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有机茶叶种植

找到约6,118条结果 (用时 0.019 秒)

浙江:平阳县雾乡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有机茶获“双认证”

近日,平阳县雾乡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北京中安质环认证中心认证,获得有机茶生产与加工双认证,是闹村乡唯一获得该项认证的茶企。

据了解,平阳县雾乡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黄金叶、紫娟等品种,带动周边农户300余人就业,户均年增收8000元左右。此次获得认证的有机茶园基地面积为10公顷。茶企严格按照有机茶叶种植生产加工标准,在茶树栽培管理的全过程中,不使用除草剂,不使用农药。同时,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色素、香料、粘结剂和其他添加剂,加工厂远离垃圾场、医院、喷洒化学农药的农田等,确保了每克茶叶的品质。

近年来,闹村乡政府围绕茶叶主导优势进行产业提升,同时与科技特派员朱建军教授团队合作,重点建设良种茶科技示范基地、精品茶园、茶叶精深加工中心等项目,强化产业科技支撑能力,积极打造茶叶全产业链,加速茶产业转型升级进程。对闹村乡而言,此次茶企获有机认证,标志着闹村茶叶安全生产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进一步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实现茶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将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记者 周兆奕 编辑 陈聪

注:内容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农民日报:关注普洱有机茶产业发展

1月8日

《农民日报》第7版刊发

《一杯老普洱品出新“味道”——云南省

普洱市思茅区推进有机茶产业发展见闻》

关注普洱有机茶产业发展

跟小布一起来看全文


思茅区龙生茶业工人正在晾晒茶叶。

看着工人们包装好最后一批出口的茶叶,董祖祥领着记者来到了留样室,这里保存着近几年所有抽检的茶叶样品。董祖祥告诉记者,每一片叶子的种植、加工信息都会被记录在一串简单编号上,产品不管到哪里,消费者都能通过这串编号进行溯源。这是做有机茶重要的环节之一。

董祖祥是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祖祥茶业的负责人,也是土生土长的普洱人,从事制茶行当已经20多年。从1998年开始,他就坚持发展有机种植,从几十亩几百亩到几千亩,从单打独斗到带着农民一起干,终于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如今,祖祥茶业的有机茶叶基地面积已经达到2000亩,带动农户有机茶种植上万亩。

祖祥茶业的发展轨迹,正是多年来思茅推进有机茶产业发展路径的浓缩,更是思茅茶产业变局的“一瞥惊鸿”。一段时间以来,记者深入思茅区有机茶叶种植基地、茶叶企业,切身感受每一杯普洱茶的新“味道”。

有机种植,做一杯健康茶

做有机茶,这是必然的趋势,也是重塑普洱茶产业的关键之举。在思茅乃至普洱市,这已经成为业内的普遍共识。但是,大家还有另一个共识,那就是“做有机太不容易”,且不说有机茶原料或产品是否能实现优质优价,单单变革传统的种植方式带来的成本投入,都并非能被所有人接受。

在祖祥茶业,董祖祥和记者详细地聊起了有机茶种植的难处。他告诉记者,首先要实现整个茶园的生态平衡,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必须用其他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来替代。比如说虫害,在茶园里种植香樟树、蓝花楹、樱花等,吸引鸟类等,让虫子有天敌。其次是肥料的问题。起初,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有机肥,增加土壤的肥力,保障茶树的营养。现在,则增加在茶园中套种豆科植物(绿肥),这样既能增加土壤肥力,减少有机肥用量,还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

每一个细节的背后,都是大量的成本支出。董祖祥说:“和传统的种植、管理方式相比,有机茶的人工成本高出近1倍。就拿茶园里常见的茶谷蛾来说,我们基地全部依靠人工捕捉,除了每日结算的工资外,每捉1只虫子再奖励5分钱,只为这里产出的每一片叶子都安全。”

几十年来,董祖祥的有机茶产业之路虽然走得很辛苦,但内心却很欣慰。因为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的茶农靠着种植有机茶慢慢富起来了,发展有机茶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

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董寨小组的茶农李云珍,从祖祥茶业起步那会儿,就一起合作了。她告诉记者:“现在合作社都按照公司的订单进行采摘、加工,而且价格很不错,也很稳定。大家伙儿为了种好有机茶,也都愿意多投入一些。公司还会不定期地进行技术培训,帮助我们提升管理茶园的水平。”

