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武当道茶生产企业

找到约31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国际茶日,胡晓云:中国茶的国家战略与世界表达

导读

今天是5月21日,第二个国际茶日。2019年11月27日第74届联合国大会宣布每年5月21日为国际茶日,以赞美茶叶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这是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

国际茶日的举办,旨在呼吁国人以茶为媒,对话国际,注重中国茶的世界表达,实现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因此,本公众号奉上胡晓云院长的《中国茶的国家战略与世界表达》,与诸君共同探索中国茶的核心价值,以及中国茶如何实现与世界的联结,让世界转身向东。

一壶茶,浓缩了太多中国文化。万里丝路,亦是茶路,这条人类文明的大动脉上,茶、丝绸与瓷器凝结着“中国基因”,与世界对话。今天,在“一带一路”的新战略下,中国茶产业再次迎来机遇。如何在国际市场、世界舞台上重振中国茶产业、复兴中国茶文化?这是一个重大命题。

▲胡晓云院长采访登上了由农业农村频道摄制的《乡村振兴资讯》特别报道

我认为,在后工业化时代,必须提炼中国茶的核心价值及差异化价值体系,调整中国茶产业品牌竞争战略与传播体系,通过品牌诉求的中国元素、世界表达,对接国际化、年轻化消费市场,方能在竞争充分的世界茶业舞台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市场份额。

01

重要前提:中国茶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

实际上,到了今天,茶产业早已进入全球化竞争阶段。中国的茶产业,论规模、论产量,尽管雄踞世界首位,但对比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我们会发现,后续压力非常大。

在中国,有两个农业产业的种植面积接近5千万亩,一个是苹果,另一个就是茶叶。前者功能性明确,大众的消费习惯已经养成,但茶叶既不是必需品,又具有很多替代品,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倾向性。因此,茶叶看起来属于大众化的产品,却是小众化的消费。再加上在国内,茶叶消费人群年龄趋大,结构相对单一,因此,按照中国的茶叶规模,无论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对农民增收而言,开拓国际市场都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尽管,中国茶产业早已对接过国际市场,但在茶产品与茶文化性的贸易与传播方面,这两者一直处于“两张皮”的状态。致使国际国内的茶贸易,由于国际竞争力不足,出现价格“倒挂现象”,同一品牌的茶,国内市场贵,国际市场便宜。需承认的是,在目前的国际市场上,中国茶叶品牌的溢价能力是欠缺的。

中国茶到底是什么?如果把“中国茶”作为一个国家级产业品牌来打造,其核心价值、品牌特征、文化属性是什么?在国际市场上,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在人们的消费中,中国茶又该以什么样的角色存在?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国茶”在国际平台上的品牌传播就没有内容、没有故事,展示就没有统一的品牌形象与精神气质,也无法实现产品的消费植入。

在我看来,中国茶具有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那就是“包容性”。在这片土地上,中国已有七大茶类(传统的六大茶类外加紫茶),有那么多传统的或新选育的品种,有那么多的产地和产地文脉,有那么多的生产工艺,还有那么多的饮用方式和场景嵌入。它们丰富多彩地存在着,各有各的个性特色,共同构成了繁荣、和谐的中国茶文化体系。我认为,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包容精神、博大胸怀,也是中国茶性的表现。而这种茶性,即是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特质。

品牌战略即差异化战略。中国茶的这种“包容性”,带来了多样性、个性化、去中心化。如果说英国红茶塑造的是“休闲的下午茶时光”,新加坡的TWG茶呈现的是年轻时尚的拼配口味,那么,“中国茶”本身,不需要拼配,就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选择的可能性,就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需求和选择权利,无需拼配,即可享用这种特质。

在这一意义上,我认为,在整体展示中国茶之前,需要先将“中国茶”的核心价值、文化特征、风格差异、价值支撑等一系列问题辨析清楚,并形成品牌文化、品牌故事、品牌价值链,为“中国茶”亮相世界,形成重要的前提条件。

02

竞争战略:以“集团军”形式走向国际市场

既然要走向国际市场,除了核心价值等前提条件的确立,还需要有立足资源禀赋、俯瞰全球市场的竞争战略和传播策略。许多人持有这样的观点,认为市场竞争,企业说了算。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应该扛起品牌建设的大旗,我们应当采取打造“大品牌”的战略,来应对国际常规化的企业竞争局面。事实上,一些国家如印度、斯里兰卡、新加坡、英国等,都拥有茶叶企业大品牌。

