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信阳毛尖白毫的构成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选对茶、喝好茶,弄清楚茶毫的这6个问题很关键!

茶毫是某些品种的茶独有的特征。例如绿茶里的碧螺春和信阳毛尖,白茶里的白毫银针,都有很多的茶毫。

关于茶毫几个问题:茶毫是什么,茶毫与茶的品质关系很大吗,茶毫对茶汤的影响大吗?

01茶毫是什么?

茶毫,就是茶叶芽尖上面覆盖的细小茸毛,是茶树品种特性的表征,其中含有丰富的茶氨酸、茶多酚等营养物质。

一般来说,鲜叶的嫩度越嫩,茶毫就越多。所以这个指标在很多情况下作为茶叶嫩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02、哪些茶有茶毫?

茶毫多说明该茶叶的茶叶嫰度相当高。大量的高等级工夫红茶、高等级名优绿茶、白茶要求显毫。

如高级祁红、滇红以芽尖部分金毫显露为优;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等以白毫显露;白毫银针、白牡丹等以银毫显露而著称。

03、茶毫对品质有影响吗?

茶毫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茶叶的品质和风味。

如碧螺春、黄山毛峰这类对茶毫有要求的名优绿茶,它们的茶汤滋味鲜爽,香气高扬,除茶鲜叶细嫩,内含物丰富外,茸毛多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另外茶毫也是构成一些名茶漂亮外形的重要因素,比如白茶的白毫,红茶的金毫等。

从这个角度看,茶毫的多少便是这些茶品质优良的依据之一。以碧螺春为例,茶毫越多,茶的等级越高。碧螺春等级分为五级,从特一级至三级碧螺春茸毛的密度依次减少,越是好的碧螺春其毛越多。

04、没有茶毫就不是好茶吗?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茶叶的品质都由茶毫的多少来衡量。

如名优绿茶中的龙井茶在加工过程中,有一道工序叫辉锅,通过辉锅在干燥茶叶促使香气进一步形成的同时磨掉茶叶表面的茶毫,形成其特有的品质特点,所以龙井等茶不能用毫毛的多少来判断它的等级。

而且茶毫本来就是嫩芽上面才比较多,随着茶叶的成长会渐渐脱落。并非所有的茶都会选择嫩芽,比如乌龙茶、普洱茶、黑茶在采摘制作时,要求采摘开面叶为料,大多较为粗老,太嫩了反而做不出来茶的风味。

有的茶经过了比较复杂的工艺,比如揉捻、摇青,在这个过程中,茶毫会脱落,因此茶叶是否有茶毫并非判定茶叶好坏的唯一标准。茶叶的品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单一的以茶毫的多少来判定是有失偏颇的。

05、毫香的来源?

一般情况下,幼嫩和优质的芽叶,茸毛会比较多,这就是“茸毛以芽最密”的由来,茸毛的基部有能够分泌芳香物质的腺细胞,而且它的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茶的开面叶。

氨基酸一族作为茶汤鲜甜味的来源。它们与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协同合作,冲泡后溶解于茶汤中,共同增加茶汤的鲜爽度。

茶毫多的茶叶泡出来的茶,毫香明显,鲜爽十足。

06、茶毫多茶汤一定浑浊吗?

当然,茶毫太多的茶,冲泡出来的茶汤透过光可以看见小小的白毫在水中上上下下的浮动,这常常会让大家误认为是茶汤浑浊,觉得茶叶不好。其实并不尽然。

在茶叶审评术语中有“茶汤清澈透亮,有毫浑”这句话。在这九个字中,讲到“清澈”,却又说“浑”,岂不矛盾?

这里说明一下,“清澈”指茶汤无其他杂质,而“浑”指茶毫。

一般茶毫显著,品质高的茶,冲泡后会出现类似现象。所以,茶毫多,茶汤不一定浑浊。

有毫浑,和茶汤浑浊不是一个概念。

另外要注意,冲泡时,不要将开水直接冲在茶叶上。可以采用环壁注水的方法冲泡,或者上投法冲泡,可以减少茶毫的脱落。

总的来说,茶毫,对茶叶嫩度要求高的红茶、名优绿茶、白茶来说是一个优质性状。

当然这并不是判定所有茶叶质好坏的唯一标准。对部分用比较大或者老叶为原料的茶类并不适用。

所以再看见茶上有“毛”,可别轻易下结论。

来源:茶悦世界,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的一套话语体系,关于茶的专业术语

老茶客和茶小白的重要区别,就是老茶客会用术语来描述茶,而茶小白只会说“好喝”。学术语,会让你对茶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了解茶的一套话语体系,顺其自然品茶水平自然也能逐步提高。了解这些专有名词,喝茶的时候可以慢慢揣摩,自行体会。