目前,思茅区全区茶园种植面积18.76万亩,其中已获得有机认证的茶园面积2.89万亩,处于转换期的茶园面积4.63万亩,绿色认证茶园6.83万亩。

如今,在思茅,喝有机茶已经成为一种风尚。

产品多元,紧跟消费

与祖祥茶业一样,龙生茶业在思茅区深耕有机茶产业也有20多年的时间,既是当地有机茶产业的先驱,也是标杆。不过,与祖祥茶业产品出口欧美市场不同,龙生茶业产品出口市场则主要在韩国。龙生茶业副总经理杨有华告诉记者,公司每年出口至韩国的茶叶产品达70-80吨。

国外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思茅茶叶企业的发展决策。早些年,思茅的茶业企业大部分都做的是毛茶生意,卖原料即使规模再大,也解决不了附加值提升的问题。近几年,许多企业开始转型,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开发既符合市场消费趋势,又具有自身特色的茶叶产品。

杨有华表示,茶叶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做好有机茶品质,这是根本,其次就是要跟紧消费趋势,消费者喜欢的产品才会有市场。传统的茶饼、龙珠、便携方片等产品,除了工艺、形式上的变化,还融入地方、企业的文化元素,为原本就醇香四溢的茶味增添了新的意境。

把传统做出新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要突破传统,开辟新的领地就更是难上加难。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在思茅区建造了全球最大的普洱茶创新技术中心、生产制造基地,他们要做的事情就是突破传统。集团公司总经理卢念东说:“在大健康的背景下,帝泊洱做的事情,就是替消费者在车间里把茶泡好。茶珍等系列产品正在改变人们对普洱茶的认识和消费方式。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进一步丰富了茶产业的产业链。”

一个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必然是包括企业在内的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思茅区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施传荣说:“在思茅全区,我们有17家专门从事普洱茶研究的机构,可以覆盖全产业链,也为产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同时,通过政府、协会、联盟等,举办省内外推介会,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走出去,走向更大的市场,也提升了思茅有机茶的知名度。”

产业融合,多业态促发展

一直以来,茶旅融合、多业并进都是思茅区茶叶企业谋划的发展策略之一。但是,究竟怎么发展,从哪里入手,始终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2020年,龙生茶业率先试水,着手打造有机茶主题公园。丛林穿越、小火车、康养体验……能与茶联系在一起的,龙生茶业都进行了项目开发。

在杨有华看来,企业走产业融合的路子是早晚的事情,早一天迈出这一步,就能早一天积累经验。他说:“这一年多的实践,让游客满意才是最关键的。游乐、体验项目的开发很重要。简单地说,要让游客觉得有机茶的品质好,可以让他们亲自采摘,亲自加工,参与从原料到产品的全过程,这才会有效果。”

从政府层面看,其实,思茅区有机茶产业融合发展策略早有谋划,一步一步走来,成效显著。

如今,思茅区已建成茶叶庄园10个,提升建设茶旅融合国家级4A级景区2个。“百里普洱茶道”示范路段的建成,将旅游景区、茶庄园、半山酒店、茶民宿这些“珍珠”串联成“项链”,绽放产业融合的光彩,如今已成为游客打卡的“网红路”。普洱中心文化旅游综合体、茶马古城和茶马古道遗址公园、普洱茶文化博物馆等茶叶文化与旅游项目加快实施,“茶、文、旅、康”的多业融合格局正在实现。

当然,面对这样的机遇,董祖祥自然不会错过。2021年3月,祖祥茶业与腾冲石头纪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普洱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这一决定是经过4年深思熟虑的结果。当时的状况一是资金有限,二是对发展旅游会不会造成有机茶园污染的担忧。现在,这些问题都已经解决了。下定决心,只有走好这条路,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董祖祥深有感触地说。

来源:普洱发布,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22年西藏茶叶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

2022年,自治区绿色食品办公室积极发展有机农牧业,启动实施了“西藏有机农产品生产认证建设项目”,重点打造高原有机青稞、有机牦牛、有机茶叶。近日,记者从自治区绿色食品办公室了解到,2022年,全区茶叶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主要涉及林芝市和山南市,其中,已获得有机茶园认证面积5000亩,4家企业共12个产品获得有机认证。