但中国的资源禀赋不同。中国有特色不一的产地,及其背后悠久而独特的文脉故事。因此,诞生了许多以产地为范畴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如果放弃这些产地品牌,而让相对较弱的中国企业单枪匹马去闯国际市场,这既不符合中国茶产业的资源禀赋,也不符合中国茶产业的竞争力现实。

▲品牌主形象,以瑶族服饰上的“八角纹”为创意元素,形成一个“茶”字。八角纹传承自瑶族古老的图腾文化,象征太阳,隐含对品牌未来发展蒸蒸日上、一片光明的美好祝愿。细节处提取了瑶族织锦元素,用几何图形的方式绘就三条不同的织锦,每一条的纹路均有细微变化,体现瑶族文化的多样与璀璨。红底黄白线是瑶族服饰常用的搭配色调,民族感强烈,图形亮眼夺目。

▲品牌辅助图形采用版画形式,描绘瑶族姑娘爬到野茶树上采茶的情景。画面中瑶族姑娘、茶树、猕猴三种元素和谐统一,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寓意,有利于消费者建立产地与产品之间美好联想。

我认为,应当抛弃如同工业企业那样的单个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孤军奋战的模式,采取“集团军”战略,用“集群品牌”集群协同作战,以“中国茶”为中国茶产业的国家形象,并以产地为基础的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协同作战,形成具有不同资源融合、不同市场针对性的品牌方阵,排兵布局,集团作战,方能决胜千里。

在这种“集团军”战略模式中,各个方阵之间,可以以多种不同的维度进行划分。比如,根据不同的茶类、产区、工艺、文化、生活方式、宗教性、民族特质等等。实际上,这种基于集群品牌模式的重新组合、排列,同时将消费者进行了精准定位。通过打造一个个集群品牌,既整合了力量,同时可以针对不同的区域市场,进行落地营销。

03

品牌传播:中国元素,世界表达

很多人认为,中国茶经过了工业化时代,才导致规模过大。在我看来,中国的茶产业至今仍未真正工业化,甚至还处于前工业化时代。因为直到今天,许多茶产区的茶生产还一直在努力做“机器换人”,中国茶的多数产品依然由手工业生产而成,中国茶的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技术参与还远远不够。

与此同时,全球消费市场却发生了剧烈变革,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已经步入了后工业化时代,他们追求个性化、差异化、附加价值、文化性,他们对于茶在生活的、价值的、象征的、符号上的追求,远超过对物质的单纯追求。如此看来,今天的中国茶产业,是用前工业时代的生产方式与诉求表达,来应对后工业时代的消费市场。显然,两者之间是有矛盾和对抗的。

但是,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前工业时代的一大特征就是手工业,手工业的背后是人,人的背后是非标化,而非标化的背后则是个性化,正好符合了后工业时代的消费需求。关键是如何打通?这样一来,品牌传播中诉求表达的世界性、国际化、时尚化与年轻化,显得格外重要。

▲“宜昌宜红”品牌辅助图形设计,以茶马古道文化为创意灵魂,在一匹茶马的形象中,融合了年轻化、趣味化的红茶延伸产品特色,并且寓意着“马上喝茶”的趣味内涵。

▲“宜昌宜红”产品设计,以凸显年轻化、趣味化、简约化为特色,适应当下消费主流,更加贴近年轻消费人群。

▲“宜昌宜红”品牌传播内容设计上,充分利用“宜”字在汉字中的多重含义,联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日历文化,打造“今日宜”系列品牌年轻化、趣味化的传播内容。

现在的中国茶在进行品牌传播时,普遍采取的诉求策略是什么呢?基本上,多是跟消费者讲“色香味形”的物质状态,再加上一些历史文化追溯。即使在谈茶的文化性时,依然采取非常传统的方式,告诉消费者这是唐朝的、宋朝的贡品、御品。历史固然重要,但千篇一律的“贡茶论”反而令品牌远离了年轻人类。在今天,中国茶品牌的传播策略与表达,不能停留在远古时代、前工业时代,而应当符合后现代的时代特征。

虽然说,茶首先是一种物质产品,但处于后工业时代的感性消费者,即便是在评价一款茶产品的“色香味形”时,由于其持有不同的审美倾向与价值观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对茶与自身生活的角色理解不同,所产生的喜好也是多样的。因此,如果茶品牌的诉求表达单单停留在物质层面,便无法左右和洞察消费者的价值观,也无法进入消费者的内心,必须通过对接消费者的诉求,抓住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沟通。