1.水味      

 一般形容茶汤滋味的。指喝茶时,明显感到茶味和水的分离、不融合,尤其在咽下之后,口腔中空无茶味的感觉。一般茶水分离的情况,会有两种可能:冲泡不当或者茶叶品质不佳。 

2.化       

形容茶滋味,多数指喝茶的苦味、涩味在口腔内短暂停留后消失。通常来说,苦味和涩味能在口腔中化开的茶,才算是好茶。 

3.生津       

生津,是喝茶时茶汤中的多酚类等物质,刺激口腔内壁,使其紧束收敛,口腔中分泌出唾液。     

4.舌底鸣泉       

舌底鸣泉,是指喝完茶后,舌下清晰感受到不断有津液大量生成的过程。生成的津液,能使口腔持续保持润滑,带来舒适的感觉。通常品质很好的茶都会带来舌底鸣泉的感受。

5.两颊生津       

两颊生津,是指饮茶后,口腔内壁面颊两侧的部位,能够明显感受到津液不断涌出的过程。一般普洱生茶、乌龙茶、绿茶容易感受到,一般品质好的茶叶,都带有两颊生津的感受。

6.喉韵       

茶汤咽下后,带给喉部的舒适感,或爽快、或清凉、或甘甜、或滋润或多种感受同时产生,持久不断。通常品质好的岩茶、普洱生茶、绿茶等都能带来喉韵。    

7.锁喉       

指茶汤咽下后带来的喉部的不舒适感,或干涩、或麻痒、或肿胀、或有异物感等,也会称为挂喉、叮喉咙。通常带来锁喉的茶叶,其品质会存在严重的问题或缺陷。  

8.回甘       

指饮完茶后,口内感到甘甜。通常回甘与苦味相关连,有“苦能回甘”之说。       

9.苦       

构成茶叶中的苦味成分主要是咖啡碱、花青素、茶皂素,而儿茶素、黄酮类等既呈涩味、又具有苦味。茶的苦味和涩味总是相伴而生,两者的协同作用主导了茶叶的呈味特性。  

10.涩       

涩味是上皮细胞暴露在单宁(即多酚类物质)或明矾溶液时造成的起皱、收缩的感觉。涩味不属于基本味,与苦味有本质区别。

11.毫香      

毫香通常是形容干茶能明显看到许多白毫的茶叶,在冲泡时散发出来的香气。一般有毫香的茶,原料等级都比较高,而且茶叶一定要有大量的毫毛,毫香明显的多见于新茶。例如白毫银针就会有明显的毫香。      

12.火香       

火香一般是茶叶在干燥时温度比较高,或者在精制时适度焙火带来的。通常浓香型的乌龙都会带有,而炒青绿茶和黄大茶等也会有。火香与高火味不同,高火味是焙火或干燥工艺过度带来的不适气味。        