绿色生态造就“有机”好茶

林芝市植被广袤,自古就有得天独厚的种茶条件。上世纪60年代,易贡茶场就开始种植茶叶且绵延至今。由于林芝茶园在终年云雾缭绕的原始森林之中,无农残、无化肥、无污染,茶树终年得到雪山融水与天然山泉的灌溉,因此,茶叶品质优良,口感甘爽醇厚。

据波密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拉巴介绍,波密县茶叶产业基地面积达7219亩,主要分布在古乡(1667亩)、易贡乡(4562亩)、八盖乡(894亩)。在县域内共有6家茶企,种植四五十种品牌的茶叶,共同打造了具有波密本土文化特色的茶系产品。目前,波密县茶产业已基本成型,呈良性发展态势,可采摘面积已有4100余亩,各茶园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以茶叶种植、采集、初加工、深加工、推广销售在内的生产体系。同时,波密县企业对茶园种植管理,对先进管理技术的引进和创新有着独特认识,能够执行严格的管理标准,对全县茶叶品质提升和后期品牌打造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们茶园的茶叶种植基地有2271亩地,茶园分布在古乡、易贡乡,种植品种为云南大茶树,有冰川红茶、冰山白茶、雪山青茶、雪域金茶等茶系产品,而且茶园内全面实施有机管护标准,目前正在进行有机认证申报工作。”西藏金茶树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延礼说。

累计带动群众增收6000余万元

据了解,“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是波密县茶产业发展的主要经营模式,各企业在基地建设过程中雇佣大量当地农牧民群众参与土地平整、茶苗种植等环节,基地建成后也雇佣当地群众进行施肥、除草等日常田间管护,带动群众累计增收6000余万元;同时,部分企业加强与所在村的联系,培育当地茶艺师,并长期雇佣困难群众务工,提高群众致富技能。部分农牧民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初步构建。

波密县易贡乡贡仲村茶农曲达说:“我是2019年开始学习种茶叶和采摘茶叶的,一年能采3次左右,每天收入200元,我们家就住在本村,走路几分钟就到了,上下班也非常方便。”

“茶产业作为波密县支柱产业,是实现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路径,我们将结合‘茶业+互联网’的模式,实现传统实体消费向区内外、线上线下、体验分享等多种消费业态转变的新趋势,满足不同群体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同时,将着力推进茶系产品及基地取得有机认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和培育‘波密茶叶区域品牌’文化,打造品牌知晓度,扩大优质茶叶的销售途径,进一步增加优质茶叶的产销量,从而实现农民增收。除此之外,还将在新的发展时期做好茶产业‘标准化’‘科技化’‘链条化’‘品牌化’4篇文章,努力走出一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拉巴说。

打造属于茶叶的“身份证”

自治区绿色食品办公室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推广研究员席永士介绍,有机食品与绿色无公害食品最显著的差别是:前者在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后者则允许有限制地使用这些物质,因此,有机食品的品质更高,口味更好,营养更丰富,有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据统计,2022年,全区茶叶种植面积为5万余亩,主要涉及林芝市和山南市,其中,已获得有机茶园认证面积达5000亩,4家企业共12个产品获得有机认证。目前,林芝市茶园种植面积5.4万亩,其中可采茶茶园面积2.19万亩,林芝市茶青产量172.69万斤(含边销茶),成品茶产量28.1万斤,实现产值1.3亿元,成品茶销售7.84万斤,销售金额4115万元,带动群众4071户、16657人,带动增收3300余万元。

席永士介绍,通过选育出的“藏茶1号”茶树品种,不仅填补了西藏茶树品种选育的空白,也为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做大做强林芝茶产业,提升林芝茶叶区域品牌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林芝市积极打造“林芝源”子品牌,且积极开展林芝市全域茶叶认证为有机茶叶工作,努力打造高原有机茶品牌。截至目前,林芝市已有4家企业通过有机认证,认证面积为5000亩,4家企业正在积极申报有机认证,同时创建波密县为全国有机茶叶基地,让林芝茶叶进入全国消费市场有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证”。

“在未来十年,力争通过全产业链优化,使林芝茶产业的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产业规模明显扩大,重点培育和引进3-4个茶树品种,确立以生产红茶、绿茶、边销茶为主打产品,提升高原有机生态茶品质,扩大林芝茶叶品牌影响力。”席永士说。

来源:人民网 金台资讯,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070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