已有诸多案例来实践以上观点。比如,我们将浙江省淳安县的“千岛湖茶”作为区域的角色和元素与千岛湖游客实现角色对接。当消费者处于旅游状态时,“千岛湖茶”不仅是千岛湖区域的代表性元素,它同时又是千岛湖的导游与区域特征表达。于是,有了“一叶知千岛”的品牌口号。我们将宗教特点和茶性特点的文化基因,融入到“武当道茶”,与当前“只要自由,不守规矩”的观念进行对接,提出了“朴守方圆,循心而行”的品牌口号,强调品牌态度,对接消费者的价值观倾向,在“道”的意义上,让“武当道茶”成为一种精神象征。我们将中国茶农的情怀,以及8位企业家的情怀,注入“英山云雾茶”的“大别茶访”,让消费者体味什么叫中国的茶农精神,什么是中国的民族性,什么叫中国精神。通过互联网视频传播的品牌角色、品牌态度、品牌精神特质,不仅超越了“色香味形”的物质层面,更通过生活方式、价值观、精神特质的表达与对接,体现了普世的意义。

▲千岛湖茶品牌主形象,“一叶知千岛”的品牌口号寓意“一叶,融千岛秀水青山;一叶,传千年鸠坑茶母;一叶,品千岛匠心茶艺”。

▲千岛湖茶品牌辅助形象,以“一叶”融合了诸多千岛湖旅游元素,山水、岛屿、人文、历史、生态环境、茶农等。


▲“千岛湖茶”品牌形象片•景物篇

▲武当道茶品牌logo以汉字“道”为创意原点,结合茶园曲折回环的地形地貌以及茶叶形态,融合表达了“武当”“道”“茶”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呈现出简洁鲜明的“太极之道”。

▲武当道茶传播辅助图形以武当道茶的文化内涵和生长环境为设计灵感,将茶叶的自由形态设计构成武当山,巧妙联结武当的茶、山、道,向消费者呈现出一个道与茶有机融合的世界。


▲“武当道茶”品牌形象片

▲“大别茶访”品牌主形象。8家英山茶企抱团发展,龙头带动,共同成立“大别茶访”。

▲“大别茶访”品牌辅助图形,以英山地图作为旅游产品符号。


▲“英山云雾茶”品牌形象片

04

未来定位:国家形象的重要支柱产业

过去的丝绸之路,作为“东方文明”的代表,在与西方世界的对话中,茶叶始终是最为重要的载体。但那时,茶之所以能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是基于过去其它国家茶产品稀缺的状态。到了今天,在世界茶市场的竞争舞台上,已有企业大鳄、强势品牌的存在。中国如何突破重围,重新占据世界茶品牌消费的制高点,重画中国茶产业的世界版图?这是一个全新课题。“一带一路”新战略的提出,则提供了空前机遇。

我们能不能利用这种国家力量,利用“一带一路”政策,在沿线国家,精准营销茶产业?我认为,完全可行!比如,在四川雅安市,有一款“雅安藏茶”,专供西藏人民饮用。由于藏民长年吃牛羊肉,这种茶可以帮助消化。那么在中东地区、中欧地区亦是如此,当地人也习惯大量吃肉,能否对接这种生活方式,进行产品营销呢?当然可以,而且,已经有大量先例。

▲ “武当道茶”品牌价值支撑海报,让茶产品携带中国文化的基因

另一方面,如何让茶产品携带中国文化的基因,进行全球化、普世价值的对接。从某种意义上,品牌消费是一种态度消费,甚至具有偏执消费的倾向,关键看一个品牌是否足够有能力,令消费者产生态度消费甚至偏执消费。茶与一般的农产品不同,它的文化性,是农业产业中独一无二的。挖掘与发现、提升与重组、再造与设计“中国茶”的文化性,并用世界语言,普世价值表达其文化性,当消费者认同了你的文化性,中国茶才能真正进入全球话语体系。也因此,在中国茶的诉求表达、形象设计上,必须国际化。否则,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仍然只能沦为原料,而不具备品牌附加值,不能够以品牌的方式进入国际竞争市场。

这其中,龙头企业的作用当然至关重要。在过去,我特别不赞同中茶集团的定位——“世界的茶园”。中茶品牌,应当作为中国茶的旗帜,我觉得,这一点,中茶集团必须思考清楚,自己应当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和价值。其它各区域的茶叶企业品牌也是如此。在全球视野下定位自身品牌,会令品牌发生质的变化。

另外,在“一带一路”的实践中,中国老字号的流通企业也将大有可为,将如吴裕泰、张一元等茶叶流通企业品牌带出去,形成更广阔的流通体系。

最后,我关注到中国城市的茶楼,这些茶楼,不仅是中国茶的消费场所,也是中国茶文化的表征系统,是各地区域的茶文化、生活方式的集散地,未来,可以通过组建茶楼协会基础上的产业联盟,在国内互推,国际上整体推,使其变成一张地网,同时形成天网,将是强大的中国茶文化表达的力量。