13.陈香       

陈香一般是形容黑茶、普洱茶等,后期还可以继续转化的茶类在转化过程中,自然氧化带来的香气。        

14.果香       

茶叶中出现的果香种类很多。自然的果香主要是茶树品种和工艺造成的,也有再加工茶是添加外源物或者是窨制形成的,比如荔枝红茶。自然的果香最常见于红茶和乌龙茶。

15.清香       

清香多出现于绿茶和普洱生茶新茶。清香和青味不同,清香是能令人愉悦的自然而带鲜爽的香气。青味一般则是杀青不足,带来的令人不适的类似青草的气味。

16.嫩香

嫩香是一种清鲜、细嫩的香感,植物鲜嫩部分散发出来的出众香气。一般原料等级高、工艺到位、保存得当的绿茶、黄茶都会有。比如黄山毛峰、信阳毛尖、都匀毛尖等。     

17.甜香    

甜香就是在香气成分中能够明显感受到甜味。甜香在红茶中比较容易感受,比如焦糖香、蜜糖香、桂圆香等。其他茶类也会见到,比如工艺精制的黄芽茶也会有甜玉米须水的香气。

18.松烟香  

干燥过程中,使用特殊松木等熏烟制作的茶,一般都有较舒适的松烟香。有松烟香的茶有例如传统正山小种、沩山毛尖等。

19.花香   

花香的类型很丰富,根据花香给人的感受,将其分为清雅型的花香和浓郁型的花香。自然形成的花香,既有茶树品种的关系,也离不开工艺。     

通常以品种为主带来的花香,以广东单丛茶为代表,而红茶的花香,则主要是工艺带来的。还有一种花香,以是花茶为代表,利用茶叶的吸附性,吸收外源花朵的香气。

20.高香       

一般指香气高扬而且持久,刺激性强。

21.纯正      

 一般指香气纯净,既不高扬也不沉闷,没有异杂味。 

22.闷气       

是属于不愉快的香气,沉闷而不爽。一般是茶青在烘焙后,未适当摊凉而形成的。  

23.高火味       

是指茶叶加温干燥过程中,温度高、时间长、干度十足所产生的令人不适的气味。    

24.陈气      

一般指是绿茶、黄茶类在贮藏过久后产生的陈变气味。     

25.青气       

一般是指茶叶带有鲜叶的青草气。一般是令人不愉悦的,也称青臭气。 

26.透兰       

透兰,是指茉莉花茶中透出了兰花的气味。    

27.细锐       

指茶香高扬,香味仿若有实体、有质感,细腻如丝,令人愉悦,同时给人清晰的感受。

28.显毫       

显毫,指芽尖含量高,并且含有较多的白毫。 

29.脱档

脱档,指茶叶并配不当,形状粗细不整。

30.露筋

露筋,指叶柄及叶脉因揉捻不当,叶肉脱落,露出木质部。

31.块片

块片,由单片粗老叶,揉成的粗松,轻飘的块状物。

32.匀整       

匀整,是指干茶的大小、粗细、长短较为接近一致。 

33.肥壮     

肥壮,指茶叶的芽头肥、叶肉厚实,形态丰满。   

34.蜻蜓头      

通常是形容球形乌龙茶如铁观音等的外形的用语。茶坯在包揉时,叶片卷成紧结的圆条状,叶蒂由于肥厚而不卷曲,因而在叶柄较软的部位产生弯曲,俗称“蜻蜓头”。     

35.泥鳅条       

泥鳅条,一般是形容黑茶条索的词语。指紧卷圆直的茶条,壮如泥鳅。       

36.丝瓜瓤       

多用于描绘黑茶干茶外形,一般是茶叶主脉和叶肉分离,侧脉裸露的样子,很像丝瓜瓤。通常此类情况是渥堆过度造成的。

37.鳝皮色      

一般是形容乌龙茶干茶颜色的用语。通常是干茶颜色砂绿蜜黄,类似鳝鱼皮的颜色。       

38.蛤蟆背色      

一般是形容乌龙茶干茶颜色的用语,是茶叶叶背起蛙皮状的沙粒白点。    

39.三节色      

一般是形容乌龙茶干茶颜色的用语,是指茶条头部淡红色、中部呈乌色,尾部呈砂绿色。    

40.铁板色      

一般是形容白茶干茶外形的颜色,是指茶叶颜色成铁锈红色,深红而且暗,没有光泽。

41.细嫩       

形容芽头多,叶子细小软嫩

42.肥厚

芽叶肥厚,叶肉厚实、质软。

43.粗老

叶质粗硬,叶脉显露,手按之粗糙无弹性。

 44.红张      

 一般是指冲泡后的茶叶,叶片呈现暗红色。主要是由于萎凋过度,而导致的红边,多是白茶的叶底。

45.暗杂       

指茶叶冲泡后,叶色偏暗且花杂。出现此类情况,通常说明茶叶品质存在一定问题。   

46.花青       

通常形容冲泡后红茶的叶片颜色。一般指叶片红中带有青色,或者有青色的斑块,红里夹青。此类情况可能是拼配不当或者发酵不均匀导致的。

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品茶的术语?

