大存储年份,编造老茶历史,用各种手段炮制陈茶老茶。

在这样的环境中,“陈茶”“老茶”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味道。茶友喝茶要把重点放在“喝”字上,放在口感上,相信自己的嘴巴。再老的茶喝起来感觉不好,也不要买。退一步讲,如果是真的老茶,但其市价远远超过了它的实际品饮价格,作为普通茶友就应该放弃了。茶友不要一味地追棒老茶,刻意的追求反而违背了茶之自然的精神。

找到约7,302条结果 (用时 0.02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9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