▲“宜昌宜红”搭建的休闲化茶空间

一直以来,我们花了大量精力,用于中国文化形象和国家形象的塑造。而中国文化形象的表达、国家形象的塑造,都需要产业作支撑。中国茶,既具有产业特征,又蕴含文化属性。因此,传播中国文化,塑造中国形象,非茶产业莫属。借助“一带一路”,将中国茶定位为国家形象的重要支柱产业,并形成互动背书。我相信,“中国茶”重新分享世界,给世界带去美好的同时,提升品牌价值,提高品牌竞争力,提高品牌溢价,并不困难。

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中国首个专注于"三农"品牌研究与实践的独立研究院,中国“三农”品牌化整体解决方案智力平台,拥有近二十位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媒体、政府职能部门人员构成的专家委员会、近二十位由高校教授、副教授、业界专家构成的研究员队伍及百余人部门成员,以研究部为龙头,协同规划部、培训部、行政部、设计部、新媒体部、传播部、营销部、电商部,致力于为中国“三农”品牌化提供一条龙服务体系。

来源: 农业品牌研究院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品牌价值达36.88亿元!武当山茶去年实现综合产值逾百亿元

十堰茶产业掠影。(堰农宣 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永辉 通讯员 张春斌 李启东 朱江 李亮

巍巍八百里武当山,孕育出全国闻名的好茶。

7月6日,第三届世界绿茶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开幕,十堰武当山茶在会上获得“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20强”,这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茶品牌。

自2021年初,十堰全力打造武当山茶区域公用品牌以来,武当山茶在国内外影响力迅速攀升,品牌价值已达36.88亿元,去年实现综合产值逾百亿元。

十堰市提出,以武当山茶品牌建设为牵引,把茶产业作为突破性发展绿色食品饮料产业的爆发点,全产业链谋划推进,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茶叶综合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

武当山茶,缘何能够勇挑重担,强势崛起?

83万亩生态茶园“厚积薄发”

夏雨初停,嫩绿的茶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在竹溪县汇湾镇,2100多亩的茶园,连绵数个山头,成片都是新栽的茶苗,工人们正在茶树之中追肥除草。

“全部采用无性系繁殖的茶苗。”竹溪贡茶有限公司董事长段传斌介绍,这种茶苗独株即能长成朵状,相比有性多株簇茶苗,更能将养分聚集到叶片上,茶叶品质更上台阶。

据了解,竹溪县在茶树种植过程中,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主要施用有机肥,不打农药,通过太阳能杀虫灯、生物除虫等办法应对病虫害。此外,为解决无性系茶苗抗旱性偏弱问题,茶园还专门配置喷灌系统,定时喷雾润苗。

好山好水出好茶。《茶经》曾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地处神农故里、秦巴山区的十堰,自古就盛产茶,茶叶中的内含物丰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我们竹山,茶树种植面积已达30万亩。”在竹山县上庸镇大泉山生态茶园,县委书记陈建平兴致勃勃地介绍,该县前几年抢抓脱贫攻坚机遇,新增茶园面积10万亩,全县茶叶基地已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茶叶种植覆盖16个乡镇205个村。

为鼓励茶农精心管护,竹山县出台相关奖补政策,推广适合山区作业的植保无人机、茶叶锄草机、采茶机、茶园轨道运输机、修剪机、剪边机等农业机械。堵河源茶叶专业合作社冯明说,每年每亩茶园补贴管理费500元,乡亲们种茶积极性都很高。

“偏北的纬度,较高的海拔,优越的生态,为武当山茶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茶叶产业链副链长曹明权介绍,武当山茶已形成稳定成熟的“自然卷曲、汤色嫩绿、清香高长、味醇甘爽”的辨识度。

目前,十堰茶园面积达83万亩,位居全省第三位,并获得“鄂西北高香型绿茶基地”“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等称号。

“具备‘安全、好看、好喝、健康、有文化’的五要素,完全可以打造成为中国名茶。”对于武当山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不吝赞美之词。

千企共铸品牌联盟

在多年打造武当道茶的基础上,十堰市自2021年起,全力打造武当山茶区域公用品牌。

十堰境内的武当山,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当初设想以茶承接武当仙山的文化魅力,可以产生联动效应。不过“有无相生、长短相形”,打上道茶的标签后,一方面给茶注入了深邃的文化属性,但同时也疏远了其他方向的客户群体。