有的人喝了几十年的茶,却说不出个所以然,那是因为他没有学习品茶的术语。有的人品茶时满口术语,给人感觉很懂茶、很专业。学术语,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在喝茶的时候吹牛显摆,而是真正把茶喝懂了,把茶的细节特征描述出来,并记忆下来,品茶水平可以快速提高,大家可以自行体会。

茶的一套话语体系

    老茶客和茶小白的重要区别,就是老茶客会用术语来描述茶,而茶小白只会说“好喝”。学术语,会让你对茶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了解茶的一套话语体系,顺其自然品茶水平自然也能逐步提高。了解这些专有名词,喝茶的时候可以慢慢揣摩,自行体会。

1.水味      

 一般形容茶汤滋味的。指喝茶时,明显感到茶味和水的分离、不融合,尤其在咽下之后,口腔中空无茶味的感觉。一般茶水分离的情况,会有两种可能:冲泡不当或者茶叶品质不佳。 

2.化       

形容茶滋味,多数指喝茶的苦味、涩味在口腔内短暂停留后消失。通常来说,苦味和涩味能在口腔中化开的茶,才算是好茶。 

3.生津       

生津,是喝茶时茶汤中的多酚类等物质,刺激口腔内壁,使其紧束收敛,口腔中分泌出唾液。     

4.舌底鸣泉       

舌底鸣泉,是指喝完茶后,舌下清晰感受到不断有津液大量生成的过程。生成的津液,能使口腔持续保持润滑,带来舒适的感觉。通常品质很好的茶都会带来舌底鸣泉的感受。

5.两颊生津       

两颊生津,是指饮茶后,口腔内壁面颊两侧的部位,能够明显感受到津液不断涌出的过程。一般普洱生茶、乌龙茶、绿茶容易感受到,一般品质好的茶叶,都带有两颊生津的感受。

6.喉韵       

茶汤咽下后,带给喉部的舒适感,或爽快、或清凉、或甘甜、或滋润或多种感受同时产生,持久不断。通常品质好的岩茶、普洱生茶、绿茶等都能带来喉韵。    

7.锁喉       

指茶汤咽下后带来的喉部的不舒适感,或干涩、或麻痒、或肿胀、或有异物感等,也会称为挂喉、叮喉咙。通常带来锁喉的茶叶,其品质会存在严重的问题或缺陷。  

8.回甘       

指饮完茶后,口内感到甘甜。通常回甘与苦味相关连,有“苦能回甘”之说。       

9.苦       

构成茶叶中的苦味成分主要是咖啡碱、花青素、茶皂素,而儿茶素、黄酮类等既呈涩味、又具有苦味。茶的苦味和涩味总是相伴而生,两者的协同作用主导了茶叶的呈味特性。  

10.涩       

涩味是上皮细胞暴露在单宁(即多酚类物质)或明矾溶液时造成的起皱、收缩的感觉。涩味不属于基本味,与苦味有本质区别。

11.毫香      

毫香通常是形容干茶能明显看到许多白毫的茶叶,在冲泡时散发出来的香气。一般有毫香的茶,原料等级都比较高,而且茶叶一定要有大量的毫毛,毫香明显的多见于新茶。例如白毫银针就会有明显的毫香。      

12.火香       

火香一般是茶叶在干燥时温度比较高,或者在精制时适度焙火带来的。通常浓香型的乌龙都会带有,而炒青绿茶和黄大茶等也会有。火香与高火味不同,高火味是焙火或干燥工艺过度带来的不适气味。        