“武当山茶的包容度更广,市场潜力更大。”最早推出道茶概念的圣和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吴红梅介绍,武当山茶也不排斥武当道茶品牌的使用,现在可谓是刚柔相济、相得益彰。

“在全市层面聚力打造武当山茶这一区域公用品牌的前提下,武当道茶等子品牌也可以自主使用。”十堰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肖大有介绍,自古以来,十堰竹溪、竹山、房县等地就有武则天钦定的梅子贡茶、唐中宗李显赞赏的圣水绿茶等,在品牌培育上,既不能轻易丢下,也不能分散力量。

根据有关规定,武当山茶品牌归十堰市政府所有,由该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品牌管理。

近年来,十堰市通过培育武当山茶区域公用品牌、举办武当山茶论坛、参加全国茶博会、举办制茶大师竞赛等活动,让武当山茶的影响力不断“出圈”。

今年3月,十堰市武当山茶产业(品牌)联盟成立大会举行。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云南等全国各地茶界知名专家,茶叶商协会组织、茶叶市场代表、国内主要产茶区茶企负责人,以及联盟成员单位负责人等近300人,共同参加了揭牌仪式。

“全市茶叶加工企业300多家,茶叶合作社600多家,对打造武当山茶这一品牌形成了广泛共识。”武当山茶产业(品牌)联盟主席王大明欣喜地说。

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十堰市还组建了武当山茶产业研究院。该研究院着力开展武当山茶生产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示范应用、技术指导培训、品牌打造等工作。

据了解,十堰市还遴选了国内顶级专家团队,编制区域公用品牌发展规划,逐步形成统一品牌、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对外宣传的发展格局,不断提升武当山茶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卖茶还要“走出去”

夏日汗暑,在西安市旅游热点唐村,一间上百平方米的武当山茶代销店内,游人如织,格外引人注目。

“我们挂上武当山茶的招牌后,没多久就收到十堰市农业农村局5万元的补贴。”竹溪巨能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昌安说,除了西安,他正在武汉、郑州等城市筹备开设武当山茶专卖店。

为开拓市场,十堰市茶叶产业链组织各茶企实施找代销商、请代言人、做代加工的“三代工程”。凡在全国各地开店代销武当山茶的,政府按照“北上广深”、省会、地市级城市三个标准,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和2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如今,十堰市的30多家武当山茶旗舰门店,已遍布北京、上海、武汉等国内12座大中城市。去年以来,十堰市兑现奖励资金200多万元。

为拓展市场,武当山茶的宣传广告还登陆亮相央视品牌强国工程和广州市地标建筑“广州塔”。在武当山机场航站楼、十堰高速公路沿线,武当山茶品牌形象已立体式呈现给广大消费者。

“武当山茶这步棋走对了。”国营竹溪综合农场办公室负责人刘贤荣介绍,该场有茶园近千亩,以前使用自有品牌“习武剑”,市场基本局限在竹溪县内,年销售额不足200万元;使用武当山茶品牌之后,茶叶销售走出了十堰,进入武汉、西安、北京、东北等地;到今年6月底,销售额已达260万元。

“往年我们偏重春茶、绿茶,现在打开市场后,发现市场对夏秋茶和红茶、黑茶、白茶的需求也很大。”湖北圣水茶场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敦桥、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承君等茶企负责人介绍,国外市场不少消费者十分喜爱武当山茶,开发夏秋“大路茶”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在竹山县得胜镇圣水村,湖北星梦茶业股份公司生产车间的工人忙碌不停。董事长林航介绍,今年初又与俄罗斯贸易商签订了300吨红茶订单,自营出口额达到7000多万元。

据悉,武当山茶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现有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及黑茶6大类300多个品种,绿茶比重由95%调减到75%左右,2022年全市茶叶出口创汇达1800多万美元。

40万茶农共筑康庄大道

六月,正值夏茶采摘季节。在丹江口市浪河镇清莫村,44岁的茶农曾秀芳正在采摘茶叶。

“家里有茶园20亩,采摘的鲜叶按保底协议价卖给茶叶加工企业。”曾秀芳介绍,除此之外,自己还在茶企打工,每天煮饭做杂活有收入100元,如果在公司茶园采摘春茶,就按斤计算,一天差不多能挣二百多元。

据了解,十堰市的83万亩茶园,主要由茶农种植管护。全市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带动茶农增收致富。

在竹山县竹坪乡宽坪村茶叶基地里,圣水茶场公司员工一手提着集叶袋,一手拎着采茶机,正在齐腰高的茶垄间采摘茶叶。随着采茶机的轰响,不到5分钟,约30米长的茶垄作业完成。

“一台采茶机每小时可采收茶青100公斤,采茶的效率可顶10个人工。”茶农李建华高兴地说,往年夏秋茶资源都废弃不用,现在加工后主要销往国外,每亩可以新增二三千元的收入。

时下,十堰市有近60万亩茶园处于丰产期,按照一亩茶园采摘夏秋茶2500斤,鲜叶每斤1元计算,仅此一项就可为茶农增收15亿元。

据了解,去年十堰市茶叶总产量2.22万吨,预计今年可达3万吨以上。

“发展茶叶产业增收富民,是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十堰市委书记黄剑雄表示,该市将进一步做强做响武当山茶品牌,带动全市40多万户茶农从茶叶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收益。

原标题:品牌价值达36.88亿元,去年实现综合产值逾百亿元 武当山茶大步走出深山

来源:湖北日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胡晓云:中国茶的国家战略与世界表达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随着Z世代潮流发展,踏春喝茶成为春日里延续至今的一份仪式感。火热的茶文化氛围与消费市场,带来了广阔的中国茶叶品牌发展前景。芒种团队基于二十余年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先后打造了梧州六堡茶、安吉白茶、大佛龙井、径山茶、崂山茶、安康富硒茶等十余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2024春茶季,我们将以“创新”为主题,回顾理论研究,传播创新观点,挖掘行业营销新手段,追踪品牌创新成长,共赴一场茶与创新的盛宴。

今日分享胡晓云主任在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期间(2017年5月18日~21日)发表的《中国茶的国家战略与世界表达》,后被收录进《茶博览》2018年07期。

关键词:一带一路 茶产业 中国茶元素 国际市场 差异化战略 集群品牌战略

一壶茶,浓缩了太多中国文化。万里丝路,亦是茶路,这条人类文明的大动脉上,茶、丝绸与瓷器凝结着“中国基因”,与世界对话。今天,在“一带一路”的新战略下,中国茶产业再次迎来机遇。如何在国际市场、世界舞台上重振中国茶产业、复兴中国茶文化?这是一个重大命题。

我认为,在后工业化时代,必须提炼中国茶的核心价值及差异化价值体系,调整中国茶产业品牌竞争战略与传播体系,通过品牌诉求的中国元素、世界表达,对接国际化、年轻化消费市场,方能在竞争充分的世界茶业舞台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市场份额。

重要前提:中国茶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

实际上,到了今天,茶产业早已进入全球化竞争阶段。中国的茶产业,论规模、论产量,尽管雄踞世界首位,但对比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我们会发现,后续压力非常大。

在中国,有两个农业产业的种植面积接近5千万亩,一个是苹果,另一个就是茶叶。前者功能性明确,大众的消费习惯已经养成;但茶叶既不是必需品,又具有很多替代品,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倾向性。因此,茶叶看起来属于大众化的产品,却是小众化的消费。再加上在国内,茶叶消费人群年龄趋大,结构相对单一,因此,按照中国的茶叶规模,无论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对农民增收而言,开拓国际市场都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尽管中国茶产业早已对接过国际市场,但在茶产品与茶文化性的贸易与传播方面,这两者一直处于“两张皮”的状态。致使国际国内的茶贸易,由于国际竞争力不足,出现价格“倒挂现象”,同一品牌的茶,国内市场贵,国际市场便宜。需承认的是,在目前的国际市场上,中国茶叶品牌的溢价能力是欠缺的。因此,在杭州举办的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让中国茶实现集体亮相,并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的茶在同一平台上竞争,是非常有价值的。

但我认为,这里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前提是:中国茶到底是什么?如果把“中国茶”作为一个国家级产业品牌来打造,其核心价值、品牌特征、文化属性是什么?在国际市场上,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在人们的消费中,中国茶又该以什么样的角色存在?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国茶”在国际平台上的品牌传播就没有内容、没有故事,展示就没有统一的品牌形象与精神气质,也无法实现产品的消费植入。

在我看来,中国茶具有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那就是“包容性”。在这片土地上,中国已有七大茶类(传统的六大茶类外加紫茶),有那么多传统的或新选育的品种,有那么多的产地和产地文脉,有那么多的生产工艺,还有那么多的饮用方式和场景嵌入。它们丰富多彩地存在着,各有各的个性特色,共同构成了繁荣、和谐的中国茶文化体系。我认为,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包容精神、博大胸怀,也是中国茶性的表现。而这种茶性,即是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特质。