13.陈香       

陈香一般是形容黑茶、普洱茶等,后期还可以继续转化的茶类在转化过程中,自然氧化带来的香气。        

14.果香       

茶叶中出现的果香种类很多。自然的果香主要是茶树品种和工艺造成的,也有再加工茶是添加外源物或者是窨制形成的,比如荔枝红茶。自然的果香最常见于红茶和乌龙茶。

15.清香       

清香多出现于绿茶和普洱生茶新茶。清香和青味不同,清香是能令人愉悦的自然而带鲜爽的香气。青味一般则是杀青不足,带来的令人不适的类似青草的气味。

16.嫩香

嫩香是一种清鲜、细嫩的香感,植物鲜嫩部分散发出来的出众香气。一般原料等级高、工艺到位、保存得当的绿茶、黄茶都会有。比如黄山毛峰、信阳毛尖、都匀毛尖等。     

17.甜香    

甜香就是在香气成分中能够明显感受到甜味。甜香在红茶中比较容易感受,比如焦糖香、蜜糖香、桂圆香等。其他茶类也会见到,比如工艺精制的黄芽茶也会有甜玉米须水的香气。

18.松烟香  

干燥过程中,使用特殊松木等熏烟制作的茶,一般都有较舒适的松烟香。有松烟香的茶有例如传统正山小种、沩山毛尖等。

19.花香   

花香的类型很丰富,根据花香给人的感受,将其分为清雅型的花香和浓郁型的花香。自然形成的花香,既有茶树品种的关系,也离不开工艺。     

通常以品种为主带来的花香,以广东单丛茶为代表,而红茶的花香,则主要是工艺带来的。还有一种花香,以是花茶为代表,利用茶叶的吸附性,吸收外源花朵的香气。

20.高香       

一般指香气高扬而且持久,刺激性强。

21.纯正      

 一般指香气纯净,既不高扬也不沉闷,没有异杂味。 

22.闷气       

是属于不愉快的香气,沉闷而不爽。一般是茶青在烘焙后,未适当摊凉而形成的。  

23.高火味       

是指茶叶加温干燥过程中,温度高、时间长、干度十足所产生的令人不适的气味。    

24.陈气      

一般指是绿茶、黄茶类在贮藏过久后产生的陈变气味。     

25.青气       

一般是指茶叶带有鲜叶的青草气。一般是令人不愉悦的,也称青臭气。 

26.透兰       

透兰,是指茉莉花茶中透出了兰花的气味。    

27.细锐       

指茶香高扬,香味仿若有实体、有质感,细腻如丝,令人愉悦,同时给人清晰的感受。

28.显毫       

显毫,指芽尖含量高,并且含有较多的白毫。 

29.脱档

脱档,指茶叶并配不当,形状粗细不整。

30.露筋

露筋,指叶柄及叶脉因揉捻不当,叶肉脱落,露出木质部。

31.块片

块片,由单片粗老叶,揉成的粗松,轻飘的块状物。

32.匀整       

匀整,是指干茶的大小、粗细、长短较为接近一致。 

33.肥壮     

肥壮,指茶叶的芽头肥、叶肉厚实,形态丰满。   

34.蜻蜓头      

通常是形容球形乌龙茶如铁观音等的外形的用语。茶坯在包揉时,叶片卷成紧结的圆条状,叶蒂由于肥厚而不卷曲,因而在叶柄较软的部位产生弯曲,俗称“蜻蜓头”。     

35.泥鳅条       

泥鳅条,一般是形容黑茶条索的词语。指紧卷圆直的茶条,壮如泥鳅。       

36.丝瓜瓤       

多用于描绘黑茶干茶外形,一般是茶叶主脉和叶肉分离,侧脉裸露的样子,很像丝瓜瓤。通常此类情况是渥堆过度造成的。

37.鳝皮色      

一般是形容乌龙茶干茶颜色的用语。通常是干茶颜色砂绿蜜黄,类似鳝鱼皮的颜色。       

38.蛤蟆背色      

一般是形容乌龙茶干茶颜色的用语,是茶叶叶背起蛙皮状的沙粒白点。    

39.三节色      

一般是形容乌龙茶干茶颜色的用语,是指茶条头部淡红色、中部呈乌色,尾部呈砂绿色。    

40.铁板色      

一般是形容白茶干茶外形的颜色,是指茶叶颜色成铁锈红色,深红而且暗,没有光泽。

41.细嫩       

形容芽头多,叶子细小软嫩

42.肥厚

芽叶肥厚,叶肉厚实、质软。

43.粗老

叶质粗硬,叶脉显露,手按之粗糙无弹性。

 44.红张      

 一般是指冲泡后的茶叶,叶片呈现暗红色。主要是由于萎凋过度,而导致的红边,多是白茶的叶底。

45.暗杂       

指茶叶冲泡后,叶色偏暗且花杂。出现此类情况,通常说明茶叶品质存在一定问题。   

46.花青       

通常形容冲泡后红茶的叶片颜色。一般指叶片红中带有青色,或者有青色的斑块,红里夹青。此类情况可能是拼配不当或者发酵不均匀导致的。

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品茶的术语?

有的人喝了几十年的茶,却说不出个所以然,那是因为他没有学习品茶的术语。有的人品茶时满口术语,给人感觉很懂茶、很专业。学术语,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在喝茶的时候吹牛显摆,而是真正把茶喝懂了,把茶的细节特征描述出来,并记忆下来,品茶水平可以快速提高,大家可以自行体会。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找到约28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