品牌战略即差异化战略。中国茶的这种“包容性”,带来了多样性、个性化、去中心化。如果说英国红茶塑造的是“休闲的下午茶时光”,新加坡的TWG茶呈现的是“年轻时尚的拼配口味”,那么,中国茶本身,不需要拼配,就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选择的可能性,就能满足消费者的多样需求和选择权利,无需拼配,即可享用这种特质。

在这一意义上,我认为,在整体展示中国茶之前,需要先将“中国茶”的核心价值、文化特征、风格差异、价值支撑等一系列问题辨析清楚,并形成品牌文化、品牌故事、品牌价值链,为“中国茶”亮相世界,形成重要的前提条件。

竞争战略:以“集团军”形式走向国际市场

既然要走向国际市场,除了核心价值等前提条件的确立,还需要有立足资源禀赋、俯瞰全球市场的竞争战略和传播策略。许多人持有这样的观点,认为市场竞争,企业说了算。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应该扛起品牌建设的大旗,我们应当采取打造“大品牌”的战略,来应对国际常规化的企业竞争局面。事实上,一些国家如印度、斯里兰卡、新加坡、英国等,都拥有茶叶企业大品牌。

但中国的资源禀赋不同。中国有特色不一的产地,及其背后悠久而独特的文脉故事。因此,诞生了许多以产地为范畴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如果放弃这些产地品牌,而让相对较弱的中国企业单枪匹马去闯国际市场,这既不符合中国茶产业的资源禀赋,也不符合中国茶产业的竞争力现实。

“宜昌宜红以茶马古道为创意灵魂,在一匹茶马的形象中,融合了年轻化、趣味化的红茶产品特色,寓意着“马上喝茶”的趣味内涵。

我认为,应当抛弃如同工业企业那样的单个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孤军奋战的模式,采取“集团军”战略,用“集群品牌”集群协同作战,以“中国茶”为中国茶产业的国家形象,并以产地为基础的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协同作战,形成具有不同资源融合、不同市场针对性的品牌方阵,排兵布局,集团作战,方能决胜千里。

在这种“集团军”战略模式中,各个方阵之间,可以以多种不同的维度进行划分。比如,根据不同的茶类、产区、工艺、文化、生活方式、宗教性、民族特质等等。实际上,这种基于集群品牌模式的重新组合、排列,同时将消费者进行了精准定位。通过打造一个个集群品牌,既整合了力量,同时可以针对不同的区域市场,进行落地营销。

江华苦茶品牌主形象与辅助图形,以瑶族服饰上的“八角纹”为创意元素,形成一个“茶”字。

辅助图形则采用版画形式,描绘瑶族姑娘爬到野茶树上采茶的情景,充分强调民族特质。

品牌传播:中国元素,世界表达

很多人认为,中国茶经过了工业化时代,才导致规模过大。在我看来,中国的茶产业至今仍未真正工业化,甚至还处于前工业化时代。因为直到今天,许多茶产区的茶生产还一直在努力做“机器换人”,中国茶的多数产品依然由手工业生产而成,中国茶的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技术参与还远远不够。

与此同时,全球消费市场却发生了剧烈变革,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已经步入了后工业化时代,他们追求个性化、差异化、附加价值、文化性,他们对于茶在生活的、价值的、象征的、符号上的追求,远超过对物质的单纯追求。如此看来,今天的中国茶产业,是用前工业时代的生产方式与诉求表达,来应对后工业时代的消费市场。显然,两者之间是有矛盾和对抗的。

但是,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前工业时代的一大特征就是手工业,手工业的背后是人,人的背后是非标化,而非标化的背后则是个性化,正好符合了后工业时代的消费需求。关键是如何打通?这样一来,品牌传播中诉求表达的世界性、国际化、时尚化与年轻化,显得格外重要。

现在的中国茶在进行品牌传播时,普遍采取的诉求策略是什么呢?基本上,多是跟消费者讲“色香味形”的物质状态,再加上一些历史文化追溯。即使在谈茶的文化性时,依然采取非常传统的方式,告诉消费者这是唐朝的、宋朝的贡品、御品。历史固然重要,但千篇一律的“贡茶论”反而令品牌远离了年轻人类。在今天,中国茶品牌的传播策略与表达,不能停留在远古时代、前工业时代,而应当符合后现代的时代特征。

虽然说,茶首先是一种物质产品,但处于后工业时代的感性消费者,即便是在评价一款茶产品的“色香味形”时,由于其持有不同的审美倾向与价值观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对茶与自身生活的角色理解不同,所产生的喜好也是多样的。因此,如果茶品牌的诉求表达单单停留在物质层面,便无法左右和洞察消费者的价值观,也无法进入消费者的内心,必须通过对接消费者的诉求,抓住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沟通。

已有诸多案例来实践以上观点。比如,我们将浙江省淳安县的“千岛湖茶”作为区域的角色和元素与千岛湖游客实现角色对接。当消费者处于旅游状态时,“千岛湖茶”不仅是千岛湖区域的代表性元素,它同时又是千岛湖的导游与区域特征表达。于是,有了“一叶知千岛”的品牌口号。我们将宗教特点和茶性特点的文化基因,融入到“武当道茶”,与当前“只要自由,不守规矩”的观念进行对接,提出了“朴守方圆,循心而行”的品牌口号,强调品牌态度,对接消费者的价值观倾向,在“道”的意义上,让“武当道茶”成为一种精神象征。我们将中国茶农的情怀,以及8位企业家的情怀,注入“英山云雾茶”的“大别茶坊”,让消费者体味什么叫中国的茶农精神,什么是中国的民族性,什么叫中国精神。通过互联网视频传播的品牌角色、品牌态度、品牌精神特质,不仅超越了“色香味形”的物质层面,更通过生活方式、价值观、精神特质的表达与对接,体现了普世的意义。

千岛湖茶品牌主形象与辅助形象,以“一叶”融合了诸多千岛湖旅游元素,山水、岛屿、人文、历史、生态环境、茶农等。

未来定位:国家形象的重要支柱产业

过去的丝绸之路,作为“东方文明”的代表,在与西方世界的对话中,茶叶始终是最为重要的载体。但那时,茶之所以能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是基于过去其它国家茶产品稀缺的状态。到了今天,在世界茶市场的竞争舞台上,已有企业大鳄、强势品牌的存在。中国如何突破重围,重新占据世界茶品牌消费的制高点,重画中国茶产业的世界版图?这是一个全新课题。“一带一路”新战略的提出,则提供了空前机遇。

我们能不能利用这种国家力量,利用“一带一路”政策,在沿线国家,精准营销茶产业?我认为,完全可行!比如,在四川雅安市,有一款“雅安藏茶”,专供西藏人民饮用。由于藏民长年吃牛羊肉,这种茶可以帮助消化。那么在中东地区、中欧地区亦是如此,当地人也习惯大量吃肉,能否对接这种生活方式,进行产品营销呢?当然可以,而且,已经有大量先例。

另一方面,如何让茶产品携带中国文化的基因,进行全球化、普世价值的对接。从某种意义上,品牌消费是一种态度消费,甚至具有偏执消费的倾向,关键看一个品牌是否足够有能力,令消费者产生态度消费甚至偏执消费。茶与一般的农产品不同,它的文化性,是农业产业中独一无二的。挖掘与发现、提升与重组、再造与设计“中国茶”的文化性,并用世界语言,普世价值表达其文化性,当消费者认同了你的文化性,中国茶才能真正进入全球话语体系。也因此,在中国茶的诉求表达、形象设计上,必须国际化。否则,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仍然只能沦为原料,而不具备品牌附加值,不能够以品牌的方式进入国际竞争市场。

武当道茶品牌价值支撑海报,让茶产品携带中国文化的基因

这其中,龙头企业的作用当然至关重要。在过去,我特别不赞同中茶集团的定位——“世界的茶园”。中茶品牌,应当作为中国茶的旗帜,我觉得,这一点,中茶集团必须思考清楚,自己应当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和价值。其它各区域的茶叶企业品牌也是如此。在全球视野下定位自身品牌,会令品牌发生质的变化。

另外,在“一带一路”的实践中,中国老字号的流通企业也将大有可为,将如吴裕泰、张一元等茶叶流通企业品牌带出去,形成更广阔的流通体系。

最后,我关注到中国城市的茶楼,这些茶楼,不仅是中国茶的消费场所,也是中国茶文化的表征系统,是各地区域的茶文化、生活方式的集散地,未来,可以通过组建茶楼协会基础上的产业联盟,在国内互推,国际上整体推,使其变成一张地网,同时形成天网,将是强大的中国茶文化表达的力量。

宜昌宜红搭建的休闲化茶空间

一直以来,我们花了大量精力,用于中国文化形象和国家形象的塑造。而中国文化形象的表达、国家形象的塑造,都需要产业作支撑。中国茶,既具有产业特征,又蕴含文化属性。因此,传播中国文化,塑造中国形象,非茶产业莫属。借助“一带一路”,将中国茶定位为国家形象的重要支柱产业,并形成互动背书。我相信,“中国茶”重新分享世界,给世界带去美好的同时,提升品牌价值,提高品牌竞争力,提高品牌溢价,并不困难。

来源:芒种品牌智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1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